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彙總47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7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7篇《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彙總47篇)

篇一: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一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常識。激發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保護益蟲的意識。

一、對比朗讀,體悟情感

在教學時,我並沒有按起因,經過、結果的一般順序進行教學,而是進行了變序教學,通過兩頭抓中間的方法,更有利於學生把握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先用課件出示兩幅圖:一幅是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棉花姑娘愁眉苦臉的樣子;另一幅是棉花姑娘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她裂開嘴笑了。然後以“看了這兩幅圖後你想説些什麼?”引出這部分的學習----品讀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這兩段內容的學習,我把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內容上。

二、先扶後放,培養自學能力

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接着看圖,再想一想:誰來説説棉花姑娘請誰給她治病了?(燕子圖)棉花姑娘是怎樣請的?棉花姑娘很有禮貌,燕子醫生給她治病了嗎?為什麼?能用“因為...…所以……”説一説嗎?接着,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後再讓學生進行彙報,這樣設計,不但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而且達到我會學。

三、拓展延伸,培養運用能力

低年級閲讀教學詞句訓練是重點。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於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並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通過看圖理解“碧綠碧綠”,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類型詞語。學生們大部分都能説出此類詞語。例如“碧綠碧綠的荷葉、小草,柳葉”等,還有“雪白雪白的雲朵、牆壁、雪花”等。這樣設計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四、角色表演,昇華情感

分角色表演朗讀是本節課的目標之一,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把課文內容大膽地表演出來,這樣,學生讀得興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完成教學目標。

五、不足之處

在分角色朗讀時,男同學不能很好的進入角色,有些放不開,總是不如女同學的表現,這也是今後要多引導,多訓練的方面。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在教學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篇二: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這篇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瞭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

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孩子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一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識字、朗讀、發展學生的語言。課後我對整堂課進行了反思,總體感覺學生學得比較輕鬆,難點和重點都把握的較好。

1、注重年齡特點,探究解疑。

由於一年級國小生年齡還小,喜歡認識新朋友,所以我出示“棉花”圖片,自然引出課題“棉花姑娘”。揭示課題: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這樣一來,學生輕而易舉的認識了“姑、娘”這兩個生字,我直接説“我們班有很多小姑娘”。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本課的多媒體課件非常精美,畫面生動,很能吸引學生的目光。通過觀看畫面更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2、抓住重點小節,反覆朗讀,領悟課文。

根據本學年我們年組制定的課題《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在這節課上,我又重點對學生進行了朗讀的指導。本篇課文較長,但情節生動,特別是對話部分生動有趣,有利於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燕子、啄木鳥、青蛙無可奈何的語氣,七星瓢蟲高興的語氣等。

因此,這節課上閲讀訓練花費的時間較多,採用多種形式如:男女生對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等進行朗讀的訓練,而且以學生自我感悟朗讀,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真正的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我還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把課文內容大膽地表演出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給朗讀的訓練提升了一個高度。

3、結合文本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滲透教育。

當你需要得到別人幫助時,用好文明用語“請”。當你不能幫助別人,感到抱歉時,應説“對不起。”

篇三: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學校領導督導聽課,一個周的準備時間,我準備了《棉花姑娘》這篇課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我收集了很多資料,其中為了弄清蚜蟲的來歷,我上網,查詞典,查找了不少的資料,還請教了經驗豐富的仇老師。教學過程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我準備教學的是第一課時,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想到了多種導課方法,最後採用了出示實物(棉花),並讓學生説説棉花的用途,然後帶學生在想象的情景中飛到棉花田裏,去認識一位新朋友——棉花姑娘。出示課件:棉花姑娘向學生介紹自己(音畫配),這樣的導入,學生們感覺很新鮮,聽得非常認真,好像自己就親臨棉花田現場一樣,當聽到棉花姑娘説自己身上有許多蟲子很難受時,棉花姑娘表現出很痛苦的樣子(表情),我問學生:“看到這裏,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説“棉花姑娘身上的蟲子是怎麼來的?”“棉花姑娘身上的蟲子除掉了沒有啊?”“是誰為棉花姑娘治好的病啊?”……於是揭題《棉花姑娘》,板書課題,讓學生讀準課題的兩個輕聲“花”和“娘”並強調“娘”是本課要認識的生字。

二、初讀課文,檢查識字

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採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導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知道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起不同讀法,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通過舉例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

“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這麼一個第一印象後,就方便了對輕聲的指導朗讀。

後來,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係。另外,我還利用“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三、合作學習,角色表演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課文第2—5自然的時,我放手讓學生先自己讀,問學生讀懂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學生們通過自讀明白了很多。然後,我出示表格,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

篇四: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局部,它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同學發展和生長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讓同學在誦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立足於同學發展,激勵同學主動、自主、發明性的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同學的回答和時反饋信息,嘗試採用評語激勵肯定同學。如在開課時,當同學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後,我馬上肯定同學“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同學讀完課文後,也和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同學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褒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同學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同學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同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為同學,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同學,並期盼其他同學的正確回答。教師應採取在同學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同學的努力和進步,善於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同學的個性進行鼓勵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方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説誰願意到台上來扮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同學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台上來扮演,雖然他扮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為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於小朋友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同學評價的目的不只在於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同學積極地發現自身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同學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協助同學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同學,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

篇五: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一、應該給孩子知識能力生成的機會和時間。

在教學中我總是覺得對孩子的開放度還不夠,在學生不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是急於去引導、甚至包辦代替,沒有給孩子生成的機會和時間。語文教室教學不應是“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於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改進方法:當孩子不能很好的體會課文的意思時,應該給孩子讀的機會,請他反覆的讀,讀出自己的情感。這樣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就會形成自己的體會,而不是學説老師的體會。用讀來代替講,這是我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教室。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教學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度地學習?大概是由於長年累月的教學已經使我產生了職業倦怠,所以,我經常覺得自己的教學沒有以前的激情,如何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教室,是我現在經常思考的問題。

改進方法:要深讀文本,沒有自己的感動哪裏來的教學激情,只有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感動,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動學生。開放文本,把文本的拓展做到最大,把知識拓展到學生更感興趣的範圍,用教學豐滿而有趣。

三、沒有很好的進行教學遷移。

這篇課文的條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寫了棉花姑娘與三種小動物的對話。此篇與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結構有點相似。如果我採用前面先回顧後遷移的辦法來讓學生自己理清課文,那麼對孩子的能力生成一定是非常有益的。

改進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課文之間的橫向比較,進行有意的知識遷移,有認識的培養學生自己的分析和學習課文的能力。

四、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

1、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麼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説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嚐到成功的喜悦。

2、在課後,有學生問了這麼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生,農民為什麼不給她打點藥水治病呢?”我笑着説:“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一定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着走開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着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於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把自己的經驗多多發揚,把自己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有認識的修正,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篇六: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童話,寓生物常識於形象的故事之中。通過棉花姑娘請求小動物給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紹了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不同種類害蟲的科學常識。採用對話的形式推進故事的發展是本課的表達特色,對話內容口語化,句式不斷重複,符合一年級兒童的閲讀心理。

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結合單元目標和文本,我把課時目標定為:

1、通過遊戲,複習鞏固生字學習,會寫“星”、“病”兩個生字。

2、創設情景,積累ABAB顏色詞描述事物。

3、讀好課文中的對話,培養對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瞭解更多自然衞士。教學重點是讀好文中祈使句請求的語氣,讀好對話和積累ABAB顏色詞。

我的教學環節分為5部分:鞏固生字、回顧課文;情感體驗,讀好對話;自我介紹,尋找真正的醫生;積累ABAB色彩詞;書寫教學。

低年級以識字寫字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最有效的識字方式便是讓學生及時回憶,讓生字反覆出現以加強記憶,課堂伊始,通過開火車的方式回顧上一課時所學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識記生字。接着,提問上節課棉花姑娘請了誰愛幫忙?通過提問,檢驗學生第一課時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出示板書,導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通過角色扮演指導朗讀,促進語感的提升,進入課文情境。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尋找真正的醫生的環節讓學生通過讀書找出小蟲是什麼並用橫線畫下來,讓學生真正地跟課文接觸,通過課文學習。通過七星瓢蟲名片的方式補充學生對七星瓢蟲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歸納七星瓢蟲捉哪裏的害蟲逐漸加強學生的概括能力。

棉花姑娘病好了,給我們帶來一些顏色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多彩的形式有效地激發學生對ABAB顏色詞的積累和運用。紮實的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兩個生字的書寫教學既注意了生字的結構又注意關鍵筆畫。

課後,張老師給了我很多建議,這節課還是有不少提升空間的:

1、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比如: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指向,既達到了讓學生多讀多練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配合。但是,“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 閲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着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

教師不能將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自己閲讀文本的體驗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權利。而應努力運用多媒體、語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本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成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以自己的生活經驗豐富對文本角色的理解,以角色的喜樂憂傷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使生命的色彩彰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我的朗讀指導、角色扮演前如果能夠藉助課文插圖,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示,幫助學生梳理好棉花姑娘的感情線,一開始生病了,表情非常痛苦,非常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可是燕子、啄木鳥、青蛙都不能夠給她治病,她很失望。

驚喜的是,一羣七星瓢蟲把自己的病治好了,棉花姑娘非常感謝,給七星瓢蟲寫了感謝的話語。痛苦——盼望——失望——驚喜——感謝這5個關鍵詞,既把棉花姑娘的感情梳理清楚,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進而有自己的閲讀體驗,豐富了對文本的理解,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自讀自悟的'話,相信學生的朗讀將不會僅僅停留在模仿的層次上,自然能夠在角色扮演時傾情演出,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另外,這條感情線也能夠讓整個教學流程的情境更加地水到渠成。

2、在七星瓢蟲的醫治下,棉花姑娘的病好了,此時,可以結合課文的插圖,再次回顧一下棉花姑娘的心情歷程,既回顧小結了課文,也可以更加自然地進行接下來積累顏色詞的環節。

3、引導積累顏色疊詞時,可以教會學生,由碧綠——碧綠碧綠這樣的變化,可以歸納為ABAB式的顏色詞。

3、書寫指導要重視讀帖的過程,這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一個重要的過程。“星”和“病”都是合體字,一年級下學期不再適合書空一筆一劃地寫,合體字應該注重的是結構的指導。例如,反饋時應該是這樣:“星”字是上下結構,日字頭,上面是個“日”,下面是個“生”。“病”字是半包圍結構,病字旁,病字旁裏面是個“丙”字(病字旁裏面這樣寫橫、豎、橫折鈎、撇、點)

4、最後的感謝信可以換為給七星瓢蟲寫祝福卡。一年級上學期期末,學生接觸過給爸爸媽媽、好朋友等寫祝福語,這裏可以作一個延伸,喚醒舊知。

學情不同了,方法一定要調整,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這次上課獲得的最大的感觸。本次設計,着力了教學反饋和評價語的導向設計,比自己以往的乾巴巴的評價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每一次的準備過程都是不容易的,但也是在不斷地成長,身邊的伯樂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自己的思路一次次清晰,能夠對文本和學情、年段目標更加熟悉,這就是成長吧!

感謝青藍計劃讓我們相遇,取經的路上有強有力的後盾支持和助一臂之力讓我前行,感恩!

