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就診體驗心得體會和感想 會診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08K

就診體驗心得體會和感想 會診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描寫就診體驗心得體會和感想 篇一

一、體温篩查

(一)體温篩查點設置要求

1.在保健室的入口處,標識明顯,確保區域空氣流通,醫務人員要在病人的上風口。

2.備有醫用外科口罩、電子體温計(以便快速篩查)、水銀温度計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診病人篩查記錄表等。在明顯位置張貼就診流程和注意事項、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信息。

(二)防護要求

1.工作人員採用標準防護,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觸就診人員時戴醫用手套,隨時做好手衞生和手消毒。

2.督促就診人員及陪同人員佩戴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3.體温篩查點按要求做好常規消毒和隨時消毒。

(三)工作流程

1.測量體温。在體温篩查處用電子體温計快速篩查,如有發熱情況,轉移至臨時隔離留觀室,用水銀體温計測腋温。

2.詢問臨牀症狀。重點詢問發熱、乾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

3.詢問流行病學史。重點詢問發病前14天內:(1)有無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發的國家和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觸過以上地區或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2)有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接觸史。(3)有無聚集性發病情況。(4)有無境外疫情高發國家和地區旅居史,及境外疫情高發國家和地區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患者接觸史。

4.填寫就診師生篩查登記表。(本文檔最後一頁有登記表)

三、等候及轉運

(一)臨時隔離留觀室設置要求

1.設置在保健室外,以就近為原則,方便就診師生轉運,儘量設立專用通道,確保有足夠的空間。房間門窗保持打開狀態、通風良好,配備水銀温度計等常用診療器具、洗手設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資和設備、以及滅火器材,最好有單獨使用的衞生間。如無合適的室內場所作為臨時留觀室,可搭建臨時構築物或應急帳篷,注意保持通風良好。

2.設置醒目標識,門前設置警戒帶或提示"未經許可,不得進入",避免其他人員誤入。室內明顯位置張貼屬地街道(村委)、疾控機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三人小組"、幼兒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聯繫人和聯繫電話,以及轄區指定發熱門診信息、發熱門診就診流程和注意事項。

(二)人員防護要求

1.醫護人員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n95)、穿一次性隔離衣、戴手套、穿鞋套。隨時做好手衞生和手消毒。

2.臨時隔離留觀室內等候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人員間距保持2m以上。

3.轉運工作人員(含司機)在轉診過程中應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n95)和醫用手套,穿工作服或隔離衣,必要時進一步加強個人防護。

(三)工作流程

1.幼兒園與屬地街道(村委)、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疾控中心建立聯防機制,制定發熱病人和可疑病例的轉運預案。

2.體温篩查時發現發熱(體温37.3℃)、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的病例時,立即安排專人引導病例至臨時隔離留觀室等候,醫護人員複核體温、再次詢問核對臨牀症狀及流行病學史,通知家長(家屬),按照轉運預案聯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或社區"三人小組"初步排查。

3.病例若沒有前述流行病學史,幼兒園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或社區"三人小組"的安排下,引導病例去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4.病例若有前述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一條,臨時隔離留觀室幼兒園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或社區"三人小組"的安排下,立即撥打120將患者轉運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同時報告當地疾控中心,配合採取進一步的防控措施。

5.如無園方人員或家長(家屬)陪同,應做好患者轉運交接記錄,並將情況上報幼兒園疫情防控工作組。

6.臨時隔離留觀室每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可疑病例或發熱人員離開後及時消毒處理,方法如下:

(1)室內空氣用含3%的過氧化氫或0.2%過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濃度按產品使用説明),按20ml/m3;的量採用氣溶膠噴霧方式消毒,作用30min後開窗通風。或使用紫外線燈照射1小時。

(2)座椅、枱面、診療設備表面以及門把手等可能接觸到的物體表面首選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後用清水擦淨;不耐腐蝕物品可用75%乙醇局部噴灑擦拭。也可以用等效的消毒濕巾擦拭。

(3)地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消毒,作用30min後用清水拖淨。

7.應急消毒措施。如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和物體,可用含固態過氧乙酸的應急處置包直接覆蓋包裹污染物或用乾毛巾覆蓋後噴灑有效氯濃度為10000mg/l的消毒劑至濕潤,作用30min後打包移除到專用垃圾桶。污物污染的枱面和地面應及時消毒,可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範圍為嘔吐物周圍2米,作用30min。建議擦拭2遍。

8.轉運車輛消毒。每次轉運後對車內窗户、座椅、扶手、吊環等表面進行消毒,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後用清水擦淨;不耐腐蝕儀器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車內空調濾網每週清潔消毒一次,濾網可浸泡於有效氯濃度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劑30min後用清水衝淨晾乾後使用。密閉無窗車輛應加強車內空氣消毒,消毒方法參考室內空氣,消毒結束後開啟空調外循環促進車內空氣流通。

四、跟蹤處置

(一)校方及時跟進被轉運人員和外出就診人員診療和健康狀況,相關人員在轉運、候診、診療和等待診斷結果全過程均要做好隔離和個人防護。疫情信息按要求及時報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當地疾控中心和社區。

(二)被轉運人員診斷為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時,立即啟動幼兒園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

(三)排除新冠肺炎無需留院治療的師生由幼兒園或家長(家屬)接回,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者遵醫囑治療,同時需進行健康觀察至痊癒,並通過校醫複核才能復課或返崗。

就診師生篩查登記表

(此表應由醫務人員填寫,減少就診人員接觸分診台物品)

一、基本信息

姓名:性別:□男□女本人聯繫電話:

院系:班級:

身份證號:

聯繫人(輔導員/親屬)及電話:

二、流行病學史(如有請在□內打)

1.發病前14天內有湖北省及周邊地區,或境內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或境外疫情嚴重國家或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否□是□

2.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否□是□

3.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湖北省及周邊地區,或境內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或境外疫情嚴重國家或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否□是□

