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集合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5W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集合多篇)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

假期已接近尾聲,同時進入了收心階段,為新學期的開始做好準備。在假期的讀書活動也已進入書寫感悟階段,身為幼兒教師的我,雖然接觸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閲讀了《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後,才使我對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使我深深的意識到,每個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在閲讀此書時,我邊看邊與班中幼兒或者是女兒的情況與書中介紹的情況進行對比,腦海中再現着種種“令我頭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後就會把手放到嘴裏,而女兒一直是小手離嘴巴遠遠地,受家庭以及社會理念的影響,我還慶幸女兒從小就講衞生,沒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經常把手放在嘴巴里,為此經常捱罵,越大越不講衞生。至此才知道,原來是女兒遲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補上來,我的不斷阻止,不知給女兒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秩序的敏感期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我第一時間想到了之前中班的一名男孩子,如果一件事沒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他的情緒就會產生劇烈的變化,發脾氣、哭鬧,非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這些都被我們這些成人定義為“任性”、“胡鬧”,殊不知,他是到了執拗的敏感期。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聽到孩子們的“告狀聲”,“老師,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別人的東西”……我曾經為這些“告狀聲”苦惱,也曾經為這些“告狀聲”應付。如今才知道,兒童和成人不同,成人大都有別人的閒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內在的秩序感,他喜歡遵守規則。只有兒童和一些保持了這份美德的成人,才會把規則融入生命。如果兒童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的秩序被權威替代,那麼決定孩子內心的就是成人。兒童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這種無序的環境是兒童喪失了安全感,最終,這種環境會培養和滋生出懂得叢林規則的孩子,人格就會淪落。

孩子的成長伴隨着一個接着一個的敏感期,我們應學會耐心等待孩子,會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會為孩子的每一種狀況欣賞和陶醉,為孩子們開拓一個嶄新的成長環境。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2

兒童敏感期這個詞很早就聽説過,只是當時覺得無關自己沒有過多在意。現在有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令我困惑的問題,現在帶着這些疑問來讀這本書,真的是感觸頗深,收穫很多。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各個敏感期孩子的表現都不一樣。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説孩子固執的要命,難管難教。孩子執拗的這個階段可能是老師和家長最為苦惱的時期,因為執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讓人感到無奈。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每當這時候我都氣得暴跳如雷,對她大發脾氣,可孩子絲毫不懼怕,哭得稀里嘩啦還是一點都不妥協。讀了這本書後我釋然了,書中給出了兩點建議: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二、已經發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許孩子把惱怒哭出去,讓孩子把情緒哭出去,孩子自己就會接納已發生的事實。我理解了孩子執拗的原因,我要尊重孩子這一生命現象。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們不知道兒童的心裏到底有多少祕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説,兒童的心靈是一個神祕的深淵,照料他的成人並不瞭解他。當我們不瞭解的時候,讓我們懷着敬畏之心,給他們愛和自由吧。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3

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讀到了孫瑞雪老師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這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需要廣大幼教同仁們和年輕的家長們好好讀一讀,我看了之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本書以樸實無華的案例,針對專業的分析,使我在理解運用的過程中,有了很好的扶手,本書以從四個孩子:暢暢、恆恆、緹緹、毛毛的日常生活,開啟了敏感期的觀察之旅,也開始了我的收穫之旅。

作為幼兒教師不但可以在幼兒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做家長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家長提出的疑問也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在樹立孩子們規則意識上,存進孩子們自主的發展中,也有了依據,不過自己的經驗和學識還有點欠缺,還需進一步的閲讀分析。

在幫助孩子們樹立規則意識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同事們抱怨説某某兒童難管難教。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兒童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兒童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愛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絕招”。敏感期的一個特點,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進和引導而來,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視、強制則使孩子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遲。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佔了孩子們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孩子們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

所以在幫助孩子們樹立規則意識,促進其自主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已更改更多的關注結果,更多的應該去看孩子的具體行為和具體表現,因為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敏感期不同,他們呈現的表達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老師應該自信觀察、分析,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搭建科學的平台,創設狂送自由的環境,是孩子們在愛和自由中,自然而然的習得經驗。

愛和自由是我們老師所需要的、也是我們還沒跨進這個工作崗位時常掛在嘴邊的,可是等到了真正的情況下,有時候自己也會控制不住,不能對孩子們太好,他們會騎在你頭上,要兇到讓他們怕你,才是好老師!才認為是真理。殊不知,在這種高壓的狀態下,孩子們的思維力、想象力被我們扼殺在平常的一言一詞中。

