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楓橋經驗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1W

楓橋經驗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楓橋經驗心得體會 篇一

“楓橋經驗”作為推動“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中國”建設的精神財富和行動利器,帶給今天的我們甚麼樣的啟示?一方面,以法治化解矛盾、保障民生的“楓橋經驗”輕易讓人想起最近幾年社會管理中的一些羣體性事件。甕安羣眾打砸搶燒縣政府大樓、啟東羣眾為禁止排污入海項目在政府門前和武警對峙、多地出租車罷運呼籲政府整治運營市場、城市管理與小販之間不時上演“街頭大戰”„„都是由於突發事件或長時間積怨不能通過正常渠道得到解決,終究演變、擴大為影響卑劣的羣體性事件。

“抓早抓小、就地化解”的“楓橋經驗”不失為一個處理良策。另外一方面,隨着透明、高效、民主、法治的服務型陽光政府的大力打造,隨着黨的羣眾線路實踐活動的紮實推動,我國的社會管理機制更趨科學、,幹羣關係更趨緊密、。楊善洲、李林森、蘭輝等人民的好乾部等,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排解民憂,用生命踐行羣眾線路,自然得到羣眾的一致擁戴和愛戴。不論是內江龍安的“村幹部做事,羣眾不滿意可‘’”,還是山東沂水的隨時“搖號”抽查幹部聯繫羣眾情況,都是幹羣關係進一步,基層民主法治更趨完善的典型示範。

踐行羣眾線路,有“楓橋經驗”可循,但絕無捷徑可走,需要轉變執政服務理念,紮紮實實深入基層,以踏石留痕、抓鐵有印的實幹精神不斷奮鬥、創新。“楓橋經驗”五十年,羣眾線路天地寬。“楓橋經驗”在全國各地生根,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是深入貫徹黨的羣眾線路的生動體現,奠定了“平安、法治、”偉大中國夢的基石,勢必會為世界講述更多的“中國好故事”。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這是楓橋鎮多年來抓社會治安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楓橋經驗”是由基層幹部羣眾創造的,曾著名全國。在改革開放的新情勢下,“楓橋經驗”不斷豐富發展,值得學習鑑戒。 楓橋建設良好治安環境給我們幾點啟示。加快發展是基礎。產業的聚集,企業的發展,為農民就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農民有了安穩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各種矛盾就可以夠大大減少。“鎮強、村美、民富”,經常是和平安穩定牢牢聯繫在一起的。 團結是條件。在基層經常會有一些矛盾和糾紛,這就要求各級幹部善於處理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糾紛的工作,維護羣眾的親身利益。

特別是要充分發揮羣眾的主體作用,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束縛、自我服務。 健全機制是保證。他們建立健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情報信息網絡機制、疏導調解機制、齊抓共管機制和領導責任機制,反應靈敏,工作有效,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基層特別是街鎮是社會平安穩定的重心所在。抓好基層治安,對保證社會的平安穩定十分重要。

楓橋經驗心得體會 篇二

羣眾是國家的根基,是進行國家建設的主力軍。羣眾有難題,政府來解決。50年前,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羣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羣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 ,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給黨政機關的工作實施,樹立了榜樣。

今天我們學習楓橋經驗,不僅要學習它“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精髓,深入人民羣眾,將基層工作與羣眾利益相結合,急羣眾之所急。也要學習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原則,將治安矛盾就地解決,不拖拉擱置,真正做到工作實際化、速度化、羣眾化、透明化。

學習楓橋經驗,我們該怎麼做?

