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思政課程工作案例心得體會報告 課程思政案例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93K

思政課程工作案例心得體會報告 課程思政案例反思【精品多篇】

推薦思政課程工作案例心得體會報告 篇一

按照《南京曉莊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20年面上推廣與點上落實的基礎上強化組織協調、項目推進,擬定2021年工作實施方案。

一、建設內容

在學校、學院兩個層面分別建立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重點建設以下內容。

(一)成立校院兩級“課程思政研究中心”

學校成立“南京曉莊學院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國家、省一流專業所在二級學院成立“***院課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組建由思政教師、專業教師等參與的研究團隊,聚焦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重點與難點,着力解決共性和特別問題,探尋獨具曉莊特色、學院特色的課程思政資源、建設路徑。

(二)開展“課程思政”專項教改

堅持課程思政導向,針對性地在基礎公共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等各類課程、教材中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在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建設全過程中予以落實,包括: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等各方面,教學設計、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踐教學等各環節,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模式等多種變革。

申報表見附件1。

(三)遴選培育“課程思政示範專業”

站在社會、學校、學生關聯發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養和專業全局,着力專業思政。專業思政必須全息滲透,重點落實到培養方案、課程教材建設、教學改革、教師發展與教學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專業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的特色與亮點,以專業思政引領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示範專業建設申報表”及“課程思政示範專業建設指標”見附件2。

(四)遴選培育“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打造體育、美育、勞育類特色課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識課程;強化專業課程思政功能,強化教材管理;加強實踐課程思政特色建設,推動校級示範性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凝鍊實踐教學思政特色。不斷改進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方法,豐富課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課程思政質量,培育遴選一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及時推廣示範課程的新觀念、新思路、好經驗、好做法,積極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課程育人氛圍,努力形成學校各門各類課程爭相育人的生動局面。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申報表”及“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指標”見附件3。

(五)遴選培育“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和主線,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提升教師育人意識和育德能力,培育遴選“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

“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以學院各專業為單位加以組建,也可以跨學院、跨專業、跨教研室,可以邀請思政課教師加入。通過加強團隊建設,力爭在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授課內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專業內容與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時,能以多種教學手段和表現形式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堅持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有機融合,取得實效。

申報表見附件4。

二、建設時限、經費及要求

“課程思政”專項教改及“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建設時限為2年,分重點項目與一般項目,“課程思政”專項教改重點項目資助2萬,一般項目1萬,“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重點項目資助3萬,一般項目2萬。

“課程思政示範專業”及“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時限為3年,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校內爭創培育階段,自本次遴選結果公佈之日起至上報省廳相關項目校內遴選結果公佈之日止,第二階段為省、校項目同步建設階段,直到3年期滿。校內所有遴選培育項目資助3萬,獲選省級示範項目另行資助2萬。

以上項目主持人(帶頭人)一般不超過2人,具有較強教學研究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申報截止日期為4月9日,申報書(一式五份)及推薦彙總表(附件5)一份,以學院、部門為單位統一報送至教務處教學改革與實踐科,同時報送電子稿。

推薦思政課程工作案例心得體會報告 篇二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我校確立了: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教育,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與政策教育,不斷增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的指導思想。

學校堅持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始終保持教育教學的正確方向;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堅持開拓創新,不斷改進教育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實現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實踐教學規範化和教學手段現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和激勵機制,確立學校宣傳部與教學相關部門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的宏觀管理體制,形成了關心和支持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和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學校黨委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將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重點,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只能重視,不能輕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原則,建立健全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職能部門緊密配合、馬克思主義學院具體實施”的管理機制,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領導體制

為加強校黨委對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領導,學校成立了由校黨委書記、主管副校長、宣傳部、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負責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幹組成的領導小組,由校黨委書記直接主抓負責,充分體現了校黨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高度重視。

是完善規範工作機制

學校實施黨委會議和校長辦公會“專題會”制度,定期研究確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方向、解決存在的問題;推行學校領導“聽課制”,通過學校領導深入課堂瞭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情況和學生思想實際,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建設的指導,有效地促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和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學校在人員及師資配備、教師培訓、經費投入上給予大力支持;教務處、科技處在教學成果評定、教改立項、科研立項、精品課程建設等方面也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重點支持;嚴格執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督導制度和學生信息員座談會制度,及時瞭解並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這些措施的落實,極大地促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建設水平的提高。

配置專門工作機構

學校在原社會管理學院的基礎上獨立設立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研究和建設工作,選配了具有哲學學科背景的教授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博士擔任負責人,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和建設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落實保障專項經費

