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建國大業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86K

第一篇: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精選多篇)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鉅變。 沿着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羣峯騰躍,平原奔馳的祖國。沿着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看着電影,想着歷史,心中無限感慨。遐想當年歷史的種種,心中激起了年輕人澎湃的漣漪,心在起伏,隨着60國慶,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國成立的禮炮,回想起60年前,中國説民主政治協商,60年後,中國説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這是60年抒寫的新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裏久久迴盪,揮之不去。中國共產黨“星火燎原”的神話從此令人信服。劇情從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開篇,描寫了國共雙方在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條戰線上的殊死較量。其中重點對中原突圍,延安保衞戰,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孟良崮戰役、渡江戰役以及建國民主協商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史詩再現式演繹,以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全過程。從一個階段較完整地反映了我黨從生死攸關到發展壯大,再到走向輝煌的歷史進程。

“以人為本”永遠是革命戰爭與和平建設的根本宗旨。看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共產黨會打敗國民黨?為什麼國民黨的“飛機大炮”會打不過共產黨的“小米加步槍”?想想從1946到1949,才不過四年的時間,國共雙方在軍事、政治、經濟等竟來了個如此大的逆轉,這是為什麼?我想關鍵還是在於人。影片再現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風采和魅力,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依依不捨地撤離居住了10年的延安。臨行前,毛澤東堅定而自信地説:“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多麼偉大的胸懷和氣魄!舉淮海戰役為例,淮海戰役表面上看是解放軍的60萬戰勝了國民黨軍的80萬,但據史料稱,淮海戰役共出動民工543萬人,其中常備民工22萬人,二線轉運民工130萬人,後方臨時民工391 萬人。他們不止是運輸隊,還是擔架隊、衞生隊、預備役部隊,因此國民黨的80萬軍隊所對抗的豈止是共產黨的60萬大軍?劇中充分表現出瞭解放戰爭絕不僅僅是兩個軍事集團的較量,也絕不是兩個黨派的較量,是中國兩種命運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選擇。

民主政治真正是領導人民與團結人民克敵制勝的常青樹。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由此不得不想起那句話“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是啊,抗日戰爭後國民黨不顧百姓的生活從黨內到政府存在着嚴重的腐敗現象,與百姓的貧苦生活格格不入。特別是四大家族佔據了大量的社會財富,使得他們和一貧如洗的百姓的矛盾越發的激化。還有就是國民黨的經濟政治政策存在着嚴重的錯誤,特別是在政治上老是想着獨黨專政,完全不顧及共產黨人、各民主黨派和勞苦大眾的利益。也正是這些使得國民黨最終走向了失敗。反觀我們共產黨,一切從百姓出發,處處為他們考慮,自然贏得了民心。另一方面,我們黨和國民黨採取截然相反的態度,國民黨搞孤立,我們卻團結各民主黨派,進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影片中有許多愛國將領和民主人士,為了祖國崛起,置個人安危不顧,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李公樸、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乘着觀看《建國大業》的興奮,又迎來了建國六十週年的大慶,多麼匹配完滿。如果電影《建國大業》教育我們祖國的誕生好比初生的娃娃來之不易,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人一定勿忘歷史,繼承先烈奮勇前進。那麼,建國六十週年的偉業,一個個方隊,一輛輛爛車,好比向世人昭示祖國的健康成長,祖國的繁榮富強,正在沿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闢的事業,發揚光榮傳統,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旗幟,前赴後繼,從勝利走向勝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彈指揮間、滄桑鉅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實現着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迴歸,99年澳門迴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14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14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14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衞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14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14年,國慶大典:展軍威壯國威航天工程:啟動火星探測(10月)三峽竣工:防洪發電航運萬億救市:拉動經濟

第二篇: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姓名:

班級:

學院組織我們學生觀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國60週年慶典的獻禮片《建國大業》,讓我們有機會重温60年前華夏大地上歷史性鉅變的那一時刻,感受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看完這部電影,我深刻體會到了我們是多麼幸福的一代,而今天的幸福生活卻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加倍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是十分成功的,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該影片以重慶談判到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現了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定都北平,政治協商級以黑白史詩片段為表現形式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的事件。令人感動的是,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説,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此時此刻,我終於深切體會到歷史的價值,看完《建國大業》。我更加尊敬老一輩的革命家,是他們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覺得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好學習,掌握真正的本領,肩負起強大中國的重任。

