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怎麼做好管理者的心得分享通用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2W

怎麼做好管理者的心得分享通用多篇

怎麼做好管理者的心得分享 篇一

順序問題

那麼,究竟是先做好人還是先做好事,然後再做好管理呢?

我想,我的觀點也許和莊嚴先生及葉老師不盡相同。

世上大抵有六種人:

第一種人:會做事會做人又會管理;

第二種人:會做事會做人但不會管理;

第三種人:會做事但不會做人不會管理;

第四種人:會做人不會做事但會管理;

第五種人:會做人但不會做事不會管理;

第六種人:既不會做事又不會做人也不會管理。

以上六種人,我認為,除了後兩種人外,前四種人都有人力資源的利用價值。

做人之於一個人,是一種能耐,從重要性的角度來看,遠遠高於做事的能耐。做人是立身之本,是身家性命之所繫,是事業成功之保障,更是一個人之所以有別人他人的核心要素。做人,在管理學上,被成為情商,即EQ。

做事之於一個人,也是人的一種能耐,一種駕馭事務的本事。

做管理之於一個人,也是人的一種能耐,一種利用別人把事情做好的本事。

我認為,人力資源部門應該根據工作崗位的特點來用人所長。優先使用第一種人,用好第二、三、四種人,少用第五種人,堅決不用第六種人。

1、順序要因地制宜

究竟是先做好人?先做好事?還是先做好管理?

我認為,順序問題要因地制宜,因崗位而異。

比如,部門員工的技術崗位,首先,要做好事,其次是做好人,再次是做好管理。光會做好人,或光會管理,而不會做具體的業務工作,是不能夠勝任這個崗位的。部門員工好比是地面上的“兔子”(執行者),“兔子”的職責就是按照部門經理(站在樹上指揮的“烏鴉”)的指令(方向、速度、目的地、目標)把事情做好。

再比如,部門經理,或者説是站在樹上指揮的“烏鴉”(管理者),其職能就是指揮,“跑”的工作應該由部門員工去做。那麼,作為部門經理,首先要會指揮,即當好“烏鴉”,動好“嘴”。不會指揮的“烏鴉”,即便再會做人,再會做事(當“兔子”),也不配當“烏鴉”(管理者)。一個稱職的“烏鴉”通常都是“兔子成精”修煉出來的。一個優秀的“烏鴉”往往既會做事,也會做人,更會管理。

2、“先做人後做事”模式所暴露的管理缺陷

企業如果將管理的希望寄託在管理員工的“做人”上,那麼這個企業是很危險的。

做人標準的主觀性強,而做事的標準客觀性強。 “先做人後做事”的管理模式,使員工養成一種做事看動機,而不是看結果的思考習慣。企業內部在“動機”的揣摸下,容易形成互不信任的企業內部文化。由於做人標準的主觀性,給企業員工造成要處處表現自己會“做人”而不是“做事”的能力。

“做人為先”也反映出我國企業不能正確認識員工素質方面的不足。大多數企業是以高於員工現實道德標準來要求員工,比如:奉獻精神、忠誠、敬業等。(比如,從我們公司不少歲數大點的員工的行為規範上就能夠看得出來,他們是來自大中型國有企業、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少有企業以員工正常的需求為出發點,以雙贏的思維來表述企業的宗旨,比如:員工的保障、升職、受尊敬等。在企業與員工之間,企業總是處於優勢位置,因此,員工只能以積極“做人”的表面形式來謀求在企業中生存發展和出人頭地。

“做人為先”還反映出企業管理監督機制和管理工具的缺乏。一個良好的管理體系,是要教育員工良好的做人方式,但更是依靠科學的管理監督機制和管理方法來完成企業的目標。過於強調“做人為先”,會造成企業管理機制建設的弱化。還會由於做人標準的主觀性問題和人的個體價值觀的區別,讓企業管理者在潛意識中排斥科學的管理思想與方法。因為,靠主觀的判斷也有利於培養自己的權威,建立自己的`“黨衞軍”,也更有利於打擊和排斥不同的意見和對自己地位有威脅的人。

