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信息技術2.0精品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欄目: 信息簡報 / 發佈於: / 人氣:1.05W

信息技術2.0精品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教師信息技術2.0優秀案例 篇一

能力維度

教學設計

所屬環境

混合學習環境

微能力點

B3探究型學習活動設計

教學環境

線上教學、線下教學

教學主題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對象

四年級學生

學情分析

學生對聲音並不陌生,但對於物體是如何發出聲音的有各種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是否正確呢?讓學生親自實踐來揭示聲音的本質是最好的辦法。

教學資源

手機慢動作拍攝效果微課、手機慢動作拍攝技術微課、多媒體課件

階段一:確定預期結果

所確定的目標

學生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時的不同,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揭示並親自實踐驗證,同時藉助手機慢動作拍攝技術來觀察實驗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發現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思考哪些基本問題?

1、教師設計的學習活動可操作性強,以學生為中心,能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2、教師選擇了恰當的技術(手機慢動作拍攝)支持探究型活動的開展,並能通過微信、QQ等班級羣對學生活動探索過程進行跟蹤和記錄,及時反饋干預。

3、教師對技術應用環境和學生能力做了周全考慮,並制定恰當應對方案。

(1)技術應用環境:IOS系統、安卓等常見系統手機慢動作拍攝方式。

(2)學生能力:呈現常規物體發聲慢動作視頻和呈現豐富物體發聲慢動作視頻。

通過這一課程,預期學生能研究

1、通過多個物體發聲的實驗活動,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通過手機拍攝慢動作視頻,展示聲音產生過程中物體運動的細節表現。

作為單元學習的結果,學生會了解到哪些重要的知識與技能?

學生將知道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學生將能夠

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驗證性解釋,並藉助動手實驗與手機慢動作拍攝進行實踐驗證。

階段二:確定合適的評價標準

什麼能夠用來證明學生理解了所學知識

表現性任務

學生能夠親自動手操作,規範完成實驗,並能藉助教師微課視頻與自己所拍視頻對聲音產生的原因進行合理解釋。

根據階段1的預期結果,還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其他證據

學生能夠進行小組內與班級內的線上互動交流,通過資源共享,觀察與比較,尋找、嘗試、發現更多物體發聲的原因。

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饋

1、學生能通過自己動手實踐,規範完成實驗,解釋原因。

2、學生能學習教師微課,拍攝自己實驗時的慢動作視頻並展示。

3、學生能根據教師微課,進行聲音細節畫面的創意性慢動作拍攝並展示。(如除固體以外的水、空氣……)

階段三:設計學習體驗

教與學的體驗順序應該怎麼安排才能有助於學生參與、發展和展示預期理解?

教師通過對A。自主實驗探究B。如何藉助技術工具等活動的設計,期待學生能將技術工具應用於科學探索活動中,在動手實驗時發現,在操作技術中理解,大大降低了觀察與描述的客觀難度,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不斷深入,不同程度地提升自我的科學探索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

教師信息技術2.0優秀案例 篇二

能力維度

學法指導

所屬環境

混合學習環境

微能力點

B4技術支持的發現與解決問題

教學環境

多媒體教學班級、實驗室、家校網絡環境

活動主題

利用土壤測試儀科學種植早豆角

活動對象

國小四年級學生

活動內容

科學合理化種植早豆角

活動目標

一、通過種植活動。掌握科學種植技術,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勞動的興趣,產生探究的慾望和創新意識。

二、通過參與種植活動,指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收集查找相關資料,學習相關植物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

第三,通過種植活動綜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養成耐心、責任心和持之以恆的優秀品質。

第四,通過種植活動形成班級特色學習檔案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區域性展示,從而激發學生髮現與解決問題的學習熱情。

問題情境

學生不曾有種植早豆角的經驗,無適合場地栽培,只能使用盆栽種植,學生將通過高科技手段檢測土壤問題,改善種植方式,從而提高早豆角質量和產量。

教師的支持

班級和項目小組同時開啟早豆角種植,提供檢測儀器,指導學生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種植資料、展示學習成果。

教學資源

資源名稱

百度

清單及描述

早豆角種植技巧

形式(類型)

查閲資料

資源名稱

動圖app

清單及描述

利用過程性記錄照片形成早豆角一生生長變化動圖

形式(類型)

收集整理

技術工具

土壤測試儀、可上網的電腦、微信公眾號等展示平台

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

1、學生定期對植物生長變化中各因素做測試,其中包括天氣狀況、空氣温度、空氣濕度、土壤濕度、土壤ph值、光照度。並對植物生長變化進行圖文並茂的記錄。

2、學生隨時跟蹤各種數據,準確瞭解土壤信息,學生通過查閲網絡資料等方式瞭解早豆角種植特點,讓種植活動更加科學化!

