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7W

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教學案例 篇一

背景:《王二小》是國小生課本中第一篇講述英雄事蹟的文章,全文以小英雄“王二小”為中心,講述了他怎樣將敵人成功地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並將敵人消滅的故事。教學時怎樣抓住故事情節,來反映“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呢?我在教這一課時,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他們在學習中積極主動思考問題,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事件:

1.音樂引起興趣

一開課,我播放一曲《王二小》,那緩慢而略帶悲傷的樂曲,在教室裏迴盪,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有的學生還低下了頭,似乎在想着什麼。歌聲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情境中,王二小是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是怎樣被殺害的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帶着滿臉的疑問看着老師,急切地等待着老師的解答。聽罷我引入:“王二小是一個小英雄,他怎樣被殺害的,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想!”同學們齊聲回答。這樣,通過歌曲把學生引入情境,喚起學生們注意力的指向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欲。

2.錄音感知教材

播放課文錄音朗讀帶,要求:一、學生劃出不認識的生字;二、數數課文有幾自然段;三、課文主要講了誰,他是幹什麼的,他做了一件事,後來結果怎麼樣?(投影幕上提出的總是都注有拼音),這樣使學生在聽讀中,讀準字音、熟悉課文內容,準確地把握文中的基本節奏、格調,強化朗誦訓練。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主動地思考亟待解決的疑問,整個教學過程完全以學生為主體。

3.圖畫解答疑難

按照慣例,學習一篇文章,一般分為三個步驟,解決三個問題: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對一年級學生而言要達到解決第三個問題的層次很難。王二小小小年紀為什麼會在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還不聽從敵人的擺佈,還會想到對付敵人的辦法?這些都歸結在王二小的“機智勇敢”上。在分析理解課語言難點時,我緊緊抓住“智”與“勇”,充分利用投影來突破。首先分析全文埋下的伏筆,將王二小日常生活情形用投影顯示,並配有解説。第一幅,介紹王二小平時如何利用放牛娃的身份替八路軍放哨,每次都是如何化險為夷,死裏逃生的。經過多次鍛鍊,變得非常勇敢,為後文作下鋪墊,學生理解便容易多了。第二幅,王二小放牛時四處走動,對當地地勢瞭如指掌,因此,當他面臨強大的敵人時,他知道怎樣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殲滅敵人。有了前因,得出後果,也就順理成章了,難題迎刃而解。為加強學生的理解,特意放映了一組幻燈片,將王二小從遇到敵人,到被殺害的全過程用投影顯示,並配以課文錄音,讓學生再次身臨其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4.錄音鞏固知識

前面兩次使用錄音,主要是一種靜止的學習狀態。如何變靜為動,於是我使用錄音機,讓學生合作進行“配樂朗讀”(學生朗讀,錄音機播放背影音樂),要求學生正確地把握課文的基本感情。我以為:讓學生自己朗讀,能喚起他們的聯想與想象,深化他們的理解與記憶,他們可以模仿或自己創造性地運用節奏、語調和表情等技巧,入情入境的朗讀,從而有利於的準確的理解課文主旨,提高鑑賞、思維能力,增強語感,鞏固了對課文的認識。

評析:總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了課堂教學,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成功達到,減少了學生課外作業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

教學案例 篇二

教學目標:

1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修鞋姑娘真誠、自信、善良的優秀品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並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3 、聯繫生活實際,感受誠信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悟人物品質。

教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你們留意過路邊的修鞋人嗎?能不能談一談你對修鞋人的印象?

(引導學生從三方面談:外貌、收入、工作環境)

2、有這樣一位修鞋姑娘,她與你們談到的修鞋人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在她身上又有着我們所不曾知道的東西,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修鞋姑娘(板書),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好不好?

二、板書課題,引導釋題: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麼?

生:這個姑娘可能從鄉下來。

生:她可能很貧窮。

師:同學們很會判斷,很會分析,從她的職業我們判斷出她的生活條件可能不是很好。想象一下,她的生活是怎樣的?

生:她可能住在破舊、低矮的平房裏,冬天一定四面透風。

生:她可能吃得是有了上頓沒有下頓。

生:她家中可能還有生病的人需要她掙錢治病……

師:是啊,通過課題大家想到了這麼多關於這個姑娘的情況,如果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心裏,我們一定會有更多的瞭解。

三、切入首尾,把握文脈:

1、師:請同學們很快把書打到這一課。我們知道,一篇文章,開頭和結尾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看誰讀得最投入?

生齊讀。

2、師:不知同學們注意到課文的開頭和結尾了嗎?作者從頭到尾都在尋找誰?呼喚誰?

生(齊):修鞋姑娘。

師:作者為什麼要尋覓修鞋姑娘,呼喚修鞋姑娘?上節課我們已初讀了課文,誰能概括地説一説?

生:因為修鞋姑娘熱情周到地給“我”修鞋,我卻懷疑她,並且掏錢時忘記帶錢包,只給了修鞋姑娘三角錢,還差三角錢,而當“我”第二天給修鞋姑娘還錢時,卻再也找不到她了,所以我在呼喚:“修鞋姑娘,你在哪兒?”

3、師:“我”是怎樣尋找這位姑娘的?

