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沉與浮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42K

沉與浮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新版多篇)

小馬過河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於嘗試的道理。

2、發展幼兒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活動豐富幼兒的詞彙:磨坊、為難、難為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完整聽故事師:小朋友,你們好,今天啊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小馬過河》,聽完之後告訴老師,你最喜歡故事裏的那一句話或是那一個情節,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有誰告訴老師你最喜歡故事裏的那一句話或哪一個情節?

二、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一)第一段師:剛才小朋友啊聽得都很仔細,那故事當中老馬到底讓小馬乾什麼去了呢?我們來聽一聽故事的第一段。

師:老馬讓小馬乾什麼去了呀?(你把這半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那有誰知道磨坊是用來幹什麼的?(磨坊是用來加工麥子的地方)師:小馬呀可真能幹,你們想不想來學一學小馬呀,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不好?小馬先是怎麼樣啊(背起了麥子),然後呢(飛快地朝磨坊跑去)。

師:呀,小馬真能幹,能幫老馬做事情了,小朋友呀表演地真不錯,我們一起坐下來吧!

(二)第二段師:那小馬去磨坊的路上會遇到什麼事情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師:咦,小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麼事情呀?(一條小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小馬心裏怎麼樣呀?(害怕,左右為難)師:那小馬有沒有過河呀?我們接着往下看!小馬遇見了誰呀?(老牛)那小馬和老牛説了什麼呢?(牛伯伯你好,這條河我能過去嗎?水很淺,剛過小腿,能淌過去)你們想不想學學小馬和老牛的對話呀,那老師做小馬,你們做老牛好嗎?

師:小馬聽了牛伯伯的話正準備過河呢,咦,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一起來看一看!

師:小馬正準備下河呢,突然誰來啦?(小松鼠)小松鼠來了,那小松鼠是怎樣對小馬説的呢?(小馬小馬,別過河,這條河可深了,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裏淹死的呀)我們也來學一學小松鼠的話!

(三)第三段師:那我該怎麼辦呢?我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師:誰來告訴老師,老馬是怎麼和小馬説的?(孩子,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去試試是不行的)師:小馬聽了明白了,它又準備下河的時候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來看故事的最後一段。

師:那這一次小松鼠又對小馬説了什麼呀?(小馬,你不要命啦)那小馬它又是怎樣做的呢?(讓我試試吧)那這條河到底是深還是淺呢?(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説得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説得那麼深)三、再次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涵義師:那我們再來完整欣賞一遍故事,這一次欣賞完之後,老師還要考考你們哦!

師:剛才小朋友聽得可真認真,那同樣一條河,老牛和小松鼠它們的看法一樣嗎?我們來聽一聽,老牛是怎麼説的?再來聽一聽小松鼠是怎麼説的?

師:小朋友動一動腦筋,老牛和小松鼠説的話有沒有道理呢?。我們邊看課件邊來討論一下。

師:小朋友,把你們剛才討論的結果告訴大家吧!誰來試一試!

師:剛才小朋友説得都很有道理,那我們來看一看三個小動物在水裏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老牛在河裏怎麼樣,水到它的哪裏?小松鼠呢?小馬呢?

師:原來老牛因為身材比較高大,所以它覺得水很淺,小松鼠因為比較矮小,所以它覺得水很深,小馬呢不高不矮,所以老牛和小松鼠它們説的話對它們自己本身是有道理的。

師:那既然老牛和小松鼠説的話有道理,小馬應不應該聽它們的話?小朋友在生活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多動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大膽地去試一試,我們應該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四、故事表演師:那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來表演這故事呀?誰願意來做老馬、小馬、老牛、小松鼠師:其他小朋友我們來做認真的小觀眾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需要,95%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及個別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需要教師加以提醒引導。

1、營造故事意境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大班科學《沉與浮》教案與反思 篇二

大班科學《沉與浮》教案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而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幼兒天生喜歡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現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目標一: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目標二: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目標三: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教學難點:把下沉的浮起來,把浮起的沉下去

活動準備

大水盆6個,籃子12個,紙、幹木塊、石子、釘子、塑料杯子、樹葉、乒乓球、實心球、硬幣若干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設置懸念,引發幼兒好奇心)

二:操作,請小朋友們把桌上的東西放在水盆裏,看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三:請小朋友們把沉與浮的物體分別放在兩個籃子裏,然後告訴別組的小朋友和老師,哪些下沉了,哪些是浮着的。(紙、幹木塊、塑料杯子、樹葉、乒乓球是浮着的,石子、釘子、實心球、硬幣是沉下去的)

四:為什麼有的沉下去了,有的卻浮起來了呢?

