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上海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W

上海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2021大學聯考上海滿分作文 篇一

夜半沉思

夜半醒來,靜靜的思考下自己,感覺自己真難得需要靜一靜了。近年來,漸漸發現,自己的功利心是越來越重了。自己總希望凡事有個好的結果。沒有“好結果”感覺沒了做事的動力。在這煩躁、浮誇的世界裏,發現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沒了“清心”,沒了拂面而過的“清風”。有時,想寫篇文章卻也屢屢無疾而終。曾經懷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詩詞了,只得歎曰:“吾才至此,盡矣!”

仔細回顧近年來的自己,發現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靜下心來看完一本書,功利主義充斥了整個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發現,在前進的道路上,揹負的不再是“奮鬥”、“努力”這些加油劑,而是“功利”這沉重的石塊。

在前行的道路上,時刻被“功利”驅使着。偶爾,心中的“聖賢”之氣,“士人”之風颳來,使內心很矛盾,很痛苦。發現自己不再是“讀書人”,沒有了浩然正氣,赤子之心逐漸被灰塵所湮沒。忽然發現自己成了沙灘上“撿貝殼”的孩子,隨着撿的東西越來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來越重,難以前行。當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動了,便會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來,而千辛萬苦撿的“東西”便會霍然消失。

婆羅門説,左邊布袋,右邊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個人都揹負很多“布袋”,當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負擔就越重,甚至有時難以前行。“功利”之人,當有一天“功利”消失,便發現沒了“功利”自己也就沒了前進的動力,逐漸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當一個人有了廣闊的胸襟,便不會被身邊的“布袋”所纏繞,又何來煩惱;沒了慾望,又怎能被其他的“東西”所羈絆。

人生百年,何其短暫,何須要讓自己變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為聖賢,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詩書,有何等悠閒!傲立於高山之巔,撫琴一曲,弄簫斷玉,卧看雲捲雲舒,又何其自在。

2021大學聯考上海滿分作文 篇二

我喜歡音樂,但不太懂音樂。因為我沒有專門研究過音樂知識,既不識簡譜,更不懂五線譜。不過,積多年之經驗,我還是能分辨出不同國度和地域的音調。歐美的、非洲的、印巴次大陸的、日本的,等等。雖説不出個所以然,但做出判斷還不是太難的。

各國和各民族的音樂都有着自己的歷史淵緣,不僅曲調源於自己的生活和特殊情感,而且也離不開特定樂器作為載體。因此,音樂世界的豐富多彩是顯而易見的。

正因為音樂具有歷史淵緣,人們首先都適應和接受本國和本民族普遍認同的音樂形式和音調,音樂家一般都在本國本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考慮進一步提升和光大的問題。

魯迅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以為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隻有得到全民族的認同,才有資格成為世界大家庭的組成部分。二是世界本身就是由各具特點、豐富多彩的東西所構成的。沒有自己的特點,就得不到大家的認同,也就無法成為世界的組成部分。

音樂也是這樣。當我們閲盡琳琅滿目的世界尋找歸去的路,不由自主還是想起藴藏在國樂中讓人魂牽夢繞的味道,這是順理成章的。

儘管這個世界是相互包容的,但要有“中國味”才能站得住。西洋樂器固然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巨大,接受度劇增,但在中國至少在魂上還有着自己的堅持。交響曲我們有《北京喜訊到邊寨》、鋼琴曲我們有《黃河》、小提琴我們有《梁祝》,等等,不一而足。它們在形式上已突破了傳統國樂,因為其中用了西方的“器”,但誰又能説他們不是中國的呢?關鍵是其“體”還是我們的。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喜愛,這是共性。但因國家民族及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各異,音樂也就有了各自特點的多樣性,這體現了個性。共性即寓於個性之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從這個意義上説,有意識地尋找“中國味”,正是為了在音樂上促進這個世界的和諧並向着大同邁進。

上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三

“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題記

如果智慧是一朵蓮花,那蓮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點亮的蠟。熒熒的那一剪光雖微弱曖昧,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十里平湖,智慧的閃光就彷彿是微風漾起的一道道漣漪;萬紫千紅,智慧的閃光就好像是那偶爾飛來嗅聞芬芳的彩蝶;晴空萬里,智慧的閃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嘯唳長鳴的雲鶴。

殘酷的歲月揚起漫天黃沙,將一個個或悲壯或悠然的身影埋沒於九尺黃泉,然而,這又怎能湮沒在黑暗中閃動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葉,萬事萬物,都在不停地撩撥着我們的情思。情思,是靈感的觸發器。靈感,是和我們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為一縷青煙無影無蹤。凡人需要靈感,文人更需要靈感。後者比之於前者,其可貴之處正在於他們多半會緊緊抓住這黑暗中的那一道閃電。

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發出陶潛靈感的產物嗎?菊香瀰漫,再酌上幾杯濁酒,豈不美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景此情,夫復何求?會稽山陰蘭亭,雲天朗朗,惠風和暢。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濱,流觴飲酌,歌詠唱答,不也是出自內心深處被激發出的那些許情感嗎?一篇《蘭亭集序》,唱出了“齊彭殤為妄作,一死生為虛誕”的感慨。還有赤壁古戰場,不只有多少人去憑弔過。蘇東坡、辛棄疾,後來者更是不計其數。赤壁在他們的頭頂上架起一道美麗的彩虹,在文壇豎起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生而平凡,可是我們依然對自己心靈上閃過的微光視而不見,更不用説伸出手抓住它了。一個落地的蘋果成就了牛頓在科學界的豐功偉績,一隻飛翔的鳥兒為萊特兄弟展開了翱翔天穹的機翼。“靈感是一個不喜歡拜訪懶漢的客人,”車爾尼雪夫斯基如是説。我們無意中丟棄了屬於自己的財富,不正是由於我們的懶惰嗎?