4.聚集性發病(14天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宿舍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否□是□

5.其它需要報告的情況:

三、臨牀表現:是否有以下症狀?(如有請在症狀前打,並填寫具體情況)

□發熱,體温:額温(必填)()℃,額温升高時測腋温()℃

□咳嗽□頭痛□乏力□皮疹

□嘔吐,()次/天□腹瀉,()次/天

□其它症狀(請註明):

填表人:

填表日期及時間

描寫就診體驗心得體會和感想 篇二

為增強學校新冠病毒肺炎疾病預防與控制力度保障學生身體健康,有效預防疾病在校內的傳播,保證復課學生的身體健康,結合當前新冠病毒防疫形式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早治療病人,杜絕傳染病的迅速蔓延。我校要求進行傳染病病癒返校復課醫學證明查驗制度。做到對教師和學生既嚴格常規的管理,又全面關愛,以保障教師和學生的身體健康,有效防止傳染病疫情的發生:

一、各班主任要堅持晨午檢制度,班主任老師應認真檢查班內學生健康情況,做好因病缺勤學生的病因追蹤,並將相關信息每日上報給學校。配合衞生部門進行疫情追蹤調查和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二、在校學生出現發熱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疑似傳染病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有關要求暫時隔離,不得再回班上課,及時通知家長接送醫院進一步診治。

三、學生一經確診傳染病後,班主任與學生家長聯繫,及時通知學生科,學生科及時上報並記錄。

四、有傳染病患者的班級應按照傳染病法相關規定,對傳染病接觸者進行相應的醫學觀察,並做好消毒預防措施。

五、學生病癒且隔離期滿時,必須由醫院開具復課證明,學生持此復課證明到學校,由學生科複檢後,方可回班復課。學生科應將學生的診斷證明和復課證明歸檔,以備查驗。

為增強學校疾病預防與控制力度,提高師生防病能力,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及時發現情況並及時處理,防止傳染病的流行和發生,結合我校情況,制定學校晨午檢制度。

一、晨午檢目的及時發現、報告和處理學校傳染病等疫情,保障師生員工健康安全。

二、晨午檢原則遵循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的原則。晨午檢實行校長負總責,處室負責人、班主任具體負責的制度。

三、晨午檢內容晨檢時間為每天早讀,上報時間為上午第一節上課前;午檢時間為午讀,上報時間為每天下午第一節上課前。由班主任、班長對學生身體狀況及相關情況進行了解和檢查,處室在聘人員由本處室負責人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解和檢查。晨午檢具體內容如下:

1.本人身體狀況,有無發熱、咳嗽或其他可疑的不適症狀。

2.家人、離鄉返鄉與疫區人員、傳染病病人接觸情況,查看醫院診斷證明材料或解除隔離材料。

3.病癒返校學生詢問身體恢復情況,查看醫院診斷證明材料。

4.與防治傳染病有關的其他情況。

四、晨午檢上報常規晨檢,有特殊症狀、因病缺課學生的班級由其班主任報告。實行零報告制度(無病例也要報告以便統計、上報)。

五、晨午檢操作細則(一)學生晨午檢操作細則1.發放《學生晨(午)檢記錄表》由班主任每天早晨學生進班、下午學生進班前檢查並統計好,並及時彙總上報學校。對傳染性疾病應當按規定程序進行報告,不得緩報、瞞報、漏報。

2.晨午檢中一旦發現學生中有≥37.3℃症狀者要立即報告本部門負責人員,並由專人將該生送至校內臨時隔離室,再次進行體温測量,並填寫相關登記表,通知學生家長。

3.晨午檢時間以外師生中發現有發熱者(額温≥37.3℃),全校師生人人有責任及時報告。

4.學生患水痘、麻疹、風疹、腮腺炎等傳染病必須回家隔離治療,不得帶病上課,直至病情痊癒憑病癒證明方可回班級上課。

5.學生患有氣管炎、胃腸炎等常見病、慢性病在發病時期,以學生身體健康為主,應勸其回家休息治療,堅決不帶病上課,以免貽誤病情。

6.晨午檢時應認真、細心,通過一看:仔細觀察學生的面色(紅潤,尚可,一般,差)、精神狀態(好,較好,一般,差);

二聽:聽患病學生、其家長和同學的闡述;

三問:每天瞭解特殊症狀、因病缺課學生的家庭情況,家中有無成員發熱,是否有疫情接觸(不可隱瞞),有疫情接觸學生(有醫療和家長證明)要在家觀察兩週才可到學校上課,並上報;

四聯繫:對沒來校的學生,班主任要打電話瞭解情況並登記,如有發熱學生要及時報告學校,並及時上報情況。

7.每日晨午檢情況要做好記錄,班主任早午讀時間要檢查本班人數及學生身體情況,特別對異常情況更要做好詳細的記錄,內容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繫電話,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等。

8.嚴格執行疫情日報告制度。實行追蹤隨訪制,由班主任分別對患病的學生進行每日追蹤電話隨訪,及時瞭解其診治情況。並對與其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進行醫學觀察。各部門負責人要將患病學生情況及時上報學校有關領導。要求居家隔離病人做到“二不”即不上課、不外出。對疫情緩報、瞞報、漏報者,相關責任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9.督促各年級的常規晨午檢及“特殊症狀、因病缺課學生日統計報表”工作。

(二)學校聘用人員晨午檢操作細則:

1.處室指定專人承擔晨午檢檢查和信息報表等有關工作。

2.聘用人員晨午檢工作應在每天早上第一節課及下午第一節課前完成。

3.聘用人員出現發燒、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狀或其他不明症狀時,不能進校、進課堂,應立即報告負責人,儘快到醫院診斷治療。

