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某鄉文化建設工作狀況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68W

第一篇:某鄉文化建設工作狀況彙報材料

某鄉文化建設工作狀況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縣文體局:

隨着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羣眾熱切願望和強烈訴求。近年來,**鄉在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的指導下,堅持物質生產與精神文明一起抓,多措並舉,不斷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基層文化發展狀況有了一定的改觀。

一、基本情況

**鄉位於**縣西南部,距縣城79公里,處兩市(保山、臨滄)三縣(**、施甸、永德)結合部。東與更戛鄉接壤,南以鎮康河為界,西與施甸縣接壤,北與雞飛鄉相連。地處東經99°18′—28′,北緯24°20′—37′,海拔608——2014米,年平均氣温22.3℃,年降雨量110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62%。全鄉轄上甸、下甸、大城、小街子、芒回5個行政村,50個村民小組,其中傣族村民小組12個。xx年末,全鄉總人口13458人,傣族人口3334人,佔總人口的24.8%,傣族人口均居住在壩區,農村經濟總收入達7560.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66元。

灣甸地勢低矮平緩,氣候炎熱,土地肥沃,素有“天然温室”之稱,屬典型的亞熱帶低熱河谷立體型氣候,是**小灣電站移民安置之鄉,是**民族風情濃郁的傣族之鄉。這裏森林茂盛,資源豐富,有鐵礦、石料、稀土和煤礦等地下礦產資源;有中藥材、野菜、野生食用菌等生物資源。糧經作物有糧食、甘蔗、冬早蔬菜、香料煙、蠶桑以及亞熱帶優質水果等。

灣甸,蠻名細賧,傣語稱“勐雅”,意為平坦的壩子,早在漢武帝平雲南諸夷時期,傣族的先民就居住於此。元世祖忽必烈平雲南後,細賧內附,改名灣甸。自元朝中期設土司官自治起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灣甸土司統治529年,歷27任土司,灣甸古代經濟一直持續着以物易物的原始經濟形態。1933年**建縣,灣甸全境劃入其內,1988年,灣甸鄉撤區改鄉,傣鄉從此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二、主要做法

灣甸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大力倡導文化建設之風,明確1名政府班子成員為分管領導,形成了班子領導經常過問,文化站具體抓的工作格局。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法律法規。鄉文化站嚴格按照《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雲南省全民體育健身體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各項活動。按照《文化市場管理條例》的要求,協助文化局對我鄉範圍內文化市場進行日常監管。二是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為繁榮傣鄉文體事業,豐富廣大人民羣眾的業餘生活,廣泛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為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發揮了良好的作用。重大節日期間的文體活動,特別是春節和潑水節的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羣眾的能動性,使我鄉節慶文化活動有聲有色,在各個村寨開展陀螺賽、打鞦韆、跳嘎光舞、打歌等內容健康向上、形式多樣的羣眾文化活動;以中國小為主體,舉辦了慶迎“五四”、慶“六一”等文藝晚會;廣泛開展各種文化、教育宣傳活動,在鄉集鎮組織了文化、衞生、計生法規等知識的宣傳活動。積極組織協調好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和瀾滄江啤酒集團“送戲下鄉”活動,受到了廣大羣眾的歡迎;各村羣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自發組織了打歌等羣眾文體活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為各類文體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保障;積極組建業餘文藝表演對,完成下甸和大城兩個村的文藝隊組建工作。三是進一步提高信息上報質量和宣傳效果。新聞報道工作緊扣鄉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面向基層、面向各行各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輿論陣地作用,積極組織正面宣傳。通過《保山日報》、《**宣傳》等媒體發稿4篇,編印《灣甸信息》4條,及時報道傣鄉文化工作在三個文明建設工作中湧現出來的新人、新事、新風貌,新經驗、新典型。五是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積極配合縣文產辦對傣鄉範圍內的10座佛寺、1座清真寺以及大城村雞腸水新石器遺址等文物的野外普查工作,完善了檔案、圖像及音像等的痕跡管理。六是加強業務培訓。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總體要求對文化站工作人員實施管理;以兩《讀本》為學習教材,通過自學和集中學習的方式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積極參加縣級組織的各項業務培訓。七是重視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加強對轄區內紅橋網吧的日常監管。結合安全、消防、學校等部門對娛樂場所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集中整治安全問題和未成年人進網吧現象。八是加強轄區內娛樂服務業的管理。對轄區內夜來香、水晶玉等8家歌舞廳、音樂茶室進行登記造冊、實施跟蹤管理;對新申報的文化服務行業進行嚴格把關;結合鄉婦聯、衞生等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艾滋病免費篩查。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鄉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和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主要表現在: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是當前基層文化建設的主要矛盾,這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主觀上主要存在兩種片面認識:一是認為“先經濟後文化的觀念比較普遍;二是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貫徹上級文件在口頭上,具體落實解決問題少。

