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飄讀後感(合集5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6篇《飄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飄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飄讀後感(合集56篇)

篇1:飄讀後感

在一個多月的閒暇時間裏看完了厚厚的《飄》。前段時間本來想追追久聞大名的美劇sex and the city,偶然一念讓位給了這本書,沒想到竟然能讓我不捨晝夜的一口氣閲讀完畢。最早看這本書是在高中,看的是中譯本,目的是周圍的好學生都在看世界名著所以覺得自己也不能落後。當時看完之後的印象已然非常模糊了,只記得scarlett在結尾時説“tomorrow is another day”,於是得出結論本書女主角是一個勵志的女性形象,和印象中的劉胡蘭、薛寶釵、居里夫人等等混雜在一起,成為作文例子庫中的一員。

很少有作者能夠容忍自己書中的女主角經常以反面角色示人。很多女主角會做不光彩的事,但是作者一般都會為這些不光彩的事鋪墊上足夠的原因,並且女主角的性格和思維細節會足夠吸引人,不會讓讀者真正反感。但是《飄》不一樣。Scarlett的貪財、膚淺和沒有氣節的行為真的讓人感覺鄙視反感,但是讀到下一章,讀到scarlett性格的另一面,直面現實、一諾千金、死守心中愛人、又覺得可信且感慨萬分,想知道前路等待她的是什麼。

人物性格的合理、情節的合理是本書作者高度關注的一點,在製造抓馬橋段的同時,每一步都走的有理有據,讀者十分不容易齣戲。我每天只有一點時間用來閲讀,但一拿起來就能馬上進入上次的場景和情緒,可見作者的自控力很好,沒有用誇張的情節和渲染,來暫時性強迫讀者的情緒進入偽高潮而之後迅速無以為繼。節制的描述最終能製造真正的濃烈,感覺不管sex and the city鏡頭裏面的男男女女怎麼脱,都抵不過margaret筆下scarlett一吻ashley的激情。

本書的語言也是簡繁長短拿捏有度,描寫場景、思想、情緒,感覺剛好到位。我想每一個人開始寫的時候都會問“how much is enough”的問題,通常因為把握不好到底應該花多大力氣和篇幅來分配給一個作品中的無數處細節,可能,作家都是寫着寫着就懂了。

這本書正如不少的評論談到的,用現在的政治正確的眼光來看,充滿了種族主義的觀點。書成於1936年,離黑人擁有即使只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平等還有好些年,所以估計推出時沒有太大壓力。話題能拿出來討論就前進了一步,誰説歷史不是觀點,更何況文學。感謝某國的言論自由,作家可以寫出自己的觀點而無需春秋筆法,後世的讀者閲讀時不用猜謎。因為了解,所以慈悲,進而能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一本好書,對於我們這樣本身不是作家的普通人,其實是不知道該怎麼評論的。我們説來説去,最後只能不斷感歎真好,觸動心靈,永世經典。不過幸好這些詞對這本書而言是當之無愧的。

篇2:飄讀後感

看過《飄》很多遍了,最初是它的書名吸引了我,不理解如此厚重的一本書卻單單用一個字來概括全文。瀏覽了一遍,在不知不覺中被梅蘭、思嘉和瑞德各具特色的氣質所感染,一不自覺的想細細的看第二遍,第三遍至更多,也驚喜的發現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除了對場景和心理的細膩描寫外,我覺得《飄》的最大魅力在於深刻描述了男女之間因為情感的錯位而產生的一種扣人心絃、令人揪心的感受和對我認為的三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前者表現男女主人公屢次錯過彼此,其中最令人心裏慌亂、感受異常苦澀的地方在於小説的結尾,一方頓然醒悟,另一方卻去意已決。也許每個看到這裏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一定要懂得珍惜真正愛你的人!畢竟,全世界只有唯一的一個他;後者在於全世界的人物,讀者會深深的記住梅蘭的大度、博愛與温柔,思嘉的勇敢、任性與叛逆,瑞德的分趣、專情與不同尋常的風度。文中開始便交代故事以美國內戰為背景,通過戰爭引的變化展開情節,主人公思嘉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成長,同時展開出一段令人蕩氣迴腸、哀怨曲折的愛情故事。

在書的結尾,堅強的思嘉並沒有消沉,決心回到塔拉莊園開始新的生活。《飄》是如此波瀾壯闊而又細緻入微的宏偉史詩。思嘉無疑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因為思嘉是如此的獨立獨行,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選擇時,起初,她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在絕望的盡頭,在命運女神再也不會顧及她時,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多會好了。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isanother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

這部小説告訴了我們很多,我領悟到的只有:我們可以短暫喘息,但我們不能放棄。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過去的就讓它隨風而去,因為我們還有明天,生活一天不結束,我們的腳步,我們的信念、我們的追求就不會不離,也不應該停止。

篇3:《飄》讀後感

《飄》這本書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斯嘉麗的家庭也因為戰爭而x搬遷。斯嘉麗也因此遇到許多磨難,但她始終那麼堅強,不管遇到什麼難題都會勇敢地去面對,從不退縮。

斯嘉麗的勇敢我們不用質疑,因為事實擺在眼前。當斯嘉麗家的東西將被搶走,而對方又帶着槍時,斯嘉麗沒有被嚇哭,而是從容地把值錢的東西藏好,她甚至把東西藏在嬰兒的尿布裏。當有人搶走斯嘉麗的東西后,斯嘉麗沒有服從,而是拿起了一個女人所不使用的東西-槍,對準了對方,扣下板機。當強盜死後,鮮血流了一地,別人都十分害怕,只有斯嘉麗仍然鎮定地想辦法,把屍體埋了起來。

斯嘉麗也是一個有能力的女人。當原本的家產幾乎變得一無所有時,斯嘉麗沒有恐慌,而是儘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它們。斯嘉麗的妹妹已準備好了嫁人,逃離這苦難的地方,但只有斯嘉麗留下來保護家產。很快,斯嘉麗就通過做生意賺了錢,並用了當時愛人敵視的也是的黑人。在斯嘉麗的智慧和努力下,棉花生長了,有東西吃了,條件也變得好了,但是斯嘉麗不是滿足於現況,而是用這點本錢,將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斯嘉麗的能力總是讓人無法相信這只是一個柔弱的女人,另外斯嘉麗的臨危不懼,堅強勇敢,她的能力,智慧一樣讓人敬佩。

斯嘉麗是樂觀的,她總是相信明天會更好,因為明天畢竟是新的一天了。

斯嘉麗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堅強的重要,我們要擦乾眼淚,在陽光下微笑,用堅強去與困難抗爭。我們一定可以成功的,因為斯嘉麗正在對我們微笑呢,你看到了嗎?

篇4:《飄》讀後感

一開始讀《飄》,不瞭解斯嘉麗,認為她是一個討人厭的十足千金大小姐,只是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就驕傲得不可一世。讀到後面,越發的覺得當時我對斯嘉麗的討厭,也許只是因為妒忌。妒忌她的傾城容貌,妒忌她的討人喜歡,同時也妒忌她的出身優越。那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究竟是一個多麼平凡的小市民,心胸究竟是多麼的狹隘,究竟是多麼的讓自己羞愧。只看到了斯嘉麗的光鮮,卻沒有注意斯嘉麗在南北戰爭時候表現出來的堅強與勇敢,沒有注意到斯嘉麗當年只有十七歲。十七歲那年,我們在幹什麼呢?斯嘉麗又在幹什麼呢?

全書最讓我感動得一幕,就是看到斯嘉麗為梅拉尼找米德大夫這一段,看到斯嘉麗快速的讀那一頁死亡名單那段,看到威爾克斯老先生參加戰爭走遠後斯佳麗在胸口劃十字那段,擦了大把的紙巾。那一刻才明白,斯嘉麗並非我所想的那樣只是個花瓶,她是我最喜愛的堅強勇敢的女性。

那場南北戰爭呵,閉上眼就覺得自己處在亞特蘭大,和成羣結隊的人聚在車道旁等死亡人員的名單,塔爾頓家四兄弟都完了,湯姆和那對孿生兄弟完了,威爾克斯,阿什禮的父親,頭髮發白的老人也被炮彈打中,米德太太的大兒子死了,小兒子不到十六歲在戰場上重傷,這是場扣人心絃的戰爭,成百上千的傷員,飛舞的`蒼蠅、骯髒的繃帶,血腥、汗漬……南方敗了,北佬來了……

篇5:《飄》讀後感

小説描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的一位女主人公的人生。我非常喜歡這位女主人公。她的名字叫赫思嘉,她美麗而任性,並不是一個被大家歡迎的人。她會耍手段,但很堅強,很熱情,是個活潑可愛的女人。她喜歡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愛。但命運不那麼簡單。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她所愛的人上了戰場,她的家園荒廢了。她失去了她所愛的母親,父親因受刺激,腦子也糊塗了。

她們家沒有吃的東西,沒有男子漢。她要當女主人,要從零開始。每天都有許多困難在等待着她,但她沒有屈服,也沒有放棄。她這時説了一句話,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從現在開始,我和我的家人不會再過一天沒有東西吃的日子,我最討厭飢餓。”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們的生活一點點地恢復起來,然而為了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她和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結了婚。但到失去他的時候,她才發覺這個人原來就是她最愛的人。我想她絕對會找回她所失去的。因為她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我要想辦法找回他,一定有辦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她的x、她的努力會幫助她找回她的幸福。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x,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x會成為我們的一種動力。這種x會促成文化、技術的發展,也會導致犯罪和戰爭。x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會追求自己的幸福,雖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糾紛,但我們不應該放棄自己的x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説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們可以休息,但我們決不能放棄。

篇6:《飄》讀後感

已經反反覆覆看過好幾遍《飄》了,而今天想將我從跳動而有血裹着的心底下累積起的各種情感,奔迸到筆尖上,變成馳騁的文字。

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太喜歡甚至有點反感女主人公思嘉,“若要征服命運,只要有漂亮的衣服和潔白的皮膚作為武器就夠了”,雖然思嘉的外表十分美麗動人,但她的思想與見識卻很膚淺。然而後來,我對她的認識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的堅忍,她的勇敢,在亂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原來那個十六歲的姑娘只會擔心穿哪條裙子顯得更嫵媚,現在卻帶着一羣毫無力量的人穿過幾英里的戰地;開槍殺死一個北佬士兵並且心安理得地搜他的口袋、揹包找錢財與食物;披着母親的絲絨窗簾,配着公雞的尾羽,試圖去征服白瑞德以挽救塔拉;為了鋸木廠奪走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以二十塊錢安慰自己的良心僱用犯事黑奴;表面上與北佬交往甚歡……

是的,他和白瑞德一樣“貪得無厭”、“無所顧忌”、不在乎所謂的名譽與信仰。但更讓人惋惜且敬佩的是,沒有誰真正理解思嘉,並且能夠駕馭思嘉,包括白瑞德。“思嘉是我曾經唯一的夢想,然而在現實面前誰都不能享有”。不敢用“蒼涼的手勢”定義思嘉的年華,她是不屑於別人對她的同情的。相較於“青春”、“成長”這樣單薄明媚的字眼,我覺得用“史詩”來形容她的經歷更為貼切。

篇7:《飄》讀後感

最近由瓊瑤丈夫的前妻林婉珍執筆的《往事浮光》橫空出世,書中強烈控訴了瓊瑤介入自己家庭,一下子將瓊瑤與平鑫濤的愛情推上了風口浪尖。我以前從未讀過瓊瑤的書,倒不是對瓊瑤有什麼偏見,雖然在《往事浮光》中瓊瑤就是一個小三上位的存在,但我始終堅信在她們的故事中,大眾只是局外人,這一段往事,只能成為在網絡發酵下的飯後談資。我不看瓊瑤的書,只是單純的沒興趣,瓊瑤有太多的風花雪月,愛恨情仇,她的書對我來説飄在空中,離地面太遠了。所以當室友把《雪花飄落之前》推薦給我看的時候,我是拒絕的,我實在是不想在二十多歲的年紀還去看言情小説,但她真的是強烈推薦,説這本書跟瓊瑤以前的書都不一樣,讓我去看看就知道了。

於是在一個閒來無事的午後我找出這本書來看,本來是抱着大致涉獵的心態去看的,可還沒翻幾頁,我就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不是一本言情小説,而是一本以生老病死為中心的泣血之作,這本書一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從容的死與毫無尊嚴的生,第二部分則是瓊瑤與丈夫相處的點點滴滴。今天我不想談瓊瑤與丈夫之間的愛情,只想説一説書中的生死觀。

“謹將此書獻給家裏有至愛的失智老人,心力交瘁的朋友們,家裏有生死關頭,面對插管問題的病人的朋友們,家裏有倚賴醫療器材加工延命無法為自己的“善終權”發言的朋友們,家裏有毫無尊嚴,也毫無生活質量等待死亡的卧牀老人及卧牀病人的朋友們,還有為病人“善終權”呼籲的偉大醫生們為病人“自主權”奔走的偉大朋友們。”這是《雪花飄落之前》寫在開頭的話,就是這一段話,讓我對瓊瑤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也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不知道你們曾經有沒有想過自己要活到多少歲,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想要長命百歲吧。可我自國中開始就一直堅定地只想活到59歲,一直以來都只想到59歲,可能這是一個很荒謬的想法,所以每次我跟身邊的人説到這個,她們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只到59歲呢?

因為我看到過太多身邊的人受盡病痛的折磨最後在醫院裏痛苦的死去;因為我害怕老了之後自己一身的病痛;因為我怕疼、怕痛、怕打針,怕在醫院的病牀上度過餘生。在我看來,人一旦老了,各種各樣的小病大病就會蜂擁而來,真的會生不如死,與其生不如死,為何不從容的離開這個呢?在閲讀《雪花飄之前》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生死觀與書中的觀點無比契合。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受盡了各種各樣的磨難,可即使你這一生經受住了各種困難挫折的折磨,到最後還是會敗給一場病痛。在年齡與病痛面前,無論多麼堅毅倔強的人都不得不低下自己驕傲的頭,任憑各種各樣的醫療器械進入自己的身體,這是一件多麼沒有尊嚴的事啊。

依稀記得爸爸得病的那幾個月,媽媽辭掉了工作在醫院裏陪護,每天繁瑣的治療讓爸爸早已孱弱的身體更加千瘡百孔,長達幾個月的點滴讓爸爸的身體浮腫的不成人樣,全身上下幾乎都是針眼,可即使是這樣,爸爸依然沒有回來,爸爸去世那天我在學校,沒有見到爸爸最後一面,這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媽媽告訴我,那天爸爸突然病情惡化,身體不斷的顫抖着,睜着已經被病痛折磨地發黃的眼睛,死死地盯住媽媽,想要説些什麼,卻最終沒有説出來,就這樣永遠的閉上了眼睛。爸爸去世之後我趕到學校,在給他換衣服的時候發現以前的衣服根本已經裝不下爸爸浮腫“龐大”的身體,以前穿着病號服只覺得是有點浮腫,等真正換上日常的衣服才知道爸爸被每天的治療折磨的早已不再像以前了。

我一直非常後悔在知道是癌症晚期根本治不好的情況下還讓他在醫院裏受那麼多苦,爸爸以前是多麼驕傲的一個人啊從不被生活的苦難打倒,卻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裏受制於病魔。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該有多好,人的一生,應該是哭着來,笑着離去,而不是在折磨中離開。

同學前陣子做了一個創業項目,是去關注那些在醫院病牀上的老人,我看了她拍下的視頻,整個視頻的背景非常陰暗,讓人看了覺得無比壓抑。生與死之間,看似對立,實則緊密相連,生時是母親難以承受的疼痛,死時是自己無法接受的痛苦,或者生與死本生就是無解的,你無法選擇如何生,也無法自己選擇如何死,生時由父母決定,死時由子女選擇,這時怎樣的一種悲哀呢?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我不怕死,只是怕不死不活。

篇8:《飄》讀後感

今年的暑假,我讀了《故宮一千零一夜・飄來的紫禁城》這本書,我和書中的孤獨小王子一起來到這座裝滿故事的宮殿,在童話般的意境中,聆聽着故宮的前世今生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我和孤獨小王子一樣,都被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文以及明成祖朱棣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那就讓我把這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分享給大家吧!

明太祖朱元璋,叫朱重八,父親叫朱五四,幼年時顛沛流離,年幼時父母兄弟都病死了,自己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廢了好大的力氣,才把父母兄弟埋葬。後來,他去了寺廟做了和尚,再後來,他參加了起義軍,追隨了郭子興,郭子興死後,他接過軍權,得到了劉伯温、常遇春和徐達等人的輔佐,打敗陳友諒,實力大增。這個劉伯温可以説是天下第一謀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一起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而這個陳友亮也頗為厲害,因為,他有着無比強大的戰艦,和朱元璋在“番洋湖”上浴血奮戰。陳友諒就學當年的曹操,用鐵鏈把所有的船隻都鎖了起來,而朱元璋卻當不了當年的周公瑾,因為沒有適合火攻的風向。可是,老天爺就是向着朱元璋,劉伯温會看天象,告訴朱元璋,下午便會颳起對我軍有利的風向。果不其然,朱元璋趁勢火攻,陳友諒的船全被鎖鏈鎖着,所以,不得逃脱,被燒的個大敗而歸。在陳友亮逃離的過程中,朱元璋的手下用冷箭把陳友亮的頭顱射穿,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上戰役“鄱陽湖之戰”。在我看來,朱元璋真可謂是老天眷顧的人啊!果不其然,最後,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成為了明太祖。

當皇帝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有很多的煩心事,比如,立誰做太子來接替自己。因為古代封建社會都是家天下的習俗,所以,必須要找自己的兒子來接班。歷代君王都是選嫡長子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因為朱棣英年早逝,朱元璋跳不過這個坎兒,最終,還是選大兒子朱標的兒子朱允文作為太子。可見,朱元璋對朱標的感情。他又制定了大明律,還有一些刑法,鍋皮旋草、凌遲處死,簡直殘忍至極,可見,朱元璋的狠毒蛇蠍心腸啊!

整本書過半,我想,孤獨小王子應該也和我的想法一樣吧!我和小王子又暢遊到下一個故事宮殿。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他的孫子朱允�杉壇寫笸常�史稱建文帝,是明朝的第二個皇帝。當上皇帝還沒有多少年,因為實施消藩政策,把當時最牛的藩王燕王朱棣惹惱,,以致燕王朱棣起兵對抗,於是,新的故事又開始了。

朱棣也是那個時代最厲害的將領,英勇善戰,戰無不勝,可以説,刀兵相見是他的樂趣,眾多士兵的吶喊聲是他優雅的歌曲,橫屍遍野的現象是他美麗的圖畫。再説建文帝,可謂是軍事上的白痴,李錦龍率領大軍圍剿朱棣,可以説,朱棣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盛世造反,成功的機率實在太小了,再加上李景榮的40萬大軍,朱棣簡直沒有勝算。可話又説回來,朱棣是最有名的將領,而李景龍又是軍事白痴,被朱棣打的大敗而歸,後來李景龍變成了內奸,投降了朱棣。朱棣大軍進攻南京,也就是當時的明朝都城。建文帝也就是朱允�桑�只能派出防守大將耿炳文,但耿炳文只能防守,不會進攻。朱元璋已經把所有武將常遇春、李文忠、徐達、藍玉統統殺光,朱允�墒頻チΡ。�簡直可悲至極!後來,朱棣順理成章的當上了皇帝。

朱棣上位之後,改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後遷都到北京,開始修建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故宮。北京就是現在的中國首都,北京現在經濟繁榮的景象,都是朱棣一手成就的,看到了繁榮的北京,我們不要忘記幾百年前有一個叫做朱棣的人,締造了北京,還開發了大運河,運輸糧食方便快捷。明成祖朱棣也稱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我在想,如果朱標沒有死,他當上了皇帝,那朱棣也不會造反,如果朱棣不會造反,朱標死後,朱允文能繼承大統,也可能就是一代明君了,可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歷史上沒有如果這個詞。

我和小王子一起吸收了這麼多的故事素,小王子變得逐漸強大起來,同時他開始嚮往故事宮殿的生活,而我呢,哈哈,我想穿越回古代,體驗下做皇帝的滋味,估計我應該能成為一個明君。

中國歷史――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該瞭解的往事,同學們就從《故宮一千零一夜・飄來的紫禁城》開始讀起吧,相信大家一定會和我一樣收穫滿滿的!