生:“走遍長街,望穿深巷”地尋找。

4、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中這句話:“然而,我還在找,走遍長街,望穿深巷。”(課件出示)

生齊讀。

5、師:如果去掉“遍、穿”,變為:“然而,我還在找,走長街,望深巷。”好不好?為什麼?

生:加上“遍”,説明“我”的腿走的地方多,把整個長街的每個角落都走到了,加上“穿”,説明“我”的眼睛把整個深巷都尋覓到了。可見“我”尋找這位修鞋姑娘的誠意。

6、師:這是一位怎樣的姑娘,值得“我”如此“走遍長街,望穿深巷”地尋找?好,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課文吧。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修鞋部分的內容,在修鞋的這一部分中,用鉛筆畫出作者描寫修鞋姑娘的句子。

四、品讀課文,感悟人物:

1、師:在描寫姑娘修鞋的過程中,你們一共畫了幾處描寫姑娘的句子?請按順序讀一讀。

生讀句子a:而她卻坦然地接過去,自信地對我説:“不用鞝,釘幾個釘子就行了。”

引導學生理解:

(1)知道這句話中“鞝”是什麼意思?(把鞋幫和鞋底縫合在一起。)

(2)這句話是對修鞋姑娘的什麼描寫?(動作和語言描寫。)從中看出這個姑娘非常坦然、自信。

(板書:坦然  自信)

(3)怎樣朗讀這句話?(自信) 一起讀,讀出姑娘的自信。

生讀。

生讀句子b: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個釘子釘進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幫,衝我使勁扯了扯,那意思是説:“這下你該放心了吧?”

引導學生理解:

(1)這句話是對修鞋姑娘的什麼描寫?(動作描寫)找一找,有哪些描寫動作的詞?(釘、拽、扯)(板書)這些動詞用得準確不準確?(準確)説明姑娘修鞋技術嫻熟,動作利索。

(2)聽老師緩慢地讀“吧 吧 吧”這樣好不好?(不好,表現不出姑娘的動作利索。)老師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這句話。

指名讀。

生讀句子c:我正要掏兜付錢,她一邊擺手説不忙,一邊指着鞋面,操着濃重的外地口音説:“這兒倒是需要鞝一鞝。”説着,刺啦刺啦地鞝起來。

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又一次描寫了姑娘的動作、語言。從“刺啦刺啦地鞝起來”可以看出姑娘修鞋是那樣主動、周到、負責。(板書: 鞝)

生讀句子d: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臉蛋,蠶眉下,一雙圓圓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兒。她那凍腫了的手背,記錄着她經歷的風霜艱辛。

師:這兩句話是對姑娘的什麼描寫?

生:外貌描寫。

師:從對姑娘的外貌描寫中你體會出了什麼?(幹活專心,生活艱辛。)

師:姑娘幹活專心,生活卻很艱辛。我們應該懷着怎樣的心情來讀?

生:懷着同情的心情來讀。

師:為什麼要用同情的心情來讀呢?你彷彿看到了她經歷了什麼樣的艱辛?

生:我彷彿看到了在寒冷的冬天,小姑娘在街頭修鞋時不戴手套手都凍壞了的情境。

生:我彷彿看到在凜冽的寒風中,小姑娘瑟瑟發抖的身影。

生:我彷彿看到她天不亮就出來擺攤,到了很晚才回家,每天只能掙很少的一點錢。

師:是啊,這個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的姑娘,像她這樣的年紀應該是在學校讀書,或是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而她卻過早地承擔了生活的重擔,過早地經歷了風霜艱辛。這讓作者對姑娘產生了深深的同情。讓我們懷着深深的同情再來讀這兩句話。

生讀句子e:姑娘把鞋鞝好遞給我,叫我脱下另一隻。我抬起腳,叫她看那隻鞋壞沒壞。她説:“你的腳是汗腳,線是爛斷的。就是沒壞,也穿不了幾天。”説着,就把我的鞋脱下去鞝起來。

引導感悟:這幾句話又一次描寫了姑娘的什麼?(語言、動作。)(説明姑娘修鞋專業、做事認真、主動熱情。)

2、師:同學們,品讀了這五處描寫修鞋姑娘的句子,此時此刻,你的眼前浮現出了一位怎樣的修鞋姑娘?

生:修鞋專業、技術嫻熟、動作利索、生活艱辛、做事認真、熱情主動、服務周到……的修鞋姑娘。

3、師:你們對姑娘的熱情、主動、周到產生懷疑了嗎?

生:沒有。(師評:很單純。)

生:有所懷疑。(師評: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五、再讀課文,深入內心:

1、作者呢?在姑娘修鞋的過程中,作者卻有着怎樣的內心活動?請同學們再次回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並作上標記。

引導學生感悟:

(1)我還有點懷疑她能否用錐子扎透我這牛皮鞋底。(懷疑姑娘的修鞋技術。)(板書:有點懷疑)

(2)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結實點,花錢多點不在乎。(小姑娘的坦然讓“我”不放心。)

(3)我決計不管她要多少錢,決不還價。(看到修鞋姑娘工作辛苦,心裏產生了同情。)

(4)忽然間,我心裏蒙上了一片陰影——我連價錢都沒問,她要多向我要錢可怎麼辦?(由於修鞋姑娘的熱情使“我”對她的人品產生了懷疑。)(板書:蒙上陰影)

2、過渡:在我對姑娘的將信將疑中鞋子終於被修好了。

3、師:鞋鞝好了,“我”又有着怎樣的內心活動?