重視保障,將民生放在首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建設是楓橋經驗的基礎,產業的凝聚,企業的發展,公共設施的完善,為羣眾的就業增收與居住提供了保障。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矛盾就大大減少。經常性開展社區福利活動,進行文化普及宣傳,提升羣眾素質,將違法因素消滅在襁褓裏。

基層工作責任具體化、透明化,重視民生疾苦。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各部門機關要團結一致,將羣眾利益放在首位,遇到問題不拖拉,不推卸,充分利用職能解決問題。設立羣眾問題反饋點,及時知道羣眾有什麼困難,聽聽羣眾的意見,才能真正將基層工作落實到羣眾中去。效仿楓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則,體現出政府實話實説,實事實幹的優良作風。

健全機制,把學習“楓橋經驗”與貫徹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結合起來,在各居委會、村、企業建立了相應的調解組織,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為外來員工解決住房和子女入學等問題。治安發展兩手抓,實現社會和諧平安。

將楓橋經驗與時代特點相結合,楓橋經驗過去了50年,至今光芒不衰,實質是因為它堅持走羣眾路線,依靠人民羣眾,在發展中不斷創新時代內涵。總之,我們基層工作要緊緊聯繫羣眾,執政為民,注意創新,才能將工作做好做優,讓楓橋經驗能夠在其他城鎮繼續發揮着光芒。

楓橋經驗 篇三

關於認真學習“楓橋經驗” 深入推進“平安XXX”建設的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切實維護全縣社會和諧穩定,經研究,現就認真學習“楓橋經驗”、深入推進“平安XXX”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

八大精神,着力夯實基層基礎,強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着力解決薄弱環節,深入推進“平安XXX”建設,為建設更加美好的XXX提供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2、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工作目標,主動服務經濟發展第一要務;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夯實基層基礎,主動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公正廉潔執法;牢固樹立穩定是第一責任意識,紮實開展平安創建活動,進一步形成上下聯動、點面並重、共享共建的平安建設新格局;到2013年底,力爭平安鄉鎮建設達標率90%以上,鄉鎮、村(居、社區)民事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96%以上,信訪實現降量退位,— 2 —

鄉鎮、縣直部門初信初訪辦結率100%,老户息訴罷訪率80%以上,上級交辦案件辦結率100%,無進京非訪,無到省去市集體訪,人民羣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5%以上,不發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一票否決”事件。

二、工作內容

(一)夯實基層基礎,建立健全規範化工作新機制

3、制定工作規程,發揮綜治維穩工作中心作用。加大工作指導力度,進一步加強鄉鎮(社區)綜治維穩工作中心規範化建設,配齊配強鄉鎮(社區)綜治維穩工作領導力量和專職工作人員,實現信訪事項和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

切實強化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在民情信息收集研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重點人羣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堅持“治安聯防、矛盾聯調、問題聯治、事件聯勤、平安聯創、調解聯動”工作機制,嚴格工作例會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辦法。建立矛盾糾紛、信訪隱患、治安問題、安全隱患、邪教排查和治安形勢分析通報等長效工作推進機制,促進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工作效能的最大發揮,使之成為協作配合、便民利民的服務工作平台。

4、夯實基層,築牢第一道防線。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民生工程,實施進一步加強村(居、社區)綜治維穩組織— 4 —

建設,延伸綜治、信訪、調解、安全的網絡觸角,統一設立綜治維穩工作站,配備村級綜治信息員、信訪維穩信息員、矛盾調處信息員、安全生產信息員、治安信息員、流動人口協(專)管員等,切實提高村級綜治維穩組織的建設水平和工作能力,發揮村(居、社區)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5、延伸觸角,擴大平安建設覆蓋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工作要求,大力推進平安企業創建工作,建立企業綜治維穩辦,規範軟硬件建設,逐步實現企業平安建設和綜治維穩工作的全覆蓋。

6、建立健全平安建設網格化管理體系。以村(居、社

區)民小組為基本單位,全面推進平安建設網格化建設,以公安派出所和專職治安巡邏隊為主力,以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和羣防羣治組織為補充,實施網格化的全方位巡防,確保農村治安大局的持續穩定。

7、建立形式多樣的平安建設載體。緊密結合文明創建、婚育新風等精神文明建設內容,廣泛深入地開展平安鄉鎮(園區)、平安村(居、社區)、平安校園、平安家庭、平安單位、平安企業、平安重點工程等多種形式的平安建設活動,全面提升基層平安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全面創新社會矛盾化解工作— 6 —

