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説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5W

小説讀後感精彩多篇

文學小説的讀後感 篇一

__近我在看《平凡的世界》,只是看到第二本書,並沒有完成,但是也有一些心得體會與感想,與大家共勉下。

這本書的主角就是孫家的兩個兒子,哥哥少安和弟弟少平。其實這本書和《人生》有相似之處,就是通過描寫在一個家庭的生活,一個村,一個地區的生活變化來凸顯當時時代的變遷,應該就是以小見大的感覺吧。我覺得這種手法不錯,能夠將筆墨集中於一個比較小的點,能夠詳細地描繪這個小點的變化過程。

少安和少平和《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都是生活在當時中國比較封閉的時代,特別是思想保守封閉的時代,通過寫他們在這個時代中的無奈和極力去突破傳統,突破思維定勢,去創新,去做那個時代的人突破者,敢作敢為,可在如此頑固的當時的那個社會,去突破傳統,去創新,去反對當時的“潮流”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貧農出身的他們又有什麼資本去做時代的“反叛者”無奈之時也只能隨大流去做自己並不願意做的事。

喜歡上當教師的她卻因為當時的封建思想,那是癩蛤 蟆想吃天鵝肉,而不敢去表白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所愛,只能娶門當户對的另一個她。他們想追求屬於自己真正的愛情,希望婚姻自由,自由去追求自己的所愛,卻被古板的長輩一一否定,還向他們施壓……突然覺得那時的她們是多麼的可悲,同時我又是如此的佩服她(他)們,敢想,敢於追求,雖然在過程中的確是那麼的痛苦和煎熬,結果亦是不能為他們自己控制,但他們畢竟努力了,相比那些連這些想法都沒有的人已經幸運多了。

當然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於婚姻自由,戀愛自由想都不敢想,其實那也並非他們的錯,他們從小就被思維定勢了,要去突破真的不是普通的人會去想並付諸行動的。

這時候我難免想到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有時候也挺可悲的。做的一些事連自己有時候都感到很無語,形勢所迫吧。

__近我感想頗多,在課堂上,在講座上,我四處張望着,大部分同學都在埋頭幹自己的事,其實一般是在玩手機,看自己帶來的書,不管老師,講師在上面講什麼,他們講他們的,我做我們的。有時候想想何必呢,雙方沒有一個是感到爽的。那些選修課,我的感覺已經不是到了無語的程度了,是麻木的感覺了,那叫什麼課啊,真的是浪費我們的時間,沒水平的課程,沒水平的老師,無奈的我們!學校也是迫於國家要求吧,要我們大學生要全面發展,這就是我們的全面發展。只是為了混個學分,混個素拓分。我們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大學過去將近一年了,學校的社團活動真沒幾個是有質量的,但數量之多,我們大家心知肚明。素拓系統裏項目已經有N多個項目了,有幾個是我們真正是願意去的。我們也真的是迫於無奈啊!

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説到,有時候挺同情那些老師的,其實説同情也許是對他們尊嚴的傷害吧!

我真的是挺迷茫的,我要做什麼,為什麼要為了這麼無聊的事去花費我寶貴的時間……

我也在不斷探索和進步,一切順其自然……

小説讀後感 篇二

大概是一年前的一個冬夜,我在電腦上第一次看完了原著小説。三島由紀夫的絕筆系列,竟然是那樣的平靜和優美,然而其中卻又隱含着無法消除的絕望。彷彿早春的最後一絲凜冽的寒氣一般的東西,是註定要消失的吧。

男主人公清顯是十八歲的美少年,維新志士之後,從小養在公卿家中,後來回到本家:和自家的武家氣氛卻格格不入,成為了一心期待衰亡之美的,有如扎入自己家族的幽雅的荊棘一般的存在:纖細優美,就如同和歌的男主角,還不知戀愛為何物,心中憧憬着年幼時見過的春日宮妃。

女主人公聰子是清顯從小寄養的公卿家的女兒,年齡比清顯大。兩人始終處在曖昧的狀態,後來由於一點小誤會,聰子賭氣接受了洞院宮的求婚,而在這時,清顯才終於意識到了何謂戀愛:優雅地打破禁忌,和已經獲得天皇賜婚的聰子繼續交往。這種青春期逆反般的戀愛最後的結果是作為未來妃子的聰子懷孕,在去關西流產的過程中,精神崩潰出家。

最後的清顯不顧一切地冒着嚴寒,去京都的寺院請求見聰子一面,但是無論如何都沒有能夠如願。後來的清顯染上了肺炎,回到東京後不治身亡,年僅十九歲。

這便是所謂的典型的日本式的戀愛。女方一往情深卻不知該如何表達,只有不斷的試探,從小小的迴應中得到肯定並歡喜;男方則總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立場,總是懷疑女方把自己當孩子般的玩弄。只有最後當這段戀愛已經成為不可能時,兩人才終於走到了一起。幼年時一起玩的雙六,那時御賜糕點的顏色,習字時滴在紙張上的墨水,這些細小的回憶彙集在一起,才最終帶來了那爆發式的,猶如春日的早晨狂奔的馬車般的感情。