4.對生病請假的聘用人員,處室負責人要問明病情及去向,如實登記到晨午檢統計表上,並做好過程跟蹤瞭解,直至痊癒。

六、實行康復復學、復工制度對已確診患傳染性疾病的學生,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及家長的説服工作,要求學生在家治療休息。對治療完畢後要求返校上課的學生,必須攜帶正規醫療機構的診斷證明(康復證明)到班主任處檢查證明後方可返校上課。處室在聘人員由本處室負責人進行了解、記錄,檢查其由正規醫療機構開具的診斷證明(康復證明)後方可復工。

1.校園實行封閉管理,啟動入校體温檢測制度。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學校。圖書館、食堂、宿舍、會議室等人羣密集場所分期分批、錯時進入。

2.落實晨、午檢制度

(1)學校每日對師生員工進行晨檢、午檢,嚴格因病缺課監測、病因追查和傳染病報告制度,明確責任人。通過“江蘇省學生因病缺課監測系統”和“南京教育政務”微信平台進行“每日一報”和零報告工作。

(2)鼓勵家長配合學校做好防控工作,每天密切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每日上學前測量孩子體温,如發現其體温度過高或有其他疑似症狀(如乏力、乾咳、呼吸困難、鼻塞、流涕、腹瀉、結膜充血等),應立即報告班主任,送孩子到醫院就診,就診後向學校提供診斷結果。

(3)學校每天早晨必須在進校前,對師生員工進行體温檢測,對體温有異常的,要複測腋下温度,發熱或有其他疑似症狀,應立即送往學校隔離室休息,同時通知家長,及時安排送醫就診。

(4)學校在下午第一節課前要進行午檢,發熱或有其他疑似症狀者,要及時隔離並通知家長。

(5)寄宿制學校要加強對住宿學生的管理,落實晨檢、午檢和晚檢制度,每天測量體温時須詢問健康狀況,做好異常登記,由管理員負責彙總報給校醫(保健老師)。

3.對重點場所通風消毒

(1)教室、宿舍、圖書館、活動中心、食堂、報告廳、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活動區域,加強通風清潔。有條件者安裝機械通風設施;無條件者,每日早、中、晚打開門窗通風3次,每次至少30分鐘。

(2)做好接觸頻次高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電梯按鈕、共用教室課桌椅等)、食堂、校衞生(保健)室、電梯間、隔離場所等重點場所進行預防性消毒;衞生間應保持通風,並每天噴灑消毒劑。發現臨牀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學校,要對患者活動過的區域、接觸過的物品採取重點消毒措施。

(3)學校衞生間、洗手池應配備洗手液或洗手皂。

4.做好食品安全與飲用水管理

(1)食堂從業人員返校工作時應提交《健康卡》,符合健康要求並持有有效健康證的人員方可上崗工作,嚴禁非食品加工人員進入食品處理區。

(2)根據餐次對食品處理區、就餐區環境及設施設備進行通過開窗通風、紫外線燈消毒、消毒劑噴灑、擦拭和拖拭等措施,對空氣、物體表面和地面進行預防性消毒。

(3)食堂從業人員每天進行晨檢,對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人員應居家休息或就醫,待完全恢復後方可上班。

(4)食品製作過程中嚴格佩戴口罩,分發時需加戴一次性手套。

(5)學校應安排學生錯峯就餐或分餐到班,減少聚集用餐。餐前師生應當洗手,負責送餐、分餐的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6)食品原材料送貨人員或外來送餐人員入校前要進行體温測量,在校期間必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7)每餐次結束後進行消毒。煮沸消毒法,將清洗乾淨的餐具完全浸沒清水中加熱,待水沸騰後計時15分鐘,取出,晾乾即可;流通蒸汽法,將餐具放入蒸屜加熱,從水沸騰開始計時,消毒15~30分鐘;對於耐高温的碗、筷、不鏽鋼餐盤,可以放入熱力消毒櫃中,擺放均勻,温度設定105℃~120℃,維持105℃以上15分鐘。

(8)在當地衞生部門的指導下做好供水設施(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食堂蓄水池等)的清潔、消毒工作,做好飲水機的日常清潔、消毒、更換濾芯、水質檢測等工作。

5.持續開展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多種形式健康宣教,普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增強自我防控意識,做好個人防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學生羣體(如曾被隔離觀察、親人被感染、父母在防疫一線的學生等)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摸排和跟蹤心理服務。組織上好“疫情教育課”,充分運用防控疫情這一重大事件,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愛黨、愛國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

6.加強對廢棄物的管理。學校應根據條件設立有害垃圾專用收集設施,設立明顯標誌,禁止不必要的接近。用過的防護用品全部放入專用設施,定時進行有效消毒處理。

7.做好疫情報告

(1)學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時,應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區教育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立即上報市教育局,並協助配合衞生健康部門開展調查、採樣、密切接觸者篩查、隔離治療、消毒等預防控制措施。如有師生員工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可安排至相對獨立的指定場所開展隔離或醫學觀察。

(2)嚴格執行學生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每天瞭解患病師生治療情況,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3)嚴格落實防控措施。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和當地疾控機構出具的傳染病防控意見書,必要時採取班級或全校停課等措施,並在當地疾控機構指導下,做好重點場所和物品的終末消毒。學校停課期間,學校領導和相關教師要堅守崗位,注意加強與學生及家長的聯繫,做好學生的學習輔導、生活引導、心理疏導等工作,並做好每日師生健康狀況隨訪、彙總、報告工作。師生員工病癒或隔離期滿後,須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或區疾控中心出具的病癒復課證明或隔離解除證明到學校衞生(保健)室複核確認登記,方可上課。

8.加強在建項目管控。學校各類新改擴建項目按照市防控指揮部建築工地專項組要求開展。疫情防控解除前,不得新開工可能對學校造成防控安全隱患的新改擴建及維修項目(應急消險除外);在建項目原則上推遲復工時間,復工時間根據疫情管控情況確定;確需復工的項目應符合省、市關於建築工地管控相關要求。同時,根據學校與項目的實際情況,實行“一校一策”“一項目一策”管理。