“做人為先”給企業造成的最大危害恐怕是庸才文化的盛行了。自古能人多傲氣,大凡能做點事的人,都有些不太會做人的一面。“槍打出頭鳥”最有利的武器莫過於“做人的標準”了。如果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那麼和和氣氣的企業文化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了,就如在計劃經濟下的國有企業一樣。如果僅從“做人”而言,老國企的管理人員是很優秀的了,在那種環境下,即便是人才,也得先學會做多年的“庸才”才可能有出頭之日。所以,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人才”往往是“籠子中的老虎”。

怎麼做好管理者的心得分享 篇二

一、過硬的專業能力

基層管理者即是管理者,同時又肩負了具體的工作和事務,所以個人過硬的業務能力各素質是在組織中“讓人心服口服”為前提。同時,企業的各種業務培訓一般也是通過基層管理者進行的,所以業務能力對基層管理人員來説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量。

1、具備相適應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

2、熟悉自己專業範圍的工作內容、程序、方法、技巧、熟練運用本專業工具的才能。

3、業務精通,科學決策、組織、協調溝通能力。

二、優良的品德素質

1、以公司、集體利益為重,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2、具有寬闊的胸懷。

3、具有公正用權意識。

4、具有求真務實作風。

5、具有理智的感情。

優良的品德是走好人生道路的必要條件,也是帶班管理的資本。優良的品德,是好學、善良、真誠、勤勉、進取以寬闊的胸懷,正派的作風,表裏如一的形象方面的總和。

三、相適應的文化素質

全民文化教育不斷提高,員工文化水平普遍較高,同時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湧現,辦公手段日益現代化。管理文化素質更要提高,必須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決策運籌能力、計劃組織能力、協調控制能力,總結匯報能力以創新能力等。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豐富的文化知識作基礎。

1、有一定的文化政治理論知識。

2、精通本職的專業知識。

3、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

四、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

事業心和責任心,是幹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做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的重要思想基礎。有了這一點,就會努力學習,提高各方面的本領,就會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就會盡職盡責地工作。這就説明了事業心在管理者素質中所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有熱愛公司、熱愛團隊、熱愛崗位、建功立業思想。

2、有以公司為家,一心撲到工作上的職責意識。

3、有嚴肅認真的態度,一絲不苟的態度。

4、有埋頭苦幹,奮力拼搏的工作精神。

五、有對員工的正確態度和深厚感情

對員工的態度和感情問題,歷來是管理工作的一個根本問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員工,做到“以情帶班,以理服人”。是新時期管理工作的一個本性問題。對員工的態度與感情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端正態度是產生感情的前提和基礎,深厚的感情是態度端正的具體體現。做好“管教”工作,必須具有以下幾種“心”

1、尊重的心:管理者必須尊重自己組織中的每個員工。所謂“想人怎樣待己便應該怎樣待人”,尊重是贏得真誠的前提。儘管在組織中,每個員工的身世背景,家庭可能各有不同,但是以平等的心對待每個員工,才能謀求一個融洽的氛圍,讓員工從心裏願意和你共事,願意為你排憂解難,共謀發展。

2、關心的心:基層管理者直接接觸的就是一線員工,因而他們的“疾苦、心聲”基層管理者知道得最清楚。關心才能顯示出自己的仁愛之心。

3、體恤的心:既然有了關心,就應該在他們出現個人問題時,體恤他們同時,學會換位思考,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賞識的心:當你賞識一個人的時候,你就可以激勵他。作為管理者,就要不斷用賞識的眼光對待員工,不斷地在工作中表達自己的賞識,使員工受到鼓舞和激勵,尤其是在員工做得優秀的時候。管理者不能默認員工的表現,一味地讓員工猜測自己的態度,默認和猜測都將導致溝通的障礙,使員工對管理者喪失信心。你所能做的就是對員工説出你的常識和你對他們的評價,讓員工從你的表情和語言中感受你的真誠,激勵員工的士氣。

5、分享的心: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態度,也是最好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就是要在工作當中不斷地和員工分享知識、分享經驗、分享目標、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東西,通過分享,管理者不斷能很好地傳達理念,表達想法,不斷形成影響力,用影響力和威信管理者也能不斷從員工那裏吸取更多有用的東西,形成管理都與員工之間的互動,相互學習,相互進步。

6、授權的心:授權賦能既是經理的職責所在,也是高效管理的心備條件,管理者只有把應授出的權力授予員工,員工才會願意對工作負責,才會更有把工作做好的動機,經理必須在授權上多加用心,把授權工作做好,讓授權成為解放自我,管好員工的法寶,授權的心更表現為自己夠有勇氣去“舉賢”,能夠容忍下屬超越自己。