篇七: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一課的教學,完全是一節還原課,王主任的評課,帶給我一些深刻的思考。總結如下:

一、是上一節還原課時,其中必須有自己的思考,想好他的設計意圖,每個環節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還要針對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來考慮如何接話,如何使教學內容、教學語言適合自己的課堂;善於挖掘更有效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

二、是低年級語文的學習要抓好兩個重要方面,其一是隨文識字,注意還可以隨課題識字,其二是朗讀。朗讀中貫穿識字、科普知識和以讀促悟。識字過程中還要抓出文中的語言訓練點,比如,在《棉花姑娘》中,第一個點是還有哪些動物醫生,第二點是碧綠碧綠、雪白雪白。讓孩子們在讀熟的基礎上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三、是自學要求,第二條中的標出文章的自然段,應該再明確一些是要求孩子們用序號標出自然段。第三條中我寫的是“讀並圈出生字詞”,可能孩子不能理解,應該換為通俗易懂的“圈出生字詞、讀讀認認”。由於課前我已經讓孩子們預習,上課時就很少讓孩子們再自讀、自認了,其實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讓孩子們圈出來,然後自己讀讀,再讓讀給同位聽一聽,體現了一個“自己讀―合作讀―教師檢查”的過程,一定牢記,以後不能再忘掉!

四、是用語需要再準確,比如我説“體會着動物們的心理來讀我們會讀得更好”,其實準確的應該説“體會着人物們的心理來讀我們會讀得更好”。

五、是增強自己的科普知識,一定不要在講課中出現知識性的錯誤,比如説螳螂的時候,弄清楚它是否能捉害蟲,他自己是不是就是害蟲,再比如馬蜂能捉害蟲嗎?他一般也只是採蜜。

六、是説話訓練方面,“碧綠碧綠、雪白雪白”應該處理得更有層次一些,第一層可以這樣説,碧綠碧綠是什麼意思啊,是很綠很綠,雪白雪白是什麼意思啊,是很白很白,那老師想説很紅很紅應該怎麼説,可以説火紅火紅,想説黑色呢,烏黑烏黑等等。而且這個環節可以不出示PPT,第二層可以説碧綠碧綠的什麼呀?碧綠碧綠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小草,那火紅火紅的――,烏黑烏黑的――等等,體現層次性,訓練了説話。課件也要稍有改動。

七、是板書範寫一定要漂亮!

八、是一定要練好自己的朗讀技巧,要多學習一些播音主持的腔調,加強自己的語言功底,培養自己的語感,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必須自己好好修煉!

篇八: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低年級的閲讀課。教師針對低年級的學習特點與規律,將閲讀與識字緊密結合,在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習得方法,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先整體識認,再隨文而教,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採用圖畫輔助、字理教學、形象記憶等多種方法,將識字分散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並不斷在具體語境中進行復現,強化鞏固,體現了編者的意圖和學生的學習規律。

在學習閲讀方面,本設計也有多處亮點,諸如通過課文的兩幅插圖,引起學生質疑,產生閲讀期待,培養“帶着問題讀書”的能力;從分角色朗讀到一人讀多種角色,讓學生體驗朗讀的魅力,激起讀書的興趣:把課文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用另外一種方式重新表達,不但讓學生走進童話的情境,同時也訓練了語言,積累了知識,活躍了思維。

值得注意的是,本設計還附了一份5分鐘測試卷,對本課的部分學習內容進行檢測。儘管檢測的內容不能涵蓋學生全部學習的收穫,卻體現了設計者較強的質量意識,體現了讓自己的教學在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同時,也具有較強實效性的良好願望。

篇九: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30課。課文寫了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給自己治病,而他們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得意洋洋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來了,把這些害蟲一掃而光。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淺顯易懂,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低年級語文教學作為整個國小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對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起着舉足輕重的奠基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持續集中,但對各種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有對事物探究的心理動態。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兒童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上完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課例《棉花姑娘》後,我對本節課進行了一個小結。

一、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愛因思坦説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説,只有興趣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現代教育強調“會學”,而影響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加結合低年級的孩子靠形象來進行思維的心理髮展特徵,電教媒體是最適合以它獨特的“魅力”將學生吸引住,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供全新的途徑。它能把許多枯燥抽象的文章內容,以色彩斑斕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展示在學生面前,能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索精神和學習慾望。教學《棉花姑娘》一課時,在電教老師的幫助下精心製作了課件。課件中包括有課文朗讀、生字學習、課文畫、寫字提示、輕柔音樂等等。融聲音與圖像於一體的課件引導着孩子作出積極思考,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營造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由此看來,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形成良好的氛圍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教態親切。

低年級孩子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想使自己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學生喜歡那位老師,也就喜歡上他教的學科,在課堂上就會覺得老師講的內容生動有趣,以一種積極興趣的情感去學習,從而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授課時,我是一位老師,又是一位大姐姐或一個大孩子,深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微笑着請學生回答問題、皺起眉頭引導學生感受棉花姑娘的痛苦、懷着童心和學生一起唱歌跳舞……當學生搗蛋時,我帶着微笑用眼神提醒他;當學生寫字時,我用手輕輕把他彎下的腰扶直;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我温柔地摸摸他的腦袋,告訴他“不要緊,待會想到了再來”。另外,我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稱呼不僅僅是他(她)的名字,而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美麗的小公主”、“英俊的小王子”、“親愛的**”、“**先生”、“**小姐”、“寶貝們”……等等。學生覺得自己一下子變成了公主、王子,變成了老師的寶貝,心情自然很愉快。有句話説得好“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作為低年級的老師一定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而教師親切的話語和恰當的體態,恰恰能影響學生,喚起學生對老師的愛。

(二)欣賞學生

“賞識走向成功,抱怨走向失敗”。在課堂上,教師應具有敏鋭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給予鼓勵和肯定,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能夠自由地想,大膽質疑,滿足他們的表現慾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索創新。我經常使用這樣的語言:“你真棒!大家把掌聲送給他。”、“今天你很努力,我很開心!”、“瞧,你的進步多大啊!”、“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我喜歡你!”、“大家這麼輕鬆就過關了,真了不起!”……學生的成長需要鼓勵,因此教師要多表揚,多肯定,少批評,少指責。即使學生回答問題不全面,不到位,但他敢於回答,也應該給他的勇氣加以鼓勵,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寬容學生

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接受知識的能力、思維的運轉速度等都是有區別的。”學生不可能都是“一聽就懂”、“一點就通”,也不可能每個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對學生學習中的一些不甚理想的表現,教師要學會理解和科學地引導,切忌“大發雷霆”或不給學生面子,否則,課堂就會“死氣沉沉”,學生毫無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當有學生回答錯誤時,我一般會説:“沒關係,聽聽別人的看法。”“你剛才的回答離正確答案很近了”。記得在課上,李子聰同學舉手回答利用“盼望”這個詞語造句子。這個孩子的學習不錯,平時在課堂上也很積極主動、思維也不錯,但這次站起來後只説了前半句就沒下文了。聯繫上次他在家長開放日課上的表現也是如此,我猜測他此時是太緊張了。所以,我趕緊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説:“不用急,慢慢來,你可以的。”幾秒鐘過去了,大家的眼睛都看着他,但他就是沒法説完整。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的心理壓力得不到緩解,不但不能回答好這次問題,還有可能會應該後半節課的學習。因此,我就説:“一下子忘了吧?沒關係,我們先坐下。要是待會兒你想起來了,在舉手示意老師,好嗎?”然後就讓他坐下了。在對他説的這句話裏,我刻意用了幾個詞語:“一下子忘了吧”——説明我相信他舉手前是真的會造句子,既樹立了他的信心,也讓他在同學的目光中有個台階下;“沒關係”——幫助他緩解緊張的情緒;“我們”—&mdas 《棉花姑娘》教後反思h;告訴他不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學習,我們大家是結合在一起的一個集體,沒有其他同學或老師會笑你、會責怪你的。正因為這樣,我在接下來的幾分鐘留心觀察了一下子聰,發現他很快就調整了情緒,然後又融入到學習中來了。我相信只有在寬容的思想指導下,在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以旺盛的精力,舒暢的心情,活躍的思想投入學習之中,他們的主題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

三、讓學生體驗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説:“請記住,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成功慾望是人對自我期望與信心的顯示,孩子尤其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成就,而當這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一種自豪感並更有信心地去學習、探索和創造,從而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走進課堂不僅只為獲取知識,而且還帶着情感、態度、需要等非智力因素。課堂之所以顯得那樣的多彩,就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成功的情感體驗與快樂的學習心情,導致其積極的表現。因此,我在課堂上除了及時地表揚、鼓勵學生之外,還有意識地“抓”讀得好、表演得好、跳得好的學生,特別是本節課進步很大的學困生作小老師帶讀、帶演等等,使他們有機會體面的表現自己,使他們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這樣的過程中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揚起自信的風帆。

另外,除了個體的成功體驗,我還注重團隊成功的體驗和合作意識的培養。本節課,我特意設計了三個男女生比賽的環節:比賽讀帶拼音生字、朗讀第一自然段、脱拼音生字比賽讀。在比賽過程中,在男女生表現得旗鼓相當時,最好還是要評出優勝的一方,而且有意識地偏向當前更需要鼓勵的一方,這樣才能使這個比賽更有效、更有意義。例如在第一輪的比賽中,男女生都讀得很好,而結合前面的情況來看,部分男生開始有點分散注意力了。所以我就抓住女生讀時有一位不夠專注,而把勝利判給了男生。隨着男同學們大叫一聲“耶”、擺出勝利的姿勢,他們的積極性又被提高了,注意力又被吸引過來了。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內在的極其重要的品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質量的關鍵。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國小低年級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更需要教師通過狠抓課堂常規的管理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我主要注重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認真觀察圖畫的習慣、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正確的書寫習慣。如最後一個書寫習慣,它包括認真的書寫態度,正確的執筆運筆方法和寫字姿勢等。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針對一年級國小生可塑性很強和“先入為主”的特點,首先向學生示範正確執筆寫字的姿勢,然後進行嚴格的訓練,使學生真正做到書寫時“頭正、身直、肩平、足穩”。再把書寫姿勢的基本要求和執筆方法寫在黑板上,要求熟記,自我檢查。每節寫字課和學生作業時我先檢查學生的書寫姿勢,然後讓學生按要求擺好姿勢再開始寫,以強化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意識。在寫字過程中,我表揚書寫姿勢好的學生,糾正差的,並提醒學生觀察糾正自己的寫字姿勢。

以《棉花姑娘》為實例,結合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懂得國小生學習活動的心理特徵,掌握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在愉悦的情境中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才能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學生的全面素質才能得到發展。 為您服務

篇十: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1、《棉花姑娘》是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段講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講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蟲吃掉蚜蟲的經過,第六段講故事的結果。本課採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2、《棉花姑娘》一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常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包含了生字教學和課文學習兩部分。生字教學時,通過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字、組詞等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寫生字環節中,首先讓學生觀察生字卡片,看清字形,然後範寫,最後讓學生自己練習。學習形式不斷變化,學生樂於接受,學習效果較好。

3、《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篇十一: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低段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識字、朗讀、發展學生的語言。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兒童語言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瞭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現將反思如下:

(一)、抓住語言重點進行教學,環節紮實

在這堂課中,我認為自己在設計的過程中抓住了幾個語言的重點。

1.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幾個詞語比較難以理解,分別是:可惡、蚜蟲、盼望。在教學中,我現通過讓孩子們觀察棉花姑娘生病圖,然後引出“蚜蟲”一詞,在理解時,現讓學生自己説説蚜蟲是怎樣的害蟲,轉而理解“可惡”,再通過看蚜蟲的圖片,聽老師簡單介紹蚜蟲,再次鞏固理解“可惡”。從而理解“盼望”一次。

2.課文的2~3自然段中,我將重點放在了朗讀棉花姑娘的話“請你幫我捉害蟲吧!”上,通過反覆朗讀,理解“盼望”之情。

3.課文的第5自然段,通過學生自讀課文,通過找一找的方法瞭解七星瓢蟲的特點,重點理解“圓圓的”、“很快”、“我們身上有七個斑點,就像七顆星星”,通過看圖,加深理解七星瓢蟲的樣子和特點,從而理解“驚奇”一詞。並通過同桌朗讀來訓練本段課文的對話朗讀。

4.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於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並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通過看圖理解“碧綠碧綠”,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類型詞語。

5.整體上,通過學生自己朗讀,要求學生完成填空,復現生字,鞏固課文理解。

(二)、語文課的學習更應該以整體性為主

總體説來,本堂課能抓住課文的每一個語言訓練點,能抓住文本,以識字、朗讀、語言訓練為課文主題。但整體性不夠,問題過多而細碎,平均使用教學力量,若能提出一個整體性的大問題,再以此展開,對學生放得更多一些,也許會更好。

篇十二: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分主角進行表演,取得了必須的效果。在表演課文前,我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確定每個學生扮演的主角;然後讓學生操練各自主角的動作和語言;最後進行小組的表演競賽。在表演課文時,每組學生十分用心。有些學生表演得形象生動。有個扮演棉花姑娘的學生演棉花生病時就蹲着身子耷拉着腦袋,讓人看到了一個生了病的小姑娘無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後病好時,她舒展手臂慢慢地酒鵠矗棺雋爍開花的動作,將小嘴笑得甜甜的,多麼開心啊!