機制

8、進一步夯實基層信訪基礎。以建設“四無鄉鎮”、“三無村居”為有力抓手,紮實開展基層信訪創建年活動,着力提升鄉鎮、村(居、社區)“八有”建設標準,築牢基層信訪工作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切實把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努力從源頭上消除不穩定因素。

9、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訪工作機制。推行縣、鄉鎮黨政領導幹部聯動接訪,健全信訪聯席會議制度,提高信訪工作統籌能力和協調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暢通信訪渠道,依法規範信訪秩序,破解信訪積案;建立重大工程項目、重大

決策實施前信訪穩定預警、重大信訪隱患報告、信訪事項會商會辦、信訪穩定風險評估備案等制度,落實重大羣體性事件隱患領導包案處理責任,不斷增強基層信訪穩定有人管、矛盾糾紛有人調管理服務有人抓的綜合管理能力。

10、紮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以平安建設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切實建立村(居、社區)每週、鄉鎮每半月、縣級每月一次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三級聯動長效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在基層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的發生。充分發揮鄉鎮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和村(居、社區)綜治維穩工作站的作用,形成全方位排查、“多— 8 —

路由”化解的工作機制。

11、推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前置。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縣、鄉鎮、村(居、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充分發揮民間組織參與化解矛盾、調解糾紛的“路由器”功能,實行基層民事調解個案補貼制度。把人民調解延伸和滲透到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組建縣級人民調解指導中心,並在矛盾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建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訴前調解工作室和治安調解工作室,增加矛盾糾紛的多層次“過濾器”和全方位“減震器”,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調解工作格局,逐步實現“家庭矛盾不出户、鄰里糾紛不出組、小

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

(三)開展“和諧促進”工作,推動

12、切實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貫徹落實《遼寧流動人口居住登記條例》,調整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實行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制度,落實出租房屋管理、重點人員管控、信息平台建設,逐步解決流動人口就業、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民生困難;在XXX經濟開發區等流動人口較多的綜治維穩工作中心,成立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整合資源,按照流動人口萬分之十的比例配備專管員,協助公安機關開展日常工作。

13、切實加強校園及周邊治安整治工作。加大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嚴格落實校園內部各項安保和校園周邊治安排查整治的各項措施和職責,及時消除各類隱患,確保各類校園的平安穩定,讓學生、家長和社會放心。

14、全面開展社會管理的各項工作。推進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精細化,加強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志願者隊伍建設;開展留守兒童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等專項工作,加強對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員等高危人羣的管控和服務;加強對虛擬社會的管理,完善網絡輿論的發佈和引導;加大監管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大交通秩序的管理和違法打擊力度,推進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和服務;大力加強學校、醫院、公園、建設工程等公共聚集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全力壓降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強化對重大節會活動的社會秩序維護和安全管理,做好重大疫病預防和監測,加強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

15、組建鄉鎮專職治安巡邏隊。按人口萬分之五的比例,組建縣財政補貼、鄉鎮出資招聘、派出所統一管理的鄉鎮專職治安巡邏隊,全面實施轄區防控網格化、社區防範物業化、— 12 —

場所防範保安化、網絡防範常態化、陣地控制祕密化、重點部位技防化、農村防範羣眾化。

16、進一步提高治安防控的科技水平。把社會治安科技防範體系建設納入城鎮發展建設規劃,逐步建設、更新城區和重點集鎮電子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視頻信息共享平台。積極推進重點單位、要害部位、新建小區和學校全面安裝使用電子報警或監控設施,切實提高技防覆蓋率和普及率。

17、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緊抓“黑惡必除、命案必破、兩搶必打、逃犯必追、事故必防”主線不放鬆,深入組織開展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的排

查整治活動,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和打擊盜搶犯罪行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涉眾型經濟犯罪,切實提高人民羣眾的安全感。

(五)紮實開展“法治XXX”建設,提供惠及全縣的法治保障

18、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的工作推進機制,切實加強對依法行政工作的組織領導,鞏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推進機關效能建設,深化公共服務,有力推進依法行政進程,全面打造法治型政府。

