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康熙大帝讀後感2020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9W

康熙大帝讀後感2020為本站會員“queen2queen”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康熙大帝讀後感2020

近日,在花費了近乎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康熙 皇帝一生經歷讀完,感悟頗多。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康熙大帝讀後感,方便大家學習。

康熙大帝讀後感1

峻月河的【康熙大帝】,既不同於清史演義,也不像宮廷演義,出版社以及他本人是把它定義為歷史小説的。因為虛構成分多,歷史上的很多史實在這本書裏並不能看到。那麼,這部書的看點在哪裏呢?我覺得應該注意幾個主要人物,以及由這幾個人物所貫穿的故事情節。

先説康熙,這個曾被後人號稱為“千古一帝”的清朝皇帝,其作為確實不同凡響。八歲登基,十六歲剷除政治對手權臣鰲拜,十九歲清三藩,不到三十歲就力主收復台灣,此後三次親征,六次南巡,個人功業彪炳史冊。更難得的是,康熙一生中並沒有多少被後人詬病的事情。

所以,看【康熙大帝】,我覺得應該把重點放在康熙的識人、謀事、膽略、帝王心術這幾個方面。

在識人上,康熙先後從潦倒舉子中檢拔一出伍次友、明珠、周培公、高士奇一批才俊,從臣僚中檢拔一出小於成龍、傅鴻烈、郭琇、陸隴其、魏東亭等一班能臣,從草莽中檢拔一出劉鐵成、武丹、穆子熙一班人,從皇子中甄別出八阿哥和四阿哥。同時,也把一批有可能成為貪一官污吏的人員黜落掉。比如,進士科考試過後,他上街私遊,發現一名舉子口出狂言,説本科自己一定能中,而且還説已經得到了上書房大臣明珠的允諾,等到考官把中試名單交到皇帝手中時,康熙果然看到名單中有那個舉人名字,於是提筆就劃掉了,跟隨的大臣馬上進諫,説國家取士有法度,不能僅憑某人那一句話就隨意更改,康熙馬上説到:我豈是為了他口出狂言,而是看到他腳下踩了一枚測字先生掉落的銅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謀事上,康熙容忍鰲拜專橫不法,不與正面衝突,為自己贏得親政時間;在撤除三藩上,先禮後兵,謀定而動,知人善任,恩威並舉,尤其在對待王輔臣父子、傅鴻烈、西疆葛爾丹這些身人,都可以看出康熙是極富戰略眼光的。

在膽略上,一個撤除三藩、一個穩西疆、一個收台灣就可以看出來。

説到帝王心術,聖明如康熙者也是不夠光明磊落的。比如,像魏東亭、索額圖,大概還有明珠這樣的大臣們的私邸裏,都安插了皇帝的眼線。皇帝不相信任何人由此可見一斑,看來“孤家寡人”四字真不是虛設;在對待索額圖、明珠一黨一爭問題上,康熙皇帝也是視而不見,對於皇帝來説,大臣有一點一黨一爭未必是壞事,他們可以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這比你們一團一結一致糊弄皇上好得多,可以起到監察部門起不到的作用。在對待皇權上,康熙皇帝是最最重視的,其他尤可,唯皇權一日不可旁落,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也是他破釜沉舟也要撤藩的決心所在。在對待諸皇子們,康熙對待這些皇子們應該説還算是公平的,首先我都給你事做,通過做事來歷練、來甄別各人的能力。那麼康熙皇帝心目中的.接班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從書中隱隱約約的感覺到,應該是敢用事,不越位;有毅力,能循法;善克己,堪承業。皇八子鋒芒畢露,對皇權有威脅,拿掉;原太子優柔寡斷,做事乖戾,拿掉;長子起非分之想,拿掉。只有皇四子用鄔思道計謀:拼命做事,不爭是爭。最後獲得康熙青睞。在對待百官上,康熙臨去世前把那些得力大臣統統貶官黜落甚至送進監獄裏,目的是即為新皇帝留下人才,又給新皇帝留下施恩的餘地,同時也避免那些大臣因擁戴之功而恃功倨傲,新皇帝不好駕馭,真是一石數鳥。