總之,這本書讓身為教師的我去感受到了幼兒的世界,幫助了我瞭解幼兒,我們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在這些經驗下去靈活運用到實際的情況中,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愛和自由健康成長,這也是我收穫最多的一個觀念。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4

有多少父母知道,嬰幼兒喝了糖水後為什麼拒絕再喝白開水?他們為什麼愛吃手,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讓他聽磁帶,他的興趣為什麼不在聽上,而是在來回裝卸磁帶上……

在讀了資深幼兒教育學家孫瑞雪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後,我才瞭解,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這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通俗易懂,孫瑞雪老師針對每個不同案例都作了點評,她認為兒童的智力來自於感覺。個性跟創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實……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我們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解開兒童內心的祕密,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它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期而至。成長中的兒童有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師都不太瞭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他們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佔了兒童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兒童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為。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自閉症的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

在這本書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從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間敏感期、人際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對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全書的述説對兒童種種發展都充滿了由衷的讚歎和崇拜,言語中充滿了愛和包容,尤其對兒童某些"惡劣"的行為和言語的衝撞,都能那麼寬大的`包容和理解。

在讀這本書後,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兒童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期和生命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未來的一名幼兒教師,我認識到教師重要的品質之一是會觀察,不去幹擾孩子,充分給孩子愛和自由的空間。教師學會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如何在關鍵時刻給予孩子科學的教育和關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兒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做家長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家長提出的疑問也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5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是資深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所編着,該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孫老師還針對每個案例進行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徵和本質。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現實是,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幫助和關懷非常的少。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做為一名家長,瞭解幼兒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就象一張純潔的白紙,要在上面繪畫絢麗的色彩,規劃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生活環境,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之中逐漸認識世界,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知道到知道這個成長過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因此,做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使自己真正成為勝任的第一任老師。書中有好多常見的案例如:“塗色”、“破壞性行為”、“秩序成習慣”等,分析的非常好,家長們很值得一讀。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他是家長打開孩子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讓我們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我們能瞭解他們、幫助他們、愛護他們,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6

在讀這本書以前,我知道人的發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繪畫敏感期、音樂敏感期等。但是兒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麼樣子,各個敏感期分別在什麼時候到來,怎麼判斷孩子處於什麼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來時,父母應該做些什麼。對於這些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幾乎一無所知。而看了書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比如兒童的執拗敏感期。

在這個敏感期,兒童會很執拗,如果大人不瞭解,與他們發生爭執,孩子就會哭鬧。而大人們看到孩子哭鬧會很生氣!有的認為孩子太任性,可別慣壞了,於是要麼採取暴力制服,要麼任其哭鬧,執拗的敏感期出現在3歲左右。書裏關於這個敏感期的內容回答了我心裏很久以來的疑問。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處在執拗的敏感期,就應該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對孩子解釋為什麼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實,當孩子執拗的時候,只要不妨礙別人,不出危險,儘管由他去好了。過一段時間就不執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兒童嚴格地按照內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隨意更改,變動,否則他們就會焦慮。其實孩子纏大人是對大人的信任和依賴嘛,為什麼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變壞嗎?那麼小就能變壞嗎?再比如專注。專注是兒童意志力的基礎。沒有專注就沒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護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時,大人不要打擾,甚至不要表揚,表揚在這時也是一種打擾。要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發展專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護。現在我們看到有的孩子瘋瘋癲癲,一會幹這個,一會幹那個,特別好動,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時候專注力沒有受到保護和培養。事實上,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環境,然後給他時間和空間,呵護他的成長,讓他自我發展。孩子是會自我發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謂引導、輔導,可能只是干擾。實際上,大多數家長做的恰好相反。當孩子纏着的時候,嫌孩子心煩,沒有給他足夠的關愛;當他自己玩的時候,大人們又自作聰明地去教。其實破壞了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影響了他們專注力的形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7

最近幾天讀着網上下載的《捕捉兒童敏感期》,文中介紹的敏感期的真實案例,確實像一把金鑰匙,引領着我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以前孩子的一些行為我不理解或簡單的理解為是小孩子的幼稚行為,但看着本書,我從中找到了答案。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去年冬天有段時間佳凝對裙子“情有獨鍾”,天天要穿裙子去幼兒園,有時還問我她美嗎。當時我簡單的認為她在“臭美”,現在看來,那是她審美的敏感期在發展。

