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2W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大國崛起之英國觀後感 篇一

國際貿易地理這門課程,老師給我們看了很多的《大國崛起》系類節目,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英國的崛起,讓我感慨很多,我們作為中華民族未來的接-班人,應該要了解歷史,以史為鑑,開創未來。英國的成功崛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敢於創新、敢於挑戰位未知的未來,抓住機遇,適時的改革,開闢一條有利於中國發展的道路,這是我們的責任與任務。

英國的崛起是在比較開放,自由宗教的環境下開啟的,一些科學家在這個時候敢於創新,標新立異,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在當時,他的實驗沒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沒有被王室所阻撓,所以,這樣的歷史環境給瓦特提供了自由發明創造的機會於有利的環境,當他的實驗成功時,利用到工業當中,使英國的工業飛速的發展,從而成為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時代的先鋒者,無與倫比,把一些亞洲國家遠遠地拋在後面,而中國是閉關鎖國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開天闢地的進步,中國還一直處於落後封建的農業和基礎的手工業。噹一聲炮響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時,這時的中國只能處於捱打的地位,一系列的侵佔領土、賠款的條約接二連三的簽訂,那時,中國被轟醒了。

1588年,伊麗莎白繼承王位時,從英吉利海峽那邊,不斷地傳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探險成功的發財消息,這個時候是一個尋求新大陸,成為海上霸主的時代,這對於雄心勃勃的伊麗莎白來説是一個挑戰的機會,一個成為海上霸主的機會,她認為這個時代,誰搶到先機,接受新的思想,誰先搶到海上霸主的地位誰就會先發展起來,成為第一強國,自從英國以弱小的力量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英國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大西洋海上的霸主,又風騷了數百年。

還有,在伊麗莎白時期,她合理的處理了國王與莊主貴族的權利與利益,各個知道自己應該擁有什麼,做好自己的本分,這成為了不成文的法律,各個盡其所職。伊麗莎白的智慧與膽識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從而她永遠不會在英國人民的記憶中消失,乃至世界人民。每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都離不開一個有魄力的國王。

在英國經濟不穩的年代,伊麗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潛力,明智的向海上擴充勢力,以充盈國庫。而面對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聲討時,沉着的打退他們的艦隊,並趕走了海上的馬車伕——荷蘭,從此譜寫英國的海上歷史。在面對和貴族們的關係時,看清了國家的局勢,嚴格遵守大憲章的條例,和貴族們處在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伊麗莎白去世之後,英國陷入了內戰,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裏,英國人民在不斷的摸索着新的,適合自己國家的管理體制,終於在光榮革命之後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走上了強大的道路。

同時,英國的文化,戲劇也深深的影響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們考究。

總之,《大國崛起》英國篇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這個“日不落帝國”!

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 篇二

這個暑假,我又看了一遍十二集的電視紀錄片,名字叫做《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歷史,原來是這麼充滿趣味!這麼深奧奇妙!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日本、俄羅斯(前蘇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台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雲大國的興衰故事。它們的強盛都離不開那些改變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和領導人。從哥倫布、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瓦特、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盧梭到伊沙貝爾女王、拿破崙、戴高樂、郫斯麥、彼得大帝、華盛頓。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真正的治國之道從是這裏產生的。

每一個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國,都可以當作我們的老師。西班牙與葡萄牙告訴我們:要有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蹟;英格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需要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持;法蘭西告訴我們: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長時間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則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更加深刻地證實了法蘭西的教訓;德意志還告訴我們只有統一完整的國家才能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蘇聯的興衰告訴我們: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美利堅合眾國告訴我們: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國》,這裏面談到了中國唐宋的強盛時期,它是這樣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國城市就已經有很多的福利設施;一千多年前歐洲很亂很窮很落後,美洲未開發、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國遙遙於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正朝着成為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

一千多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一百二十五萬噸,而公元1788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鋼鐵業年年產才有七萬六千噸。

一千年前的中國農業、商業、製造業、手工業、娛樂業都是世界最發達的……

一千年前世界與中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幾倍而是十幾倍。一千年前中國遙遙於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令中國人無比自豪,但晚清時,清朝政府的卻讓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得捱打,人民就會陷入痛苦與憤怒之中。

現在的中國終於像巨人一樣從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來,但我們卻沒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因為,我們還沒有站在最頂端。

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的大舞台上再現雄風?