但是,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表演要求過高,沒有充分思考學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而定,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對課文進行必須的文字上處理,就應當及時予以肯定。

二、忽略對作為觀眾的學生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好動,不能專心地觀看其他學生的表演。教師應當在表演前提出對當觀眾的學生的要求。

三、忽略表演後學生的評價。如果讓小演員向老師、同學談談自己表演課文的感受與自我滿意程度;讓當觀眾的同學也來評評表演的同學表現得如何。這樣做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總之,表演課文這一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合作意識。

篇十三: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

在這節課中,我的主要成功之處是:

一、學生活動時間充分。

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節課,學生在聽錄音,看動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節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分角色朗讀,再彙報評議。整節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口讀、問、説,而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

二、學生的參與面廣。

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應該體現在整個班集體,而不是幾個學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是體現自主學習的標誌之一。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如獨立學習、同桌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等。特別是在學習課文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台表演,由於在以往的課堂上有過多次的訓練,每一個學生表演的積極性都很高。這個環節形式比較新穎,富有實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可做,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十四: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棉花姑娘》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0課。本文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話故事。文中把棉花當做人來寫,棉花姑娘因為長滿蚜蟲生病,先後請燕子、啄木鳥、青蛙給她治病,但都沒有如願。最後一羣七星瓢蟲飛來治好了棉花姑娘的...

《棉花姑娘》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0課。本文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話故事。文中把棉花當做人來寫,棉花姑娘因為長滿蚜蟲生病,先後請燕子、啄木鳥、青蛙給她治病,但都沒有如願。最後一羣七星瓢蟲飛來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文章語言簡潔,句型相仿,易於被學生接受。

在教學設計時,我結合課文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作出了一下幾點設計:

一、轉變識字形式,在語境中學

低年級的教學以識字寫字為主,識字方式應該多樣化。但是識字方式也應該根據不同的課文有所調整。這篇課文生字不多,只有“姑、娘、蚜、治、盼、啄、斑”共七個。第一課時,我準備上第一至四自然段,生字除了“斑”有六個。由於生字少,而且每個字特點鮮明,我嘗試把生字放在語境中學,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已學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開頭解題,學生就學習了“姑娘”二字,他們輕而易舉就説出了加一加的識字方法來認字。並結合意思,姑娘是指女孩兒,所以這兩個字是女字旁的字。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結合棉花姑娘生病的原因,認識蚜蟲,並識記“蚜”字,運用加一加的識字方法,並認識到蚜蟲是一種蟲子,所以它是蟲字旁的字。接合學生親身感受,棉花姑娘生病很難受,所以盼望醫生來治病,自然承接學習“盼”“治”字。觀察教師動作,領會“盼”表示看的意思,與“目”有關。

當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學生認識啄木鳥這一新朋友,我以編順口溜的方式教記“啄”:一點像小蟲,用口啄出來。這時,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感到學習生字很有意思。

二、扮演不同角色,在語境中讀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也是低段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重點。語感的培養應該從小薰陶。處於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着濃厚的興趣。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學生非常喜愛其中的童話角色。所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童話角色,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樂於朗讀課文。在角色扮演中,學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的心情,自然而然就把課文的感情讀出來了。棉花姑娘與燕子、啄木鳥、青蛙的對話,都採用了同一種句式,學生並沒有感到句子很難讀。通過分角色朗讀,學生在不斷練習中,學找不同的角色所説的話,初步感受分角色朗讀的技巧。

三、結合生字教學,學以致用

新課標也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學習語文,就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我覺得,低段雖不要求達到很高程度,但力所能及的範圍也是可以觸碰的。“請”“幫”這兩個字表現了棉花姑娘的.禮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用到。他們可以利用生活經驗,給這兩個生字組詞。學習用“請你幫我_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説話,可以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教育他們與人交際應該文明禮貌。

儘管教學設計反覆修改,但還是有不盡人意之處。經過各位專家領導的點評,結合班級管理實際,本堂課依舊存在很大不足。低段教學應該以識字寫字為主,識字形式應多樣化,提高寫字教學的比重;課堂中,應關注學生細節,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學設計應以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備課備到每一個學生。

至此,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國小低段語文教師的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綜合素養的提高,需要我們年輕一輩更加腳踏實地的學習。

篇十五: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識字、朗讀、發展學生的語言。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兒童語言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瞭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現將反思如下:

在這堂課中,我認為自己在設計的過程中抓住了幾個語言的重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集中出現了本課要認的5個生字,其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生詞有:可惡、蚜蟲、盼望、斑點。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孩子們觀察字形、讀準字音、直觀圖片、資料補充等多種手段,鞏固理解了生字詞。

在學習課文的2~4自然段時,我將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棉花姑娘和三位動物醫生的對話上,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鋪墊、學生的反覆朗讀,不僅理解棉花姑娘的盼望之情,還得認識課文中出現的三位動物醫生的治病本領。

在複習鞏固環節中,我通過師生合作講故事的形式來複述課文內容,並通過猜字謎、出示詞卡認讀、連環畫等形式,復現生字,鞏固課文理解。

本堂課我儘量抓住課文的每一個語言訓練點,抓住文本,以識字、朗讀、語言訓練為主題展開教學。但在具體操作時,總覺得過於依賴事先準備好的教學設計,自己與學生在課堂上未生成有創造性的、有突破性的過程,造成學生放不開,每個環節下來有點按部就班。

篇十六: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嘗試採用評語激勵肯定學生。如在開課時,當學生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後,我馬上肯定學生“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學生讀完課文後,也及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學生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表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學生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學生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學生,並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應採取在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鼓勵的辦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如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説誰願意到台上來表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學生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台上來表演,雖然他表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為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於孩子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學生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地發現自己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學生,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

篇十七: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讓學生在饒有趣味的語文活動中調動感觀、思維全情投入,以積極地狀態主動進行“識字”的空間裏是本節課的一個追求。

1.活動為導,在情境中識字。秉承“創設情境,生動識字”的理念。將識字任務彌散到各個活動中去。如導入部份的“認識棉花”,第二個環節的“找醫生”,第三個環節的“記蚜蟲”。盡力讓孩子在情境的`環節中放鬆地學,在一個個腳手架地幫助下輕鬆地學。

2.釋放天性,淡化教的痕跡。一年級的孩子,最忌諱一板一眼地學。對他們而言,時時刻刻正襟危坐,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與受折磨的事。我們的課堂,至少要創設“輕鬆、趣味”的氛圍,讓孩子不自覺得投入其中,深深地被教學本身所吸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力求“無痕”教育、趣味教育,引領學生自由自在地走進教學,在教師構建的和諧、自由的氛圍中釋放天性。本課的識字教學基本上符合了這樣的設想。沒一個生字的掌握沒有特定的任務過程,而是在聊天式的過程中,哄着孩子學完,比如“蚜”,比如“治”,比如“啄”。

3.適當訓練,豐滿語文的含量。當然,即使是低段,適當的語文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就是訓練孩子們“聽、説、讀、寫”的能力。為了適量、適度地豐滿語文的含量。在教學中,根據當下的一個情境,進行了一些語言訓練。疊詞的使用,整體感知的訓練,以及情境説話。看似漫不經心,其實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篇十八: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一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常識。激發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保護益蟲的意識。

一、對比朗讀,體悟情感

在教學時,我並沒有按起因,經過、結果的一般順序進行教學,而是進行了變序教學,通過兩頭抓中間的方法,更有利於學生把握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先用課件出示兩幅圖:一幅是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棉花姑娘愁眉苦臉的樣子;另一幅是棉花姑娘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她裂開嘴笑了。然後以“看了這兩幅圖後你想説些什麼?”引出這部分的學習----品讀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這兩段內容的學習,我把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內容上。

二、先扶後放,培養自學能力

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讀一讀,接着看圖,再想一想:誰來説説棉花姑娘請誰給她治病了?棉花姑娘是怎樣請的?棉花姑娘很有禮貌,燕子醫生給她治病了嗎?為什麼?能用“因為...所以…”説一説嗎?接着,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後再讓學生進行彙報,這樣設計,不但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而且達到我會學。

三、拓展延伸,培養運用能力

低年級閲讀教學詞句訓練是重點。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於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並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通過看圖理解“碧綠碧綠”,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類型詞語。學生們大部分都能説出此類詞語。例如“碧綠碧綠的荷葉、小草,柳葉”等,還有“雪白雪白的雲朵、牆壁、雪花”等。這樣設計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四、角色表演,昇華情感

分角色表演朗讀是本節課的目標之一,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發揮想象,把課文內容大膽地表演出來,這樣,學生讀得興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完成教學目標。

五、不足之處

在分角色朗讀時,男同學不能很好的進入角色,有些放不開,總是不如女同學的表現,這也是今後要多引導,多訓練的方面。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在教學形式上下工夫,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篇十九: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一、可取之處

上完《棉花姑娘》這篇課文,自己靜下來做了一番考慮,覺得以下幾點是做地比較好的:

1、三維目標設計得體,並且在教學中落到實處。

2、整節課以故事情節貫穿始終,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過渡自然。特別是一些過渡語,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如:在導入新課創設情境這一環節中,我的設計如下:棉花姑娘多漂亮,誰來誇一誇她?

生1:棉花姑娘長得白白的,真好看!

生2:棉花姑娘,你好漂亮,我能跟你交朋友嗎?