佳凝在家用各種凳子擺她的家,輕易不允許別人動。前幾次奶奶趁她上幼兒園時把凳子收了,惹的佳凝很不高興。奶奶一次次的收,佳凝一次次的擺,從幼兒園回家佳凝會先檢查她的凳子是否被挪動。現在我知道了她的這種行為源於秩序感,她要保持她的那個家的原樣。她一次次的擺,是執拗敏感期的一種表現。

單身宿舍是公廁,每次去廁所時,佳凝要先看看哪個廁位乾淨。若達不到她理想的乾淨程度時,佳凝會轉身回家用她的小便盆。以前我只是簡單的理解為小孩還挺愛乾淨呢,原來她是在追求完美。

最近佳凝在家又玩起了泡泡水,瓶瓶罐罐的裝滿水,還要加上點肥皂或洗衣粉。要按以前我會強烈制止,玩水弄得到處濕乎乎的,還要浪費肥皂。但現在我知道不能過於“干擾”她了,要給她充分的自由。

佳凝喜歡啃指甲,現在我在想,是不是她“口的敏感期”時被打擾,現在正在補課呢。

兒童的各種敏感期結合在一起,要陪她度過6年。這6年內,各個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種敏感期的動作沒有被外界(家長和老師)所打擾,她就會發展得很全面。否則,孩子自身有一種修補的功能,將佔用其他時間、場合彌補。如果6年內都沒有彌補,則孩子的發展不全面(可能長大後會出現其他問題--屬於潛在的)。很遺憾自己是個“粗心”的媽媽,沒有更早些瞭解兒童的敏感期。但慶幸現在我已讀着《捕捉兒童敏感期》,且決心要做個細心的媽媽,以後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不“干擾”她的成長,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理解孩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8

有多少父母知道,嬰幼兒喝了糖水後為什麼拒絕再喝白開水?他們為什麼愛吃手,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讓他聽磁帶,他的興趣為什麼不在聽上,而是在來回裝卸磁帶上……

在讀了資深幼兒教育學家孫瑞雪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後,我才瞭解,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這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通俗易懂,孫瑞雪老師針對每個不同案例都作了點評,她認為兒童的智力來自於感覺;個性跟創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實……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我們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祕密,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它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期而至。成長中的兒童有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師都不太瞭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他們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佔了兒童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兒童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為。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自閉症的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

在這本書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從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間敏感期、人際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對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全書的述説對兒童種種發展都充滿了由衷的讚歎和崇拜,言語中充滿了愛和包容,尤其對兒童某些“惡劣”的行為和言語的衝撞,都能那麼寬大的包容和理解。這也是我們每一名小蝸的老師要做到的。

在讀這本書後,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兒童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期和生命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認識到教師重要的品質是會觀察,不去幹擾孩子,充分給孩子愛和自由的空間。學會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如何在關鍵時刻給予孩子科學的教育和關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兒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家長提出的疑問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分析與指導,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9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該書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徵和本質。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現實是,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幫助和關懷非常的少。

我曾在兩次假期(去年的暑假和今年的寒假)接觸到了關於兒童敏感期的話題,剛開始只是稍微有些瞭解,並不真正瞭解其內在的含義。但在寒假的這個假期裏,我從頭到尾的好好看了這本關於《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後,有所感悟。也引發了我對我園現行“個性化追蹤式的教育方法”的一些思考。

我園現行的“個性化追蹤式的教育方法”,無疑對孩子的個體發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關注,使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同時也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認可。老師們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在朝着學習型、研究型、反思型的道路前行。對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老師們在觀察跟蹤幼兒的發展時,一般是根據幼兒的前測和平時觀察的表象來判斷孩子的發展情況,並圍繞幼兒的弱勢項制定跟蹤的教育方案。我認為除了以上方法外,我們還可以從幼兒年齡段所表現出的敏感期上分析幼兒身上存在的問題,真正找到幼兒的“癥結”所在,標本兼治效果可能會更好。

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説某某幼兒難管難教。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特徵有深入的瞭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瞭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除了愛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絕招”。敏感期的一個特點,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進和引導而來,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視、強制則使兒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遲。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佔了兒童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展時機,還會使兒童對強制灌輸的內容產生恐懼。

