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欄目: 員工思想 / 發佈於: / 人氣:8.64K

目錄

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第一篇: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第二篇: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第三篇: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生命力第四篇:論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第五篇:安全文化企業的生命力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1世紀市場競爭的核心是企業文化,所有企業,幾乎都在市場競爭的戰場上啟用了“文化武器”。企業文化必須要能貫透到企業組織結構的各個層面,整個組織才會有強盛的生命力。

隨着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加深,企業已經進入了客户經濟時代和品牌經濟時代,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生存環境都在發生着深刻變化,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要有凝聚力。內無凝聚力,外則無競爭力,調整發展戰略,增強文化自覺性,培育企業共同價值觀,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特徵和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是當前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只有以企業獨特的文化品牌來凝聚職工隊伍,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夯實基礎,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企業文化融入了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她用文化的氛圍和文化價值去管理企業,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並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為新形勢下企業正確處理文化與管理,文化(推薦訪問本站:)與市場,文化與品牌,文化創新與企業創新的各種關係指明瞭方向。

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把員工塑造成“企業人”,要把一個自然人、社會人塑造成一個“企業人”,必須經歷一番用優秀的同一文化內化員工思維模式的過程,要讓每一個員工都明白

企業文化是什麼,為什麼要構建這樣的企業文化,個人與企業文化的關係,如何體現企業文化等。只有企業全體員工都從內心認識、認知、認同了本企業的文化,才能內化為員工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形成企業的文化力,營造一種強大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與改變員工的行為,起到了鑄魂、育人的作用。

將企業文化的要求融入員工的績效與激勵之中,將公司核心價值觀用各種職業化行為標準來具體描述,通過鼓勵或反對某種行為,達到詮釋公司核心價值觀的目的;將企業文化與溝通機制相結合,使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達到上下理解一致,從而在員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認同感,同時修訂企業制度上與企業文化建設不相符合的部分,用企業文化來指導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的修訂與完善。

立足自身,結合實際,以培育企業精神為重點,以人為本管理為核心,以誠信經營為基石,以學習創新為動力,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上下互動,全員參與,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行,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使具有時代特徵和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轉化為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對外競爭力,共同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朝着先進文化發展方向邁進。

第二篇: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1世紀市場競爭的核心是企業文化,所有企業,幾乎都在市場競爭的戰場上啟用了“文化武器”。企業文化必須要能貫透到企業組織結構的各個層面,整個組織才會有強盛的生命力。

隨着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加深,供電企業已經進入了客户經濟時代和品牌經濟時代,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生存環境都在發生着深刻變化,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要有凝聚力。內無凝聚力,外則無競爭力,調整發展戰略,增強文化自覺性,培育企業共同價值觀,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特徵和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是當前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只有以企業獨特的文化品牌來凝聚職工隊伍,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夯實基礎,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企業文化融入了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她用文化的氛圍和文化價值去管理企業,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並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總結、整合了公司多年來積澱的文化成果,實現了面向未來的理念昇華,貫透到了企業的每一個組織層面,具有強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為新形勢下企業正確處理文化與管理,文化與市場,文化與品牌,文化創新與企業創新的各種關係指明瞭方向。

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把員工塑造成“企業人”,要把一個自然人、社會人塑造成一個“企業人”,必須經歷一番用優秀的同一文化內化員工思維模式的過程,要讓每一個員工都明白企業文化是什麼,為什麼要構建這樣的企業文化,個人與企業文化的關係,如何體現企業文化等。只有企業全體員工都從內心認識、認知、認同了本企業的文化,才能內化為員工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形成企業的文化力,營造一種強大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與改變員工的行為,起到了鑄魂、育人的作用。

將企業文化的要求融入員工的績效與激勵之中,將公司核心價值觀用各種職業化行為標準來具體描述,通過鼓勵或反對某種行為,達到詮釋公司核心價值觀的目的;將企業文化與溝通機制相結合,使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達到上下理解一致,從而在員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認同感,同時修訂企業制度上與企業文化建設不相符合的部分,用企業文化來指導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的修訂與完善。

立足本土,結合實際,以培育企業精神為重點,以人為本管理為核心,以誠信經營為基石,以學習創新為動力,加強領導,精心組織,上下互動,全員參與,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行,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使具有時代特徵和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轉化為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對外競爭力,共同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朝着先進文化發展方向邁進。

第三篇: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生命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生命力