19、深入推進公正、廉潔執法。繼續深化政法機關“四個忠於”作風紀律教育,嚴格執法、規範執法,全力推進文明執法、“陽光執法”,切實提高辦案質量和執法公信力,營造公正廉潔的執法環境。認真開展涉法涉訴信訪積案清理化解和案件評查工作,綜合治理解決執行難問題,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20、深入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開展普法工作,深化“法治XXX”建設,把法治創建工作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科學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廣泛開展民主法治示範單位創建活動,爭創一批合格優秀的“民主法治村(居、社區)或單位”,並按等級

實行以獎代補,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發生。

21、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加強以村(居、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以《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推動村民自治,健全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規範村規民約;引導成立農民經濟合作社、村民敬老協會、禁賭協會等各種民間組織,以村民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促進鄰里矛盾糾紛的有效解決。

三、工作要求

22、加強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為正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平安— 16 —

XXX”建設工作領導組,並在有關部門設立信訪穩定、人民調解、法治創建、平安建設等辦公室,建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彙報調度制度。鄉鎮和各部門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理念,切實增強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和“一崗雙責”工作責任,積極履職盡責,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全縣大局和諧穩定。

23、完善考評機制。建立綜治委成員單位考核、述職制度,建立黨政領導幹部履行綜治工作實績檔案,並存入個人檔案。進一步細化鄉鎮、村(居、社區)考核方式,— 17 —

切實體現檢查考評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提大學聯考評的科學性。

24、落實經費保障。建立村(居、社區)級平安建設專項獎勵資金,縣有關部門直接考核到村(居、社區),根據考核達標情況,縣財政將資金撥付到鄉鎮、獎勵到村(居、社區)、組。設立人民調解個案補貼專項資金,實行財政統管、司法審核、專賬撥付到基層司法所,兑付到調解人;設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專項補助資金,用於專兼職調解員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專項個案補貼。

25、加大獎懲力度。在科學發展先進鄉鎮考核評比的基— 18 —

礎上,對平安建設進行考核排位,前三名的分別給予加分,並由縣委、縣政府通報表彰;後三位的,列為重點單位予以黃牌警告;連續兩年位居後三位的,納入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實施“一票否決”,並對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予以責任追究。工作被市以上列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重點幫助或“一票否決”的鄉鎮,縣委、縣政府同時將其列為重點幫助鄉鎮或實行“一票否決”,並對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實施責任追究。

主題詞:

平安建設

楓橋經驗

實施意見

楓橋經驗心得體會 篇四

人民調解工作是維護和保障社會穩定的基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梁園司法所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學習推廣“楓橋經驗”,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範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糾紛,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着力探索和建立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新機制的過程中,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不斷健全組織網絡,努力提高基層調解隊伍素質按照“哪裏需要人民調解,人民調解就在哪裏發揮作用”的工作要求,我們積極探索,不斷創建適應新形勢要求的人民調解組織鞏固和完善村、居、企調委會等傳統人民調解組織建設。主要是召開調解工作經驗交流會,交流工作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使調解隊伍綜合素質不斷優化。

二、不斷強化防範機制,努力構築“大調解”工作格局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人民內部矛盾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各種矛盾糾紛呈現出複雜性、多發性、羣體化和深層次等特點,特別是一些涉及法律問題、幹羣關係和百姓利益的社會矛盾糾紛已成為影響當前社會穩定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針對人民調解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未雨綢繆,認真開展矛盾糾紛的預防和排查解決了許多“村裏管不了,法院管不着,部門管不好”的棘手問題。調解中心調處大量的複雜矛盾和糾紛,強化了超前預防功能,使種種不安定因素明顯下降,為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目前,全鎮已基本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大調解”格局。

三、目前全鎮各類調解組織共調處各類民間糾紛125件,成功調處125件,成功率達100%。防止因民間糾紛引起的自殺14件16人;制止羣眾性械鬥事件28件;防止羣體性上訪8批23人。其中鄰里糾紛27件;婚姻家庭糾紛36件,傷害賠償糾紛29;土地承辦糾紛31件;其他糾紛2件。