在對待大臣節一操一方面,康熙首重一個忠字,這從對待李光地和編修【貳臣傳】就可以看出來。李光地在當時屬於大學者,名滿天下,尤其是在收台灣上有贊善之功,所以康熙封他為文華殿大學士,但是終其一生卻沒能進上書房,也就是説康熙沒給他“宰相”名份。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康熙只取他一個忠心,卻不齒他的節一操一。從書上可以看出來,李光地在孝、友、信這些方面行止有虧,被時人所詬病。而對滿清入關有大功的原明朝大臣洪承疇、錢謙益等人,康熙全都打入到貳臣傳中,給後世走投降道路的大臣一個警示。

伍次友這個人雖然書中着墨不少,但是我覺得人物描寫並不豐滿。從初為帝師到真相大白,其人始終被矇在鼓裏,我覺得這不是一個識窮天下、學貫古今的瀟灑才子縮影表現出來的木訥。尤其是在與鄔思道相比,更加明顯。

明珠應該是個幸運兒,從他大難不死那一刻就註定了其人必將有後福。從他的綽號“琉璃蛋兒”,就可以看出這人的為官之道。書中對其人正面描寫並不多,反面描寫到不少,俗話説“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但是明珠慣用的手法就是拆毀別人的婚姻,像伍次友與蘇麻喇姑,周培公與阿鎖,屬於十足的小人之尤。本來高士奇也在他的打擊之列,奈何高士奇棋高一着,拿皇帝之命封住了他的嘴。在與索額圖一黨一爭中、在任命官吏中,他的故事也不少,描寫也很到位,很有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地方,不妨多看看。

康熙大帝讀後感2

“讀一本書,不能書上怎麼説就怎麼理解,讀書要加入自己的思考,瞭解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這句話看似簡單,但是真正做到的又能有幾人。懷着這樣的心情讀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現在就這本書來説一下他所寫的康熙大帝。

在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中,他給我們展示了被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的風采與才智。清聖祖康熙皇帝一愛一新覺羅?玄燁,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他8歲登基,國家的內憂外患迫使他磨練出了堅毅、沉穩的一性一格。他少年老成,小小年紀就在政治舞台上獨當一面。他採用欲擒故縱的計謀,殺了飛揚跋扈、居功自傲的鰲拜,那年他年僅15歲;他採用穩紮穩打的戰略,拔掉了造反的“三藩”:吳三桂、尚之信、耿一精一忠,那年他也才32歲;他採用誘敵深入的謀略,一舉消滅了葛爾丹,平定了叛亂,那年他也不過34歲。隨後他又收復了台灣,驅逐了沙俄勢力,拉開了中國歷史上150多年的“康乾盛世”。

在這本書看來,康熙一生無愧於“大帝”二字。在他在位期間,他鞏固了帝位,肅清了朝野,平定了四方,統一了全國,開拓了疆域。這本書從充分讚揚了他的業績。我個人認為看這本書我覺得應該把重點放在康熙的識人、謀事膽略、帝王心術這幾個面。

在識人上,康熙先後從潦倒舉子中檢拔一出伍次友、明珠、周培公、高士奇一批才俊,從臣僚中檢拔一出小於成龍、傅鴻烈、郭琇、陸隴其、魏東亭等一班能臣,從草莽中檢拔一出劉鐵成、武丹、穆子熙一班人,從皇子中甄別出八阿哥和四阿哥。同時,也把一批有可能成為貪一官污吏的人員罷黜。可以説他在識人方面是相當的成功的。