3、對於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小組商討給予合理的方案,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善,並隨時觀察記錄其變化。

如藉助科技手段對土壤ph值進行檢測,早豆角的種植適宜範圍在6。2——7。0之間,而種植的土壤就需要在這個區間內,如達不到標準,同學們就會嘗試換土或者加肥料等方式;如出現光照問題,植物生長速度就會減緩,同學們會根據測量結果精準找到問題所在,將及時更換放置位置確保陽光充足;而隨時的關注土壤濕度更是一個必要的條件,對於國小生來説起到了較好的約束力,不是每天都需要澆水,而是要有量的標準,孩子們從中學習了更加合理化的保障植物了健康生長!從中積累了更多的種植經驗。

4、添加自己的種植小妙招,設計合理的工具輔助種植活動!

學生設置合理的對比實驗來比較音樂對於植物生長的影響,學習像小科學家一樣去探究!從而增加種植活動的樂趣!

學習成果

1、指導學生利用高科技完成種植早豆角活動,感受到收穫後的喜悦

2、觀察早豆角生長,形成特色觀察記錄。養成長期觀察的科學素養。

3、收集早豆角的栽種方法等相關資料並製成圖文並茂的文字信息。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繪製早豆角的一生,更好的認識了綠色開花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各部分的結構及功能。

5、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能夠粗淺的掌握種植技術,並體會勞動的艱辛。

6、彙總種植過程中相關材料,形成班級特色學生學習檔案袋,在校區域性網絡“小喇叭”做各班交流展示,通過學校、班級微信公眾號推送優秀記錄成果。從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和研究興趣!

信息技術2.0優秀教學案例 篇三

能力維度

學業評價

所屬環境

多媒體教學環境

微能力點

A12評價數據的伴隨性採集

教學環境

線下多媒體教學、線上騰訊會議、微信羣多媒體教學

技術工具

問卷星

工具

基本功能

及特點

問卷星是一個教育工具類小程序,其界面簡潔明瞭,這款數據採集工具問卷星是一個專業的在線問卷調查、測評、投票交互平台,專注於為使用者提供功能強大、人性化的在線設計問卷、採集數據、自定義報表、調查結果分析系列服務。教師課前調查問卷,課上實時投票、考試,課後延展作業都可以使用問卷星小程序。

1、問卷星提供了所見即所得的設計問卷界面,支持多種題型以及信息欄和分頁欄、並可以給選項設置分數(可用於量表題或者測試問卷),可以設置跳轉邏輯,同時還提供了數十種專業問卷模板供您選擇。

2、極大的提高了老師家長的溝通效率。通過這個小程序,老師同學們就可以直接用手機完成投票、調查、考試、作業了,實時生成數據,採集評價及時、準確、高效。問卷星的功能快捷、易用、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優化數據採集過程,豐富數據類型。

3、具有高效性、客觀性、廣泛性、統一性。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學效率。

4、查看調查結果時可以通過柱狀圖、條形圖、圓環圖和餅狀圖查看統計圖表,卡片式查看答卷詳情,分析答卷來源的時間段、地區和網站。

5、教師可以進行實時數據採集(答題人數、時間、來源、正確率、錯誤率)等,及時對進行卷面分析,反饋評價,有助於及時把握學生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實施針對性干預。問卷星支持對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持續關注。

6、可以下載調查數據:調查完成後,可以下載統計圖表到Word文件保存、打印,或者下載原始數據到Excel導入SPSS等調查分析軟件做進一步的分析。問卷星除了功能強大、專業外也非常人性化。提供多種Flash主題配色方案以便問卷可以融入任何風格的網頁中;還可以直觀顯示填寫者來自的省份城市分佈圖、他們進入填寫問卷的網站等信息,大大方便調查者全面掌握自己的調查情況;發送邀請郵件時會自動保存郵件地址到通訊簿方面。