姓名:古麗皮業.阿比提

發表期刊名稱:新疆財經大學學報

發表日期:2014年第3期

作者單位:新疆師範大學法經學院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生命力

企業文化作為理論始出於上世紀70年代,是美國管理學界研究了美、日成功企業的經驗之後提出來的。這時的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已有了近百年的歷史傳統,科學已經進入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發展時期,而企業管理也經過幾個階段性的發展,正向更高階段發展,管理科學進行大綜合的時機已經成熟,企業文化階段則是管理科學大綜合發展的進一步昇華。企業文化的被引入中國已經20多年了,但目前許多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着一個共同的問題.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優秀企業文化,這種情況會嚴重妨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文化管理日益受重視的今天,建設企業文化也成為企業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建立優良的企業文化是市場競爭對企業提出的要求,企業是社會的細胞,它每時每刻都沉浸在社會文化的感染之中。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用先進文化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企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構建優良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地球經濟一體化速度的不斷增加,優良的企業文化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起着指導作用。企業文化是在企業內部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這裏所強調的企業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先進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併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的總和,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它的構建必要性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優良企業文化是推進企業發展的動力。

2. 優良企業文化是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3.優良企業文化將會提高現代企業的管理能力。

4.優良企業文化是企業不斷髮展的必要條件。

怎樣構建現代企業文化問題是每一個企業家必須考慮的問題,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不斷髮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基礎上,要構建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為此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現代企業首先要建立完整的企業制度。制度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

2. 企業文化構建與企業管理應該要互相滲透。

3. 企業文化要能得到企業內的全部工作人員的共同認可。

4. 企業文化必須長時間生存及能接受國外先進文化思想。

總之,培育和發揚企業文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需要榜樣的引導,更需要廣大員工的努力和參與; 從某種意義上説,企業文化是企業領導者素質和行為取向的綜合反映,在培育和建設現代企業文化過程中,企業領導者起着決定性的示範作用;

既需要制度約束,更需要精神激勵;既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支持,更需要發揮主管能動性,創造企業內部環境.我們要建設獨具特色的文化企業,必須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把借鑑,觀念,制度,形象等方方面面結合起來,融於企業一身,努力創作一條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促進企業健康和諧發展.

第四篇:論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論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編輯室宋景堂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是一個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所建立的國家即使滅亡了,只要其文化還存在,就有重建的可能與希望;一個民族的文化消亡了,也就意味着這個民族失去了靈魂和再生的希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只有具有強大的文化力支撐,一個民族才能挺起自己的脊樑骨,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發奮圖強、蓬勃向上、佔據優勢。

文化的力量、中華文化的力量,是《文化生活》教材中的兩個基本觀點。教材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有所涉及,但沒有集中加以論述,教師和學生感到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學習和感悟,談談個人看法,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在人類文明史上,那些曾經與古代中華文明同行的古人類文明,無論在西亞、北非,還是在古印度河、中南美洲,都無一例外地消失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有中華文明始終生生不息、不斷髮展壯大。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民族文化是構成並影響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取決於該民族知識文化力量的大小,另一方取決於該民族精神力量的大小。一個民族如果不能適應時代和實踐的需要,創造出先進的知識文化,以豐富本民族的智慧寶庫,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那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樣,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激發本民族人民奮發向上的人文精神力量,即使其知識文化再先進,也不可能自尊自信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知識與精神力量是推動一個民族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兩個輪子,二者缺一不可。

中華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源泉。這種生命力源於我國古代輝煌的科學技術和強大的人文精神。就科學技術來説,我國是世界科技文化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在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中都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在長達二千多年的歷史過程中,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學方面如天文、曆法、醫學、數學、農

學等,技術發明創造方面如四大發明、絲織、制瓷、冶金、造船技術等,不僅在中國人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廣延亞洲,遠播世界,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對整個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列舉從公元1世紀到18世紀由中國傳到歐洲等地的重要發明,就有26項。羅伯特·坦普爾説:“‘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基本發明和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源於中國。” 就人文精神來説,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敬業樂羣、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趣,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昂揚鋭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政風範,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奮不顧身、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等,已經滲透在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內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是維繫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巨大精神動力。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受到西方列強一次又一次的侵略,割地賠款,受盡屈辱。歷史地看,我們認識到: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傳統的基於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已經不適合工業文明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為與封建經濟相適應的傳統思想、政治制度、傳統道德等不適合時代的需要。在大自然中,一個物種一旦不能適應環境,就必然被淘汰。在人類社會,一個民族的文化如果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不能引領時代前進的潮流,要麼就被無情地淘汰,消失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之中;要麼是鳳凰涅槃般地浴火重生,再鑄輝煌。我們看到:在近代中華文化艱難轉型的過程中,西方文明的衝擊是外因,中華文明內在具有的包容精神、創新基因、革新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其起衰振弱、重新走向輝煌的內因。