9.不得組織大型集體活動。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嚴格控制會議、教學科研、文化體育、交流出訪、競賽、考試等聚集性活動,儘量減少人員流動。引導師生員工養成良好衞生習慣。

10.其他要求

(1)幼兒園。實行自願、彈性入園制度。尊重家長意願,鼓勵有條件的家庭對幼兒實行居家看護。幼兒園入離園時間實行彈性管理,鼓勵錯時接送,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晚送早接。

(2)普通中國小校。按照常規時間上學、放學。白天宿舍內要注意開窗通風,同時加強對宿舍管理員的培訓,確保宿舍乾淨衞生。有校車的學校要做好校車的消殺工作。做好彈性離校期間衞生防控工作。

(3)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要求同前述中國小。各區要將外籍教師和外籍人員子女納入統一疫情防控管理。

(4)中等職業學校。要求同前述中國小。正常開學前原則上暫停一切外出頂崗實習安排,對正在頂崗實習的學生,原則上一律停止實習。開學後,對實習在外的學生,各校要主動做好聯絡和跟蹤工作,確保學生實習安全。(5)特殊教育學校。要求同前述中國小和幼兒園。各校要針對特教兒童的特殊性做好相關防護措施。

(6)市屬高校。按照《江蘇省教育系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方案》,按“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的要求,強化學校主體責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開學預案,做到“一校一案”。加強與學校所在社區、街道聯繫,接受市教育局及所在地政府職能部門指導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地。

(7)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參照本方案執行。

描寫就診體驗心得體會和感想 篇三

試管嬰兒成功移植後如何休養?試管嬰兒技術如今已經成為許多不孕不育夫婦實現為人父母夢想的首選方式。在試管嬰兒的整個過程中,胚胎移植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很多患者尤為重視的一步。但是,胚胎移植後的休養同樣重要。在試管嬰兒移植後有很多細節需要患者注意,才能更順利的度過整個孕期,提高成功率。那麼,試管嬰兒成功移植後如何休養?

1、移植後的48小時內要以卧牀為主,多休息。

2、48小時內不要洗澡,一週內不宜泡澡。

3、移植後避免劇烈運動,可以適當的走動一下。

4、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過度勞累。

5、調整好心態,不需要太過緊張,切勿生氣、悲傷。

6、如果有不正常的腹痛、腹脹、陰道出血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以便立即做安胎的處理。

7、避免腹瀉和便祕。拉肚子和便祕都會引起宮縮,影響着牀。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祕;同時避免吃油膩辛辣的食物,防止引起腹瀉。

8、試管嬰兒移植後,一個月內是不能有性生活的。

描寫就診體驗心得體會和感想 篇四

近來,國外的育兒專家對傳統育兒觀念與做法提出了許多革命性的挑戰。這些新的育兒觀念正在越來越為年輕的父母所接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我們都反思自認為正確的教育方法,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的父母中間,“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遊戲等都儘可能迴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因為讓孩子單獨睡,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有利於健康,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樸醫師説:“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着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牀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其實,從衞生角度來説,讓孩子單獨睡更為科學,因為父母和孩子同睡一牀,父母呼出的濁氣,易被孩子吸入,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漢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 萬名兒童參加了“玩土活動”。玩土不但兒童喜歡,父母也很喜歡。以前孩子們怕媽媽怪罪弄髒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現在父母們認為,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是孩子玩得愉快,弄髒了衣服也不要緊。醫生們也主張,比起過分地乾淨、一味地講究衞生,適當地髒一點,不但對情緒有好處,而且對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也有好處。這樣有利於他們與細菌和病毒作鬥爭,有利於預防各種疾病。

母乳餵養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問題上,漢城的媽媽們親自當模特登場做廣告,強烈呼籲“為了孩子要堅持母乳餵養”。餵母乳已經成為非常自然和光榮的事情。有一些媽媽在地鐵裏做餵母乳的表演,爸爸們也在一旁加油鼓勁。

原先父母們都愛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現在,為了孩子的健康,用布製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給兩個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歲的李媽媽説:“雖然用布制尿布和餵母乳麻煩一點,但是,聽説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我準備繼續做下去。”在她的周圍,有不少媽媽都和她一樣。 不給孩子吃藥

在漢城,有一家以不用藥而出名的小兒科。該科的高醫生強調説:“孩子們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藥,過了一定的時間也會自然康復。”

開始的時候,有些父母要求快點使自己的孩子好起來,但是現在這些父母認為,“孩子疼過,才能產生在疼痛的時候戰勝疼痛的力量。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藥的時候再吃藥也不遲。”他們非常贊同高醫生的做法,認為這樣可以用較少的藥物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防止由於藥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吃東西而苦惱,專家們認為,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關心一下質的問題。即使吃得少一點,也要讓孩子吃各種營養價值高的飲食,這樣才能存儲能量,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和疾病作鬥爭。

讓孩子緩慢成長

在漢城延世大學醫學院,小兒精神科的申教授寫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長》的書,主要內容是反對早期教育,因為他每天看到數十名由於過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來就診,因而認識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張,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開始學習,先旁觀孩子所做的一切,發現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時候,在他後面輕輕地推一把,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獨立成長。

申教授説,拔苗助長一點好處也沒有,應該順其自然,讓孩子慢慢地成長。

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如登山、攀巖等。韓國父母正流行以此來培養與鍛鍊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

漢城教育專家金善意説:“以前,我們大多數父母不但不鼓勵孩子去冒險,而且一聽説孩子要去攀巖就會制止,主要是擔心孩子出事。但這樣做,對培養與鍛鍊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極為不利,孩子還是在大風大浪裏成長比較好。現在有許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因此更應該讓孩子參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險活動。”