……

師:是啊!棉花姑娘長得白白嫩嫩的,衣着綠裙子,多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呀!我們一起來親切地叫她的名字。

生一齊親切地喊出“棉花姑娘”。

同學在一種無意識當中老師就把他們帶進了學習的課題中,改變以往陳腐的出現方式,同學學得輕鬆、自在,築起了同學學習的心理平安感。

3、同學思維活躍,上課能即使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問題,使課堂生成更生動、形象。

課堂預設是教師的個人行為,而課堂生成卻是師生一起發明的財富。上課中一同學提出:“老師,為什麼説七個斑點,就想七顆星星,但是星星是黑色的呀?”我沒有一下子就回答她,而另一位同學馬上接着他的話題,“課文裏只是説好像,又不是真的。”是呀,多好的解釋,讓我從一時無從解答的困境中走出來。其中這同學提的問題並無多少價值,但是解答的這位同學能一針見血,把他的思路和時拉回,而不把課堂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爭論上。

4、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點設計到位,初見效果。

這篇課文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放在哪個環節好,我想了好久,最後終於選在了課文的第3、4自然段,因為這兩段與第2自然段是並列的,這時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學習指導方法,讓同學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完成該兩段的自學,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段一段學,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多讓同學通過自學,有了自身的學習方法,養成一定的閲讀習慣,從而培養課外閲讀的興趣。

二、有待改進之處。

每上完一節課,我想不會很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乏之處,如下所述:

1、上課拖堂。這是上課中出現最普遍的一種現象,教師生怕同學不懂,苦口婆心,結果自身説多了,把時間佔久了,自然而然時間就不夠用了,而且這又是一節自身精心準備的課,一定要展現給小朋友們看,要不實在是太可惜了。

2、課堂調控能力不夠。教師是課堂教學中起着主導作用,但是這節課卻沒有充沛發揮出來,在課堂中過分地關注是否教學民主、平等,同學有問題舉手就讓他説,這是對的,但是太多的同學舉手,都讓他們説勢必會顯得有點課堂凌亂,整體感不夠清晰。

3、合作學習點落實了,也讓他們合作了, 給同學展示合作效果的平台太窄了。這節課由於時間關係,只請了一組上來展示,這個面就太窄了,其實合作學習完之後,後續工作是非常關鍵的,讓他們盡情地展示以後,會養成一種合作的慾望,而不只僅是一種形式。

篇二十: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部編本)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個童話故事,課文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瞭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

在這堂課中,我認為自己在設計的過程中抓住了幾個語言的重點進行教學,環節紮實。如:

1、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學,在自學前我出示了學習要求:

(1)棉花姑娘請哪幾位醫生幫她治病?把它圈出來。

(2)它們幫棉花姑娘治病了嗎?為什麼?找一找,用“_______”畫出來。同學們積極地進入自學的氣氛中,彷彿它們就是課文中活潑的小燕子、啄木鳥、小青蛙。燕子、啄木鳥、青蛙為什麼不幫棉花姑娘治病呢?通過彙報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不同的動物吃不同的害蟲。感受到了燕子、啄木鳥、青蛙的無能為力。這樣設計,不但能節省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事實證明,在後面拓展教學中,大多數學生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語言訓練。

2、積累詞語的能力。

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於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並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開展比較朗讀,老師讀前面的部分,學生讀後面的部分,在比較中感受到後面的表達更“綠”更“白”更美。以讀帶講,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課文。説説還有“碧綠碧綠的”什麼,“雪白雪白的”什麼,再拓展此類形式的短語。如:火紅火紅的太陽、金黃金黃的落葉等,大部分學生都能説出此類詞語。

3、拓展知識的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我還鼓勵學生們説一説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益蟲益鳥,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説蚯蚓,有的説蜘蛛等等,説明他們的觀察力很強。我也在此進行了擴展,比如蜻蜓,螳螂等。最後讓學生創編對話:棉花姑娘還會請誰來幫忙呢?請你仿照課文2、3、4自然段寫一寫它們的對話。

______________來了,棉花姑娘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同學都能寫出來。

縱觀整節課,我認為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融洽的,能抓住課文的每一個語言訓練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學們在這節課學到了很多知識,並有保護益蟲益鳥的意識,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篇二十一: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能夠説是我工作以來上的最“驚心動魄”的一節課,從選課到教學設計成型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在選課之後我先看了教參瞭解單元説明,明確每節課的重點。《棉花姑娘》這節課的重難點是讀好多個主角之間的對話,讀出文中祈使句請求的語氣,積累偏正短語,瞭解課文中提到的科學常識。課堂目標很明確,可是在課堂中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完成這些目標卻很難,下頭我就説一説在教學設計中那些“一波三折”的事。

《棉花姑娘》這一課選的時候,我就心裏沒底,因為它不像《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那樣情節生動,為人熟知,講起來也容易出彩。這篇課文簡單,知識點少,可參考的名師課異常少,大部分教學設計都差不多,正是因為它知識點簡單所以教學環節設計起來更費心思。選定課文後我按照自我的思路完成了初步的教學設計,把課堂要説的每一句話都寫出來,仔細推敲每一句話,想讓課堂語言精準起來。自我感覺初步的教學設計很完整,環節齊全,自認為“亮點”也很多,週一早上,信心滿滿地到其他班試講。可是一試才發現暴露出很多問題,如:時間不夠,某些設計不貼合學情,課堂氣氛低沉等,整節課非但沒有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反倒把自我上的氣急敗壞。聽了我的課後,師父也為我捏了一把汗,她把我的問題一一列出來並給我進行了指點,並鼓勵我重拾信心。根據師父的指點,我調整狀態,完成了第二次教學設計,相比第一次做了如下改動:

一、充分了解學生實際學情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具體實際,將課堂第一部分的“學生用自我的話將課文資料講出來”改為“帶着問題聽教師讀課文”。在第一次設計中,這一環節時沒有充分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景,整個設計很夢想化,試課之後才發現有點拔高學情,提問後幾乎沒人舉手,整個課堂死氣沉沉的。師父點評這一環節時,認為課堂剛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大難題,猶如用一盆涼水澆滅了學生學的慾望。修改之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聽教師朗讀,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再降低問題難度將課文資料以填空的方式展示出來,全班一齊做,學生有了成就感,一下子就點燃了繼續學習的慾望。

二、問題提出要精準

課堂時間很長,可是我卻總覺得不夠用,把自我講的大汗淋漓,學生卻無動於衷,用師父的話來説就是“提問語言和提問方式有問題,導致課堂廢話太多”。比如我當時問學生“棉花姑娘為什麼生病?”這個問題的提出把學生整懵了,不能進行引申、想象,還浪費時間,經過師父的指點,我將這一問題改為“棉花姑娘怎樣了?”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引到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話,“是誰讓她生病了?”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蚜蟲身上,再結合課本插圖讓學生想象蚜蟲都做了哪些壞事,由此加深對“可惡”這一詞的理解,再趁熱打鐵繼續引導學生體會棉花姑娘此時身體的難受和她多麼盼望醫生給她治病的心境。一個問題一氣呵成,將整個自然段要講的資料串起來,學生聽的清楚教師的思維也不會亂。所以課堂中的每一個提問都很重要,提問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更是知識點串聯的關鍵環節。

三、學會由“扶”到“放”

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為棉花姑娘和燕子、啄木鳥、青蛙之間的對話,也是學習的重點。第一次教學設計我將三段都設計為精講,段落中每一句話都帶領學生一齊分析,試講時效果很差,學生們聽着重複的知識點產生了一種牴觸的情緒,沒一會兒,孩子們就出現了“頹勢”。

經過師父的指點,我將第二自然段作為重點,用一段話學完對話裏面的所有知識點,着重於朗讀指導。首先我將棉花姑娘説的“請你幫我治病吧!”的標點符號稍作改動,讓學生比較“請你幫我治病吧。”與“請你幫我治病吧!”體會語氣的不一樣,情感的不一樣,再引導學生用讀來表現情感。在不斷地比較中,學生的體會越來越好,讀得越來越好,完全能夠體會棉花姑娘越來越焦急的情緒。燕子説的話我先讓學生主角扮演讀一下,再經過採訪的形式問了學生這樣幾個問題“燕子燕子,你真的不願意幫忙棉花姑娘嗎?”“你為什麼沒有幫忙棉花姑娘呢?”“沒有幫到好朋友棉花姑娘你此時心境如何?”從這三個問題下手讓學生明白了燕子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所以沒能幫忙棉花姑娘,體會到了燕子無能為力的沮喪心境。最終整體把握再分析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對話,從中讓學生複習禮貌用語的知識點。第二自然段進行了精講,再學第三四自然段時完全放手只為學生創設情境,經過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學習,學生輕而易舉就能將對話中的感情用自我的朗讀展現出來。

四、整體把握課堂,合理分配時間

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感受到一堂好課不僅僅要環節齊全,更要準確把握,將各環節放在最適宜的位置。本課的亮點是分主角朗讀和演課本劇,這兩部分都能夠調動學生進取性,調節課堂氣氛。設計之初我將這兩個環節都放在最終,分主角朗讀完緊之後開始演,整個課堂到最終學生才全部興奮起來,相比之下前半節課顯得很枯燥。針對此種情景,我將表演的部分提到中間,讓學生學完三組對話後進行表演,一來能夠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景,二來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課堂一靜一動,一放一收,讓學生感覺聽課很開心。

本節課我用了38分鐘講完了所有知識點,剩下兩分鐘時我覺得也講不了什麼資料就直接下課了,這反映出我對課堂的駕馭本事不夠,對課堂時間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聽了師父及各位前輩的點評後,我才意識到課堂的每一分鐘都有用處,剩下的時間能夠指導學生做很多事情,而不是盲目下課,能夠做課後題,能夠給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能夠當堂練字......可是自我沒有隨機應變去處理,這是上完課後讓我覺得最遺憾的部分。

經過這次課,我收穫很多。在以後教學中不僅僅要抓住重難點,提問方法、學情分析、環節設置、時間把握等問題都要研究到,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好一節課太不容易了,駕馭課堂的本事需要在平時講課中一次一次練習,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必須會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學習,虛心請教,紮實成長。

篇二十二: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這篇課文的教案前前後後改了有四五次,直到上同步課堂前一天還在改。此刻回想起這些“縫縫補補”的細節,只覺得苦盡甘來。還記得那天因為其中的幾個思路和師父進行交流,師父和我説每一個模塊的教學目標必須要明確。而當時我對於這一句的理解並不透徹,只是想着把每一個模塊單獨拎出來,反覆打磨就夠了,這樣就能做到模塊銜接清晰,也方便自我記憶。可昨日和師父交流“分主角表演”這一個模塊時,發現自我在這一塊的處理並不出彩,單純的只是把這幾個主角串聯在一齊並表演出來。“這樣看上去這一塊有點散。”“分主角朗讀的增量不多,並沒有提升,教學目標不明確。”我一下子醍醐灌頂,是啊,我對於這一塊的處理思考太淺,看上去趣味的分主角朗讀,其實對於學生的提升是很有限的。

於是師父和我又開始了交流,決定在“請你幫我捉害蟲啊!”這一句請求上下點功夫。文中這一句請求出現了三次,學生是很容易發現的。那這三次請求,棉花姑娘的心境一樣嗎?很顯然不一樣。學生經過課文抓住了每一次請求心境的變化,讀出每一次請求的不一樣。

於是課上,我經過“體會心境變化”這一方法,讓學生進行了分主角表演,這一下效果就更好了。

課後,潘教師又和我提了這一塊的提議。棉花姑娘見到青蛙醫生的時候,僅僅只是高興嗎?其實不是的,第三次請求其實是着急又高興,心境更復雜,層次更深。而我課堂上板貼的“高興”似乎也有些不妥,在朗讀中其實是聽不出層層遞進的心境變化。

好神奇,就是這一個小小的模塊,竟然藏着這麼多值得反覆咀嚼的細節。而把它們挖出來的過程,對於我而言是興奮的。所有的提議和意見都能夠給予我更多的動力。怎樣上好一節課,加入巧思又有條不紊呢?我真的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篇二十三: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低段語文學習的重點是識字、朗讀、發展學生的語言。本課經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我看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貼閤兒童語言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瞭解不一樣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

在這堂課中,我認為自我在設計的過程中抓住了幾個語言的重點。進行教學,環節紮實.如:

1.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幾個詞語比較難以理解,分別是:可惡、蚜蟲、盼望。在教學中,我現經過讓孩子們觀察棉花姑娘生病圖,然後引出“蚜蟲”一詞,在理解時,現讓學生自我説説蚜蟲是怎樣的害蟲,轉而理解“可惡”,再經過看蚜蟲的圖片,聽教師簡單介紹蚜蟲,再次鞏固理解“可惡”。從而理解“盼望”一次。

2.課文的第6自然段,,重點在於理解“碧綠碧綠”“雪白雪白”,並能積累此類詞語,拓展練習。首先經過看圖理解“碧綠碧綠”,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類型詞語。學生們大部分都能説出此類詞語。例如“碧綠碧綠的荷葉、小草,柳葉”等,還有“雪白雪白的雲朵、牆壁、雪花”等。