(二)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主要表現在村與村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性,鄉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設施相對滯後,現有的文化陣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一些村文化活動近乎空白,村民沒有娛樂場所,現有的村級文化室人氣不旺。

(三)資金不足。資金不足是制約基層文化建設的又一大因素,雖然近年來鄉級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但由於集鎮建設和重點工程項目較多,鄉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對於鄉村文化建設額資金投入比較有限,不能與財政增長速度相協調。鄉村文化展室增添圖書、建設文化活動場所,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等工作顯得力不從心,加之其它制約因素,鄉村文化建設總體發展速度不快。

(四)隊伍建設比較薄弱。實施機構改革後,廣播站和文化站兩站合併,工作量明顯增多,卻沒有增加相應的編制,管理人員減少,且兼職鄉黨委、政府的其它業務工作,專業性文化人才缺乏,制約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

四、下步打算

1、繼續組織開展好迎國慶、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的文體活動,弘揚主旋律,倡導新風尚;繼續組織好民間羣眾性文體活動;積極組織參加上級組織的羣體性活動。

2、加大新聞宣傳力度。針對鄉內確定的宣傳中心,圍繞重點工程、重點城建工程、社會事業、黨建工作強化宣傳。繼續提高發稿質量和宣傳效果,力爭在各類新聞媒體發佈有份量、有特色的稿件,及時宣傳好鎮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

3、繼續做好文物古蹟的保護、宣傳和普查工作。

4、努力做好全鄉的各項中心工作,認真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

5、結合歡樂鄉村大家樂的文藝創建活動,舉辦廣場操舞培訓班。

6、以康樂為主題,積極舉辦全鄉農民運動會。

五、有關建議

xx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是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現實需要。對於進一步加強**鄉文化建設,建議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迫切性,加強領導,認真研究,科學制定鄉村文化建設的近期、遠期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建立考核獎懲措施,形成齊抓共管,目標到位,責任到人的新格局。

(二)夯實基礎,加大投入。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村為依託,以農户為對象,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資金,做到財政投入增長幅度不低於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夯實鄉級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保障鄉村文化室建設人員經費和業務經費。

(三)完善政策、強化機制。基層文化建設,需要政策扶持、引導和激勵,要着力推進城鄉文化統籌發展和城鄉文化一體化,形成程序文化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和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為農民羣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切實轉變農村文化工作僅僅依靠宣傳、文化部門來搞的觀念,積極引導科技、教育、衞生、旅遊、政法等部門廣泛參與農村文化建設活動,積極組織社會力量開展農村文化服務、鼓勵社會團體、經濟實體參與文化產業、特色鄉的開發和建設。

(四)健全隊伍,狠抓關鍵。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文化隊伍建設是關鍵。鄉村文化建設隊伍不健全,農民自辦文化缺乏人才是制約基層文化建設發展的瓶頸。要穩定和發展基層文化隊伍,着力解決好人才建設薄弱,業務人員服務能力不強的問題,採用聘任制競爭上崗的方式,不斷充實基層文化事業隊伍建設,全面提高鄉村文化隊伍的 業務素質,切實促進鄉村文化事業發展。