篇9:《飄》讀後感

也許我在25歲的高齡才頭一次讀這本書有點為時過晚,不知道若是我在10年前讀過這本書會是什麼感想,當然你不能指望一本書能給一個人帶來多麼大的改變,即便是它告訴你一些事情,可能在那股心靈的震撼悄然而逝以後,你仍舊還是原來的自己,但是能夠有這種震撼已經難能可貴。

我也慶幸自己在無意中選擇了這樣一本書來重拾閲讀的樂趣,關於書中所寫的愛情,我並沒有太多的感悟,少女時代那種盲目的迷戀我也經歷過,它所描繪的那種感覺跟我在15歲的時候第一次喜歡上一個自己得不到的人的感覺並無兩樣,在20歲的時候我也開始清楚那並不是愛情,我花掉了很長時間和精力來讓自己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樣的男人適合我,什麼樣的相處模式最好,關於這些問題,已經有太多的專欄女作家苦口婆心的講過,也有若干不堪回首的經歷對我形成的潛移默化。

所以關於愛情,我並沒有什麼想説的,我知道自己現在選擇的是正確的人,和我相像的人,不對那些我曾經垂涎但是又讓我無法理解和企及的人再抱有任何幻想。我非常珍惜自己眼前的人和現在的生活。

但是趁着震撼的感覺還沒有被幾個大頭覺完全沖淡掉,我還是想記錄一下自己的感觸。

如果讓我來形容一下對郝思嘉的印象,那麼首先想到的還是她的那種雷厲風行的應變能力和精明的做事能力吧。在現代社會女人能夠有這樣的品質,是非常實用的,她可能是那種被印在人物雜誌、財富雜誌封面的女富豪,次點也能是個某縣市的知名女企業家,再次也可能是某個公司的女高管,而對於擁有這種品質的人,我一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多數情況下我倒是比較像書裏描寫的那些優柔寡斷的人們,逃避現實,容易糾結在各種沒用的,自己沒法兒改變的事情上,甚至像那些黑奴的感覺一樣,總是希望別人來告訴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做。總是在被動的等待着什麼,但是往往什麼也沒有等到。

她對生活總是有那種激情,被逼到絕望的時候她總是能夠挺過去,即使有很多的不情願,很多的委屈,她也總是能迅速的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有條不紊的處理那麼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事情。即使這都是被逼無奈,但是她也展現出了那種天生就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我想這大概就是一種強者風範吧,強者總是要去承擔更多。

她有那種非常直截了當的實用主義,從來都不會去過多考慮那些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在讀前半部分的時候,我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共鳴,可能在十年前的某些時候,我還處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時候,曾把那些高尚的品德之類的東西(原諒我根本想不起來了)想的非常重要,它們激情慷慨義正言辭的出現在我的各種讀書筆記以及考試卷的作文題上。但是現在我甚至想不起來自己究竟都讀過些什麼想過些什麼。10年後的現在,我的全部生活目標都是如何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物質財富以及活的輕鬆愉快以及用各種方式炫耀給別人看。因為我也知道了貧窮的意義,我也經歷了一段小小的貧窮,我知道居無定所牆徒四壁的時候即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很強大也終究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所以她對他們那種所謂神聖的戰爭所持的嗤之以鼻的態度,以及她拼命的想方設法讓自己能夠吃飽穿暖的心情我都有共鳴。

但是在讀後半部的過程中,我漸漸的感到一些不安,如果説前半部是在慢慢的形成一種她的價值觀,那麼我感覺後半部就是在逐步的又把這種價值觀給否定了,至少從我的角度是這樣的感覺。

我是真真切切的被書中所寫的南部聯邦那種民族的精神所感動震撼,即便失去了所有的財富,即便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他們也還是紳士,是貴婦人,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東西是錢所不能買到的,在少女時代過後的這漫長的10年裏,我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價值觀,我也不記得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功利主義的,但是我一直相信,別做那些沒用的事情,而什麼是沒用的事情?凡是那些不能掙錢,不能讓我變得更漂亮,不能讓我擁有炫耀資本的都是沒用的事情。

這個社會所發生的各種事實告誡我,不要去施捨東西給乞討的人,可能他們每個月掙得比我還多,不要捐錢給慈善機構,不要對那些倒黴的人多管閒事,他們可能會反咬你一口。總而言之我不偷不搶不詐騙別人已經足以算是個正直的好人。

我有種説不出的滋味,至少書裏有那麼一羣人,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永遠不可能被打倒的那種精神,他們熱愛自己的故鄉,慷慨的幫助自己的親人,他們總是有一種信仰。

而我想要抓住些什麼,但是卻又什麼也沒抓住的感覺,因為我好像什麼都不信,也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生在這個國度,生在我的故鄉而感到有什麼自豪感過。我寧願投胎到帝都,那樣不用為户口的事情糾結什麼,我更寧願投胎到某個發達國家,因為我知道即便我生在帝都也會瞅着某個國家想要移民過去。

我曾經試圖加入的行列,但是參加了一兩次教會活動就覺得很不耐煩,覺得他們實在是很閒,我不太可能把這麼多時間花在這些事上。

歸根結底我還是這麼一個俗不可耐的人,這本書告訴我有些事情是很重要的,不要什麼時候都物質至上,但是我抓不住那些東西。

所以這本書實際告訴我的是,要儘量雷厲風行的做事,即便不是女強人,至少要做個經濟獨立、自信的女人。

再就是,不要花時間去抱怨什麼既成的事實,那些想了也是白想,自己無法做出任何努力的事情。僅僅是在腦子裏想也不行。

最後,要多培養些興趣愛好,做個有趣而優雅的女人,至少我發現讀書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希望再過10年我如果能有幸再讀這本書,會有些新的感悟。

篇10:《飄》讀後感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説《飄》,是我喜愛的書之一。我喜歡文中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喜歡阿希禮的温文爾雅。

《飄》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美麗任性的南方大農場主的女兒斯佳麗歷經戰亂,由驕縱千金成為一家之主,為保護家園,她對內勞苦操作,對外應酬籌措,但深藏於內心的盲目愛情,卻未曾動搖。她一直愛着年輕的莊主阿希禮,阿希禮卻心儀玫蘭妮,當她認識了至愛瑞特時,真愛卻疲憊褪盡。斯佳麗回望前塵,想起父親的遺言:世界之大,不及故園,乃作回鄉之舉,從此以後人事茫茫,此恨綿綿。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情是矛盾的,有點反感卻又不得不敬佩她。我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美麗而任性,並不是一個被大家歡迎的人。她會耍手段,但很堅強,很熱情,是個活潑可愛的女人。她喜歡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愛。但命運不那麼簡單。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欲 望,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從現在開始,我和我的家人不會再過一天沒有東西吃的日子,我最討厭飢餓。”這就是斯佳麗的欲 望,也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用近乎絕情的冷靜,直面殘酷的事實。欲 望會成為我們的一種動力。這種欲 望會促成文化、技術的發展,也會導致犯罪和戰爭。欲 望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會追求自己的幸福,雖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糾紛,但我們不應該放棄自己的慾望和追求。我們可以休息,但我們決不能放棄。我想她絕對會找回她所失去的。斯佳麗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我要想辦法找回他,一定有辦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她的欲 望、她的努力會幫助她找回她的幸福,我想這便是她樂觀自強人生的最好表白。

篇11:《飄》讀後感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做《飄》的書,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她是唯一的一部有史以來最經典的愛情巨着之一,小説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任性的莊園主思嘉·奧哈拉在幾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和社會,歷史的重大變遷,《飄》又名《亂世佳人》,既是一首人類愛情絕唱,又是一個反映社會,政治,戰亂,道德多方面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的世界。

《飄》主要講述的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事故,主人公思嘉以為會和她心儀的對象結婚,可是衞希裏卻和一個叫媚蘭的女人結了婚,然後思嘉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她打了衞希理一耳光,還在她離開後摔了一隻花瓶,一位叫瑞德巴特勒卻都聽見了,當思嘉指責他不是個紳士,他譏諷思嘉不是個淑女,然後是爆發的南北戰爭,奪走了她為了跟衞希裏賭氣而結婚的查理,帶着兒子去了亞特蘭大,之後戰爭又蔓延到了亞特蘭大,又逼迫她回到了家,然而母親病重,母親病故,父親先瘋後死亡,重擔落在了她身上。並且她得照顧媚蘭,只因為衞希裏的懇求,戰爭災難讓她差點失去了農莊,她拼命保護農莊,還用廢的木材廠做一些生意,而後生活窘迫,和瑞德借錢,再婚,丈夫又身亡,她頂住悲傷,努力賺錢,生活有所好轉,然而做為女人卻在外做生意被人們唾棄,最終媚蘭因身體不好去世,她明白她不愛衞希裏,她愛的是瑞德,但因為她原來對衞希裏舊情不忘,被瑞德看見了,一切都晚了,瑞德已經對思嘉失望,決定離家出走,對於思嘉來説,生活中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拉莊園一條出路,她感到太疲勞了,自言自語的説:還是給明天想吧,不管怎麼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最後一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是出自《飄》的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這句話,激勵着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歲月裏沉浮的女主角,也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而這句結尾話的餘香令人倍感回味。《飄》的篇章是華麗的,文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靈魂,讓我在女主角思嘉身上認識了她 堅強,努力,執着,不怕困難保護莊園,勇敢與寬容,也展現了在南北戰爭的歲月中人們的不幸,因此全文的人物也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樂趣,書中一段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與戰爭結合在了一起,讓人不覺得無聊,當時的社會改變了一個個年輕人。也許沒有了一切背景,一切都會變得簡單。我從《飄》中學到了明天代表着希望,又代表着執着,面對過去已拋在腦後,明天即將會升起一輪嶄新的太陽再去面對,不管怎麼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篇12:《飄》讀後感

我用啦整整一個星期,終於把《飄》看完啦,我看得好認真好認真。看到最後的兩章,我哭啦,痛苦的哭啦,第一次因為小説的情節,然後想到已故的人,已故的事情,自己的過去。

我真的哭啦,哭到整個身體都顫抖啦,我真的傷心啦。小説裏面的情節,與我過去的往事相對應,把我一直隱藏在心裏面的悲傷全部都解出來啦。我好無助。一邊用枕頭壓住自己的頭,一邊用被子把自己裹住。我從來都沒有嘗試過這麼悲傷,也從來沒有哭得那麼顫抖。更加從來沒有哭得這麼大聲。好在家裏的人都不在。我沒有給任何人發現。

這個星期的我已經很不開心啦,但是我選擇啦承受,不敢對任何人説,還要在任何人面前扮得自己好快樂。我不想任何人知道我的心事,我的心情。我害怕寂寞,所以找一大堆人陪,但我不能在告訴他們我的心情。

我害怕深夜的寂靜,所以選擇每晚都用酒精麻醉自己,然自己別胡思亂想,醉啦就可以安靜的睡啦。

《飄》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説。或許也是我最後的一本啦。因為沒有動力我是不會把時間都放進去的,也是因為她,我才選擇一字不漏的把這本小説給看完的。

瑞德·恩,一個真的很好的男人,無論思嘉怎樣對他,他還是以自己最高的愛情來對待思嘉。因為瑞德愛思嘉,所以常常都會跟思嘉發生爭吵。因為愛着她,他理解她,關心她。所以隨時準備幫助她,因為愛着她,他冒着生命危險都要回去找她,回去救她。因為愛着她,他常常都是因為她而喝醉回來。他選擇自己喝醉,自己難過,也不能把心情發泄在思嘉身上。而瑞德就是以這種心態,這種做法來表達自己。他不能讓思嘉知道他深愛着他。因為往往讓自己心愛的人知道自己深愛着她,她就會想到很多讓他傷心,讓他心痛的事情來刺激他。所以他的愛不能説,只能以自己的心態,自己的做法去承受,去諒解。

而我覺得瑞德真的是一個可憐的男人,他把自己都賠上去啦,還是不能讓思嘉愛他。雖然到最後思嘉是愛上瑞德啦,但此時的瑞德已經老啦,已經累啦,已經沒有能力在去承受再一次的打擊啦。他選擇離開啦。他的離開不是因為他不愛她啦,而是因為他太過愛她啦。他不能在一次承受失去的滋味啦。與其這樣,不如把現在變成他最快樂的回憶。至少以後在回憶起來還是美好的。而不會又是一樁傷心的記憶。

瑞德深愛着她的女兒,邦妮,因為邦妮是他和思嘉的結晶體,而邦妮的存在又是瑞德和思嘉在一齊的證明。而邦妮的失去。這一段愛情也漸漸的失去啦。為什麼瑞德會那麼愛惜邦妮呢?在我沒有看到後面的幾章的時候我已經想到啦,而到啦小説的最後也説啦。

篇13:《飄》讀後感

名著積聚了作家深刻的思想內容,並給我們生動地展現出豐富的精神世界。親近名着,多讀經典名着作品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而一些哲理、啟示就藴含在其中。所以,我經常會閲讀名着,最近,我也品讀了一番由米切爾所着的《飄》。的確,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本書的女主人公是非常美麗的姑娘——斯嘉麗,着重描寫了她留在後方家裏所飽受戰亂之苦的體驗和感受,從一開始對戰爭懷有崇敬心理、對戰爭全然的支持,到因戰爭而帶來的失去親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於失敗的命運以及戰後立志重建家園的艱辛歷程。戰爭失敗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了原有的鬥志,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面對戰後支離破碎的生活。但是,我們這位女主人公則克服了失敗的心理,凜然面對嚴酷的現實,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難、重新前進在生活旅途上的強者。在重重困難面前,她表現出了極其驚人的堅強和>勇氣。思嘉在自己最困難的時期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塔拉是我的命運,是我的戰場,我一定要鼓起勇氣來戰勝它!”

是啊,她有着常人無法具備的堅強意志與樂觀向上的精神,她有勇氣,有毅力,永不言敗,即使遭遇人生的低谷,她還是會頑強的與困難做鬥爭,我們難道不該學習她那樂觀和堅強嗎?

海倫·凱勒靠着堅持不懈、樂觀向上的精神克服了自己的缺陷,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所以她成功了,夏洛蒂靠着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戰勝了傳統的觀念,寫下了《簡·愛》,所以她成功了,霍金靠着勇敢頑強、永不言敗的精神堅持學習科學,

寫下了《時間簡史》,所以他也成功了人生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在>挫折面前,有太多太多的人靠着自己勇敢頑強、堅持不懈的意志最終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記得在聖誕節的時候,爸爸媽媽送給了我一個游龍板,我喜出望外,嚷嚷着要學。我迫不及待的踏上了滑板,可還沒等我開始滑,就已經失去平衡摔了一跤,爸爸媽媽趕緊跑過來扶起我,並鼓勵道:“沒有失敗,那會有成功?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你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我又再一次踏上了滑板,這一次站穩了,我便嘗試着向前“扭”去,可沒滑多遠,又摔了個“狗啃泥”,這回我可再也沒心情、沒信心滑了!因為失去了堅強意志,因為失去了面對困難的勇氣,而半途而廢了。

我今後一定要像思嘉和其他有着堅持意志的人學習,面對困難和挫折,永遠都樂觀,永遠都堅強,做一個不畏困難的強者!

篇14:《飄》讀後感

我喜歡唯美的事物,喜歡看韓劇,那是少女最純真的夢,我也喜歡真實的事物,喜歡看飄,那裏有我所缺乏的勇氣。每個人的經歷都有所不同,而對同一種事物都有自己的詮釋。或深或淺,但我認為那都是每個人生命最珍貴的領悟。

《飄》,其實對於他的感情很複雜,是它伴隨着我走過了剛入大學的艱難日子,那是對於剛上大學的我,感覺一切都好陌生,還好有了它。

對於飄的感情我想用戀人之間經常用的一句話,我喜歡它就是喜歡她的所有,她的缺點和她的優點,對於它接受它並迷戀它總是顯得那麼理所當然。喜歡斯佳麗,因為她的勇敢,因為她的現實,還因為她的逃避。這一切我都喜歡。有時候喜歡會衝昏我的頭腦,以至於我現在説話都有點語無倫次。

瑞特,一個放蕩不羈的、充滿魅力的中年男人,他的行為不端、名聲不好,但他身上不乏紳士風度,在寂靜而又內含危機的那個晚上他不顧一切地救了阿希禮,從中表現出來的俠肝義膽,不由地讓人心存敬意。

欣賞他, 不是因為他的為人狡詐,而是因為他靈魂中深藏的高尚,儘管他是南方名門望族的不肖子。儘管他是利用戰爭大發橫財的投機商,但是他有着斯佳麗沒有的不卑不亢,他外表冷酷但內心熾熱,他性格複雜且難以捉摸,在斯佳麗眼中他曾是污辱她的流氓,她從不把他放在心上,更不會像對阿希禮那樣愛他,直到他將離開她才知道原來自己愛他,直到他從她身邊消失,她才感到前所未有的心慌。他了解自己愛的斯佳麗,因為他相信他們太像。

阿希禮,我不喜歡他,一個活在過去不敢面對現實的人,雖然上帝賜給他一顆並不愚笨的頭腦,但卻忘記給他一顆勇敢的心,面對戰爭他所害怕的是再也回不到那個逝去的世界,而只能靠着她的妻子玫蘭妮的安慰活着。

玫蘭妮一個南方傳統的女性,雖柔弱卻有一顆堅韌無比的心,在小説中她是道德的標準,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源源不斷地提供着精神的力量。她傳統但卻不庸俗,遇事鎮定,我真的很難想象一個瘦小的身軀如何負載如此承重的靈魂。

從這裏我感受着真實,也感受到了生活的殘酷,我希望我自己不要像阿希禮那樣只是一個生活在過去的人,希望有一顆勇敢的心,勇敢地面對真實的殘酷,快樂地去享受存在的美麗。

也希望在南航這片沃土上,我可以施展我的才華,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

篇15:《飄》讀後感

初讀《飄》,覺得作者不知道在講些什麼,只知故事是從一場宴會開始。後來,再次讀了一遍,或許是成長了,便讀出了整個故事的曲折、複雜。

縱觀全文,我覺得,最喜歡的人物還是思嘉麗,儘管她任性狡黠、殘忍貪婪,但同時在她身上表現出的還有她的嬌豔美麗、精明能幹。她不像當時的婦女們,她們那麼拘謹,又是那麼迂腐,而思嘉不同,她是隻活潑又不受束縛的鳥兒,在那樣一個昏暗的社會自由自在翱翔。當她錯誤地給艾希禮套上自己精心編制的“禮服”時,她的愛便錯了;當她不明白自己的情感,消耗盡瑞德的愛時,她又再次錯了。好在,思嘉很堅強,當她兩次犯錯時,她想起父親的話:“世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正面自己的情感,不再迷茫、猶豫,她相信明天,明天她就能把握住愛。主人公思嘉麗便是那麼一個有些孩子氣,卻又堅強,擁有希望的人。

就像艾希禮所説,媚蘭是那樣脆弱膽小,而思嘉麗卻是那麼勇敢。雖然思嘉在愛情上失敗了,但是她的生活,她的努力,顯而易見得成功。當艾希禮把媚蘭託付給思嘉麗時,儘管心裏很不滿,但她還是遵守自己的諾言,細心地照顧媚蘭。

在戰爭期間,人人都過得很困難,思嘉麗卻靠着自己的努力養活了媚蘭還有自己的一家人,雖然很多是靠欺騙弗蘭克得來的。或許,有人認為她真是狡猾,手段卑劣,但我卻不能認同,思嘉麗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救所有的人,她不能讓父親的家業毀於一旦。思嘉是那麼努力,她執着、勇敢地保護着所有人。

與媚蘭相比,思嘉麗真算不上一個良家婦女,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才更顯得真實,更令人感同身受。媚蘭太完美,完美到不可能,所以她只能算是一種美好形象的代表而已,這便是我喜歡思嘉麗的理由,她才是一個正真活着的、有血有肉的人。

於媚蘭,思嘉麗剛開始的情感只有嫉妒與厭惡,但最終媚蘭的寬大胸懷讓她明白了她是喜歡和依賴着媚蘭的,畢竟,媚蘭一直在背後默默地幫助她。思嘉麗其實也擁有一顆寬容天下的心,戰爭期間,她以寬容容下了媚蘭。正是這樣一顆寬容的心,保護了媚蘭,也讓思嘉看清了自己。

《飄》的篇章是華麗的,它塑造了思嘉麗這樣一個有着自己靈魂,又豐富多彩的人物。讓我從思嘉麗身上認識了她的堅強、任信、努力、執着、勇敢與寬容。全文也因此人物,增添了不少的意趣。

篇16:《飄》讀後感

生命的價值總是在一次次冒險中得到升值的。這是我讀《魯濱遜飄流記》的最大感受。

作為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中的少爺,他完全可以子承父業,過體面舒適的生活。但他不願意聽從父親的安排,甚至違背上帝的旨意,甘心去做“上帝不喜歡的人”。也許是他心中天生的冒險心理在作祟吧。金錢、地位在他嚴重,遠不及隨着海風飄流。海風、傾船、飄流,註定是他的宿命,冥冥之中,是上帝的安排嗎?那麼感謝上帝,為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勇者。即使他並不喜歡魯濱遜,卻依舊愛他。

不是麼?