3.注重學習自主學習合作的本事。在學習2—4段是,我讓學生們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前我出示了幾項學習要求: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主角朗讀,小組間的成員合作朗讀;讀完之後討論他們為什麼不幫忙棉花姑娘呢?是不想幫還是不能幫?同學們進取的進入朗讀的氣氛中,彷彿它們就是課文中活潑的小燕子、逐步鳥、小青蛙。在朗讀彙報時,我以採訪者的身份採訪這些小動物們,為什麼不幫忙棉花姑娘呢。經過彙報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不一樣的動物吃不一樣的害蟲。最終我還鼓勵學生們説一説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益蟲益鳥,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説蚯蚓,有的説蜘蛛等等,説明他們的觀察力很強。我也在此進行的擴展,比如蜜蜂,蟑螂等。同學們在這節課學到了很多知識,並有保護益蟲益鳥的意識,到達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篇二十四: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今日,我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30課《棉花姑娘》。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我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歡樂地生長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貼閤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這篇課文很長,但十分趣味。我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進取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從生字入手,採取自讀,互讀,開火車讀,以致於每個學生讀會讀。從字過渡到詞語,讀詞語,讓學生當小教師來領讀,讀詞語,孩子都異常感興趣。從詞語過渡到文,也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閲讀興趣,在讀中領會文章所講的資料。我只重點講第一段,2、3、4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分小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能進取參與,不愛學習的,在組長的帶領下,都進取參與了。尤其分主角朗讀,大家的興趣更高,都喜歡戴頭飾到講台上來表演上課不愛發言的、愛做小動作的,在組長的帶領下,都表現得十分出色。

篇二十五: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貼閤兒童特點。

在這節課中,我的主要成功之處是:

一、學生活動時間充分。

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節課,學生在聽錄音,看動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節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分主角朗讀,再彙報評議。整節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口讀、問、説,並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

二、學生的參與面廣。

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應當體此刻整個班團體,而不是幾個學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是體現自主學習的標誌之一。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如獨立學習、同桌學習、小組學習、團體學習等。異常是在學習課文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台表演,由於在以往的課堂上有過多次的訓練,每一個學生表演的進取性都很高。這個環節形式比較新穎,富有實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可做,調動了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二十六: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一年級的課文,在貫徹好知識的同時還要着重習慣的培養。緊緊圍繞聽、説、讀、寫去開展,紮實鞏固好基礎知識。經過真正地去上此節課,我發現了自我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將此次積累的優點和不足總結經驗如下:

1、對課本的把握本事不足,以後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首抓書本,吃透教材,備好教材;

2、要經過平時的鍛鍊和積累讓評價語切實變為自我服務課堂的工具。經過平時的課堂,有意識地積累簡短、有針對性的評價,真正起到對學生的引領作用。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不能讓評價流於形式;

3、引導本事還需加強鍛鍊。我們班的孩子總是很給力,在課堂中大多數能做到認真聽講。反而是我作為一名教師,感覺自我和學生融合度還不夠,沒有真正使課堂成為“我們”的課堂。語文教學是靈性的,而真正的靈性是從工作生活中來,從思考和感悟中來。課堂的生成尤其見出教師的功底。我總是太依靠於自我的“備課”,而忽視了課堂上孩子們隨機生成、反饋的一些信息和知識,沒能真正在備課的基礎上,去有效結合自我的“課堂”。這需要以後自我加強知識的全面積累、語文本事的提高。才能遊刃有餘地在學生的“答”中去引導,解決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問題,並能隨時自然拉回預計課堂;

4、加強課文整合本事。自我在授新課時,總有種生硬的感覺。要經過多聽老教師的課,去學習逐層遞進、逐漸深入的本事。將要教授的新知識與孩子們學習過或已掌握的知識相結合,更利於孩子們理解,更多地使孩子們去自我發現和推出新知,要比把知識“喂”給孩子們有效的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這節課的準備和實際落實,我收穫滿滿。今後,我將帶着這些寶貴的經驗,繼續學習,加強鍛鍊,爭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師!

篇二十七: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今天和學生一塊學習《棉花姑娘》這一課,在識字方面我改變了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識字放在讀文中,效果比以前好多了。

在教學第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讀文,然後找出裏面的生字“蚜”、“盼”、“治”,讓學生結合拼音記憶生字的讀音,再結合詞語理解意思,學生能和容易地記憶生字的讀音。在下面的段落中,也是象處理第一段一樣處理了生字,學生記憶牢固。

在讀第一遍以後,學生已經基本記憶生字的讀音。然後再一次指導學生朗讀,在讀後學生都能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都不能給棉花姑娘看病。然後進一步讀,再讀後學生明白燕子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捉樹幹裏的害蟲,青蛙捉田裏的害蟲,所以不能給棉花姑娘看病。接着繼續往下讀,在讀時有個孩子説:“老師,七星瓢蟲長的什麼樣子?”有個孩子説:“老師,我知道。七星瓢蟲圓圓的,身上有七個斑點。”我説:“這個孩子讀書真認真,希望同學們能向他學習。”

在處理最後一段時,重點抓住“長出了碧綠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讓學生知道動詞“長”和“吐”的區別。並進一步練習用“雪白雪白的”和“碧綠碧綠的”填詞説話,學生説的詞語不是很很多,可見平時學生讀得書較少,還應進一步加強學生讀書。

以前在教學時,我把識字和讀文分成兩課時,我教的很累,學生學得也很累,而這一節課把兩課的任務合成一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可見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只有尋找適合學生的方法,才能學有成效!

篇二十八: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一文選自人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學生知道了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在《棉花姑娘》的第二課時,我主要想體現自己設計教案時的兩個想法:

一、朗讀指導聲情並茂朗讀是語文課上常用的教學手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語文教材多數課文課後思考與練習的第一個作業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堂國小語文課,如果學生不能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那就談不上體會意思、品悟感情。

在學習新課前,我出示了沒生病,笑呵呵的棉花姑娘的圖片,説説棉花姑娘的樣子,重點學習短語:碧綠碧綠的葉子,雪白雪白的棉花。接着出示生病的棉花姑娘,身上爬滿了蚜蟲,知道學生觀察棉花姑娘臉上那難受的表情,然後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學生讀好“難受”和“盼望”的語氣。

之後,用“棉花姑娘生病了,她會對醫生怎麼説呢?”引出了“請你幫我捉害蟲吧。”指導孩子們讀好請求的語氣。

然後逐一出示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話,每一樣有益的動物消滅的害蟲的類別都不一樣,所以我指導孩子重音突現出“空中飛、樹幹裏、田裏”的害蟲,教給孩子重點詞重音讀的方法。為了讀得更有情趣,我指導孩子們壓低聲音用粗嗓子讀“青蛙”的話,用細細的温柔的聲音讀“燕子”的話,“啄木鳥”因為捉得得是樹幹裏的害蟲,想着應該要比燕子的聲音稍洪亮。本來想借助分角色表揚更加活躍課堂的氣氛,並適當調節一下孩子的身心的。可惜孩子們都不在狀態,所以分角色表演亂了課堂的節奏,深思!

引出了“七星瓢蟲”後,我抓住“七個斑點”和“星星”知道孩子要通過自己的朗讀讓別人明白“七星瓢蟲”的特徵。補充説明了“七星瓢蟲一天可以消滅130多隻害蟲後”,又回來指導孩子讀出自豪的語氣。而“很快地就把蚜蟲吃光了”孩子們則加快語速,在朗讀中體會“七星瓢蟲”的本領高強。

最後出示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再次回到了“碧綠碧綠的葉子,雪白雪白的棉花”,來了個前後呼應。“咧開嘴笑啦”課堂上,我的孩子也個個咧開嘴高興地讀起來。

二、思想教育多管齊下課文的主題思想教育是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當我覺得文本中還有很多的人文精神值得學習。

棉花姑娘請求治病時用上了“請”,我告訴孩子們請人幫忙要注意禮貌;當燕子、啄木鳥、青蛙,幫不上忙時,“對不起”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讓孩子們説説七星瓢蟲的心情,讓他們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棉花姑娘病好後,對七星瓢蟲那誠懇的致謝等等。

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做人”,是我一直所提倡的。

只是回顧自己的課堂,因為自己對孩子的強求,整個壓制了孩子們的表現慾望。提醒自己:在任何時候別低估了我們的孩子,更不可高估了我們的孩子啊!

篇二十九: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一篇生動的童話故事,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小動物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害蟲的科學常識。課文插圖色彩明麗,語言充滿童真童趣,符合兒童的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創設情境,感受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低年級的學生都喜歡直觀形象的東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的情感融入情境中。上課伊始,我以精美的課件和讓學生看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把孩子們不知不覺帶入文本情境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後帶領學生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真正與文本進行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比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出示課件圖畫,再通過圖文和解説,讓學生觀察棉花姑娘怎麼了?棉花姑娘身上的小黑點是什麼?啟發學生想象成千上萬的蚜蟲待在棉花姑娘身上,她的心情怎樣?哪句話寫出了她的心情?抓住重點詞語“盼望”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棉花姑娘難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接着我這樣過渡:棉花姑娘正在盼望醫生來給她治病時,誰來了?他們之間都説了什麼呢?假如你是心急如焚的棉花姑娘,你會怎麼説這句話?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掃清障礙之後,我緊緊抓住棉花姑娘的三次呼救:“請你幫我捉害蟲吧!”由表及裏,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反覆練讀中感悟課文。感受角色所帶來的樂趣。

二、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同時也是融理解和表達於一體的綜合活動。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體會,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比如在學習二至四自然段時,為了更明確地對比棉花姑娘的心情,我把棉花姑娘説的話放在一起學,這是教法上一個大膽的嘗試。引領學生讀好棉花姑娘三次不同“請求”的語氣。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並讀出棉花姑娘痛苦而着急的心情。這樣以讀代講,點撥、講解。通過情境感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情感。收到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培養語感的效果。

三、合作交流,快樂學習

上課過程中,我積極倡導“以人為本、自主合作”的課改理念和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1、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各段的句式相似,因此,在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還有哪些醫生給棉花姑娘治病?他們之間又説了些什麼?是誰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讓孩子們根據教學提示,在小組內合作學習,以小組合作,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的形式檢驗自學效果。在這互幫互助、互評互學、由扶到放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揣摩角色的語氣,進行個性朗讀,達到了感悟課文情境,培養學生語感、理解課文內容的教學目標。

2、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我讓學生通過表演課本劇的方式來合作學習。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我親自演棉花姑娘,有的同學演燕子,有的同學演啄木鳥,有的同學演青蛙,剩餘的同學全都上台來表演七星瓢蟲。這樣一來,讓全班學生都參與了表演。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主動參與了學習,發展了語言,形成了合作的意識,又嚐到了學習的喜悦。達到了在快樂中自主學習,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效果。

這堂課美中不足的是:

1、個別手語不夠規範、熟練。

2、作業課件已設計好,但忘記打出佈置作業。

篇三十: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理念是行為的內核,行為是理念的外顯。在新課程的腳步聲中,我們正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創新,我們正在與新課程共同成長。骨幹教師的展示課已接近尾聲,今天是我上“戰場”——《棉花姑娘》的教學,讓我想對此説:

一、以信息技術為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借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晦澀難懂的內容生動形象化,很容易實現情境教學。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悦、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改變了簡單枯燥的語言教學方法,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抽象為直觀,提高教學效果,節省時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使每個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發揮作用。在《棉花姑娘》這堂課上,我運用了各種色彩鮮豔的圖片,形象逼真的聲音,集成了聲、色、形俱備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如在指導朗讀第一節時,我用課件出示課文蚜蟲圖片,圖上棉花姑娘渾身傷痕累累,葉子枯黃,使學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病得很重,這時我問學生:此時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然而然就體驗了棉花姑娘當時那種難過、急切的心情。再如:理解了全文內容後,我為學生放了這個小故事的課件,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牽住了學生的心,進一步瞭解了動物門的捕食習慣,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通過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過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力求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以讀為“本”,朗讀品位,悟得語感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語能力表現為語感。而培養語感最直接的途徑是讓學生有效地朗讀。《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語文教學讀是貫穿教學始終的。正是基於讀的重要,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讀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文字中藴涵的情感。決不通過説教來讓學生理解。如果學生通過讀不能解決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導。然後再通過讀去解決問題。整個教學中只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本篇課文篇幅較長,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裏讓學生把課文讀好呢?我發現2—4段的結構和內容比較相似。我就設計多次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醫生給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鳥、青蛙為什麼不給棉花姑娘看病。第三次是帶着喜愛之情讀。通過幾次有目的`地讀,學生自然理解了課文內容,節省了教師講的時間。在課堂上,我還抓重點詞進行朗讀指導,如:第五段中的“驚奇”第六段中的“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使學生能夠讀得比較到位,同時,以讀代講,通過朗讀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在本節課中,設計了多種訓練朗讀的方式: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師生合作讀、分角色朗讀……,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指向,既達到了讓學生多讀、多練的目的,又讓學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勁頭。這樣學生不僅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步入知識的領域,而且讀的品味越來越濃,在讀中學生的感悟能力越來越強,正因為我在教學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才得以實現。

三、貫穿大語文的教學觀念,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例(1):師:蚜蟲被消滅了,太令人高興了,七星瓢蟲們,你們幫助了棉花姑娘,心裏怎麼樣?