生:我斷定她會漫天要價的,誰知她只要了六角錢。看來,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種人。

師:“那種人”指哪種人?

生:坑蒙拐騙的人。

師:為什麼作者認為姑娘不是那種人?

生:因為我本來打算修一處,而她主動給我的鞋修了三處,沒想到只要了六角錢,收費很便宜。

4、師:付錢時,我的內心活動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窘極了……更是緊張……尷尬……(板書:尷尬)

(1)作者是通過什麼描寫來展示付錢這一過程的?(對話描寫)

(2)分角色朗讀純對話描寫:不讀提示語,但要在對話中把提示語的意思讀出來,哪些同學願意分角色朗讀?

學生分角色朗讀。

引導學生理解:

a.“你不怕我跑了嗎?”姑娘説這話時的神情是怎樣的?(嫣然一笑)(板書)“嫣然一笑”是什麼意思?(她的心靈跟她的神情一樣美好。)

b.“不,我相信你。” 我真的相信姑娘嗎?(不相信。)你怎麼知道?(我只想盡快擺脱窘境,別的什麼也不想了。)

c.“我也相信你,這錢足夠了。”姑娘真的相信我嗎?(相信。)相信“我”什麼?(真的沒帶錢包,只有三角錢。)

d.為什麼姑娘説“我”給了她誠實、信任?(因為“我”説相信姑娘不會拿着抵押的手錶跑了。)

e.當“我”聽到姑娘説“我”給了她“誠實、信任”之後,我又有怎樣的內心感受?(板書:慚愧)

課件出示:我真慚愧。是她誠實,還是我誠實?是她信任我,還是我信任她?

f.這裏有兩個問句,誰能回答?(是她誠實。是她信任我。)怎樣讀才能把這句話讀好?(讀出慚愧的語氣。)請大家一起讀。讀了這一段,你又有怎樣的感受?請把你的感受寫在這句話的旁邊,也就是給這一小段文字作個批註。好嗎?(她誠實,我説了謊,她信任我,我懷疑她,從技術到人品。所以“我”好慚愧。)

(實物投影,展示批註。)

5、帶着慚愧,“我”走遍了長街,望穿了深巷,茫茫人海,苦苦尋覓。“我”是怎樣呼喚修鞋姑娘的?請同桌倆練讀一下“修鞋姑娘,你在哪兒?”

學生練讀:

a.(1)在大庭廣眾之下,作者發出了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兒?”應該怎樣讀?

(2)在夜深人靜之時,作者苦苦尋覓但仍無半點音訊,一種焦急自責從內心發出:“修鞋姑娘,你在哪兒?”應該怎樣讀?

(3)還可以想象在什麼樣的情景下,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應該怎樣讀這句話?

b.(1)深情地讀,應該怎樣讀?

(2)焦急地讀,應該怎樣讀?

(3)自責地讀,應該怎樣讀?

……

可見,這句話按同學們自己的理解,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讀法。

六、展開想象,續編結尾:

請大家想象一下,作者能找到修鞋姑娘嗎?如果找到後會是怎樣的?如果找不到作者又會怎麼樣?請給文章續編一個結尾。

生續編結尾。

七、統攬全文,領悟寫法:

1、師:作者為什麼不再往下寫?“修鞋姑娘,你在哪兒?”這樣的結尾好不好?

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結尾達到了言已盡而意猶存的效果,這樣的結尾耐人尋味,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這種結尾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2、師:課文在寫法上還有什麼特點?

生:(1)本文更是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先寫“我”騎着自行車,到處尋覓那個來自異鄉的修鞋姑娘,接着寫“我”回憶修鞋的整個經過,最後寫“我”繼續在長街深巷尋找修鞋姑娘。用的是倒敍的寫法。

(2)作者善於通過對修鞋姑娘的語言、神態、動作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

(3)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姑娘和“我”作了對比,以“我”的內心活動這條線索襯托修鞋姑娘的美好心靈,使文章情節更曲折,人物形象更鮮明。

師:希望同學們今後在寫人的作文中能學習本文的寫法。

八、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1、師:同學們,作者在心底一遍遍地呼喚:修鞋姑娘,你在哪兒?僅僅在呼喚小姑娘嗎?

生:不是。

師:他在呼喚什麼?

生:呼喚誠信(板書)。

2、師:是啊,如果我們這個社會多一些誠信,就不會有那麼多假冒偽劣產品;如果我們這個社會多一些誠信,人與人之間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還記得老師在品德與社會課上給你們講的“無人監考”的案例嗎?無人監考,靠的就是同學們的誠信。這裏,作者在呼喚誠信,其實代表社會在呼喚誠信,時代在呼喚誠信,作為我們國小生更應該呼喚誠信;這裏,老師想送你們一句話:

(課件出示)

誠實善良是一種美德,它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只有誠實善良講信用的人,人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3、關於誠信,你們還蒐集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讀出來與大家共享。

生讀: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塞羅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

4、同學們,修鞋姑娘善良、真誠的美好心靈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修鞋姑娘一樣的人,比如説我校坡下修鞋的小吳叔叔,不知道大家觀察過沒有,他不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總是熱心地為人們修鞋,他修鞋很細心,但價錢比別處便宜得多,有時特別小的活,他不收錢,咱們學校的好多老師都喜歡在他那裏修鞋,雖然他是殘疾人,卻有一顆誠實、善良的心……

5、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舉例,啟迪學生的心靈。

九、練筆作業,遷移寫法:

誠信就在我們身邊,一份約定,一個承諾,一顆美好的心靈。我們的社會呼喚誠信,我們的生活更需要擁有美好心靈的人。就讓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用手中的筆記錄下感動我們的點點滴滴吧……這就是今天的小練筆作業,大家能不能完成好?(能。)希望同學們人人爭當小作家,老師相信大家,大家也要講誠信哦!