工具

應用情境

1、課前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摸底,掌握學情。

2、上課實時進行投票、調查、考試。

3、課後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完成延展作業及考試。

工具

應用過程

1、首先打開微信——發現——小程序——搜索“問卷星”即可打開這個小程序此時可以”微信登陸”或者“問卷星賬號登錄”,目前有四個創建類型“調查”“考試”“投票”“表單”。

2、進入問卷星界面,點擊”創建問卷“,選擇創建的問卷類型“調查問卷”“考試題目”“投票”“表單”,進行文字編輯。(編輯時即可以自主編輯,也可以使用模板裏面的題進行自主編輯。)

3、添加和編輯完所有的題目之後點擊“完成編輯”併發布問卷。發佈會有二維碼生成,將鏈接通過以下二維碼、小程序推薦、鏈接任意一種形式分享給班級微信羣裏或者班主任,學生即可進行答題。

4、學生答完題目之後,有了答卷之後到“分析下載”、“統計分析”裏面查看統計結果;在“分析下載”“查看下載答卷”中可下載原始數據。

5、通過統計分析功能教師可以對答卷進行分類統計、交叉分析,還可以根據填寫問卷所用時間、來源地區和來源渠道等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答卷集合,並且能以數據表格、餅狀圖、柱狀圖、條形圖、折線圖等形式來呈現。教師可以進行數據採集(答題人數、時間、來源、正確率、錯誤率)等,及時對卷面分析,實時反饋評價,以便更好的掌握整體和個人學習情況,有助於及時發現學習問題,實施針對性干預,調整教學重難點。

教師信息技術2.0優秀案例 篇四

能力維度

教學設計

所屬環境

混合學習環境

微能力點

B2微課程設計與製作

教學環境

混合學習環境

課題名稱

不同材料的餐具

選題意圖

不同材料的餐具有不同的特點,本課指導學生充分用眼、手、鼻、耳的感官,發現不同材料的餐具的特點,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餐具,推薦分餐的生活方式。

教學對象

二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積極觀察不同材料的餐具,學習使用科學詞彙描述材料的特點。

科學探究目標:充分用眼、手、鼻、耳的感官,發現不同材料的餐具的特點,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科學態度目標: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並學會與別人交流分享。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知道人們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材料製造物品。

教學用途

課中教學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重難點,讓學生在視頻的引導下規範操作,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並學會與別人交流分享。學習選擇優秀的餐具,養成分餐的生活習慣。

知識類型

理論講授型

製作方式

錄屏

預計時長

10分鐘

微課程設計

教學過程

(以時間為序具體描述微課的所有環節,至少包含導課,主體內容和小結三部分)

一、聚焦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哈爾濱市鐵嶺國小校的李木子老師,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這節科學課。現在請你調整好坐姿,眼睛和屏幕保持合適的距離,讓我們開始科學課的探索之旅吧。

初次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猜猜裏面是什麼?“有的顏色白如雪,有的身子硬如鐵,常常一日洗三遍,到了夜晚櫃中歇。”打一種廚房裏的日常用品。

對了,是“碗”

碗是我們常見的餐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不同材料的餐具”。

首先,請你準備這些學習用具,音樂停止就要回來喲。

準備學習用具:

學生活動手冊或科學實驗記錄本,筆,一個大盒子,放大鏡(可選)。

金屬碗,金屬勺;木碗,木勺;

塑料碗,塑料勺;陶瓷碗,陶瓷勺。

歡迎大家回來,讓我們一起大聲地讀一讀今天的學習目標。教師出鏡:

學習目標一:我能積極觀察不同材料的餐具,學習使用科學詞彙描述材料的特點。

學習目標二:我能及時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並學會與別人交流分享。

學習目標三:我能知道人們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材料製造物品。

同學們,各種材料都有什麼特點?我們如何知道呢?

我們可以用眼睛、手、鼻子、耳朵來幫助我們觀察。

1、我們可以用眼睛看,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觀察材料的顏色,是否有花紋,是否能夠反光。

2、我們可以用手摸一摸,感覺材料是光滑還是粗糙。

我們也可以用手摳一摳,甚至折一折來探索材料是否堅硬。

我們還可以用手掂一掂,兩兩對比,感受材料的質量是比較輕還是比較重。

3、我們還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材料的氣味。

4、最後,我們用耳朵聽一聽。

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勺子輕敲桌面,兩兩對比。還有一種方法是用同種材料的勺子敲同種材料的碗。聽一聽發出的聲音是是清脆(高)還是低沉(低)。

二、探索

探索一:現在請你開始實驗吧,記得要把觀察到的材料的特點,及時用科學詞彙記錄下來,完成任務學習單。

探索二: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四種材料的特點,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

一個人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點,

另一個人回答“是”或者“不是”,

最後猜出盒子裏的餐具。

三、研討

1、四種材料各有什麼特點?