生1:我們感到很快樂!

生2:我們幫助棉花姑娘消滅了蚜蟲,很高興。

生3:棉花姑娘不痛了,是我們幫助了它,我們也很高興。

師:棉花姑娘,你們又有什麼話想對七星瓢蟲説?

生1:謝謝你們幫我消滅蚜蟲。

生2:現在我感到很舒服,謝謝你們。

語文教學的內涵豐厚,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重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因素。在以上教學環節中,學生體會到了幫助人是快樂的,這快樂可以與人分享。被幫助的人學會了如何去感激別人,學會感恩。看似一個小小的環節,卻透露着濃濃的人文關懷。

篇三十一: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段講故事的起因,第二 、三、四、五段講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蟲吃掉蚜蟲的經過,第六段講故事的結果。課亠採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綜觀整節課,我覺得我在以下幾方面比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學習與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在這節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讓學生自始自終成為學習的主人,自覺主動地學習。

1、學生活動時間充分。

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節課,我在初讀課文時就讓學生充分自讀,自學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節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同桌、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表演,再彙報評議。整節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手畫,動口讀、問、説,而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如果在檢測學習效果,我再設計讓學生分段接力讀課文,其他學生點點畫畫作記錄,讀完後,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指正達到糾正讀音,讀通課文的目的,也許效果更好,結課時説説你學到了什麼?學生會更有得説了。

2、學生的參與面廣。

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應該體現在整個班集體,而不是幾個學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面廣,是體現自主學習的標誌之一。在這節課中,我注意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如獨立學習、同位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開火車、自由交往等。特別是在初讀課文後,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分段接力讀,其他同學當小老師作記錄的環節,讀完後我讓“小老師”與朗讀的同學自由交流,直接走到你發現問題的同學的座位上把發現的問題告訴他。這個環節形式比較新穎,富有實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可做,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重視學習方法的遷移。

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自學。《棉花姑娘》這一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一樣的,句子也十分相似。抓住這個特點,我花時間指導學生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然後小結學法——“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接着,我就讓學生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合作自學三、四自然段。自學以後再讓學生進行彙報。這樣設計,不但能節省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課文結構的特點,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

篇三十二:《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發展性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髮展和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誦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立足於學生髮展,激勵學生主動、自主、創造性的學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嘗試採用評語激勵肯定學生。如在開課時,當學生很認真地聽完故事後,我馬上肯定學生“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學生讀完課文後,也及時給予評價“小朋友很會讀書”,當學生提出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時,表揚他“你很會提問題”等等。富有情感的評語,是學生獲取自信的催化劑,使學生如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用“錯了、不對”等語言來否定學生,並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應採取在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去評價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鼓勵的辦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進步,感受到期望。比如在今天的教學中,當老師説誰願意到台上來表演時,有個平時膽子很小的學生想舉手卻又有些猶豫,我果斷地叫他到台上來表演,雖然他表演得不是很好,但老師和同學都看到了他的進步,為他打氣加油,我想,這對於孩子的一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當然,對學生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教師發現問題,改進教育,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地發現自己的問題,糾正錯誤。一年級的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不強,所以生與聲生評時難免帶有主觀性,認識問題膚淺,教師還應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上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一次正確地評價學生,都是對某些特殊天賦發展的肯定,課堂教學呼喚發展性評價。

篇三十三:《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敍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瞭解燕子、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下面摘錄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二課時的教學片段和相應的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片段:

老師:同學們知道最後是誰幫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學生(齊聲回答):七星瓢蟲

老師:對。在課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訴我們這個答案,請同學們閲讀課文的第5自然段,並想一想應該怎麼把吧表演出來呢?

(學生自己練讀,師出示課件第五自然段)

老師:這段話裏,有多少個角色?

學生:三個。

老師:那幾個角色?

學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蟲還有一個導演讀敍述部分。

老師:我們學習小組有六人,三個人一組來一次表演,怎麼樣?

學生:好

老師:請三人小組長分配角色,趕緊演一演吧!

(學生三人一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蟲,有的讀敍述部分)

老師:哪一組想上台來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朋友要認真聽,注意看,如果他們演得確實很好,請給點掌聲;如果你覺得還得改進的話,請你來當導演指導一下該怎麼演。待會兒我們要評選最佳演員和最佳評委。

生表演後,台下學生有的鼓掌。

老師:老師看到有的小朋友為他們鼓掌了,他們到底演得怎麼樣呀?

學生1:我覺得七星瓢蟲飛的時候還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來。

學生2:我覺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問七星瓢蟲的時候很驚奇。

老師:你是説她臉上有驚奇的表情吧?

學生2:是的。還有,導演那個“圓圓的”讀得不夠圓。

老師:那,你覺得應該要怎麼讀?

學生2:“忽然,一羣圓──圓──的小蟲飛來了……”

老師:(對着七星瓢蟲):導演,能接受嗎?

學生(點頭):能。

學生3:導演讀“飛來了”讀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飛那麼快。

學生4:七星瓢蟲應該從遠處飛來。

學生5:七星瓢蟲在問棉花姑娘的時候要邊飛,要不回掉下去的。

老師:小演員們,你們能改進嗎?

學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聲)

老師(小結):棉花姑娘的表情還是那麼驚奇,不過,老師要對七星瓢蟲提個建議,很快吃光動作要快些,行嗎?

學生:行。

老師:我們的最佳演員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棉花姑娘,應該評給導演。

老師:老師要給這兩位最佳演員戴上小紅花,我們的七星瓢蟲還要加把勁呀!最佳評委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立昊、應該評給怡昕!

老師:老師也要為他們戴上最佳評委花。

老師:小朋友會演,會評了,能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嗎?誰來讀?

學生:讀

老師:誰來評一評?

學生:不要讀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這兩個詞讀得快點就行了,要不就沒感情了。

老師:要怎麼讀才是有感情,你能來讀一讀嗎?

(學生有感情地讀)

老師(指着屏幕):她讀得真好,我們也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學生:(齊讀)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我讓學生通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奇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錶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欣賞,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師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個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麼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説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嚐到成功的喜悦。<

篇三十四:《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在學校的校本語文教學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教室。我深深的體會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前些天我在自己的教室教學了《棉花姑娘》一課。課後我認真的進行了回顧,有了以下的體會。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敍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瞭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

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改進方法:

一、應該給孩子知識能力生成的機會和時間。

在教學中我總是覺得對孩子的開放度還不夠,在學生不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是急於去引導、甚至包辦代替,沒有給孩子生成的機會和時間。語文教室教學不應是“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於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改進方法:當孩子不能很好的體會課文的意思時,應該給孩子讀的機會,請他反覆的讀,讀出自己的情感。這樣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就會形成自己的體會,而不是學説老師的體會。用讀來代替講,這是我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教室。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教學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度地學習?大概是由於長年累月的教學已經使我產生了職業倦怠,所以,我經常覺得自己的教學沒有以前的激情,如何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給學生一個極其富於情感的教室,是我現在經常思考的問題。

改進方法:要深讀文本,沒有自己的感動哪裏來的教學激情,只有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感動,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動學生。開放文本,把文本的拓展做到最大,把知識拓展到學生更感興趣的範圍,用教學豐滿而有趣。

三、沒有很好的進行教學遷移。

這篇課文的條理十分清楚,2、3、4自然段都用了同一形式寫了棉花姑娘與三種小動物的對話。此篇與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結構有點相似。如果我採用前面先回顧後遷移的辦法來讓學生自己理清課文,那麼對孩子的能力生成一定是非常有益的。

改進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課文之間的橫向比較,進行有意的知識遷移,有認識的培養學生自己的分析和學習課文的能力。

四、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

1、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麼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説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嚐到成功的喜悦。

2、在課後,有學生問了這麼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生,農民為什麼不給她打點藥水治病呢?”我笑着説:“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一定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着走開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着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於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把自己的經驗多多發揚,把自己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有認識的修正,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篇三十五:《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1、通過形聲字識字法、加一加、換一換、歸類等多種形式隨文識字,學生興趣濃厚,鞏固複習並擴大了識字量。

2、寫字教學指導左右結構的字細緻到位,評價得體。

3、重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棉花姑娘生病時的心情,注重個性體驗。

4、善於等待,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激勵性的評價大大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

二、存在問題

1、識字教學用時過長,如“女字旁”的歸類識字、“蚜”換偏旁變新字的拓展內容多,節奏有些拖沓。

2、體會棉花姑娘看見青蛙來了為什麼是“高興地説”,對一年級學生來説,挖掘過深。

三、整改措施

精減一下識字教學的擴展內容,課堂節奏會更明快。

節省下來的時間用於閲讀文本,重在自讀自悟,貴在個性體驗,用心體會棉花姑娘着急、難過、高興的心情。老師重在引領,而非過深挖掘。

篇三十六:《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一年級的課文,在貫徹好知識的同時還要着重習慣的培養。緊緊圍繞聽、説、讀、寫去開展,紮實鞏固好基礎知識。通過真正地去上此節課,我發現了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將此次積累的優點和不足總結經驗如下:

1、對課本的把握能力不足,以後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首抓書本,吃透教材,備好教材;

2、要通過平時的鍛鍊和積累讓評價語切實變為自己服務課堂的工具。通過平時的課堂,有意識地積累簡短、有針對性的'評價,真正起到對學生的引領作用。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不能讓評價流於形式;

3、引導能力還需加強鍛鍊。我們班的孩子總是很給力,在課堂中大多數能做到認真聽講。反而是我作為一名老師,感覺自己和學生融合度還不夠,沒有真正使課堂成為“我們”的課堂。語文教學是靈性的,而真正的靈性是從工作生活中來,從思考和感悟中來。課堂的生成尤其見出老師的功底。我總是太依賴於自己的“備課”,而忽視了課堂上孩子們隨機生成、反饋的一些信息和知識,沒能真正在備課的基礎上,去有效結合自己的“課堂”。這需要以後自己加強知識的全面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才能遊刃有餘地在學生的“答”中去引導,解決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問題,並能隨時自然拉回預計課堂;

4、加強課文整合能力。自己在授新課時,總有種生硬的感覺。要通過多聽老教師的課,去學習逐層遞進、逐漸深入的能力。將要教授的新知識與孩子們學習過或已掌握的知識相結合,更利於孩子們理解,更多地使孩子們去自我發現和推出新知,要比把知識“喂”給孩子們有效的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通過這節課的準備和實際落實,我收穫滿滿。今後,我將帶着這些寶貴的經驗,繼續學習,加強鍛鍊,爭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師!