楓橋經驗心得體會 篇五

1963年,浙江諸暨楓橋區社教運動試點中湧現的“楓橋經驗”受到正在杭州的毛澤東同志的關注,認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經驗值得總結推廣。1964年,中央做出批示要求推廣“楓橋經驗”。從歷史分析,“楓橋經驗”是“發動和依靠羣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從現實分析,“楓橋經驗”已經與時俱進,不斷充實、完善與發展,成為一個開放的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社會管理創新概念。

改革開放以來,“楓橋經驗”並不能照搬,但可以被賦予新的內涵。在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和實施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社會管理創新等方面建立健全依靠羣眾進行源頭治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們今天重温“楓橋經驗”,可以獲得創新社會管理的若干啟示:

創新社會管理必須重視源頭治理,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經濟轉軌與社會轉型同時進行,社會矛盾不斷湧現,穩定風險因素普遍存在。我們並不存在所謂的系統風險,但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卻不可忽視,如果不重視從源頭上處置問題,不重視在萌芽狀態化解不和諧因素,不重視基層基礎工作的突出地位,就會失於被動,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導致黨和政府的形象與聲譽受損、社會秩序受損、羣眾安全與利益受損的“多輸”局面。努力化解矛盾,就地解決問題。這是“楓橋經驗”的基本精神。當前,類似孟連、甕安、烏坎、啟東、什邡等事件,是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矛盾集中點、利益衝突點,也應當成為事件解決點,要認真分析事件原因,及時應對事態發展,爭取在事發當地積極及時妥善解決事件、化解矛盾糾紛。黨委領導、政府負責,貴在堅持,貴在落實。平安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要求將平安建設融入“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佈局和總任務中統一考慮,充分發揮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維穩轉型,形成開放、動態、韌性的穩定。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必然要求從靜態有序的穩定走向動態有序的穩定。即從絕對的超穩定狀態走向充滿活力的動態穩定狀態。動態穩定架構下,將形成穩定的政權體系、合理的權力結構和有序的政治過程三個不同層次。動態穩定觀要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允許存在矛盾糾紛但能獲得及時解決,允許存在不同利益訴求且可以有健全完善便捷的表達通道和利益協調解決機制。要推動堵截式維穩向疏浚式維穩轉型、運動式維穩向法治式維穩轉型、被動式維穩向主動式維穩轉型、剛性硬維穩向剛柔並濟式維穩轉型。開放、動態、韌性的穩定觀要將維穩與維權統一起來,而不能將維穩與維權視為衝突不可調和,更不能一提維穩,就是做加法——加權力、加機構、加人,而要適度做減法——減少矛盾,減少對抗,給羣眾減負,給社會減壓。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方式必須改變。穩定作為硬任務,絕不能離開社會協同與公眾參與。這也是社會管理創新從“楓橋經驗”發展互動獲得的第二條啟示。

社會管理必須走法治化之路。20xx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提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20xx年黨的進一步提出“法治保障”,我以為這是“楓橋經驗”在法治時代的又一重引申。“楓橋經驗”講求“矛盾不上交解決在當地”,講求“專羣結合羣防羣治”,這些並不過時而在當代發展嬗變成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在依法治國、加快法治國家建設的背景下,國家各項工作都要實現法治化,當然,要在法治框架中推動社會體制改革和社會管理創新。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需要進一步地推廣,最為有效地是通過制度設計與執行,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同志曾指出,進一步總結推廣和創新“楓橋經驗”,就是要堅持完善制度,注重長效。50年前,國家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我們黨執政、治理國家主要是通過政策;50年後的今天,經濟快速發展、流動人口增加、社會迅速變遷,我們黨提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要求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化解糾紛、解決矛盾。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實現社會管理法治化的目標,既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社會管理創新領域的必然要求,也是“楓橋經驗”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管理法治化,要求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和社會體制改革,同時用法律制度來鞏固改革創新成果;要求貫徹實施好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格公正規範文明執法,公正司法為民司法,妥善解決好情理法關係問題、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問題;要求建立健全完善利益表達機制、利益博弈機制、利益協調機制、利益衝突解決機制和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機制,包括訴訟制度完善和涵蓋民間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大調解制度完善;要求我們加快平安中國建設、法治中國建設和過硬隊伍建設,為社會管理創新營造全社會學法守法護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楓橋經驗心得體會 篇六