在第一次航海中,他就充分領略到海的喜怒無常。再大的船,面對浩瀚的大海,也不過是孤帆一點。風浪無情,牽動着船桅與之同歸於盡,殘忍地剝奪了水手生的權力。但上天保佑,最終只是有驚無險。魯濱遜順利地回了家,但冒險之心仍未退卻。

接下來的幾次航海亦是如此。縱然其他人無一倖免,但魯濱遜總能安全靠岸,繼續自己的海上之旅。

最感動我的是自述小説獨特的語言風格。平時、簡樸,細膩中透着豪爽,平白中又露着波折。從介紹自己家事的無奈,到表達雄心的豪情;從轉危為安的僥倖,到重現困境的懊悔;從擁有巴西種植園的興奮,到登上孤島時的孤寂無助,以及後來的幸福、自由……真實是文學的最高宗旨。最簡單的文字,擁有了豐滿的靈魂,同樣能讓讀者感受到驚心動魄、蕩氣迴腸,還有語言獨特的魅力。

與其説這是笛福的半自傳體小説,不如説它是人類文明史的一部縮影。

生存,是小説提現的一個主題。

既然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就有義務讓自己生存下去,並且還要幸福地生存下去。荒島生活,想像起來覺得很不可思議。尤其是對着當今的生活。生存,在現在看來,不再是一碗飯,還包括生活質量,電腦、電視、電話、手機……如果現在把一個現代人拋到一個荒島上過上十來年,被電器“寵壞”的現代人肯定回崩潰!

但魯濱遜不僅在荒島上飽飽得過了28年,還過得很有質量。他有房子,還有別墅,有槍,有足夠的子彈,種子麥子,吃上了麪包,養了野羊,喝上了羊奶……他是這座荒島的國王,也是自己的國王。

魯濱遜的智慧是不可否認的。單是他能在島上過得那麼好就足以證明。

人類,從野莽走向文明,經過了漫長的時間長河。他們從生吃食,到發現火,吃上了熟食,開始了文明的旅程。他們努力的思考着創造着,發明了生活的必需品,在時間的行程中,改變生命,改變生活,改變世界。

每個人都會成為自己的國王,只要他想活下去。

生命,不屑於一帆風順;生命,不滿足也現有的一切,要活,就活的轟轟烈烈,光芒萬丈;要活,就別對不起父母給你的這個生命!

篇17:《飄》讀後感

由瑪格麗特·米切爾著作的'長篇小説《飄》,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貴族的生活。

這部作品塑造了一位具有叛逆性格喬治亞貴族女性斯嘉麗,講述了她與朋友、家人、情人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內戰爆發期間、以及戰後重建時期的生活;同時也講述了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的愛情故事。

整個故事情節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亞特蘭大淪陷時,斯嘉麗逃往塔拉莊園的那一段。1864年8月,亞特蘭大淪陷之際,韓媚蘭臨盆在即,斯嘉麗不顧自己的安危,留下來為其接生。在北軍進程之前,白瑞德護送斯嘉麗和韓媚蘭母子出城回塔拉莊園。途中,白瑞德參加南軍,讓斯嘉麗獨自駕着馬車護送韓媚蘭母子趕回塔拉莊園。在這段漫長的逃亡之路中,充滿了坎坷與艱辛,斯嘉麗隨時都有可能被路上突然冒出來的北軍或劫匪殘害,但憑藉着自己的智慧與勇氣以及愛爾蘭人特有的強悍品質,斯嘉麗終於戰勝了困難挺起來了,帶着媚蘭母子安全回到了塔拉莊園。這段讓人揪心的逃亡歷程讓人着實佩服斯嘉麗的偉大與不凡。

體現了斯嘉麗強悍女性本色的還有她極強的責任心。在遭到北軍洗劫之後,斯嘉麗的母親去世,父親連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了,兩個妹妹有重病在牀,沒有食物。此時,19歲的斯嘉麗獨自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她心底裏有個強烈的願望,她要靠自己的雙手重振塔拉莊園昔日風采。看到這裏,我不由的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對這位偉大的女性肅然起敬。

本篇小説最成功的地方應該是在對人物的性格特徵方面的刻畫。斯嘉麗,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作為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性,能為自己的土地爭取到最大的利益,除了聰敏、智慧、還有勇氣、毅力與責任心。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管在什麼困境中都能生存。她不完全依賴於男人,是個積極進取且新手承諾的女性。當然,僅有有點而沒有缺點的認識不完整的,也是不存在的,本篇小説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有她身上所暴露出來的人性的缺點。她自私、虛榮和冷漠等,讓我們感覺這個人物形象很真實,雖然“不完美”,但卻很豐滿。再説白瑞德,他的男性形象被許多女性所推崇,這主要歸功於他對待感情的執着。他是個有政治主見、立場堅定的男人,但又不忘本。他表現玩世不恭,愛一個人卻智與感情,冷酷與柔情的衝突,在他身上表現為矛盾的統一體。因此,白瑞德這個男一號的形象塑造的也相當“完美”。從這篇小説中,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用自己的智慧與毅力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與困難,還要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對我們付出的感情,不要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到那時,悔之晚矣。因此,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每一分來自他人的唉,也儘量用自己愛去回報愛我們的每一個人,不要讓自己的生命留下過多的遺憾。

篇18:《飄》讀後感

在一個偶然的下午,正在逛書店的我看到了一本書:《兒子,天堂飄滿蒲公英》,我很好奇的拿下來翻了翻,看了這本書的簡介,我便被這本書吸引了。於是我買下它,認真的讀了起來。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做孫笑天的白血病病人,從他出生到他18歲的生活經歷,而這本書卻不是他本人寫的,是他的爸爸,以孫笑天的口吻來闡述了孫笑天的一生。寫到動情處時,讀者不禁潸然落淚,被書中的情節所感動……

孫笑天在他13歲時,被檢查出患有白血病,於是,孫笑天一家人和病魔展開了長達6、7年的抗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孫笑天表現的無所畏懼,毅然接受了常人可能無法堅持的治療過程。而且孫笑天在治療的過程中,還不忘學習新知識,絲毫沒有落下學校的課程。不僅這樣,孫小天休學3年,以全系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大學,還跨越了高中段,簡直是“跑進大學的”,最終被北華大學工學院信息科學系唆錄取,創造了一個奇蹟。

但是,病魔不肯放過這個堅強而又完美的孩子,在大學期間,孫笑天白血病又復發了,無奈下,孫小天只好退學去接受治療,但是這一次,孫笑天卻沒有了前兩次的好運,病魔似乎變得強大了起來,儘管全中國人都在幫助這個堅強的大學生,甚至王雪純都在全力的幫助這個令她動容的孩子,只要小天有什麼要求,王阿姨一定會全力的滿足他,只要小天有信心,就有機會戰勝病魔,成為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孩子。不僅是王雪純阿姨,還有白巖鬆先生,親自和小天交流、討論,還鼓勵小天寫書,寫自己的獨到見解,去幫助那些和自己一樣的孩子們。於是在白巖鬆的鼓勵下,小天開始了寫書,但他不是拿筆寫,在那個年代,電腦還不是很普及,更何況筆記本電腦了,但就算是這樣,一羣熱心的朋友們,還是從種種困難中,滿足了孫小天的願望。

説起孫笑天,這個完美的孩子在病魔中卻做出了一件件讓現在的我們感到汗顏的事:他開過電腦培訓班:他賣過車,而且這孩子的內心縝密程度不亞於一個商業老總。他想的處處周到,幾乎把每一面都想到了,才會開始進行自己的工作。就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把他幹過的工作做的完美無缺。可以説,如果孫笑天沒有被白血病所纏繞,那他成長起來,肯定是中國人的驕傲!

《兒子,天堂飄滿蒲公英》是一本震撼心靈的書籍,讀過它後,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推薦大家去讀一下這本書吧。

篇19:《飄》讀後感

昨天微信羣裏,再次看到「暘瑫」老師的這篇《又到臘肉飄香時》,細細品味,如同臘肉那般濃濃的香味飄了出來,強烈的感染着讀者,畫面上那懸掛的臘肉,烤肉的神態,凝注在特定的畫面,臘肉呼之欲出了!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往往稍縱即逝。在美的流動中,多少人熟視無睹。本文的作者通過書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場景,抓取了一個個尋常生活的瞬間,留住了美!

文章以臘肉為線索,貫穿全文。具體的寫作方法是,讓臘肉在事件的各個階段重複出現,並通過各種用途強化它的形象。

文章一開頭,簡潔明快:“又聽冬風吟,又見雪飄眼,再聞臘肉香”通過作者的聽覺,視覺,引出了嗅覺。作者觸景生情,短短15個字,牢牢抓住了讀者的眼球,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臘肉是怎樣製作出來的?為什麼如此誘人?它寄託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帶着這些問題,跟隨作者細膩的文字,如同小溪流水,緩緩流淌。

“熟悉又陌生的味道”,熟悉是因為記憶中的點點滴滴被喚醒了,陌生是由於物是人非,青春不再。

記憶的閘門隨着臘肉的牽引打開,往事如同江河般奔湧而出。

山村,冬季,年,臘肉 !

製作,來歷,用途,誠信。

偷肉,童年的美好記憶。現在的好多孩子們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沒有經過飢餓,也體會不懂食品的香甜。

大學收到寄來的肉,吸引了看門的大爺,因為臘肉的香味裏也有他的記憶!

驕傲無知的現代人不知道珍惜,我親眼見到一個朋友把重慶回來的親戚帶回的臘肉,親戚走後就放進了垃圾箱,“這黑不溜秋的,也不衞生啊!”

因為他不懂得:臘肉是情的寄託,愛的味道!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懷念對親人的無盡思念!

他深深的聞着臘肉的香味,鑽到鼻孔的味道,更加催生了作者的思緒又回到那遙遠的山村。那裏有他的父老鄉親,有他熟悉的一切,有父母的牽掛和愛!

全篇以臘肉為線索,開頭設疑—點出臘肉,中間敍事—引出臘肉,兒童偷肉—-刻畫臘肉;大學寄肉—-惜別臘肉,結尾思念—-照應臘肉!臘肉有力的為主題服務。

作者對於兒童狡黠的細節描寫如同魯迅先生的《社戲》,以小見大,烘雲托月。

作者通過對臘肉的描寫,中間數次寫出了臘肉的香,通過臘肉的香味,讀到了情的寄託,品到了愛的味道!

篇20:《飄》讀後感

讀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同行,可以影響你的一生。在家休養的這段時間裏,我從書架上拿出了《飄》這本書,細細品嚐,重温英文世界裏邊所描述的故事情節。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個性鮮明,她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對生活頑強抗爭,從不屈服。

書中,她是一個擁有天使臉龐,魔鬼身材的美麗女子,做事雷厲風行;而最令人深刻的是她對愛情的嚮往和執着。在美國動盪的那個年代,她出於對現實的無奈,分別嫁給了兩個自己不喜歡的男人。在她的愛情觀中,愛情與婚姻是可以分離的;而在中國,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這也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現象吧。

在我們看來許多老外都是很開放的,因為他們隨隨便便就進行了最後撲倒的過程;但在他們眼裏,我們的戀愛行為卻是開放的。他們認為,婚姻是一件神聖而嚴肅的事情,會和戀愛區別開;當他們看到一些年輕人在墜入愛河而不加思考的結婚生子,他們對此會感到驚訝。而隨着世界不斷向前發展,整個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全球村,這些文化差異正在逐步地縮減。

對於女主人公思佳麗的愛情觀,放到現在社會的角度,會是一個理性的觀念。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女人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要有敢拼的思想,闖出屬於自己的小天地;這樣的我們,在婚姻當中不致於處於被動的地位,換句話説,我們才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共同過日子。即使擁有迷人的外表,魔鬼的身材,我們也不應當沉迷其中而忘記給自己添加附加值。書中的女主人公叛逆的一面,給予我們當代女性無限啟發。

在對待愛情上,我們可以執着,我們可以勇敢地去愛;即便我們遇到了挫折,受過傷害,也應當對它充滿期待。在思佳麗的愛情世界裏沒有什麼為之已晚,當她徹底地失去艾希禮,失去女兒,丈夫也離開了她之後,她意識到自己愛的人原來是瑞德,她於是拋開心靈上的創傷和悔恨,相信只要努力和堅持,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沒有轟轟烈烈地愛情,但是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去面對一切。戀愛的離開或者苦戀未果,這説明是有緣無分;靜待,會有更精彩的在等待着你去揭開面紗。等待的過程,也可以很美好。我們常説,一個人的精彩。我們可以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投入自己的特長,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待你優秀了,變自信了,你的魅力便無處不在。

在品讀《飄》的日子裏,一次次堅強形象的描繪,讓我的內心不斷地變強變大;美而不驕縱,有頭腦,敢想敢做,我想着正是我所向往的。

篇21:《飄》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開始閲讀一些和成長有關的書,比如《小婦人》、《約翰·克里斯朵夫》和《飄》。就人物形象而言,《飄》中的斯嘉麗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這一人物形象是我以往所讀過的書籍中所沒見過的。

這本小説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寫的。斯嘉麗的一生可以説是一部女性的成長史。她從一個天真的富家小姐,歷經了戰爭和生活變故等磨礪,最後蜕變為一個精明自立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她煉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從來不畏流言蜚語,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

她並不完美,而且恰恰相反,她身上積聚了很多的缺點,是我以往看的那些書中所經常批判的缺點:自私、精明、強勢。但是她仍然讓我喜歡,因為,她總是能在絕境中點燃“希望”的火焰,從不花時間去後悔和哀傷,永遠向前看,所以,小説的結尾有一句名言——“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就是斯嘉麗這種性格的真實表現。

我喜歡這個人物形象還因為她活得很真實。這種真實表現在她很離經叛道,我行我素。她對南方上流社會的那些條條框框極其反感。有一次在舞會上,她剛剛死去了丈夫,是不能跳舞的,但她很想跳,於是她就很盡情地跳了。而且還一針見血地諷刺上流社會淑女們的虛偽:“我最討厭那些明明跳上兩天兩夜的舞蹈都不會感覺到疲憊,卻偏偏跳一支華爾茲就要暈倒的小姐。”她的真實還表現在她面對急劇變化的生活和命運,從來不幻想和歎息,她緊握土地發誓絕不讓自己再捱餓,她真的做到了。在那一刻,我真得被打動了!她改變了原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依靠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來化解重重困難和危機。這些帶來的感動又化解了我對她自私等所帶來的惡感,這個人物形象真是太有張力了!

有時侯你喜歡的那個書中的人物,可能正好就是你想成為又很難的那種吧。斯嘉麗的適應能力很強,當她被迫承擔起生活的壓力時,她毫無怨言,毅然做起了自己的生意,甚至做得比男人經營得還出色。她的深情並是柔情,而是責任和擔當,比如,她始終沒有離開她並不喜歡的媚蘭,因為她答應衞希理要照顧她。她雖然搶了妹妹的未婚夫,讓人覺得她好像很自私,但當她把對爸爸的承諾變成現實——保住家園時,你又會覺得她那麼深情,對這片生她養她的南方土地,對她的爸爸!

總之,斯嘉麗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形象,但我在她的生命歷程中領會了一種很可貴的東西——我也要像斯嘉麗那樣頑強,也要擁有她那草一般的品質,總能順應自然,並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

篇22:《飄》讀後感

寒假裏我讀了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的新作《紅飄帶獅王》,特別好看,看後令我受益匪淺。

故事講述了在帕蒂魯獅羣的改革換命中,蜂腰雌獅親眼目睹了帕蒂魯獅羣的舊首領老雜毛和骷髏雄被鬣和辮子雄獅打敗,也親眼看見鬣和辮子雄獅為了逼迫母獅儘早發情而殘忍地咬死了所有的幼獅,蜂腰雌獅經過失子的傷痛後,毅然決定自己離開獅羣,成為一隻罕見的流浪雌獅,並自己創造一個獅羣,就在這時,她遇見了紅飄帶大雄獅,她和紅飄帶組成了理想的兩獅世界,並生下了兩隻小雄獅和一隻小雌獅,可鬣和辮子雄獅在巡邏時發現了他們,並咬傷了紅飄帶、咬死了三隻小獅子,蜂腰雌獅悲痛欲絕,她經歷了兩次失子之痛,而且都是被鬣和辮子雄獅咬死的,蜂腰雌獅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要咬死鬣和辮子雄獅。後來紅飄帶收留了無鬣公獅,還幫助帕蒂魯獅羣逃脱了象羣的追趕,帕蒂魯獅羣的母獅幾乎都跟紅飄帶他們有了感激之情,後來紅飄帶在蜂腰雌獅的幫助下,打敗了鬣和辮子雄獅,當上了獅王,可紅飄帶卻也跟鬣一樣,咬死了幼獅,蜂腰雌獅根本沒有想到紅飄帶會和鬣一樣咬死幼獅,蜂腰雌獅決定永遠的離開紅飄帶,去尋找一隻對妻子和幼獅很好、不會咬死幼獅的大雄獅,並和他一起結下一段姻緣,生出一些新品種幼獅。

我覺得蜂腰雌獅愛子的心理沒錯,她的愛已經昇華,昇華成了一種博愛。那些小獅子雖然不是新獅王的親生孩子,雖然新獅王沒有義務養着小獅子們,但不一定要咬死它們,咬死自己的同類在蜂腰雌獅來説是一種很殘忍的事情,是她所不能理解也不能容忍的事情,這種愛在動物界中是很難被同類所理解的。但是在紅飄帶的眼中,他的這種屠殺幼獅的行為又是很正常的。因為博愛和自私的愛的分歧,最終導致了蜂腰雌獅的離去……

不管怎麼説,紅飄帶都是一隻堅強無比、無可所畏懼的雄獅,它原本有的四個哥哥但都慘死在羅得安大草原上,只有它勇敢地活下來了。它慢慢地成長,為了成為一隻能夠在沙漠邊緣生存,會忍讓和剋制的年輕雄獅,它堅強不屈,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決不屈服,最終,它順利地當上了獅王,過上了衣食無憂,兒女成羣的幸福生活。

我喜歡蜂腰雌獅那種昇華的愛,也喜愛紅飄帶堅強、忍讓、勇敢和不屈服的精神。我作為一名國小生,也要向紅飄帶獅王那樣學會堅強、勇敢,要懂得為自己樹立的理想而奮鬥,成為一名快樂的國小生。

篇23:《飄》讀後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影響人的一生。《飄》是一本好書,僅“南北戰爭”這個特殊的題材,就已經使《飄》擁有了過人的魅力。

戰爭會改變一切,不是嗎?

戰爭開始的時候,思嘉對這並不感興趣。在她的世界裏,只有永遠參加不完的野宴和舞會,只有追求者們不斷的奉承。在她的體內流着父親勇敢的愛爾蘭人血液和母親高貴的法蘭西純正血統。她以一個遼闊的農場陶樂為家,有上百的黑奴供她差遣,這就是思嘉,一個驕傲而又與眾不同的大小姐。這美好的一切,在戰爭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母親患病而死,父親從此沉默,農場近乎荒蕪,甚至連温飽都成了問題。一切的重擔都落在了十九歲的思嘉肩上。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她要養活一家九口人。這對於一個原先高牀軟枕、錦衣玉食的大小姐來説,是多麼大的落差啊!