篇三十七:《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普文章,本課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段講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講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蟲吃掉蚜蟲的經過,第六段講故事的結果。本課採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一般應占每節課的三分之二,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節課,我在初讀課文時就讓學生充分自讀,自學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在朗讀學文的環節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同桌、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表演,再彙報評議。整節課,我充分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讀書、評議、表演;動腦想,動手畫,動口讀、問、説,而且這些形式都落到實處,更主要的是有讓學生參與的充分時間,講求參與的效果。

如果在檢測學習效果,我再設計讓學生分段接力讀課文,其他學生點點畫畫作記錄,讀完後,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指正達到糾正讀音,讀通課文的目的,也許效果更好,結課時説説你學到了什麼?學生都非常積極地發言。

篇三十八:《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教學課時】

2課時。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質疑、解疑能力以及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一些對人類有用的鳥類和益蟲。

2、熱愛並能保護益蟲、益鳥。

3、知道各種動物都有各有各的本領。

【教學重點】

學習1、6自然段。

【教學難點】

懂得棉花姑娘為什麼笑了。

【教學過程】

一、質疑揭題

板畫:棉花。(棉花姑娘病好了,微笑的樣子)

小朋友們,你們看她是誰呀,她怎麼了?

看到棉花姑娘笑得這麼開心,此時你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啊?

(為什麼笑?笑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呢?誰讓變得她這麼開心的?)

二、研讀笑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1、棉花姑娘笑得這麼開心,在這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那就讓我們趕緊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反饋:根據學生感悟的隨機學習。

⑴ 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

自由讀一讀,説説讀出了什麼?

你們知道蚜蟲嗎?你別看這些小小的蚜蟲,它們可是棉花姑娘最大的敵人,專門吃一些植物的汁液。

你們想想,這些蚜蟲在棉花姑娘身上會做些什麼呢?

你覺得這些蚜蟲怎麼樣?(可惡、討厭)

請你們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句話。

正因為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所以____師生對讀。

棉花姑娘生病了,是因為______。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出示:她多麼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

這麼多可惡的蚜蟲爬到了棉花姑娘身上,她感到(難受、傷心、有氣無力)

難受的她多麼──

傷心的她多麼──

是呀,她此時多麼──(齊讀)

看課件,再次感受,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 還發生了什麼事?(棉花姑娘重病難忍,此時她是怎麼做的?)指名説説。

三、研讀為什麼笑

這些小動物都無能為力,可棉花姑娘最後為什麼會笑得這麼開心啊?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的5、6個自然段,去了解一下吧。

1、反饋。

隨機學習以下幾個句子。

預設:因為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所以她笑了。

⑴ 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忽然,一羣圓圓的小蟲飛來了,很快就把蚜蟲吃光了。

你能讀讀這個句子嗎?説説為什麼這麼讀?

再自己讀讀這句話,説説知道了什麼。

理解通過抓住很快、光等詞的理解感受這些小蟲本領大。

齊讀

⑵ 這些小蟲其實就是誰啊?(七星瓢蟲)瞧,它們來了,正在吃蚜蟲呢?那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七星瓢蟲呢?

(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小資料,包括文字與圖片)

⑶ 在七星瓢蟲的幫助下,棉花姑娘病好了,這時她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她咧開嘴笑了。)

小朋友你們在什麼時候會笑呢?是啊,大家在高興的時候會笑,我們來笑一笑?(請幾個咧着嘴笑得同學説説為什麼這麼笑?)

棉花姑娘也和我們這幾位小朋友一樣,是咧着嘴笑的,誰知道她為什麼會這麼笑啊?

出示: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長出了碧綠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指名讀,並説説讀出了什麼?

重點指導讀好雪白雪白和碧綠碧綠,理解是很綠很綠、很白很白。結合學生的感悟。進行拓展練習。

拿出作業紙:

碧綠碧綠的( ) 雪白雪白的( )

( )的(太陽) ( )的( )

小朋友的詞彙可真豐富,下面就請你選幾個自己喜歡的寫到作業紙上,然後讀給同桌聽一聽。

在這之前棉花姑娘是多麼的傷心、難受、渴望有人給她治病,可現在(看課件)棉花姑娘是多麼的開心啊, 如果你是棉花姑娘,此時此刻你最想對七星瓢蟲説些什麼呢?

那就請你帶着自己的這種感受,好好地讀一讀。一會我請幾位小朋友來給這段動畫配音。

最後就讓我們一起再次帶着喜悦、感激的心情來讀讀這個自然段。(擦掉黑板上的問號。)

四、拓展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了這篇童話故事,知道了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都各有各的本領,他們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有益的小動物。

四人小組合作説説。B哪個小組先來彙報。C我也給大家帶來了幾位,請你們仔細看看,選擇自己喜歡的説説。

【課後反思】

一、對於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沒能及時的做好處理

如我讓學生説説身邊有益的小動物的時候,有一位學生説蝙蝠是有益的,但突然一位學生在下面大喊,蝙蝠要吸血,它不是好動物。當時的我沒有引起重視,只是隨口説,它是有益的動物,它能吃掉很多害蟲呢?但對於學生的提問,我卻沒有引起重視。課後,我就覺得自己處理的太過粗糙,沒有解開學生心中的疑團,其實當時我完全可以告訴學生,蝙蝠到底會不會吸血呢?讓我們課後一起去查查資料,但蝙蝠的確會捉害蟲,它對人類是有益的。

二、朗讀指導得還不夠到位

如在指導“她多麼盼望有醫生給她治病啊!”當時,我讓學生根據這樣的設計,(難受的她多麼——傷心的她多麼——是呀,她此時多麼——)進行朗讀的,但學生沒有體會我的用意,不知道我這樣説,其實是引導他們進行朗讀,所以當時只是含糊地過去了,我沒有因為這一次朗讀不到位,而重新帶着學生再讀這個句子,我只是走過場似的就這樣含糊的過去了。現在想想真不應該,其實我還是沒有以學生為主,而是把我自己放在了主體地位。

三、對於學生的評價不夠精練

其實我也試着想用一些評價語言來激勵學生,或者説來進行一些恰當的指導,但因為水平不夠,評價的時候沒有新意,所以給人的感覺,就顯得有點羅嗦。

篇三十九:《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生學習本冊教材中《棉花姑娘》一文時,有這樣一個片段很值得回味和深思:在講第一課時,我指導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我問孩子們:“棉花姑娘生病了,它先盼來了誰?”話音剛落,很多學生紛紛舉手,我看到有個孩子手舉了又放下來,頭低低地看着桌面。於是我走到他面前對他説:“你來説一説好嗎?”他站起來了,我知道這個孩子,他還在怕着我嗎?開學時這孩子很愛舉手回答問題,但他有一個毛病,站起來講話會結巴,後來為了趕時間上課也就很少叫他起來回答問題,但在課外他又沒有這種毛病,奇怪了!果然,“棉……棉花…..姑娘,它……它……它盼…….它盼…...盼來……盼來了……小……小燕……小燕子.”嘩的,全班學生就鬧開了,有的學他講話,有的故意用他的語氣讀課文,教室一下子就弄的亂糟糟的.他站在那裏,雙眼沾滿了霧水,我的心要求我不能這樣了,孩子的自尊受到了傷害.如我這一次再不做點什麼的話,孩子以後再也不會舉手了,我會永遠傷害了孩子.我摸了摸他的頭,點着頭説:“真好,你能完整的把句子説完.老師真高興.”其他學生聽到我這麼説都安靜了下來,一下子班上都靜下來了,小眼睛都看着我.“我覺的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老師喜歡進步的孩子。”孩子一下子抬起頭看着我,不相信我的話。“我知道,這位同學是愛學習的人,他回答問題有點結巴,但這不是一種毛病,我們也知道他下課講話不是這樣的,老師知道他有點緊張了,我再給他機會好不好?”“好。”全班齊聲答到。“老師和同學都為你撐腰,你能再説一次嗎?”我笑眯眯地看着他。這時,他猶豫了一下,説了出來。他這會説得很慢,而且聲音很小,但明顯的結巴沒有了。她説完後,我説:“你説得很認真,這非常好。你再説一遍,好嗎?這回聲音要大一點。”這時她很願意地再説了一次。我在全班面前對他説:“你進步很快,以後不緊張慢慢來就好了。”“恩。”孩子還是有心中的疙瘩,“同學們,剛才我們做錯了一件什麼事?”小腦袋很多低下了頭,“人無完人,我們不能去嘲笑別人的缺點,那是不禮貌的,對別人也不尊重。如果哪天別人也嘲笑你,你心中會很難過的。我們是一個大家庭,就要好好幫助同學不是嗎?”此時此刻,班上的同學都給予了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那是鼓勵的掌聲。

孩子,老師差一點又傷害了你,還好你給老師機會彌補這個錯誤。

人總會有做錯的事,請你原諒老師,老師相信不久後在我們共同努力下你這個毛病也會很快改掉。“孩子,你能行的。“

篇四十:《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第八單元的一篇科普文章,通過棉花姑娘分別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學生不同的動物會捕食不同害蟲的常識。

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並瞭解不同動物消滅不同害蟲的本領。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將課文分成四部分進行教學。課文裏角色較多,我主要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驗不同角色的情感,如指名個別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分角色朗讀等。在最後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前後對比的方法,課件展示棉花姑娘生病中與病癒後的兩幅插圖,帶領學生回顧棉花姑娘生病時的痛苦感受,並在此基礎上想象棉花姑娘病癒後高興愉悦的心情,有了這一前後對比學生的情感體驗會更具體,避免了單純想象病癒後的心情的抽象,學生會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還安排了説話環節,碧綠碧綠的、雪白雪白的,我先讓學生自由的説,再在課本上填空,讓學生的説話、想象能力得以拓展。總的來説,本節課上得還是比較流暢的,我的指導老師也説課堂總體上很順暢,沒什麼大問題。但小問題還是存在的,經過我自己的反思,和結合老師及同事們的.意見,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不足:

第一,課堂節奏稍顯拖沓,環節推進太慢。雖然整個課堂總體上來説,是比較流暢的,但是整個課堂的節奏推進有點慢,在一個環節停留的時間太長,導致後面的環節沒有時間充分展開,我的指導老師説這也可能跟我的性格有關,她説我性格本就屬温柔型的,這也會體現在課堂當中。

第二,環節間過渡銜接不太自然。有些環節的過渡語不明顯,或者銜接不太緊密,所以會給聽課的人一種不知道怎麼就忽然跳到下一個環節的錯覺。這個想要做到過渡自然,首先是要在備課環節中下功夫,設計好環節間的過渡語,當然,前提是要對課文內容與所設計的各個環節足夠熟悉,才能恰如其分,不着痕跡地過渡。

第三,板書時機不太恰當。這也是運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的一個弊端,當然更多的應該是我實踐經驗不夠豐富所導致的,在教學過程當中,我總是捕捉不到合適的時機進行板書,甚至有時候會只顧着講解內容而忘記了板書這一部分的內容,只能在過後補上,雖然這對整個課堂影響不大,到最後板書也是完整的,但是就是不夠完美,板書應該是與課堂內容緊密結合的,給學生以整個課堂的完整思路的脈絡圖示,板書與教學內容時間上脱離可能導致學生思路的中斷,或者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後的實踐中還要好好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

一堂課在腦海中演練千萬遍,都不及實實在在地實踐一次來得實際,因為課堂是動態的,學生是不受控制的,你在腦海中的虛擬演練根本無法預測實際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所謂實踐出真知,特別是我們新教師尤其需要更多實踐的機會,也更應珍惜每一次實踐的機會。