結束語:最後,老師想用四個字來結束我們今天這堂課,那就是讓我們每個人都記住——“誠信無價”!

附板書:

修鞋姑娘

坦然、自信       誠        有點懷疑

釘 拽 扯 鞝          蒙上陰影

嫣然一笑       尷尬、慚愧

信任

教學案例 篇三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詩歌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在國小語文教材中佔有相當的分量。所以,我們應在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下,把握詩歌的教學要求,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果。下面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為例,通過三個具體的片段來描述。

具體過程是: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     生讀   範讀

第二課時:賞析詩歌

一、導入新課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既沒手機,也沒朋友,你如何才能找到方向?

板書: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生讀  生悟 師引

在決定學習本課之前,我已佈置了學生預習,考慮到第一課時的第二個任務就是“讀”。能達到烘托課堂氣氛、教學情境的作用。在讀課文之間,特別是讀到幾個課文精彩的地方時,都被學生的掌聲所打斷。但“讀”的更為精彩的還是學生,我給他們分好角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簡直超出了我的想象,學生讀時,掌聲不斷,把人物的語音讀的有腔有調、有板有眼,並伴之以體態語言,可以説把文字裏藴藏的意義都給挖掘出來了。

三、小組合作 探究

在分析完了詩歌的精妙構思後,對文本進行賞析。

我在稍作講解後,給學生出了這樣的問題:詩歌列舉幾種了方法,分別是何時,觀察什麼?

學生立即分組活動,確定小組發言人。

學生相互交流,一人發言,其它同學可作補充。

討論明確:“觀察物的特點。”

巧設懸念,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得快?

教學反思

教讀完文本,除了其他的教學環節,我從這一課的教學中選取了這三個片段,回顧這三個片段的教學,我以為這樣的教學設計應該是教學中的亮點:

1、導語設計“新”,切合當地實際。

在設計導入環節之前,我曾參閲過諸多教案,但是,總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還真是巧,那天上午下了雨,有一個學生沒有回家,需要幫助,於是他就觀察能夠幫助他的人。聽了學生的話,我腦中靈光一閃,有了,何不就以當地的實際為話題。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要是在野外迷了路向大自然如何求助?

2、以讀激趣,讓課堂更精彩。

我曾讀過於漪老師的《往事依依》,她在文中深情的回憶了兩位國中語文老師:記得一次教辛棄疾的詞《南鄉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老師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真是悲歌慷慨,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我就是從那時起開始愛讀辛棄疾詞的。另一位代課的國文老師,是年輕的新派人,他喜歡教本站。有一次,教到田漢的《南歸》時,老師朗誦着,進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裏。這種感情傳染了整個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這幾句詩鐫刻在我心上,幾十年過去,至今還能信口背出。由此可見,聲情並茂的範讀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共鳴,培養語感,促進學生個性意識的覺醒,而且能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甚至可以説影響學生的終身。所以,在本課的第一課時,我決定用“讀”的這一教學手段,給學生營造一個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平台,讓學生直面文本,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以便學生更好的體味語言美,更好的從語言當中由表及裏、深入的洞察人物的內心世界。從學生的“讀”中,就能較好的體現“讀”的效果。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有關“溝渠特點”這一問題的提出,很可能一些學生理解有誤,抓不住凹形,所以,我在設計導學案時就把溝渠定義出示了,有此鋪墊,在這一問題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為主要活動形式,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又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熟練掌握並做到舉一反三。

教學案例 篇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人們喜愛菊花的,不僅因為它好看,更因為他不怕寒冷的品質。

3、通過朗讀和觀看圖片、錄像感受和學習在大自然中頑強生長的菊花勇敢、堅強的品質。

教學準備:

1、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上網查找有關菊花的圖片和知識,初步瞭解菊花的特點。

2、老師製作好《看菊花》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學習第二自然段

1.菊花有叫黃花、秋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從古到今,有很多人都喜愛菊花,還寫了許許多多讚美菊花的詩詞文章呢!昨天我們和小作者一起去公園看菊花,我們還拍了許多照片回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菊花圖片)

理解“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

1.這張照片挺好看的,你們看。好多種顏色啊!你看到了哪些顏色?

2.是呀,顏色可真多, 菊花的顏色可真神奇啊!你願意誇誇它們嗎?(菊花真美啊!……)(板書:美)

3.小作者也不驚發出感歎:公園裏的菊花好看極了!(課件出示課文第二段)

4.我們一起美美地讀讀它們。

(公園裏的菊花好看極了,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

(評價:你們讀得真美!)

理解“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1.公園裏的菊花可真不少,我們做個遊戲吧,數數一共有多少朵菊花?