所以我建議老師們要學習和了解一下每個年齡段幼兒敏感期的具體內容,並對其內容進行考核。讓每一個教師清楚的瞭解每個年齡段幼兒所表現的敏感期的具體內容,以便更好的開展各項工作。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0

過去了就永遠回不來,很多事物只能成為回憶,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好好把握。這是看完孫瑞雪先生的《捕捉兒童敏感期》的最大感想。

看過《爸爸去哪兒》、看過《超人回來了》……還有很多很多。電視娛樂都開始這樣關注孩子的成長,現實中的家長更是重視。那麼相信大家一定聽過敏感期這個詞,專業得説就是指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其實就是我們説的孩子長到一定時候表現出的不同。你看到過孩子撿地上的東西,然後放進嘴巴里嗎?你看到孩子自己咬自己的腳嗎?你聽到孩子某一個時間特別愛講話但是有講不清楚嗎?……其實我覺得敏感,包括孩子本身,以及家長。孩子到了那個時間,而家長就要捕捉這個時間。

書中將理論與實例結合,將每一個敏感期繪聲繪色得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嬰兒7個月左右出現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絕坐,然後開始走,上下樓梯都要自己來,哪裏不平偏要往哪裏撞。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時候……走的敏感期中兒童是一個自由、活躍的個體,他擁有空間的能力從此開始越來越強。

1歲半到2歲期間,兒童會有一個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牀上的一絲頭髮,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兒童並不總是這樣。手的敏感期到來時,兒童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會拿筷子,不會用手指夾圍棋子,不會點鈔……這都和童年期手的發展有關。

音樂的敏感期呈螺旋狀發展。2歲的幼兒就能把握節奏;3——4歲時開始對簡單而重複的旋律感興趣;5——6歲後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並自發用動作表達;6——8歲時已經能深深沉浸在音樂中……

處在身份確定敏感期的兒童,會選定一個偶像並時時模仿。“我是忍者神龜!”“我是超人!”通過吸收偶像的人格特點,兒童建構自己的人格狀態,最終形成自我。

……

每一個時刻都是至關重要的,錯過了,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孫瑞雪先生的這部著作值得我們大家無數次的翻閲。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1

我又拜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該書收錄了一百多個孩子敏感期的真實案例,通俗易懂,而且孫老師還針對每個案例進行了點評,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的規律,從而使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很多父母對兒童的密碼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為。有的孩子為什麼會蠻不講理,因為在執拗敏感期的那段時間裏,家長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為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痴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而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了某個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齡,而是孩子的表現,所以孫老師認為蒙氏教師重要品質之一是會觀察,不去幹擾孩子,充分給與寶貝們愛和自由的空間。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做為一名幼兒教師,瞭解幼兒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其實每個孩子來到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就象一張純潔的白紙,要在上面繪畫絢麗的色彩,規劃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生活環境,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之中逐漸認識世界,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知道到知道這個成長過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因此,做為孩子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使自己真正成為勝任的第一任老師。書中有好多常見的案例如:“塗色”、“破壞性行為”、“秩序成習慣”等,分析的非常好,家長們很值得一讀。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育兒書籍,他是家長和老師打開孩子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讓我們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我們能瞭解他們、幫助他們、愛護他們,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2

太懶惰了,這麼一本小小的書,斷斷續續的,足足看了差不多一年。真是慚愧!趁勁頭足,現在正在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已經看完一大半了,這本書比較適合學齡兒童的媽媽,不過提前閲讀也是很不錯的。

這是一本書,粗略看是淺顯易懂,因為全書是由一串串案例故事組成的,述説者為蒙特梭利幼兒園的教師或者在這種幼兒園就讀的兒童的家長,因此,述説的事件也都是兒童為主角,事件小而簡單。細看其實有點難度,雖然沒有深奧的理論,但對如何應對這些特殊的敏感期,卻是一門大學問,正是由於全書看似缺乏系統,更給讀者留下了思考和總結的空間。

全書的述説對兒童種種發展都充滿了由衷的讚歎和崇拜,言語中充滿了愛和包容,尤其對兒童某些“惡劣”的行為和言語的衝撞,都能那麼寬大的包容和理解。在全書中,反覆強調的就是愛和自由,這是父母和老師應對幼兒(0-6歲)各個時期不同發展特徵的方法。曾看過有讀者反映,説這本書只給出了案例,卻沒給出解決應對的方法,我想,給兒童理解,給他愛和自由,這就是本書以不變應萬變的的答案。當然,這只是宗旨,如何具體的應變,還需智慧。

