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2W

大學讀後感精品多篇

大學讀後感篇1

《輝煌與夢想》這本書陪我度過了快樂有趣的日子。我感受了祖國的強大;屠呦呦、潘建偉、李萬君這些人物故事讓我領略到了科學家的偉大,科學技術的強大;也瞭解了其他先輩們不惜用生命換來了我們嶄新的祖國。最後匯成一句話: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諾貝爾獲得者屠呦呦》這個故事讓我特別難忘。屠呦呦用自己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科學的執着追求,挽救了千千萬萬個生命,她本人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也讓中醫中藥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她獲獎後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它屬於科研團隊中的每個人,屬於中國科學家羣體!她,屠呦呦老奶奶,我們的諾貝爾獲得者,卻又是如此的謙遜。

想想屠呦呦老奶奶,又想想作為國小生的我是多麼慚愧啊!我總是喜歡看明星選秀活動之類的電視節目,喜歡模仿明星的動作、説話的語氣甚至關注某某明星又參演了一個什麼電視劇。崇拜那些明星的耀眼光環,崇尚他們奢侈的生活。媽媽曾經問我:長大以後自己想成為什麼?我不假思索地説:明星!現在想想,我多麼愧對胸前的紅領巾!因為以前我對科學世界知道得太少太少,甚至從來沒有聽説過像屠呦呦老奶奶這些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諾貝爾獲得者屠呦呦、量子之星潘建偉、工人院士李萬君通過這些人物故事的閲讀,我立志做一名有夢想、愛學習、愛祖國、崇尚科學的國小生,長大以後努力成為科學世界的明星。

大學讀後感篇2

直到此時莫名的沉重感和震撼感充斥在心中難以散去,想起魯迅曾説,“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想來用這句話來形容福貴一生的經歷真心恰到好處。

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們曾見證每次苦痛之後星星點點的亮光,像是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這些温情脈脈的細節總是讓我們以為峯迴路轉,天真地以為噩夢終於不再縈繞他們,每每此時,餘華絲毫沒有猶疑,在他冰冷的筆下,角色們毫無徵兆地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瞬間粉碎讀者們微弱的希望。因為遠離那段動盪年代,因為從未有過真正的飢寒交迫的艱難與困頓,那些生離死別對於我們來説顯得那樣遙遠,卻又在餘華的筆下如此靠近。

但我相信,餘華是希望我們在這部充滿無情、絕望和死亡的故事裏,學會活着,學會生活。就如同故事主人公福貴,即使經歷了人生的各種痛苦絕望,也依然能夠笑對人生,這就是生命的張力。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他説的,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是的,在面對苦難時,福貴——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普通人,卻能拾起如此之大的勇氣,不禁讓我們反思,現今的社會上,自殺比率的連年增高,而其中不乏被稱作“七八點鐘的太陽”充滿希望與朝氣的青年,為什麼會這麼容易放棄自己的生命?當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是否能夠想起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一個月工資可能只有幾十塊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呢?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幸運的,但同時順利的生活讓我們禁不起苦難與挫折,讓我們往往迷失人生的方向,失去前人們那種頑強堅韌的生命的張力。

生活從來不缺乏希望,就好像在失去親人之後福貴還有那頭與他同名的老牛一起走在夕陽下,當你受到挫折時,不妨想想至少你還有父母親人和朋友,想想起碼你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如果這些都沒有,想想你至少還活着。

就像小丸子説的那樣,“只要活着,總會有好事發生的”。

餘華自己在序中寫到,“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生命的張力促使我們,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依然要學會堅忍、頑強。

大學讀後感篇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古典詩文《大學》裏的句子。所謂“大學”,實質為大學問,人世間最重要的學問。

原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曾子作,近代許多學者認為是秦漢之際儒家作品。全面總結了先秦儒家關於道德修養、道德作用及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係。南宋朱熹把它與《論語》、《孟子》、《中庸》合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採用的《大學章句》本。“大學”是對“國小”而言,是説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國小”,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大學”是大人之學。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

?大學》的的宗旨,在於彰明人類天賦的光明純瑩的心靈,光明正大的德行;在於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再通過禮樂教化,以啟迪人們的自覺,去除物慾,不斷更新自己的德行,而達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對大學的綱領有所體會,自然便會立定人生志向,以此為生命的理想方向。確定了心中志向,便不會輕易為外物所幹擾,就會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論面對何事何物,都能認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親民的關係如同根本和末梢的關係。“知止”是開端,“能得”是結果,對大學綱領有深切的認識和體會,自然距離大學之道的實現不遠。

人們常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常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者一樣,都被人用來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這種君子之道,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大學》中“修齊治平”的順序與此並不相同。文章説: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順序不一樣,境界也就迥異:“修齊治平”是“四有”新人們的個人修行之道,“平治齊修”則是“古之聖王”的基本國策了。這種國策,用一句歌詞説,就是:“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可是很遺憾,偏偏有些人吝嗇於一點愛,有些人等着別人獻出愛,還有人名為愛人,實為害人。總之,不“誠其意”、“致其知”者,鑽營計較於片瓦只草、蠅頭小利者,眾矣