五:請小朋友們利用籃子裏的東西互相想一想怎樣才能把浮起的沉下去,把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把紙用石子壓住,把硬幣放在塑料杯裏……….)

六:請小朋友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會浮上水面。

教學反思

“沉與浮”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一個突然發現。活動緊密圍繞“沉浮”這個有趣現象而展開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對物體的沉浮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讓幼兒玩一玩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探究物體沉與浮的原因,獲取與物體沉浮相關的知識經驗,並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幼兒發展開渠。活動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的發展引路。

大班科學《沉與浮》教案 篇三

大班科學《沉與浮》教案

一、説課本:

1、計劃意圖:水是我們一樣平常生存中弗成貧乏的,我們天天都離不開它,每小我私家離不開它,正由於水與我們生存的親密性,小朋儕很早就打仗並熟悉了它,可以説,幼兒生成就愛玩水,在玩水的歷程中,發明了許多風趣的而又新穎的徵象。

《新綱領》中指出,科學教誨應親密接洽幼兒的現實生存舉行,操縱身邊的事物與徵象作為科學摸索的工具。是以,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徵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誨內容,在運動中我為幼兒供給了富厚的可操縱的質料,為每個幼兒都能應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舉行摸索供給運動的前提,經由過程引誘幼兒努力加入小組評論辯論、摸索等方法,造就了幼兒互助進修的意識和本領,學會了用多種方法表示、交換、分享摸索的歷程和效果。

2、目的定位:

在新《綱領》中指出,五大範疇的內容互相滲出,從差別的角度增進幼兒情緒、立場、本領、常識、技巧等方面的生長,是以,憑據幼兒的年事特色和現實環境,我訂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的:

(1)對科學運動感愛好,能努力着手摸索,探求謎底。

(2)開端相識物體的沉顯現象,並進修記載嘗試效果。

(3)造就幼兒的聯合幫忙本領。

3、講授重、難點:

(1)講授重點:相識物體的沉顯現象。

(2)講授難點;進修記載嘗試效果。

4、運動預備:

憑據《綱領》中指出的“供給富厚的可操縱的質料,為每個幼兒都能應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舉行摸索供給運動的前提。”我做了如下預備:

(1)種種操縱質料:洪流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一樣平常生存中可網絡的工具。

(2)記載質料:標有高低標誌的記載卡、暗號筆。

二、説教法:

在新《綱領》中指出,西席應成為幼兒進修運動的支撐者、互助者、引誘者,存眷幼兒在運動中的表示和反響,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須要,實時以恰當的方法應答,形成互助探討式的師生互動。是以,我接納了以下教法:

1、不雅察引導法:針對科學摸索運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立建構歷程,接納不雅察引導法是比力符合的,西席經由過程靈敏地不雅察,能針對地舉行引導,還能在不雅察中發明幼兒感愛好的事變以及此中所隱含的教誨代價,掌握機遇,努力引誘。

2、演示法:對付此運動中利用的記載卡,幼兒並未見過,是以,西席的演示是有須要的,經由過程西席的解説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相識記載卡的利用要領,淘汰了幼兒盲目摸索的大概性。

三、説學法:

《綱領》中指出,要只管即便締造前提讓幼兒現實加入探討運動,使他們感覺科學探討的歷程和要領,體驗發明的興趣。是以,這次運動中,幼兒的詳細學法有:

1、操縱法:這是這次運動

中,幼兒進修運動的重要要領。在新《綱領》中指出,西席要為幼兒的探討運動締造寬鬆的情況,讓每個幼兒都有時機到場實驗。幼兒手工製作是以,我為幼兒預備了種種富厚的、可操縱的質料,讓幼兒在操縱的歷程中,發明物體沉浮的機密。

2、記載法;讓幼兒將摸索效果記載下來,為幼兒的評論辯論、交換運動供給根據。

3、體驗交換法:在摸索運動竣事後,西席構造幼兒舉行商量、交換,生長了幼兒的説話表達本領,也表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運動流程:

1、預測運動(引導語:猜一猜,這些工具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剛開端,西席為幼兒配置了一個牽掛,經由過程預測運動一會兒將幼兒的好奇心變更起來,為背面的探討運動奠基了根本。

2、操縱運動(引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效果和本身想的是否一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縱運動是這次運動的重點,西席為幼兒供給了富厚的、可操縱的質料,並引誘幼兒舉行分組探討,既進步了幼兒的自立探討、着手動腦的本領,還造就了幼兒的互助精力。在此環節中,西席更多的是接納了間接引導和個體引誘的措施。

3、熟悉運動(引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記嗎?)

