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複習會考歷史知識點複習2021年(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2W

複習會考歷史知識點複習2021年(新版多篇)

紅軍長征路線圖 篇一

紅軍長征經過哪些省份?渡過哪幾條大江大河?翻過了哪幾座山? 各路紅軍長征時間、經過的省份及里程:

紅軍長征時間: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至1936年10月22日紅二、紅一方面軍會師結束。紅軍長征歷時兩年零五天。

按長征時的行政區劃和習慣稱謂,紅軍長征經過的省為11個:江西(贛)、福建(閩)、廣東(粵)、湖南(湘)、廣西(桂)、貴州省(貴或黔)、雲南省(雲或滇)、陝西省(陝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西康、甘肅

1928年9月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西康特別區正式建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肅、陝西。行政區劃為14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雲南、四川、青海、湖北、甘肅、寧夏、陝西。

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兩萬五千餘里。

其中: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裏。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二萬餘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年零7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一萬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餘里。

翻過的山有18座,主要有:五嶺山地的越城嶺,雲貴高原的苗嶺、大婁山、烏蒙山,橫斷山脈東部的岷山(大雪山)、夾金山、邛崍(qiónɡ lái) 山,以及六盤山等。

紅軍在長征中渡過的大河有24條,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貢水、信豐水;湖南的瀟水、湘水,貴州的烏江、赤水河,雲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肅的渭水等。

紅軍長征的意義 篇二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着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征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他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逆向思維學習法 篇三

逆向思維法是思維方法的一種。它是對常規思維的“背離”,即反其道而行之,對那些現成的觀點結論。進行逆向推理。我們在高中歷史學習中有意識、有選擇地運用逆向思維,對改變思維定勢,豐富歷史認識,往往會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在考試中運用逆向思維方法答題,會給閲卷老師以耳目一新之感,從而有利於提大學聯考分。逆向思維的方法有三種:換位思考、換角度思考和發散性逆向思考。

一、換位思考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將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正反兩方面的特徵全部或部分換位後進行思考。我們以學習“美國內戰”為例。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獨立後南北雙方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我們將南北雙方換位,進行逆向設問:假如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北方是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那麼南方能否允許北方奴隸的存在?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需要市場、原料和自由勞動力,此其一。其二,北方取勝的主要原因是實力強大和人民支持。我們仍將南北雙方換位後進行逆向設問:假如北方弱小、南方強大,那麼北方還會取勝嗎?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只是情況要更復雜,更因難些。因為資本主義經濟順應了歷史發展的必然,北方取勝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進而,我們還可以得出更深一層次的結論:任何逆歷史潮流而動者,任何背離民心者,都逃脱不了失敗的命運。

由上可知,凡是涉及歷史事件雙方的結論,以及對歷史現象的必然性或偶然性的解析,我們都可以進行換位思考。同學們不妨多嘗試一下,一定會有不少意外的收穫。

二、換角度思考

換角度思考是指我們對歷史事物在從常規的、角度思考之後,另闢蹊徑從其他角度去思考。這既有利於探索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發生的多種因素,又符合歷史創新思維的多維性特徵。我們以學習“隋朝的大運河”為例。對大運河的開鑿,常規思維一般從兩個角度思考:一是它加強了南北交通,鞏固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的繁榮;二是它勞民傷財,地方官吏乘機勒索百姓,造成民怨沸騰,加上隋煬帝本人極盡奢華,政治,最終導致隋朝滅亡。我們換角度設問:工程如此巨大,無疑要耗費鉅額的財力和物力,假如隨朝經濟凋敝,國力貧弱,那麼能鑿成這條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嗎?當然是不可能的。這就從反而證實了教材上的結論:隋朝經濟繁榮。還有,在長達四五千裏的複雜地理和水文環境下,巧妙借用天然河道和古運河通道,這不正好反映了那時的水利勘測和工程設計的高超水平,從而證明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巨大創造力嗎?這一點也是教材上所沒有的,但又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中國歷史第四冊簡答題模板2021年會考歷史知識點複習篇四

1、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何歷史意義?

時間:1935年;內容:遵義會議批評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指揮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意義: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和中國革命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紅軍長征起止時間?長征勝利有何意義?