看完《大國崛起》以後,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點,全國的人民要萬眾一心地為國家努力,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為國家出力,要記住:“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大家團結協作,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走向勝利。第二點,國家領導人應該注重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該多多建設免費的國小與中學,要讓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實現成為強國的夢想。第三點,英明的領導人與有智慧的百姓一樣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優秀的領導人才能制定正確的制度和戰略。第五點,即使擁有了以上四點,沒有歷史機遇,那麼崛起的道路還是非常漫長的,重要的歷史機遇可以使一個國家迅速崛起,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另外,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影響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歷史,它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從前人做過的事情中獲得經驗與教訓,它的缺點是容易在向別的國家學習並改善自己的時候與自己本身的傳統發生一些矛盾與衝突。

“國家興亡,我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努力成為優秀的人才,將來為祖國創造光明的未來,讓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二十一世紀騰飛,再次遙遙於世界!

英國的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三

如果帝國在現代漢語裏是一個略帶貶抑的名詞的話,那麼把它用在美國的頭上,我覺得有必要加以一定的修飾,那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可惜的是,在央視的《大國崛起》系列片裏,由於當局意識形態的侷限性,美國篇和蘇聯篇一樣都令人失望。用西人的諺語説就是:BEAT AROUND THE BUSH,不得要領。

《大國崛起 美國篇》中有兩個重點:其一,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其二,危局新政。

現在當朝者在討論到中國的台灣問題時,常會援引美國南北戰爭為例來闡述統一的'正當性,所以央視的編導們當然也要不遺餘力地濃墨重彩描繪一下該事件。不過,人們常常忘了美國南北戰爭雙方的特徵是以工業資產階級民主派為代表的北方與農奴制莊園主為代表的南方之間的鬥爭。雙方各自代表的階層在歷史大潮中此消彼長的特點才是最後成敗的關鍵。回想當年美國脱離英國的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成功,而時隔百年在美國內部的南部獨立戰爭卻失敗了。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統一戰爭或者獨立戰爭都可以以民族統一國家統一的大帽子來代表戰爭的正義性與否,關鍵的問題還是雙方政權各自代表的階層和行政經濟運作方式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們中國人都期盼中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完成,然而統一的藍圖是如何描繪的呢?美國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給了我們明確的啟示。強大如英國者,不能阻擋美國的獨立。強大如南方軍者,也不能阻擋美國北方軍的統一。獨立與統一,誰是誰非?歷史老人告訴我們:只有民主的,進步的,代表新經濟發展方向的體制才有資格統一或者獨立。獨立或統一,是人民的選擇,是歷史的選擇,而絕不是某些肉食者或民粹主義或民族主義式的吶喊所能決定的。大陸若不自強,最終將無法阻止台灣的獨立。

