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大學》讀後感精彩多篇

《大學》讀後感 篇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後人將其精煉為七個字:知止定靜安慮得。縱浪大化中,我們須習得“定”字,秉持本心,方能成就一番偉業。

我認為,習得“定”字須有安貧樂道的態度。曾經紅極一時的兵王“許三多”,或許他先天的機能並不比他人優越,而後天的勤奮則是他無可匹敵的上方寶劍。一開始的“為了班長留下”讓他心有所止,有了自己做人的終止方向,內心安寧而能置身於“與萬化冥合”的境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沒有動搖他的信念,因為“定”而能“安”,他安於技藝之貧而能不斷汲取兵中之髓,有了極其厚重的精神基礎,至使其成為人上之人,兵中之王。故孔子曰:“仁者靜”。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論水遇何阻力,他都能以柔克剛,因為始終記得自己,秉持本心。

歲月的洗禮,讓先賢的智慧凝成精髓,“定”是蘇軾的“我本無價跟趕在,故鄉無此好湖山”的豁達,是陶潛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安守,也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清高。面對權勢,他們能“不為五斗米折腰”;面對誘惑,他們也能“心不妄動”;而汪精衞信仰不定,故而投敵叛國,吳三桂情感不定,故而“衝冠一怒為紅顏”,他們被永遠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曾幾何時,當代舞蹈家楊麗萍的孔雀舞可謂一舞傾國,可如今她也心有不“定”,當她喊出“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你麼還好嗎?”之類的庸俗之語時,國內外的舞評家稱之為“中國舞蹈界一根脊樑的坍塌”。定力不足,讓她未能深思熟慮此事帶來的後果,而使她在觀眾心的形象大減。是故,我們要向洪應明一樣,咬得菜根以守之。

學會“定”,要做到在高潮時享受掌聲,在低潮時享受人生。中國首位女皇武則天,命途多舛,政治道路坎坷。太宗年間,李世民的夜觀星象,而知“武代李王”,大開殺戒,她只得逃亡,高宗年間,因長孫無忌的力阻而出家,換了常人恐怕此時早已自刎謝先王了。而她卻在這樣的人生中悟得了“定,靜,得”三字的玄奧。憑藉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不驕不躁,以致最終傲視鬚眉,坐擁江山。她的武周政治也在歷史的蒼穹中永遠發光。

“心內求法為正道,心外求法為異法。”林清玄如是説。“定”要求我們要修煉,像佛陀在大雪中一樣,做到高層次,高境界的“知止”專一;如嶽武穆那樣“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永抱壯志,使後人仰望,集正能量於一生。心無妄念,不為外慾所惑;秉持本心,獲大定力,大安靜,大智慧。惟其如此,我們才能活得漂亮,活得精彩,我心已定,集天地之正氣行走江湖。

《大學》讀後感 篇二

國學是積澱華夏五千年文化的魂,伴隨着歷史的駱鈴悠悠,開卷輕啟《大學》之扉,收穫良多。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儒學中提倡內修與外治,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秉承"兼者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抱負。《大學》潛移默化地塑造着炎黃子孫的思想,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心理,《大學》將生命的歷程鋪設在層層階梯之上,進而鼓勵我們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聯繫大學生活,我們踏着高中的尾巴朝大學款款走來,對於大學生活我們充滿未知,有迷茫、有憧憬、有抱負、有畏縮,五味雜成鋪面而來,但更重要的應是《大學》中提倡的內修與外治。內修——努力夯實文化知識,充實精神世界;外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對社會現象有所思有所感,對國家民族命運有責任感與擔當。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無不告誡我們整體由部分構成的哲學規律,大學生在利己主義盛行之時,應時時憂國憂民,勇於承擔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歷史使命感,置身於社會民間疾苦,體味人生百態,而不是一味躲在象牙塔尋求安逸。

克明俊德,知其所止

在儒學體系中"明德"是其核心,儒學講究"德教",在浮躁的社會中,我們的確需要明德這盞清茗擊退內心的不安。面對紛繁的誘惑我們需保持內心的道德底線,絕不令他人越雷他半步,即加強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弘揚善根,而摒棄誘惑。知其所止對於我們當今浮誇的社會風氣猶如一劑鎮靜劑,止即找準自己的位置,當今社會誘惑繁多,機會供需失衡,人們內心迷茫,對自身定位毫無概念,成為精神流浪者。大學生活多姿多彩,誘惑重重,我們應明德,堅守內心道德底線,能果斷對誘惑伸出拒絕之手。面對中國嚴進寬出的高等教育,老一輩常垂首歎息,生活猶如平靜的海面有歷經風浪仍從容歸港的船隻,我們當代大學生應找準自身定位,明確目標、理想,為心靈鑄造指路的燈塔,保護我們不至於迷失自我,隨波逐流,成為沉睡於海底的殘骸。

