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兒童會會長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9W

第一篇:《兒童會會長》讀後感

兒童會會長讀後感

《兒童會會長》讀後感

我津津有味的讀完了一本日本知名兒童作家那須正干與他的搭檔前川一夫所寫的<<活寶三人組>>只<<兒童會會長>>的作品,給了我一個深刻的印象,我一口氣讀完了它。

《兒童會會長》這本書講述的是本書的三個主角--八谷飛。博士和阿慢。三人為了阻止專橫無理的柔道少年津久田茂入選兒童會會長,八谷飛不惜一切力量,與阿慢等人同心協力推薦班花荒井陽子參加會長竟選。人們常説:人多力量大,所以他們不僅成立了後援會,還印製了有陽子名字的t恤,甚至還做了徽章??本以為可以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打敗對手,沒想到卻中了津久田的暗招,**四起,氣憤的八谷飛只能頂替陽子去參加會長的競選,成為正式的兒童會長候選人。最終,他們成功的阻止了津久田的入選,讓津久田與兒童會長擦肩而過。

讀完這書之後,我有許多感悟。你看,他們為了一個目標,不惜辛苦話重代價。堅持到底。毫不畏懼的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

生活中,有人半途而廢,從而工作失敗;工作中,有人不能堅持到底,不是有一句話叫做“只要肯努力,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不是嗎?我要向這本書上的人物學習,遇事堅持到底。永不退縮的精神!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謹山國小五年級:肖雲鴻

第二篇:《解放兒童》讀後感

在《解放兒童》這本書中,作者南師大的劉曉東老師認為:"教育應當以人的天性為前提,順應兒童的天性,應當採擇符合兒童天性的內容並以適當方式傳遞給兒童,但成人社會有時做出相反的抉擇,這是教育壓抑兒童天性的主要原因。在人與教育的互動中,應當改變的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教育自身。教育應當不斷改變和調適自身,以使自身適合人的天性之表達和成長的需要。"

是的,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採用責罵,憑藉自己的"威嚴"管理孩子。其實,調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優點,如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等等。那麼,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教育調皮兒童,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呢?

我們經常抱怨:"我們班那個'調皮鬼',天天都挨批評,可他就是改不了。"有關研究表明,一直持續一種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產生一種"不敏感",到後來也就感覺不出那是一種刺激了。調皮兒童本身就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如果教師每次批評的話都一成不變,他們就會當作耳旁風;如果教師批評的話換成另一種説法,或許能給他們一點新鮮的刺激,從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彤彤小朋友喜歡搶同伴的玩具,教師常用"彤彤太不講禮貌,經常搶別人的玩具"來批評他,還不如説:"慧慧真不錯,從不搶小朋友的玩具,還把自己的玩具結同伴玩,我們相信彤彤也能和慧慧一樣。"剛剛聽到這些話後,感到教師還是信任自己的,他就會自覺地剋制搶同伴玩具的這種行為。

調皮兒童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就如做母親的對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大聲一樣。本來孩子要是做錯了事,便知道會被教師責罵,這個時候,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教師並沒有責罵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為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師的意見。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調皮兒童,他們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打鬧鬧,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及關注不夠,他們中有的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的關注,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儘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儘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

然而,對於調皮兒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鬆,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反覆性,僅僅上面所提的幾點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在實踐中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調皮兒童。

第三篇:《理解兒童的行為》讀後感

這是一本幼兒園教師必讀叢書,是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指南,它的內容涉及從出生到5歲左右兒童行為有效管理的問題,所以它同樣適合於年輕的父母們閲讀。

兒童出到到5歲之間具有怎樣的能力發展和侷限呢?兒童在自我發展中如何形成自我和自信心呢?兒童自己如何理解行為的對與錯呢?兒童的自我控制和自的律能力如何發展呢?對於兒童,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期望和目標呢?

通過閲讀本書,讓我清晰的認識到要理解兒童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理解引起兒童不適宜行為的原因。我們不能只對兒童的不適宜行為作出反應,我們更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手段來對待兒童。我們有責任去管理兒童的行為,與兒童溝通,發展兒童的道德和自信心,形成積極的訓練策略和發展目標。

真正要做到有效管理兒童的行為對於早教工作者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我們要實際地評估自己的能力、瞭解自己的侷限之處和在哪些方面學識還不夠。其實,在還沒閲讀此書之間,我一直為班上孩子們形形色色的行為問題所困攏着,有時會深深感受到無耐、脆弱與失敗,《理解兒童的行為》讓我能靜下心來,回憶片段,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發現自己的侷限與不足,幫助我更好地去理解早期兒童的行為管理。相信通過閲讀、訓練、與他人交流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和反省,定可以在管理兒童行為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東西,在應對那些個別兒童和特別事件時,可以有更多的辦法和更多的自信。

當我們介入行為管理事件中時,來自菲爾德曼的一些關於該做什麼和不該什麼的建議也許對我們是有幫助的,摘錄下來與大家一同分享:

努力要避免的事情是:

大聲地喊叫和尖叫;

體罰兒童;

權力威嚇;

期待完美;

在公眾面前羞辱兒童或使其難堪;

威脅或許下空頭諾言;

把兒童和其他兒童相對比;

爭吵;

把問題往後推。

努力要做到的事情是:

規則和限制要儘可能地清楚、簡單和短小;

進行個別的紀律約束並保持頭腦清醒;

公平、堅定和親切;

要前後一致;

給予充分的獎勵、讚揚和鼓勵;

預防問題的發生;