但是這種幸福卻處處隱藏着某種不祥,彷彿清顯的夢日記一般的徵兆。那時從終南別墅回東京的聰子,一方面沉浸於這種禁斷的遊戲帶來的快感之中,另一方面又令人恐怖地預言這一切的必然結束:然而又不是完全的結束,就像兩人相見的那個場景,“永恆流轉如瀑布”,清顯在以後的日子中不斷轉生着,仍然想要追尋着什麼;而聰子永遠留在了那個拋棄了一切的場所:所以才會在60年後,當本多鼓起勇氣去見聰子,並且想把他所見證的轉生的故事告訴聰子時,被聰子以最殘酷的方式拒絕:她從根本上否定了清顯這個人的存在,連同那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什麼都沒有留下來。本多最後茫然地站在庭院中,意識到自己最後終於來到了什麼也沒有的場所:一切感情的東西都已死去,剩下的只有空虛和醜陋的機械性的觀察者。

我無法猜想導演到底是要從什麼角度,出於什麼樣的心思想要去把握這麼大的一個東西。我總覺得三島是活生生的存在於這部小説中的,那便是本多。他的客觀,他的明晰,他的醜陋與衰老——三島畏懼着這些。本多享受着作為偷-窺者的快感,自以為見證了超越一切現實法規的轉世的奧祕,最後卻發現那一切都只不過是遙遠的夢幻般的東西。導演想呈現給我們的,或許也不過只是一個夢,那個有執著的戀愛的,有兩人存在的美好的夢。

那就和大正時代一樣,都是如同鹿鳴館的華爾茲一般,一旦消失永遠不會再有的東西。但是會有什麼留下來,昭和時代那位深藍色劍道少年百合一般的信仰,戰時泰國月光姬散發束,三島也心滿意足的奔向了他人生的戰場;而我們,合上了書本。

文學小説的讀後感 篇三

今天,我讀了一本法布爾昆蟲記,書名是《夏日音樂家》我覺得媽媽的愛是超越生命的,媽媽的愛是偉大的,媽媽的勇敢是堅強的,接下來我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小樂的故事,小樂是一隻蟬,他的媽媽生出400個兄弟姐妹,只有他和幾個兄弟姐妹幸運的活了下來,那其他的卵呢?其他的卵啊,都被蚋的幼蟲給吃掉了,之後,小樂用了30分鐘才爬出了洞穴,他落到了地上,開始找合適的土地,在途中他遇到了狡猾的螞蟻,但是幸運的小樂躲過了螞蟻的眼睛,他進入到土裏,他的視覺開始慢慢退化,一開始他的挖洞技術很不在行。

但是現在,他已經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地下建築師,他在洞裏脱了4次皮,才鑽出洞口,他在樹枝上脱了一次皮,是一生中脱的最後一次皮,他經過了30分鐘的脱皮,才完全露出他的身體,還要經過3小時的吹拂,才能變成成年蟬,變成成年蟬以後,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對象,和他結了婚,但是過了幾天,他還是結束了蟬的短暫一生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小樂的生活和艱難,他剛生出來的時候,他的媽媽已經過世了,沒有媽媽給他東西吃,還要自己蓋房子、脱皮、自己找吃的,還有他能頑強的生活下來,躲過螞蟻的視線,不被蚋的幼蟲吃掉,我要學習小樂的勇敢,和堅強,這就是我的讀後感再見!

文學小説的讀後感 篇四

讀罷《圍城》,最愛的自然是唐曉芙,她猶如夏日池塘裏的青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活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社會,她潔身自愛,不攀高比富,也不願稍稍俯首,屈低自己的愛情。彷彿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舉世皆濁而其獨清,舉世皆睡而其獨醒。

喜歡唐曉芙,那麼自然會喜歡她在書中的一句話。她在拒絕方鴻漸時説:“我愛的人,他在遇到我之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我!”她不能忍受自己去喜歡一個有過去的人,即使她就喜歡着這個人!不喜歡當下很多人宣揚“一生只談一次戀愛會遺憾”;也無法理解那些幾個星期換一次男女朋友的人;愛情不該是奢侈品,而應該是必需品。但是這裏所説的愛情,絕不會是那些頻繁換男女朋友的人所認為的庸俗的愛情,而是的真愛!

從小到大,未曾接觸過愛情,並不僅僅是因為父母親的反對,也是因為從未遇到過一個人,讓自己覺得可以一直就這樣走下去。我信奉一生一次的愛戀,信奉唐曉芙的從空白開始,信奉那個對的人會在對的時間來到,無需刻意尋找,刻意製造任何機會。而那個人,只要一牽手,你就知道,那是幸福!

方鴻漸自詡深愛着唐曉芙,後來跟其妻結婚時,不也是一樣的義無反顧,那算得上什麼愛情,唐曉芙愛錯了人,幸而並沒有屈低自己的愛情!

配得上唐曉芙的,應該是這樣一個人,他不一定要多英俊,多富有,多有權勢,但是他一定必須沒有過去,甚至在被拒絕之後,他也應該為其終身不娶;他必須在思想和行動上一起愛她,甚至願意為了她放棄一切;他必須保證自己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動搖;他不只應該讓她相信自己,更應該讓他相信未來!

圍城裏還有一段話,甚是喜歡。

拿到一串葡萄,你會從好的開始吃還是從壞的開始吃?按理説,從好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應該比較樂觀,因為他所吃到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裏面的;而從壞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應該比較悲觀,因為他所吃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裏面最壞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從壞的開始吃的人,他還有希望;而從好的開始吃的人,只有懷念。

現實正像吃葡萄,往往有其兩面性。你所認定的好,或許恰恰就是壞;而你所認定的最糟的境遇,或許就是希望。所以在你身處所謂的幸福時,你要心懷憂患意識;而在你身處險境時,你要學會看到希望。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分清是非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