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儒家思想與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的探討(精選多篇)

欄目: 員工思想 / 發佈於: / 人氣:4.56K

目錄

關於儒家思想與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的探討(精選多篇)
第一篇:關於儒家思想與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的探討第二篇: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第三篇:從孔子儒家思想的流傳借鑑企業文化建設第四篇:儒家思想與企業管理第五篇:企業文化凝聚力建設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關於儒家思想與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的探討

文章標題:關於儒家思想與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的探討

企業的凝聚力,是指一個企業具有的綜合素質所形成的吸引力。具體地説,企業的凝聚力,能充分發揮職工積極性、創造性,有效整合企業內部資源,適應企業外部環境變化,推進企業發展。企業的發展和它的凝聚力,是互相影響的:企業有了凝聚力,才能存在和發展,企業的發展又增強凝聚力。反之,企業缺乏

凝聚力,就如一盤散沙,要生存和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形成了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深深地積澱在我們民族心理與民族性格之中。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風俗習慣、道德倫理、價值觀、人生觀影響極其深遠,這種深刻的影響發展至今必然滲透到現代企業的管理當中,並在企業文化中反映出來。

當前,全縣正深入實施“工業立縣”戰略,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企業作為實施“工業立縣”戰略的主體,要適應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就必需形成自身抗風險的能力,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壯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是否具有強有力的凝聚力文化,內在的條件能否適應外部環境變化,而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則是企業整合內部資源有效載體。要建設有特色的、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企業凝聚力文化,在具體實踐中,要注重把企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用儒家思想來指導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推進和諧企業建設。

儒家思想倡導的是“仁”。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意思就是説:人和人要互相親愛,互以對方為重、和為貴。仁的思想反映了儒家對人的本性的理解,是人際倫理關係的道德準則,其本質就是愛人、關心人、[找文章到☆好範文 -一站在手,寫作無憂!好範文 =站注:去掉中間符號在百度搜索第一個網站]尊重人。以人為本,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精髓。企業發展離不開六大資源,即人力、財力、物力、信息、技術和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中最關鍵、最寶貴是人力資源,可以説有了高素質的人才資源,什麼奇蹟都能夠創造出來。一個優秀的企業家經營管理企業時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使企業員工工作效能的最大化。事實説明:一個企業的興旺發達、虧損倒閉,無不決定於企業的人,決定於人心相背。因此,經營管理企業時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把人本管理放在首位,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都以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為根本,在管理中強調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信任人,激勵員工奮發向上,使企業利益與員工價值實現相統一。

首先,要尊重人。人人都有自己的尊嚴,也有受到尊重的需要,任何人都有活着的理由和存在的價值,即使是卑微的人也同樣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儒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説:自己不想的,不要硬給別人。聯繫到企業經營管理中,就應提倡相互尊重、上下溝通,充分調動、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創造力。當前,有些企業家在做企業的各項工作中,還存在着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意識,認為企業是我的、我是一企之主,企業任何事情都要按我的意願來做,企業主和員工缺少溝通、缺乏信任,過多地強調了“約束”、“限制”和“奉獻”,動不動就是“大棒政策”,管理效能低下,形成企業主説員工是“刁民”、員工説企業主是“沒人性”。因此,要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堅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以實現企業與職工良性互動、真誠合作、共謀發展為目標,尊重員工的本性需求和個人價值,將“以人為本”的實質內涵體現在企業各種規章制度中,讓管理親和於人,讓管理者與員工彼此間在無拘無束的交流中互相激發靈感、熱情與信任管理。只有充分激發出員工的熱情,重視關注人性的張揚和能量的充分釋放,激勵員工奮發上進,實現自身價值,增強員工對企業認同感、歸屬感,企業才能充滿勃勃生機,才能不斷髮展壯大。

其次,要關心人。人的需求是多層次(請收藏好範文 網)、多方面的。關心人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基本的素質。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可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在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後,必然想要得到是受到尊重、人生價值實現等高級別的需求。企業員工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企業要實現發展目標,必須尊重、依靠員工,把企業發展目標和職工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儘可能地滿足員工的物質方面的需求和精神方面的合理需求,要嚴格遵守《勞動法》、《工會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以凝聚力工程建設為抓手,把加強政治思想工作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企業家在實現利益的同時,把員工的冷暖掛在心上,把員工利益無小事的要求落到實處,