在謀事上膽略上,康熙容忍鰲拜專橫不法,不與正面衝突,暗自積蓄自己的力量,為自己贏得親政時間;在撤除三藩上,先禮後兵,謀定而動,將手握重兵的吳三桂、尚之信、耿一精一忠逐一掃除,同時他知人善任,恩威並舉,尤其在對待王輔臣父子、傅鴻烈、西疆葛爾丹這些身人,都可以看出康熙是極富戰略眼光的。

説到帝王心術,聖明如康熙者也是不夠光明磊落的。比如,像魏東亭、索額圖,大概還有明珠這樣的大臣們的私邸裏,都安插了皇帝的眼線。這也是無可厚非之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作為帝王,這是他成功御下的基礎,也是他維護王權的手段。同時,只有他了解了臣子才能人盡其才,對於庸人不濫用,對於能人也不埋沒

在對待大臣節一操一方面,康熙首重一個忠字,這從對待李光地和編修【貳臣傳】就可以看出來。李光地在當時屬於大學者,名滿天下,尤其是在收台灣上有贊善之功,所以康熙封他為文華殿大學士,但是終其一生卻沒能進上書房,也就是説康熙沒給他“宰相”名份。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康熙只取他一個忠心,卻不齒他的節一操一。看似有些迂腐,至少現代人看來是這樣的。但是這也是康熙對個人一操一守方面的堅持。也是對當時大臣的一種警示。

這本書因為虛構成分多,歷史上的很多史實在這本書裏並不能看到。它既不同於清史演義,也不像宮廷演義,出版社以及他本人是把它定義為歷史小説的。可是我們同樣可以從這本書中瞭解康熙,瞭解歷史上的康熙王朝。雖説是不完整的,有虛假的,可是我們可以拿他同其他歷史傳記比較,既可以瞭解事實,又更加有趣味一性一。就我給人而言,太枯燥的傳記我是看不下去。

在傳記之外人們對康熙也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那些不識字是人,也從電視上或者長者口中瞭解的一些有關康熙的事。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我們同樣看到了一個無愧於大帝二字的“康熙”。人無完人,儘管傳記以及電視劇中都把康熙説成了完美的“千古一帝”,而他也是朝着自古第一完人努力。【清史稿】對康熙皇帝的評價是:“聖祖仁孝一性一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一愛一民。”大多數人的看法也是:康熙是一位傑出的封建帝王,從他的政績不難看出。的確從帝王的角度看,他相當的成功。讚美他是應該的。

但是從時代的發展看,康熙帝延誤了歷史的進程沒有把握住歷史的機遇,謂的“康乾盛世”只能説是落日的餘輝。中國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為他處在一個鉅變時代,卻拒絕了重大的變革,其一生的功業只是在人為的延長已經衰落的封建社會。對於這些評價,我並不太感冒。這些對於我們來説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屬於康熙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活在現實,對於歷史,對於傳記,我們可以去也應該去讀去了解。我們要追求真相,但也不能鑽牛角尖。我們要做的是瞭解史實的同時學習其中可以用於當世的東西。即在讀書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對於康熙,我們不可能像他一樣做一個帝王,可是我們可以學他的識人處事,學他的博學多才。他可以從弱勢走向巔峯,我們也可以從平凡走向成功。

康熙大帝讀後感3

洞穿千古,愛新覺羅玄燁和他身旁那一羣仁人志士、奸臣匪徒在二月河的筆下依舊栩栩如生,他們締造的一個時代自此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再無人問津。

我們知道玄燁是因為他的另一個名字——康熙,一個塑造了封建王朝上下幾千年最後一抹輝煌-康熙盛世的康熙。我們談論他,讚歎他,贊他聰明絕頂、贊他執政有方,然而亂世出英才,他的一切成就何嘗不是一次次危機的步步緊逼,一個個青年才俊的前仆後繼。

