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年上海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2W

2022年上海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精品多篇】

“發問與結論”作文參考 篇一

答自己問,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因素;是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的成功祕訣;更是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途徑。

“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呢?”牛頓遇到了問題並和這個問題“較起了勁”。於是,牛頓贏了,萬有引力也因此誕生了。從此,近代物理學飛速發展,人類開始步入一個新的世界。

“壺蓋為什麼會無緣無故跳起來呢?”瓦特產生了疑惑。而且他鑽起了“牛角尖”。後來改良蒸汽機問世了。它推動了一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科學家們成功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答自己問——善於發現、敢於質疑、勇於探索。正是這樣,他們走向成功,改變世界。

“民族魂”魯迅先生早年因父親被庸醫所害,決心赴日學醫。但遠在日本的魯迅仍看到了當時國人的精神麻木。後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我想,在某個不眠之夜,先生肯定也曾輾轉反側地問自己:“為什麼?”“我該怎麼做?”最終他找到了答案,他高高的舉起了他手中的武器投身到了革命洪流中,化為了一顆耀眼的恆星。

偉大領袖在領導秋收起義後,帶領隊伍毅然來到井岡山。“為什麼以城市包圍農村在蘇聯行得通,在中國就行不通了呢?”經過深思熟慮,他另闢蹊徑,開創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新戰略,帶領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

看,答自己問的力量是何等之巨大。

不秉七情,應物斯感。疑問,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我們唯有迎難而上,一個一個的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才能舉步向前。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已經做到了答自己問,小用小成,大用大成。所以,我們應利用生活中的這些疑問不斷提升,完善自己,做到一日三省。這樣,我們才能擔起振興中華的時代責任,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偉大的祖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把個人價值融入到社會中,充分展現自我,成就自我。

我們是新世紀的新一代,讓我們打破“標準答案”的束縛,敢於、善於去問“為什麼”,讓“答自己問”成為時代潮流。

寫作指導 篇二

針對此試題,寫議論文再合適不過。我們可以將論點明確為,“以發問之心,踐結論之本”,或“仔細求證,大膽發問”等等,總之,能夠闡述出自己對“發問”與“結論”之間關係看法的論述,言之成理,即可。 關於“發問”與“結論”之間的分點論述,我們能夠想到的觀點其實也有很多,如,“發問”可以指什麼,如一種好奇心、探索心、嚴謹態度等;“結論”可以指什麼,如一種務實態度、實踐能力等;只有有結論的發問,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這正如牛頓之於萬有引力的發現,居里夫人之於鐳的發現;只有針對既有結論保持發問,才能促成更進一步的創新和突破。墨守成規地只重結果會讓許多事務流於形式,只有不被例行公事消磨耐性,時時擦拭心塵,保有一份好奇之心,才能獲得更多的樂趣。發問與結論應當更好地融合,不應只拘泥於其中一點,捆縛住自我成長髮展的腳步和空間。 此外,我們也應當注意,這道作文題有的同學可能會寫成“論述過程與結果的關係”,造成偏題錯誤。這是沒有仔細審題導致,應須避免。

2022年上海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三

讀完《笨狼和他的爸爸媽媽》這本書我最喜歡書裏的第十三篇文章“移民月球”。

笨狼在跟爸爸、媽媽一起幸福生活的時光裏,他們準備移民到月球上去,在他們尋找“登天梯”和“月光靴”的同時,他們看到了五彩繽紛的花朵,蜜蜂、蝴蝶飛來飛去,看見河流和漫山的果樹,金紅的果子,碧綠的小湖,美麗的白鷗,青翠的水草,美麗的小島,他們還坐船到小島上野餐,捕魚,煮魚吃,吃野果,他們躺在嫩綠的草地看豐滿月光的月亮。

他們回到森林鎮,笨狼想:我們在森林鎮不是很好嘛?在哪裏都一樣。

他們就留在了森林鎮,笨狼一家雖然沒有去球,但是他們欣賞了沿途美麗的風景,享受了旅行中一家三口的幸福時光。笨狼一家還把一路上的美景告訴了那些沒能移走的居民,於是大家都背上行囊,沿着笨狼一家走過的路去欣賞美景。大家回來的時候都興奮不已,都説從來都沒見過那麼美的風景,彷彿還沉浸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

其實享受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就拿暑假我爬長城來説,當我登上長城的那一刻發現山頂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其實爬長城的意義不在於登上山頂,而在於享受爬長城的過程,對山頂美好的遐想,甚至是登山的疲勞!

如果請孫悟空一人前去取經,取經也就少了多少波折磨難。唐僧師徒四人經歷千辛萬苦,遭受八十一難,才完成取經的大業,從而使《西遊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人們享受的是取經的過程,而不是取經的結果。

笨狼一家就是這麼幸福地享受過程,與大家分享快樂的,笨狼讓我怎能不喜歡?