50年前,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羣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羣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50年後,“楓橋經驗”在全國各地得到不斷髮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羣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羣眾工作的典範。在全省掀起學習“楓橋經驗”加強和創新羣眾工作高潮之際,筆者就做好羣眾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談幾點看法。

以黨的精神為指導,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和創新羣眾工作,着力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羣眾工作能力,提高羣眾滿意度。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素質。當前主要政治任務是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關於羣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書記趙克志在省委第十一屆四次全會和在全省學習“楓橋經驗”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要堅定遠大理想,共築中國夢·貴州夢,豐富精神上的“鈣”和“抗體”,要認真學習,深刻解讀,領會精神,聯繫實際,不斷鞏固擴大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二、堅持將民生工作放在首位,提升羣眾幸福指數。深入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抓好全省行政村的小康路、小康電、小康水和農村危房改造建設,結合扶貧開發工作,把貧困地區最可發展的產業發展好,把基本公共服務解決好,以扶貧開發的成效為同步小康奠定堅實基礎,逐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着力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羣眾迫切解決的問題,為羣眾辦實事好事,提升羣眾幸福指數。

三、推進“三化”興“三農”工作,全力突破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瓶頸。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羣眾最關心的問題是自己的錢包是否鼓起來,日子是否好過,做好羣眾工作的前提是羣眾的經濟收入是否增加。我們要以產業化提升農業,調整農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化,不斷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以工業化致富農民,要引導農民到園區企業就業,擴大就業容量,以工業化促進農民致富;以城鎮化帶動農村,要加強特色小城鎮建設,科學合理引導農民轉為市民,以減少農民總數達到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目的。

四、密切聯繫羣眾,加強宣傳思想建設。要深入羣眾,深入基層,要多講羣眾聽得懂的“土話”,少説套話、大話,撲下身子接地氣,與羣眾打成一片,夯實聯繫羣眾的基礎;要加強宣傳思想建設,並緊緊圍繞構築“精神高地”開展工作,結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和扶貧幫扶“個案管理”工作,把新時期黨的思想路線、決策部署、惠民政策及時傳達到基層一線,把黨的羣眾工作延伸到基層各個角落,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五、加強平安創建,創新社會管理。要緊緊圍繞“平安貴州”創建,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學習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原則,在第一現場建立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防線,建立健全農村村民調解委員會,大力排查矛盾糾紛,讓村民自己解決身邊的事,切實維護羣眾自己的權利;進一步暢通和規範羣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確保羣眾與黨委政府之間的交流互動零距離、無障礙,真正把服務羣眾的工作做細做實做好;同時,將誠信社會創建融入到社會管理中,以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為道德水準,努力營造“以誠為先,以信立身;講誠信,得實惠”的良好社會氛圍,使“誠信受益,失信受制”融入到社會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建立羣眾誠實守信的社會機制。

六、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要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省委關於轉變作風建設的各項規定,深入抓好“四風”突出問題整治專項行動,以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做好羣眾工作,以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做好羣眾工作,以人民滿意的公僕形象做好羣眾工作。

七、加強領導,強化問責。黨政一把手要立正其身,樹立標杆,率先垂範,積極引導,嚴格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在思想上行動上政治上統一到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進開放轉型升級,堅持科學發展,後發趕超、努力衝出“經濟窪地”,改善民生推進同步小康建設。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羣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對於一些幹部宗旨意識淡薄,工作不在狀態,作風漂浮,得過且過等現象,嚴重影響了黨和人民魚水關係,要嚴格處理,絕不姑息,確保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