2021大學聯考上海滿分作文 篇四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脱一切的力量……”

心底裏,偶爾會湧動起這樣的歌聲來,沙啞、憤怒、狂放。而我的身體卻依舊拘束於繁瑣日常事務中,只將“怒放”的聲音化為輕言細語,與身邊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幾句細柔的歌詞。

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如果將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發時,我們常常輕狂自信,以為自己可以無拘無束、輕舞飛揚,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領略最多最美的風景;待到行至中途,幾乎無可避免,要經歷各種頓挫,從理想的破滅到情愛友誼的背叛,或是親人的離別、同行者的分道,終有一日,你會猛然發現,自己是置身於荒蠻無邊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難以辨清哪裏才是該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時已揹負重重壓力、種種責任,疲憊不堪,卻已欲退而不能。

這樣的時候,該怎麼辦?“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種消極逃避。逃不掉的人們,有時會任由迷惘與焦慮的情緒蔓延侵襲,甚至不堪重負,寧願身體的自戕換取精神的自由解脱。於是,我們的時代,才有那麼多抑鬱症與自殺的消息,從四面八方傳來。

盧梭説:“人人生而自由,但又在無所不在的枷鎖之中。”米蘭·昆德拉則提醒我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輕”。如此想來,每一個人原本就是“戴着鐐銬的舞蹈者”。束縛我們的,或是名與利,或是理想與責任。是在枷鎖中日漸僵化,還是保有靈魂的快樂自由,取決於我們自己的修煉和選擇。

我認識一位罕見病患兒的媽媽。與人們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絕望過後,她已很少愁眉苦臉,因為生活已化為一件件具體繁忙的事務,不幸與艱難見得多了,讓她更懂得珍惜那一點一滴的收穫與快樂。

人生行旅該有很多風景。如果其間有漫漫長路須在沙漠中穿行,一樣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樂與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問命運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負擔與束縛而計較生命的自由與不自由。惟其身經沙漠,才懂得與人相處,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貴;惟其受困枷鎖,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2021大學聯考上海滿分作文 篇五

在歷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擁有其厚重的歷史文化,成就着這多滋多味的中國味。

回眸歷史,仰望蒼穹,中國味是什麼?

中國味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中對戀人的思念,她在簾卷西風中,人比黃花瘦地等待着,她對明誠的等待堅如磐石,衣帶漸寬終不悔。無言的愛孕育那份心酸,中國味是無盡含蓄的等待。

中國味是“問汝平生之功績,黃州惠州詹州”的淡然。烏台案平息後,你的政敵為你在黃州劃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並判你一個“監視居住”,他們的醜惡嘴臉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貴的頭顱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處之。中國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國味是“死亦為鬼雄”的豪邁。烏江邊,天空已被染成血紅色,你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地倒下,接着,愛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烏江邊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向那奔騰不息的烏江,你知道,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隨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復返。你自人愧對江東父老,願以死來保全他們以後的安定生活。中國味是不懼生死的豪邁。

中國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針,終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貞。在蒙古鐵騎入侵,國破家亡,在惶恐的灘頭,零丁洋裏歎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虜,他們威逼利誘你投降,你只選擇了三條路:腰斬,活剮,下油鍋。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信念。中國味是無畏的忠肝義膽。

中國味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定;

中國味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淡定;

中國味是“曳尾塗中”於濮水臨竿而釣,夜夢蝴蝶的逸出塵世;

中國味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具歡顏”的憂思情懷;

中國味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文人志向;

中國味是……

……

透過歷史的眸子,中國味是中國幾千年來歷史文化的厚重沉澱,它給我們以信念,給我們以堅定,給我們以淡然,給我們一從容,給我們以力量,給我們以堅強的後盾………

上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六

有人説,經過時間的沉澱,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漫溯歷史長河,畫風超前的梵高,生前落魄,死後成名。其藝術作品中包含濃厚的悲劇意識,充滿強烈的個性與獨特的形式追求。在他活着的時候,人們的思想認知並沒有跟上他的步伐,隨着時代的發展和人類認知的進步,人們才逐漸發現其作品的美妙之處。我們當然不能説梵高在世時,其作品是沒有價值的。有價值的努力不會白費,因為價值本身可以穿越時間,人的肉身終成枯骨,而有價值的事物卻可以穿越時代,隨着時間的流逝,改變人們的認知,煥發出新的價值。

時間的沉澱,可以證明夢想的價值。當代“神農氏”袁隆平院士,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為了雜交水稻的實驗,輾轉到雲南、海南等地進行育種研究,連續七年春節沒有回家。在此期間,他先後做了三千多次雜交水稻試驗,但都沒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上級領導看不到希望,便認為這沒有價值,曾多次勸他放棄。直到1970年,雜交水稻實驗才取得突破,1973年雜交水稻試種成功,1975年全國大面積推廣。1981年,國家科委授予袁隆平特等發明獎。在領獎台上,他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經久不息的掌聲。此時,他的夢想在時間中沉澱了20多個年頭。才終於顯露出它的價值。

那位養活了大半個中國的老人走了,但偉大的夢想在時間的沉澱中終會顯露價值。在社會“內卷化”嚴重的今天,有人用躺平來對抗。躺着的年輕人因暫時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於是開始懷疑自己的努力有沒有價值。我們不能躺着等時間的流逝,要在實踐中改變自己的認知,明確自己的責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相信只要付出,人生的價值終會實現。經過時間的沉澱,人生會在追夢中走入一個一個新的歷里程。

於時間長河中,我們細細探索,尋找事物的價值。在時代浪潮裏,我們大步出發,創造新的價值。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相信時間的玫瑰終會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