起止時間:1934-1936年。意義:紅軍長征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長征的勝利,保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3、什麼是西安事變?它是怎樣解決的?

這種解決辦法有何意義?張學良、楊虎城在勸蔣介石聯共抗日,遭到訓斥後,為逼蔣抗日,於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形勢複雜。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應邀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經多方努力,蔣介石被迫答應“停止剿共,聯共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意義:標誌着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中國共產黨七大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何歷史意義?

內容: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羣眾,壯大中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通過的新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意義:指明瞭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黨高度的政治團結和思想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了基礎。

5、(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何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的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6、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主力決戰進行了哪三大戰役?有何重大意義?

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意義:三大戰役共殲敵154萬餘人,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7、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國家贏得了獨立,人民當家作了主人;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於何時何地?其主要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時間:1978年。地點:北京。內容: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意義:此次會議,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誌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9、試述中英、中葡《聯合聲明》的主要內容及港澳迴歸的意義。

內容:《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規定,中國於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香港、澳門迴歸祖國後,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港人治澳,現行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變。意義:港澳迴歸,洗雪了港澳被英、葡長期侵佔的歷史恥辱,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重大步驟,港澳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10、簡述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軍在瀋陽城北的柳條湖村,蓄意炸燬了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誣陷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藉口,想東北軍駐地和瀋陽城發動進攻,並在第二天佔領,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紅軍長征的時間和起點與終點 篇五

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起點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長汀,經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寧夏、陝西,最終到達陝甘蘇區和陝北蘇區。

六軍團長征從1934年8月到10月,起點是湘贛邊界羅霄山脈北段,最終到達鄂西與紅3軍會師,3軍恢復二軍團番號,共同創建湘鄂川黔蘇區。

七軍團長征從1934年9月到11月,起點是中央蘇區,終點是閩浙贛蘇區。

十軍團長征從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點是贛東北,至皖南伏擊國民黨軍王耀武部,遭到白軍猛烈反擊,傷亡慘重;隨後在皖南懷玉山遭到白軍圍殲,除參謀長粟裕率先頭部隊突圍外,餘部全軍覆滅。

25軍長征從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點是大別山,經湖北、河南、隴東,終點是陝北,與當地紅26軍、27軍合編為15軍團。

四方面軍長征從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點是川陝蘇區嘉陵江畔,經四川、西康、甘肅、寧夏、陝西,終點是陝甘蘇區;其中9軍、30軍和由中央紅軍五軍團改編的5軍組成西路軍,在到達陝甘蘇區前的寧夏戰役中西渡黃河,經寧夏、甘肅、青海,在消滅了總數超過自己的馬家軍部隊的同時,先後於 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馬家軍的殲滅性打擊,殘部於1937年4月到達新疆,是最後一支結束長征的紅軍部隊。

六軍團長征從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起點是湘鄂川黔蘇區,經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康,在甘孜與由中央紅軍九軍團改編的32軍合編為二方面軍後,經甘肅、寧夏,終點是陝甘蘇區。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實行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間,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萬餘人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而又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徵。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着一個有13億人口的中國朝着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徵。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陝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裏,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鬥。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行軍一共368天,餘下來的100天大多都在戰鬥中渡過。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説近乎奇蹟。

複習精選會考歷史知識點複習2021年 篇六

1、中英《南京條約》簽定的時間及其附件的內容和對中國社會的危害?

時間:1842年;內容: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應交的税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附件的內容:英國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權。危害: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變為了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中國人民開始了既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又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鬥爭,中國革命進入舊民主主義時期,鴉片戰爭標誌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了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它啟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但它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沒有使中國富起來。

4、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內容、危害。

時間:1895年。內容: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4個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設立工廠。危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變法的時間、領導者、性質、意義。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既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它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它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6、《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內容、危害。

1901年簽訂;內容:中國向各國賠白銀4.5億兩,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危害:使清政府置於列強的控制之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7、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也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旗幟在中國上空飄揚,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

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意義: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指明瞭新途徑。

9、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愛國運動。

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運動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態出現。並取得一定的勝利成果,它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五四運動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0、中國共產黨何時、何地成立?性質?成立的意義是什麼?

答:1921年在上海成立。性質:中國共產黨是完全新型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無產階級政黨。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1、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何歷史意義?