立即行動——“多做,少説“

提供選擇並允許兒童體驗活動的過程;

如果一個策略不奏效就馬上使用另外一個策略;

瞭解兒童的發展和所具備的能力;

尊重兒童;

傾聽兒童説話並鼓勵他們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堅持到底;

要態度温和、關切並友好。

第四篇:兒童心理學讀後感

兒童心理學讀後感

徐麗君

今天,我再次細細品讀了朱智賢的《兒童心理學》一書。書中認為兒童入學的學習準備,除了生理準備,還有心理準備,心理準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有些兒童對學校生活的嚮往,常常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由於學校的外表現象的吸引。例如,學校的校舍、桌椅、牆上的圖畫、很多同學在一起等等。有些兒童不能或不願按老師的指示進行學習,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粗枝大葉地去完成。對於在學習態度上還沒有準備好的兒童,教師應該採取積極的辦法由系統地來進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體的範例來鼓勵兒童學習,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兒童參加班上的共同活動,培養他們按照教師的指示進行工作願望,教會他們把學習和遊戲區別開來,在學習時專心學習。

書中讓我明白了“建立關係”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觀念裏,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了才會建立所謂的關係。其實與他人建立關係是兒童期最關鍵的任務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務之一,理解關係的形成是理解兒童發展的根本。而兒童關係的最初依賴於家庭關係,家庭作為一個系統不僅僅是它的組成部分的總和,而且是一個憑藉自己本身的資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實體。影響兒童適應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結構,撫養環境的質量才是最具決定性的,最持久的影響。兒童的發展是在人際關係的環境中發生的,關係主要是在家庭的環境中出現的,人際關係的質量決定了適應。從出生開始,兒童就預先被適應成要與他人形成關係。依戀關係在嬰兒期出現,在隨後的幾年裏從反射式的行為模式發展的高度選擇性的,有計劃的和靈活的反應系統。發展與同伴形成的關係也很重要,但是這和與父母的關係不一樣。與其他兒童的交往幫助學得許多社會技巧,幫助形成兒童的社會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進智力發展,被排斥的兒童尤其有以後出現心理問題的危險。

書裏特別強調兒童的情緒發展。情緒並不完全是消極的東西,它被認為對社會適應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際關係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緒有生理基礎,是人類的天賦的一部分。新生兒就是通過情緒來滿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讓兒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請關注好 範 文 網:)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若不能習得這種技能會給他以後的社會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個能力的發展就是將看護人的外在控制轉移為孩子的自我控制,這個過程要持續整個兒童期,並且涉及到學習許多調節自我情緒及其表達的策略。

《兒童心理學 》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兒童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瞭解兒童。在拜讀之後,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説話,把自己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

第五篇:《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讀後感

《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讀後感

徐州市黃山中心國小張莉婭

文章摘要:

孩子,

是由一百種組成的。

孩子有

一百種語言,

一百雙手,

一百個想法,

一百種思考、遊戲、説話的方式。

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 ,

一百種歌唱與瞭解的喜悦。

一百種世界,

等着孩子們去發掘;

一百種世界,

等着孩子們去創造;

一百種世界,

等着孩子們去夢想。

孩子有

一百種語言。

讀了《兒童的一百種語言》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尊重和孩子有關的每一件事;把孩子看作和任何人一樣的獨立個體,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納孩子的個別差異,感激來自孩子、老師、家長以及社區的任何微小貢獻。“兒童的一百種語言”代表着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種不同方式表達出他們對於事物的態度,更精確地説,假如教室文化允許的話,孩子可以使用一百種不同的象徵符號進行表達。

再從瑞吉歐的教師方面來説,瑞吉歐的教師被解釋為啟發者,教師並不預先設定孩子能力上的限制,他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一定的權利和能力,即

使是有身心障礙的特殊孩子也有他的特殊能力。教師鼓勵孩子們為自己的信念辯駁、假設、並加以實驗。

還有,瑞吉歐的教師的學術研究的氛圍非常濃厚,他們經常與其他的教師、行政協助職員、駐校藝術教師相互聯繫、討論和會談。他們經常會利用照片、錄象來討論某個片段,請教師們各抒己見,反省教學的實踐。

讀了《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我還有其他的感受,那就是:教師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在瑞吉歐孩子教育系統中也不例外。但是瑞吉歐的教師卻有另一種角色。這裏的教師不是權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技能的擁有者、傳授者,輔導與觀察的角色,孩子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語言文化傳遞,而是具體執行者,孩子的興趣、需要、經驗是一切活動的出發點。這裏的教師的角色是多樣化的:是孩子的傾聽者、觀察者更是夥伴與嚮導。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雖然我也在瞭解孩子觀察孩子,可是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觀察孩子不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還需要敏感的心靈,要走進孩子的內心,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離接觸。

好的教育活動離不開充分的課前準備和教師間的默契配合,二者缺一不可。例如:一次我上公開課,雖然課前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在活動中時由於每次播放音樂總是慢半拍,活動中出現了小小的等待,打擾了孩子的注意力,活動變的有些不流暢,效果也因此受到影響,象這樣的小細節也是今後要注意的問題。

時代在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也隨之進步,單一的模式,不能進行套用,需要不斷演變、不斷進步。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要不斷反省自己在現場教學時所面臨的種種複雜的情境,將學到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根據自身的情況學以至用。

讀了《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解讀,我的感受遠不只這些,有些並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最後我想把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句話和大家共享:“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遊戲、説話的方式;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一百種歌唱與瞭解的喜悦??”。

Tags:讀後感 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