(五)創新形式,豐富活動。農村文化底藴深厚,民間文化多樣,文化資源具有一定的優勢。個部門要多挖掘和推薦健康向上的鄉土文化、特色文化,引導、營造良好的文化宣傳氛圍,對羣眾反映好、貼近農村生活題材的鄉土文化產品創造,要予以獎勵。堅持貼近羣眾生活,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豐富和活躍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農閒、節日組織文藝演出活動,緊密結合農民脱貧致富的需求,倡導他們學習文化、學習技能、學習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知識,積極引導羣眾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六)加大保護,注意挖掘。**鄉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鄉土氣息濃郁,文化底藴豐富,要加大對現有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挖掘,把鄉村文化建設與全縣旅遊資源開發、傳統文化弘揚結合起來。

第二篇:中心鎮規劃建設狀況彙報材料

**鎮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中心鎮,已列入**市城市總體規劃,作為**的城西休閒度假區來建設,區域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3.15萬,其中集鎮區域面積近3平方公里,人口1.5萬(含省冶金技師學院師生1.2萬),是仙女區政治、經濟、文化、商貿、景區中心所在地。交通便捷,市內公交車直達全鎮袁河以北所有村莊,即將竣工通車的城市主

幹道——**大道將直接把城市與景區聯成一體,並與貫穿全鎮南北的武吉高速相接,成為**走出市外、通向全國的又一條主動脈,目前**小城鎮水、電、路、信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通過“三位一體”改造,亮化、綠化、美化、淨化顯現出來,提升了小城鎮品味,打造了**良好的對外形象。下面,我就**中心城鎮建設談點初步的思路。

初步發展思路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對**區的作為城西休閒度假區功能定位,**中心鎮的發展方向應整體南移,即從目前以老清宜線為中心轉向以現新修的城市主幹道——**大道為中心,逐步打造集旅遊、休閒、度假、娛樂、避暑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型重鎮。目前我們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一、編制好中心鎮總體規劃。

按照**區總體規劃的要求,建議市規劃、建設、旅遊等部門對**中心鎮編制出詳細的建設規劃,通過法定程序,把領導思想、專家意見和羣眾願望、上級精神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具有法律效力,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隨着改變。在編制過程中,要堅持高標準規劃原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以超前的理念,創新的思維,編制出具有可行性、前瞻性和體現**特色的詳細規劃,確保在較長的時期內不被淘汰。

二、提升功能,完善中心鎮建設項目

第一,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將主要完善交通、供電、給(排)水、通訊四大系統建設。目前要重點解決第三水廠水引向集鎮,淘汰已有的小水廠,滿足集鎮居民的用水需要。規劃建設新集鎮路、電、水、信等設施,做出近、遠期規劃,分期實施。特別要解決好老集鎮區與新集鎮之間的道路建設,實現新老集鎮無縫對接,形成大集鎮框架和集鎮輻射網絡。

第二,規劃好產業佈局

經濟佈局我們將充分考慮鎮內一、二、三產業的現狀和全鎮自然條件。工業以園區建設為重點,將渝水區袁河工業平台延伸到我鎮,把鄉鎮企業和客商投資企業合理地安排進園區,使園區和集鎮有機聯繫,成為小城鎮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搞好傳統優質農產品、地方特色農產品、現代農業三大示範基地等項目建設,特別要抓好綠色鮮活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服務業要作為經濟佈局的重頭戲來抓,以集貿市場、商品街、餐飲旅館、娛樂區建設為重點,成為小城鎮人氣旺盛、經濟景氣、社會繁榮的一個象徵。