要是換做別人,恐怕無論如何都不法接受;比如説思嘉的妹妹蘇倫,比如説思嘉暗戀的對象阿希禮。當困境來臨時,他們都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怨天尤人。相反的,對於思嘉,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捨棄以前的思想,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就是她的母親。她的母親是一位温柔的典型貴夫人,卻又是非常能幹的女人,母親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着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裏,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我覺得思嘉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地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思嘉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她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想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

生活就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當從顛峯跌落時,也許會跌的頭破血流,會跌的絕望,會跌的失去生存的勇氣。但如果你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須要爬起來,迎合這巨大的改變。

篇24:《飄》讀後感

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説《飄》於1936年問世,該書取材於美國南北戰爭及戰後南方重建時期,全文故事以亞特蘭大為核心展開,書中十二橡樹的烤肉宴會、亞特蘭大的義賣會、傑拉爾德的葬禮等等描述展現出當時南方社會風貌,書中還大量地描繪戰爭期間病員缺醫少藥、傷亡慘重的悲慘景象。主人公思嘉在此時代背景下,從生活優越的富家小姐變成了寡婦,戰爭使她面對飢餓、貧困。她捧着腳下肥沃的土壤決心要重新開闢自己的新家園,面對北佬強盜的大肆掠搶她毫不退縮,顯露出父系愛爾蘭人的強悍。

前兩次的婚姻並非思嘉真正想要的,而白瑞德對她的愛意始終未變。終於在不顧親友的`反對與勸阻下,她和白瑞德結了婚。白瑞德對他們的孩子邦尼傾注了全部心血與關懷,但思嘉對艾希禮仍然舊情不忘。直至媚蘭去世後,艾希禮像小孩子一樣比以往時候更加害怕。思嘉終於明白她對艾希禮的感情只是因為他沒有像其他男人一樣迷上自己。這時她才知道一直以來她愛的是白瑞德,白瑞德的存在彷彿讓她重新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但一切都已經晚了,白瑞德對思嘉很失望,決定離家出走。全文結束語是思嘉自言自語的一段話:明天,我會想出辦法把他搞回來。不管怎麼説,明天又是另一天了。

全文一方面展現出主人公思嘉堅強勇敢的頑強精神,她們家族的人從來不知道失敗的精神。即使在失敗面前她仍然昂起頭來藐視一切困難,另一方面也正是這種爭強好勝、缺乏對事物的冷靜分析、盲目追求不適合自己的東西的缺點,致使她到最後一刻才明白愛她的人是誰。但白瑞德終於結束這場感情獨角戲中走了,全文結局可謂是一個悲劇。從書中看人生,我們也能汲取到一些人生經驗。回首過往,每個人不免都有一些未被自己珍視的親人、朋友、或是一段經歷。當我們身處當下時應該理性對待周圍值得珍惜的一切,時光一去不返,只有真正意識到錯失了對自己好的人時,只能悵然一歎。留給自己遺憾,也帶給他人傷害,除了後悔別無所剩

篇25:《飄》讀後感

作者通過“梅蘭妮因小產而離世”這一情節給其他三個人敲響了警鐘。或許真的要經歷一些重大打擊和災難才能讓人徹底清醒。梅蘭妮,一個集眾多沒得品質於一身的婦女形象。她是天使的化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任何的溢美之詞都不足以完全地描繪她。她是瑞特心中偉大的象徵,她是阿希禮戰後活下去的動力,她是斯嘉麗不斷奮鬥的另一精神支柱,她是亞特蘭大眾多親朋好友大力舉薦的領頭人,她是眾人心中的女神。她的離世讓斯嘉麗、阿希禮、瑞特三人從迷霧中找到了方向,重又清醒過來。斯嘉麗終於發現她一直以來愛着的阿希禮其實只是自己的一個幻想的白馬王子,只是小時候因虛榮心作祟求而不得的一件玩具。在不知不覺中,她早已愛上了瑞特和梅蘭妮,雖然口中還是經常噴出對這兩人的詆譭之詞,可是瑞特和梅蘭妮才是她一直活下去的動力和希望。後知後覺中,梅蘭妮已經去世,瑞特也不再愛她,要離她遠去。

而瑞特在接連的打擊下,重新喚起了心中那份對故土的思念,對從前嗤之以鼻的,現在卻能夠重新思考,認真審視自己喜惡。而對於斯嘉麗,她是他一見鍾情的女子,愛了很多年,苦苦等了很多年,夢寐以求的女子。她以為憑着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完整的她,可是美蘭死了,梅蘭妮也走了,她似乎再也無法擁有一個完完整整屬於自己的東西。一向睿智多謀的他也終於被打垮了。這時候他終於想起了自己的家,他需要這樣的地方靜下心來,好好思量。阿希禮,一個不適合在亂世中存活的才子佳人,一個只會吟詩作對而不懂人間煙火的浪漫主義者。正是這種不存於人世的氣質,讓斯嘉麗輾轉反側。妻子的離世讓他幡然醒悟,原來梅蘭妮才是自己的最愛。斯嘉麗因他錯過了瑞特,而他也因斯嘉麗錯過了梅蘭妮。其實他和梅蘭妮才是一對。他們倆都不屬於這個真實殘酷的世界,人世間的一切邪惡只會玷污他倆純白美好的品質。而斯嘉麗和瑞特,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倆是惡魔與天使的結合,在亂世中,必能脱穎而出,獨樹一幟。

“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等過了明天,斯嘉麗會重新振作起來,昂揚鬥志,再次追回自己的真愛。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結局,雖然瑞特暫時離開了她,但那主要是因為接連的打擊對瑞特傷害太大了,他一下子失去了生命中兩個重要的女人,而他也年近半百。到了這樣的人生旅途,他已經疲倦了,沒有精神再繼續下去。但他對斯嘉麗的愛不可能那麼快就耗的一點也不剩。斯嘉麗已經完全成長了,她不再愛阿希禮,也不再以得到瑞特的愛而反過來報復他,羞辱他。只要讓瑞特明白這兩點,那麼他們倆終能再次走到一起。

整部小説中,有一個到結束都沒有明確給出答案的問題,那就是梅蘭妮是否知道斯嘉麗與阿希禮之間的感情。縱觀全文,答案不言而喻。雖然梅蘭妮有時候膽小怯懦,很多時候連大聲都不敢出,但她並不愚蠢。在北方佬闖進莊園時,她會拿起沉重的刀奮力拼搏,看到斯嘉麗開槍打死北方佬後,她並沒有驚慌失措,大聲尖叫,而是露出了讚賞冷靜的微笑。反觀斯嘉麗,雖然她開了槍,但事後她是緊張的,哆嗦的,難以置信的。在阿希禮他們刺殺黑人卻失手的那一晚,面對敵人,她沉着冷靜的面對,掩飾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和瑞特兩人完美地演了一出雙簧,不可謂不心有靈犀,默契十足。反觀當時斯嘉麗的表現,完全不知就裏,呆呆地坐在房間,一副懵然不知的表情。所以,這樣一個高智商、高情商、高謀略的女子怎能不會發現他丈夫和斯嘉麗偶爾從對方眼裏流露出的曖昧呢。連自己的小姑都能發現,她怎麼能不會知道呢。

可就是因為知道,瞭然於心,所以她才始終堅信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她堅信他們倆雖然互相傾慕對方,但絕對不會做出越軌之事,即使要表達愛意,也完全可以坦坦蕩蕩,她完全能夠接受。阿希禮是她的鐘愛的丈夫,儘管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可她愛他。為了民族的事業,哪怕心中再不情願,他丈夫也能挺身而出。而斯嘉麗呢,每一次她身陷困境,他丈夫不在身邊,都是斯嘉麗扮演着這一角色。幾次死裏逃生,都是斯嘉麗陪伴在身邊。其實她也知道斯嘉麗並不喜歡自己,甚至是討厭自己,但比起斯嘉麗為自己做的,這些小情緒完全可以拋諸腦後。

作者用斯嘉麗展現了人性的黑暗與光輝的兩面,而用梅蘭妮彌補了所有這些不足。她們倆是這部鉅著的主角,互相輝映。

篇26:《飄》讀後感

我讀完這作品的時候,我唯一佩服的是郝思嘉,她是一種被迫的勇敢和堅強,《飄》的讀後感。不可否認思嘉多元化的性格,為使命而戰的頑強,自食其力而奮鬥的能力也讓我欽佩。戰後回塔拉那些淒涼無着落的生活,那些一個個無助的眼睛,有失去理智的父親,過慣小姐生活而身體又不是太好的兩個妹妹,虛弱的梅利,一個三、四歲的孩子,還有兩個嬰兒,三個以前的黑人奴僕。這些人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她身上,沒有她這些人都幾乎無法生存。為保住這片紅土地,她以自己的幸福作為犧牲,雖然手段並不怎麼光彩,但意義很重大。

但對於郝思嘉這個人物,我的另一種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解的。如果她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又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温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着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裏,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説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郝思嘉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着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郝思嘉殺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着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着地相信郝思嘉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着地相信他們,保護郝思嘉。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着地要再為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她愛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看着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書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着,他能那麼深地愛着郝思嘉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郝思嘉,寵愛郝思嘉,照料郝思嘉,讓她事事稱心,而郝思嘉卻拒絕。他説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被郝思嘉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他説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碎就是碎,再也回不去,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鋭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軍。他愛郝思嘉,但他更解郝思嘉,所以他從不説,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郝思嘉卻從來不想去解他。最後,他絕望,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

所以總的來説飄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書,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可以看看。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篇27:《飄》讀後感

一部《飄》史詩般波瀾壯闊地展現了美國佐治亞洲內戰時期、重建時期的生活。伴隨着包括十二棵橡樹與塔拉在內的莊園昔日一派富麗堂皇風姿的消逝,南方人悠哉遊哉的生活方式在戰火中也已然天翻地覆。傳統的南方社會與道德規範及其守護者一同在亂世中飄搖,即便重建最終結束,一切隨風飄逝,似乎戰火的硝煙也在民主黨執政的那一刻平息,可是屬於戰前那個時代的人們與另一種生活的鬥爭又何曾停止?在歷史長河中時代的更迭、不同文明的衝突等各種不可觸的硝煙亦永久延續。

戰前悠閒安寧的氣息散佈在南方人呼吸的空氣中,那些相沿成習的社會倫理與道德規範滲透在每個南方人的修養中,還有莊園裏的每一�g泥土,每一片喻示豐收的棉花地,每一對主僕與鄰里的微妙關係,都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而在眾多南方人中,阿什禮較他人而言與他所熱愛懷念的那種文明更深刻地融為一體,併成為它的一部分。於是對於舊生活的這一件“富於魅力,勻稱完美”的藝術品的眷戀之深遠勝於他人,在新生活之中表現出的格格不入也袒露無遺。他有着與瑞特一樣的遠見,能看透戰爭的本質,也當然明白“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道理,卻缺乏勇氣拋棄他所歸屬的時代去擁抱新社會,害怕一切真實鮮活的人和事,甚至連斯佳麗也想盡力迴避。因此,阿什禮只是舊文明的一部分而不能成為其最佳代表,一個文明即使不可避免地終結,卻從來不應只存在於幻影與夢境中,不應只是牢牢鑲嵌在為其量身定做的社會中,真實鮮活才是一個文明存在的保證。

與阿什禮同屬一個時代的梅拉妮則活出了一個時代的傲骨。戰爭使“生活正伴着鏗鏘的馬刺遠去”,她不是不知道,也並非無動於衷,只是更願堅強勇敢地面對社會鉅變的艱辛過程,她才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如果説埃倫與梅拉妮同屬一個時代衍生出的偉大女性,我想梅拉妮更具代表性,雖然同樣的温惠端敬、柔中帶剛,但畢竟埃倫不幸地在戰爭前期與世長辭,卻有幸地避免了在亂世中掙扎;而梅拉妮經歷了這一切,在苦難面前即保持了上流社會的修養,成為一個階層的主心骨,又堅定地開始新生活,從未放棄人生的希望。所以當她高潔純良的生命最終飄零時,阿什禮的精神幾近崩潰,斯佳麗才明白自己對她的依賴之深,彷彿一代人的夢想,一個傳奇故事就此結束。

戰後的生活徒剩一片廢墟,生存的渴望與生命的力量則悄然滋長。斯佳麗顧盼生輝的綠眸子見證了生活的苦難,卻永遠充滿希望。她的先輩們都經歷過毀滅性的打擊,卻用自己的雙手從厄運中奪取最好的結局,與其説她的堅強源於家族一脈相承的血統,不如説這是頑強的生命在災難面前的共性。所以每當斯佳麗因背離埃倫的教導而心痛,她都會告訴自己“明

天又是新的一天”,來日方長,痛定思痛的日子多得是,解決當下困境才是最緊要的。而塔拉,作為一片孕育生命的大地,一個對生存的最直接定義,被斯佳麗視為自己的命運與戰場。直到後來生命中的至愛一一離去,塔拉依然是她最終選擇的靈魂歸宿。

飄於亂世,無論像阿什禮般苟延殘喘,像梅拉妮般守住信仰,還是像瑞特和斯佳麗般為了生存不擇手段,過往的一切,包括故人、故事與故園,都與遠去的文明一同無法可止地隨風飄逝。縱然前往查爾斯頓的瑞特最終真的與現實社會和解,斯佳麗能從塔拉的懷抱中再度汲取力量,阿什禮能重新面對生活,誰都能與風逝的過往冰釋前嫌,但真實存在而不可觸碰的硝煙卻不曾停止。正如阿什禮所言“不論何時文明毀滅,結果總是重演歷史。有頭腦有膽識的人活下來,沒頭腦沒膽識的被淘汰”,鬥爭總在繼續,不過是後人演繹前人的故事,後代再以別樣方式上演不同於前朝的榮辱興衰。

人人都像斯佳麗般有一個逃不掉的夢魘,有自己在特定處境下的一番掙扎,所謂掙扎,也不過是新陳代謝規律發生作用的必經過程。但凡能像沉舟側畔那行進的帆船般從容的人,無非是深刻得認識到:過往隨風逝,硝煙未曾止……

篇28:《飄》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心裏的感覺真的是此起彼伏,有氣憤,有悲哀,有可惜,有感動……我想不同的人看到最後的結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吧。郝思嘉最後終於明白了自己愛的是白瑞德,但是他已經選擇了離開。有些人或許覺得好可惜,一起經歷了那麼多的感情就這樣沒了,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郝思嘉是活該的,因為曾經的她為了艾希利如此卑鄙,殘忍甚至陰險,傷害了那麼多人。

《飄》這本書記述的是一段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故事,這一段複雜的愛情,卻是以悲劇結尾。年輕的郝思嘉愛上了艾希利,但是艾希利卻選擇了她的表妹韓媚蘭,出於妒忌,郝思嘉勾引了韓媚蘭的弟弟並搶先嫁給他,但是由於南北戰爭,艾希利和查爾斯作為徵兵上了前線,查爾斯意外戰死。後來,郝思嘉和表妹志願加入護士行列,人性的郝思嘉變得成熟,因為戰爭,家園被毀,為了重振家業,郝思嘉騙弗蘭克和自己結婚,而第二次的婚姻並不持久,弗蘭克也身亡了,郝思嘉再次成為了寡婦,而這個時候,艾希利也回到了妻子身邊,郝思嘉也最終答應了白瑞德的求婚,即使他的心裏還有艾希利。韓媚蘭因為過度操勞去世,並且把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託付給郝思嘉,而這個時候,面對冷漠的艾希利,郝思嘉終於明白到原來自己真正愛的不是艾希利而是白瑞德,但是白瑞德不再相信她並且選擇了離開。

首先,想要談談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郝思嘉,這個看似對於愛情很堅貞的女子。我相信很多人在開始的時候對思嘉是極度的痛恨的,看似對艾希利的愛是永恆的,其實她只不過在欺騙自己,事實上,她愛上的不是真正的艾希利而是她想象中的艾希利,而她所謂的愛其實也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因為自己的妒忌心引起的一種感覺。她可以為了這樣的一種愛而不惜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實在是愚蠢。而她的卑鄙,殘忍和陰險其實也暗示了她的悲劇人生。在女主人公的一生中,有三段婚姻,第一段是因為妒忌心而盲目的婚姻;而第二段是為了利益,為了重振家業,最終也是成為了寡婦;而第三段其實就是她的真愛,但是由於她的眼睛矇蔽上了,看不清最終是後悔卻無法挽回。老實説,對於思嘉,我真的是又愛又恨,她即使在很多人眼中是陰險卑鄙的,但是她卻又是一個執着,堅強,樂觀的女性,實在是女性當中的典範。事實上,思嘉是一個孩子,對於她想要的東西,她不顧一切就為了得到它,而對於她擁有的就往往不會珍惜,而一直等到她可以擁有了自己追求的而失去了擁有的時候才明白什麼事最重要的。

再次,在《飄》裏面還有一位女性是令我刮目相看的,那就是韓媚蘭。她,一個如此善解人意,温柔善良的女子,咋一看都是一個柔弱女子,但是她事實上是外柔內剛的。在南北戰爭的時候,她一直在背後支持着她的丈夫;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思嘉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着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着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所有人都懷疑自己的丈夫和思嘉搞曖昧時,她還是選擇了相信丈夫,保護思嘉。試問這樣一位女子在世間難道不是珍品嗎?也許這也是為什麼艾希利一生都愛着她的原因吧。

在《飄》裏面還有一個偉大的人物,瑞德。他是是一個愛國有責任感,勇敢執着的人,在危難時刻毫不懼怕,衝上前線,保衞國家。而我最敬佩他的一點是他對思嘉的真摯和永恆的愛,雖然最後他還是選擇了離開思嘉,但是他為思嘉所做的一切卻是最珍貴的。他深愛着思嘉十幾年不變,即使被拒絕,還是保護她,寵愛她,照料她讓她事事稱心。但正如他説的,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最後選擇了離開也是因為愛被磨光了。

《飄》這本書真的是很值得我們去看的,各種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愛,讓我們懂得很多,而故事情節的起伏也讓我們感觸很多,雖然我們都沒有什麼資格去評價人性的善與惡,因為我們還年輕,但是正是這樣,我們才學會思考,我們才能懂得人生面臨的難處和險境,也懂得了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不後悔!

篇29:《飄》讀後感

對於我對郝思嘉的既喜歡又氣憤,文中白瑞德這個形象我是比較喜歡的。他放蕩不羈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氣但又不失男子漢的愛國豪情,而且居然他還出身名門(美國西點軍校炮兵專業畢業生)。白瑞德看起來像個玩世不恭、唯利是圖的老痞子,但是從華貝兒口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白瑞德是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至於瑞德的愛國情操那就更不用説了,在他們的國家(南方)危機的時候,白瑞德領導的封鎖線商人,歷經艱辛、排除萬難衝破北方的封鎖線為南方運輸急需的物資,並且在亞特蘭大陷落那晚在他親自上陣,操炮反擊北方佬。即便如此,也只有梅蘭瞭解白瑞德,亞特蘭大的上流人士還是不齒他。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説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便會告訴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説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着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着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着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着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着地要再為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着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它不僅可令看到裏面悽美的愛情故事,還可令看到當時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方式,以及他們的禮儀,還有當時美國戰爭年代羣眾的處境,每一處都刻畫得淋漓盡致,當我們為主人公憂傷快樂興奮之餘,也能夠從她身上看到我們自我的影子,好書真的可令給人以啟迪。

篇30:《飄》讀後感

《飄》,是美國文學史上最為暢銷的小説之一,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飄》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女主人公郝思嘉所經歷的感情糾葛和成長曆程。

郝思嘉是美國佐治亞州的一位社交名媛,她出生在塔拉當地一個富足且頗有名望的種植園主家庭,母親温柔和善,父親爽朗能幹,僕人忠心耿耿,而且自己還美麗動人,看起來,郝思嘉似乎擁有了一切的美好。可郝思嘉心裏卻一直愛慕着一個求之不得的人,那就是英俊瀟灑的衞希禮,可衞希禮卻要跟表妹媚蘭結婚。於是,郝思嘉打算在衞希禮宣佈訂婚之前,跟衞希禮表白,卻遭到了衞希禮的拒絕,還遭到了一名外地男子白瑞德的嘲笑。

於是,郝思嘉賭氣嫁給了媚蘭的哥哥查理。可誰料到,新婚不久,查理就入伍並戰死在了沙場,獨留下思嘉和一個孩子。無奈的思嘉便到了亞特蘭大的媚蘭家中,但不久後,戰爭促使思嘉帶着剛生產完的媚蘭回到了塔拉,並打算重振破產的莊園。為了利益,更為了生存,思嘉又先後嫁給了妹妹的未婚夫甘扶瀾和視她為“同類”的白瑞德,前者為了給她主持公道而死,而後者因為思嘉不愛他而出走(然思嘉最終醒悟,準備追回瑞德)。

在思嘉的身上,我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品質,一種來源於思嘉出身名門的母親,這是屬於女人的柔弱,是賢妻良母的專屬;而還有一種則是來自於思嘉年少在外闖蕩的父親,放蕩不羈,野性未泯,有着一股男人的剛強,這種品質使得思嘉在日後的戰亂中能夠創出一片天地,自強不息。面對情感上的一次次失意,母親的去世,父親的精神失常,生命中的依靠一個個消失……面對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她並沒有自甘墮落,而是獨自一人承擔着重任。在塔拉的一段時間裏,她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大小姐,變成了一個勤勞能幹的鄉野村婦,她那白皙嬌嫩的小手上,必定是磨出了許多水泡,變得粗糙不堪了。

在整本書中,思嘉最看重的便是金錢,而我並不覺得思嘉很俗,因為有了金錢,思嘉便能有能力保護深愛的家園。這個曾經揮霍無度的大小姐,為了錢,拋頭露面,變成了一個精明能幹的女商人。在思嘉的心中,錢是萬能的,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錢能讓思嘉過上好日子,能讓她不再受別人的欺凌,讓她不再為生活所困,讓她不再為衣食所憂。思嘉是真實的,連年的戰火和折磨讓她事事從實際情況來考慮問題。少年時雖然一帆風順,但接連到來的厄運使思嘉變得很缺乏安全感,她不敢也不再去奢望那些美好得不切實際的東西,她只想讓生活變得美好一點現實一點真實一點,這讓我對她有着深深的憐惜。

思嘉是不幸的,卻也是幸運的。在最後一段婚姻中,思嘉的丈夫白瑞德對思嘉痴心一片,思嘉也是愛白瑞德的,可卻沒有及時意識到,兩人經過了喪女之痛,關係生疏,白瑞德終於離開,而思嘉明白他的的心意太晚,最終無法挽回。但思嘉不會放棄,她決心要追回白瑞德,找回屬於自己的幸福。

《飄》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受益匪淺,思嘉那堅強的精神會永遠刻在我的腦子裏。

因為,思嘉告訴我――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篇31:《飄》讀後感

《飄》既是一首人類愛情的絕唱,又是一幅反映社會政治、經濟、道德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變化的宏大歷史畫卷。

斯佳麗,是位農場主的女兒。父親傑拉爾德是個矮小鬼,雖是個粗人,但卻很踏實能幹,憑藉自己的智慧,白手起家經營着了一個大大的農場。母親愛倫,是位富人家的女兒,年少的時候也是天真無邪的少女。後來家族的敗落,機緣巧合嫁給了傑拉爾德。後來,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就是斯佳麗。斯佳麗是三個孩子中性格最像父親的那個,所以也最得父親的寵愛。