民族文化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民族凝聚力一方面源於民族共同的生活條件和生產過程,另一方面源於民族共同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等。民族文化作為一個民族長期實踐的產物,藴藏着一個民族共同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倫理道德、行為準則,是統一思想、規範行動、維護團結、保持穩定的強大力量。民族文化不僅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文化素質、共同社會心理和共同語言的人羣團結在一個民族共同體中,而且將國內不

同的民族共同體聯結成為團結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它不僅使民族大家庭成員具有內在而強烈的文化認同感、歸宿感,而且有利於全民族的團結進步和繁榮興旺。世界上每個成熟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而這種特有的文化就是民族親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中華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從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來看,中華文化是不同區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長期交融的產物,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徵。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生產力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歷史傳統各具特色,因而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區域文化,如齊魯文化、湖湘文化、江浙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等。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區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鑑、融合,既保持各自的特色,又融入其他區域的文化基因,既保持自身的風格又融入了其他區域文化的色彩,形成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有機體。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都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聞名中外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克孜爾千佛洞等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古代的漢族、鮮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藝術家和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又如,許多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包括藏族、彝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文字等,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文學。其中,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被並稱為三大英雄史詩。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鑑、融合,共同熔鑄成燦爛的中華文化。異彩紛呈的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個性。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顯示了我們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由不同區域文化、不同民族文化共同熔鑄成的多元一體中華文化,傳承着我們民族共同的風俗習慣、精神品質、思維方式、價值準則和精神遺產,是中華民族精神情感的載體、民族特徵的集中表現。在共同的社會理想、價值取向、精神家園基礎上形成的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催生出巨大的凝聚力量、動員力量與鼓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縱橫千里,綿延古今,使無數炎黃子孫找到了温暖而永恆的精神家園。浪跡天涯的華僑華裔,許多人已經在異國他鄉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但他們的文化臍帶仍然與中華文化血脈相連,始終懷有“血濃於水”、“親不親故鄉人”的共同情感,依然保持中華民族的文化觀念和共同的價值追求,具有不可割

舍的文化心理自我認同和超越地域、國界的文化羣體歸屬感。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和壯大的歷史,就是中華各民族不斷融合、共同奮鬥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的親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斷增強的歷史。在幾千年風雨兼程的歲月中,中華民族之所以始終作為一個堅強的整體面對來自自然和社會、內部和外部的各種考驗,並最終戰而勝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所內生的巨大的凝聚力。

文化是民族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為民族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思想起點、精神平台和思維工具,深刻影響着民族創造活動的內容、程度、方向和力度。中華文化飽含變易的思想,富有創新基因、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力。求創新、求變革,始終是中華文化內在的品質。胡錦濤説:“中華文化歷來包含鼓勵創新的豐富內涵,強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的創新思維,是用太極圖表達出來的,也是用卦爻、彖、象、繫辭表達出來的。“一陰一陽之謂道。”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日新之謂盛徳,生生之謂易。”《周易》的創新思維,啟發了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在中華大地上引發了創新思維的大爆炸。早在三千年前,中華先祖就深通變革求新的規律。“變革”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禮·大傳》中,它説到的“變革”包括“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等七個方面,涉及國體政體、“禮儀”以及發展生產力等重大問題。《詩經》中説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更是對“維新”的讚美。關於中國哲學中的變易思想,張岱年説:“中國哲學有一個根本的一致的傾向,即承認變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實。變易是根本的,一切事物莫不在變易之中,而宇宙是一個變易不息的大流。”

驗之以中華文明的歷史,幾千年來不知經過多少次大大小小的變革。就帶有全局性的制度而言,從分封制到郡縣制,從察舉制到科舉制,從城市的裏坊制到街巷制,每一次變革都帶來文明的長足發展。從分封制到郡縣制,鞏固了大一統的政治局面;從察舉制到科舉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長;從裏坊制到街巷制,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就文學藝術體裁而言,從古體詩到近體詩,再到詞和曲;從文言小説到白話小説;從雜劇到傳奇,每一次變革都帶來了文學的突飛猛進。