想職工之所想,解職工之所急,幫職工之所需。開展“獻愛心、送温暖”活動,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體貼人,積極主動地幫助困難員工排憂解難,讓員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三,要培育人。人才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亦是社會的棟樑。儒家思想主張“人世有為”,強調世人對國家、社會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企業的直接目的是贏利,但不是唯一

的目的和準則,更高層次的目標在於為社會創造價值和財富,使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相統一。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注重企業人才培育,以人才培育推動企業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發展。要以培養“四有”員工隊伍為目標,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等方面培訓,教育和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員工成為既適應崗位技能要求,又能自覺踐行“八榮八恥”、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情操的人,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和思想保障。

最後,要凝聚人.俗話説“人心齊泰山移”。企業是一個集體,要倡導“團隊精神”,鼓勵員工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團結協作,使團隊精神成為企業的精神支柱,提高企業對員工的凝聚力和吸引力。1、率先垂範,以德服人。企業家自身素質往往決定企業存在、發展、壯大的方向。企業家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做到以德服人,發揮表率作用。2、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斷推進企業的發展。要大力宣傳企業發展規劃和遠景目標,以目標鼓舞人、激勵人、凝聚人,以不斷髮展,不斷創新、蓬勃向上的企業美好前景來吸引廣大員工,形成和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使員工們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企業和個人的光明前途,構造員工與企業的生命共同體。3、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教育引導員工樹立“企業是我家”的意識,把自己視為企業中的一員,深刻認識到“企興我榮,企衰我恥”,使每個員工都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與企業的興衰緊緊聯繫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融合、歸屬於企業的利益中,發揮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創造力。

企業凝聚力是企業一種良好的羣體意識,它對企業的廣大員工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引導力和約束力。它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自豪感和榮譽感。當前,我縣工業企業面臨招工難、留不住人才等困境,固然有經濟欠發達等客觀因素,最根本的還是有些企業缺乏人本意識,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一個真正的企業家,首先要注重抓企業文化建設,注重發揮企業文化激勵人、凝聚人的作用,注重關心人和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積極借鑑儒家思想“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儒家文化的精華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使企業成為和諧、奮進向上的健康企業;讓企業經濟在企業文化的土壤中茁壯成長、繁榮。

《關於儒家思想與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的探討》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關於儒家思想與企業凝聚力文化建設的探討。

第二篇: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

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文化

黃林2014301510052電氣五班

20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風靡全球。人們發現,精神文化就像企業機體的神經中樞和潛意識,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有專家預言,21世紀的企業競爭,實質上將是文化競爭。 長久以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和核心的傳統文化,已牢固地沉澱於中華民族的心理,形成長盛不衰的傳統美德、人格價值及品行修養,激勵着我們承擔起人生責任、社會責任及時代使命。

儒家思想倡導道德文化的合理化,它指出,人之所以區別於禽獸,是因為天生就有良知,有仁愛之心,有道德本性。“三綱”、“五倫”及“八德”,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它賦予整個社會嚴謹的“人倫”理念,強調人際關係秩序化,推行道德倫理、社會規範以及各種禮節,主張建立一個用禮治調節法治的德治社會。儒家思想還要求人們“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約束管制生命個體的言語行為,遵守嚴明的禮制,安於君臣、父子、尊卑的地位,不僭越,不逾矩,以實現那種“天人合一”的社會狀態,和諧而安寧。 現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與儒家思想有極大的淵源。對此,我們不妨探個究竟。 企業文化,説大就大,説小可小。大到包括羣體意識、思維方式,小到一個人的衣着打扮、言行舉止。它是全員價值、需求與行為的共同寫照,所有人都要參與滋育。他們的人生觀——生活目的及價值,職業觀——個人工作的意義,企業觀——企業存在的理由。三者集合,共同構成企業價值觀。企業應當整合不同觀念,形成統一的道德理念及規範,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業文化本質是向善向上的,它塑造的是一個積極向上、誠實守信、開拓創新、恪盡職守、思路開闊、協作分工的團體。《孟子·盡心上》中有語:“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作為一個企業人,不論何時何地,都必須忠誠敬業,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誠實守信,是人人所希望見到的。《禮記·中庸》中也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企業所追求的諸如此類關於人的精神品格和品行修養,無一不是儒家思想的延伸、發揚和創新。

企業文化的力量非常巨大。許多事實證明,優良的企業文化至少有:1、規範力——約束人,從心理上行為上促使員工遵章守紀;2、導向力——號召人,引導人們把個人理想凝集成企業同一目標;3、凝聚力——團結人,人際關係和諧有序,內聚力強,員工精誠合作;

