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端午節有什麼禁忌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7W

端午節有什麼禁忌精品多篇

這些夏季養生誤區你知道多少 篇一

1、大量出汗

對於大家而言,首先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控制自己的出汗,千萬不要認為在夏季的時候出汗越多,對身體越健康。

雖然説出汗能夠把身體中存在的有毒質排出體外,但你要是大量的出汗,那麼就會導致身體中所存在的微量元素流失比較多,這樣對於身體的保養來説,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因此大家在日常流汗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量,千萬不要過度流汗,要不然對於身體健康來説,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你在夏季屬於易出汗的體質,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就可以在日常喝一些礦泉水,在礦泉水中含有比較多的礦物質,這樣就能夠給身體補充流失的微量元素。

2、過度吃苦味食物

很多人都知道在夏季的時候要吃些苦味的食物,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的幫助自己保養身體,但是小編今天想要和大家説的就是,在夏季的時候吃苦一定要適量,如果你苦味的食物吃的太多了,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這主要就是因為很多苦味的食物都是寒性的,因此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把寒性的食物吃多了,那麼就會造成腹瀉的出現,特別是對於那些體寒的人羣來説,如果你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再去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只會讓你體寒的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

3、冷飲吃的過多

由於夏季比較熱,因此很多人在這個時間段中會選擇吃一些冷飲來幫助自己的身體降温。但是小編想要和大家説的就是,為了你的身體健康着想,在夏季的時候最好不要這麼做。

因為冷飲吃多了會傷害脾胃,如果脾胃失調,不僅會影響大家日常的生活,造成飲食不規律的情況出現,而且還會影響大家身體的正常代謝,因此大家在夏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吃冷飲的量,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的幫助自己保養身體。

這些早教重點 你知道多少? 篇二

這些早教重點 你知道多少?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於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從事早教的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家長也不能不切實際地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無端地給孩子自身發展增添壓力。天津嬰智嬰慧中心劉建勛總經理介紹説:“家長應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在對孩子‘激活’的過程中,不論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拋棄傳統的填鴨式灌輸知識的方法,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案例和積極有趣的課堂活動,生動形象地傳授知識,讓孩子在理解並掌握知識的同時,被激發思維潛力,最終達到孩子日後全方位能力的提高和主動創造和創新的目的。此外,早教機構還可以以建立愛心基金的方式去‘激發’孩子的愛心,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和家長進行關愛教育還能夠為社會困難家庭的幼兒提供免費早教捐助,還能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兒童早期的培訓,讓更多家庭的孩子可以進入到早教機構的課堂,享受同等的教育機會。”

少兒培訓重在“啟發”

隨着國內教育對英語的重視,學生學習英語的年齡逐漸變小,以前從國中開始學習英語到現在國小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學英語。但是孩子的年齡較小,心智相對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好玩易動,這不是缺點更不是錯誤,而是孩子完全正常的生理特點。如果強迫灌輸給孩子另一種語言,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學習效果達不到還會得到負面的影響。因此,少兒培訓不僅要關注家庭教育,還應重視啟發式教育。

有些家長讓孩子背誦課文,要求孩子精確到一個詞都不能少,一個詞都不能錯。但是這種背誦,只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的編排層,並沒有深刻到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層面。當然有些孩子是先理解後背誦的,但如果單單把書丟給孩子,讓其背誦,家長檢查,學習只能停留在大腦的淺表層,這種背誦,遺忘非常快。所以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去理解地背誦,將語言的信息全部都理解了,經過思考,這樣傳達出來的。信息才是真正屬於孩子自己的。因此,少兒英語的學習主要在於啟發,在這個時候,老師在關鍵的地方給學生指點一下,學生就有很大收穫,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沒有經過自己反覆思考,沒有急切的求知慾望,教師就先不必給學生講課,應該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自信心。遵循孩子的天性,不強迫,不命令,不填鴨。在愉快的環境中對孩子進行知識的輸入,對孩子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讚賞。

2.挑選正規的教育機構。兒童教學培訓機構很多,在挑選時需注意瞭解該機構的教學方法和師資力量,選擇理念科學的教學機構非常重要。

3.母子同學、母子同樂是成功學習的一大訣竅。很多父母只是讓孩子學習,自己不學,這樣就很難有好的效果。母(父)子同學,這樣才可能真正建造一個學習環境。同樂才可能給父母和孩子提供一個巨大的學習動力。

七夕小常識:七夕習俗你知道多少? 篇三

七夕小常識:七夕習俗你知道多少?

8月2日就是七夕了,大夥想如何度過呢?有男女朋友的和自己的另一半一起吃飯看電影?那單身的朋友們呢?是一個人宅家裏捧着零食看電影還是出門做路邊看過往的情侶秀恩愛呢?