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媽媽,我不想回家,回家不能跑,不能喊,只能玩玩具,沒意思透了!”以往,韓國的媽媽們總喜歡把孩子關在屋子裏,讓孩子學習識字、數數、講故事、看圖片,認為這才是智力培養。 現在,韓國的父母認為,美麗無比的大自然才是教育孩子最豐富、最全面的教科書。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鳥語花香,使孩子感到親切和美好,自然界中可愛的小動物,聳立雲天的大樹,綠意葱葱的小草,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孩子的知識。在大自然中,孩子們學會了分析、比較各種事物,找出事物之間的關係,從而使他們的智慧得到啟迪和發展。

把餐桌當作課堂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 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長到一週歲至一週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絕大多數英國父母認為,孩子想自己進食,標誌着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嚮往,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讓孩子自己進餐。並且英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父母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的偏食、挑食,如幼兒一個勁地兒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父母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他們還認定,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孩子一般兩歲時就開始系統學習用餐禮儀,四歲就學到用餐的所有禮儀了。稍大一些(五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會要求他們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雜事。這一方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

此外,五六歲的孩子在父母的指導教育下,知道哪些是經再生製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旅遊前,他們會在父母指導下自制飲料,儘量少買易罐等現成食品,並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因為他們從大人那裏受到的教育是“濫用資源即意味着對環境的侵害。”

向法國父母學育兒

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國。當孩子剛出生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總是把孩子抱在手裏。後來有位做媽媽的法國朋友問我:你為什麼總抱着他?她告訴我,法國人沒有經常抱寶寶的習慣,

嬰兒幾個月大就會被安置在一塊安全的圍起來的嬰兒區,讓他們在裏面滾、爬、玩耍,再大一些就讓寶寶在地毯上來回爬。這樣長大的孩子肌肉更靈活,個性也更獨立。

於是我開始關注起法國人養育孩子的特點,讓我受益匪淺。法國父母對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寶寶吵鬧,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氣説,你要安靜一點。我們經常會看見法國父母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聊天,認真地回答孩子充滿童真的問題。例如,在麪包房裏,一個售貨員會對一個挑選蛋糕的孩子説:“小朋友,您挑選好了嗎?”孩子在從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別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一般都會帶着孩子一起參加。有一次,我們準備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遙遠,我有些猶豫。朋友卻説,當然要帶孩子去。那幾天,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遊戲。晚上我們在壁爐前跳舞,每個大人都會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會兒。

我的寶寶在他5歲時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請函,那是來自同伴小朋友生日會的邀請。那天他帶上禮物,穿着得體準時按響了朋友家的門鈴。父母僅僅負責接送孩子,因為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

國外兒童教育的四個典範

從小培養責任感

教育典範:1920xx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説:“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説:“我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週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説:“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點評: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恰當應用期望效應

教育典範:愛迪生小的時候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恰恰説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後來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與母親的教育和恰當地應用期望效應是分不開的。

點評:父母的期望應當與子女的實際情況相適應,並且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捕捉成才的敏感區

教育典範: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菊的花瓶。在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葉子則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和代數,培養他的數學才能。

點評:發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歲時會對某一方面表現出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範: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剪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飯碗

追着孩子餵飯的情景。

點評: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已經成為國內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事實證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質與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經是我們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描寫就診體驗心得體會和感想 篇五

(一)預防為主,科學防控。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抓緊抓實抓細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科學有序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研判、監測報告、疫情處置、病例救治、信息管理等工作。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注重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防控水平。

(二)突出重點,精準防控。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發展,堅持分區分級、突出重點、精準施策、精細防控,緊盯關鍵環節,補齊短板弱項,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羣、重點場所的管控,着力抓實抓細各項措施,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精準性、精確性、有效性。

(三)各司其職,聯防聯控。各部門要嚴格落實主管責任,強化對各行業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指導和支持;持續強化部門間聯防聯控,實施統籌調度,加強協調配合,形成防控合力;加強區域、部門、社區(村屯)和單位聯防聯控,做好信息共享,實現疫情防控閉環管理。

(四)統籌兼顧,有序防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將常態化防控責任落實到各領域、各環節、各責任人,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廣泛發動羣眾,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圍。

(一)完善機制,紮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1.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全面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責任,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防控重點,持續強化“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完善日常運轉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形成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防控格局。

2.強化聯防聯控機制。嚴格落實屬地管理、部門監管、行業督導、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進一步健全完善聯防聯控體系,暢通溝通聯絡與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橫到邊、縱到底,覆蓋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屯)的四級疫情防控網絡,實行網格化管理,把疫情防控融入基層綜合治理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各環節。

3.強化疫情科學研判機制。進一步完善專家會商與技術指導機制,充分發揮省、市專家在科學決策、風險防範、醫療救治、社會引導等方面的專業支撐作用。運用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快速有效地收集、研判、核查、處置各類信息,適時開展疫情發展趨勢分析研判,按照風險等級和應急響應級別,及時調整和優化防控策略,不斷完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各項配套工作方案。

4.完善核酸檢測保障機制。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加強核酸檢測人員專業培訓,選用國家批准、專業部門廣泛認可的檢測試劑,持續提升核酸檢測準確率。積極推進縣域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5月底前,80%三級綜合醫院和4所縣級醫院具備核酸及抗體檢測能力,全市日檢測能力達到2.5萬人份;6月底前,三級綜合醫院具備核酸及抗體檢測能力,全市日檢測能力達到3萬人份。建立以市疾控中心和市臨牀檢驗中心為核心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質控網絡,定期開展實驗室質量控制,保障檢測質量和生物安全。

5.完善重點人羣排查機制。對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境外入沈人員、重點地區來返沈人員、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中國小教職工、托幼機構從業人員、公交車(含地鐵)司乘人員、出租車網約車駕駛員 等重點人羣,做到應檢盡檢、應檢早檢、應檢快檢,對其他人羣實施願檢盡檢,最大限度地排除疫情傳播風險。具備核酸檢測資質的醫療機構或第三方檢測機構發現陽性檢測結果,要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報告。

6.強化信息技術運用機制。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推動落實“健康碼”互通互認、“亮碼通行”,及時將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重點人員等信息共享到“健康碼”數據庫,積極推廣“健康碼”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屯、進社區、進交通樞紐等,實現掃碼、驗碼市域全覆蓋。

