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產品質量管理制度(新版多篇)

欄目: 章程規章制度 / 發佈於: / 人氣:1.63W

企業產品質量管理制度(新版多篇)

企業產品質量管理制度 篇一

公司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制定,品質管理制度的推行,能提前發現異常、迅速處理改善,藉以確保及提高產品品質符合管理及市場需要。

第一條:目的為保證本公司品質管理制度的推行,並能提前發現異常、迅速處理改善,藉以確保及提高產品品質符合管理及市場需要,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範圍本細則包括:

(一)組織機能與工作職責;

(二)各項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

(三)儀器管理;

(四)品質檢驗的執行;

(五)品質異常反應及處理;

(六)客訴處理;

(七)樣品確認;

(八)品質檢查與改善。

第三條:組織機能與工作職責本公司品質管理組織機能與工作職責。

各項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的設訂

第四條: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的範圍規範包括:

(一)原物料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

(二)在製品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

(三)成品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的設訂;

第五條: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的設訂

(一)各項品質標準

總經理室生產管理組會同品質管理部、製造部、營業部、研發部及有關人員依據“操作規範”,並參考①國家標準②同業水準③國外水準④客户需求⑤本身製造能力⑥原物料供應商水準,分原物料、在製品、成品填制“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設(修)訂表”一式二份,呈總經理批准後品質管理部一份,並交有關單位憑此執行。

(二)品質檢驗規範總經理室生產管理組召集品質管理部、製造部、營業部、研發部及有關人員分原物料、在製品、成品將①檢查項目②料號(規格)③品質標準④檢驗頻率(取樣規定)⑤檢驗方法及使用儀器設備⑥允收規定等填注於“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設(修)訂表”內,交有關部門主管核籤且經總經理核准後分發有關部門憑此執行。

第六條: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的修訂

(一)各項品質標準、檢驗規範若因①機械設備更新②技術改進③製程改善④市場需要⑤加工條件變更等因素變化,可以予以修訂。

(二)總經理室生產管理組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並參照以往品質實績會同有關單位檢查各料號(規格)各項標準及規範的合理性,酌予修訂。

(三)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修訂時,總經理室生產管理組應填立“品質標準及檢驗規範設(修)訂表”,説明修訂原因,並交有關部門會籤意見,呈現總經理批示後,始可憑此執行。

企業產品質量管理制度 篇二

1、必須向具有合法資質的農資生產企業或經銷商採購農資產品。進貨時應當索取、核實並妥善保存供應商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等資質證明材料複印件(須加蓋公章)以及供貨協議。

2、採購農資時,應當按照國家相應的農資產品包裝、標籤和説明書等管理規定,查驗產品包裝、標籤、説明書、生產日期,索取相應批次的質量檢驗合格證以及有關登記、批准證明文件複印件(須加蓋公章)。對經查驗不符合規定的農資,不得入庫,並做好退貨處理記錄,發現假冒偽劣商品應立即向XX縣(區)農業局報告。所購產品信息必須納入農藥監管信息化管理系統。

3、對供貨商資質和產品證明核實無誤後,應索取進貨發票,進貨發票應註明進貨時間、產品名稱(產品通用名)、規格、批次、數量、供貨商及其聯繫方式等內容。

4、必須向農資購買者出具發票或銷售憑據,銷售憑據應當如實註明售出產品的名稱、數量、銷售時間以及購買人和經營單位名稱等信息,必要時,還應根據實際情況當出具使用指導意見和注意事項。

5、所有產品均應按進、銷貨日期依次記錄並建立進貨、銷售台帳。進銷台帳內容包括:

進貨日期、供貨商、商品名稱、商標、規格、進貨數量、生產單位、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登記證以及銷售日期、購貨單位、規格型號、銷貨數量、保質期等。

進、銷貨憑證、證明文件資料分類保管,台帳至少保存兩年。

6、推行實名購買制度,進貨、銷售信息應當實時錄入農藥監管系統,實現農藥產品可追溯。

產品質量管理制度 篇三

1、加工過程產生的次品、廢品,由於錯驗、漏驗造成的均由車間質量管理部負責。

2、對生產過程中違反工藝操作,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有關檢驗人員有責任及時報告,防患於未然。

3、對未經檢驗的材料、半成品、成品有權制止使用、加工、裝配、入庫、出廠。

4、各質量管理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各項檢驗制度,並做好記錄和執行工作,每月定期的小結和特殊情況的報告是防止質量事故的重要措施。對於重大質量事故必須匯同有關部門檢查到底,並督促做好後續工作,如更改資料文件、不合格的隔離處理工作。

5、質管部在做好統計工作的前提下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部門工作的薄弱環節和質量分析會議作出有關的執行情況。

6、公司下達的質量指標(產品合格率、返修率)是公司考核部門工作的`主要依據,每季度考核一次,重大質量事故的發生與預防也是依據之一。檢驗人員的考核,可依據技術含量高低、錯驗、漏驗的頻次,質管部制定具體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