在這裏,西席經由過程解説、樹模讓幼兒熟悉了記載卡的利用要領以及“上浮”、“下沉”的標記,為接下來的記載運動做好預備。

4、記載運動(引導語:哪些工具會下沉,哪些工具會上浮,請你用沉與浮的標誌記載下來,並出示記載表。)

經由過程記載,使幼兒對種種物體在水中是沉照舊浮一覽無餘,還為背面的總交友流運動供給了根據。

5、分類運動(引導語:請你把沉與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籃子裏。)

幼兒園教案分類運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沉顯現象有所牢固。

6、交換總結運動(引導語:説説記載表,本身是怎樣操縱的,發明了什麼。)

在這裏,西席為幼兒供給了一個寬鬆的情況,讓幼兒本身記載效果,幼兒可以縱情表達,不但生長了幼兒的友説話,還拓寬了幼兒頭腦。

7、延長運動:(請幼兒歸去找一找,另有哪些工具會沉下水底,哪些工具會浮上水面,並説説它們沉、浮的緣故原由。)在這裏,運動還沒有竣事,西席讓幼兒帶着題目繼承摸索,使幼兒的愛好連續下去,並探求更深一步的緣故原由。

小班科學活動奇妙的溶解教案 篇四

目標:

1、通過幼兒實驗操作,使之了兒解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體雖改變了原有模樣,但性質不變。

2、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3、豐富詞彙:溶解、結晶體、固體、粉末狀、鹽、味精、調味品等,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與連貫講述能力的發展。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5、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準備:

1、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一隻小碗、一隻食用匙;每組三隻小碗,分別裝有結晶體的果珍飲料、方糖、紅糖;一盆熱開水。

2、教師準備一隻玻璃杯、一段蠟燭頭、六支長蠟燭、一盒火柴、一隻塑料桶、幾隻熱水瓶。

3、將雨花石、鵝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過程:

1、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小段蠟燭,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

(2)請幼兒思考:蠟燭在水是沒發生什麼變化,那麼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觀察瞭解實驗用品。

(1)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麼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紅糖各是什麼樣子(形狀),什麼顏色,什麼滋味?(豐富詞彙: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3、開始做實驗。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熱水。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麼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後,又有什麼變化?然後讓幼兒將自己配製的飲料喝完。

(3)請每組幼兒

就以上問題展開議論,請幾個幼兒小結,教師補充,同時學習“溶解”一詞。

4、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麼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解後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豐富詞彙: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6、觀察熔化實驗,激發探索科學奧祕、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1)請幼兒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裏都會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蠟燭)

(2)請幼兒討論:蠟燭在水是不會變化,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使它發生變化呢?

(3)教師點燃六支蠟燭,分給每組一支,供幼兒觀察:蠟燭在點燃後發生什麼變化?(啟發幼兒觀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燭油)

(4)教師:小朋友做的實驗和老師做的實驗有什麼不同?糖的溶解和蠟燭的熔化需要什麼不同的條件?請小朋友活動後自由討論,老師下次再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課的開始,運用課件創設富有激情的情境:一個小朋友,早上要喝一杯加冰糖的牛奶去上學,可是冰糖溶解慢,眼看快遲到了,你們聽“滴答滴答”,時間在流逝,小朋友已經很着急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創設這樣的情境的意圖是為了培養學生之間的互助,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激勵學生自行探究知識。

二、討論研究計劃,進行探究指導

首先我運用課件向學生介紹提供的實驗電器材,然後讓學生根據材料,分組討論怎樣使冰糖加快溶解。最後交流彙報,教師適時的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分組進行對比實驗。

以上,我針對學生現有的科學探究能力水平,以討論的形式落實研究計劃,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

三、開始探究活動,注重思維參與

各組選擇自己的方法進行加快冰糖溶解的實驗,並填寫實驗報告單。

通過加快冰糖溶解方法的探究,使學生有足夠多的經驗認識加快溶解的方法。這是一個學生彙報收穫、問題和感受的過程,也是學生交流心得、互相評價的過程。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包括尊重別人的發言,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提出自己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和交流過程中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