(二)快速反應,做好常態化疫情發現和應急處置。

7.及早發現病例。加強公共場所體温檢測,遇到發熱人員及時引導到就近醫療機構就醫。加強醫療機構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強化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排查,做到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早發現。

8.按時規範報告。繼續加強發熱病例監測和傳染病網絡直報,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後,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堅決杜絕遲報、瞞報、漏報。

9.快速有效處置。醫療機構要及時採集收治病例的臨牀標本,檢測機構要在12小時內反饋實驗室檢測結果,其中對風險人羣要在6小時內出具核酸檢測結果。疾控機構要持續加大流行病學調查力度,與公安部門共同組建聯合調查組,在接到報告後第一時間開展調查,儘快徹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按照“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不漏掉任何一個環節”的要求,全面快速開展線索排查,規範流程,提高效率,在8小時內完成首次流行病學調查。落實早隔離措施,及時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對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實施嚴格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可能的污染場所全面終末消毒。

10.科學精準防控。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落實早發現早診斷、快檢測快流調、嚴隔離嚴管控、小範圍小影響的防控措施,做到及時發現、快速撲滅。依法依規、科學劃定防控區域範圍至最小單元,必要時採取限制人員聚集性活動、封鎖等措施,阻斷傳播鏈條。

11.有效集中救治。各級定點醫院要做好可疑患者留觀和鑑別診斷工作,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要按規定轉運到市第六人民醫院隔離治療。繼續全面落實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及時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進行隔離治療,堅持中西醫並重,及時有效全面救治患者,實行“一人一案一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癒出院後,按照規定方案實施隔離觀察和跟蹤管理。

(三)突出重點,抓細重點人羣防控常態化。

12.境外入沈人員防控常態化。健全完善境外入沈人員從遠端防控、交通運輸、口岸檢疫、分類轉運到集中隔離、全面檢測、醫療救治、社區管控的管理閉環,實現從“國門”到“家門”的無縫對接與全鏈條管理,堅決防範境外輸入性病例導致的疫情擴散和蔓延。

13.域外來返沈人員防控常態化。對重點地區來返沈的高危人羣,堅持聯防聯控、羣防羣控工作機制,利用大數據手段,做好人員監測、跟蹤、篩查工作。發揮社區網格化作用,通過個人主動申報、社區(村屯)滾動排查、用工單位報告、公安部門社會隨訪和信息推送、交通場站排查等渠道,開展常態化摸排。來返沈人員應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屯)和單位登記,如實報告出行方式、健康狀況等信息,嚴禁遲報、瞞報、漏報。加強隔離留觀場所常態化管理,動態調整防控措施,鼓勵居民主動監督報告,嚴格排查,不漏一人。

14.公眾自主管控常態化。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強化“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引導公眾養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行為習慣。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減少參加聚集性活動的人員,儘量不前往人員聚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場所;做好個人防護,在人員密集的封閉場所、與他人小於1米距離接觸時佩戴口罩;在密閉公共場所工作的醫務人員、營業員、保安員、保潔員、司乘人員、客運場站服務人員、警察等人員及就醫人員等要佩戴口罩;養成“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衞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出現可疑症狀,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個人旅居史和人員接觸史,主動向社區和單位報備家庭成員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和人員接觸史。

(四)緊盯關鍵,落實重點機構防控常態化。

15.社區(村屯)防控常態化。根據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原則,科學研判疫情波及範圍、嚴重程度、社會影響等,根據各地區應急響應級別和疫情風險等級動態變化,及時調整完善社區(村屯)防控策略,進一步細化實化社區(村屯)防控各項措施。推動防控數據向社區(村屯)推送,防控關口向社區(村屯)前移,強化防控網格化管理,建立由社區(村屯)工作人員、網格員、基層醫務人員、公安民警、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組成的常態化防控工作隊伍,持續開展外來人員排查和居(村)民健康監測,認真做好組織動員、健康教育、隨訪登記、信息告知、物資準備、外來人員和重點人員管理、出租房屋和集體宿舍管理等工作,切實把社區(村屯)防控措施落實到户到人。着力提高社區(村屯)防控信息化水平,做到社區(村屯)常住人口、外來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數清、情況明。層層壓實小區內出租屋、旅館業、其他場所的房主、業主、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形成羣防羣控合力,守牢守嚴疫情防控的社區(村屯)防線。

16.校園防控常態化。壓實屬地、學校、校長、班主任責任,抓緊抓實抓細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進各級各類學校開學返校,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落實“一校一案”,細化完善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開學各項準備,嚴格執行開學條件核驗制度,堅決守牢“防疫條件不達標不開學”的底線。加強日常防控管理,針對學生和教職員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和相關人員,開展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監測,做好重點人羣的摸排檢測。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和教室通風、消毒等工作。嚴格落實晨午檢(住宿學生增加晚檢)、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和登記追蹤等制度,實行教職員工和學生健康情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師生進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温。 上下學途中堅持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管理。加強校內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巡查,控制校內人員密度,保持人員安全距離。學校食堂採取錯峯用餐,單人單座,同向就餐,就餐排隊時與他人保持1米距離,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重複使用的餐(飲)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學生宿舍每間居住人數原則上不超過6人,儘可能減少住宿人員並拉開牀位距離; 圖書館和實驗室等公共場所實行人員限流。強化應急處置,健全學校發熱師生送診、定點醫院就診和核酸檢測綠色通道制度。規範應急處置流程,組織經常性演練。組織教育、衞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常態化巡檢巡查和指導。健全學校與家庭、疾控機構、醫療機構等聯動機制,完善校醫配備,引導學生家長自覺履行疫情防控義務,推動社會理解和支持教育復學工作。