4、激勵力——鼓舞人,提升員工成就感與責任感,激勵他們努力工作。

無可否認,儒家思想也有其侷限性和狹隘性。在其羣體意識範疇裏,人與人有着嚴明的層別,社會具有嚴格的等級化,下一層必須聽從於上一層,上一層擁有決定下一層的生死權。在這種金字塔式的人文思想的影響下,權力絕大程度集中在少數人手裏,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常常致使人治代替法治,官僚主義易於氾濫,各種指令、信息及行動自上而下進行傳遞、貫徹和實施,下一層處於被動局面。這對於凸現企業文化的力量,發揮團隊優勢,是一大障礙。如何辨證對待儒家思想,取之精華棄之糟粕,是至關重要的。

文明空前發展,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仍舊牢牢根植於人的內心,企業經營管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十分深遠。一個企業的文化,只有建立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之上,其精神源泉和

發展動力才能持久。

第三篇:從孔子儒家思想的流傳借鑑企業文化建設

計算機基礎教育

從孔子儒家思想的流傳借鑑企業文化建設

有人類社會就有源遠流長的文明,有不同羣

體就有不同的文明,作為以羣體共同勞動為特

徵的企業,文化永遠伴隨着企業的產生而產

生,隨企業的差異而存在差異。企業文化是一

個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所凝結起來的文化

氛圍、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廣大員工共同

認可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近年來,企業文

化被積極地提倡和深入地研究,這是企業管理

逐步趨向人性化的結果,以充分發揮企業文化

對每一位員工的凝聚力、激勵力、約束力、導

向力、輻射力和

一.從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孝、仁、義、禮、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實踐和修養符合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要求,使其在墨家、道家、法家等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觀點中脱穎而出。企業文化建設初期也是各種思潮的相互碰撞期,既有符合企業價值觀的積極因素,也有阻礙企業發展的消極成分。作為管理層應有意識地擇其善者而引導之,並加以推廣,使之成為主流。

二. 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相傳學生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不僅以其自身的言行影響着眾多弟子,也因為弟子們的尊敬,把思想擴大影響到更多的民眾。作為企業管理者,應樹立起自身的威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管理者的行為就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其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奮鬥的精神會激勵員工向着同樣的方向努力。

三. 孔子並非統治者,他的儒家思想之所以影響到統治階級是因為他善於利用弟子。他的弟子冉有、季路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季氏要吞併顓臾,孔子以“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與過”對弟子曉以大義,進而影響到統

05級政史系歷史學漢本班:張明坤序號:2014051304

05級政史系歷史學漢本班:張明坤序號:2014051304

治階級。企業文化的傳播是一個連續不斷、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僅僅依靠企業最高管理者是難以實現的,這就必須充分發揮管理體系的作用,通過層層傳播、層層影響,使管理的射線延伸到每一位職工。

四. 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其精神也是企業文化傳播的主導精神。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共同的價值觀決非一朝一夕所能建立,需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利用各種途徑進行培養和建立。教育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以教和學為主要形式的填鴨式教育雖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其作用時效期短,且易產生厭倦的弊端。因此必須輔以其他各種途徑,如日常交往,於“不經意”中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於反反覆覆中加深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於循序漸進中將員工的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溶為一體。

五.孔子教人循循善誘,重在啟發。如,他在與性格各異的弟子談論志向時並不直接灌輸,而是啟發弟子們暢所欲言,再對弟子們的才幹和個性作出公正的評價,讓弟子們在贊同之中接受自己的觀點。企業文化的傳播也應關注員工的個性,關注他們除工作外的行為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各種事情,真正瞭解他們的個性,以此進行啟發、引導,以及獎勵他們符合企業文化的行為,讓員工在愉快和滿足之中,產生歸屬感和凝聚力,並引以為榮。日本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由於其員工對企業本身的自豪。

六. 儒家思想的流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改革開放的今天與春秋末期已是天壤之別,但其依然具有生命力,這緣於隨社會形勢的變化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企業文化建設也並非一勞永逸,在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今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唯有適時調整自己才能更好。作為企業文化的第一設計者——企業家應及時把握各種變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有新的突破,在舊有的傳播途徑外注意開闢新的通道,讓員工在接受企業價值觀的基礎上及時獲得新的觀點。而所有這些都可歸為:創建以團隊協作為基本形式,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為基本方法,以實現共同願景而全力以赴為基本特點的學習型組織。