7、服務的心:所謂服務就是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客户。管理者是為員工提供服務的供應商。你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手中的職權和資源為員工提供工作上的方便為其清除障礙,致力於無障礙工作環境的建設,讓員工體驗的管理的效率和辦事的高速度,不斷鼓舞員工的士氣。

六、有良好的自身形象

以身作則,樹立良好形象,是管理者素質的綜合反映和具體體現,員工接受管理者的教育和管理,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要增強管理的權威性和説服力,必須以身作則,樹立良好形象,堅持以行帶班。

1、對工作盡心盡力,認真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時時刻刻以集體的榮譽和利益為重,才能使部屬產生尊敬和欽佩感,激發部屬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2、遵紀守法,嚴於律己的形象。

3、身先士卒,勇挑重擔的形象,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敢喊、敢做”,“跟我來”,“看我的”做出好樣子。

4、公道正派的形象,堅持原則,不分親疏、一視同仁。

5、顧全大局,維護團結形象,建立和諧的內部關係,增強內部大團結,是作為管理者的重要職能。

七、有勝任本職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管理素質,其內容非常廣泛,極為豐富。是新時期基層管理工作發展的需要。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四種能力:

1、運用管理規章制度帶班的能力。幹部按制去管,員工按制度去做。

2、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善於發現問題,勤於分析問題,正確解決問題。首先,要善於通過與員工實行“五同”觀其變化,尋其徵兆。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其次,要通過對了解到的情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弄清問題出現的原因,及時拿出解決的措施和辦法,真正做到“四個知道,一個根上”,把可能發生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3、嚴格管理與説服教育相結合的能力,必須努力提高嚴格管理與説服教育相結合的能力,切實做到:既能堅持嚴格管理,從嚴帶班,又能堅持説服教育,以理帶班,並善於把這兩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

4、做好人別人思想轉化工作的能力。“人上一面,形形色色。”

八、團隊建設能力:

基層管理者除了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那麼體現管理者魅力和價值的就是團隊建建設的能力。一個人的業績可能非常優秀,但是隻注重個人的業績而忽視了團隊,充其量只是一個業務精英。如果將團隊發揮巨大的效能作用,便是一個管理者的最大喜悦。

如何建設一個團隊呢?

1、充滿※※。※※可以感染組織的每個人,而且※※可以激發每個成員的戰鬥力,讓員工對遠景充滿信心和希望。試想一個沒有※※的人如何可以組建一個有※※的團隊呢?

2、善於激勵:在工作遇到難題時,作為一個精神的鼓勵者使員工疲倦時可以重新振奮的去面對難題,而且只有激勵,才能讓能力不足、信心不強的人成長起來。

3、善於組合;團隊中必然有各種性格特點的人,那麼發現他們個人的人優缺點,發揮個人的優勢力加以組合,使團隊發揮最大效能。基層管理者也要學會佈局——強與弱的搭配,活躍與循規蹈矩組合……然後,再將他們安排到隊中的不同位置。

九、領導力

基層管理者雖然是“管理者”,但由於本身所處的角色,需要更多發揮自己的領導力而非行政賜於的管理能力,之間的區別在於:

第一、管理者一般是被任命的,其影響力來自職位所賦予的正式權力。而領導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從羣體中產生的,影響力主要來自非職位權力。

第二、管理可以運用職權迫使人們去從事某項工作,而領導是依靠個人的魅力去影響他人。

第三、管理者是依靠制度、管理工具達到目的;而領導者依靠的是遠景規劃、激勵去實現目標。

十、與上司相處的能力

授命於基層管理者的是上司,因而保持與上司良好的溝通是獲得進一步提升的關鍵。有很多基層管理者可以贏得下屬的尊重,業務能力也非常優秀,卻無法獲得進一步提升滿足自己的更大追求,原因是往往忽視了與上司的溝通。

第一、讓上司知道你每天都有幹什麼。

這一點非常關鍵,第一尊重,第二避免他滋生出太多的想法,如你想搶他的位、在暗中跟他搗亂、輕視他等等。

第二、徵詢他的意見獲得支持。

有時明明可以走的捷徑,但因為忽視了與上司的溝通,而走了彎路,所以在一些問題上多聽聽上司的意見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