17.醫療機構防控常態化。醫療機構要制定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方案,明確防控組織領導體系、日常防控措施、應急處置流程、疫情報告制度、人員梯隊配置、物資配備儲備等;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等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管理,落實分區管理要求,推廣分時段預約診療,對入院就診及陪同人員逐一查驗健康碼、檢測體温,對發熱患者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並做好登記,及時識別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加強院內感染控制管理,開展新冠肺炎全員專項培訓,加強醫務人員健康管理和健康監測,規範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防護,做好環境通風管理,嚴格探視和陪護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密切與屬地疾控機構聯繫溝通,確保一旦出現疫情能夠第一時間應對處置。加強醫療機構物資準備,確保醫療服務和疫情防控所需的藥品、試劑、防護用品等儲備充足。

18.重點機構防控常態化。落實落細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衞生醫療機構、監管場所等特殊場所的防控措施,制定周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嚴防疫情輸入和內部擴散。嚴格人員出入管理,全面實施體温檢測和健康監測,定期開展排查篩查,禁止有可疑症狀的人員上崗;對新接收人員開展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隔離觀察和健康篩查。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服務機構的,不得超出醫療許可服務範圍對外服務。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或與養老機構毗鄰的,應按照醫療機構分區管理要求開展交叉感染評估,評估有風險的要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精神衞生醫療機構應設置發熱病區和隔離病房,對新入院患者開展核酸檢測。加強日常環境清潔、消毒通風和個人衞生防護,做好防控物資儲備。對出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區域,立即開展終末消毒和處置個人物品,全力追蹤密切接觸者並按要求進行集中隔離。

19.復工復產防控常態化。壓實企事業單位防控主體責任,按照“誰經營誰負責、誰用人誰負責”的原則,建立並完善企事業單位內部疫情防控體系,制定防控方案預案,明確疫情應急處置措施和流程,切實做到疫情防控“一企(單位)一策”。指定專人具體負責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加強與屬地疾控機構、醫療機構聯繫,及時報告疫情情況並配合做好調查處置。抓好日常防控措施落實,嚴格實行體温檢測、健康碼核驗、“一米線”等措施,做好辦公場所、工區及公共區域、集體宿舍等較私密空間的通風消毒和環境清潔等工作,做好員工日常健康監測與衞生管理,對吸煙室等明顯暴露口鼻的非必要場所一律關閉。加強宣傳培訓,做好防疫物資儲備,為員工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指導做好個人防護。實施分區作業、食堂分散錯峯就餐,控制會議頻次和規模,減少人員聚集。設立隔離觀察區域,員工出現可疑症狀要立即報告並隔離,安排就近送醫。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制定常態化的行業疫情防控措施和監督管理制度,將疫情防控工作納入到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進行部署、考核、指導和監控,對落實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及時予以指導和糾正,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及時進行處理。

(五)優化措施,落細重點場所防控常態化。

20.“三站一場”管控常態化。堅持統籌協調、整體聯動、精準施策、高效運轉的工作模式,密切各地區、口岸、機場、航空公司、各單位機場工作專班等有關方面的協作配合,嚴格執行信息通報、關口前移、健康碼查驗、身份認證、體温檢測、專人引導、分區安置、“點對點”接送、集中隔離與全天候值守相結合等防控措施;火車站、汽車站要在出入口醒目位置設置健康碼查驗指示牌,其中火車站應設置疫情重點地區人員專用通道和指示牌。出入站時,進行人工或廣播提示,引導乘客出示健康碼、身份證,並嚴格查驗健康碼、檢測體温;對查驗發現的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和重點地區來返沈人員要立即登記備案,引導其通過專用通道進入留觀區,及時轉交至相關地區;如有發熱症狀,交由衞生健康部門派出的醫務人員規範處置。

21.集中醫學隔離場所管理常態化。指定集中隔離點實施“一館一案”,落實“七加強”,即加強人員管控、加強服務管理、加強消毒防護、加強防疫宣傳、加強心理疏導、加強應急處置、加強安全生產;“一報告”,即體温異常情況報告;“三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兩熟知”,即熟知疾病的傳染病症狀、特徵和預防措施,熟知所在地傳染病或疑似病人留驗站及醫院的名稱、地址和聯繫電話;“兩能夠”,即能夠對傳染病表現症狀作出大致判斷和及時反應,能夠及時履行報告制度並做好現場控制。同時,集中隔離場所要配備足夠的安保力量。

22.公共場所防控措施常態化。商場、超市、銀行、賓館、酒店、餐飲、洗浴、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要按照相關技術指南,嚴格做好工作人員健康監測、環境清潔、消毒通風、人員防護、客流量控制等工作,合理規劃人員密集場所的人流行進路線和進入場所通道,落實“測温+健康碼核驗”措施,推廣使用自動化、智能化體温監控和篩查設備,提高通行效率,減少人羣滯留和聚集。商場、超市等要積極推行自助購物、自助結算,縮短排隊等候時間;住宿經營單位要做好疫情重點地區旅客排查登記和報告工作;公共交通要科學合理調配運力,引導乘客間隔就坐、分散就坐,降低人員密度。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飲等生活場所;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遊景點、運動場所等室外活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 ;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節假日期間,公園、景區等公共場所要採取門票預約、智能引導、分時錯峯、流量管理等方式,科學分流人羣,防範聚集風險。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主要負責同志對屬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各地區要設置精簡高效的實體化辦事機構,完善日常運轉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提升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要求。着力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政策執行力,堅決杜絕有章不循、弄虛作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二)加強財政保障。各級政府要建立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費和物資保障機制,統籌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財政資金及社會捐贈資金,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各項經費得到保障、物資供應充足。

(三)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政策解讀、輿論宣傳、專家建議等形式推進防控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推動健康防病知識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提高全社會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健全環境衞生管理長效機制,營造乾淨整潔的工作生活環境。加強輿情監測研判,健全信息公開發布制度,主動解疑釋惑,迴應社會關切。