四、整合三種方法,並運用於實驗

小組按規則進行肥皂溶解的快的比賽。只要有一組完成實驗,就結束實驗,各組上交器材。然後讓學生彙報實驗方法,總結溶解更快的方法。這是一個科學知識整合的過程,讓學生通過比賽,把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進行綜合的運用,並能聯繫生活,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五、拓展探究內容,引導學用結合

我首先根據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讓孩子們課後進行食鹽溶的快的實驗比賽。並讓孩子們課後去思考:溶解加快了,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哪些不利的方面?如果有不利的方面,我們應該怎樣減慢溶解?

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同學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並解決問題同樣重要。讓課堂的結束,成為學生研究新問題的起點。並能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沉與浮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五

沉與浮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難點: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裏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裝滿水和空礦泉水瓶各一個、橡皮泥、石頭、雪花片、樹葉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玻璃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教師取一塊雪花片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裏會怎麼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教師指導:你們猜雪花片放在水裏會怎樣?你們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來的,那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你認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並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為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石頭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樹葉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為什麼呢?”

4、幼:……(此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幼兒思考、交流和討論1-2分鐘。到時如果幼兒還回答不出,老師再加以引導。)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

活動延伸:

1、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還有一個物品寶寶,小朋友們看是什麼,小朋友們猜猜看--寶寶放到水裏是沉,還是浮呢?

2、幼:……

3、教師總結:老師也不知道--寶寶是會沉,還是會浮。其實,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裏是沉還是浮。

大班科學教案 篇六

教案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知目標:

大膽嘗試瞭解鹽溶於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並能初步瞭解死海讓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標:

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物質、材料準備: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盤子、糖、鹽、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PPT、動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説説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裏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教師提問:為什麼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葡萄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葡萄浮起來了"1、你們有什麼辦法讓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葡萄浮起來,我既不用xxx的方法,也不用xxx的方法。

小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葡萄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裏加了一種神祕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着)。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裏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現我的祕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杯子、一顆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種調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料各倒進水杯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

師幼共同總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祕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麼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係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並攪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葡萄才會浮起來,説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驗:觀看死海圖片及PPT《死海的祕密》。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並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雞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葡萄浮起來,那有什麼辦法讓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活動背景:

在玩水的活動中,常常發現孩子們對"沉浮"的現象非常感興趣,在遊戲中他們瞭解到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沉下去,而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浮起來。我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沉與浮"這一現象不是絕對的,它會因為某些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化。而鹽又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也是最為熟悉的東西。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太難了,但我的目的並不是要他們掌握深奧的科學知識,而是要培養孩子對科學知識探究的願望,願意探索、嘗試。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讓孩子嘗試實驗,親歷探究活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學會主動探索、獨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於水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並能運用相應的詞彙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裏,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隻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於杯底,再將土豆放於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於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説明實驗規則:出示鹽、糖、味精。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裏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然後把你觀察到的現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現問題。

3、彙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説説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師生共同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為什麼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説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驗:死海看一段有關"死海"的介紹。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裏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麼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説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麼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繼續探索鹽的奇妙之處。

在我們的'科學角里,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遊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麼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教學反思:

1、材料的準備可更加科學性與嚴謹性。比如每個杯子裏的鹽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誤;再是提供給孩子們操作的水杯,可貼上標記,這樣孩子們更加容易發現水的多少與加入鹽的多少的關係。

2、在交流與討論環節可更加深入,以便讓孩子們更加充分的表達自己的發現。

水教案 篇七

教學目的

一、結合歷史材料誦讀課文,初步瞭解淝水之戰的基本情況;

二、積累文言詞語;

三、分析文中兩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引導分析戰爭勝敗的主客觀原因。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分析交戰雙方勝負的主、客觀原因。

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句詩,大家一定還記得,這裏的“王”指的是王導家族琅琊王氏(王羲之家)和謝安陳郡謝氏,此二人都是晉代的名相。

謝安是當時的美男子,他的小兒子謝琰,從小就“美風姿”,琰的第三個兒子謝混長大後“風華江左第一”,是那個時期江南第一美男子,詩也寫的好。清華大學的校名“清華”二字就出自他的詩句“水木湛清華”。因而謝家的後代被稱為“芝蘭玉樹”,這個成語後用做對別人子弟的美稱。