第三,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

抓好社區居民生活區、集鎮中心村改造、社會服務配套設施等三大塊建設。居民生活區要改變已形成的“馬路集鎮”,要向縱深發展,豐滿集鎮;要採取有效措施,鼓勵農民進鎮建房,增加居住人口,擴大集鎮面積。集鎮中心村改造要和集鎮規劃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現有集鎮土地進行小城鎮建設。社會服務配套設施建設要隨着社會發展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進度不斷擴大規模,和生產、生活實際配套,內容主要有金融服務機構、中國小校、幼兒園、敬老院、衞生院、科技文化站、廣播電視站、計劃生育服務站以及電影院、體育場、廣場、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

第四,搞好周邊新農村建設

選擇集鎮周邊一些重點村莊進行新農村村建設,是小城鎮建設完整意義上的一個重要方面。應從完善農業生產條件、美化農民生活環境、改變農村自然面貌入手,抓好“六改四普及”工作,目前重點是改水改廁,使新農村建設成為集鎮建設的有益補充。主要內容包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生活用水工程、村莊綠化美化、村莊道路硬化亮化、排水排污系統改造、房屋建設規劃、環境衞生整治、公共活動場所建設、國小校和農民學校建設、文化體育娛樂活動開展以及村規民約制度等。

三、創新方法,促進中心鎮快速發展

第一,鼓勵農民進鎮創業

農民進鎮創業,是目前解決小城鎮人口不足的有效辦法。建議改革城鎮户籍制度,讓進鎮創業的農民擁有小城鎮和農村雙重户口,城鎮二、三產業發展和農業規模經營雙贏。制定創業、用地優惠政策,辦理工商等執照和繳納税收應在規定的時間內享受弱勢羣體的待遇,政府幹預集鎮地價減少建房成本,子女入學、醫保、低保等社會保障待遇與現小城鎮居民同等對待。

第二,改善招商引資環境

大力招商引資,將解決小城鎮建設投入不足的問題。我們將繼續改善招商引資環境,解決投資的軟硬環境。營造一個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對每個項目都實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務。成立項目跟蹤服務隊伍,從洽談、確定、選址、報批、施工、後續工作全程跟蹤,全程服務,使客商談得滿意、辦得順暢、幹得高興。加強羣眾思想教育工作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活動,嚴厲打擊一切破壞招商引資環境的

第三篇:法院文化建設工作彙報材料111

加強法院文化建設 彰顯新時期法院精神--------上栗縣法院文化建設工作情況彙報

近幾年來,上栗縣人民法院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大力加強法院文化建設,倡導"公正、高效、務實、創新"的八字院訓,通過幾年的努力,營造了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法院文化氛圍,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還連續四年"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法院網絡新聞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全市法院涉訴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全省婦女兒童維權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加強組織領導,紮實推進文化建設

我院在文化建設工作中注重謀劃新思路,採取新舉措,求得新發展。併成立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設立辦事機構,制定《上栗縣法院文化建設規劃》,每年年初制定文化建設工作安排,持之以恆地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勢政策教育、黨員先進性教育以及職業道德教育。

二、加強法官行為文化建設,有力促進審判工作發展我院針對案多人少的實際,在法官隊伍中倡導和弘揚拼搏奉獻的精神,鼓勵法官多辦案、辦好案,以一種幹事創業、公正高效的行為文化引導和激發法官自覺踐行"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法官辦案數量、效率、質量均在全市前列。業務工作相對突出表現在:①從沒有一起違法超審限案件;②當庭宣判率高達64%;③審限短民商事案件做到在一個月內

審結的佔72%,在三個月內審結的佔22%;④年均簡易程序適用率高達93.7%,基本實現了將辦案週期比法定審限縮短三分之一的目標;⑤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2014年調解撤訴率高達81.7%;⑥服判息訴率高。2014年,我院案件服判率為91.2%,不服一審裁決提出上訴僅12件,二審維持8件,改判2件,發回重審1件,一審案件正確率為98.4%;⑦審判質量效率評估綜合排序名列前茅。我院在全市法院系統目標考評中總體排名連續三年名列全市第一。