講到危局新政,那是指1929年發生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以及其後的羅斯福新政。央視的編導們口沫橫飛地描述了當年美國人的悲慘生活:煤礦經常發生爆炸事故,工人超時加班現象嚴重,政府職能部門腐敗貪污,自然環境為工業污染所破壞,食品攙假影響人民健康,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當那個被採訪的美國問題研究專家講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發現了她臉上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是的,她羞愧了。在她講這些問題的時候,我覺得她應該和我同樣想到了:這些,80年前發生在美國的這些,不正是現在正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着的事情麼?只是,不能説,也説不得。那位教授只好在面對採訪的時候,尷尬地露出一點羞愧的笑,然後繼續向老美開炮。有趣的是,編導們的畫外音出現了:蘇聯的計劃經濟一片繁榮,所以美國人也要學習蘇聯老大哥。弦外之音是:老祖宗之法,也曾經輝煌過!可惜,錯了,又錯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的新政以凱恩斯的理論為基礎絕對不是蘇聯計劃經濟的那一套,美國的政府經濟干預是在自由市場經濟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而絕非如計劃經濟那樣凌駕於市場之上的模式。應該説,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社會出現的經濟危機不過是當年全球經濟科技高速發展之餘,產能過剩導致的一次自我調整。防佛一個小兒在青春期迅速成長的階段,如果運動過度而又營養補充跟不上的話,容易缺鈣抽筋。羅斯福總統不過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了社會一劑強心針和一點鈣片。羅斯福總統的名言是“我們最大的恐懼是內心的恐懼本身”。我的理解是,體制本身的問題不大,是人的內心恐慌情緒導致了股市的大拋盤進而影響了整個經濟形式。當然,羅斯福總統的“鈣片”:加大政府公共建設財政投資以拉動經濟的做法也確實起了巨大的作用。至於蘇聯則不然,它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抵禦能力在前文我曾表述過我的看法,就不再這裏繼續贅述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話題是關於“壟斷”。美國篇里長時間討論美國洛克非勒石油公司等托拉斯壟斷問題,闡述的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後期發展出來的壟斷企業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其中,採訪了錢穎一教授,他的觀點一針見血:壟斷的問題並不在於壟斷的財富積累本身,而在於它影響了人們自由競爭的平等機會之權利。“自由競爭”“平等權利”這些字眼,有意無意地出現了!所謂的蘇聯式的國有大企業,大銀行,大電信,大郵政,大交通系統,難道不正是一種國家式的大托拉斯麼?這樣的社會組織形式又給普通的消費者經營者們帶來了什麼?如果説,美國托拉斯影響的是平等競爭的機會,那麼蘇聯式國有大企業影響的就不只是平等競爭的機會,而卻是對私有財產的野蠻掠奪和消費者權益的漠視乃至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的下降。如果説羅斯福新政對於壟斷托拉斯大企業開刀是美國式資本主義經濟膿瘡爆發的一次自我療傷,那麼所謂優秀的“蘇聯式社會主義經濟”走上的國家壟斷的道路又是怎樣的一個奇怪的南轅北轍!人所不欲,則施於己?實在是有趣之極。

開國元勛,不留戀高位毅然掛冠離去的GEORGE WASHINGTON,他屬於美國!

農夫之子成為總統,自強不息並解放黑奴統一國家的ABOLAHAM LINCOLN,他屬於美國!

兩次把人類從瀕臨滅亡的世界大戰中解救出來,並在戰後幫助無數國家建設民主經濟的那個國家,就是美國!

在列強中把中國的庚子賠款退還中國興辦學校與醫院的,肩並肩協助中國打敗日本的主要國家,那還是美國!

在這樣一片開放的,聚合全球各膚色人才的熱土上,還有什麼樣的奇蹟不能發生?美國,依然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並代表着人類發展的最先驅。或許,人類永遠沒有最完美的制度,但在過去100年裏,美國,是當之無愧的全世界最偉大的帝國。

英國的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四

現在只要舉關於世界強國的例子,就會説美國,基本上,它已經成為世界強國的代名詞。美國,一個只有短短230年曆史的國家,如何走上這條無論在政治、經濟、科技。都位於世界之首或前列的強國之路的?真是值得我們沉思。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移民改變了美國的命運,美國曆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使得美國在短短一百多年裏能夠迅速崛起,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併為以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打下基礎。

美國崛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得益於幾次戰爭了。開始的獨立戰爭那時無需贅言了。第二個就是南北戰爭,給美國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它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並讓美國人吸取教訓,更加團結。還有一種説法説是美國靠戰爭發家,一戰中,美國靠中途專轉賣軍火等等大發戰爭財,一戰後,美國成功崛起於世界之林中。二戰後,美國以無可撼動的姿勢與蘇聯一起成就了當時的半邊天。

此外,美國的地理位置優越。美國地處美洲大陸,兩面朝海,不易受到攻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基本上都是在海外作戰,遠離戰場,使美國的現代化進程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而被迫中斷。