篇四十一:《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並從中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教學過程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識字教學。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採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導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知道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起不同讀法,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通過舉例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這麼一個第一印象後,就方便了對輕聲的指導朗讀。後來,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係。另外,我還利用“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説話訓練。我設計了三處,第一次是是初讀課文後,讓學生用上“棉花姑娘( ),( )、( )和( )來了,但是( ),最後(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在學生再讀課文之後,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説説棉花姑娘請了誰、誰和誰幫自己捉害蟲。第三次是在細讀二到四小節之後,讓學生用上“因為 所以”説説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為什麼不能幫助棉花姑娘,並從中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

3、《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體會,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

在教學課文中重點語句:“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她多麼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通過請學生看圖,體驗蚜蟲的可惡。通過談感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在讀讀、議議中瞭解一些科學常識。比如,在指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請求語氣時,我讓學生就把自己當作棉花姑娘,讓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從而能夠更到位地讀出棉花姑娘請求的預期。然後通過提示語進行引讀,擴大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帶着自己的感覺去讀,會有不同的效果。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導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話時,分兩個層次,先讀懂話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麼感情讀。另外,由於本課的人物角色鮮明,對話較多,加上一年級孩子又非常愛表現,所以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感悟文本時,我為他們創設了一個情景,在口語交際中有效地指導朗讀,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但由於課堂容量太大,時間不夠,最後的寫字環節沒能得以很好地落實,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同時每個環節分配的時間過少,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過於倉促,目標落實不夠到位。好的課堂應該要有所捨棄,有所側重。想面面俱到最後只會落得個“面面不到”。

另外,我認為自己還有待改進的就是對學生的激勵語言比較貧乏而蒼白,如果更加生動,更加有針對性一點,相信課堂互動會更好。閲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我細細研究、探討。我要從上好平時的每一堂課開始,積累點點滴滴,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篇四十二:《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字詞教學以及課文朗讀上。讓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通過自由讀、領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形式,使學生明白了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害蟲的科學常識。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但是,教完本課後,我感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拓展還沒有做好。如:在本課中,學生對“棉花、蚜蟲、七星瓢蟲”比較陌生,我應該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棉花的用處,使學生了解棉花。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作“蚜蟲”的介紹,使學生對可惡的蚜蟲產生討厭、憎恨的感覺。另外,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七星瓢蟲。如果從這三處進行拓展,才能從課文重點難點出發,使學生對課文有真正的理解。

篇四十三:《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讓學生讀好課文,還要完成識字的任務,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課堂上,我抓住重點詞進行指導,比如第一段中的“可惡、盼望”。抓住重點詞,以讀帶講,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在處理教材時,我將結構和內容都比較相似的2-4段組合在一起進行學習和指導,採取老師扶助學習第2段,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第3、4自然段的方式,這樣做既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同時解決幾個難點,又突出了朗讀的重點,還擴大了課堂的容量。在這節課中,我還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比如: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師生對讀,分角色讀等等。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指向,既達到了讓學生多讀多練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配合。

縱觀整節課,我認為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融洽的,基本能夠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但是在這堂課中凸現出來一些問題卻是值得我深思的。

篇四十四:《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在學校的校本語文教學研究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我深深的體會到: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我教學了《棉花姑娘》一課。課後我認真的進行了回顧,有了以下的體會。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敍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透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瞭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

教學中的優點:

一、首先能夠進行充分的準備,我為孩子們準備了頭飾、掛圖、錄音等教具,對於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用心性有十分良好的作用,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愛學、學的情緒,起到了用心的教學作用。

二、在教學生字時,能夠詳略得當,指導細緻到位。我把生字分成部件去指導書寫,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能夠對孩子做到細緻的指導。

三、提問題時能夠以一個大問帶動全文的學習,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去浪費學生的時間。孩子們在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的引導下學習,能夠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處:

一、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就應怎樣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後就應像趙志祥老師説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嚐到成功的喜悦。

二、在課後,有學生問了這麼一個問題:“老師,為什麼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要自己找醫生,農民為什麼不給她打點藥水治病呢”我笑着説:“我想如果你是照顧這些棉花姑娘的農民伯伯,必須會幫她們治病的是嗎”“嗯,是的!”孩子笑着走開了。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真是十分會思考問題,我總是去關注一些課本上的文字,想着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讓學生學習,其實孩子們想的角度往往是不同於大人的,而我有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有很多時候,在這方面孩子們往往給我上了一課。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須會把自己的經驗多多發揚,把自己教學中需要改善的地方進行有意識的修正,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篇四十五:《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一文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本課內容比較淺顯,句式相似。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把對話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把讀作為感情理解對話的重要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悟趣。課後,從學生的作業和朗讀情況來看,這節課的教學還是比較紮實有效的。

一、紮實、有趣的字詞教學

低段語文,字詞的學習是基礎,是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字詞教學,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義。根據這篇課文的生字量少,且有幾個較為生僻的特點,我把本課的識字教學分散到閲讀教學的各部分之中。如在揭示課題時認識“姑娘”兩字,並通過找它們的相同點識記生字。又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隨機學習“啄”與“斑”,與動物的特點相結合,再配上圖片,採用生動形象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在鞏固識字環節,我也採用了有趣的過關方式,讓學生讀一讀詞語、猜一猜字謎,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再一次與生字“見面”了。

二、與文本對話,激發情感生成。

“閲讀不僅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我們更應把着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渠道上。”在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語言等手段創設一定的文本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進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急角色之急……真正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與角色產生情感碰撞。在教學第一小節時,為了讓學生感悟棉花姑娘盼望醫生來治病的急切心理,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説説棉花姑娘生病的樣子。接着,創設情境:如果你就是棉花姑娘,此時蚜蟲正在你的身上爬着,咬着,你有什麼感受?有了這兩個環節的鋪墊,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棉花姑娘生病時的痛苦、難受,此時,學生的朗讀已不再是“蒼白”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又如課文2—4小節棉花姑娘請動物醫生給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對話能引起他們個性朗讀和表演的慾望,也能激發學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話,“如此盼望醫生來給她治病的棉花姑娘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請求呢?”學生有的説興奮,有的説着急,有的説難受,這時,我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並相機指導朗讀。而後,通過引讀、師生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動物醫生幫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低段語文教學也要滲透學法的指導

在高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教師在課堂上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的指導,或是及時總結學法,使學生掌握閲讀的方法,形成閲讀的能力。我覺得低段的語文教學也要有意無意地滲透學法的指導,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打下基礎。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第二遍讀課文時,我讓他們劃出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並告訴他們這樣能幫助自己讀懂課文。在學習2——4小節時,棉花姑娘與三位醫生的話並不是教師直接用多媒體出示,而是讓學生邊讀邊找,並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劃出。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不正是在告訴學生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嗎?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棉花姑娘三次請求,一次比一次急切,學生的朗讀還不夠到位。最後的“猜字謎”環節,由於沒有出示所有的生字,學生憑空猜測,難度較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篇四十六:《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敍述了棉花姑娘哀求啄木鳥、燕子、青蛙等為本人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瞭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哪樣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下面摘錄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二課時的教學片段和相應的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片段:

教師:同窗們知道最終是誰幫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學生(齊聲回答):七星瓢蟲

教師:對。在課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訴我們這個答案,請同窗們閲讀課文的第5自然段,並想一想應該怎麼把吧表演出來呢?

(學生本人練讀,師出示課件第五自然段)

教師:這段話裏,有多少個角色?

學生:三個。

教師:那幾個角色?

學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蟲還有一個導演讀敍述部分。

教師:我們學習小組有六人,三小我一組來一次表演,怎麼樣?

學生:好

教師:請三人小組長分配角色,趕快演一演吧!

(學生三人一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蟲,有的讀敍述部分)

教師:哪一組想上台來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摯友要認真聽,注意看,假如他們演得確實很好,請給點掌聲;假如你覺得還得改進的話,請你來當導演引導一下該怎麼演。待會兒我們要評比選出最佳演員和最佳評委。

生表演後,台放學生有的鼓掌。

教師:教師看到有的小摯友為他們鼓掌了,他們到底演得怎麼樣呀?

學生1:我覺得七星瓢蟲飛的時辰還要拍者同黨,不能暫停。

學生2:我覺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問七星瓢蟲的時辰很驚訝。

教師:你是説她臉上有驚訝的表情吧?

學生2:是的。還有,導演誰人“圓圓的”讀得不夠圓。

教師:那,你覺得應該要怎麼讀?

學生2:“忽然,一羣圓--圓--的小蟲飛來了……”

教師:(對着七星瓢蟲):導演,能接受嗎?

學生(頷首):能。

學生3:導演讀“飛來了”讀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會兒飛那麼快。

學生4:七星瓢蟲應該從遠處飛來。

學生5:七星瓢蟲在問棉花姑娘的時辰要邊飛,要不回失蹤下去的。

教師:小演員們,你們能改進嗎?

學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聲)

教師(小結):棉花姑娘的表情照舊那麼驚訝,不過,教師要對七星瓢蟲提個建議,很快吃光動作要快些,行嗎?

學生:行。

教師:我們的最佳演員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棉花姑娘,應該評給導演。

教師:教師要給這兩位最佳演員戴上小紅花,我們的七星瓢蟲還要加把勁呀!最佳評委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立昊、應該評給怡昕!

教師:教師也要為他們戴上最佳評委花。

教師:小摯友會演,會評了,能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嗎?誰來讀?

學生:讀

教師:誰來評一評?

學生:不要讀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這兩個詞讀得快點就行了,要不就沒感情了。

教師:要怎麼讀才是有感情,你能來讀一讀嗎?

(學生有感情地讀)

教師(指着屏幕):她讀得真好,我們也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學生:(齊讀)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為幫助學心理解,我讓學生通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訝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錶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瀏覽,又嚐到了成功的舒暢。教師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真正進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個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指導更為主要的詞語“很快”和“驚訝”應該怎麼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頓在淺條理上。在鼓勵學生方面,往後應該像趙志祥教師説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慳吝要多看一看他們提高的地方,讓他們常常嚐到成功的舒暢

篇四十七:《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師:通過剛才的發言,老師知道對這篇課文,同學們已經讀懂了不少內容,如燕子不給棉花姑娘治病是因為它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還知道了蚜蟲喜歡吃棉花的葉子等等。這説明同學們真會讀書。那麼你們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呢?

(不少同學都舉起了手,教師點名發言。)

生:我不懂啄木鳥為什麼不給棉花姑娘治病?

生:我不懂青蛙為什麼不給棉花姑娘治病?

生:我不懂青蛙説的這句話:我只會捉田裏的害蟲,你還是請別人幫忙吧!難道棉花不是長在田裏嗎?

生:我不明白七星瓢蟲為什麼要告訴棉花姑娘自己叫什麼名字?

師:嗬!問題還真不少哇!其實呀,有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裏,有些問題需要我們討論後才能解決。你們能不能通過讀書,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生:(齊答)能!

師:有沒有這個信心?

生:(充滿信心)有!

師:下面你們讀書吧!如果把這些問題讀懂了,你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仍然讀不懂,也可以找前後桌同學討論一下。

(生自由讀書,也有相互交流討論的,老師巡視相機點撥。)

師:現在已有不少同學在舉手了,看來有許多同學都讀懂了,下面請你們介紹一下,你讀懂了哪些問題?

生:我讀懂了啄木鳥只會捉樹幹裏的害蟲,蚜蟲不是長在樹幹上,所以它不會捉。

生:因為啄木鳥的嘴又長又尖,蚜蟲太小了,它吃不到蚜蟲,所以啄木鳥就不給棉花姑娘治病。

師:(豎起大拇指)你們真行,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誰再説?

生:我也明白了青蛙為什麼不給棉花姑娘治病,因為它只會捉田裏的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