三、加強學習型法院建設,法院文化內化於心

我院把創建學習型法院作為首要環節來抓,加強對法律人才、管理人才、年輕後備幹部三支隊伍的培養。堅持政治上給待遇,時間上給支持,學習上給機會,經費上給保障。

(一)在提高思想認識上下功夫。院黨組始終強調建設學習型法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引導全體幹警提高認識,積極開展審判知識講座、法律文書評比、案件質量評比,組織幹警到先進法院學習交流等,不斷提高全體法官駕馭庭審、判斷事實、適用法律、平衡利益、調判結合、製作文書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二)在領導帶頭上下功夫。院黨組成員始終堅持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和自身的積極參與,引導幹警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使全體幹警的學習與工作、生活融為一體,努力實現"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和"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目標,不斷適應法院工作發展的需要。

(三)在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上下功夫。出台支持書記員參加司法考試的優惠政策,承諾凡本院幹警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一次性獎勵1000元,真正做到工作人員學有壓力,學有動力,學有能力,學有效力;每年安排外出學習的法官或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給全體幹警作專題講座,並組織討論,交流心得,達到共同提高目的。

(四)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上下功夫。院黨組克服經費困難,將單位經費的5%作為教育培訓經費,打造名符其實的學習型法院。相繼建立起了圖書室和文化室,藏書種類30 種 4000餘冊,報刊種類20餘種300多冊,並配備專職管理人員;還開通了上慄法院網;三年內選派幹部到國家法官學院等院校和省法院、市法院學習、培訓60人次;2014年起,院連續組織全院幹警到省高院、長沙等購買、配備價值3萬多元的法律業務學習書籍;法院重學習氛圍日漸濃厚,學歷教育取得新進展,全院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佔97.2%。

四、加強司法為民文化建設,體現司法人文關懷

(一)把公正文明體現在司法的人文關懷上。一是設立導訴台,專人負責接待來訪的羣眾,幫助聯繫辦案部門和人員,依據法律規定解答問詢、諮詢。二是暢通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對涉及農民工的案件做到"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三是以創建不斷改善訴訟環境,開展法律諮詢、發送訴訟指南、提示訴訟風險、告知訴訟權利義務等,引導當事人正確行使訴訟權利。五是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開展司法救助工作,三年來,對符合救助條件的83起案件的91

名當事人減、免、緩訴訟費達34萬元。二)把司法文明融入到和諧社會的創建中。積極參與"平安上慄"的創建工作,從今年開始,我院積極開展法律進社區、進農村、進工廠、進學校、進家庭和愛心捐助等活動,通過活動零距離傾聽羣眾訴求強化感恩教育,從內心深處激發並不斷增強法官立足本職回報社會的感恩心理,牢固樹立“人民任我為法官、我做法官為人民”的民生觀念;審判工作中強化愛心教育,堅持以無情目光論事,以關愛眼光看人,積極開展“結對幫扶、共建和諧”活動,尤其是在少年刑事審判工作中,對每名未成年犯人在宣判的同時均指定一名法官負責對其進行結對幫扶,定期回訪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教,做到用司法的關愛照亮未成年犯的前程;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媒體,對羣眾關注的案件和典型案件加大報道力度和深度,每年發表宣傳文章約170餘篇;選派資深法官加強少年案件的審判工作,通過舉辦法律講座,開展法律諮詢,以送法到校園等形式,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三)堅持以人為本,全面關心幹警生活。積極爭取縣委、政府、上級法院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全面落實從優待警的各項政策,主動爭取財政對法院正常經費的支持和保障;嚴格落實休假制度;建立工作人員年度體檢制度;建立工作人員因公、因病去世弔唁、慰問遺屬和離退休、生病住院工作人員慰問制度;建立法庭工作人員崗位補貼和交流制度。