斯佳麗在當地算得上是很漂亮的姑娘了,大部分年青人都很愛慕她,從來不缺追求者。當斯佳麗十六歲的時候,就迷戀上了艾希禮。隨着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她對艾希禮的愛慕更是一往情深。直到艾希禮宣佈婚訊的那一刻,她開始慌了,因為自己深愛的男人就要娶別的女人了。後來,她為了靠近艾希禮,竟然荒唐嫁給了女方的弟弟查爾斯。她是個深情而倔強的女人,那時候艾希禮遮住了她的全世界。

戰爭改變了一個女人。新婚不久的斯佳麗,丈夫查爾斯隨同艾希禮便去了部X。後來,丈夫戰死,斯佳麗成了寡婦,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一直由艾希禮的妻子梅勒妮(孩子姑姑)照顧着。社會戰亂不斷,生活變得十分艱難。瑞德再次出現了斯佳麗的農場。距離上次舞會兩人一面之緣,這次的斯佳麗已為人母了。但瑞德這個花花公子,對斯佳麗的愛慕卻是絲毫未減。他一向風流,也曾有過很多女人,卻從不曾想過結婚。即使對斯佳麗愛慕已久,也只是想盡花招想讓斯佳麗做他的情婦。然而,斯佳麗拒絕了,這一點也不意外。畢竟斯佳麗受過家族上等婦女傳統教養,更可況眼裏根本看不上瑞德。這世界上有哪個女人不想真正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安穩過好一輩子。卑微苟且的感情都是註定沒有好結局的。瑞德消失了一陣子,斯佳麗嫁給了一位老實的老頭,因為這個人可以緩解她的經濟。她給這個男人生了一個女兒,男人身體並不好,家裏經營的商業都是斯佳麗一人在管着。丈夫雖不滿意,但也是有氣無力,不久便不幸被迫害不幸身亡。不久,瑞德又出現了。這次他用少有的真誠,向斯佳麗求婚,斯佳麗感動的答應了。後來她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瑞德很是喜愛的這個女兒,傾注了所有的愛在她身上。斯佳麗也會生氣,因為瑞德對自己的愛都不及女兒的一半。時間久了,也就坦然了,女兒是真的很惹人愛。或許只有女兒,才能駕馭瑞德。他可以為了女兒,戒煙戒酒,戒掉一切女兒嫌棄的東西。可是四歲的時候,便不幸夭折了。這給瑞德很大的打擊,同時也給他們的婚姻亮起了紅燈。瑞德知道這個女人,是不愛自己的,她只愛艾希禮。梅勒妮病危,是瑞德通知妻子斯佳麗去看望她的。生前,梅勒妮也是把斯佳麗當作自己親人真正去愛,去照顧斯佳麗的孩子。可是,斯佳麗這一生都在暗自傷害着她,因為是她奪走了艾希禮。現在梅勒妮快去世了,她可以得到他了,可是她卻不想要得到他了。

斯佳麗用了前半生的時間去追尋艾希禮,最後卻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真正愛的是瑞德。她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真正愛過瑞德。對於艾希禮,她愛的只是自己虛構的東西,她一點也不瞭解他。假如當初瞭解艾希禮,她是不會可能會愛他的,而假如瞭解瑞德,她就無論如何不會失去他了。

明天,斯佳麗或許會想出一個辦法讓瑞德回心轉意。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你,一直苦苦追尋的,不一定是對的,心甘情願追隨你的,卻是深愛你的。一朵雲,她自有她的方向,你想追就追的上嗎?你們所處的空間不同,她在天上飛,你在地上跑,註定跑不過的呀。

篇32:《飄》讀後感

依稀記得第一次知道《飄》這部作品是我在上高一的時候,看着同學拿着那麼厚的一本書在看,我不由的傻了眼,被那麼厚的書給嚇到了,但當我被告知説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很有哲理的時候,我卻又不由自主的捧起它,細細的閲讀了好久好久……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説。這本小説所塑造的人物頗多,人物的形象也非常豐富,每個不同的角色給人精神上的鼓勵也不同,正如主人公斯佳麗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精神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令我們每位讀者為之傾心。

當現在的我提起筆來寫這篇小説的感想時,思緒不由得把我帶回三年前看這部小説的時候,女主角斯佳麗的形象也忽然間浮現在眼前。我對斯佳麗始終持有一種敬佩之情。在美國南北戰爭發生的時代,戰爭,硝煙改變了當時美國人民的命運,但也是在這時候,戰爭讓一羣女人勇敢地站了起來,她們變得很堅強,在戰火和硝煙中捍衞着自己國家的土地,尤其是斯佳麗,她更是秉承着不屈服的的精神去承受戰爭給她的生活帶來的各種變化,她堅信:Tomorrowisanotherday!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篇33:《飄》讀後感

我們知道爭當美德少年是每個少先隊員應該做的事情。最近我看了一本書《飄揚的黃哈達》,這裏面就是一些美德少年的感人事蹟。

當我看了第一篇永遠的約定關於錢思璇的故事,我就感動的潸然淚下,講的是一個名叫錢思璇的女孩兒聰明好學,因為爸爸媽媽平時很忙,只好學各種各樣的特長班:書法,古箏,芭蕾舞,主持人・・・・・・這位多才多藝的小女孩從小就想當個女兵,並與哥哥定下了約定。

當我讀到了端午這篇故事的時候,我就想起了我的奶奶,她也是經常生病的,不過沒有文中的那位小女孩的奶奶嚴重,但我也偶爾惹奶奶生氣的。所以我以後一定不再惹奶奶生氣了,要經常關心她,畢竟她年紀大了,身體不怎麼好。

當我回味這本專寫美德少年的時候我想起了作家李有乾的感想“平凡的孩子,做出不平凡的事,小苗會成參天大樹。”

胡繼風的“親愛的小孩,讓我們一起來保管好這些美德。一起!”徐玲的“他們很沒,他們叫我們相信,毅力和決心無往不勝。”

曹延標的“人生坎坷,怎樣面對?美德少年用行動做出了回答。”

趙菱採的“少年們像荷花綻放,那美的光芒,令人矚目感動。”

篇34:《飄》讀後感

簡介:

這本小説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主要人物斯佳麗、瑞德、艾希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通過對斯佳麗與白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以及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景象。

感悟:

“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當你面臨挫折時,是否能真正的勇敢面對,堅定地説一切都不是事?《飄》的女主公斯佳麗有着美麗的面孔,甜美的聲音,婀娜的身姿。她容顏傾城,可真正讓人傾服的是她的勇氣和信念。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這是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希望。原本萬事無憂的斯嘉麗,遭遇種種變故。財富泯滅,故親離世,至愛磨滅,而她仍舊滿懷希望,計劃着未來。

我的未來只有我做主。不管是雨有多大,風有多強,雷有多響,我們也要鎮定自若,堅信明天的到來,懷着憧憬説一句:“明天,你好。”

一個正確的目標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啊,不要因現在安逸的生活而沉淪,因為這樣只會讓你在面對挫折時顯得不堪一擊,誰能保證自己在面對困難時像斯佳麗那麼堅強,那麼勇敢?我們要珍惜當下,更要感恩當下!

篇35:《飄》讀後感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麗,像是光芒撕裂開一大片黑壓壓的陰霾,然後無數白光瞬間湧進來,照亮一整個世界。

一個從小生活在富足家庭裏的莊園主的女兒,一個心裏只想着舞會、郊遊、圍着她轉的崇拜者的小姐,因為一張戰爭,將一切一切美好的夢境舉到頭頂,然後重重砸到地上,碎了一地的過去。幾乎所有柔弱的南方男子,扛起了以前只用來狩獵的刀槍,毅然衝上了前線,開始了長達多年的--美國南北戰爭。

1864年夏天,北軍直逼亞特蘭大,身在亞特蘭大的斯佳麗不得不被迫逃出被北軍包圍的城市,帶着懷孕的梅勒妮回到塔拉老家去。她聽見炮火在破舊的馬車旁邊炸開,熊熊烈火似要吞噬全部,恐懼從後脊樑蔓延到髮根,她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逃!1865年4月,南方邦聯軍投降,戰爭結束。幾乎所有南方人都在為他們的失敗而悲憤。而在斯佳麗的心裏,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住塔拉莊園。

一個瘦弱的女子,肩上擔負着整個莊園大大小小的事務。最敬愛的母親因瘟疫而死,不久後終日守在台階上盼母親回來的父親也一併跟隨而去。單調乏味的玉米麪取代了可口的甜點美食,本應拿着羽扇的雙手被鐮刀磨得粗礪不堪。她摒棄了貴族小姐的嬌氣和風度,傳統淑女應有的禮節和矜持,不顧外界社會對她的指指點點,衝破一切枷鎖,只是為了守護一個支離破碎的家。

人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打擊?答案是無盡的。一個人如果有信念,無論身上壓的是多大的巨石,仍夠可以要緊牙關,撐起一方小小的天地。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生活在那樣一種對女性設有條條框框的時代,面對外界的輿論和被敵軍踐踏後的一個家,是否能像斯佳麗那樣,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她告訴我,困難面前要堅強,也只能堅強,把血吞進肚裏去,把淚水擦乾,然後朝着光明的地方走去。

獨立,自主。這是父母親常常對我失望的地方。這個社會有太多太多陰暗面,只有勇敢堅毅地去面對一切未知的將來,才能生存下去,在這個迅速發展的時代立足。有人告訴我,我們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沒有對女性的歧視,沒有拘束,任何事情都取決於自己。

顛簸在回家路上的斯佳麗自言自語地説:“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一道光刺破了瞳孔,那是追求自由的光,灑在那條名為人生的道路上。

篇36:《飄》讀後感

《飄》是美國著名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得意哦不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説。其女主人公斯佳麗・奧哈拉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讓我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我愛她的勇氣,愛她的倔強。

剛讀《飄》時,我覺得斯佳麗・奧哈拉是一個美麗、自私並高傲的女生。她在塔拉的舞會上總想成為焦點,成為女王。她是那麼喜歡男生圍在她身邊轉的的感覺,這讓我覺得她是一個很“炫”的女孩。但是,當我讀完整本書時,我又深深地被斯佳麗的勇敢給震撼了,被她那種為愛可以犧牲一切的精神感動了。一開始,當思佳麗知道自己深愛的阿什禮將要娶善良温柔梅拉妮時,她很勇敢地對阿什禮説:“你不可以娶梅拉妮,你愛着的人是我。”就是這樣一個勇敢愛的女孩,在那個時代被認為是放肆的女孩,用她的勇氣和愛保住了塔拉。即使在面對情敵梅拉妮時,思佳麗還是不顧自己的安危堅持留在亞特蘭大照顧待產的梅拉妮。她是如此的善良,儘管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善良的人。

在戰火紛飛的.時期,思佳麗沒有像其他女性一樣選擇被保護,而是勇敢地扛起了保全塔拉的重任,為了保住家她第一次開槍殺了人,為了保全塔拉,她,一個奧哈拉小姐,塔拉的女主人,像個奴隸一樣在地裏幹活。她臉上的青春、美麗和高貴的東西已蕩然無存,過去的總歸過去,死去的總歸死去了。往日悠閒奢侈的生活一去不復返,再也不會回來了,南方的許多女性或許會不斷地回憶往日的奢華,但她思佳麗永遠也不會回首,她只能往前走。

為了付清塔拉的300美元賦税,他承受着亞特蘭大的人們的議論和唾棄嫁給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為了保住那紅色的泥土――塔拉,她只能這麼做。

然而,她的勇氣和決心保住了塔拉,保全了她的家人和朋友,卻沒有保住她的幸福。深愛着她的瑞特・巴特勒是那麼瞭解思佳麗,瑞特説得很正確,他們是同一類人,一樣的“自私”而堅定的人。然而,瑞特最終還是選擇離開了思佳麗,他不知道思佳麗已經深深地愛上他了。瑞特的離開讓思佳麗心痛,卻沒有讓她絕望。她只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她不能讓幸福溜走,思佳麗告訴自己,不能讓他走,一定還有辦法吧瑞特留住,別忘了,明天又是一個新的一天!

她,思佳麗・奧哈拉就是這樣一個勇敢、樂觀而又有決心的人,她的勇敢讓我心疼,更讓我敬佩。

是的,明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不管過去有多麼糟糕,怕什麼,我們還有明天!

篇37:《飄》讀後感

感悽婉動人,蕩氣迴腸,瑪格麗特?米切爾用詩一般的語言將氣勢磅礴的南北戰爭和一段悽婉動人的情展現在讀者的眼前。波瀾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單純而又複雜的內心描寫,讓《飄》成為20世紀文壇上的一顆�詹傭崮康拿髦欏� 《飄》又名《亂世佳人》,全文的線索是圍繞女主角思嘉的一生展開的。從她的少女時代――初為人婦――-喪夫――再到再婚,原本天真幼稚的女主角思嘉在不斷地成長、成熟。因此,在作者筆下的眾多人物裏,女主角思嘉的藝術形象無疑是塑造得最圓滿、最真實、最成功的。

少女時代的思嘉,是一個平凡的女,她擁有許多少女的共同特徵:熱情、開朗、純真、浪漫;但她又是一個不平凡的女,生長在一個優越的家庭,擁有美麗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又擁有一般貴族小姐的缺點:驕傲、自大、虛榮、任性。儘管如此,良好的家庭出身、傾城的美貌,讓思嘉的身邊總是不乏熱烈的追求者。按理説,思嘉是幸運的,它受到上帝的眷顧,也是維納斯的寵兒;但她又是不幸的,她深深地上了好友媚蘭的未婚夫――希禮。

受過良好教育的希禮,知書達理、風度翩翩。思嘉陷入了苦戀,同時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她深深地着希禮,為他的魅力所傾倒;但另一方面,希禮卻又偏偏是她好友的未婚夫,道德禮教的約束又讓她不敢跨越雷池半步。這讓掙扎於理智與情感的思嘉痛苦不堪,最終,情感戰勝了理智。在希禮和媚蘭舉行婚禮的前一個晚上,思嘉以大膽熱烈的方式向希禮表白:“噢,希禮,希禮,我你……”

思嘉大膽直接的表白讓我想起了日劇《東京情故事》的女主角赤名莉香。莉香對完治不畏旁人的,以及那句“我完治!”一一閃過我腦海。儘管思嘉和莉香展現了東西方、不同時代的情差異,但那種對情的熱烈和執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除了對情的執着,她們還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在處理感情方面的問題,她們都還不夠成熟,甚至還有點傻。莉香曾以為自己的努力可以使完治離開他的前度女友,而思嘉更天真地幻想自己的表白令希禮回心轉意:“我知道我你,我想做你的妻,你不媚蘭。”

然而,希禮還是拒絕了她:“媚蘭就像我一樣,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相互十分理解。”

希禮貌離開了房間,失去了理智的思嘉更憤怒地把隨手拿到的花瓶扔向牆壁。花瓶碎了,思嘉的心也碎了,但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白瑞德上尉。同希禮截然不同的是,白瑞德上尉冷傲、自大、説話總是一針見血,這讓思嘉甚為反感,同樣地,思嘉也處處不饒人,就像《傲慢與偏見》的伊麗莎白和達西一樣,首次的相遇倆人不歡而散。

在《東京情故事》裏,莉香最終無奈地離開了完治,同樣,思嘉也失去了希禮。“人結婚了,新娘卻不是自己。”思嘉無奈地參加了希禮和媚蘭的婚禮,那種痛苦和無奈的心情也許只有思嘉自己才能體會到。但和莉香不同的是,莉香最終選擇微笑着灑脱地離開完治;而思嘉卻選擇了一條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的道路――她嫁給了一個她不的男人查爾斯,她以為可以藉此擺脱希禮的陰影,殊不知已經深深傷害到自己的感情。少女時代的思嘉,可以説是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

然而,南北戰爭的爆發,迫使查爾斯很快走上了戰場。但不久,查爾斯陣亡,戰火紛飛,再加上失去了依靠,思嘉的生活開始變得窘迫,同時她還面臨着失去德園的危機,萬般無奈下她嫁給了白瑞德。在困境中,思嘉變得日漸成熟,擔負起對家人的責任,甚至對於昔日的情敵――媚蘭也照顧得無微不至。

但對於白瑞德――這個影響她半生的男人,不知她對他是還是恨。説是吧,但白瑞德的話總是一針見血,並常常刺到她的痛處;説是恨吧,但白瑞德卻在她最彷徨、無助時給了她幫助和温暖;又或者説她對他又又恨吧,白瑞德不是曾説過:“思嘉,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你,因為我們太相似了,我們都太壞了:自私、狡猾,而且都善於識穿別人的偽裝。”也許,正因為性格相近,所以彼此才更對方,當然,也更容易仇恨吧?就像《呼嘯山莊》裏的凱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的情一樣,這樣的,是自然之、原始之、精神之、靈魂之。

然而,媚蘭的病逝,希禮的出現,再次讓倆人的關係緊張。白瑞德和思嘉開始矛盾不斷。最後,兒女的不幸夭折,傷透了心的白瑞德選擇了離開思嘉。失去了的才是最好的,失去了希思克利夫的凱瑟琳就曾説過:“我對林敦的,就像樹林中的樹葉,而我對希思克利夫的,恰似腳下恆久不變的巖石……”而思嘉在失去白瑞德後,更深深地發現:她恨他,但她更他!然而,在她的苦苦哀求下,白瑞德還是離開了她,離開了德園。同《呼嘯山莊》的悲慘結局不同,《飄》的結局並沒有明確交代思嘉的感情去向。或許她會選擇希禮;或許她會和白瑞德重新複合;又或許她最終孑然一身,但無論如何,歷盡磨難的思嘉最終懂得了與被,並找到了她新的人生方向:“Tomorrow is an other day!”

思嘉,她有莉香的勇敢,有伊麗莎白的冷傲,也有凱瑟琳的執着,也許就是這一點點的勇敢、一點點的冷傲、一點點的執着、再加上一點點的傻,讓人會不自覺地隨着書中的情節為這名女所痴迷、困惑和感動,也讓她永遠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那位閃耀的亂世佳人!

篇38:《飄》讀後感

生於盛世,做個佳人;生於亂世,仍做佳人。

――題記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再難得。”在我的認知裏,所謂佳人,通常都是這樣的形象:美麗而柔弱,善良又温暖,遺世獨立,不染纖塵。然而,在《飄》裏,我見識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亂世佳人――斯嘉麗・奧哈拉。

斯嘉麗這個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算是個好人。至少善良寬容的梅蘭尼比起來,她除了擁有無比的勇氣之外,幾乎缺乏了所有傳統意義上的“佳人”應該具備的所有美德。然而,也正是她的勇氣,讓她成為了這本書,甚至是這本書背後的那個時代裏,最令人欽佩的女性形象。她在混亂的南北戰爭裏,與炮火擦肩,與死神作對,頂着鮮血與塵灰,向心愛的人一路高歌着狂奔而去。她殺過人,也差點被殺;她結過婚,卻守了兩次寡。幸好,即使如此,她仍勇敢向前,對生活充滿希望。就像她所説的一樣“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所以她積極而又樂觀的面對着每一個新的一天。這樣的好,又怎能不令人心生敬意?