計算機基礎教育

第四篇:儒家思想與企業管理

儒家思想與企業管理

小組成員:劉潔 陳裕花

自馬克斯·韋伯(max weber)以來,人們相信資本主義精神是與新教倫理和西方文明所獨有的本質密切相連的。因此,直到20世紀50年代,人們仍然普遍認為工業化的奇蹟只有在西方才能實現。然而,二戰以後,先是日本隨後是亞洲四小龍,再接着是東南亞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均以高速的經濟增長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現經濟奇蹟,它的成功經驗背後深層文化底藴是什麼?筆者認為,儒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別是它飽含的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思想,為現代管理提供了源頭活水.隨着形勢的發展,中國傳統的人文倫理精神在當代管理實踐中所具有的重要價值,也得到了西方管理學界和眾多中外知名企業的認可。1988年1月,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開會時發表宣言説:“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4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近日我們還聽到這樣的消息,現在有很多企業的老總每週打着“飛機的”來北京聽課,他們所學習的不再是什麼mba,而是中國的傳統哲學和西方哲學。同時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把中國傳統的倫理文化奉為至寶,不斷地從中攝取着精華,並把之深深的融入到了企業文化之中。正如我們所熟悉的海爾的發展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來自於《道德經》、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來自於《易經》一樣。國學大師湯一介對此有着其獨到而非常有見地的看法,他認為當一個民族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首先要從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意大利時期的文藝復興運動和中國宋明時代佛教的興起皆是如此,因此我們現在吸收外來文化時同樣需要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去傳承和發展。

一·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的人際關係

搞好企業的經營需要有一個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即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孟子提出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他還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人心向背看作是統治者是否具備“人和”的基本條件。以和諧為最高原則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大家才能羣策羣力,保證企業有強大的競爭力。孔子倡導"和為貴",但他也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見,“和”是通過各種不同因素的差異互補來尋求整體的最佳結合,而"同"不講差別,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沒有自我,這是不可取的。在現代企業中,盲目服從,追求一致是很危險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就每天都有這種擔心。他説,因為他在海爾的決策都是正確的,企業其他人就產生了迷信,認為反正張總的決策總是對的,他們也不必深想了,也不認真論證了,即使面前有個坑讓他們跳,他們也會跳下去,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國大多成功企業者遇到過或正面臨着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處理得好,企業就會不斷的發展、壯大,否則,企業可能出現決策危機。 如果説"和而不同"是講差異性、靈活性和變通性的話,那麼"和而不流"則是指不隨波逐流去苟同別人的錯誤意見,表明了不可調和性,體現了"和"的剛的一面。孔子在回答子路時説:"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這裏,孔子認為,真正的強者是與人和平相處而又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之人。可見 ,"和"

中有剛,評論了"匹夫不可奪志"的英雄主義氣概。企業內部的和諧,應該是包含能力、業績上的公平競爭的和諧,而不是同事間相互排擠,傾軋,這種競爭會帶來企業中人人力爭上游、勤奮敬業的健康風氣,從而增強整個企業的內聚力。

二·義利並舉,義以生利的價值觀念

“義利觀”是儒家思想最為精髓的思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最根本的主張是“以義統利”。孔子説“見利思義”,孟子説“先義後利”,均把義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在這種義利之辨的文化思想影響下,到宋明以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貿易不欺三尺子,公平義取四方財”的商業道德。而在中國歷史上最為人所稱道的晉商更是提出了“利以義修,名以清修”的誠信觀,由此可見儒家思想在商業道德上的教育成果。但我們在理解義利關係時,首先要明確儒家思想的義和利的內涵。

儒家所謂的義,是指整體的利益,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對於企業來講,強調生財有大道,利己不損人。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由此可見,孔子不是反對致富,只是主張正當致富。而儒家所謂的利,既不是狹義的金錢財富的利,也不是權利的利,而是廣義的利、長遠的利,它認為仁義是利,道德也是利,在儒家思想看來,沒有任何一件事不存在着利,而“人之情”,最為根本的是“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説的“趨利避害”。