在我家裏的老人看來,我對涵涵的種種作為,有溺愛之嫌,隨便他去玩什麼,隨便他翻東西,我都只是在旁邊看着,只是負責他的安全,並不制止。但是,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如何做到給他充分的愛和自由,卻不至於到溺愛的程度?如何來界定二者?在什麼時候説不,在什麼時候説可以?哪些才是真正的愛和自由?如何在寶寶的種種看似“頑劣”的行為面前保持冷靜和寬容,並探求這種行為背後的真正意義,而不是順手就操起手中懲罰的工具?

也許,這是我想的太多了。

但是,冷靜,這門功課真是太難修了。昨晚,只不過少給涵涵衝30毫升的牛奶,他就把半夜醒來的時間從4點提前到了1點,害的我差點衝他發脾氣,惡狠狠的坐起來,看着他任他在那裏趴在那裏拱啊,翻啊,哼啊,哭啊,都沒理他,最後才無奈的給他喝牛奶。好在是黑夜裏,小傢伙看不清我的臉色,否則肯定會嚇壞,呵呵。

修煉,修煉,繼續,繼續。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3

春節假期已接近尾聲,同時進入了收心階段,為新學期的開始做好準備。在假期的讀書活動也已進入書寫感悟階段,身為幼兒教師的我,雖然接觸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閲讀了《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後,才使我對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使我深深的意識到,每個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再閲讀此書時,我邊看邊與班中幼兒或者是兒子的情況與書中介紹的情況進行對比,腦海中再現着種種“令我頭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後就會把手放到嘴裏,而兒子一直是小手裏嘴巴遠遠地,受原生家庭以及社會理念的影響,我還慶幸兒子從小就講衞生,沒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經常把手放在嘴巴里,為此經常挨吵,越大越不講衞生。至此才知道,原來是兒子遲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補上來,我的不斷的阻止,不知給兒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秩序的敏感期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我第一時間想到了班中的澤澤,如果一件事沒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他的情緒就會產生劇烈的變化,發脾氣、哭鬧,非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這些都被我們這些成人定義為“任性”、“胡鬧”,殊不知,他是到了執拗的敏感期。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聽到孩子們的“告狀聲”,“老師,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別人的東西”······我曾經為這些“告狀聲”苦惱,也曾經為這些“告狀聲”應付。如今才知道,兒童和成人不同,成人大都有別人的閒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內在的秩序感,他喜歡遵守規則。只有兒童和一些保持了這份美德的成人,才會把規則融入生命。如果兒童內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境的秩序被權威替代,那麼決定孩子內心的就是成人。兒童就會產生懼怕的感覺,這種無序的環境是兒童喪失了安全感,最終,這種環境會培養和滋生出懂得叢林規則的孩子,人格就會淪落。

孩子的成長伴隨着一個接着一個的敏感期,我們應學會耐心等待孩子,會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會為孩子的每一種狀況欣賞和陶醉,為孩子們開拓一個嶄新的成長環境。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4

最早認真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從產假期間,被某個早教產品忽悠的頭昏腦熱開始,20xx年微博的流行,讓我第一時間認識了趙明老師(手機育兒雜誌的主編),也從頭昏腦熱裏漸漸清醒。趙老師推薦了孫瑞雪老師的書給我,看了網絡的節選之後,我買了好幾本回來細讀。其中《捕捉兒童敏感期》在我家竟然漸漸變成了工具書。原因無他,我家帶孩子的主要負責人:我、寶寶外婆、寶貝外公,都把書讀了好幾遍。在這裏,我慶幸我的父母是愛讀書愛思考的人,讓我在育兒的道路上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我的寶寶在幼兒園裏,老師一直評價是個動手能力很好的孩子。3歲入托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可以自如的跑、跳、上下樓梯,似乎動作方面一直比其他孩子要領先一步似的。原因無它,從孫老師的這本書裏,告訴我們,0—2歲半,是口、手、走的敏感期,這個時候,需要尊重孩子的敏感、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口、手、腳。所以,當別的家長阻止孩子吃手,認為不衞生的時候,我家寶寶抱着自己的小腳丫啃得不亦樂乎;當寶寶伸手抓飯往嘴裏塞,結果弄得滿地都是,讓外婆直皺眉頭要制止這個行為餵飯給她吃的時候,外公卻認真的告訴外婆,“書上説了,要讓孩子動手,自己嘗試,要不然就會延期的,一會我來掃地好了”;當寶寶想要爬樓的時候,我們會在周圍保護,教她如何用力,而不是怕她累着、摔着。就這樣,在別人眼裏,我們對寶寶是有些嬌慣的,可孩子用成長支持了我們。