事實上,我對斯嘉麗這一形象的感情又不至於敬佩那麼簡單。準確的説,我是有那麼一點兒瞧不起她的。瞧不起她對阿希禮的苦苦糾纏,更瞧不起她直到瑞特離開才明白自己的心意。我甚至覺得,她前半生的追逐都是盲目的,就像瑞特所説,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上,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這或許就是這個求而不得的可憐人的可悲之處。

與其將斯嘉麗看成一個完全褒義的存在,我更寧願將她看作一個亦正亦邪的人。也正因為主人公抱有的複雜態度,我曾一度不知該如何評價這個故事。哦,對了,故事,一開始,我的確將它當做一個故事來讀,但最後,卻讀成了一本人生的教科書。這是一本教科書,關於生存和生活,關於自強和鬥爭,關於友情和愛情,關於包容和忠貞,關於努力與勇敢,很多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教會了我很多。阿希禮教會我忠誠與專一,梅蘭尼教會我善良與寬容,瑞特教會我清醒與愛國,斯嘉麗教會我堅持與勇敢。但同時,他們也讓我反省,反省如何愛人、愛物、愛事。先自穩重,而後愛人。細細想來,這本書想説的,也不過是這麼個道理。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並牢牢地抓住它,如果得不到,就始終為之努力,無論如何,從不言棄。

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沒有戰亂的太平盛世。也很明白,縱使在盛世,你我也應做個佳人。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去,那它就是喜劇,如果你沉湎於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拿到一手好牌,而在於打好一副壞牌。所以,無論生活如何待你,你都應萬分感激併為之努力。

篇39:《飄》讀後感

看過《飄》的人都應該知道,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她和我很像。她倔強,要強,不是那種大家閨秀類型的,可是我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覺得我應該從她的事蹟中學到點什麼吧。

首先,先提提她的外表。不能説她完全和我一樣,還是有很多地方不同的。比如相貌,這點我不能否認,她很漂亮。她的漂亮可以把任何一個男孩子迷倒,不論年輕、老幼。她有一雙迷人的綠眼睛,纖巧的身子,白皙的皮膚,睫毛黑而彎,多麼美的可人兒!光看她的外表,是看不出她的思想、性格的。憑第一眼看,她是一個温柔、端莊、文靜的女子。但誰也不知道,她的儀表是在愛倫(她的母親)的嚴格管教下做出來的,其實她的內心十分的火熱、活潑。

她不喜歡讀書(在美國南北戰爭時,南方聯盟的人們都是這樣),喜歡野餐、聚會。她愛玩,好動,這點倒是繼承了傑拉爾德(父親)的愛爾蘭血統。她大膽,不像媚蘭和其他女孩子那樣安分又過於弱不禁風,只會説:“是,太太”“好的,太太”。她放肆,但又聽媽媽的話。在美國的那個時代,女孩們沒有真正的自由,只能示弱,用他們的話來説:“女人們只有向男人們示弱,男人們才喜歡。”好像只有男人們最為重,女人們只是為了嫁人,只是為了討人喜歡而已。

我最不喜歡這樣的觀點,説得我們女孩子一文不值,只是為了服侍男人而活着。而斯佳麗不是,她敢説敢做,有自己的主見,不甘示弱。她有其他女孩子沒有的特點,更使得男孩們對她窮追不捨了。

可是,維希禮沒有,他也愛着斯佳麗,可是,從沒向斯佳麗表白過。他知道,他和斯佳麗是不同性格的人,他喜愛讀書、聽音樂,而斯佳麗喜歡打獵、騎馬。於是,他和媚蘭訂婚了。媚蘭是個知書達禮的女孩,她瞭解維希禮,可她沒有斯佳麗的火熱,沒有她的活潑。當斯佳麗知道這件事後,自然就憤怒了,她向維希禮表白了,但維希禮拒絕了她的告白。

極度的氣憤使她做過了頭。因為這時,一個害羞、靦腆的男孩向她求婚――斯佳麗此時沒有心情理他,她心裏只有維希禮,只是“哦”“啊”地迴應了,想不到她竟會答應他地求婚!被希禮氣昏了!

但,結果是――兩個禮拜結婚,結婚一星期後就去參加南北戰爭了,兩個月後死了!在斯佳麗還是懵懵懂懂地時候,就這樣來去匆匆了。她成了寡婦!

我也氣憤!不過,她才17歲啊!正當青春年少的時候,要讓斯佳麗這樣一個活潑好動的女孩思緒就這樣停止嗎?寡婦裝是一身黑的,斯佳麗不能再穿漂亮有花紋的衣服了!分明就是摧殘婦女嘛!寡婦不能跳舞,不能和其他男人搭話,不允許守寡沒到一年的女人蔘加社交場合!怎麼能這樣!這對一個17歲的少婦太不公了!但是,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會遭別人的指指點點的!

我討厭這樣的社會,我同情斯佳麗!但是,歸根究底還是隻能怪她自己了!如果當初不被氣憤衝昏頭腦,明智一點,理智一點,就不會和查爾斯結婚了,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也許她還是那個活潑可愛、敢愛敢恨的女孩呢!

我厭惡那個時代,它剝奪了女孩們的人身自由,剝奪了女孩應有的權利,女孩們也是有尊嚴,有思想的!還有的是,斯佳麗也給了我教訓,凡事不能過分要強,要理智地思考問題。我想,我雖然和斯佳麗出奇的相似,但也有和她不同的地方。我自然同情她,也要通過她來進行自我改善,我相信我會做得更好的!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成為出色的女孩!

篇40:《飄》讀後感

第一次接觸《飄》,應該是看的由它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三個小時將整個六十多章的故事有了一個概貌。正因為少了一些文字的細述,也或許也因為我的理解力差,看完只瞭解它故事整體內容,而真正人物的性格、特點卻知之甚少。所以除了思嘉因最終變得孤苦而博得我不少眼淚外,別的感悟幾乎沒有。最近,看了《飄》的文字之後在這方面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

女主角思嘉刻畫得雖不是完全高貴卻十分真實,讀懂了她,似乎看到了另一個有那麼多不同的自己。她漂亮,有眾多的情人敗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自私,戰爭都是男人們的事,她只關心艾希禮是否愛她;她自負傲慢,除了眉蘭,其餘女人都極度地討厭她;她做事(像我一樣)衝動,不顧後果,嫁了她不愛的人。

但她對感情是那麼的專一,我也不知道這一點是否好。或許對對的人專一,可以讓你幸福一輩子;而對錯的人專一,則會讓你痛苦一輩子。在我看來她對艾希禮就是錯誤的,艾希禮根本就不愛她,她在對艾希裏的感情裏早已沒有了自己最寶貴的尊嚴――她甚至於祈求艾希裏去愛她,即使只當他的情人:因為她以為他是愛自己的。這種以為,以至於她失去了自己真正的幸福――瑞德?巴勒特,一個真心把思嘉疼到骨子裏去的男人。

但我還是認為思嘉是一個有愛情信仰的人,她沒有把婚姻當一回事,但是愛情一直是她不變的信仰。我認為她的婚姻都不過是為了用來滋養在她心裏那份抹之不去的愛情, 思嘉對愛情的執着是她一生堅不可摧的信仰。為了實現對希禮的承諾,她在亞特蘭大成為一片火海之時,堅持照顧她的情敵―希禮的妻子媚蘭,一個即將臨產的孕婦。那份信仰支撐着她跨過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思嘉的生命被她演繹得足夠絢爛,而愛情卻在如秋樹般靜靜地死去。

在十二橡樹的她,是那麼地讓人厭惡:自私自利,心胸狹窄,軟弱無能,貪圖玩樂……而經歷亞特蘭大之災後的她,卻是讓我刮目相看:顧全大局,沉着冷靜,堅強勇敢,永不言敗……困難一波波地出現,儘管她是那麼害怕、無助,但為了養活媚蘭、她父親和黑奴等人,她勇敢面對現實,頑強支撐到最後。這一點深深把我折服,因為自己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總是將困難放大,讓自己痛苦,讓自己逃避……這就是我與她的很大不同之處,自己只是只紙老虎,色蒞內荏的人。

另外一個女主人公媚蘭,在我看來她真的算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了。媚蘭嬌小的身體總給人一種柔弱的感覺,再加上她那一臉的文靜更增加逆來順受的柔順。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她會是那麼的勇敢堅強,絲毫不亞於思嘉。我覺得媚蘭是完美的,不僅在對思嘉抱有一種自始至終的信任與寬容,同時她的身上具備了她們那個時代那個地方一個好女人應當具備的所有品質,嫻靜、善良、温柔、賢惠……

她的度量很大,不管多壞的事和人,她都會換一個好的角度去看待。這讓我覺得自己也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對待生活。想起曾經的我,生活給我的是一滴水的困難,我卻覺得就像是整個海洋的水都潑向了自己,不停抱怨,不懂得換個角度去看待。現在覺得之前的自己是那麼浮躁,消極,懦弱,幼稚,天真……

始終覺得自己現在還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自己努力去學習書中人物和身邊朋友的好,一定會達到自己想要的境界與高度。用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就像思嘉絕不向北方佬妥協那樣……

媚蘭生如綠葉,去如秋葉,都是那般靜美;思嘉生如夏花,去時又會如誰?

篇41:《飄》讀後感

《飄》,一個甚是貼切的書名,一字中的,洞穿了故事的結局,讓人由衷地佩服中文譯者對於原著的理解和文字的把握。“飄”,亦如白瑞德對斯佳麗的愛情,隨風而逝,他多少年想守護的東西最終如指間沙滑落無痕,他們終於還是塵歸塵,土歸土,成了兩個毫不不相干的陌路人。

白瑞德和斯佳麗,如此相似的兩個人。他們一樣只聽從於內心的召喚,一樣敢於直面和挑戰世俗的規範,他們身上最能吸引和打動讀者的地方就是他們性格和處事的真實與鮮活。正因為他們骨子裏是一類人,所以白瑞德對斯佳麗是那麼的瞭解,他直入她的內心深處,看透了她的好:她熱情、不做作;她從來就不知道害怕,從不逃避殘酷的現實;她勇敢、堅強,在美國南北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生活變故面前奮力承擔起了維持全家生計的責任。但是,他也看透了她的壞:她任性、自私、冷酷,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任何人的感受,她可以為了報復阿希禮搶朋友的未婚夫,也可以為了生計搶妹妹的未婚夫;她糊塗又固執地守護着不現實的、無望的愛情,做着她的春秋大夢,從不醒悟,在現實中卻又依仗着白瑞德的愛度過一次次的關口。而白瑞德,他表面看似玩世不恭、花天酒地,卻有着一個深不可測的、強大而堅硬的內心。他在現實生活事務的處理上游刃有餘;他對寬容、謙和、善良的玫拉尼心存敬佩,並儘自己所能給予幫助;他多少年在內心等待和期盼着斯佳麗的愛,卻眼看着她結了兩次婚,直至自己心累了,人倦了,才收拾起了那份飄忽不定沒有結果的情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白瑞德和斯佳麗是兩個太複雜的人,讓人不知道該説好還是説壞。或許,這才是真正真實的人,人性本來就是如此,善惡美醜相互糾纏,難以截然割裂開來。

人活着,總喜歡遙望遠方的幸福,總認為幸福在別處,對於身邊的幸福卻忽於把握。所以,多少年過去了,當斯佳麗在玫拉尼死後,突然地頓悟了白瑞德對自己在感情和生活上的意義,也才明白,其實這麼多年來自己是依靠和憑藉了白瑞德對自己不離不棄的鼎力相助和寬容呵護走過來的。然而,就如白瑞德對她所説的一樣:“夢?你總在夢想,從沒清醒過!”斯佳麗從少女時代就愛着阿希禮,此人貌似高尚、正直,實則虛偽、懦弱。他既在精神上背叛着妻子,喜歡斯佳麗的熱情、勇敢,卻又沒有勇氣在現實中離開妻子玫拉尼,接受叛逆的斯佳麗,在生活的變故面前又是那麼地無力應對,無法撐起一個男人該有的擔當。但斯佳麗醒悟的太遲了,雖然愛一個人沒有錯,但她愛得太糊塗,她根本就不瞭解自己的內心,亦如她從未了解過她的第一任、第二任丈夫以及那麼愛她的白瑞德一樣。她不瞭解自己該去愛誰,誰對自己用情至深,她終於把一顆愛她的心狠狠地傷透,遠遠地推開了。當她終於明白,哭泣着向白瑞德表明心跡時,卻再也抓不住那份曾經屬於她的情感,和此生的最愛自己的人擦肩而過,只留下了永失真愛的心痛和遺憾!

愛,是需要用心細細體會的,誰才是你人世輪迴中的相伴,需要睜大眼睛,用心感悟,方能和真愛攜手人生,才不至落得一個擦身而過,最終相忘於江湖的結局。

這是一位亂世佳人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的一段傳奇人生;是一個錯失真愛的讓人心痛的愛情故事;是一幅美國南北戰爭中社會、政治、經濟及普通人生活變遷的側面長卷;是一部經得起時間檢驗,讀者挑剔的偉大著作。

篇42:《飄》讀後感

《飄》的中國翻譯家陳良廷老先生去世,享年91歲。如晴天霹靂,得知這個消息後,我俯下身去,埋頭哭了很久。

始終相信,陳老先生的離去,並不是翻譯者的歸宿,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人固有一死,而陳老先生的逝世重於泰山。這樣的結尾,亦是一種最好的完美。

《飄》,是我人生真正意義上的讀的第一部外國名著。對於我來説,《飄》不僅僅是一部著作,更是一個陪我一起長大的自己。記得曾經有人這樣跟我説過:“一部好的作品,並不限於作者想讓你看到什麼,而在於你能從有限的文字中,再讀懂點什麼。”《飄》於我亦是這樣。每一次的啟封重温,每一次的促膝談心,我們倆就像是與多年未見的老友重逢,總能覓到新的感動。

初讀這部經典時,還不敢相信白瑞德的乾脆離開就是最後的結尾。為此,我跑遍了鎮上所有的書店,渴望去尋得一個更美滿的結局。結果令人失望。也曾有過想執筆再續一個圓滿結尾的念頭,拿起筆卻發現這個看似不完美的結尾,恰恰是一種帶着遺憾的最好的完美結局。

不知你是否和曾經的我一樣:在開始一件事前,總是渴望知道結果,再因判斷結果的好壞來決定要不要開始。對着人生下賭注是有風險的,所以我們會猶豫不決。不是我們不想開始,而是我們害怕遺憾。

其實啊,人生哪有這麼多必然的一定。誰還不是一邊接受命運的好與壞一邊慢慢成長。柏拉圖這樣説過:“人生最遺憾的,莫在於輕易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那些勇敢的不計後果的人兒,哪怕結尾不盡人意,也會拍拍自己的胸脯説上這麼一句:“我盡力了,我不後悔。”

在這一點上,我喜歡斯嘉麗的“敢”。她從不計較後果,隨心所欲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就像張雨生所説的:“昂首闊步,不留一絲遺憾。”結尾不完美又怎麼樣?你曾為此全力以赴過,曾拼命堅持過,你已經感受到了沿途的種種美好。所以你值得,你值得去擁抱現在在未來那頭等你的最好的自己。

現在離20屆大學聯考還有407天。每一天都是一場夢想的角逐,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我們無法清楚明年六月份自己或喜或憂的心情,無法預知未來的自己會在何處。那我們就要停下來不努力了嗎?當然不啊。不惜寸陰於今日,必留遺憾於明朝。我們無法抓住時間,但我們仍能選擇盡全力去奔跑直到超越時間。就像俞敏洪説的那樣:“為了不讓生活留下遺憾和後悔,我們應當抓住一切改變生活的機會。”就算結局未知,哪怕結尾不盡人意,在這一為生命起舞的過程中,自己也算得上是一種完美。

所以啊,不必拘泥於結局的好壞。不管能不能彌補,這些都將隨着人事變遷而成為必須面對的事實。我們不妨再勇敢一點,不妨做出一個決定,給自己的生命再留下多一些未知的精彩。

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啊。

篇43:《飄》讀後感

雖然《飄》只是小説,但是通過讀《飄》,我也對美國的南北戰爭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從歷史角度判斷,北方戰勝南方,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通過讀《飄》後,我們能看到從道德判斷來看,南方奴隸制中也有温情也有情誼,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侵略,摧毀着南方的秩序和關係,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種族衝突。我知道了許多。

篇44:《飄》讀後感

斯嘉麗不是個淑女。這是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的評價。可是他卻愛上了她。《飄》中最出彩的`無疑是我們任性勇敢的女主人公斯嘉麗。她很高傲,很任性,很愛慕虛榮;可是她很可愛,她勇敢,堅強,直率。

女孩的性格在美國時代背景下被烘托的淋漓盡致,在和平的時期,她天真爛漫,渴望關注,享受被追捧的滋味;戰爭打響,她成為家族的頂樑柱,她圓滑,愛財,也夠精明。我們不能簡單地説她是好人或是壞人,就像易中天評價曹操是‘可愛的奸雄’,斯嘉麗也是個可愛又可氣的女人。

故事的最後,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可是她説“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啊――她總是這樣,充滿鬥志!

篇45:《飄》讀後感

在飄的第十五章裏,自從她生了那場病以後,她感覺到瑞德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她説不準自己對這種變化是否喜歡。他變得清醒了,安靜了,有時還有點心神不定似的。他現在時常回家吃晚飯,對僕人更和氣,對韋德和愛拉也更親熱了。他從來不提過去的事,無論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而且常常以沉默的態度讓思嘉也不要提起。思嘉也樂得安靜,因為相安無事總是比較好的,所以生活過得十分愉快順暢,至少表面上是如此。漸漸的瑞德和邦妮已經在彼此的心中互佔第一位了。

篇46:《飄》讀後感

《飄》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它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長篇小説,憑這個背景,使《飄》擁有了過人的魅力。

戰爭開始時,思索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她以一個在的塔拉農場為家,有上百人供她差遣……,這就是她,一個驕傲而又與別人不同的大小姐。

可是,戰爭毀了一切,她甚至連温飽都成了問題,一切落在了她身上。她才19歲,可以想像,這艱難。可是,她卻堅強地撐下來了,她面對生活的轉變時,那種精神和勇氣讓我十分佩服。

《飄》是部好書,即使過了那麼長時間,也適於現在的社會形勢。面對轉變,改變自己價值觀的勇氣是哪個時代都需要的,而思嘉正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篇47:《飄》讀後感

斯嘉麗是美國佐治亞州一位富足且頗有地位的種植園主的女兒。父親傑拉爾德・奧哈拉是愛爾蘭的移民。剛到佐治亞州時,傑拉爾德身無分文,靠賭博贏得了塔拉莊園的所有權。於是就開始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創業,編織着他的美國夢。直到43歲的時候,他才和芳齡15的艾倫―一個東海岸法國移民的女兒結了婚。傑拉爾德心地善良,但脾氣暴躁,而年輕的妻子則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嚴格的道德觀念。她親手操持着整個莊園的日常事務,甚至還為莊園裏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婦倆受到周圍白人莊園主的尊敬,也深得黑奴的愛戴。女兒斯嘉麗・奧哈拉(Scarlett・O'Hara)在這種環境中慢慢長大了。

1861年4月,美國南北兩方關係已經非常緊張。佐治亞州的男人們都在議論這場無法避免的戰爭。但是,16歲的斯嘉麗對此毫無興趣。她心裏想的除舞會、郊遊之外,還有那羣圍着她轉的崇拜者。當她聽説第二天的野外宴會上,艾希禮・威爾克斯將宣佈與梅蘭妮訂婚時,她心裏不覺一震。她一直喜歡艾希禮的紳士風度與他英俊的外表,而且認為自己無論哪方面都比梅蘭妮要強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説服艾希禮和她一起私奔。但被艾希禮婉言拒絕。斯嘉麗覺得自己被艾希禮“拋棄”了。她氣急敗壞地打了艾希禮一記耳光,還在艾希禮離開後摔了一隻花瓶。誰知,那位瑞德・巴特勒卻一直在聽壁腳,當斯嘉麗指責他不是個紳士時,他反脣譏諷斯嘉麗不是個淑女。

戰爭的消息傳來,當天晚上的舞會也隨之取消。斯嘉麗突然決定和查爾斯結婚,因為這樣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艾希禮和自己的追求者。就這樣,任性的斯嘉麗在兩週之後就作了查爾斯的妻子。兩個月後,查爾斯病死在前方,斯嘉麗突然變成了寡婦。因為不愛查爾斯,所以對於查爾斯的死她並不感到憂傷,甚至慶幸。但寡婦的生活使生性活潑的斯嘉麗難以忍受。這時,艾希禮也上了前線,其妻梅蘭妮從亞特蘭大來信,邀請她來查爾斯的姑姑家暫住一時,斯嘉麗便離開了塔拉莊園,來到亞特蘭大。環境的改變使斯嘉麗的心境稍稍有好轉。隨着戰事越來越吃緊,亞特蘭大的婦女們都被動員起來,到當地醫院護理從前方運回來的傷病員,還要為南方邦聯的軍隊縫製軍需品。但是,由於斯嘉麗新寡,所以不能參加為出征軍人舉辦的舞會和晚會。

1864年夏天,北軍直逼亞特蘭大―南方邦聯的首府。城市被圍,查爾斯的姑姑和城裏許多人家都逃離了亞特蘭大,斯嘉麗接到父親的信,得知母親和兩個妹妹都生了重病,她一心只想回家。但因梅蘭妮即將臨盆,斯嘉麗顧及到艾希禮的託付,只好留下來守在她的身邊。其間,瑞德曾登門拜訪,並要斯嘉麗做他的情婦,遭到了斯嘉麗的拒絕。

1865年4月,南方邦聯軍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了。許多南方人都在為他們的失敗而痛哭流涕。而在斯嘉麗的腦海裏,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住塔拉莊園。戰爭結束後,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過塔拉莊園返回他們的故鄉。有一天,斯嘉麗她們發現門口躺着一個昏迷不醒的年輕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這個名叫威爾的年輕人逐漸恢復了健康。威爾無家可歸,便在塔拉住下來,並慢慢地擔負起了莊園的許多管理事務。

艾希禮終於活着回來了。他衣衫襤褸,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種高貴氣質己消失殆盡。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拉莊園限期交納新附加税,否則就要拍賣莊園來抵税。原來,幾年前因過失而被塔拉莊園解僱的監工喬納斯當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員會的頭頭。他企圖侵吞塔拉莊園,故而想出了迫繳附加税的主意。斯嘉麗和威爾一籌莫展,斯嘉麗希望艾希禮能幫他們想點辦法,但艾希禮的懦弱無能使他們失望。