2014年是我黨建黨史上關鍵的一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於11月8日在北京勝利召開。我們作為基層黨支部成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實際工作中,勤奮工作,積極思考,不斷創新,逐步完善自己的本職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優異的成績迎接我黨十八大。

中國共產黨已歷經90餘年的光輝歷程,經過了烽火的洗禮,幾次大的政治運動的考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探索,並進一步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一次次代表大會糾偏定製新規劃,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不斷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風險的考驗,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堅決排除各種阻力干擾,堅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使我們國家躋身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國人終於從受困捱打而揚眉於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類史上偉大的三峽工程:世界史上最難建的鐵路青藏鐵路,京滬高鐵連通南北,奧運場館、上海世博會迎接各國賓朋;五星紅旗在南極上空飄揚的,海軍艦隊縱橫在太平洋,天宮1號、神舟9號九天攬月,汶川大地震是上天給我們的災難,我們應對災難的勇氣和信心,團結與堅毅贏得外國的一致讚揚。一個個新成就使我們無比的自豪與鼓舞,成功地向世人宣告: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已實現小康,走向富裕,科學發展,使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煥發出無窮力量。

當前,國際競爭態勢逼人奮發,改革發展形勢令人鼓舞,人民羣眾期待催人進取。歷史機遇稍縱即逝,事業發展不進則退。在這關鍵時刻,更加要求我們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改革發展上來。更加要求我們立足本職堅守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分內的職責盡到,切實做好經濟社會各項工作,心無旁騖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譜寫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新篇章!

第三篇: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姓名:韓冰

學號:41012136

班級:410121

系別:電氣工程系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建國大業》所講的,其實是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10月前的編年史,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產勝利和國民失敗,歷史書上講了無數遍,正義和邪惡也擺的明朗,《建國大業》所呈現的思想關卡,把國軍從牢籠中解放。這當然是思想領域的一大進步,既順應了"社會"的理念,又弘揚了"和平解放"的思想。

看過《建國大業》,你應該真正懂得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那個歷史反覆的年頭,充斥着爾虞我詐和暗地紛爭,黨和毛主席用胸懷迴應利劍。從和平時光,到烽煙再起、內戰轟鳴的殘酷歲月,共產黨屹立不搖,靠的是人的氣魄,人心向背的逐漸升級。以千千萬萬革命者的氣場、無窮無盡國民軍的沮喪看待人心問題,江山不是打來的,而是以民心換來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數人支持,《建國大業》在""字眼上做的漂亮,除了出演的人數創下了國產片記錄,諸如佈景、道具、服裝也都刷新了歷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獨擋一面的好手,擺在一起都能開春節聯歡晚會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離不開主旋律的號召力,它證明了黨依然擁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這絕然空話。大腕只拿飯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愛黨愛國熱情驅動,真想不出理由了。

《建國大業》的雄渾在上,還在質量上,在電影裏,那氣場。唐國強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壓住場自然不成問題,張國立也演過帝王,當然也不差,這二位爺擺在一起,估計誰都不敢再上鏡頭湊熱鬧。愛"飈戲"的孫紅雷號稱搶戲王。姜文戲精倒老辣,挺挺胸脯就搶了張國立不少風頭。看片時,耳邊不自覺的冒出當年那句話:"做人,無恥到地步"。

影片最後以國歌、國旗而結束,眾代表在激烈選定四星環繞的五星紅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國大業其實是人心所向的道理。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這是一部專為慶賀新中國誕辰60週年而拍攝的電影,其中多達172位大牌明星的陣容,更是讓全球華人渴盼一睹為快。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蜜罐裏的我們需要歷史以真實的面目對我們做一次洗禮。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只有以一種感恩的心態來努力生活,才對得起當時浴血奮戰的先烈,有人説,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我們應該牢記歷史, 不能忘記當年的歷史。是的,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我們要常常的回憶,而影片為我們提供了心靈的棲息地,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可以瞭解歷史,戰火紛飛中挺起中國雄壯的脊樑,百萬鮮血中凝結中國雄壯的氣魄,無數血淚中築起中國不朽的豐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曆程是艱辛的,是困難的,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是偉大的,是不同凡響的。中國的強大有目共睹,滄桑鉅變,河清海晏,四海昇平,我們幸福地生活着。