而儒家思想在義利關係上認為:“倉廩實然後知榮辱,衣食足然後禮義興。”以這種觀點看待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每個企業追求利潤,從而形成一種促進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的現象同樣是十分一致的。而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很多經營管理的實踐告訴我們,強調儒家的“義”,強調把追求利潤與服務社會結合起來,以達到“以義統利”,“義利統一”,對於經濟發展和企業壯大也是必須的。現代社會中,任何人,任何企業都不能迴避利與義的選擇問題。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早就説過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因為從一定意義上講,利益上的競爭,有利於激活企業,煥發經濟活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理性的“經濟人”相互之間激烈競爭的主要目的在於追求"利",即最大的利潤。我們要討論的不是要不要“利”,而是怎樣取“利”?儒家文化也特別強調生財致富要有道。告誡人們要“以義統利”、“見利思義”、“先義後利”,以義為重的價值取向,不取不義之財。義與利説到底並無必然對立,義也是一種利,只不過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種整體的利,或稱“公利”。我們強調義,即是強調應該把整體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應以不損害公利為原則。從長遠利益看,以義(公利)為先,可能會使企業暫時損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為必能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經濟環境,從而開闢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於企業實在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反之,若企業侷限於短期利益,製造偽劣商品,做虛假廣告,可能使企業獲取暴利,但這種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必會使企業的聲譽和形象一落千丈,到頭來只能被消費者冷落,被市場淘汰,或受到法律的嚴懲。企業應該依靠科學的管理,先進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等在競爭中取勝,其

經營應把追求自身利益與貢獻於社會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參與發展公共事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講求“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力求利己又利人,至少是利己不損人。

三.羣體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風

西方強調個人的自身價值,強調個性和自由。而儒家一方面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個人、家、國、天下四者統一起來,在社會整體中確立個人的價值,強調培養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的人生價值的追求。另一方面主張“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倡導團隊中的團結與協作。從總體上看,儒家強調整體並不忽視個性,是以後歷代統治者為統治的需要而使個性受到壓抑,這和儒家的思想是相悖的。因而繼承和發揚儒家文化的團隊意識和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的高度責任感,處理好個人與整體的關係,在充分發揮個人才能的基礎上增強整體的凝聚力也是現代科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取長補短、兼收幷蓄的實用理性

中國儒家思想歷來不重玄想和擎飾,而是務求經世使用、知行合一。孔子告誡其弟子:"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就是規勸他們少説空話,多辦實事。孔子還主張"見賢思齊"(《論語·里仁》),又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儒家崇尚的事功精神和寬宏氣度表現於管理之上,就形成了一種取長補短、兼收幷蓄的實用理性。

新加坡,這個只有彈丸之地的小島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將儒家倫理作為中國小道德教育的課程。然而,這個極為強調東方本位的國家,其教育體制正在趨向美國化,他們大量引進美國教材、學習美國式管理。新加坡並不是刻意美國化,而是在他們的觀念中,世界上最好最新的東西就是新加坡所想要的東西,新加坡人強烈的實用理性精神使他們成為一個"奉儒家倫理,説英式英語,學美式思想"的獨特的國家。

現代管理過程中,儒家文化的人本主義,重人際關係的倫理觀念注入其中,使社會倫常關係融合在企業的管理模式之中,在企業外部塑造了相對安定的經營環境,在企業內部形成了比較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淡化了勞資對立,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是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實踐的豐富源泉。當然隨着社會的變遷,儒家文化亦需要進行重新整合提升,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的課題。 儒家文化不僅從倫理道德、觀念意識、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管理哲學等方面為現代科學管理提供有益的養分,而且古代儒家學説中,海包括許多對管理活動的直接論述,如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的“各取所長,當盡其才”的用人之道,“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考察幹部方法,“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的市場物價變化趨勢,“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營策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之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預測觀點,以及許多關於決策和戰略策略的精闢論述,至今仍需要我們認真的研究、學習和挖掘。

第五篇:企業文化凝聚力建設

閃耀慶華精神

甲醇一班畢新英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許多企業面臨着盛衰轉換、結構調整和轉型的攻堅難題。在年初,董事長的重要講話中已指出當前慶華集團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任務和企業狀況。面對挑戰,集團公司更明確的指出所有的領導和職工要上下一心,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共渡難關。讓“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提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慶華精神在崗位上閃耀。

閃耀慶華精神的前提是要增強企業凝聚力。一個過硬的企業必須有強大的凝聚力,凝聚力是一種向心力、親和力,是職工隊伍穩定,企業和諧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一個企業健康發展的必要保證。加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建設,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培育,提升企業軟實力,同時更要強化企業管理,推進企業平穩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文化凝聚力,就是增強員工凝聚力,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企業文化建設從廣義上講,應包擴企業的核心理念,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管理理念等內容。從狹義上講,就是要培養基層項目文化。項目是企業經營管理的落腳點,也是企業效益利潤的源頭。在項目管理中開展項目文化建設,是凝聚項目團隊,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促進項目圓滿完成的重要保證。項目文化要重在建設,