絕望中,斯嘉麗突然想起了瑞德。如果瑞德肯拿出錢來保住塔拉莊園,斯嘉麗情願嫁給他,或作他的情婦。斯嘉麗與家人用母親艾倫的苔綠色天鵝絨窗簾做了一條新裙子,第二天,斯嘉麗穿着新裙子在嬤嬤的陪同下就來到了亞特蘭大尋找瑞德,這時才知道,瑞德因涉嫌侵吞南方邦聯的大筆資金已鋃鐺入獄。情緒沮喪的斯嘉麗無意中遇見了妹妹蘇倫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他已是一家商店的老闆,手頭有一筆錢。斯嘉麗明白蘇倫渴慕以前的富貴生活而且自私,如果蘇倫與弗蘭克結婚,她是絕不會用錢拯救塔拉莊園。於是斯嘉麗謊稱蘇倫將與託尼・方丹結婚,然後輕而易舉地使弗蘭克投入了自己的懷抱。兩週後,他倆便結了婚。塔拉莊園得救了!但不久發現,弗蘭克並沒有什麼商業頭腦,而且對別人的勸告充耳不聞,因此生意經營得很不好。這時,瑞德通過各種私人關係,得以獲釋。他借給斯嘉麗一筆錢,斯嘉麗便揹着弗蘭克買下了一個倒閉了的木材加工廠,自己獨自經營起來。一個女人經商,而且也像男人一樣賺錢,這在亞特蘭大是前所未有的。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她不法經營,令弗蘭克顏面喪盡。

斯嘉麗懷孕了。她想在生產前多賺一些錢,以備急需,於是買下了第二個木材廠。在這段時間裏,斯嘉麗每天自己駕車往返於木材廠之間,除瑞德外沒有任何朋友。一天,瑞德勸她路上要小心一些,暗示如果遭到黑人襲擊,三K黨將會為她進行報復。而當時亞特蘭大執行“重建法案”的軍管政府則正在盤算着如何把三K黨和所有涉嫌的南方人一網打盡。

六月斯嘉麗趕回塔拉莊園參加她父親的葬禮。葬禮之後,艾希禮、梅蘭妮一家搬到了亞特蘭大,買了一幢破舊的房子住了下來。善良正直的梅蘭妮很快在婦女界贏得了信任,成了一位極受尊重的人物。而艾希禮雖然受斯嘉麗之託,管理一個木材廠,但經營得很糟糕。

幾個月之後不顧親友的勸阻和反對,斯嘉麗和瑞德結了婚。1871年聖誕節,州政府的大權終於又回到了南方人的手裏。邦妮非常漂亮,在邦妮身上瑞德幾乎傾注了全部心血。瑞德之所以努力改變自己在亞特蘭大居民眼中的形象,完全是為了樹立邦妮今後在亞特蘭大的地位。

斯嘉麗對艾希禮仍然舊情不忘。艾希禮生日那天的下午,在木材廠,斯嘉麗和艾希禮談得很投機。他們一起回憶了那個野外宴會。這件事很快被瑞德和梅蘭妮知道了。幾天以後,瑞德帶上邦妮出遠門去了。他走後,斯嘉麗馬上去找梅蘭妮,想向她坦露自己的過錯。但梅蘭妮止住了她,她再三強調只有斯嘉麗才是她最親的親人。梅蘭妮迫使大家都相信斯嘉麗,並堅定不移地保護斯嘉麗。

不久,斯嘉麗發現自己又懷孕了。這時她開始想念瑞德,盼望他早點回來。瑞德到家的那一天,斯嘉麗特意在樓梯口迎接。本想把懷孕的消息告訴他,但一看到他那副冷嘲熱諷的神氣,斯嘉麗就氣不過來。結果失足,跌下樓梯,致使流產。

身體素來羸弱的梅蘭妮不聽醫生的勸告又一次懷孕。懷孕後她的身體迅速惡化。臨終前,她把照看艾希禮的重擔交給了斯嘉麗。這時,斯嘉麗突然意識到,一向瘦弱的梅蘭妮實際上是保護她的寶劍和盾牌,而她也第一次認識到,她還是愛梅蘭妮的。

梅蘭妮去世了艾希禮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像個小孩子一樣,他比斯嘉麗更感到害怕。也只有這時,斯嘉麗才明白,她並不愛艾希禮,她對艾希禮特殊的感情只因為他沒像其它男人一樣迷上自己。從此她生活中的兩大精神支柱消失了。

在濃霧中,斯嘉麗拼命往家裏跑,霧中的她好像又重温着多年前一直困擾着她的一個噩夢。終於,她看見自己住宅的燈光,霎那間她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為世界上還有瑞德,而她真心愛的就是瑞德!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瑞德已經對斯嘉麗失望,決定棄家出走,離開斯嘉麗。此時此刻,對於斯嘉麗來説,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拉莊園去這一條出路。她感到太疲勞了,腦子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壓力。她自言自語地説:“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篇48:《飄》讀後感

《飄》不僅是它的那個時代的所處社會環境的真實寫照,還折射出人類社會的很多規律性的東西。其中它對人際關係入目三分的刻畫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斯佳麗以及玫蘭妮人際關係的處理和巴特勒人際關係策略的絕妙運用。

首先看一下斯佳麗。斯佳麗略施小計就讓一羣帥哥圍着她團團轉,以及後來四面楚歌的社交境地都是不錯的分析題材。人際交往為什麼會發生?往往是因為有需要。莊園主的公子們傾心於斯佳麗的美貌,想成為她的男友,滿足一下男人的虛榮。而斯佳麗也需要通過對公子們的魅力來向阿希禮展示自己迷人的風采。他們各取所需。其實這樣説對他們可能有些刻薄。其實很多我們認為很高尚的友誼也是源於需要。伯牙子期之所以能結下如此純潔的友誼就是因為俞伯牙才華被肯定的需要被鍾子期滿足,於是他產生了相見恨晚的感覺。 同樣斯佳麗後來外交處境的矛盾也可以歸結為需要。因為她不需要跟那些沒落貴族的太太們打成一片,而那些太太們也對她的行為很是看不慣,更不必要跟她打交道,一不來二不往,她們之間的僵局和隔閡就這樣形成了。相反,斯佳麗卻跟那些潛在客户打的火熱。因為需要才產生了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個性相同、背景相近的人相互之間的交叉點會更多,於是相互之間的需要也就更加強烈。

然後我們分析玫蘭妮。玫蘭妮是一個天使一般的人物,除了身子比較瘦弱外,幾乎沒有什麼缺點。有為難能可貴的是她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看待的,總能從人的身上找到優點。由於人都有被肯定的渴望,所以她成為受幾乎所有人歡迎的人,甚至連為人所不齒的妓女都願意為她冒着危險做假證。她純潔的如一張白紙,就像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人最有可能受傷害,同時又最沒有可能有受傷害。説她有可能有傷害是因為她對任何一個圖謀不軌的壞人都沒有防備,欺騙她易如反掌。説她最沒有可能受傷害就是她這種優秀的品質正好觸及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人們受其感化不忍心傷害她,同時會下意識的保護她不受其他人的傷害。還有一點就是她柔弱卻不軟弱,她有一顆剛強的心,有自己的主見,讓人心生敬佩。人們總是願意與具有高尚品質的人交往。因為跟這種人交往不需要玩弄什麼心計,不用活得很累,而且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只要不是自我封閉,是很容易處理好人際關係的。

巴特勒是一個非常值得分析的人物。除了他對斯佳麗始終如一的愛戀讓很多男生汗顏之外,他駕馭人際關係的能力也很值得探討。他與南方種植園主的關係經歷了不受歡迎飽受非議到成為英雄般的人物。然後他又自毀名譽,因此變得臭名昭著,當他意識到這種處境對自己女兒的未來不利時,他又略施小計,力挽狂瀾似的重新獲得了種植園主們的青睞。在很多人眼中巴特勒是一個卑鄙小人,而按常理來説,卑鄙的人應該是不受歡迎的。為什麼巴特勒能遊刃有餘的處理好人際關係?答案是他是個聰明人。他能準確的把握住人性的弱點,並且能夠用他充滿智慧的大腦巧妙的利用人性的弱點,用的那樣的不露痕跡,讓南方的那些太太們絲毫察覺不到的就被利用了,甚至到了這種程度:即使有個明智的人向他們指出他們受了巴特勒的蠱惑,被他利用了,他們不僅不會幡然醒悟,還會為巴特勒辯護。巴特勒第一次受歡迎是在戰爭期間,而受歡迎的原因就是他走私亞歷山大人所需要的貨物。於是他被看作是冒着生命危險為人民謀福利的鬥士,正如我前面的所説的,他滿足了人們的需要並因此被看成高尚的人,所以他受到讚譽和歡迎。當他預感到南方軍隊要戰敗的時候,為與南方上層劃清界限以取得戰後有利的地位,他開始自毀名譽,以至於亞歷山大人無不對他充滿不屑與鄙視,當然除了玫蘭妮。戰後他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但是南方昔日的種植園對他處處抵制。當他意識到這對女兒未來發展不利,同時他知道南方種植園主必然會重掌乾坤。於是他展開了他的計劃。他知道太太們熱心公共事業他就向裏面捐錢。他對女兒關懷備至,並拿一些簡單的問題詢問太太們,使她們產生被需要的感覺。當太太需要借款的時候他主動擔保,輕而易舉的解決了這個難題。他還幫着南方種植園主們拉選票,重獲政治權利。

他的策略如此成功,以至於太太們不僅自己的態度改變了,而且還説服其他人改變。由此我們得出很深的啟示。人際關係是可以改善的,只要採取適當的策略。當你的夢想與人際關係發生衝突的時候,你應該選擇你的夢想,因為你的夢想實現之後你可以運用夢想的成果來改善人際關係,這樣會使你兩方面都不會失去。就像巴特勒用為人所不齒的手段獲得金錢,當他用包裝後的金錢做好事的時候,人們似乎忘記了他的錢是怎麼來的。 而如果你最終選擇了人際關係放棄了夢想,結果很可能是二者都會失去。一般説來,人們是不會長久地記着你曾經是怎樣為了友誼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當你窮困潦倒的乞討到他們家門時,他們不放狗咬你已經是就夠朋友了。當你面對類似的情況是,一定要慎重決定啊。

從《飄》中我們學習做人的智慧,處事的方法,我們因此會更加明智的對待人或者物。從而我們可以少走彎路,從別人的經驗中汲取營養。雖然時代會有所變遷,環境會充滿不同,但是人性中很多東西都是一致的,把握了人性,我們就更有可能明智的生活。

篇49:《飄》讀後感

Gone with the wind.一切終將過去,更鐘愛一個字的表達:飄。

已經很少見一個字的書名,尤其是這樣傳世的名作。最沉重的人生,輕輕地講出來,還有大片大片的留白,所有的苦難和艱辛都變成了細語的呢喃,彷彿風一吹,就任何都不曾留下。任何記憶,都是錯覺。

愛和人生,都容易出現錯覺。就像,斯嘉麗愛了半生阿希禮,在戰爭和生死的掙扎中至死不渝,卻在瑞特轉身離開的時候,明白她愛的,唯有他而已,一個在風雨交加中給予她庇護和縱容的男人。瑞特看透她偽裝的外表,洞悉她心裏所有的小邪惡,接受她所有的不善良,甚至默默包容着,她對另一個男人的愛。她縱然千般不堪,他也愛她。似乎,所有的戰爭和苦難都成了這場愛情的陪襯。

沒有人是不必成長的,最激烈的一場戰爭,是和自己的對決。

年輕的時候,總以為不甘心是愛,捨不得是愛,後來放棄過別人,也成為被別人放棄的人,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在多少次別離中進行漸遠,也失去了心裏最初的嚮往和想象,在和自己的戰爭中,丟盔棄甲,千瘡百孔。回首再看的時候,那個陌生的曾經的自己,已經被歲月流沙層層掩埋。丟了的,失去的,得到的,在車水馬龍中的一片茫然,在萬家燈火中的孤獨淒涼,還有功成名就的志得意滿,一切,都會過去。於時間長河和宇宙萬物而言,每個人,都是微小的沙礫,不值一提,無足掛齒,晃一晃,就落幕了,無謂的糾結與固執,都是枉然和徒勞。懂了的時候,就可以淡定而又釋然的,把這一生的放不下,都輕輕地放下,把這一生的掙扎,都娓娓道來。

每個女孩的生命裏,都有一個阿希禮,卻不是都會出現一個瑞特・巴特勒。斯嘉麗不是一個好女孩,卻足夠幸運。

我想,最後,瑞特還是會回來吧,愛比恨,記得長久。

篇50:《飄》讀後感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佐治亞州種植園主的女兒郝思嘉,聽説心上人衞希禮即將與別人結婚,一氣之下嫁給了自己不愛的查理。後來查理參軍,不到兩個月就在軍營裏病故了。1864年,北軍包圍亞特蘭大,郝思嘉在白瑞德船長的幫助下逃回老家。可是老家田園荒蕪,遭人洗劫,親人相繼病逝。思嘉為了籌到農莊的地產税,不惜勾引妹妹的未婚夫甘扶瀾,“嫁”給了300美元。她後來差點被人xx,甘扶瀾、衞希禮等人前去報仇,結果差點丟了命,多虧白瑞德相救,但甘扶瀾還是被打死了。第三次婚姻,思嘉嫁給了有錢的白瑞德。兩人雖過着奢侈無憂的生活,可她仍然忘不了衞希禮。直到女兒出生思嘉都依舊沒有忘記衞希禮。女兒死後,愛她的媚蘭也因小產死去了。媚蘭死去的那一瞬間,思嘉恍然大悟,衞希禮既不愛她,又懦弱無能,無法在社會中生存;而白瑞德才是真正愛她的人,對她百般寵愛,為她不顧自己的生死,甚至為了不讓她傷心,救了她的老情人……但此時,白瑞德已離她而去。郝思嘉決心要挽回瑞德,因為此時她依然年輕美麗,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愛。

起初我讀這本書時,我認為郝思嘉是個敢於追求的女子,後來看到她貪婪虛榮、為了錢不擇手段時,我對她的好感蕩然無存。當感情與金錢利益衝突時,她毅然選擇了金錢,為此甚至把終生幸福當兒戲。但讀到她用雙手挽回農場,用斤斤計較賺來的錢換來自己與朋友們的生存時,我眼眶濕了。或許她的“不擇手段”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都是為了生存。確實如此,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養活一個大家庭,也保不住祖輩留下來的基業。她為了自己和朋友在社會中生存,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不過正是因為她認為婚姻是一場交易,所以當真愛來臨時,她沒有珍惜,只顧追求那隻會給她痛苦的衞希禮,只顧得利用白瑞德的愛作為自保和賺錢的工具。當她想要珍惜時,愛已不復存在。郝思嘉用雙手和婚姻換來了生存和財富,卻丟失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

倔強的郝思嘉是美國戰後精神的象徵。她愛土地,並像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這使我聯想到了“愛國”兩個字。《飄》中其實藴含了美國那種自強不息、默默反抗的愛國精神。郝思嘉的愛國精神是“陰柔”的,堅定不屈。而中國的愛國精神則是“陽剛”的,體現的是像黃繼光、董存瑞那樣的勇於為國犧牲。若是我們既擁有中國的愛國精神,又擁有美國的愛國精神,剛柔結合;在國家和諧的時候,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做社會的包袱;在國家困苦的時候,自強自愛,支持國家;在國家**時,試着幫助國家分憂,共同打擊惡勢力;在國家戰亂時,全力打擊敵人,做好國家的精神後盾……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昌盛繁榮、日漸強大!若是人人都如此愛國,那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來吧!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成為一個同郝思嘉一類的愛國之人!

篇51:《飄》讀後感

《飄》又名《亂世佳人》,全文是圍繞女主角斯佳麗的一生展開的。從她的少女時代開始敍述,一直到她初為人婦、喪夫以及再婚,這過程中原本天真幼稚的女主角斯佳麗也在不斷地成長、成熟。而從斯嘉麗的成長中我也得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啟示,相信這些收穫也將幫助我更好地成長……

《飄》是米切爾的一本也是唯一的經典著作。該書主要講述了在南北戰爭的殘酷的時代背景下,命運並沒有十分眷顧斯佳麗。戰爭使她成為了寡婦,戰爭使她不得不面對飢餓、貧困、社會地位的變遷。她要保護自己的陶樂莊園,她要讓家人和衞希禮一家生活下去,當然,她還想自己能過上好日子。她果斷地拋棄了母系血統南方貴族小姐嬌滴滴的表象,露出父系愛爾蘭人強悍的本色。這本書隨情節跌宕起伏,刻畫了屬於那個年代的故事,塑造了斯佳麗那堅韌而又美麗的女性形象。

斯佳麗像火焰一樣絢爛、像烈火一般光亮的女孩,彷彿就在我們面前,用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希望,雖然她不完美,但是瑕疵成就完美,成就了她獨一無二的魅力。她行事果斷剛絕,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説,不在乎道德的束縛,公開在亞特蘭大和摧毀他們的家園的北國佬做生意,毫不在意作為丈夫的弗蘭克會無地自容。斯佳麗在面對生活的轉變時,那種敢於改變自己的勇氣,怎能不令人感到欽佩呢?生活就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當從顛峯跌落時,也許會跌得頭破血流,會跌得絕望,會跌得失去生存的勇氣。但如果你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須要爬起來,迎合這巨大的改變。無可置否,《飄》的確是一本好書,即使跨越了那麼長的時間,也依舊適用於現代社會的形式。面對轉變而敢於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價值觀甚至於改變自己的思想的勇氣是無論哪一個時代都非常需要的,而斯佳麗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同時,她也是堅強勇敢的,在亂戰的局勢下她勇敢地承擔起照顧一家人的責任,拋卻富家小姐的嬌弱變身為整日操心勞作的鄉野婦人。她又敢於作為,在女主內的年代裏,她不顧他人異樣眼光,自己獨立經營木材廠,像男人一樣賺錢,證明女人與男人擁有同等能力。然而,最令我印象為深刻的是她那句經典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是啊,明天是展望新的未來,若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那一切都隨風而去了。

斯佳麗教會了我什麼叫堅強勇敢,什麼叫敢於作為,什麼叫行事果斷,在面對我們無法預知的方向時,不管結果有多糟,都會用心地與自己説一聲:“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並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不是悲觀地等待,更不是絕望時的自我開解,而是懷惴着對現實的感激與珍惜,寄予對未來的希望與憧憬。明天,會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每個人都應該相信明天!相信明天會更好!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正是種種困難才使斯佳麗有破繭成蝶的蜕變,斯佳麗的精神品質也將影響我的人生道路。

篇52:《飄》讀後感

作為中國人,讀歷史時,一到近代史時難免讀着憋氣,那被列強痛扁的故事讓人每每不忍卒讀。而一提近代海戰,自然想起了北洋水師,想起了甲午戰爭。記得小時看過一部電視劇就叫《北洋水師》,那片多少給北洋水師的覆滅塗上了一層悲情色彩,如丁汝昌,劉步蟾等的形象也還算正面,而在這本《龍旗飄揚的艦隊�D�D中國近代海軍興衰史》中,現實可能更令人沮喪,在甲午戰爭中,中國居然沒有擊沉一艘日本大型戰艦;而丁汝昌是一個不懂海軍軍務,卻熱心納妾無能指揮官;甚至連鄧世昌與愛犬同沉海洋的這樣一直以來的煽情故事都換了一種角度看待:在衞生要求較高的軍艦,一個指揮官帶頭帶狗上去是不是説明了些什麼問題?當然,本書的內容不只是侷限於甲午海戰那麼簡單,它從1861年講起,直到辛亥革命結束,以詳實的資料介紹了中國近代海軍的發展史,在閲讀的過程中,有希望,有失望,有悲壯,有窩囊,有理性,有荒唐,因為已經知道結局,所以即使在讀到中國海軍的高峯時,我也沒有欣喜之感,因為我知道接下來的重創,不管怎麼説,舊事已去,再回顧那段歷史仍然有很多令人感觸之處。

很早以前,就聽説過關於中國為代表的所謂“黃色文明”和如英國為代表的“藍色文明”的比對,當然,比對的結果往往説出“黃色文明”的諸多壞處,儘管我們也曾輝煌,但是在成王敗寇的價值觀看來,近代以來中國被列強痛扁的事實就是文明缺陷的鐵證。必須承認,或許因為有廣袤而相對物產豐富的大地,中國人對海洋沒有歐洲人那樣的憧憬,自然對海防的觀念也僅僅停留在近海防禦階段,而非走向大洋。在本書中,作者多次談到中國當時的精英階層的海防觀念的侷限性,看的出,在談到這些觀念問題時,作者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焦灼,彷彿有種要重回過去向當時的達官貴人們大談馬漢的痛心疾首。同時,作者又是理性的,大多數的 篇章中,他以平和的筆調敍述着中國近代海軍的故事,對其中的令人痛心和可歌可泣之處都只是隱隱表現出一些思想感情,而沒有太多煽情的筆調。所以,讀此書,你不會悲痛無比也不會激情澎湃,作者很好的把握了度,因為他要寫的是一本客觀的史書而非電視劇本,對於讀者來説平靜的心情下也更能把握歷史的脈絡,去梳理一個頹勢盡顯的大國的海軍夢。