苟日新,日日新,義日新

改革創新四字對中國的歷史命運起了轉折點的重要作用。延伸到個人便是,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即精神品德,思想也需隨時代的腳步革新。文革這場黑暗的劫難已沉澱在歷史之中,但其血淋林的教訓值得我們沉思,並痛定思痛。改革創新對於一個民族而言是命運的掌舵,對於個人而言是人生的財富。作為當代有志青年我們不應墨守成規,甘做井底之蛙,我們應懷着宏偉的志向奔赴遠方,開闊眼見,時時創新,勇做創新之巔的弄潮兒。引用偉人一句話即——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品國學,思《大學》,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懷有——"最樸素的生活,最遙的夢想,即便明日天寒地凍,路遙馬亡。"國學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積澱,一個國家的歷史瑰寶。我們應守護好自己的根,而不做無根的大樹,隨風而倒。

《大學》讀後感 篇三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是在國小時學過的高爾基作品《海燕》中的一句話。一直就喜歡豪邁、澎湃的文字,這篇文章中形象的言語、高昂的氣勢讓我愛不釋手,對高爾基的文字的喜愛也更加深入。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是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窮(在沙皇俄國出生),幼年喪父,16歲時為了生計而在社會上到處奔波,當過裝卸工、麪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在飢寒交迫的生活中,高爾基頑強自學,掌握了歐洲古典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瞭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使他寫成了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三本著名的書都以主人公阿廖沙為線索,反映高爾基從小到大的艱辛生活。童年的坎坷經歷,母親去世後孤身一人在社會這所大學自謀生計,雖然遭遇了許多挫折與無奈,也在這裏,他學到許多著名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我的大學》描寫阿廖沙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阿廖沙16歲報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阿廖沙無處棲身,與他人共用一張牀板。在碼頭、麪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祕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阿廖沙閲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脱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在書中,作者把他自己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貫徹了其中。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教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是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峯的重要條件。

在《我的大學》裏,高爾基用自己的筆觸反映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統治的活動,展示了這一時期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在高爾基的自傳小説中,我們看到青少年時期的高爾基就已經對俄國的醜惡現實十分憎惡,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

《大學》讀後感 篇四

什麼樣的人是有修養的人?謙虛的?低調的?善良的?温柔的?是的,這都是個人修養的表現。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出自《禮記·大學》,原句是:“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要管理好家庭,有益於國家,美德彰顯於天下,那你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

怎樣才能提高個人修養呢?

其實還有後半句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欲修身,首先要格物。格的意思是窮盡,物其實就是事物的道理。宋代的程朱理學對格物的解釋就是——追溯萬物的本源,也是磨練自己心理意志的一個方法。也就是説,通過學習研究萬事萬物的規律,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試想一個對世間萬物一無所知的人,又何談修養。脱離萬物脱離知識談修養,就好似無根之水無本之木,再如何精彩也都是空中樓閣,也只能是泛泛而談。我們有時看到一個人,你會感覺她有氣質,一看就是很有修養,是的,有修養的人總是很有氣質,這氣質從何而來,必然是多年的學習、通身的學識積澱而成的。這便是修身的第一要義,儒家堅持了幾千年的“格物致知”。

其次,便是要“慎獨”。何為“慎獨”?基本句意可以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要向平時一樣”,但這是第一層級,往上,指任何時候自己的內心都要像有個天理在審視自己的樣子,也就是不管有沒有人,更深入強調是內心的“誠”。誠就是“無自欺”,時時刻刻面對真實的自己,這個點其實非常難,我們日常潛意識的規避是很嚴重的。所以到了宋明理學時期,很多理學家,為了達到“誠”的境界,就有了“敬”和“靜”的功夫。敬不再是指尊敬其他人,而是自己尊敬自己內心的天理良知,保持讓天理良知時刻審視和審判自己;而靜則是認為只有在心靜的情況下,才能最好地審視自己,這個心靜,不簡單是停下來,而是指內心冥靈,一種“誠明”的境界。

格物致知+慎獨,再提高個人修養之路上缺一不可。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便是這個道理。只知格物致知,而不“誠”,做不到“敬”與“靜”,很容易走進死衚衕,鑽進牛角尖,甚至走上彎路,可以説“慎獨”是“格物致知”掌舵人。而一味崇尚“慎獨”,忽略“格物致知”,便會像前面説的,思而不學則殆,殆即有害,更別説提高個人修養了。

讓我們銘記格物致知與慎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成為一個自己滿意的人!