其實,在觀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就一直納悶,這麼多的明星,他們怎麼才能一對一的和歷史人物相吻合?長相不可能都貌合神似,對於歷史人物的扮相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感,特別是幾個重要的人物。果不其然,張國立扮演蔣介石其相貌就相差甚遠,給人怪怪的感覺,直到影片快要結束,才慢慢接受這個“蔣介石”,這是我觀看《建國大業》後最大的遺憾。好在,張國立先生的演技真是爐火純青可圈可點。比如他模仿的蔣介石家鄉口音,以及他和蔣介石的幾分神似,再加上他這個“皇帝”專業户的表演經歷,對一個大人物從神情和言談舉止到威嚴貴族形象那是把握的滴水不漏。特別是“蔣介石”在最後關頭決定放棄用飛機轟炸正在天安門舉行開國大典的毛澤東時,獨自一人站在下着秋

雨的門口,那個黯淡的背影,讓人看了有幾分眼熱。英雄暮年啊!

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拍的很成功。像西場閲兵和戰爭場面的組織,其氣勢都表現的非常之宏大。另外,雖然有這麼多的一線明星同時參演卻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紛亂和拼湊。電影剪切和音效都非常完美,故事情節也比較連貫,就是在表老被救時讓人多了一些懸念,好在最後有所交代,這個地方的處理有所欠缺給人的心理跨度是非常大的。要説明星多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我們平常看慣了某個明星的表演,在觀看《建國大業》這部影片時就會情不自禁的拿以前的觀感來比較,甚至分析,這是一個缺憾,特別是在入戲之前的部分。我們一邊數明星,一邊找感覺,一邊慢慢的隨着電影情節引人入勝。

共產黨在這方面是當之無愧的楷模。仁者無敵,是共產黨人取得成功的制勝法寶。在影片中,我們看見範偉飾演的老郭為了保住毛主席的飯菜獻出了生命,是什麼力量促使他這樣做的?是仁,是毛主席的仁者風範感動了他,當知道老郭的事情後,主席親自到墳墓前弔唁,在準備召開的政治協商的過程中,同樣貫穿了仁的精神,新政協的準備工作中,元老張瀾、李濟深、還有馮玉祥,蔣介石的大哥,都感到了共產黨人仁的力量。而相對共產黨的仁,國民黨卻實施了殘忍。多行不義必自斃。在他們槍殺了李公樸、聞一多。做掉馮玉祥,我們可以看見周恩來的憤怒,可以想見國民黨的處心積慮,可以看見蘇聯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以看見共產黨人的仁的堅持。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尤其是傅作義的陣前倒戈,更加證明了共產黨人的仁者風範。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蔣經國奔赴上海、可是大廈將傾非一木能支,迎接蔣家王朝的只能是成為歷史。走進歷史的垃圾堆。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李宗仁的無力迴天,都給我以深刻的印象,得民心者的天下,仁者無敵。

觀看了為慶祝建國六十週年而拍攝的大片《建國大業》,這部由韓三平導演的歷時170分鐘有超過172名明星的大片製作精良,場面令人震撼人心,看完這部影片後我主要有幾點感受:

1了”至今記憶猶新。本片中,蔣介石的性格多側面被展示得淋漓盡致,對共產黨、《建國大業》是劃歷史性時代產出的一部大片,也正是此原因,才會有如此多的明星大腕不計檔期不計報酬地,的上鏡僅僅有短短几分鐘的,甚至包括成龍大哥和李連杰大兄弟,由此可見此部巨片的力;對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主要人物不再一味醜化。説早期《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還有點“娘希匹”不離嘴,是個痞子似的流氓政客形象,從《開國大典》開始,蔣介石被還原成資產階級政治家的形象,一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長江天險就靠兄弟們,刻骨仇恨,對李宗仁,虛與委蛇,對兒子,推心置腹,對風雨飄搖的政權,痛心疾首,張國立跟蔣委員長的清癯形象略有距離,但演出了一代梟雄的神韻。陳坤扮演的青年蔣經國堪稱“驚豔”,論外形,陳坤簡直跟蔣經國八杆子打一起,但他居然演出了與眾不同的國民黨大公子形象,一身筆挺的中山裝,一副桀驁不馴的神情,壯懷激烈的情懷,被陳坤把握的絲絲入扣,在“蔣經國”身上,似乎看到了後來那個在台灣民眾心中口碑極佳的一代風雲人物的雛形。此番客串明星據説達百餘位,陳坤無疑最佳。總體來講,國民黨這邊的戲比共產好看,是創作的條條框框更少些,敢於矛盾,敢於寫出人物的多側面甚至雙重性。陳凱歌扮演的馮玉祥將軍,馮小剛扮演的上海灘黑幫老大杜月笙雖驚鴻一瞥,但給人印象極深,看來兩位大牌導演演起戲來也不遑多讓。