作為近代中國海軍的代表,北洋水師仍是本書着墨甚多的部分,但是我更大的收穫還是在於獲得瞭如南洋水師等一些平時被忽略的部分,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在我看來,這些“互動”反映出了更多近代海軍興衰的元素。比如,海軍在當時究竟處於一種什麼地位,顯然,由於近代外患是由海洋而來,清朝上層對海軍是有所冀望的,但是在海軍的投入上他們多少帶些投機心態。以為,只要建立一支船尖炮利的海軍就可以解決外患問題,所以,起初照貓畫虎的引進了一些列西方的海軍建軍經驗,比如設立海軍學堂,聘請外教,設立船廠,但是慢慢的失去耐性,比如不再耐心積累造船經驗,而是轉向大規模向外購船,更別提後來的軍費挪用。而更令人痛心的是,海軍往往成為各方勢力權力爭奪的棋子,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之爭便是這種矛盾的突出體現,最終南洋水師成為受損一方,實力迅速被北洋水師拋開且不再有太多增強,這也是中法戰爭中南洋水師慘敗的原因。談到中國海軍的衰敗,很多人往往從甲午海戰説起,我認為,南洋水師的失敗才是重要的轉折點,它把中國海防思想的落後,士兵訓練的低下,海軍內部矛盾的嚴重的集中反映,更致命的是它對中國人對於海軍信心的打擊很大,南洋水師的如此不堪一擊難免不對李鴻章後來在指示北洋水師的保守舉動有些影響,李鴻章在壓制南洋水師的同時也為北洋水師之敗埋下了伏筆。

歷史是由人書寫的,所以,本書的核心仍是當時參與中國海軍的一個個人,本書作者在對人物的評價上一如本書的總體風格,平靜而客觀,他大量引用人物之間的通訊和相互評價、歷史記錄等等來反映人物的言行和效果,本人只是點到為止的做略微的評價,把思考的空間更多留給了讀者。事實上,由於有詳實的資料,所以讀者往往在閲讀中便可以獲得自己的答案。你會發現很多人物歷史上真實的一面和我們往常接受的符號化的人物多麼的不同,比如李鴻章,這個一直以來爭議不斷的人物,過去僅在甲午海戰領域,人們記住的往往是他的避戰策略和後來春帆樓上屈辱的《馬關條約》,可事實上,同樣是他,積極推動中國洋務,積極建設中國海軍,當甲午戰敗,只知誇誇其談的“清流”們推脱談判之責時,也是他頂着社會甚至家族的壓力坐在了註定受辱的談判桌前,當大家指責他簽署賣國條約時,沒有看到他作為談判者也是秉承上層老佛爺的旨意 ,沒有看到他在談判期間受到槍殺,沒有看到他據理力爭為國家利益做的最後抗爭。作為一個在那個時代看的更遠,同時也受到侷限性看的不夠遠的人物,李鴻章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值得研究的人物,關於他的爭論註定將繼續。

中國近代海軍的歷程實際上也是中國近代的現代化嘗試的歷程,在今天看來,我們可以事後諸葛般的説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但是儘管最終失敗,在那國家岌岌可危的時候,那些為此做出嘗試的人仍是值得尊敬的。本書作者姜鳴一個令我很欣賞的地方,就是在本書中他沒有一個後來者居高臨下般的激昂文字,而是很誠懇的於平實的記述中探討中國這段現代化的進程,他沒有太多感情的外露,更多是對歷史的尊重。我們已經有了足夠多的極力描述那時人多麼腐朽無能大哭大罵的作品,也已經有了足夠多的渲染那時的一場場敗仗中中國人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些甚至是杜撰)的作品,缺的恰恰是姜鳴這樣紮實的史書,這樣真正反思歷史的好書,所以,我向作者表示尊重,這本讀來讓人心裏波瀾不驚的書給予我的收穫更大,這是那些“酣暢淋漓”之作所不能比擬的。

篇53:《飄》讀後感

前言:這個學期讀的書雜而多。但是一直放在枕頭下面的有兩本,一本是《聖經》,另一本是四十年代譯本的《飄》。有時晚上兩本書一併讀,恍惚中會覺得自己在讀同一本。的確,西方文學中的好的作品總有一條根在維繫。這個根,在我的理解,《聖經》裏是對信仰的信任,以及對眾人的愛。在《飄》裏,是思嘉對她腳下紅土的愛。

找到了根,就找到了方向。

《飄》的三十四章寫道:“當她走上前面台階的時候,手裏還抓住那塊紅泥……她將手裏的紅泥拼命的捏着,直捏的它都從手縫裏擠了出去。一面她又像鸚鵡似的一遍一遍念着:‘我仍舊還有這個,不錯,我仍舊還有這個。’”

思嘉説這段話的時候,剛剛被戰後的希禮拒絕。希禮把陶樂的一?紅土放在思嘉的手上,因為他明白,與他自己相比,思嘉更熱愛的是這片土地。因為她從小長在這裏,這片土地養育了思嘉,那是思嘉的根所在。

當我讀到這一節的時候,曾經臆想過如果希禮和思嘉真正的私奔會是怎樣。雖然覺得難以預測,但是有一點我很肯定,他們的生活充滿的不是快樂與幸福,更有可能是衝突和不幸。因為,思嘉一旦離開了陶樂,就好像失去了生命力量的來源。她和陶樂的土地在本質上都是堅毅的,能擔當起責任的。

有了希禮的思嘉不一定是幸運的,但是沒有土地的思嘉一定是不幸的。所謂的根,我想一定要是穩固不變的。當然,根,可以是愛情,可以是信仰,也可以是土地,只要它夠長久,它能夠給你生存的希望。思嘉對希禮的愛情不是思嘉的根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愛情難以長久,因為他們是如此不相像,他們一起生活,就好像把水稻種進了麥田,水稻無法汲取養分,思嘉也不能從希禮身上找到生活的激情。這樣一來,水稻很快枯萎,希禮也就成不了思嘉生活的永久的動力。

思嘉的根是陶樂,因為土地是長久的,當她握住那把紅土地時候,她會願意為這片土地奮鬥,不管手段是否高尚。與其説思嘉為保存這片土地付出,不如説是這片土地在激勵思嘉為生存奮鬥。

西方文學的根脈有兩條,一條是古希臘文明,另一條是希伯來文明,但凡能把握住另兩條命脈的文學作品都是長久的,並且充滿活力的。文學的意義雖然在於給人以新的靈感,新的啟示,但是新從哪裏來?從歷史裏來。那麼歷史就是“根”。

《聖經舊約》裏説到,摩西帶着子民出埃及,想要尋找的不也是自己曾經居住的土地麼,《飄》裏的思嘉,用盡了各種手段,無非也是要保住自己土地,自己的“根”。

而能成為根的,必定是穩固長久的。思嘉説:“世界上唯有土地這東西是天長地久的……凡是身上含有一滴愛爾蘭血的人總是把他們所居住的土地當作自己母親般看待的……唯有這東西是這得忙碌的,值得戰鬥的,值得拼死的。”

歷史可以是“根”,因為既成事實無法改變。真理能成為根,因為真理是永恆不變的。(這也是《聖經》能夠長久的原因,因為它揭示的是真理。)。有了穩固的根基,基於它上面的成長才能順利。

《聖經馬太福音第七章兩種基礎》説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衝,風吹,裝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裝着那房子,房子就到他了,並且倒塌的很大。

但是令人痛心的卻是,環顧四周,現在越來越少的人真正的注意自己的歷史,自己生活的土地。就拿人大這塊土地來説,一個月前,我曾經想探尋我們現在生活得這片土地的歷史,但是,當我真正着手做的時候,卻發現周圍無人可問,老師,同學,居民都對自己腳下的歷史一無所知,他們會看到人大的古柏森森,看到校醫院後的石羊石馬,會為明德樓施工時挖出的古代石人感歎一番,但是他們能做的僅限於此。沒有人想進一步的問。其實,一個多月前的我也是這樣恍惚和無知。但是一個月前,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茫然,並開始解決自己對腳下土地的茫然。

於是開始查找圖書,找到了些端倪,但是可笑的是核心資料的活得卻不在校內資料,而來自歷史文人筆下的北京城,周作人筆下的海淀,魯迅筆下的北平……

我們的校史館裏,有當年上課的馬紮,又當年上課的黑板,卻從不過問這片曾被圈地給人大,提供人大生存空間土地的歷史。

根找到了,方向才能確定。就像是沒有原點的座標系,永遠難以描述點、線的位置。思嘉找到了她的根,所以她以後的一切行動有了方向,有了意義??讓自己和家人、朋友過活。

沒有根的人,找不到方向。

記錄歷史=永恆

作為一名準新聞人,某一天翻閲報紙,卻升起的把它扔進了垃圾堆,説:“新聞都是垃圾!”言辭雖然有些激烈,但是現狀卻大致如此。報紙上的東西有幾分是真實再現我們現在生活得社會呢?新聞不能再現,只能訴諸文學,所以文學作品能永恆,新聞作品很少永恆。

《飄》所記錄的人,歷史,不管其格調是高是低,卻真實地再現了美國南北戰爭前後的真實面貌,百年後,千年後,人們想要了解這個時代,必定會翻閲到它。因為它虛構的只是內容,真實的是整個時代的面貌。

歷史中很多東西是轉瞬即逝的,我想,許多年以後,人們一定不想看今天的《無極》和《十面埋伏》,因為它們一方面在虛構,另一方面從中根本看不到現在中國的特徵。有看電影的一個小時,後人寧願看看《封神演義》、《隋唐演義》,或者《史記》。

新聞報道的東西,也大多是轉瞬即逝的。這樣一來,它所關注的角度就低了,所寫的東西雖然是歷史,卻是殘破的歷史。它只求今天能有獨家,對於明天發生什麼完全不能準確預知,而文學展示的是全景,它的定位是一本書的容量,一個月的仔細閲讀時間,還有永恆的價值,比如,如今普通人想要了解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會想到看《飄》,很少去翻閲那個時代的報紙。

前段時間,想要找一本有關顧溝的書(顧溝是我們學校陶行知研究會支教的地方),圖書館裏對我最有幫助不是哪個學者的農村調查報告,而是一名遠行的作家記下的他在當地的日記(書皮是黑色的,但作者和書名很模糊了)。但是根據這本書的新舊程度可以看出來少有人看,因為九十年代中期的書,現在還是很新。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聖經》裏的話:“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也是款的,路也是大的,進去的人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找着的人也少。

現在一部分書在記錄歷史,卻沒有人關注,有可能他們進入的是窄門,但是窄門確是通往真理的,走這樣的路才能得到永恆。

篇54:《飄》讀後感

我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美國名著《飄》,這是一本好書,給了我很多財富。我很樂意向我的朋友們推薦這本書。

我很喜歡思嘉和瑞德,他們的個性很相向。瑞德對思嘉的付出最讓我感動。思嘉是作者花筆墨最多的一個人物,同時也是最成功的一個人物。16歲以前的思嘉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想要什麼有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思嘉形成了與當時19世紀不符的性格。她敢愛敢恨,對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激烈地挑戰。但她的媽媽埃倫則是一個標準的18世紀的淑女,她在思嘉很小的時候就向她灌輸一個大家閨秀應有的風範。思嘉的性格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

16歲以後命運之神向她伸出了魔爪,她愛慕已久的鄰家男孩希禮拋下她和他的表妹媚蘭結婚了,思嘉在情場上失意了。接着席捲而來的就是南北戰爭和成為一個男孩媽媽的17歲的年輕寡婦。在戰爭中她從小崇拜的媽媽去世了,爸爸神經時常了,丈夫戰死了,她的家園也被毀了。從此以前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但思嘉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為了能夠活下去,她親自摘棉花,撿食物,開槍大死了一個北方佬強盜並洗劫了財務。為了保住家園塔拉,她嫁給了她一點都不愛的弗蘭克,經營鋸木場。弗蘭克死後,瑞德成為了她的第三任丈夫,這也是思嘉愛情的高潮。

這時的思嘉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女性,她憑着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同時經營鋸木場和商店。她唯一傻的地方就是還愛着希禮,當她和瑞德的愛女夭折後,才發現她其實並不愛希禮,真正愛的是瑞德。但為時已晚,瑞德還是因傷心過度離開了她,這也是她的報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會重新得到他”。

篇55:《飄》讀後感

好久沒寫啦,不能懶不能懶,只有這樣的儀式感能推動我每天寫點東西。

最近課比較輕鬆,上一次看飄還是在大學聯考完的暑假,最近前前後後用了八天的時間讀完這本約九十萬字的書,讀的還算細緻,注意到了很多第一次讀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果真是常讀常新。

先撇開人物形象不談,談一談給我帶來的一些啟發。

1、只有兩個相似的人才能做朋友,才能相愛。在讀傑拉爾德在最開始反對思嘉同艾希禮結婚的時候就講了,沒有人能改變她的丈夫。我們誰也改變不了,我們會尋找同類。回想起我的朋友們,後來疏遠了的無非是覺得我們聊不到一起了,沒有大學聯考、班級等這樣強制將我們聯繫在一起的東西之後,我們之間的感情自然慢慢淡掉了。然而朋友也會顯現你自己的一部分,識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關係最好的幾個朋友。

2、戰爭是殘酷的,無論正義與否,無論冠以什麼樣高尚的頭銜,帶給人的災難是實實在在的。

3、少沉湎於過去。事實上在上一次看完這本書後我一直是這麼做的,很神奇,我剛開始讀書的時候還覺得上一次真是白看了,但是越看越發現自己的狀態在上一次看完之後就有了改變,我很少回想過去的事了,因為一點兒用處也沒有,舊事物必將滅亡,思索過多回憶過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先進的生產力必將代替它,能做的只有適應它,並藉以變得強大。

下面就故事本身和人物形象寫一些東西吧。

故事本身比較簡單,三角戀和戰爭背景,但人物塑造栩栩如生。

思嘉

佩服她的美麗、勇敢,但也為她的愚蠢無腦而惋惜。她是美麗的,懂得如何挑逗男人,但她的那些小聰明實際上只對斯圖爾特那樣的年輕小夥子有用,若放在瑞德這樣的老手身上就難以達到目的了。原因在於方丹老太太説的,她不懂和人打交道,也不愛琢磨這些事情。她太自私了,就算是結過兩次婚,她也彷彿對男人、對婚姻一無所知,她不懂夫妻相濡以沫的愛,也不懂對孩子的愛。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傑拉爾德一直將她看作男孩子培養,所以她在各種細膩的心思上不太敏感,畢竟對於女孩子思嘉向來視她們為競爭對手。而且她不會換位思考,她覺得每個人都想像她一樣成為富人,為什麼不呢?她覺得別人的想法應該和她一樣,故不能理解媚蘭對她的種種讚美,也不能理解戰後人們對舊生活的哀悼,若她能理解一點點,也不至於與舊朋友的關係搞得那麼僵,更何況她沒有瑞德那樣的頭腦將失掉的人心重新籠絡回來。但思嘉也有很多好的品質,她信守承諾,在戰火燒到亞特蘭大的時候死守媚蘭,將她帶回了塔拉;在塔拉被北方佬的鐵蹄踐踏後,拒絕向親人求助,帶領全家人度過了難關;她精明,看到木材廠的商機就立馬投身去幹,她從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最後取得了成就,養活了家人。同時,她卑鄙無恥,從妹妹蘇倫手裏搶走了肯尼迪先生;她沒有良心,任由約翰遜折磨犯人;她虛榮自負,要瑞德蓋奢靡的大房子,追求物質到了極點;她愚蠢無腦,看不清艾希禮的本質,失去了愛她的媚蘭和瑞德。只能感歎作者塑造人物塑造的太好了,矛盾與衝突在思嘉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我想在指責她愚蠢的同時應該考慮一下時代背景,那時的女人不能説沒有地位,但她們也只是得到了紳士們表面的尊重,我甚至想問這種尊重真的是給女人的嗎?難道不是自詡為紳士的男人自己給自己的虛榮心嗎?當他們在用優雅的姿態親吻女人的手時,會不會心裏在想“瞧呀,我是多麼紳士和優雅!”女人是不該懂算數,不該懂抵押,不該懂政治的,她們應該維持着表面的體面,生孩子也不該吭一聲的,可是哪一個家不是女人撐起來的呢?男人是家庭經濟的支柱,女人則是家庭精神的支柱了,傑拉爾德在家大吼大叫的發號施令卻比不上艾倫寬厚温柔的輕語。只能説非常慶幸生活在這樣倡導女性獨立的時代,中午時還看到一個女博士説結婚和生育只是選項,很對了。

媚蘭

媚蘭幾乎是全書毫無缺點的人物了,大概唯一的缺點就是她生的不美吧,和思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那小孩子般未發育的身體,窄小的肩膀,雞心形的臉,但這些毫不減損她的美。我在讀的過程中時常在想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她膽小,連趕走一隻鵝的勇氣也沒有,在公共場合不敢大聲發表意見,總是像個羞澀的小女孩,但她又能在北方佬入侵塔拉時勇敢的提起刀,我們都相信若是思嘉沒有一槍打死敵人,她是會不顧一切衝下來的。媚蘭也能輕鬆的贏得所有人的愛戴和擁護,能成為一個集體的精神領袖,我想這是因為她其實是個明事理並且堅定擁護自己信念的女人。她和艾希禮一樣,都讀書很多,對舊生活念念不忘,但又保持對人和生活的熱愛,她只看得到人性的美好,只看得到生活會一天天變好,她愛別人,也被別人愛,這一切都源自她內心深處的善良吧。另外我猜她對艾希禮和思嘉的曖昧是明瞭的,她看得清楚艾希禮和她自己是一樣的人,而思嘉不一樣,思嘉熱情似火,彷彿永遠不會為失去的東西難過悲傷,她知道艾希禮無論如何會忠於自己,再加上思嘉曾那樣救了她和小博,她會永遠對思嘉好的。

瑞德

老油條啦,西點軍校和在社會的經驗給了他豐富閲歷,他睿智,能看得到商機,靠戰爭富甲一方;他識人一流,一眼就看出艾希禮與思嘉糾葛的本質;他不囿於社會的條條框框,任憑心意做事,只因他有資本;他敢愛敢恨,向思嘉求婚即便他知道此時的她不愛他,離開時也乾脆利落。這樣的男人還有什麼可苛責的呢?其實前面的時候我在想瑞德到底為什麼那麼愛思嘉,在我看來他經歷過很多女人,除了思嘉的美和與他的相似,他應該是一個在感情上看不開的人嗎?或許是他自己的執念吧,一定要佔有,一定要得到。

艾希禮

沒看書之前看到評論説他是舊貴族的白人廢物,但看的`時候感覺也沒那麼廢物哈哈。他知道戰爭是不道德的,但他冒着丟掉性命的風險依然為它而戰,然而瑞德也認為戰爭是不對的,便不去參與,我想這是艾希禮懦弱的表現。他為了世俗的眼光加入了騎兵團,正如他一直以來對思嘉感情的迴避,他亦可能瞭解他的感情是被思嘉的美、被她的肉體所打動,但他懦弱的不去承認,也不去和思嘉講清楚,他揹負着兩個女人的愛,卻將她們都辜負了。他這樣活在過去的人在新時代到來的時候就是第一批被消滅的,在媚蘭死後他的精神支柱也沒有了,變成了一個需要人照顧的孩子。

篇56:《飄》讀後感

思佳麗,這一在美國動盪年代所誕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優秀個性散發出無窮的光芒。她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對生活頑強抗爭,從不屈服。她處事雷厲風行,精明能幹。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她對愛情的執着。她所擁有天使般的臉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飾中國古代美女的話那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然而她對這些毫不在乎,她對愛情瘋狂的執着。但是出於無奈,她分別嫁給了兩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當再一次見到她鍾愛的艾希禮時,依然像少女般瘋狂地愛着他,不顧一切的向他傾訴鍾情。這讓我想到了中國封建時代的女子對愛情忠貞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以《孔雀東南飛》為例,一對男女要表現對愛的忠貞就要結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是與婚姻緊密相連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當他們的愛情遭受別人的破壞時,為了表現對愛的執着,他們只有“自掛東南枝”了。然而思佳麗卻不一樣,在她的愛情觀中,愛情與婚姻是可以分離的,或者説是一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分離。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拋開一切大膽的去愛艾希禮,爭取自己的幸福,她並未將愛情套上禮義,道德的枷鎖,她的愛情永遠是自由奔放的。這也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吧。愛的本質是不因表達方式的變更而變化的。思佳麗的大半生又是為愛所迷惑的。因為迷惑而做了很多錯事。知道最後她才發現,原來她一直鍾愛的艾希禮並不愛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優秀。其實她愛的並不是艾希禮,而是自己內心的一個完美形象。

艾希禮越是拒絕她,她心中的那個形象就越完善――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恰恰因為她錯誤的迷戀,才使她錯了身邊真正的幸福。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示:人要學會明辨是非,不要讓幸福從自己的指間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