謝安不僅僅是風姿俊郎,他還指揮了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讓我們通過課文更多的瞭解他。

二、檢查預習,初步瞭解《資治通鑑》的有關知識。

重點掌握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司馬光負責編纂,書名意思:“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旨在“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三、誦讀課文

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後,學生討論,寫出前秦和東晉交戰雙方的人物表。

(教師可以製作powerpoint,如下圖所示,逐項單擊顯示,以便學生更深入瞭解課文)

四、佈置作業

整理本課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現象。

第二課時

一、檢查、總結作業

(一)通假字

1.年二十已下“已”通“以”

2.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閒將略通“嫻”,熟悉,精通

3.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闕“闕”通“缺”,缺少

4.帥精兵五千趣洛澗“趣”通“趨”,奔向

5.秦軍逼水而陳“陳”通“陣”,列陣

(二)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1、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名詞作動詞

2、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

3、柵淮以遏秦兵

4、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里而軍

5、使不得上

6、時方與客圍棋

使動用法

7、若敗其前鋒使……失敗

8、欲不戰以老秦師使……疲憊

9、擊成,大破之使……失敗

意動用法

10、陛下厭苦安樂,自取危困把……視為討厭和痛苦的事

(三)特殊句式

1、非汝,誰與成之賓語前置

2、士卒死者萬五千人定語後置

3、問計於謝安,安夷然狀語後置

4、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被動句

5、馬倒,為晉兵所殺被動句

二、分析人物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提到,淝水之戰,前秦兵馬聲勢浩大,令東晉朝廷嚇破了膽。宰相謝安更是以逃避的姿態來躲避現實。謝玄來找他下命令,他就説已經有了別的安排。後來再找他,他乾脆跑到山裏面去遊山玩水了。

1.謝安真的是因為害怕而逃避現實嗎?你如何看待謝安出遊山墅,圍棋別墅的做法?

教師明確:不是害怕。謝安圍棋別墅,外示鎮定。正是如此,才穩定住了東晉君臣上下的心,而北府兵的士氣也十分高漲。這對當時來説,是最正確的做法了。

2.結合課文中甲段和補充的二篇文言文語段,你認為謝安是什麼樣的人?

【甲】

是時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謝玄入,問計於謝安,安夷然,答曰:“已別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復言,乃令張玄重申。安遂命駕出遊山墅,親朋畢集,與玄圍棋別墅。安棋常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遂遊陟,至夜乃還。

……

謝安得驛書,知秦兵已敗,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牀上,了無喜色,圍棋如故。客問之,徐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户限,不覺屐齒之折。

補充文言語段

【乙】謝太傅盤桓東山

謝太傅盤桓①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湧,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旺,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説,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雲:“如此,將無歸。”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世説新語雅量二十八》

註釋:①盤桓:滯留不進的樣子,這裏指隱居。

【丙】憚其曠遠

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祚②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③。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世説新語雅量二十九》

註釋:②祚:皇位,國統。③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還像洛陽書生那樣,吟誦嵇康的“浩浩洪流”詩句。

教師明確:謝安:行事鎮定自若,舉重若輕。

①大兵壓境時“夷然”答曰,既而“寂然”。

②諸將急迫時,出遊山墅,聚朋圍棋,遊至夜還。

③聞捷報,了無喜色,圍棋如故。

謝太傅盤桓東山、憚其曠遠,是謝安年輕時的事。這裏面,“如果這樣驚慌,那就回不去了”,於此可以知道謝安的器量,足以鎮服朝廷內外。難道驚慌就能解決問題?難道偏要沿陣以待,舉國上下如臨大敵?那樣就能打敗苻堅?謝安一生都是推崇老莊的,舉重若輕,是他一貫的作法。而想一想,這做法是很正確的,甚至對現代人做事來説,都是很有幫助的

三、拓展探究

淝水之戰是我國軍事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這場戰爭以符堅的強盛始,而又以符堅的失敗止。有人認為以前秦強大的軍事力量,苻堅的失敗是偶然,也有人認為苻堅的失敗是必然的,你認為前秦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是偶然原因還是必然結果?