2022年上海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四

“叮叮叮……”午會課的鈴聲已然響起,大家都有序地回到了座位上,教室從原本吵鬧的“街市”回到了安靜的“小弄堂”,偶爾有人走過,也是安靜的。

“吱——”,推門聲打破了“小弄堂”的寧靜,王老師推門而入——午會課開始了。老師的臉上如平常一般,嘴角掛着一絲沁人心脾的微笑。“不錯,大家的朗誦水平都很好,今天,我們班要挑選十名朗誦選手參加本次朗誦比賽,誰願意參加?”霎時,教室就像一個大蛋糕,大家的手如同生日蠟燭一般,齊刷刷的舉了起來,“我——還有我——”,王老師選出了十名選手,我也有幸參加。朗誦比賽並不稀奇,國小也多有嘗試,可如此多的選手還真是罕見,我感到無比緊張。拿到稿子的那一刻,我興奮不已,老師説了“預備起”後,我便繪聲繪色的讀了起來,可發現自己根本不着調,我比別人快了整整一拍!因為我的快使得團隊不協調,我感到非常歉意;但是大家並沒有怪我,我無比感動,便加緊練習,終於取得了團隊的一致。第一天的訓練在圓滿中結束。

回到寢室,我們也沒有閒着,互相揹着稿子,直到熄燈才結束了一天的訓練……

“中國,我們是永刻歷史的一首歌……”朦朧睡意中,我聽見了背誦的聲音,那是多麼美妙高亢!原來是同學在晨讀!看着他們晨讀,我再也無法入睡了,因為他們似乎在對我説:“快練習啊!再過3天就要比賽了!”……“中國!我們是永刻歷史的一首歌!”,聲音還是呢麼高亢,只不過聲音中多了一個人……

第二天,我們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改進,從原本的“幼稚”(姑且説幼稚吧)變成了渾厚的聲音!

訓練是勞累的,晚上,大家全趴在了牀上,不動了……

比賽那天,王老師對我們説:“這不是比賽,這只是一場遊戲”,“我們不看重結果,只注重細節與過程,只要放聲朗讀,投入感情,你們就是最好的!”……到了台上,我們沒有緊張,沒有多想,放出聲來朗誦,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它比交響樂還要美麗,它比天籟還要動聽!

比賽結束了,我們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我們在細節中成長,我們在過程中成長!

作文題目解析 篇五

本題體現出上海卷大學聯考作文一貫的出題風格,意在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題幹中,“小時候”與“長大後”,“喜歡發問”與“注重結論”是兩組含義相對的詞語。面對“從小時候到長大後,從愛提問到重結論”的現象,有的人“感到擔憂”,有的人則“覺得正常”,這便讓題乾的論述點更聚焦在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愛提問好,還是重結論好”這樣的論題上。

細緻思之,答案便不難得出了,“愛提問”是童真時代對世界的每一種好奇、興致,是指引我們不斷探索和前行的動力之一;“重結論”是成長路上人越來越成熟的標誌之一,是人越來越懂得利用自然規律、創造成果的依據。一味只注重提問,便會偏廢對結論的關注,削減了“提問”發起的意義;一味只注重結論,則會被固封於既有經驗之中,丟失了探祕更廣闊可能的機會。因此,最佳的結論是在成長過程中,“發問”與“重結論”都很重要,二者應當並舉,不可偏廢。

2022上海大學聯考語文優秀作文 篇六

我知道,秋天到了,樹葉一定會落回大地母親的懷抱,但它在空中優美的舞姿,畫出的完美弧線已經使它得到了永恆;我知道,花開花謝本是自然歷程,但它開花時為蜜蜂做的貢獻、為人們孕育的果實亦使它得到了永恆;我知道,人生的歸宿必然是墳墓,但他幾十年的生活經歷、淚與笑的。痕跡已使他生命得以永恆。這就是過程之美。

在回家的路上,我常看到在河邊垂釣的人。有一次黃昏,一位大叔要收杆回家了,我帶着好奇的心想要一睹大魚的風采,於是我要求看一看他的籮筐,卻驚奇地發現筐是空的。我對大叔説:“您釣了一整天,就這樣空手而歸嗎?”大叔卻微笑着對我誰:“孩子,我獲了很多快樂。我收穫的是釣魚的過程,我能體會到釣魚過程中人與竿合二為一、靜靜等待的過程之美。

前些天,我們班同學一起去爬山。到了山腳下,我本不想上去的,因為山很多,而且很高,有的地方甚至是懸崖絕壁。我是一個喜靜不喜動的女生,但同學們告訴我不上去就白跑一趟了,怎可放棄一次美好的經歷呢?在她們的堅決要求下,我決定爬上去。

剛開始爬時,一點都不累,心情是愉快的,於是我盡情享受着微風的吹拂,觀賞着山下的城鎮和田野。但是,爬了一會,我就感到非常吃力,我告訴同伴不想爬了,就在原地休息了,但她們堅持説:“不行,不可半途而廢。”我於是又拖着疲憊的身軀,邁着艱難的腳步,向前、向上爬着。那可真稱為“爬”,因為有時就是四肢着地。爬一會,歇一會。由於走得很慢,我可以看清腳下每一塊石頭,可以接住每一陣風,當然,越高時風越大,有時感覺自己快要被風吹倒了。經過千辛萬苦,我們終於爬到了最高峯。但下山時,我們〔〕又選擇了最陡峭的一條小路,或者説是我們自己開闢的路。歷經磨難,我們終於下來了。

下山後,雖然很累,雖然沒有得到任何物質上的收穫,但我的心靈是滿滿的,是很充實很滿足的。

我認識到:原來過程本身即一種美,無需刻意追求結果的圓滿,無需在意獲得與失去,重要的是收穫過程,享受過程之美。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題目真題 篇七

小時候人們喜歡發問,長大後往往看重結論。對此,有人感到擔憂,有人覺得正常,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要求:(1) 自擬題目;(2) 不少於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