應該看到,中華文化中豐富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理論總是與守舊的思想相對立而存在的。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採董仲舒之説,將孔子神化,窒息了創新思想的發展。此後的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千方百計強化這一

點。正如魯迅後來説的:“孔夫子到死了以後??種種的權勢者便用種種的白粉給他來化粧,一直抬到嚇人的高度。”與小農經濟相適應,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土輕遷、厚古薄今、注重守成、自我封閉、不思進取、反對變革等思想滲透在風俗習慣、倫理道德、思維方式等方方面面,所產生的文化惰性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之根,是支撐一個民族從過去到現在並走向未來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一個民族要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權利,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保持民族文化的相對獨立性,維護民族文化的尊嚴。當今世界,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相互激盪,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在這種形勢下,在經濟科技方面佔優勢的國家,利用自身的優勢大肆進行文化擴張,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殖民主義,以消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摧毀其民族精神的大廈,渙散其民族鬥志,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文化挑戰。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國家要應對這種文化挑戰,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全面認識祖國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只有瞭解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才能尊重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並賦予其時代特色。張岱年説:“一個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民族的自信心與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礎,即對於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有比較全面的瞭解。” 樓宇烈認為:“一個對國家、民族的傳統文化沒有了解的人,對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沒有自信心和尊重的人,是很難讓他生起愛國心的。”

作為我們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哺育和傳承着民族精神,滋養民族的生命力,激發民族的創造力,熔鑄民族的凝聚力,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精神動力,是支撐我們民族走向輝煌的不竭力量之源。一個民族要振興,首先要有文化的振興;一個民族要復興,首先要有文化的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着中華文化的繁榮興旺。只有結合時代和實踐的需要,賦予中華文化新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中華文化才能鑄就新的輝煌,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

第五篇:安全文化企業的生命力

淺析如何理解安全文化企業的生命力

安全,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永恆主題,也是企業發展和生存的永恆主題。特別是我們石油化工企業是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肩負着保障國家石油資源安全的重大責任,安全更是重要的、永恆的主題。但是一些企業盲目的追求效益和利潤,而忽視安全工作,以至於安全管理不到位、員工的安全意思淡薄,隱患越集越多,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盲目的追求利潤,只能帶來更大的損失。如重慶“12-23”井噴責任事故、有243人遇難,事發地方圓5公里內的4.1萬多名羣眾被疏散到安全地帶,賠償金1650萬元。據統計我國每年頻頻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損失相當於我國gdp的2%。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國內最近一段時間頻繁不斷的安全生產事故一個共性的問題。主要是管理水平的普遍下降,員工安全意思淡薄、安全素質低下而導致的。因此,只有搞好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產才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手段和獲取更大經濟效益的途徑。而安全文化建設是提高員工的安全意思和安全素質的重要手段。所以,只要構築和諧的、科學的企業安全文化,企業的安全管理才能得以順利實施。

1.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黑龍江七台河、河北唐山、河南新安、吉林遼源等一些地方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再次敲響安全生產的警鐘。而從工業化進程、體制轉軌、企業改革等各個方面探求事故發生原因,成為社會各界議論熱點。

1.1沒有建立全面、系統、長效的安全管理機制

在1999年到2014年之間,我中油股份公司與幾百萬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其中已大部分是“4050”人員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術伴隨着他們一起“下崗回家”。下崗分流以及解除勞動關係,使富有經驗的工人大量流失。除了人才的流失外,企業缺少全面、系統、長效的安全管理機制是出現安全事故的根本。

我們中油股份公司吉化分公司有完善的管理標準,有《工藝規程》和《崗位操作法》,實施了《逐級確認制》、《檢查工作規定》等制度,並不斷加大對《員工行為準則》和五大紀律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班組和個人。其管理不可謂不嚴,規定不可謂不細。但重大事故卻在從嚴管理的背景下發生了,社會輿論對此熱議乃至出現質疑。這就是因為吉化企業,沒有用全面系統的觀點考慮問題,是成為管理水平弱化的一個因素。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企業轉軌的過程中,部門和部門之間,企業單位和單位之間,協調性很差,沒有統一的綜合性的考慮,致使管理缺少系統性。

1.2企業管理者精力分散,一味追求經濟效益

當前企業事故頻發的原因中,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企業管理水平的普遍下降,而精力轉移是導致管理水平下降的核心問題。目前在一些企業和政府部門,領導者的精力不集中,主要是在企業改制和發展過程中,領導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益如何分配、企業如何擴張、