2.(打開書看菊花圖)

誰會一朵一朵地數?誰會一叢一叢地數?誰會一片一片地數?(在四人小組中練習)這幾種數法,你覺得有什麼不同嗎?菊花多不多啊?(板書:多)

3.老師聽到我們小朋友數菊花的聲音是一次比一次激動,眼睛也是一次比一次瞪得大!

4.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理解“它們正迎着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1.天冷了,許多花兒都謝了,你們看,菊花還是開得那麼美麗。

2.老師看到我們小朋友現在笑得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菊花,願意當一回菊花嗎?

3.站起來,做一朵美麗的菊花!(手在下巴下做花狀)

4.啊呀,颳風了,好冷啊!菊花們,深秋的寒風吹來了,你們怕嗎?(不怕)

5.我看到了這朵菊花抬起了頭,那朵菊花也挺起了胸,你們為什麼不躲起來呢?(要勇敢,不怕冷……)

6.你們個個都是好樣的,一起告訴人們―――我們“正迎着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7.看到你們這麼美麗的姿態,聽到你們這麼自豪的聲音,老師要請大家都來欣賞菊花(師範讀:公園裏的菊花好看極了,……它們正迎着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8.誰願意學着老師的樣子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老師也希望你們像菊花那樣不怕冷,做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

理解“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捨不得離去。”

1.來看菊花的人越來越多,看到這麼美麗的菊花,這麼多的菊花,這麼勇敢的菊花,你們會説些什麼呢?

2.你們捨得走嗎?(不捨得)大家和你們一樣,都捨不得離去。

3、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感情來。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人們就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聽聽爸爸會説什麼呢?(課件出示第三段)你們聽―――(放第三自然段的錄音)

2.爸爸為什麼喜歡菊花呀?(別的花都謝了,只有菊花不怕冷。)(板書:不怕冷)

3.學學爸爸的語氣,把第三自然段讀給你同桌聽。

4.指名讀,注意“一點兒”兒化音。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快要離開公園了,我們再回頭看一看這美麗的菊花吧!(課件展示錄像)

2.師給錄像配音:菊花的種類非常多,顏色也十分豔麗,姿態多變,在百花凋零的深秋迎着寒風開放,它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菊花還可以作藥用,對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菊花還可以釀酒,製茶作為飲料,菊苗可以當菜吃,所以菊花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歡迎。

3.讓我們再一起誇誇這美麗的菊花,一起讀讀課文。

四。介紹相關詩歌進行拓展

不光是我們覺得菊花好看,很多人都喜歡菊花,他們還寫了好多詩來讚美菊花勇敢呢!讓我們來看看陳毅爺爺寫的一首詩。

秋    菊

陳毅

秋 菊 能 傲 霜,

風 霜 重 重 惡。

本 性 能 耐 寒,

風 霜 其 奈 何。

1、領讀

2、簡介含義

板書:

8.看菊花

↗   美

菊花→   多

↘ 不怕冷

教學案例 篇五

古詩教學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本學年我校利用午間聽廣播的時間進行經典詩文的背讀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這活動進行教學,學好古詩對於培養少年兒童的想象力、審美力以及陶冶他們優美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從上幼兒園起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關於詩意的理解卻顯得模糊而淺顯。我認為,到了國小中高年級,教師有必要對教材中的古詩進行富有個性的教學設計,既有利於學生汲取我國古代文明中的燦爛精華,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們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表現力。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組17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下面是我結合這首古詩教學中的一些實踐片段進行的一些反思:

【激發興趣 正確讀詩】

〖片段一〗

(配樂播放廬山風光片,簡筆畫出廬山及廬山瀑布)

師:廬山美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廬山的美?

生:煙霧縹緲、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山青水秀……

師:是呀!廬山的美是説不盡的,喜歡畫畫的人來到廬山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畫筆;喜歡作詩的人來到廬山更會脱口而出吟誦詩歌。1300多年前,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第二次上廬山時,被廬山瀑布的壯美深深陶醉了,想讀讀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嗎?

生:想!(學生翻書,迫不及待地小聲讀起古詩來)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大聲朗讀這首詩,把每個字讀正確,每行詩讀流利。

〖反思〗

唐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廬山是馳名中外的勝地。教師播放課件展示廬山的美,簡筆畫出廬山的形,為學生創設了愉快的情感學習氛圍。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廬山的美,更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廬山,零距離地感受古詩,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漸行漸濃,再切入到他們的求知基點,只提把詩歌讀正確、讀流利的初步要求,讓學生在充分讀的訓練中樹立了學習古詩的信心,奠定了學好古詩的基調。

【激活想象 進入意境】

〖片段二〗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後的註釋認真讀古詩,你能讀懂什麼?

生:我讀出了紫煙的美。“日照香爐生紫煙”,在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峯的晨霧變成了紫色,裊裊浮游,非常動人。

師:這一句詩中哪一個字寫出了紫煙的美?

生:“生”字能表現紫煙的美。

師:能説説你的體會嗎?

生:“生”紫煙的“生”把紫煙寫活了,好象源源不斷地產生着。

生:“生”紫煙的“生”讓我感到廬山好象媽媽,紫煙就是她的寶寶,這些紫煙寶寶調皮地不停掙脱出廬山香爐峯的懷抱。

師:(你的想象真是別具一格),你還能從這個“生”字裏感受到什麼?

