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育兒經驗分享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35K

育兒經驗分享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育兒經驗分享心得體會 篇一

楊楊比其他小朋友晚一週進幼兒園的,她不哭不鬧,給人的感覺非常懂事,可是當我們正常上課後發現,原來她非常的內向,膽子也很小。每當她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時,她就會主動讓出來,當別的小朋友有攻擊行為時,她更是躲避、退縮,從來不會還手或還嘴,也不會告狀。上課遊戲雖然聽的、看的很認真,但不會參與,就連小朋友最喜歡玩的大型玩具也是敬而遠之。

每天早晨小朋友來園都會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活動,楊楊來園後,跟往常一樣安安靜靜地坐在小椅子上看其他小朋友玩。我過去叫她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被她拒絕了,後來我提出跟她一起玩,她才慢慢的跟我進了活動區。上課時,小朋友齊聲唱着歌,我發現楊楊邊唱歌邊表演着,於是我對小朋友説:楊楊表演的真好!我們請楊楊站起來唱歌,好嗎?只見她滿臉通紅,害羞地低着頭,説什麼也不肯唱歌。我只好請其他小朋友唱,過了一會她又跟着唱了起來,她的聲音好聽且節奏感強。午飯過後,小朋友們玩了會兒遊戲,準備睡覺了,我帶着他們去上廁所,大家都排隊了,只有楊楊還坐在椅子上,我過去一看,楊楊眼淚汪汪的摸着小手,好象是被椅子夾到了,問他怎麼回事,她還是閉着嘴不説話。

楊楊的媽媽常常問我:“楊楊在幼兒園裏會跟小朋友一起玩嗎?上課和遊戲能參與進去嗎?願意到户外做運動嗎?跟小朋友的關係好不好?”楊楊媽媽還反應楊楊在家裏其實很活潑,喜歡唱歌跳舞,常常一個人表演,但是到了幼兒園了怎麼就完全不一樣了呢?我認為在幼兒園裏,由於楊楊比其他孩子晚進園,因此和其他小朋友有種距離感,不願意主動遊戲,每一次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加入遊戲,比較被動,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遊戲及其他活動中來。

我發現楊楊對音樂比較敢興趣,所以在上音樂課或是音樂遊戲時經常會請她唱歌給大家聽,在她自動給音樂加上動作表演時,引導其他孩子一起表揚她,跟她學習。雖然一開始楊楊還是不敢在大家面前唱歌,但是慢慢的開始願意在大家面前表演了,現在楊楊是我們班歌聲最響亮的小朋友了。找到了自信,似乎讓楊楊變的開朗起來,會主動參與到遊戲中,前幾天放學的時候我帶着小朋友玩大型玩具,當楊楊奶奶來接的時候她不肯走呢!

自信心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而幼兒期又是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根據每個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讓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機會獲得成功和滿足,從而產生自信心,激發幼兒再次嘗試的慾望。因此幼兒無論在幼兒園,我們應該為其創設一些自我鍛鍊的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時,要多給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幼兒生來就對音樂有特殊的情感,幼兒用獨特的的方式來表現他們內心的感受。正是這種寬鬆和諧的氣氛,使幼兒有可能大膽表現,同時也為教師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提供了機會。其實,困難、挫折在幼兒生活中常常發生,作為老師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導孩子大膽嘗試,去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育兒經驗分享心得體會 篇二

首先對幼兒園舉辦本次家長培訓表示感謝,想家長所想,急家長所急,是幼兒園為家長做的一件實事,使我們在家庭教育上能夠有所借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教師有的時候教得好自己的學生卻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是常有的事。平時我也很重視家庭教育,通過這次培訓,我從中得出以下心得體會。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兒童性格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羣、求知好奇、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圍,可使孩子膽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獨、懶惰、放任、不懂禮貌、言語粗俗,因為兒童在適應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常以家長為最親近、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勢和性格特徵,家庭氛圍的好壞是孩子心理,行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關因素。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起到榜樣作用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為人師表。家長的師表作用與自身緊密相連。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應該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有句話説得好:一兩的身教等值一噸的説教。要與孩子做朋友,多表揚少批評。做父母的能夠率先示範做出榜樣,其感召力和威力所產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做父母的要對孩子多讚揚,多鼓勵,少批評,少責罵。