無論故事將康熙渲染的如何出神入化、神機妙算,我始終難忘的還是那個手把手扶持他的祖母——孝莊皇太后。論資歷她扶持過六歲登基的順治,所以後來扶持康熙大概顯得綽綽有餘;論威嚴,諸如權力滔天,不把康熙放在眼裏的鰲拜也要給她幾分薄面;論人脈,是她從舊部、老友以及她曾今幫助過的眾人手中借來三千家奴作為主力大敗三藩叛軍。是年輕氣盛的康熙不聽她的極力勸阻急功近利的撤藩才激起三大藩王起兵,險些釀成鉅變;是她一手培養的蘇麻喇姑讓康熙身邊又添一員“大將”;只可惜後來的後來她等不到康熙回京,無以將‘太子永不能廢’的懿旨親自頒佈,就與世長辭,這倒是苦了後來的容妃。

八歲即位的康熙也許羨煞旁人,只是誰曾想過,他一個剛過活泥巴玩兒年紀,尚且稚氣未脱的‘小朋友’的無奈。鰲拜打壓他、激他、監視他,暗地以子虛烏有的罪名換他貼身侍從,不顧尚未親政的康熙的極力反對,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可笑後來的鰲拜在奸臣的煽動下策反卻被出賣,不過也的確顯得咎由自取了,畢竟他只是拳腳上尚能以一當十的一介武夫,畢竟誰人不想黃袍加身,但是,策反大討論中在對康熙處置上,在唯獨他手心寫下的“隱”字中,讓我看到了曾今追隨皇太極出生入死的他心中殘存的忠義。巧遇伍次友是康熙的幸運,伍次友的除鰲拜、廢三藩、收台灣的三大建議基本是貫穿了康熙一生的任務,只是後來橫空出世的葛爾丹有些讓康熙猝不及防了。誰曾想,和康熙幾乎青梅竹馬的蘇麻喇姑會喜歡上幾面之緣的伍次友。全身而退不留朝堂的伍次友又是多麼的機智,他知道康熙對蘇麻喇姑不易讓人察覺的情愫,知道遠離深不可測的朝廷,也知道久留定會大難臨頭。只是我偶爾還是莫名的惋惜,惋惜他一身才華,也質疑他,質疑他‘慫了’只顧全身而退。伍次友向康熙舉薦的周培公是第一個不懼權貴的“硬漢”,仗義直言,機敏果斷,從撤蕃中他面面俱到的部署早能看出他的遠見卓識和細緻入微,所以統領三千家奴的時候,他殺雞儆猴的決絕讓渙散的軍隊所向披靡,怎奈何小人誹謗,康熙謹慎多疑,再加上滿官排擠讓他被康熙冷落十一載,上獻的大清全圖顯示了無怨無悔的忠臣風範。還有嘴若利劍,為收回台灣殫精竭慮的姚啟聖,在大敗鄭經據守台灣的軍隊上他功不可沒,他的晚年比周培公要好得多得多,康熙賞他行宮居住,還給了手不釋卷的他珍籍無數。我佩服鄭經在兵敗如山倒,眼見大勢已去時拔劍自刎的氣魄,追隨他至死的前額未剃的頭髮算是他對前明君王最後的效忠吧。