2、四種材料做的勺子和碗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學生彙報

四、拓展

不同材料的餐具各有長處。最近有個“舌尖上的新風尚”——分餐,大家聽説了嗎?

我們外出就餐一定要使用公勺公筷,家庭就餐也建議每位家庭成員都配備個人專用餐具。

今天,李老師就帶大家到超市去看看,學習如何挑選餐具。

超市裏,陶瓷餐具數量居多,中國是瓷器的故鄉。17世紀起,大批瓷器銷往歐洲。當時歐洲的報刊上説:“瓷器精美而昂貴,只有達官顯貴才買得起。”18世紀初,中國瓷器普及到歐洲一般家庭,社會上出現了一股“中國熱”。在當時歐洲人的概念中,瓷器china就是中國。

我們選擇陶瓷餐具,應儘量挑選釉中彩釉下彩器皿,挑選餐具內壁裝飾圖案較少,圖案顏色光亮的產品。

挑選塑料餐具,要選擇聞起來沒有氣味,裝飾圖案少的,挑選帶有PP5標誌的塑料餐具。

挑選不鏽鋼餐具,要選擇掂起來較重,光潔度高的餐具,建議挑選標有304標識的不鏽鋼餐具。

挑選木質餐具,選擇堅硬光滑無裂痕的。儘量不選刷過漆的,不買顏色特別白或者特別豔的。家庭常用的木質筷子,建議半年更換一次。

除了今天我們學習的四種餐具,生活中還可以看到紙質餐具,玻璃餐具,銀質餐具等。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製成嗎?

設計意圖

(從教學方法、學習任務單、案例選取、內容編排呈現、互動設計、技術運用等方面進行説明)

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課程與生活的聯繫,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給予學生準備學習用具的指導,為孩子們做的準備物品提供範例。

明確學習目標,為學習指明方向。

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實驗,對實驗方法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試驗任務。

對實驗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提前給予必要的關注。

提醒學生完成學習記錄單,強調科學詞彙的有效運用。

利用表格梳理各種不同材料的餐具的特點,直觀清晰準確。

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學以致用,指導學生挑選好的餐具,養成更好地健康分餐習慣。

信息技術2.0優秀教學案例 篇五

能力維度

教學設計

所屬環境

混合學習環境

微能力點

B2微課程設計與製作

教學環境

混合學習環境

課題名稱

《疫情不停歇,雲遊全世界——故宮篇》

選題意圖

疫情期間號召學生在哈過年,同時開拓學生眼界

教學對象

三年級

教學目標

1、感受到故宮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典藏精美,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2、嘗試使用在後疫情時代產生的新型旅遊方式,為疫情防控做貢獻的同時,開拓眼界,掌握新的遊覽方式。

3、開拓思路,通過記錄片等途徑,深入瞭解感興趣的事物。

教學用途

假期安全主題教育,既豐富知識拓寬眼界又能保證疫情期間的安全。

知識類型

理論講授型

製作方式

錄屏

預計時長

7分鐘

微課程設計

教學過程

(以時間為序具體描述微課的所有環節,至少包含導課,主體內容和小結三部分)

(一)導入

2021年伊始,疫情又一次打亂了人們的腳步,這個寒假,繼紅的學子們打算如何度過呢?近日來,每日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讓每一位想要出門欣賞冬天風景的學子們停下了想要試一試的腳步。相信大家心中會有些許的遺憾。但是不要擔心,周老師在這裏領大家去我們國家的首都北京逛逛,雲旅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呀!