2、《建國大業》中有許多近代歷史中的知名人士,個性鮮明的人物被演技超羣的明星們刻劃地栩栩如生,讓我由衷地佩服的演出功底;此部影片中對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領袖人性化。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建國四十週年的獻禮影片中,《開國大典》着手把毛主席請下神壇,本片更似“閒庭信步”遊刃有餘:毛主席聽到淮海戰役捷報傳來時醉酒到雙目微閉,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周副主席聽到馮玉祥遇難後對手下人難得的“驚天一怒”都使得跟領袖的距離更近了。

3、近3個小時的裏濃縮兩黨之不同見解,濃縮各民主黨派的紛爭,濃縮了國際社會在不期中共兩黨的巨大轉變,覆蓋了決定革命勝利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蔣經國為治理經濟腐敗的上海“打老虎”,直至共和國的成立和政治協商會議的,黨章黨旗國歌等眾多歷史事件;美麗的華服,動聽的音樂,耗資巨大的特級鏡頭,這部星光閃爍的影片渴望票房的神話(4.5億的票房收入),從而給投資方帶來豐厚的回報。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

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説:“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歷史的車輪還在轉動,新中國已成立六十年,六十年的風雨兼程,我們哭過笑過。但我們沒有放棄,我們正在一步步強大。幾十年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代人的人生格言,現在,為中華之繁榮富強——則應是當代青年的奮鬥目標。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現在讓我們銘記——曾經的傷痛,曾經的艱辛,曾經的血淚史。

現在也讓我們銘記——為中華之繁榮富強而奮鬥。

第四篇:《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一個國家的歷史講述着一個國家的興衰,後人看歷史,或興奮或哀傷,但更多的是感慨。觀賞《建國大業》前,我對這部歷史片的第一印象是:又是戰爭片,但是,看完電影后,我便發現《建國大業》講述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革命戰士的英勇殲敵,它還講述了一個國家的興盛衰亡,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排除重重的國內外難關後建立起來的。

當走進電影院坐下觀賞了五分鐘後,這部電影給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配樂很好聽,以及電影前半段的風格,也許是導演故意在描寫國民政府那時候的特殊氛圍,於是開場便用黑,藍,綠的冷色調標明當時社會的氣氛,一種壓抑,沉悶的感受伴隨着情節的推進吸引着我繼續把這段歷史關注下去。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我想其目的便是借用明星來吸引年輕一代歷史知識單薄的年輕人走進歷史,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它全面地向每一位觀眾重現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一步步地在艱辛中建立起來的歷史面目。雙十談判、國共內戰、政協會議,這些不單單是一個個的政治名次,這些都是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在《建國大業》這部影片中,我漸漸看清了人性中不僅有善良和愛,還有無止盡的爭鬥,是什麼把人性與命運的拋物線拉到最高點又迅速滑落,我想造成這樣結果的是國民黨的腐敗與黨內的明爭暗鬥,以及人性的泯滅。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在一步步的艱辛困苦中走向勝利,我想:是“親民”政策。我認為,這部電影的主要核心內容是民心的較量,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以愛民親民的政策出發,最終必能得到最後的勝利。

在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上海解放的次晨,宋慶齡走出家門,看到席地枕戈、露宿街頭的戰士,眼泛淚光。這一幕,讓我久久無法忘懷。而開國大典上那些發自真心的無邪歡笑,更讓人想到這個國家曾經也是個有着無邪笑容的嬰兒,那每一張燦爛的笑臉都是中國人對新中國的嚮往與憧憬,它意味着中國共產黨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當主人了。

《建國大業》整部影片圍繞着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內戰這一主線展開歷史的重現,讓我們後人深入瞭解當時的歷史現實和當時兩黨的執政理念,也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親民理念。

看完《建國大業》,我覺得我的歷史知識不再像從前一樣淡薄了,也更深程度地體會到為什麼當時的共產黨能那麼得民心了,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把歷史中的人性與感情凸顯得淋漓盡致,在回望歷史的同時,也能讓置身於歷史環境中,把人性的惻隱一步步地推向最高點。