三、教孩子學會獨立,讓他學會創新

當今中國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快,對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

高,而讓孩子學會創新就必須先讓孩子學會獨立,這一點對於我們現在還相對封閉的傳統教育來説尤為重要。我看過一篇關於中國和德國家庭教育比較的文章,德國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們帶孩子走路時,往往不自覺地牽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車車座上,而在德國卻很少看到這樣的現象。家長總是讓孩子自己走,或者騎着小自行車跟着,孩子摔倒了也從來不扶;孩子都有單獨的房間,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語言交流上,他們總是以徵詢式、開放式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主決定。正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養成了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這種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也使孩子更加樂意主動地去學習,去進一步創新。

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合作精神、競爭能力、耐挫折能力

未來社會充滿競爭與挑戰,要讓孩子在新世紀的競爭中立於不敗。

育兒經驗分享心得體會 篇三

在現今社會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爸爸媽媽由於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我們把它俗稱為“隔代教育”。

在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孩子:眼睛大大的,皮膚白白的,嘴巴甜甜的,看上去特別的可愛,特別的討人喜歡,這是我在班級最先認識並且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男孩——齊冉。因為喜歡他所以對他關注就多一些,隨着關注的多了,就發現這個孩子身上有很多壞習慣。比如:老師正在上課時,他會隨便走動,不遵守上課常規;玩桌面玩具會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中午吃飯的時候一邊吃一邊講話,還會把勺子伸到其他小朋友的餐盤;午睡時,在牀上翻來翻去或找鄰牀小朋友説話,或拽鄰牀小朋友的被子······針對這些情況,在孩〈WWW.〉子的姥姥來接孩子時我及時和老人做了交流和溝通。姥姥非常客氣的説:“這個孩子爸爸媽媽平時上班比較忙,沒時間管孩子,孩子吃喝拉撒都是我一個人的,老師我回去好好説説孩子,老師你辛苦了!”

第二天,齊冉的表現稍微有所好轉,我和帶班老師及時表揚了齊冉。並隨時關注齊冉的表現和狀態。差不多三四天的時間,齊冉不僅故態重生,反而有些變本加厲的表現。於是,在齊冉姥姥來送孩子時,我又及時和老人溝通,把冉冉的表現告訴他。結果,這一次他的姥姥説:“老師,我們家齊冉你得多多表揚,他犯錯誤時,你也要表揚,他是個順毛驢,就喜歡聽好聽的話。他還倔,不聽勸,都隨他爸爸,他媽媽可不是這樣的。”

我語重心長的告訴老人,孩子在幼兒園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犯錯誤時,老師會根據情況選擇提醒、督促和批評,當孩子改正之後,我們一定會進行表揚和鼓勵。而不是一味地進行表揚和誇讚。如果不論孩子怎樣做,成人只是順着孩子的脾氣,不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到底應該怎樣做,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特別是老人帶孩子,很多情況下因為特別疼愛,所以會捨不得、不忍心批評。殊不知,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的表現。不知是為了迎合老師還是冉冉的姥姥真的聽進去了,她連連點頭:“是的、是的,謝謝老師!”

冉冉的姥姥離開之後,我不禁思考:面對這樣的的隔代教育,老師應該怎麼樣面對?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作為老師應該明確自己的立場,不能因為和家長的意見不統一而有所顧忌甚至一味地去迎合家長。但是和家長交流出現意見不一致時,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不能生硬、牴觸。而是應該把孩子擺在第一位,委婉的告訴家長應該怎樣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當家長特別是老人意識到老師這樣做是為了關心孩子、是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他們不僅會特別感謝老師,而且認為和老師有了相同的目標,思想和情感上會更貼近。

其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撫養人,作為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全部交給老人。不是説老人教育不好孩子,而是很多的老人會溺愛孩子,老人感覺只要讓孩子開心就是對的!冉冉的姥姥就是這樣想並且這樣做的。年輕的父母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並經常和老人聊聊天,瞭解孩子的成長情況,並向老人灌輸一些科學的育兒經驗,增強祖輩對隔代教育的理解和改進,從而真正達到目標同向、教育同步的狀態。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相信為了“孩子”這個共同的目標和希望,老師、父母和老人,一定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讓“隔代教育”之花燦爛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