(二)認識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裏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闢為“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於1406年開始建設,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過。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了故宮看什麼,一看藏品

1、數以百萬計的珍貴藏品

“故宮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宮建築羣與宮廷史蹟的保護管理機構,也是以明清皇室舊藏文物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體系完備、涵蓋古今、品質精良、品類豐富。現有藏品總量已達180餘萬件(套),以明清宮廷文物類藏品、古建類藏品、圖書類藏品為主。藏品總分25種大類別,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堪稱藝術的寶庫。

2、二看建築

紫禁城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真可謂有金城湯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説,形容其結構的複雜。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着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

3、還是瞭解歷史的好地方

這麼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真想去看看,一次看個夠,不過癮怎麼辦?讓我們利用網絡雲遊故宮。

(三)拓展

還有許多精彩的紀錄片、綜藝節目也同樣不容錯過,去年2020年是故宮建成的第600年,為紀念日久彌新的故宮,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從古建築出發,探祕紫禁城最初的模樣,也在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等中探尋古建的生命脈絡與那些驚心動魄的跌宕起伏,還有“隱祕角落”裏不為人知的趣事,這部片子帶觀眾重新認識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故宮。

(四)總結

好了,今日雲遊故宮到這就結束了,今天我們簡單瞭解了故宮,還通過網站、紀錄片等方式進一步走近故宮,我們也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方式開展你的雲遊之旅,疫情不停歇,雲遊全世界。

設計意圖

(從教學方法、學習任務單、案例選取、內容編排呈現、互動設計、技術運用等方面進行説明)

瞭解“雲遊”——認識故宮——拓展瞭解故宮的方法,這是本節課設計的三個層次,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幫助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瞭解信息、蒐集信息,豐富學生假期生活,開拓學生眼界。

教師信息技術2.0優秀案例 篇六

能力維度

學情分析

所屬環境

混合學習環境

微能力點

B1技術支持的測驗與練習

教學環境

混合學習環境

測驗工具

希沃白板5

基本功能及特點

希沃白板5創建互動課堂,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用遊戲化的小組競爭將學生帶入教學情景,在遊戲情境中進行課堂檢測,提升學生對知識檢測內容以及形式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實現課堂高效的互動性。

課堂活動中的分組競爭是非常好的測驗活動。分組競爭課堂活動是一種限時競爭,兩組PK,多人互動的課堂測驗小遊戲。適用於讓學生快速辨別正確概念或選項的教學場景。活躍課堂氛圍。寓教於樂。限時競爭檢測形式,不僅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榮譽感,迅速判斷學生掌握知識準確度而且還能反覆鞏固糾錯,直到學生全部掌握知識點。

測驗與練習實踐方案

一、應用情境

在《傳統節日中的“家”》一課,國小生經常會把傳統節日和其他節日混淆,這是一個學習難點。在師生共同總結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習俗之後,需要鞏固、反饋、檢測學生對傳統節日與非傳統節日的區分以及相關習俗的瞭解程度。因此,運用分組競爭檢測形式,把傳統節日和其他節日放在一起,通過遊戲比賽進行鞏固檢測。

二、使用策略

希沃白板5中的課堂活動分組競爭是非常適合國小生課堂檢測,是趣味性、競爭性以及檢測性融為一體的教學方式。我把傳統節日和非傳統節日分成兩組,學生也分為兩組,用希沃分組競爭進行點擊比賽,每一次競賽都有檢測結果以及正誤的呈現,讓孩子們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問題並且及時改正。

三、實施過程

1、教師製作分組競爭的課件分別輸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聖誕節、元旦、五一勞動節、教師節、國慶節,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傳統節日。

2、教師進行賽前分組,並且説明比賽要求讓學生明確是限時比賽,比賽結束即出結果。

3、學生分組比賽,通過軟件查看答案,師生共同總結區分傳統節日和非傳統節日,提高下次檢測的正確率。

4、在這種有趣的競爭的機制活動下,由於國小生活潑好動,課堂容易出現以下幾個意外情況:

①課堂紀律容易出現混亂,沒有參加比賽的孩子會着急到希沃白板前面幫助參加比賽的孩子。

預設解決方案:教師需要賽前講清楚規則可以分層要求,比如:前幾組比賽時,其他同同學可以通過語言動作幫助比賽的同學完成檢測。這樣既能滿足其他同學參與的積極性還能降低檢測難度以鞏固反饋為檢測目的。當孩子們逐漸掌握牢固後,教師提出比賽的紀律要求,其他同學只能安靜觀看,不能幫忙,讓參與比賽的同學真正進行檢測。

②比賽失敗檢測分數低的同學容易有挫敗感,不知道自己的錯誤點。

預設解決方案:希沃分組競賽測試結果沒有明確學生具體錯哪個知識點哪個節日選錯了,教師可以分配給其他沒有參加比賽的同學作為第二評委,認真觀看比賽過程,把同學選錯的節日記下來,比賽結束後提出指正,讓參與比賽的同學錯有所得,真正達到檢測有結果有反饋有提高。