五、加強法院物質文化建設,充分彰顯法院文化底藴

(一)高標準抓好"兩庭建設"。2014年,爭取到國家專項資金建成桐木法庭,在法庭建設時緊緊圍繞法院精神文化的內涵,在外觀設計上以莊重、威嚴為主要特色,用石刻、一草一木彰顯法院文化底藴,步入法庭,讓人能夠感受到濃厚的法文化氣息,使人接受法文化的洗禮。法庭建設也得到了上級法院充分肯定。(二)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抓好法院環境文化建設,因地制宜地建造彰顯法治文化意藴的景觀。建立了榮譽室,珍藏了許多歷史資料和多年來縣法院和幹警獲得的榮譽獎牌、證書及獎狀等,圖文並茂地全面反映了上栗縣法院自成立時起的機構沿革,體現了建國以來上栗縣法院所走過的道路,將繼承與發展相結合,借鑑與創新相結合,不斷激勵全體幹警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創造出更好的成績。

(三)構建外宣網站。2014年底,院黨組決定建立法院自己的門户網站,2014年上栗縣法院網正式開通,為促進幹警學習交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注入了強勁動力。

六、加強法院制度文化建設,竭力保障社會公平與正義

(一)強化制度建設,規範司法行為。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相繼制定和完善了《院長辦公會議規則》、《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導訴工作制度》、《立案工作規範》、《庭審操作規範》等20餘項工作制度,做到對各類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的各個環節都有具體的可操作程序,為各項業務工作依法有序地進行,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強化宗旨意識,自覺接受監督。一是通過編髮人大

代表、政協委員審議法院工作報告的發言輯錄,將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融入工作部署,加強和改進法院工作,增進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二是每年向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法院工作的同時,堅持將重大、專項工作部署、存在困難和問題及時向縣委、縣人大常委會報告,爭取理解和支持。三是通過建立督辦工作台帳,及時辦理各級黨委、人大、上級法院交辦案件17件,其中要求上報結果7件,已報7件,無一件超期。

七、加強法院精神文化建設,提升法院的持續發展能力一是每年制訂計劃,明確開展活動的時間、內容和責任部門,並逐項抓好落實;二是文體活動經常化、制度化,做到每季度有活動,重大節日有比賽。 近幾年我院幹警在市、縣一些文藝節目匯演中分獲獎。另外,組織開展了全院棋類比賽、乒乓球、橋牌、籃球比賽和重陽節登高爬山比賽等活動,極大調動了幹警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卓有成效的法院文化建設使該院形成了一種催人奮進的主旋律,迸發出一種給社會以信任感、給隊伍以激勵感的巨大力量,從而促進了各項工作的發展,初步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法院文化建設的成功之路。在今後的工作中,湟源縣法院決心繼續按照"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要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公正、高效、務實、創新"的八字院訓,繼續抓好法院文化建設,不斷增強全體法官及其工作人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推動法院工作再上新的台階!

第四篇:鄉鎮文化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經濟建設,也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輔相成。農村文化建設直接關係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進步,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能否早日實現。結合“雲南省文化廳關於上報民族鄉文化建設工作情況的通知”,**鄉加強對本鄉文化建設工作情況的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

****鄉基本情況

****鄉位於師宗縣東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56公里,屬滇黔桂三省五地州結合部。境內最高海拔2408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均氣温18℃,全鄉國土面積476.11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會129個自然村,總人口3.4萬人,主要有漢、壯、苗、回、彝等民族,其中以**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38%。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地形地貌獨特,立體氣候明顯,生態環境優美。

二、**鄉文化建設的現狀

隨着經濟的發展,我鄉文化建設在上級各部門和鄉黨委政府領導的關心重視下,致力於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把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貫徹落實文化藝術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文化市場不斷繁榮,鄉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高度重視,措施到位,文化建設環境良好