第五篇: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巨型。而在我看來,該片絕非等閒的商業大片。該片的總策劃是北京市政協前副主席張和平,他把此劇本向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彙報,賈慶林表示全力支持,還批示所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看該劇本,要求把該劇打造成精品力作。下面我説幾個電影裏面的細節以及得到的感觸。

一個共和國的誕生。

開國大典上那些發自真心的無邪歡笑,讓人想到這個國家曾經也是個有着無邪笑容的嬰兒。這部電影拍了一個國家誕生前的陣痛和血污,和充滿希望的嬰兒年代。然後,一切都不可阻止的發生,血污和黑暗,更多的血污和更多的黑暗,電影裏的馮玉祥打起燈籠,照見了穿越回去的鬼。

老蔣一字一句的説:“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裏,反,是亡黨。不反,是亡國。難啊。”腐敗,家天下,官商勾結,封建獨裁,這些鬼在中國歷史裏穿行,從一個朝代穿到另一個。但本朝的鬼在電影裏現了身,真是分外驚悚。60年前的人並不怕鬼,他們朝氣蓬勃,充滿信心,他們反對內戰,呼籲民主:“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賠上了一條性命,我們要換來一個代價。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 —— 聞一多《最後的演講》

看見聞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義,看見民主黨派的天真和理想主義,看見毛和周的謙恭下士和理想主義,看見毛澤東説:“現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佈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至此,你看見了這個國家的基礎,看見了它的合法性來源,看見了它從血污中攜帶理想的誕生過程,看見這個嬰兒的天真笑容,《建國大業》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更好。記憶和遺忘的搏鬥,不能停止。

蔣公恐懼渡江日,潤之謙恭下士時。

建國大業誰猶記,腦海不存關鍵詞。

青年蔣經國。

蔣經國的出場頗有質感,在窗户後面冷冷的看着這些國民黨大員小丑們,鏡頭的冷感超梁朝偉,這些老賊使得黨國和父親的江山風雨飄搖,他要去做最後的抗爭.接着請纓去上海打老虎,後面是和杜月笙和孔少爺的面對面的"戰爭"(絕對飆戲啊),最後含淚接收了父親讓他放手的命令.他已經接近抽泣了但又忍住(那個表情演的頗為複雜):“黨、國 ,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他稽查工作的失敗也就標誌着國民黨系統完全的潰敗.一個熱血青年不得不面對現實,臣服在父親的威嚴之下,接受敗守台灣的命運.

青年蔣經國的這些題材,在海峽兩岸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在所謂統戰方面,也應該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小蔣是馬英九的偶像嘛。蔣經國沒有被我黨否定,初期甚至還是共產黨員.這樣一個人物命運的變遷太有史詩韻味了,從蘇聯到抗日再到

內戰到台灣,結尾就結在他在金門視察前線,遙望大陸,回味無窮.一部近代大歷史畫卷在這個傳記片中被展現和銜接,滄桑之一幕幕將表現出我中宣部需要的歷史之必然。

演員毋庸置疑只能是陳坤,以為本片是湊熱鬧的片子,明星都是趕場子不應該很認真,但陳坤卻刻畫的太出乎想象了,不敢説蔣經國本來就是這樣,至少觀眾認為可以是這個樣子,嚴峻的側面,冷毅的嘴角,筆直的(軍人)身材,完美的台詞功力,不能不説是一種觀影的美學享受,陳坤錶現出了厚重的責任感,歷史感和為父為國之憂心之惆悵,想大幹一場卻天不助我.其盡職沉穩卻內含殺氣的氣質不亞於教父裏的小mike.中國大陸居然有男演員開始有魅力了。

之前看過<畫皮>,現在看到他能把歷史人物演成這樣,實在覺得他有急速向影帝級別的巨星和"電影藝術家"水平邁進的趨勢.隨着年紀增大,他成為中國頭牌男巨星是很可能的,特別是他有西方化立體的臉部輪廓,對於刻畫人物非常有幫助,其未來成就號召力超過劉德華梁朝偉等等也不一定啊。中國演員裏能把一個近代人物演的這麼深邃這麼複雜並可以細細品位的實在太難得了太可以經典了,比較黎明(好 範文網:)的梅蘭芳,陳坤好出不止10倍啊..他自己在接受三聯的採訪是也説,自己是下了功夫,閲讀了大量的傳記作品,仔細的體會時代和蔣的內心世界,才達到了這個效果.