教師信息技術2.0優秀案例 篇七

能力維度

學法指導

所屬環境

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

微能力點

A7技術支持的總結提升

教學環境

多媒體教學環境

教學主題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第三單元第3課《測量氣温》

教學對象

三年級學生

教學內容

《測量氣温》一課的總結提升環節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總結本課的重點一天的氣温變化是有規律的,早晚低,午後高。

2、科學探究目標:總結歸納“繪製一天的氣温柱狀圖”的方法,揭示繪製要點及口訣,幫助學生進一步熟練繪製方法。

3、科學態度目標:利用展示台展示學生的作業,對出現錯誤的作業給予針對性的糾正,引發全體學生對此類問題的高度關注,避免出現類似錯誤。展示正確的作業樣例,示範引導。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充分利用師評、生評、自評等評價方式,總結提升,提高學生的課業質量,鼓勵學生堅持記錄氣温,像科學家那樣做,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總結本課的重點一天的氣温變化是有規律的,早晚低,午後高。總結歸納“繪製一天的氣温柱狀圖”的方法,揭示繪製要點及口訣,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滿分作文網練繪製方法。

學習難點

對出現錯誤的作業給予針對性的糾正,引發全體學生對此類問題的高度關注,避免出現類似錯誤。展示正確的作業樣例,示範引導。

所選技術

電子白板、PPT課件、實物投影展示台

技術使用目的

簡單易行,高效實用,利用課件出示總結本課重點便於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直觀出示有代表性的作業,有針對性地糾正錯誤。展示優秀作品,示範引領,幫助更多的同學提高。

總結過程

一、教師總結本課重點

1、課件展示一天的氣温,帶領學生複習一天的氣温變化規律:早晚低,午後高。

2、總結本課重點“繪製一天的氣温柱狀圖”的方法。

關注繪製的基本要點:

(1)找氣温點上點

(2)對應條畫橫線

(3)塗顏色即完成

二、展示作業,評價提升

1、出示一個出現錯誤的作業,請學生評價一下。糾正錯誤,引起重視。

2、出示一個正確的範例,帶領學生進一步發現怎樣繪製能更加正確整潔規範。

二、結語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測量氣温,發現了一天氣温的變化規律,還學習了繪製一天的氣温柱狀圖,希望大家堅持測量氣温,做小小科學家。

信息技術2.0優秀教學案例 篇八

能力維度

教學設計

所屬環境

多媒體教學環境

微能力點

A2數字教育資源獲取與評價

資源名稱

回家過年的視頻

年夜飯的圖片

資源內容

春節前夕,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人,不管身在哪裏,不論路途有多麼遙遠,回家的路要經歷多少困難,都要趕回家過年的場景。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通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四張圖片,呈現每一個年代的年夜飯。

作用或意義

情境導入,感受中國人回家過年的迫切心情。

瞭解改革開放四十年年夜飯的變化,感受人民生活幸福。

科學性判斷

視頻來自優酷視頻“回家過年的公益廣告”,沒有版權風險,可進行教學使用。視頻分辨率為1080p,高清視頻。

視頻呈現在導入環節,展現了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人,不管在哪裏路途有多麼遙遠,不管回家的路經歷多少困難趕回家過年的場景,把學生迅速帶入情境,感受到中國人對家的嚮往和渴望,感受回家過年是每個中國人最大的心願。達成教學目標。

優酷視頻下載格式是優酷特定的格式無法直接插入到ppt裏。因此我需要下載後直接轉碼MP4格式。

圖片是來自於百度搜索關鍵字“年夜飯的變遷”。《年夜飯的變遷》視頻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大型展覽,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年夜飯餐桌上的變遷。

為了讓學生更有對比的看出年夜飯的變化,我採用電腦截屏的方式,把視頻中的鏡頭截屏,並且用ppt中的裁剪功能和圖片亮度對比度的功能,把圖片的顏色對比度調成和課件色調一致,適合插入課件中作為插圖。

四幅圖片同時出現在一張幻燈片中,直接體現了年夜飯變化,它的豐富程度,體現了中國人的生活變化,從滿足温飽到豐盛美味,再到追求營養健康,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進而學生體會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就體現在老百姓的一餐一飯中,就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