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原因。

1.符堅,性格決定命運。符堅有善良、脆弱的一面。但性格中更突出的是狂妄、專斷,不聽重臣,不得人心。

從苻堅的輕信用人看,用人之時已經埋下了失敗禍根。這是戰爭失敗的必然因素。

①誤用鮮卑族,羌族首領慕容垂、姚萇。這些被壓迫的異族分子時刻都在伺機反抗,奪的苻堅的江山。②任用東晉梁州刺史朱序為度支尚書,朱序人在前秦心在東晉。在淝水決戰苻堅“少卻”時,故意發佈“秦兵打敗了”的錯誤信息,引發秦兵退亂,乘機反抗苻堅。③徵用“良家子”即漢族富裕子弟參戰也是一誤,一來他們吃不了苦,不善作戰;二來他們不願與東晉漢人同胞作戰。故此,只要有機會便逃,毫無戰鬥力。

2.偶發因素未嘗不是致命要害

①八公山草木皆兵。洛澗一戰,苻堅損兵折將本已傷了鋭氣,然而八公山觸“木”驚“心”,使他陷入極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負自信開始被自恐瓦解,變得更加狂噪。所以,當決戰時刻東晉佈下圈套,諸將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卻像一個孤注一擲的賭徒,根本看不出,聽不進,作出急於取勝的錯誤決定。八公山上草木在特定情況下,給苻堅的心裏打擊直接影響他後面的決策。

②風聲鶴唳喪膽氣。在突然撤退,主帥被殺,晉兵緊逼的非常時刻,恐怖的風聲與淒厲的鶴鳴所形成的環境壓力,對早已極度驚恐的`前秦逃兵來説,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懾,客觀上加劇了前秦的敗亡。

③誤導瓦解軍心。苻堅撤兵旨在讓晉軍過河至半時,猛力撲殺,一舉殲之。前方剛撤,朱序便陳後大喊“秦兵打敗了!”在眾兵不知真相的關鍵時刻,如此誤導,牽一髮而動全身,立馬動搖了秦兵之心,瓦解了鬥志,打亂了全局。這麼多的偶然因素同時產生也是偶然因素。

必然帶出偶然,偶然導致必然。戰爭無小事,任何一個細小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四、總結

題淝水之戰

謝家玉樹安東晉,外和內穩解國難。

英雄夢斷新平寺,前秦末路淝水邊。

補充資料

文言文參考譯文:

【甲】文:那時,秦兵氣勢旺盛,都城震恐。謝玄進京向謝安問計,謝安十分平靜,答道:“我已經另有安排。”接着就不説話了。謝玄不敢再説什麼,就請張玄重新向謝安問計。謝安於是命令駕車到山間別墅遊玩,親朋都齊聚一起,謝安與張玄下圍棋賭博,以別墅作賭注。謝安的棋藝平常比不上張玄,這天張玄害怕了,便旗鼓相當,贏不了謝安了。謝安於是登山遊玩,深夜才還。

……

謝安得到驛書,指導秦兵已敗,當時正跟客人下圍棋。疊了驛書放在榻牀上,一點喜色沒有,照常下棋。客人問他什麼事,謝安慢吞吞地説:“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下完棋回到內宅,跨過門檻的時候,連木屐的齒牙碰斷了都沒有發現。

【乙】文:謝太傅(謝安)隱居東山時,和孫興公(孫綽)等人乘船出海遊玩。突然風起浪湧,孫綽、王羲之等人神色驚慌,提議叫回去。太傅這時興致正旺,吟嘯不語。船伕覺得太傅散淡高興,就繼續向前劃去。不久,風越發大了,浪也猛起來,眾人都大聲叫嚷,坐立不安。太傅徐徐説道:“如果這樣驚慌,那就回不去了。”於此可以知道謝安的器量,足以鎮服朝廷內外。

【丙】文:桓公(桓温)埋伏好甲兵,擺下宴席,請朝中的大臣都來赴宴,準備趁此殺掉謝安、王坦之。王很害怕,問謝安:“有什麼辦法嗎?”謝安神色不變,對王坦之説:“晉室的存亡,在此一行。”於是和他一起赴宴。王坦之內心的恐懼,越發在臉上顯現出來。謝安的沉着從容,也更是表露在外表。他望着台階,走到座位上,還像洛陽書生那樣,吟誦嵇康的“浩浩洪流”詩句。桓温被謝安的曠達高遠的氣度所懾服,就急忙撤掉了伏兵。王坦之、謝安以前齊名,自此以後,二人的優劣就分辨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