從管理的角度而言,我覺得美國對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法制化程度很高。從開始就存在的《五月花號公約》,及後面的《獨立宣言》......一系列的法律條文的確立都為美國經濟持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礎。另一個就是管理者的重要性突出在美國的整個經濟大發展中:華盛頓、林肯、羅斯福。三位美國最偉大的總統分別在美國不同時期為美國作出了非凡的貢獻。1781年8月,華盛頓率美法聯軍終於獲得了北美獨立戰爭勝利。華盛頓沒有仿效克倫威爾或拿破崙理所當然地成為這個新生國家的君王,他解散了大陸軍,交出了委任狀,並辭去所有公職。1862年5月,林肯簽署了《宅地法》,這一措施從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隸主奪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農民的迫切求,大大激發了農民奮勇參戰的積極性。 1863年1月1日又正式頒佈《解放黑奴宣言》,宣佈黑奴獲得自由,從根本上瓦解了叛軍的戰鬥力。而在19世紀的後半期,美國的發展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恰恰是在那個時期,很多的矛盾暴露出來。這就是羅斯福就職時面臨的現實。羅斯福“新政”不僅緩解了當時的危機,而且對美國社會甚至國際社會都產生了一系列深遠影響。

但美國也不是一個完美的所謂人間的“極樂世界”的國家。伴隨着其高速發展的,是對黑奴慘無人道的剝削、對印第安人幾近瘋狂的種族滅絕,對國內無產階級殘酷的壓榨。而直到今天,美國國內仍然有着諸如“種族歧視”、“社會貧富差距”等等問題。而且,由於美國本身的特殊性,這個年輕的國家缺少悠久的歷史,自然在行事風格上有些魯莽的色彩。

同樣,我們中國現在仍處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伴隨着中國經濟近乎於神話般的高增長,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被掩蓋的某些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也逐漸凸現出來。這些社會問題的解決,對我們能否實現現代化,能否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有着極度重要的意義。那麼,在面對着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國家需要如何去做呢?瞧瞧我們強大的對手,我們或許就會得到某些答案吧!

大國崛起觀後感1700字 篇五

《大國崛起》引起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我個人也認為這是很具有震撼力的電視片。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曆史為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覆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鑑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麼,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鑑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這是電視片對我的啟迪之一,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為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為他抬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説中國。

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為什麼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裏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也是以經濟發展為先導的,比如1840年代英國的工業革命,蒸汽機特別是蒸汽火車的出現,美國西進運動和工業化、特別是愛迪生、FORD等發明家和企業家的發達,帶動了社會經濟,使得崛起具備了基本的物質條件。

但是,有了物質條件,就真的能崛起為真正的大國嗎?歷史上,從蒙古到西班牙,這些依靠外部掠奪為主的國家,崛起和衰落同樣迅速。不是説,英國沒有對外掠奪,而是人家的主力和優勢建立在國內。於是,我們看到當英國的海外貿易和資本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約在1830年左右,資產階級憲政出現了,而後來,隨着社會矛盾的發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階級開始得到選舉權。

也就是説,大國的發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競爭的現代,不僅是經濟發展,也是政治進步——民主化。

這中間的道理很簡單: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規則下的平等,而要讓規則活起來,不成為橡皮圖章,就必須讓參與競爭的主體制定和維護規則。比如説,英國早期,貴族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國王剝奪,就搞了新法規,用議會高於王權來保護自己,而資產階級為了保護自己不被貴族剝奪,而要求選舉權;後來,出於同樣的原因,工人階級也有同樣的要求。

憲政民主的經典演化路徑就是這樣。

可以説,人們追求更好生活推動了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人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必然選擇參與到政治中去,而以普選為特徵的民主就成了必然形式。

坐落於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英國,一個小小的島國,是什麼讓她擁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甦醒,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管理。

在英國經濟不穩的年代,伊麗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潛力,明智的向海上擴充勢力,以充盈國庫。而面對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聲討時,沉着的打退他們的艦隊,並趕走了海上的馬車伕——荷蘭,從此譜寫英國的海上歷史。在面對和貴族們的關係時,看清了國家的局勢,嚴格遵守新法規的條例,和貴族們處在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伊麗莎白去世之後,英國陷入了內戰,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裏,英國人民在不斷的摸索着新的,適合自己國家的管理體制,終於在光榮革命之後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走上了強大的道路。

在看了這個之後,我初步的瞭解了管理的重要性。從國家到企業、工廠、學校再到家家户户,管理都扮演這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真確的管理方針,可以使家庭和美,事業有成,國家昌盛,而管理上的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成為堤壩上的蟻穴。拉丁美洲有這樣一種説法:所謂發展中國家,並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後,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後。在英國崛起之時,中國人仍在實行着封建君主制度,落後的制度,落後的管理方針,直接導致了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影響了現在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須學的一門科學,它將帶領我們走進更加繽紛的世界。