貴在養成,積極構建責任文化,安全文化,創新文化,誠信文化,和諧文化是企業文化長遠發展的重要任務。

增強企業職工培訓力度,提升企業軟實力。培訓人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也是加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要制定符合實際的人才規劃和培訓方案,重點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所要求的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加強員工的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對於領導幹部來説,培訓是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是對自身實力的提高,是克服企業攻堅階段“知識危機、能力危機、激情危機”的有效辦法,是企業跨越式發展獲取力量的最好途徑。

對於員工來説,培訓是企業對自己的重視,是領導給予的關心和信任,是企業給予的最大福利,也是個人成長的機會機遇,是提高自己思想理論水平,增強個人綜合素質的良好途徑。個人發展對公司而言就是能力開發,一個公司如果能給員工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使員工的個人能力和素質隨着公司的發展而成長,這個公司與員工的相互認同感越高,凝聚力就越強,越能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激發企業活力。

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為核心的科學理念,強化企業管理、完善管理體制。這不僅有利於公司和諧發展,而且能夠讓員工對企業充滿信心,堅定企業能夠做強做大的信念。寧夏慶華集團當前正面臨着工藝結構落後,人員流失嚴

重,新建工程項目延期等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我們必須強化管理,落實挖潛增效,用慶華人的智慧和行動走出一條節約增效之路。

強化企業管理,從領導幹部開始。領導幹部不僅是企業決策的參與者和執行者,同時也是管理制度的倡導者和引領者,更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生存發展的中流砥柱。企業各級領導幹部要公正廉潔,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各級從業人員應恪盡職守,愛崗敬業;企業各級組織必須處事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為企業培養行之有效的經營管理文化,以管理取信於員工,最終達到凝聚人心,推動企業不斷穩步向前發展。

建立員工建議制度,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企業中許多管理制度的完善,都需要參考員工的建議,從而不斷的改進,進而更適合公司的發展需要。有時候,一個決策的成敗往往與職工能否提出建設性意見有很大關係。所以,企業領導應對員工的建議給予一定的重視,並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管理。同時,公司領導要多與員工定期交流,真實地把握員工的心理想法,從而尋找管理上的差距,總結過去的經驗,完善公司的管理,使公司做強做大。

建立完善的人事考核制度,為企業儲備優秀人才。在人事管理領域,考核雖然是最具基礎性的工作,但它卻關乎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諸如薪資分配、獎勵、調配、晉升、培訓等,都得經由考核得出科學的結論再對照實行。因此,為避免考核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考核程序簡單化,考核方法

獨裁化,考核要素隨意化,甚至考核結果失真,出現較大的偏差等問題的出現,企業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公正的人事考核制度,根據員工不同的職位標準進行差別考核,既保證考核標準的統一性,又考慮到考核對象的差異性,使考核相對公平,有效地消除內部摩擦,增強員工的凝聚力。

加強企業用人管理,為員工提供充實的生活保障。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不僅善於發現人才、善於使用人才,而且善於管理人才,善於留住人才。企業用人不僅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而且要充分挖掘人才潛能,激發人才創造活力,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職工感覺到企業有自己發展的空間和前途,讓職工在企業這個平台上實現自身價值,讓“慶華精神”在崗位上不斷閃耀。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由於體制陳舊、管理缺陷等諸多原因使企業陷入困境,經濟效益明顯下滑,職工收入長期處於較低水平,三項保險欠繳嚴重,因此職工意見很大,思想動盪,人心渙散,造成企業人才流失嚴重。這不僅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會給企業造成負面的社會效益,還影響到職工的思想和行為,嚴重危害着企業的發展。

員工是企業的左手右膀,是企業前進的助推者。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必須保障員工的利益,為員工提供充實的生活保障,增強員工保障心理,從思想上解除員工的後顧之憂,為企業留住人才。作為員工,當企業的發展面臨困境時,我們

應當堅定信念,敢於擔當,積極投身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着眼於長期規劃,而不能拘泥於短期利益。

企業與個人本身就是一體,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我們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企業,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本着高度負責的責任心,積極發揚“慶華精神”,為了慶華的發展,為了個人的進步,堅守同一戰線,齊頭並進,為慶華集團的發展盡上自己的綿薄之力。

load小編推薦其他精彩內容:

儒家文化如何與現代企業管理相結合

企業管理與道家儒家法家思想

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

淺談儒家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論文)

探討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