為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在圖書資料購置、教師培訓和教學條件改善方面給予傾斜。目前,馬克思主義學院徵訂各類社科期刊30餘種,設立專門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實驗室,併購置思政課教學輔助平台,建設相關思政課程實踐教學基地,不斷強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學校還投入專項經費,用於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教師培訓考察。

教學隊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領路人。學校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堅持從嚴選拔、關注成長、優先培養,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一)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准入制度,高標準建設專兼師資隊伍

根據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關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准入制度的相關要求,學校嚴格實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准入制度。新任教師原則上應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並具備相關專業碩士學位。根據專任為主、專兼結合的原則,按照學生人數,學校從嚴選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相應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師擔任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學校現有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32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在校生比例達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為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組建了一支由熟悉學生工作的管理人員和黨務理論工作者構成的15人兼職教師隊伍,兼職教師來自於學生工作一線,瞭解學生思想實際,教學內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加大培養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術研究水平

學校從實際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落實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幹教師研修、在職培訓培養和實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師資結構。2013年以來,思政理論課教師中有7名教師獲得碩士學位,4名教師獲得博士學位;先後有12人次參加各類培訓,6人次參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輪訓計劃;每年選派4名教師參加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選派18名思政理論課專兼職教師赴發達地區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考察;選派10名專職教師帶隊指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措施的落實,極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素養、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來,我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共出版教材10餘部、發表教研科研論文60餘篇,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2項,教育部課題2項,省級研究課題6項,校級研究課題10餘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勵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勵2項,建成省級精品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和2014年度兩名教師被評為甘肅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獎和“教學能手”獎,2016年度兩名教師榮獲甘肅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獎,2014年一名教師入選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力人物候選人。

(三)以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為載體,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為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三貼近”目標,學校2010年成立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學生思想教育和大學生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為選題,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徑,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四)關注教師職業成長,增強思政理論課教師責任感和歸屬感

學校在教師職務評聘、表彰評優、經濟待遇落實等方面對思政理論課教師給予傾斜,極大地調動了思政理論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思政理論課專任教師隊伍中,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讀博士1人,高級職稱教師佔全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比例為59%,高學歷教師比例為56%,高於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中有1名兼職教師獲評校級“青年教師成才獎”、3名教師獲評校級“優秀教師”、2名教師獲評校級“模範班主任”、1名教師獲評校級“優秀輔導員”、4名兼職教師獲評校級“先進工作者”。

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精神,學校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鋭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為切入點,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新模式,構建課內外、校內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體系,“理論+實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規範思政理論課課程設置與教材使用,確保思政理論課教學目標的落實

學校嚴格按照“05方案”為本科學生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門課程,共計16個學分,248學時;開設社會實踐、公益勞動等實踐課程,共計2個學分,36學時。在教學中,嚴格執行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時數。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規定的全國統編教材,堅持新課培訓,集體備課,以確保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全校統一。

形勢與政策課按照每學期教育部形勢與政策要點要求,採用“專題化”教學,並通過集體備課,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堅持教學內容緊跟國內外形勢和大學生思想實際,以提升課程的針對性;推行形勢與政策主題班會,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實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要求,選用輔導教材,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性。

(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基地建設,搭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平台

為增強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學校建立了蘭州石化集團、蘭州市城關區雁北街道社區、什川鎮華夏奇園中國紅色文化基地、八路軍駐蘭辦事處、鄧寶珊故居、紅西路軍事蹟展、會寧紅軍會師樓、哈達埔紅軍會議舊址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地,這些基地已成為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大學生社會實踐、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教學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實現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錯綜複雜的形勢,正確認識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增強在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下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自覺性、堅定性,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須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針對性不強的模式。為此“05方案”實施以來,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新模式。新模式的實施有效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我們改變過去傳統的空洞説教,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主要有:提煉具有現實針對性的經典案例教學,使學生從真實中得到啟發;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研討式教學,使學生在參與中接受教育;聯繫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的諮詢式教學,使學生在關懷中備受鼓舞。

學:改變過去被動學習,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通過科學設計學習專題,採取“小組學習探討、班級學習交流”的形式,學習要做到知行統一,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做: 突出實踐教學,設計出具體的實踐活動方案,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做到在“教中學、學中做、課內做,課外做,校內做,校外做”,從而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善於動手,樂於做事,身體力行,不斷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和創新能力,為走出校園,履行社會責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近幾年通過開展以“從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園”、“誠信做人”、“mdsk讀書會”、“法律援助中心”、“獻愛心活動”、“社會實踐”等校內外活動,實現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課內外、校內外有機結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新模式使學生從踐行中樹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了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創新考試方法, 構建了由閉卷(30%)、開卷(30%)、實踐(20%)和平時作業成績(20%)四部分組成的複合式考試體系,改變了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單一“應試”方法,側重理論分析和應用能力的考試,充實考試內容,擴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評指標。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一)改革成果解決教學問題方法突出