時間:1935年;內容:遵義會議批評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指揮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意義: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和中國革命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2、紅軍長征起止時間?長征勝利有何意義?

起止時間:1934-1936年。意義:紅軍長征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長征的勝利,保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13、什麼是西安事變?它是怎樣解決的?這種解決辦法有何意義?

張學良、楊虎城在勸蔣介石聯共抗日,遭到訓斥後,為逼蔣抗日,於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形勢複雜。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應邀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經多方努力,蔣介石被迫答應“停止剿共,聯共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意義:標誌着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4、中國共產黨七大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何歷史意義?

內容: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羣眾,壯大中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通過的新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意義:指明瞭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黨高度的政治團結和思想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了基礎。

15、(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何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的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16、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主力決戰進行了哪三大戰役?有何重大意義?

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意義:三大戰役共殲敵154萬餘人,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17、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國家贏得了獨立,人民當家作了主人;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1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於何時何地?其主要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時間:1978年。地點:北京。內容: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意義:此次會議,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誌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9、試述中英、中葡《聯合聲明》的主要內容及港澳迴歸的意義。

內容:《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規定,中國於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香港、澳門迴歸祖國後,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港人治澳,現行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變。意義:港澳迴歸,洗雪了港澳被英、葡長期侵佔的歷史恥辱,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重大步驟,港澳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20、簡述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軍在瀋陽城北的柳條湖村,蓄意炸燬了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誣陷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藉口,想東北軍駐地和瀋陽城發動進攻,並在第二天佔領,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打好基礎 篇七

歷史試題必將加大能力考查的力度,這是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的,但可能會造成一部分人片面理解“以能力為中心”,而輕視基礎知識的傾向,這是極端錯誤的。因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離開了基礎知識的學習,所謂能力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目標、考試説明,依據教材逐冊、逐課地進行全面複習,但是,要注意這並不是上新課。也就是説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提示出這節課的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史實和概念。教學方法要突出一個“精”字:即教師課堂用語要精煉,線索要清楚,重點要突出,邏輯性要強。教學過程中要輔以條理化的板書(包括提綱和圖表),以增加直觀性。如在複習北師大版的:“為民族獨立而戰”一課時,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指出幾個重要的時間要素:(1)1775年4月,(2)1776年7月14日,(3)1777年10月,(4)1781年10月,(5)1783年,(6)1789年;其次引導學生圍繞這六個時間,回憶美國曆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其三是引導學生看書,反覆琢磨教材,消化吸收,掌握重要的史實。第四是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生基礎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基本上掌握了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重要史實。又如在複習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梳理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讓學生通過製作表格的形式來複習歷史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對歷史時間、歷史事件也更容易記牢。總之,在這個階段的複習當中,要以教材為本,全面複習,重視基礎知識,要通過看、讀、寫、記等強化訓練,讓每一課的基礎知識都做到落實,做到人人過關。

紅軍長征的結果 篇八

紅四方面軍原在川陝根據地,為向川甘邊發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強渡嘉陵江戰役的重大勝利。然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等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向西轉移。5月初,共八萬餘人開始長征,中旬佔領了茂縣、理番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軍以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為戰略方針,中共中央決定將兩個方面軍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隨右路軍跨過草地,抵達班佑、巴西地區。8月底,右路軍一部在包座全殲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約五千餘人,打開了向甘南前進的門户。9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地區後,拒絕執行

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並要挾中共中央和右路軍南下。毛澤東等於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軍繼續北上,奪取臘子口,突破國民黨軍渭河封鎖線,翻越六盤山,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先期結束了長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為黨中央和紅軍紮根在陝北奠定了基礎。

在國民黨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圍攻的情況下,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於1934年11月從河南羅山縣開始西移,在鄂豫陝邊建立根據地,粉碎國民黨軍兩次“圍剿”。次年7月過隴東,9月與陝甘根據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第十五軍團。第一、三軍團到達後,與之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紅軍二、六軍團,於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轉戰湖南、貴州、雲南三省,擊潰國民黨軍的攔截,渡過金沙江,經西康、四川,於1936年6月底至甘孜,與張國燾率領的南下受挫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二、六軍團合組為二方面軍。7月,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在紅一方面軍接應下,10月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