寶寶2歲多的某一天,面對被咬了一口的包子,她突然對我們大哭大叫,在大人們覺得莫名其妙,想發火的時候,寶寶外公提醒到:是不是完美的敏感期到了?查書,查書!我們趕緊翻開書確認,還好沒有先發火。雖然有點照書養孩子的味道,但我們把一個新的完整的包子放到寶寶面前的時候,她不哭了,當然她也不要吃包子,哭只因為那個包子殘缺了。這次的嘗試,讓我們全家都覺得孩子神奇極了。

而3歲的時候,寶寶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在鞋架那裏整理我們的鞋子。把鞋子按照一定的順序頭朝裏擺放。當我們隨便放置鞋子的時候,她就會跑過去把鞋子重新整理,每天都要重複好幾次。這一次外公竟然不用翻書就説:秩序敏感期到了嘛。

讓我們驚訝的是,寶寶幾乎完全按照書上説的那些敏感期在發育發展,外公外婆覺得一下子輕鬆了很多。原來以為孩子不能做的事情,現在放手給她做了;原來以為孩子是無理取鬧的事情,現在明白孩子是在完成自己的成長曆程,也心平氣和的面對了。更有甚者,他們兩個人經常會跟我説:你小時候,這麼大的時候,也會這麼讓我們從頭來,那會以為你在胡鬧從而把你胖揍一頓,現在才知道那是敏感期,想來那會真不該打你的。我媽則把我現在不會做家務的原因歸結到她當年圖省事兒打斷了我的動作敏感期,導致現在的發育不良。説實話,我真的是偷着樂呢,家有如此二老,我一點也不怕隔代疼教壞我的寶寶。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後感15

這是“愛”孩子的書,而不是“教”孩子的書。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這是一則近來在朋友圈中被無數次轉發的文章,它引發了許多網友尤其是為人父母者的無限感慨,甚至心痛。平日裏,我上班,兩個孩子上早教,我的確錯過了兩個孩子值得紀念的時光。終於寒假了,有時間和兩個寶貝朝夕相處了,忽然發現不懂孩子們的“小密碼”。

茫然間,想起了朋友借給我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雖説前面也斷斷續續讀過,終究是不解其中真諦。而今是如獲珍寶,細細品位其中內涵,悔恨初見之怠慢。

輕撫書頁,聞着墨香,欣喜地發現孫瑞雪老師對一些主要敏感期的專門闡述,如“兒童在用手思考”“空間、時間的敏感期”“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等。讀後深深意識到,每個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取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孫瑞雪老師在書中用200多個兒童的例子來描述敏感期的存在和特點。我邊看邊與兩個寶貝的情況與書中介紹的情況進行對比,腦海中再現着種種“令我頭疼的事件”。我的兩個孩子2歲7個月上的早教,剛去的時候情緒低落,拒絕老師抱他們,拒絕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排斥周圍一切事物,這種“社交”敏感期的缺失,讓兩個孩子的性格非常內向。從書中我意識到,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個適應的環境中,這個環境應該是自然而和諧的,這個環境應該是積極而友善的。

孫瑞雪老師發現,兒童的敏感期也是有彈性的,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可以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在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然而,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歲以前來自父母的寬容和關愛,又得不到長大後的尊重,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

作為一名國中教師,我眼中看到的這種現象比比皆是。這種內心的孤獨讓十三四歲的孩子們叛逆,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育,軟硬兼施的引導,收效甚微。而從這本書中,我發現了重視兒童的敏感期對國中學生的成長異常關鍵。書中孩子們的生命狀態真的很好!那麼飽滿,專注,讓我們充分看到了敏感期對孩子發展期的重要。我也更加堅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們敏感期的發展。

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決定孩子的一生,我們一定要重視。

一本好書給我們帶來醒悟和啟迪,而《捕捉兒童敏感期》會讓你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