**鄉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文化中心由副鄉長直接分管,崗位職責、財務財產管理、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並一一落到實處。

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因修建**大道被拆遷,現無業務用房,2014年鄉黨委政府劃撥土地重建文化站,預計2014年10月開工建設。文化崗位現有3人(大專學歷),工資和業務金費得到落實,列入財政預算。每年用於文化站業務金費3萬餘元。文化中心活動正常。目前,有4個村委會建立了村級文化活動室,活動開展正常,羣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二)底藴深厚,隊伍龐大,文化建設陣地廣泛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依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藴,切實加大了對文化陣地的建設,使文化陣地由平面的、單一的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鄉文化站通過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 “文化下鄉”活動,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電影公映、送書下鄉等,基本解決了老百姓看電影、看戲、看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目前,全鄉13個村委會共有文化室7個、農村文化户7户、文藝演出隊8支(狗街老年協會、狗街老年協會水寨分會、水寨青年之家、曲祖老年協會、腳家箐老年協會、得勒老年協會、得勒老年協會阿麥分會和保太老年協會),文化愛好者隊伍也十分龐大,全鄉有羣眾文化業餘骨幹1000餘人,文藝演出隊、文化室、文化户工作開展情況良好,在不斷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也開闢了文化經費給養的新途徑,更加值得倡導的是水寨的“青年之家”自編自導的文藝節目深得到來**旅遊的遊客喜歡,其中《**風情展》、《牛魂》、《打獵歸來》、《滾布》等優秀作品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把壯鄉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特點和獨特豐富的民間傳統文化展示給了更多人。

(三)結合實際,創新載體,推進文化建設健康發展

結合**實際,創新工作載體,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突出民族特色,做大做強旅遊文化產業,辦好“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不斷提升節會文化品味。

一是認真做好特色飲食文化。讓更多的遊客品壯家米酒,嘗壯家火燒牛乾巴、舂魚、五色花米飯、酸竹筍等壯家綠色生態飲食,打造**旅遊飲食文化品牌。

二是全力推出以農家樂休閒度假、南丹山、鳳凰谷黃金線休閒漂流、壯家風情為一體的神祕之旅精品路線,打造****文化之鄉。

三是加大壯鄉民間文化的蒐集整理力度和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力度。把挖掘**原生態小調演唱形式作為民間文化蒐集的重點,使**原生態小調大放異彩。走出壯鄉,走上大舞台。2014年**鄉水寨村已申報為市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村。

四是推進廣場文化的發展,建設集文化、體育、休閒為一體的娛樂陣地,搭建展示**文化風情的平台,為全鄉人民提供文化活動場所,豐富羣眾文化生活。

五是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堅決對網吧、圖書市場加大管理力度,清除文化垃圾,淨化文化事業,為壯鄉文化市場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鄉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由於受自身環境、場地簡陋、經費緊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約,工作開展難度大,特別是以文補文方面,沒有固定資金收入,給今後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相差甚遠,農村文化建設仍然面臨着諸多

第五篇:鄉鎮文化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鄉鎮文化建設工作彙報材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經濟建設,也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輔相成。農村文化建設直接關係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進步,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能否早日實現。結合區文化部文化建設工作情況的通知,加強對本鎮文化建設工作情況的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 歇馬鎮基本情況

歇馬鎮位於北碚區西南部,幅員面積58.58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人口5.8萬餘人,是重慶市的“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百個經濟強鎮”之一。歇馬鎮人文自然資源豐富,抗戰時期,民國政府立法院、司法院、最高法院、檢察署等六大機構都遷建於此。世界名人教育家晏陽初博士曾在此創辦“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其居住的“晏宅”小院保護完好。重慶十大景觀之一的磨灘瀑布坐落於此地,其落差有34米,氣勢磅礴,聲震山谷,立體氣候明顯,生態環境優美。