其實單身的情侶們也不必着急,讓我們多瞭解一些七夕的習俗後再進行一個真情告白,説不定可以獲得一個意外的驚喜,即使沒有意外的收穫,也可以獲得七夕節帶給我們的感動。

七夕習俗一:穿針乞巧

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麪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七夕習俗二:種子求生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七夕習俗三: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説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就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着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七夕習俗四: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裏。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説新語》卷二十五説,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着,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

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説:“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七夕習俗五: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麪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麪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説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七夕習俗六:婦女洗頭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裏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説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習俗七: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裏,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裏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習俗遠不止這些,還有拜魁星、七姐誕、拜“七孃媽”等等。雖然各地習俗有些迥異,但是這麼多習俗足夠讓大家快樂的度過一個美好的七夕啦!

在這提前預祝大家七夕快樂!

端午習俗中的養生奧祕 篇四

吃粽子:清熱除煩

中醫認為,糯米是糧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

總的來説,粽子有清熱除煩、通利小便、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

Tips:過量進食棕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艾葉、菖蒲:驅毒除瘟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

艾葉(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葉有温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牀上常用來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藥效最佳。現代研究表明,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的確有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葉、菖蒲還有驅蚊的作用,慢慢燃燒艾葉驅蚊效果更好。

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而雄黃是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塗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

塗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在端午節,將雄黃摻在酒裏製成雄黃酒,灑在居室的牆角和牀下,具有較強的滅蚊和殺蟲作用。

Tips: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濕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

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餘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掛香囊——散風驅寒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端午節不能做什麼 篇五

端午節禁忌一:不可以行房事

説道端午節的禁忌,那麼,一定不可以忽視的就是行房事的,這個主要的是因為,古人是將農曆五月稱之為毒月,而端午節則是屬於九毒日之首,毒氣攻身,邪氣旺盛,如果説在九毒日期間行房事,則是容易造成泄氣入侵,從而出現生病的情況。從科學的角度上來看,則是因為在毒月期間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如果説在這個時候行房事,則就是比較的容易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的。

端午節禁忌二:不能吃孃家粽

在端午節不少的地區也是有不可以吃孃家粽的説法,因為在舊時是屬於比較的重男輕女的,也都是會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是屬於潑出去的水,也就不屬於自己的家人的。因此不少的老人説端午節回孃家,吃了粽子,一個不剩。意思也就是説,吃了孃家粽則就是會給自己的孃家帶來不好的影響的。雖然説這種是屬於封建迷信的説法,但是建議也是需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的。

端午節禁忌三:不能下河游泳

在有的地區端午節也是有不可以下河游泳的説法,因為不少的老人會覺得,端午節當天不少的水鬼也都是會在找替身的。再加上孩子下河游泳發生溺水身亡的事情也是比較的多的。所以從安全健康的角度上來看,則就是不建議讓孩子下河游泳的,如果説想要游泳則是建議帶孩子去正規的游泳池進行遊泳的。

端午節禁忌四:不能舉辦喜慶事情

在端午節也是不建議舉辦喜慶的事情的,因為,端午節當天也是屬於楊公十三忌,楊公忌日不論做什麼事情也都是不合適的。再加上端午節主要的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故此日也象清明節一樣,人為製造出很強的陰氣,而這些陰氣,與陽氣一樣,也會傷害心理與身體比較弱質的人。所以説在端午節是諸事不宜的,更不適合上任、搬家、動工、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也不適合參加娛樂活動等,而歸寧父母,與家人團聚才是正確的選擇。

五四青年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篇六

五四青年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為了使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青年節。1949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按照國務院公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青年節(5月4日),14週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這一規定沒有明確放假適用人羣的年齡上限。2O__年4月,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青年節”放假適用人羣為14至28週歲的青年,3億多青年將於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此次進一步明確年齡上限後,將有3億多年齡在14至28週歲之間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節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會對青年的關愛。規定:遇公休日不另補半日假根據國務院公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由於青年節和3月8日婦女節等節日性質相同,都屬於針對部分羣體的節日,因此,如果當年5月4日趕上週六、週日的公休日,將不另補假期。團中央有關負責人表示,上午還是下午放假並未作硬性規定,由各單位視情況而定。

青年節上班不享受加班費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和原勞動保障部《關於部分公民放假有關工資問題的函》規定,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建軍節都屬於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屬於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按規定用人單位無須支付加班費。只有在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勞動者加班才享受加班費待遇。

五四青年節的紀念意義

五四核心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

五四精神代表着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現。五四精神就是昇華了的愛國精神。

節日意義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另外,五四運動也進一步促進了反封建思想的發展。

五四青年節歌曲推薦

1、《光榮啊,中國共青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

2、《大中國》

3、《我們走在大路上》

4、《紅旗飄飄》

5、《我和我的祖國》

6、《走近新時代》

7、《我的祖國》

8、《誰不蘇紅咱家鄉好》

9、《我和我的祖國》

10、《黃河大合唱》

11、《紅梅贊》

12、《軍歌嘹亮》

13、《我愛你中國》

14、《愛我中華》

15、《祝福祖國》

16、《東方紅》

17、《黨啊,親愛的媽媽》

18、《長城長》

19、《歌唱祖國》

20、《小白楊》

21、《北京的金山上》

22、《打靶歸來》

23、《瀏陽河》

24、《絨花》

25、《團結就是力量》

端午節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篇七

一、懸掛天師符和鍾馗像

掛天師符和鍾馗像,用於驅散屋宅的煞氣,無論你是自己的屋宅還是租房,都會讓你住的舒心、活的自在。

二、在門上插艾草和菖蒲

防止傳統位理學上禁忌入內的邪氣。過去插艾草、菖蒲是為了“避毒蟲”,現在應該是避煞氣。特別提醒朋友們: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插艾草和菖蒲。