最會議。

得會議者得天下。

故事是這樣的。正如西哲薩哈夫所言,每一次戰爭都是為了開好一次會,每一次會開不好都將引發戰爭。救亡戰爭勝利後,藍營的張國立就邀請紅營的唐國強前來,商量以後怎麼開會的事情。本來,大家説好了,開大會,人人都能上台發言。但是藍營內部有反對意見,認為這樣人多嘴雜的,椅子也不夠,開會不盡興。張國立聽從了這一派的意見,自己開會,不讓紅營參加。這還得了,不開大會,只開小會,唐國強答應,人民都不答應。那些粉紅系的小營就更憤怒了,他們和藍營紅營不一樣,手裏沒有槍,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開大會,見者有份,他們才不會被落下。唐國強太瞭解他們的心思了,就向他們承諾:只要你們支持我把藍營滅了,我主持會議,一定是人人有份,誰都能發言。這樣一來,粉紅系紛紛倒向紅營,建立了“開大會”統一戰線。很多學生上街,很多知識分子寫文章,譴責藍營“開小會”路線。藍營內部也有分裂,對於張國立的小會作風多有不滿,陳凱歌反在明處,王學圻和尤勇反在暗處。後來,外國兩大營的態度都變了。美帝疏遠藍營,蘇聯力挺紅營。此消彼長,紅營掌握了局勢,戰場上節節勝利,會議也越來越多。從探討辣椒和紅燒肉,到爭論隊旗和校歌,話題廣泛,氣氛熱烈。而在這一過程中,唐國強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確切地説是開大會的天才,本來有不好意思參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統統前來鼓掌獻花。最後是經典的大團圓結尾,唐國強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會議,從室內搬到了廣場。大會勝利,小會滅亡,人潮澎湃,舉國若狂。

會議開不好,後果很嚴重。一部電影説出這樣的道理不難,難就難在要説得有道理。韓三平做到了,他説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為什麼藍營實力強大,最後卻慘敗在紅營手上?影片通過一系列細節對比,非常雄辯地告訴我們,這是歷史的必然。對會議的態度不同,決定了成敗。藍營不是不開會,他們也開會,但都是壞會議,採用投票制,大家發言不踴躍,場面冷冷清清。紅營就不同

了,他們採取舉手製,爭先發言,這是好會議。張國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臉,喜歡談心散步,而不是開會。兒子陳坤也是這樣,愛搞私訪,開家庭小會。當然藍營不愛開會,和他們的老婆比較辣有關係,下班必須回家慰妻。電影中有一幕,張國立的老婆去美使館,門口的黑人士兵驚歎,她真辣!紅營就大不相同了,絕大多數是單身漢,唐國強也是光棍,反正沒見他愛人出鏡。沒有辣老婆,自然毫無牽絆,可以通宵達旦地開會。他們形式也搞得非常活潑,會前有人專門抓拍,會後一定合影留念。有時候開完會還會唱k,幾個大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大唱《國際歌》,場面十分感人。和張國立相比,唐國強的性格真是太開朗了,完全是開會型的,談笑風聲,嘻嘻哈哈。他真是開會迷啊。有一次開會,蠟燭不夠,他就吹滅了,説開黑會也要開。還有一次,他開會太晚,第二天醒不來,敵人的戰機來轟炸,他穿着睡衣就被擔架抬走了,可是自己的炊事員,因為他沒吃早餐,就留在廚房不肯走,被敵軍炸死了。唐國強非常悲傷,想到那次會議被敵人利用,害死了廚子,就更加堅定了“槍桿子裏出會議”的信念。

毫不誇張地説,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能把“會議”這個主題拍得如此深入。如果不是由一個擅長開會的人掌鏡,恐怕根本就拍不出這麼多神髓。完全可以肯定,沒有人比韓三平更勝任此片導演——在官場裏,他最藝術;在藝術裏,他最會議。片中的演員表演也非常精彩,相對而言,港台明星遜色一些,演技有待提高,也許與他們平時缺少會議訓練有關。但我們內地演員非常出色,每一次大會小會上需要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他們全都演出來了。這裏就不一一表揚了。但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最精華的表演都是在不收片酬的情況下做出的,可見金錢並非動力,而是對藝術的腐蝕。所以,我建議以後拍戲最好不要給他們發片酬,如果有意見,就讓他們開會。中國的事情,只要開了會,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

可能一些地方説的有些不妥,僅代表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