英國的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六

大國崛起之美國篇分為了兩集,新國新夢和危局新政。對於紀錄片的具體情節已不必贅述,以下所寫乃是觀看該片後對於美國文化的些許片段的思考。

提到美國,我們會聯想諸多,諸如美國夢、自由女神像、Michael Jackson、Hollywood、NBA等等。如今,美國元素正如潮水般湧入中國,年輕人對美國更是推崇備至,無限嚮往。我們打小就知道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我們同樣疑惑於既然是如此年輕的國家,又怎麼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變得這般強大,到現在我漸漸感覺年輕正是這個國家的優勢,沒有歷史沉澱的同時更沒有歷史包袱,這給了美國人充分的發展空間,因為無論怎麼做,他們終將創造歷史。而我們自己卻時常嘲笑別人是沒有歷史的民族,誇耀自己的民族有多麼深厚的歷史底藴,殊不知歷史給我們這個民族帶來了多少的傷害,每一次王朝的更迭無不是建立在人民流血犧牲的基礎上的,頻發的戰爭使人民苦不堪言,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故事我們已不知聽過多少次。而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更是禁錮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在辛亥革命之後都能發生袁世凱稱帝以及張勛復辟這樣的鬧劇,而軍閥(實際上的“土皇帝”)割據混戰更是達到數十年之久,可見封建思想對民眾毒害之深。如果一味追懷屬於歷史的榮耀,我們必將停止不前,這樣的教訓實在是太多,自明清開始我們的科技發明一直停滯不前,漸漸落後於西方,我們發明了指南針和火藥,而西方列強卻靠着指南針駕駛着軍艦用火炮轟開了天朝的國門,此時的貴族們也許還在觀看繽紛的煙火。

談及美國無法迴避眾人皆知的美國夢,這在眾多的電影中都有所體現。美國夢是一種理想,一種情愫,無數世界各地的人湧向美國,希望在這個機會眾多的國度獲得成功。事實上這些移民大都得以成功,因為他們足夠勤奮。因此美國夢還包含着進取獨立的精神。

我覺得美國最值得推崇的是其科學技術與教育。人類工業史上的諸多發明均來自美國,有我們熟知的生產線、飛機、電燈、電話、計算機等等。在20世紀策劃了著名的三大計劃即曼哈頓原子能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獲得了大量諾貝爾獎。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製造業中心,現在正在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而這一過程無疑是漫長的,所以重視科學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人才,在美國,教育制度尤為完善,教育發展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極高,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學,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這六所高校每次的世界大學排名都能進前10。美國的`其他許多院校也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大學中,美國佔168所,前20名中,美國佔17所。每年都有許多世界各地的大學生慕名前來深造。而在中國,雖然教育體系比較完整,但關於教育制度弊端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已進行多次,卻沒能得到理想的結果。至於高等教育,中國的高校雖多,但真正有競爭力的卻在少數,大學課程難以聯繫實際,使得學生面向社會時普遍面臨眾多困難,因為他們在大學根本學不到多少有用的東西。

美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強調個人價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開拓和競爭,講求理性和實用,其核心是通過個人奮鬥、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美國公眾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積澱。美國人有很強的成就意識。成功是所有美國人的追求,是誘人的前景,前進的動力。他們堅信,一個人的價值就等於他在事業上的成就。一些事業有成的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和各類明星,成了新時代的英雄。他們個人奮鬥的過程和結果,成了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的參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如何成為大國,或者説大國之謎是什麼,單一的因素肯定是錯誤的,應該有很多的因素,諸如要有凝聚力,重視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善於學習但決不簡單模仿。

成為大國後,大國間的較量説到底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我不相信所謂的中國人的劣根性,那是對自己盲目的否定,是妄自菲薄,只能説我們的國民素質亟待提高,而途徑是唯一的,那就是注重教育,培養真正的人才。

大國崛起是一部難得的好片,關於大國的討論永遠也不會停止,至少在國家這一概念消亡之前不會中斷,而我所希望的唯有中國真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