成本如何降低、職工如何安置等方面,把精力分散到了非管理的層面,甚至有的管理者乾脆無所事事。

1.3企業管理層的權力在不知不覺中被放大

從發生突發事件的企業看,這些企業在管理工作中往往把羣眾排除在外,普通羣眾對企業管理的參與程度降低,管理成了企業中幾個人的事,而不是所有人的事,安全事故自然就會增多。在企業管理中,一些領導者不願意聽羣眾的意見,有的根本不給羣眾參與的機會,使羣眾離企業的管理越來越遠,也造成羣眾“事不關己”的心態,不能以主人的姿態從事企業中的工作,安全事故自然就會多發。

2.安全文化是提高員工安全意思和安全素質的重要途徑

只有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秩序才是我石油化工企業發展的前題,才是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效益,就必須加強安全管理和安全生產的投入,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曾説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必須重視五個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規、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其中最主要的環節是安全文化,那麼,什麼是安全文化?為什麼要把安全文化放到五要素之首呢?因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價值觀、信念、道德、理想、最高目標、傳統、風氣、行為準則的複合體。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的靈魂,是促進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素質,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安全素質。因此,要做好企業的安全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構築和諧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從企業的基礎工作抓起,從提高經營管理者和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文化素質抓起。

2.1堅持以人為本是創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內涵。

樹立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安全生產管理首先要求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自身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們都知道,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安全。因而在安全文化建設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實現人的價值、保護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為宗旨。安全文化的建設,重要的是轉變讓“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要使“我要安全”的意識深入到每個人心中,充分體現“我要安全”的自覺性、主動性,逐步使每個人時時處處事事都把安全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被別人傷害”。在社會和企業內創造一個充分體現“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圍,使其深入每個成員心中,形成一個互相監督,互相制約,互相指導的安全管理體系。

2.2依法從嚴管理是創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證。

依法治國、依法從業、依法保安是現代社會、現代企業確保安全的“法寶”。《安全生產法》的頒發實施為我們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並在全社會營造了“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安全氛圍。規章制度是企業內部法定的行為規範,具有外加的強制性和獎優罰劣的職能,這對於形成安全文化的濃厚氛圍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法從嚴管理,要轉變觀念,要從人治轉變為法治,要習慣於在各項管理制度下進行規範的工作。安全問題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要有完善的安全規程,獨立的執行機制,同時要進行第三方監督。要引進國外現代企業的規範管理和安全保障制度,推行與國際接軌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ms),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要加強現代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培訓,其中包括理念、知識、實際操作等諸多方面的培訓,要持證上崗,應建立定期的安全考核制度。

2。3構築和諧的安全文化氛圍,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員工的自身安全文化素質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規範員工的安全行為,增強員工的安全素質的形式和手段。安全文化就是利用寓教於樂的多種形式,來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就拿我廠來説,安全文化就搞得很好。如每天,當我們邁進廠大門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安全文化氣息,龍門架上、路邊的路燈柱子上那一句句的安全警示句,“幸福是棵樹,安全是沃土”、“嚴是愛、鬆是害,出現事故害幾代”、“安全生產的大敵,思想麻痺和大意”等等,是那麼的和仄押韻和朗朗上口。還有我廠舉辦的“消防運動會”、“安全在我心中”安全演講、安全知識問答等等,都是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和手段,潛移默化的來強化員工的安全意思。要營造安全文化的整體氛圍,認真地做好安全宣傳教育乃是必要的基礎和前提。正因為這樣,才使我廠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才使我廠的安全工作始終走在前頭,在成立五年來,實現五年安全生產,五年事故為零。

3.結論

企業員工安全文化素質的提高,是不斷推動安全文明生產,保護職工在勞動中的安全和健康的關鍵。因此,和諧的安全文化氛圍是企業安全生產的需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只有這樣,才能搞好企業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順利進行,才能使企業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較強的生命力。

安全,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永恆主題,也是企業發展和生存的永恆主題。特別是我們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更是永恆的主題,只有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秩序才是我石油化工企業發展的前題,是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我們的企業要想持續穩定高速發展,就必須重視安全工作,重視安全文化建設,使安全工作真正成為企業生存發展和建設而保駕護航的重要力量。

zohoo小編推薦其他範文:

賦予企業文化以生命力

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才有生命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凝聚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凝聚力

企業文化力影響企業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