生:太陽出來了,紫煙把廬山喚醒了,鳥兒也開始婉轉啼叫,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

師:你能讀出生機勃勃的“紫煙”嗎?

〖反思〗

引導學生重點讀“生”,學生自然地邊讀邊想象,廬山香爐峯的紫煙宛如一幅絕美的仙境圖浮現在學生腦中,這一讀,既深入了學生對詩歌的品味,又培養了學生讀文字思畫面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詩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樣的方法,學生很好地體會“掛”字的妙不可言、“飛流直下”的氣勢磅礴, “銀河落”的驚天動地。在讀詩中激活學生的聯想,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組合他們想象到的畫面,從而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這時的讀詩,想象,表達等方法應該是學生思維發展的藝術體操。

【激qing吟詩 熟讀成誦】

〖片段三〗

師:瀑布的快、急、猛帶給你們什麼樣的感受?

生:讓我們大開眼界。

生:這可真是天下奇觀呀!

生:這瀑布簡直太雄偉太壯觀了。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被這奔騰飛瀉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生:他應該陶醉不已。

生:他也許覺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這壯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間還是在天上。

師:(説得太妙了!老師覺得你的思維火花真燦爛)你從哪個字能體會到李白的這種心境?

生:“疑”字可以讓我體會到。

師:那這句話應該怎麼讀呢?

(學生自由練習讀,努力讀出如夢似幻的飄渺感。)

師:李白在廬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們在李白的詩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師來讀這首《望廬山瀑布》嗎?(指導朗讀,注重節奏韻律,重點把握“生、掛、飛流直下、疑、落九天”)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吟誦。在反覆讀的過程中背下這首古詩)

師:誰會背這首古詩?

(指名吟誦,評價朗誦)

師:你能從這首詩中體會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詩人讚美了瀑布的壯美。

生:詩人也抒發了對秀美山川的熱愛。

師:請同學們飽含深情地背誦這首古詩吧!

〖反思〗

在抓重點詞理解這句古詩,感悟這句詩的非凡意境後,再讓學生從“疑”字着重體會詩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美。還是這個“疑” 字,讓學生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這種激qing因為詩的魅力而流傳千年,學生在激qing中吟誦古詩,進而產生了要背誦古詩的高層次需要,教師這時指導朗誦,重點把握讀“生”、“掛”字的舒緩生動、“飛流直下”的輕快充沛、“疑”的柔和飄渺、“落九天”的穩重綿長,讓學生在自發讀與感悟讀的層次遞進中掌握詩歌節奏韻律和情感脈動,最後發展到激qing吟誦,達到熟讀成誦的傳統要求,用“誦”這種亙古不變的藝術形式再現詩人若干年前的 “情”。

教學案例 篇六

課例: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會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

彩筆、貼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孩子們,我們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氣在分蘋果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分的?(課件演示)

笑笑説:“現在有兩個蘋果,要分給我們兩個人,可以每人分到一個蘋果,這樣比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分的知識。淘氣,你同意嗎?”

淘氣:“兩個蘋果每人分到一個,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他們是怎樣分的呢?(他們是把兩個蘋果平均分的,每人分到一個。)(板書:平均分)

那你們都同意他們的分法嗎?(邊説邊演示)

你們可真是一羣講求公平、合理的好孩子。

二、新授

1、認識“一半”的表示方法

(課件:笑笑和淘氣説,怎麼辦呢?怎麼辦呢?)笑笑和淘氣好象遇到困難了。我們看看他們怎麼了?(課件:淘氣:現在只有一個蘋果,我和笑笑有兩個人。該怎樣分呢?)現在只有一個蘋果笑笑和淘氣不知道該怎樣分了,你們願意幫他們嗎?

現在請你和你同桌兩人,分別扮演淘氣和笑笑分這個蘋果。

(開始動手分蘋果)

現在誰能給笑笑和淘氣出主意了,告訴他們該怎樣分這個蘋果?彙報:我們要公平、合理。我和我同桌平均分這個蘋果,把蘋果從中間切開,一人一半。評:你真是個有思想的孩子。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師同意你的觀點,要平均分。

那“一半”該怎樣來表示呢?(小組討論)

(0.5、 1/2)(課件:演示1/2)

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和小數。那1/2和我們以前學的數一樣嗎?(不一樣)

它叫什麼數呢?(分數)

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動手分一分,來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分數是數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也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讀、寫,認識各部分名稱

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1/2這個新朋友,你想學會寫它嗎?(首先,我們寫一條“——”,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寫“2”,表示把這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最後在“——”的上面寫“1”,表示每人分到這個蘋果的一半。讀作:二分之一)(板書:讀作:二分之一)(齊讀)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個分數怎麼讀,怎麼寫了。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都是什麼嗎?