(四)加強監督問責。健全完善督查機制,常態化開展巡查檢查,抓緊查找疫情處置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督促抓好問題整改,及時補齊短板。防止進入常態化防控後出現麻痺、鬆勁、厭戰情緒,對履職盡責不力、失職瀆職,造成後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本工作方案印發後,如相關政策出現調整,按照最新文件規定執行。

描寫就診體驗心得體會和感想 篇六

本指引適用不具備發熱門診診療條件和能力的大專院校校醫院(室)、中國小(含托幼機構)衞生室(保健室)(以下簡稱校醫室)組織實施。具體流程圖詳見附件1。所有到校醫室就診的師生,須經過體温篩查和問診,排除可疑情況方可進入校醫室就診。校醫室(校醫院)已規範設置預檢分診流程的學校可參照執行。

(一)體温篩查點設置要求

1. 在校醫室的入口處,標識明顯,確保區域空氣流通,醫務人員要在病人的上風口。

2.備有醫用外科口罩、電子體温計(以便快速篩查)、水銀温度計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診病人篩查記錄表等。在明顯位置張貼就診流程和注意事項、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信息。

(二)防護要求

1.工作人員採用標準防護,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觸就診人員時戴醫用手套,隨時做好手衞生和手消毒。

2.督促就診人員及陪同人員佩戴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3.體温篩查點按要求做好常規消毒和隨時消毒。

(三)工作流程

1.測量體温。在體温篩查處用電子體温計快速篩查,如有發熱情況,轉移至臨時隔離留觀室(區),用水銀體温計測腋温。

2.詢問臨牀症狀。重點詢問發熱、乾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

3.詢問流行病學史。重點詢問發病前14天內:(1)有無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發的國家和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觸過以上地區或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2)有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接觸史。(3)有無聚集性發病情況。14天內在小範圍場所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宿舍等,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4)有無境外疫情高發國家和地區旅居史,及境外疫情高發國家和地區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患者接觸史。

4.填寫就診師生篩查登記表(附件2)。

(一)臨時隔離留觀室(區)設置要求

1.設置在校醫室外,以就近為原則,方便就診師生轉運,儘量設立專用通道,確保有足夠的空間。房間門窗保持打開狀態、通風良好,配備水銀温度計等常用診療器具、洗手設施、休息坐椅、消毒物資和設備、以及滅火器材,最好有單獨使用的衞生間。如無合適的室內場所作為臨時留觀室(區),可搭建臨時構築物或應急帳篷,注意保持通風良好。

2.設置醒目標識,門前設置警戒帶或提示“未經許可,不得進入”,避免其他人員誤入。室內明顯位置張貼屬地街道(村委)、疾控機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三人小組”、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聯繫人和聯繫電話,以及轄區指定發熱門診信息、發熱門診就診流程和注意事項。

(二)人員防護要求

1.醫護人員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n95)、穿一次性隔離衣、戴手套、穿鞋套。隨時做好手衞生和手消毒。

2.臨時隔離留觀室(區)內等候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人員間距保持2m以上。

3.轉運工作人員(含司機)在轉診過程中應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n95)和醫用手套,穿工作服或隔離衣,必要時進一步加強個人防護。

(三)工作流程

1.學校與屬地街道(村委)、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疾控中心建立聯防機制,制定發熱病人和可疑病例的轉運預案。

2.體温篩查時發現發熱(體温≥37.3℃)、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的病例時,立即安排專人引導病例至臨時隔離留觀室(區)等候,醫護人員複核體温、再次詢問核對臨牀症狀及流行病學史,通知家長(家屬),按照轉運預案聯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或社區“三人小組”初步排查。

3.病例若沒有前述流行病學史,學校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或社區“三人小組”的安排下,引導病例去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4.病例若有前述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一條,臨時隔離留觀室(區)學校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或社區“三人小組”的安排下,立即撥打120將患者轉運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醫,同時報告當地疾控中心,配合採取進一步的防控措施。

5.如無校方人員或家長(家屬)陪同,應做好患者轉運交接記錄,並將情況上報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組。

6.臨時隔離留觀室(區)每天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可疑病例或發熱人員離開後及時消毒處理,方法如下:

(1)室內空氣用含3%的過氧化氫或0.2%過氧乙酸或二氧化氯(濃度按產品使用説明),按20ml/m³的量採用氣溶膠噴霧方式消毒,作用30min後開窗通風。或使用紫外線燈照射1小時。

(2)座椅、枱面、診療設備表面以及門把手等可能接觸到的物體表面首選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後用清水擦淨;不耐腐蝕物品可用75%乙醇局部噴灑擦拭。也可以用等效的消毒濕巾擦拭。

(3)地面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消毒,作用30min後用清水拖淨。

7.應急消毒措施。如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和物體,可用含固態過氧乙酸的應急處置包直接覆蓋包裹污染物或用乾毛巾覆蓋後噴灑有效氯濃度為10000mg/l的消毒劑至濕潤,作用30min後打包移除到專用垃圾桶。污物污染的枱面和地面應及時消毒,可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範圍為嘔吐物周圍2米,作用30min。建議擦拭2遍。

8.轉運車輛消毒。每次轉運後對車內窗户、座椅、扶手、吊環等表面進行消毒,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後用清水擦淨;不耐腐蝕儀器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車內空調濾網每週清潔消毒一次,濾網可浸泡於有效氯濃度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劑30min後用清水衝淨晾乾後使用。密閉無窗車輛應加強車內空氣消毒,消毒方法參考室內空氣,消毒結束後開啟空調外循環促進車內空氣流通。

(一)校方及時跟進被轉運人員和外出就診人員診療和健康狀況,相關人員在轉運、候診、診療和等待診斷結果全過程均要做好隔離和個人防護。疫情信息按要求及時報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當地疾控中心和社區。

(二)被轉運人員診斷為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時,立即啟動學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

(三)排除新冠肺炎無需留院治療的師生由學校或家長(家屬)接回,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者遵醫囑治療,同時需進行健康觀察至痊癒,並通過校醫複核才能復課或返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