第一,始終圍繞“一箇中心”,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教學質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命線,也是衡量課程水平高低的標準。我們嚴格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廳關於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施意見,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思政課建設的重心和中心任務。

第二,堅持“兩個轉變”:即把教材轉化成教案,把教案轉化成教學過程,切實克服教學概念化、單調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傾向,增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個環節”:在教學內容上突出“新”, 以教學內容的鮮活性和現實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突出“活”,採取啟發式教學、研究式教學、互動教學、案例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並大膽創新“課堂教學+小品表演”的創新模式,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考試形式突出“實”,就是通過改革考試考核形式,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確保教育教學實效,達到讓學生真學、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貫徹“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書、教人、教心、教行”,通過學習,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和道德規範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實現“五個結合”:把理論教學與關注、參與黨和國家的重大政治活動、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把掌握教材內容與學習原著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與對國內外重大現實問題、熱點問題的分析研究結合起來;把對基本理論問題的講解與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改革中的重大問題的分析結合起來;把課堂理論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

(二)改革成果特色鮮明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點有:

第一,學有所用,針對性強。運用文藝式、操練式教學方法進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藝術語言和肢體語言形式把深奧、抽象、枯燥的理論表現出來,使學生在自我實踐中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並促使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品表演的內容,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和重要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

第二,自主學習,創新性強。我們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只是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的灌輸式教育,運用啟發式教學,把“聽、看、讀、思、議、寫”等六種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了一個全方位、互動式、立體化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能夠做到學馬列“動情、動心、動腦、動口、動手”。

第三,知行合一,實效性強。通過“教學做”一體化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角色和責任完全從傳統教學方式下的“觀眾”或“配角”,變為新型教學中的“演員”或“主角”,由“跟我學”轉向“我要學”。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創新活動的廣闊天地,實現理論真正“進學生頭腦”,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學效果是單純的課堂理論灌輸所無法比擬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顯著

本研究成果經過十年的探索影響力較大、輻射面較廣,不僅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廳有關領導的關注,同時也獲得了相關媒體、兄弟院校的好評。

第一,推進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向縱深發展

根據我校的實際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思政課課程特點,不斷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新路徑,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新模式:“教、學、做”一體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內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較高讚譽

我們通過參加省內思政課課程教學研討會、課程師資培訓會等各種機會,廣泛宣傳、介紹我校通過實施思政課教改項目,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創造的特色亮點、取得的成果和經驗總結,特別是我校構建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立體化、多平台、全員式參與的實踐教學新模式,受到省內普通高校同行的廣泛認可和較高評價。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廳和思政課建設專家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廳開展的高校思政課建設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獲得教育廳督查專家組的一致好評。2011年4月,甘肅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督查組專家對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我校認真貫徹落實“05方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體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課程設置合理,教師隊伍充滿活力,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有力,實踐教學方式新穎多樣,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甘肅電視台文化頻對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彙報展示活動進行了報道,引起社會關注,在師生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張文斌為組長的調研組來我校調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給予高度評價。

第四,“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展示活動”逐步形成學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展示活動”既是思政課教學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大課堂,體現了我校思政課改革主題鮮明,時代感強;結合專業,特色性強;內容豐富,實效性強;學以致用,獲得感強;效果顯著,推廣性強的五大特色。十二年來,我們深化教學改革,改變過去傳統的空洞説教、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課堂教學活了起來。我們通過啟發式、參與式、專題式、研究式教學,注意研究分析社會熱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學生思考。並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把專題講座、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專題演講、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寫調查報告、寫小論文和心得體會以及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等環節和方式結合起來,使學生從真實中得到啟發、在參與中接受教育、在關懷中備受鼓舞。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十二年來,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受到廣大同學的普遍歡迎和積極參與,魅力思政火了起來。我們一直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並形成了課內實踐教學便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教學貼近現實生活,虛擬實踐教學拓展教育空間,三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大系統,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特別是我們大膽創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成果彙報展示活動”,經過了從艱難起步、艱辛探索到廣泛參與、初見成效,如今這一活動形式已常態化。通過這種新穎的實踐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創新活動的廣闊天地,實現理論真正“進學生頭腦”,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學效果是單純的課堂理論灌輸所無法比擬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成果彙報展示活動”也成為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多次受到省、市電視台及相關媒體的關注與報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觀摩學習和高度好評,已成為我省高校獨一無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對分課堂開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模式