二、歇馬鎮文化建設的現狀

隨着經濟的發展,我鎮文化建設在上級各部門和黨委政府領導的關心重視下,致力於打造文化強區建設,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工作。

2014年,隨着網絡整合,資金問題日益突出,加之鎮財政緊張,對文化工作投入捉襟見肘,出現近兩年我鎮文化工作有滑坡現象:一是資金瓶頸導致公共文化設施弱化。廣播施捨未及時更新檢修,圖書室藏書和電子閲覽室有待優化更新;二是文化隊伍職能弱化。現我鎮文化活動服務中心編制為9人,實際在編7人,在崗1人,無專職職工;三是年輕文化專幹嚴重匱乏。從鎮到村社,都無文化專幹;四是文化活動被動,見子打子,未真正成為百姓生活的精神食糧。

(一)高度重視,措施到位,文化建設環境良好

我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文化服務活動中心有工作人員16名,其中文化藝術專職人員 4人,平均年齡30歲左右,成為全鎮宣傳文化事業的生力軍。每年用於文化站業務的 經費也逐年增加。文化中心活動正常。目前,建成了全鎮10個行政村圖書室,10個文化中心户、三農講堂、健身場所等文化陣地建設實現了全覆蓋,活動開展正常,羣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二)底藴深厚,隊伍龐大,文化建設陣地廣泛

近年來,政府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依託北碚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藴,切實加大了對文化陣地的建設,使文化陣地由平面的、單一的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鄉文化站通過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 “文化下鄉”活動,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電影公映、送書下鄉等,基本解決了老百姓看電影、看戲、看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目前,建成了全鎮10個行政村圖書室,10個文化中心户、三農講堂、健身場所等文化陣地建設實現了全覆蓋;鎮擁有秧歌隊、腰鼓隊、太極拳(劍)隊、高蹺隊等5支文藝隊伍,每個村都有一支以上的文藝演出隊伍,常年參加文化活動的人員達2014人以上。天馬村農家書屋念好“建、管、用”三字真經,建成3年來,逐步成為全村1728户、5363名村民增才幹得實惠的“黃金屋”、培養培育新型農民的知識庫、縮差共富的助推器,2014年被授予重慶市“十佳書屋”稱號。

(三)結合實際,創新載體,推進文化建設健康發展

結合本鎮實際,創新工作載體,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突出民族特色,不斷提升節會文化品味。

1、文化中心户和基層文化指導員“兩條腿”走路,探索羣文活動新路徑。

從2014年起,中心就推出了文化指導員制度,落實基層文化指導員30人,他們在基層普及文化知識、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今年中心又推出了文化中心户制度,在每個行政村落實了1户中心户,並在人、財、物上保障其發揮作用,帶動和輻射了1600多户羣眾參與其中。

2、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創新投入常態機制。

今年,鎮籌集資金30多萬元,對文鳳、虎頭兩村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全鎮實現了文化活動中心全覆蓋,並逐步向社一級延伸,打牢最基層文化基礎。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鄉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由於受自身環境、場地簡陋、經費緊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約,工作開展難度大,特別是以文補文方面,沒有固定資金收入,給今後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相差甚遠,農村文化建設仍然面臨着諸多突出問題,具體情況是:

(一)專業人才緊缺

現我鎮文化活動服務中心編制為9人,實際在編7人,在崗1人,無專職職工,由於缺乏專業文化人員的指導,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專業化水平低,而且素質參差不齊,文藝後備人才相當缺乏,特色文化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二)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

縣 、鄉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相當有限,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於缺乏資金,使得文化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徵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户開展活動沒有固定經費來源,主要靠臨時籌集。經費的匱乏,造成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難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匱乏。

(三)文化建設觀念滯後

對於文化建設方面普遍存在認為文化是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在建設上打不開路子、邁不開步子,缺乏創新意識。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要積極藉助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發展文化事業的探索。

(四)文化保護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鄉由於受經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