我看康熙,是一臉的鐵面無情,是揮手下令的毫不猶豫。權宜葛爾丹,他不惜下嫁自己的掌上明珠藍齊格格,讓後來的藍齊兒在夫君與父王的惡戰中左右為難;為了平台後台灣的安定,他將自己從小到大的伴讀魏東亭貶去任職,直至其白髮蒼蒼到了垂暮之年;為了自己九五之尊的無上皇威,在廢太子一事上容妃傳達的太后懿旨也顯得蒼白無力。我心疼容妃因此獲罪被貶去洗馬桶,在滿腔委屈與一身疲倦中含淚而終,死於意外。然而這都只不過是身不由己的康熙在外人面前華麗的偽裝吧。自己最愛的女兒嫁給自己的仇人難到他不心疼?自己從小一起長大勝過兄弟的伴讀去了遙遠的台灣任職難道他不痛苦不思念?眾目睽睽之下,他不得已重罰觸犯自己威嚴的自己最愛的女人他不後悔?只是他要永遠要時刻記得的是他的天子身份,他是為父為君為夫之間要選擇國家大義的天子,是有擔當的敢作敢為的天子,是要遇事果斷決絕的天子。他的柔情也許永遠被埋藏在心底最深處,從那年登基大概註定他不再有眼淚。他是可憐的,最終落得孤苦伶仃的可憐者,是在蘇麻喇姑和太后相繼去世後的可憐蟲,他的晚年不是沒有三千佳麗陪伴,是沒有最愛、無人理解、無人可以親近的精神上的孤寂。他閃閃發光的功勛和傳為佳話的盛世大概是他最後的慰藉。

整本小説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讀來讓人慾罷不能。眾多人物身上的忠義是在歷史塵埃中依舊光彩奪目的,康熙身上能力與責任的如影隨形還在指導我們懂得責任敢於擔當。誠然權衡利弊、左右為難的時候我們的理智還是應當永遠佔據上風的,臨危不亂甚至於必要的時候需懂得捨生取義是值得借鑑的,常常説起的大義在我們的瑣碎小事間大概就是不讓感情左右的最佳選擇。縱然我們的生活終究歸於平淡,然而平淡尚不能甘於平庸,雖然犧牲巨大,康熙還是圓了他的盛世夢,那麼,你的夢呢?記得時刻提醒自己正在路上,説不定就實現了呢。

康熙大帝讀後感4

前些日子讀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感觸很深,最主要是對第一第二部的感受很深。因為我很喜歡看關於成長的故事(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習慣),而前兩部就是講的康熙的成長過程。可以説是經過第一步的剷除鰲拜,第二部的平定三番康熙才真正的登上皇位的。

我以前就特別喜歡那種很大氣的書。比如《射鵰英雄傳》我就很喜歡,就是因為這部書很大氣》還有《崑崙》。這都是我很喜歡的書,也都是很大氣的書。而表現大氣可以藉助自然的力量,也可以藉助人的力量。射鵰英雄傳裏的草原大漠,崑崙中的大海暗礁,都給人一種大氣的感覺。這就是自然的力量,還有人的力量比如康熙大帝中的奢華的排場,狩獵時的壯觀景象等等。

二月河是一個很勤奮的作家。他沒有上過大學但是文化修養卻是很高的。他以前是研究紅學的。説來慚愧,我以前竟沒有聽説過他,知道剛才上網搜索他的資料我才知道他竟然是河南的人,而且就在河南南陽,離我的家鄉信陽很近。這是二月河的一張照片,這算比較好看的了!!呵呵!!

康熙大帝讀後感5

開始並沒有選擇準備看《康熙大帝》的,因為已經看過電視劇了,雖然是斷斷續續的看的,但大致也明白了,皇帝挺好,從八歲登基開始,歷經磨難,大智若愚,除奸懲惡,大愛無言,憐恤蒼生,撤三藩,定邊疆,擴版圖……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學國小塑造人物常用的完美的歌功頌德的寫法

其實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問題,縈繞在很多讀者的腦海裏,到底鰲拜有沒有想過殺康熙,如果真想殺的話,真有那麼難嗎?要按文中所寫,鰲拜早就下定決定要廢立了老三了,可遲遲沒有下手,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康熙羽翼未滿的時候不殺,偏等長大了才動手,又偏偏一出手就會走漏風聲。這一切的一切從側面告訴我們一個猜想:鰲拜根本就沒想過殺康熙!

歷史從來都是當朝者的執意,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結果,我們只不過附庸在歷史的過程中,臆想着可能會發生的場景,最終用自己的期望來定性那些已經擋不住的程式化的真理。:正義戰勝了邪惡!

康熙大帝讀後感2020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