《大學》讀後感 篇五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個瘋女人,或者有一個小偷,你會與他們做朋友嗎?你可能説,這樣的人,躲還來不及呢?正常的人誰會與他們做朋友呢?

還真有這樣的人。想知道她是誰嗎?她與瘋子、小偷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那就跟我一起到《城南舊事》中尋找答案吧。

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經常痴立在衚衕口裏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引起了英子的好奇。剛開始這個瘋女人秀貞沒有一個朋友,衚衕裏的人都很害怕她、反感她。自從英子來到了這個衚衕裏,秀貞就有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就是英子。儘管英子的家人都很反對,害怕秀貞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但善良的英子還是經常偷偷跑到惠安館找秀貞玩。

從秀珍瘋瘋癲癲的話語中,英子瞭解到秀珍讓人傷感的經歷,才知道秀珍對住宿在惠安館的讀書人司康的痴情,對生下來就被遺棄的女兒的掛念。為情而瘋秀珍深深打動了英子,英子對秀珍充滿同情。

英子無意中發現自己可憐的好朋友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她們母女重逢,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她們當作盤纏去尋找妞兒的爸爸。單純善良的英子讓秀珍找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讓可憐的妞兒找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親媽!多温馨美好的故事啊!

英子搬到新簾子衚衕之後認識了一位年輕人,他為了一家三口的生存,為了供成績優異的弟弟上學,而去偷盜。他所做的一切“是非得已”,他不想做一個“壞人”,他在純真的英子面前反覆問“我是不是一個壞人”,他把自己最珍貴的小象牙佛珠送給英子,並告訴英子記得自己不是“壞人”。不管他的過去是怎樣的,怎樣敗了家、怎樣害母親哭瞎眼,也不管他現在是不是一個小偷,單純善良的英子只看到他現在對弟弟的照顧,對家人的愧疚,對英子的真誠……而那個年輕人之所以那麼重視在英子眼裏自己是不是好人,也是被英子的純真善良給打動了吧。

儘管秀貞陪妞兒尋找爸爸的路上,慘死在了火車下,給英子帶來極為沉重的打擊。偷盜的年輕人被抓,讓英子眼裏充滿淚水,為自己無意中透露年輕人的行蹤而悔恨不已。但這些不完美的人身上,因為充滿最美好的人間真情,而給英子留下美好的回憶。

世間一切也許不夠完美,但只有像英子那樣用美的眼睛去看待萬事萬物,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美好。正像老師讀過的一篇文章的題目《心美,一切皆美》。是的,心美,一切皆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希望我們都能用純真善良的心去感受世間的美好,用我們的純真善良給孤獨苦難中的人帶去幸福,用我們的純真善良去感化走入歧途的人……願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的純真善良而變得更美好!

《大學》讀後感 篇六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堅強的意志”,《簡·愛》這篇文章就告訴了我。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簡·愛》這本書,講述了簡愛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因為她從小父母雙亡,被寄養在姨媽家裏,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承受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之後,她萬般無奈只得去到慈善學校。在那裏,她和同學們每天只能吃一些燒焦的粥,偶爾能吃到一點奶酪。簡愛在這裏生活了整整八年。後來為了生計她做過當家庭教師,她的正直高尚的品格和純潔的心靈得到了主人羅切斯特的賞識,並且慢慢地深愛上了她。她也喜歡上了羅切斯特。但命運再次戲弄了她,原來羅切斯特已經有個發瘋的妻子!簡愛因此受到巨大的打擊,默默地離開了傷心之地。錢很快就花光了,就在山窮水盡之時,一個牧師救了她,她不僅從牧師那裏得到一份工作,而且她還得到了她叔叔的一筆龐大遺產。最後她與羅切斯特歷經磨難之後也終成眷屬。

造化弄人。簡愛從小到大,幾經波折,最終獲得了幸福。雖然她受到了如此多的折磨,但她從不放棄,默默忍受,生活終將她磨礪成了一個有着堅強意志的人。這使她在今後的生活中擁有了頑強的生命力,不會輕易的被社會淘汰。這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品質。如果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時,缺乏自信,遇難而退,結果就將是一事無成。我也一樣,以前我學了許多興趣班,但始終沒有取得好的成績,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意志不夠堅定,總是會受到其它東西的影響,經常學到了一半又去學其它的課程。但是,現在我懂得了堅持的重要,再也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並在電腦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從前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説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便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週後,他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年輕人意志堅定,始終不放棄,最終就獲得了成功。微軟公司錄用這個年輕人不僅僅看中年輕人在專業技術上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他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

我有這麼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加充實。我會永遠記住這個擁有堅強的意志與寬容心的人物——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