(中間的“——”,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2”,叫做分母。              (同時板書)

上面的“1”,叫做分子。)

現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

請同學們把書翻開53頁,看塗一塗。想一想,怎樣才能塗出這些圖形的1/2?(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先確定對稱軸,然後就可以塗出它的1/2了。)

請同學們迅速塗出它們的1/2。

彙報:(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把第一幅圖塗出來了。把一片樹葉平均分成兩份,其中塗色部分佔這片葉子的1/2。)

誰來彙報第二幅圖?(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兩份,(課件:畫對稱軸)其中塗色部分佔這件衣服的1/2。)(課件演示)

(把一個六邊形平均分成兩份,其中塗色部分佔這個六邊形的1/2。)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其中塗色部分佔這個圓的1/2。)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其中塗色部分佔這個正方形的1/2。)評:孩子們,你們真是太讓老師佩服了,説的和做的都這麼好。

3、認識幾分之幾

現在,老師相信你們一定和1/2成為好朋友了。

請看大屏幕:(判斷下面圖形能不能用1/2來表示)

(圓,是。

三角形,不是。因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

正方形,不是。因為這個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塗色部分佔整個正方形的1/4。)(課件1/4的圖片,並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塗色部分佔整個正方形的1/4。)評:你可真聰明,不但和1/2成為了好朋友,還由1/2認識了一個新的朋友1/4。

你能把這個新朋友1/4寫在黑板上嗎?(生板書:1/4)

(課件1/4的圖片)看到了這個圖形,你還想到了什麼?(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塗色部分佔整個正方形的3/4。)(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塗色部分佔整個正方形的3/4。)(師板書:3/4)

那,怎麼能把這個圖形用2/4來表示呢?(把其中的兩份塗上顏色(課件演示),其中塗色部分就佔整個圖形的2/4。)(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塗色部分佔整個正方形的2/4。)

(老師,我有補充,其中沒塗色部分也佔整個圖形的2/4。)(課件演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塗色部分佔整個正方形的2/4。)(師板書:2/4)

如果全塗上顏色呢?(課件演示)(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塗色部分佔整個正方形的4/4。)(師板書:4/4)

4、分數定義

你們能通過一幅圖,找到這麼多知識,真是棒極了。

(師指着黑板説)像1/2,1/4,3/4,2/4,4/4,   都是分數。(板書)

你還能再説幾個分數嗎?

能説完嗎?分數這麼多,説也説不完。(補充板書“……”)

三、練習:54頁説一説

請同學們把書翻開54頁,看説一説。請同學們先自己寫一寫,讀一讀,這三個分數。然後再想一想。他們表示的是什麼意思?

1、 表示把一條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

2、表示把一個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塗色部分佔這個五角星的是3/5。

3、方框裏有6個大小一樣的圓,其中5個塗上了顏色,表示塗色部分佔整個圖形的5/6,沒塗色部分佔整個圖形的1/6

四、拓展延伸

1、動手摺分數

我們已經和這麼多的分數成為了好朋友,你還想有更多的分數朋友嗎?

你想和哪個分數成為好朋友,就請你折一折或塗一塗的辦法,把這個分數朋友找到了。找到了就請把你的分數朋友貼到黑板上,向全班朋友展示。

(找分數)

(貼分數)

(彙報:自己找的是那個分數)

2、説生活中的分數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分數朋友,你找到了嗎?

(我們班有48名同學,加上老師,我們這個集體裏一共有49個人,其中老師就佔總人數的1/49。)

評:你們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可真強,這麼快就在生活中又找到了這麼多的分數朋友。

五、總結

同學們,老師覺得你們這節課表現很精彩。特別的棒。現在請你用一句話來評價一下,你這節課的表現。

這節課我們初步相識了分數朋友,以後我們還會接觸更多的分數朋友,瞭解它們更多的祕密。希望你還能象這節課一樣精彩。

反思:

本節課我是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學習和理解分數的。分數概念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知識,要建立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創設了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且本節課的教學,我還充分利用了實物操作、圖形等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逐步瞭解了分數的意義。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造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充分認識了分數。瞭解了分數的意義。併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學習的機會,比如“分一分”“折一折”“塗一塗”“圈一圈”“試一試”“練一練”等,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但對學生精彩的回答,沒有及時的給予評價。評價語言比較簡單,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這是應該注意的。而且對於1/2的意義沒有給學生多説的機會,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如果這裏能更好的處理,孩子就能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了。

教學案例 篇七

文本解讀:

課文的第二段只用了兩句話講述達爾文在島上的考察發現,看起來太平淡無奇,很難找到學習語言的切入點。但其中的個別詞語卻是潛伏其中的很好的語言因素,如“

考察”、“發現”、“要麼……要麼……”“奇怪”等。以這些詞為空破口,進入文章進行語言學習,對於低年級來説是切實可行的。

文本與社會生活:

文中所提及的“發現”似乎離我們很遠,但卻給我們一種啟示:留心處處皆發現,尋找學習語言的因素,帶領學生學習語言也是如此。

文本與學生經驗:

文章寫了生物學家達爾文發現在太平洋中一個小島上只存在兩種昆蟲:一種翅膀特別大的,另一種是沒有翅膀的。科學家為了解開其中的迷,經過艱苦的科學研究,最

後終於解開了其中的迷。

儘管表面看來,文章所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去甚遠。但仔細品味,卻能發現,不論是一開始文章所預設的“謎面”,以及到後來揭示的“謎底”,都是十分

有趣的。所以我們在帶領學生進行課文語言學習的時候,要讓學生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到其中的“趣”,也就是要充分借文章之“趣”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動機和興趣”。

學習目標:

1、緊扣“發現”,讓學生去發現自己學習上的疑難問題。

2、讓學生通過自讀,用各種形式將自己的發現展示出來,並加以運用。

教案:

文章有着非常嚴密的邏輯結構,是按“考察發現——觀察比較——得出結論”的順序敍寫文章,這也是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所以在執教本課第二自然段時,本人力求學生學習語言都緊緊圍繞文章內在的邏輯順序展開,讓學生在自主閲讀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再把這些字詞帶進課文,通過自主閲讀的方式去讀懂,加以吸收和利用。

實施

學習語言片斷一:“兩進兩出”悟“考察”。

師:我們常説,學貴有疑,就是説學習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能提出問題,現在請把你善於觀察的眼光轉向第二段,能不能從第二段發現問題呢?邊看邊用鉛筆畫出來。

(師行間巡視,發現大多數學生劃了“考察”、“奇怪”兩個詞語,板書於黑板上)

師: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什麼意思呢?就是書讀得遍數多了,就能讀懂,請小朋友們把第二段多讀幾遍,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懂這兩個詞語。

(生練讀第二段)

師:誰讀懂了第“考察”?哪個來讀一讀第一話,老師從他的聲音裏就知道他讀懂得了沒有?

生1:有一次,達爾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去考察。

師:老師從你的聲音裏已經聽出,你有一點讀懂得了。如果能把“考察”用動作做出來,那就説明你是真正讀懂了。這可不容易呀,可要好好練習啊!

(學生邊讀邊練習加動作)

師:誰來加上動作試試看?

生2:有一次,達爾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去考察。(讀後,往左右各看了兩眼)

師(模仿該生動作)述:有點像考察了,請小朋友們都看看圖(實物投影展示圖)上的達爾文是怎麼“考察”的?可以邊讀邊學着做一做,還可以加上你自己考察的動作。

(學生練讀中做“考察”的樣子)

師:這次,誰願意到前面來考察?

生3(來至講台上):有一次,達爾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去考察。(讀完,該生做出象是在專心致志看一件什麼東西似的樣子)

師:達爾文,你在考察什麼呢?

生3:我是在考察昆蟲。

師:發現什麼了?

生3:我發現島上的昆蟲要麼翅膀特別大,要麼就沒有翅膀。

師:剛才考察的那位達爾文也來考察一下吧!

生2上講台表演讀,這次較之第一遍,有很大提高。(師帶頭為他鼓掌)

師:讓我們跟着這兩位達爾文也來考察一下。(用手示意)有一次,——

(全體學生練習這句話)

學習語言片斷二:縱向拓展用“奇怪”

師:我們用熟讀課文,看課文的插圖,用動作做一做的方法,讀懂了“考察”,現在大家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或者其他的方法讀懂“奇怪”呢?

(學生各自練習)

生4:他發現島上的昆蟲要麼翅膀特別大,要麼就沒有翅膀,感到很奇怪。(讀時,滿臉疑惑,並側過腦袋,用一根手指指着腦袋。)

師:請你上來為大家讀一讀。大家一邊聽一邊看,看他有沒有讀懂奇怪?

生4上講台來再讀,讀時,兩條眉毛幾乎擰到了一起,表情較之剛才還要出色。

師:他讀懂了嗎?

生5:他讀懂了,他臉上做出了“奇怪”的表情。

生6:他讀出了“奇怪”的語氣。

師:他用“語氣”和“表情”告訴我們,他已經讀懂了“奇怪”。你們能做到嗎?你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讀懂“奇怪”呢?還不快練!

(學生練習得十分起勁,各自都做出了“奇怪”的表情,部分學生還興致勃勃的表演了起來。)

師指名讀。

生7邊讀邊呈現出滿臉疑惑的神色。

生8邊讀邊比劃着昆蟲翅膀的大小,讀後做出一副愁眉不展的神色。

生9讀後,還喃喃自語:奇怪?怎麼這兒的昆蟲要麼翅膀特別大,要麼就沒有翅膀呢?

師:是呀,只要我們像達爾文一樣,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能發現許多奇怪的事情。比如:小紅髮現母雞總是圍着雞窩轉,感到很奇怪。還有:奇怪!太陽怎麼不從西邊出來呢?

教師出示投影:

____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句式説一句話。

生11:我發現頭上有白頭髮了,感到很奇怪。

生12:奇怪!我掉了的牙怎麼還不長呢?

生13:我發現我的聲音從錄音機裏傳了出來,感到很奇怪。

生14:奇怪!今天我們上課怎麼用話筒呢?

……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

總結:

正如在“文本解讀”中提到的,課文的第二段雖短小卻是文章的一個重點段落,以抓關鍵詞為突破口去學習課文的語言,是我所採用的引導方法。但如何更好地讓學生“

讀得進,悟得出”呢?我想越俎代庖是絕對不是上上之策,告訴他去做做這個詞的表情,那個詞的動作,學生不但處於被動狀態,最主要是學習興趣大打折扣。於是我就想何不放手來個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發現其中的不懂的字詞,然後再通過自己閲讀,將課文語言吸收進去,再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駕馭課文語言。最後,再將內化了語言加以運用。這種學習語言的方式與課文的敍述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所遵循的模式是:“發現語言因素——感悟語言因素——悟出語言因素——積累運用語言”。

最後的學習效果正是應驗了那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生學得既主動,又輕鬆,創造性地吸收了課文語言,創造性地將他們演繹出來,更創造性地進行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