三、吃五毒餅

“五毒餅”是以五種毒蟲為飾的餅。五毒餅就是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餅上、內有五種不同顏色的餅。吃五毒餅位理學三是把“五毒”吃掉,使它們不能毒人,能防止小人搗鬼。

四、家中小孩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

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對於經常受驚的孩子特別管用。

五、扔災

請用紅紙剪了葫蘆或蛇、蠍、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圖案,以白紙為襯,從農曆五月初起貼在門楣上,或用硬紙折成粽子形狀,纏上五色絲線佩戴於身,待五月初五一過,五色紙粽子和剪紙葫蘆一併扔至門外,可以驅散邪氣給你帶來好運。

六、健人(豆娘)

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飾物,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多用在女性朋友,也可以饋送朋友,如此能夠給你帶來好運。

七、擺放艾虎

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擺放在辦公室或屋宅,甚或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能夠驅鬼魅辟惡邪。

八、佩戴懸掛長命縷

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上,或戴脖頸,或系手臂,或掛於小孩搖籃等處,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九、戴香包

端午節可以佩帶一些香包,這樣能夠防病健身,又可以驅邪,香包裏的有的是中草藥,也可是雄黃、硃砂,也可以是避邪的符。過去香包是用五色絲線纏成,或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可以驅邪醒腦,為你增加運勢。

十、沐蘭湯

端午日用菊科的佩蘭煎水沐浴。也可用煎蒲、艾、鳳仙、白玉蘭等花草或柏葉、大風根、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十一、焚燒艾蒿

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和邪氣。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上,傳説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辟邪。

十二、貼五毒圖

因為農曆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位理學上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十三、掛鏡驅邪

過去專於五月五日午時於揚州揚子江心鑄銅鏡,以進貢皇帝,稱為“天子鏡”,這也是辟邪之意。現在多在門前掛鏡驅邪。

十四、掛桃印門飾

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鬱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

十五、貼午時聯

端午時貼“午時聯”:“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能夠趨吉避邪。

十六、掛石榴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

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

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某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揹着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着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説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端午節有哪些禁忌 篇八

1、不可以吃孃家的粽子

孃家的粽子不可以吃,其實對於這個的禁忌也是因為在中國的民間裏有這樣的一個説法,因為閨女都出嫁了,而且對於在端午節的時候不可以回孃家過的哦。

2、不可以游泳

在中國的有些地區裏,都是不會給孩子們在端午當天游泳的。

3、小孩子戴的香包不可以丟失

在中國北方,一些地方的孩子都是在端午節的時候有着佩戴香包的一個習俗,而且孩子們如果佩戴了香包的話,那麼在當天千萬不能弄丟的,因為有一個説法,如果一個小孩子的香包不見了,那麼在一整年裏可能都會不順利的。

4、忌惡日惡月

因為在古代,人們都會認為五月份就是一個惡月,所以在端午節的時候就有了一些躲午的習俗了,如果是在週歲以內的小嬰兒,都是會直接送到了外婆家去直接躲災難的,這樣也是有着可以避免到災禍的説法的哦。

5、忌諱最多的一日

其實端午節也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了,而且端午當天很多地方都是會包上粽子丟到河裏。而一些喜慶的活動或者是搬家、上任或者是動工等等這些都是不適合在這天裏進行。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想不想知道這一習俗的由來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端午節戴香包習俗的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3.懸艾: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5.栓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説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説,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説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説,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7.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端午節的習俗和寓意 篇九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寫符唸咒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因此端午節這天一定要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而且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例如説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等。

4、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不過在郴州甦仙區坳上古村有着特別的吃烏米粽的習俗。坳上烏米粽屬當地獨創具有食療效果的美味佳餚,是由山上野外的烏飯樹葉、擇子柴葉、金剛刺嫩頭、楓香樹嫩葉等十餘種能食用的樹葉將其洗淨搗碎,過濾擠汁,再浸泡在糯米中,裏面放有叉燒、鹹蛋黃等餡,清蒸出來,香味四溢,不油膩,還具有健胃消食,祛風除濕,清涼解毒之功效。

5、插艾條

俗話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裏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莖葉有揮發性精油,獨特的香味可以驅蚊避蟲。端午節自古以來也是祛病防疫的節氣,因為正值夏至,寒暑相交,家家都會在這一天打掃門庭,將艾條插在門上,殺菌消毒。

6、拴五色線

中國古代一直以紅、黃、白、青、黑五色為吉祥色。每年端午節清晨,大人起牀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傳説五色線不能隨便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疾病沖走。據説,戴五色線的孩子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常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