近年來,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八個統一”為指導,以“打造思政金課”為建設目標,堅持守正創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觸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以來,組建了由曾令瓊教授領銜,多名教學骨幹教師參與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對分課堂教學團隊,團隊成員通過學習、培訓、交流,現已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中逐步推廣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思政課教學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系統性轉變,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有效提高了學生樂學善學、批判質疑、勤學反思、實踐創新的核心素養。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並通過大力推行“對分課堂”的全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主動性。並於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蘭州文理學院舉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分公開課第5場直播。此次全國直播是由“對分課堂”創始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張學新教授發起的,在全國範圍內基於對分課堂新型教學模式的真實課堂情境下的思政課系列直播活動,首批共有五所高校進行了公開課直播,在全國思政課教學改革領域引起強烈反響。

第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提升。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動性、積極性顯著提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明辨了真善美與假惡醜,得到了生動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通過大量生動、真實的論證實例,把理論知識傳授和思想教育統一起來,能夠更加緊密地貼近學生的思想脈搏,密切聯繫學生的思想實際,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加深對大學生的國情、民情教育,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近年來,學校按照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兩個意見”和“一個方案”要求,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建設、隊伍建設,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照中宣傳部、教育部兩個意見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我們還存在着相當差距,主要是高學歷教師特別是有馬克思主義學科背景的高學歷教師比例偏低;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關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論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

今後我們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大教師的培養培訓,加強以學科帶頭人、專業骨幹教師為主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學歷層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規劃,在國內和省內聘請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領域裏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學者和教授,指導科研工作,提高教師的整體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課程建設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加大課程建設力度,爭取2年內建成1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能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獲得獎項。

推薦思政課程工作案例心得體會報告 篇三

為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工作深入開展,促進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學校整體思政工作水平,根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8〕6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等文件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挖掘各門課程所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按照價值引領、能力達成、知識傳授的總體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通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深化教書育人內涵;引導教師自覺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類課程教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強化思政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設一批充滿德育元素、發揮德育功能的“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構建“課程思政”育人體系。

1.遵循教育規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精心設計課程、認真組織教學,促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高效性。

2.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加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培養,提高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的教學能力,充分發揮教師課程育人的主體作用,保障教師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

3.注重改革創新。引導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課程教學過程及教學資源建設中的應用,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拓展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入渠道。

1.理想信念教育。把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課程內容,教育引導學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課程始終,從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誠信意識等層面,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4.職業素養教育。把職業素養教育與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重點圍繞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等方面,加強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價值觀的同頻共振,使課程教學的過程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錘鍊心志和養成品行的過程。

5.生態文明教育。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與授課內容有機融合,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實增強學生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

以上各元素僅是宏觀概括,各課程教師應當根據課程性質、結合課程內容,梳理主講課程中所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並有效融入到課程教學中。

1.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應以課程育人為導向,充分挖掘課程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各門課程協同育人格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課程建設。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建設,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涵蓋人文社會和科學素養內容的哲學社會科學課程,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認知能力等,守牢校園思想文化陣地。

3.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其育人意識,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養,引導所有教師樹立“課程思政”理念,積極主動把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融入課程教學。

4.教材選用。規範教材的選用,將規劃教材、優秀教材、特色教材等作為教材選用主體,落實人文科學、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確保教材質量。

5.課程大綱。梳理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課程教學大綱中融入“課程思政”目標;合理設計相應教學環節,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內容中,體現在學生考核知識中。

6.教學過程。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備課授課、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教學與育人同向同行,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7.管理評價。在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質量評價中將“價值引領”作為重要監測指標,引導所有課程自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並在教學建設、運行和管理等環節中落到實處。

1.組織領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健全工作機構,形成黨政齊抓共管、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工作。

2.協同聯動。加強教務處、黨委宣傳部、人事處(教師工作處)、學生部(處)、團委等相關部門和各教學單位工作聯動,明確職責,協同合作,互相聯動,確保“課程思政”工作落到實處。

3.評價機制。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定期對“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評價,使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時宣傳表彰、督促整改。

4.經費支持。學校設立專項經費保障“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通過項目形式對“課程思政”工作提供資助,並根據考核結果實施動態管理,確保專項建設項目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