大學讀後感篇4

在一個急功近利的物質社會,人們經常聽到的是對天才的讚譽,是對成功者的仰慕,但事實是我們身邊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是平凡之人,我們該怎麼辦?難道因為我是平凡的人,我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嗎?難道因為我不是成功者,我就要怨天尤人嗎?不,我們不能活的如此之卑微,相反,我們應活得更有尊嚴,更精彩。但是我們怎麼做才能達到個目標呢?梁啟超在他的《敬業與樂業》中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在演講裏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樑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係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於“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敬業精神,被視為現代社會基本的準則,也許你永遠都不能成為天才,但是你卻可以擁有敬業精神讓自己成為“專才”,成為那個工作崗位上不可替代的人,成為受人尊敬的人。“敬”字為古聖賢教人做人最簡單、最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後來有些人説的太精妙,反倒變得不適用了。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説:“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作,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並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麪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財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當總統和拉黃包車,在職業的神聖性上並沒有高低之別、貴賤之分。職業是一件值得做的正經事,因而是神聖的。管理學家陳鴻橋有言:“敬業是快樂的,敬業的口碑是職業生涯中最大的財富。”

奉行實用主義,只追求眼前實惠的人,常誤以為敬業是提升公司的價值,對老闆的忠心耿耿,殊不知,敬業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大學讀後感篇5

在各式各樣的星球上穿行,慢慢發現自己的星球雖然渺小不記卻那麼嬌小可愛;在形形色色的人羣中走着,漸漸發現自己的生活雖然單調乏味卻那麼簡單樸素;在嘈嘈雜雜的紅塵中游蕩,慢慢明白自己的天地雖然狹小逼柩卻那麼温馨有愛;在浩瀚無垠的沙漠裏迷失,慢慢發現自己的玫瑰雖然易怒卻那麼美好,那麼可愛,那麼獨特,那麼真情,那麼讓人難以忘懷,那麼令人牽腸掛肚……

玫瑰因為小王子的不解風情勃然大怒,可是她會爆發,只是單純的想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罷了。善良可愛的美玫瑰沒有矯揉造作,亦沒有刻意隱藏,她曾以為小王子會明白她的良苦用心,理解她的滿腔真情,可誰料事與願違,小王子居然一聲不響離她而去了,這叫玫瑰束手無策,不知何解。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她只能獨自一人在這小小的星球上迷茫着,迷惑着,後悔着,反思着,苦戀着,苦守着,想念着,牽掛着,盼望着,祈求着,苦等着,守候着,直到天荒地老……

小王子因為玫瑰的突然反常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可是他會失常,只因他實在太過稚嫩,太過寂寞、太過單純了,他從一出生起就獨自生活在這樣一個荒無人煙的星球上,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紅顏,沒有知己,他不曉得別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不知道別的地方有什麼樣的風景,不知道別的花朵有什麼樣的風情,什麼樣的脾性。正是因為這樣,小王子才會忍不住好奇,耐不住寂寞,毅然決然的爬出了井底,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要去呼吸外面的空氣,想要去體驗外面的生活。

可憐的小王子不知道外面廣闊的宇宙是如初的紛雜,所以當他知道別人的心中也有煩惱時,當他知道別人的生活比他辛苦時,當他知道別人的人生比他枯燥時,當他知道別人的世界比他無趣時,當他知道他的玫瑰非常深愛他時,他終於下定決心要回家了。小王子想要回去,他想回自己的家裏去,他想回去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繼續打掃自己的火山,繼續照顧自己的玫瑰。令人歡喜的是,他甚至還讓人給他畫了只綿羊,他想憑藉這隻綿羊讓自己的星球多一些生機,想要讓自己的玫瑰看看外面的生物,瞭解瞭解外面的世界。

可誰又曾想到呢,來時容易回去難,走時歡喜迴歸苦,小王子最終還是沒能如願以償的帶着自己的禮物回去,他還沒有來得及向玫瑰道歉,沒來得及跟玫瑰説愛呢,他就倒在黃沙漫漫的沙漠裏停止呼吸了,他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隨着時間消失在歲月裏了……

我想,小王子一定會聽到玫瑰的呼喚的,就算他的軀殼被深埋在荒漠之下了,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他的靈魂回家,因為他知道在那個遙遠的星球上,自己的玫瑰正在在等着他回家,所以他一定會回去的,向自己的玫瑰訴説情懷,表達愛意,然後守在她身邊,陪伴她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

大學讀後感篇6

?小王子》是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裏於1942寫成的着名法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説。雖然是兒童文學作品,如今已經是成人的我閲讀起來,同樣是那麼愛不釋手,它擁有那種讓人無法察覺的力量在控制着我們內心的傷感區域,他的文字簡單樸實,但是其中卻散發着獨特的魅力。

小王子是一個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顆只比他大一丁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愛的小玫瑰花。但小玫瑰花的虛榮心傷害了小王子對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別小行星,開始了遨遊太空的旅行。他先後訪問了六個行星,各種見聞使他陷入憂傷,他感到大人們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個點燈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個可以作為朋友的人。但點燈人的天地又十分狹小,除了點燈人和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個人。在地理學家的指點下,孤單的小王子來到人類居住的地球。小王子發現人類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鸚鵡那樣重複別人講過的話。小王子這時越來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後來,小王子遇到一隻小狐狸,小王子征服了小狐狸,與它結成了親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祕密——肉眼看不見事物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作為禮物,送給小王子。用這個祕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與遇險的飛行員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後,小王子在蛇的幫助下死去,心靈重新回到他的b612號小行星上。

?小王子》這部童話情節跌宕起伏,富有哲理和意趣,《小王子》的故事簡單,文字素淡。我很輕鬆地就讀了兩遍,沒有絲毫的倦意。童話也許就是對平淡生活的一種恩賜,他讓你輕鬆地閲讀,同時在輕鬆間也給予你一些東西,比如生活的純真與美好,比如簡單與清澈。作者描述的小王子追求找尋的過程,恰恰就像是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在不斷地追尋遺失的美好,而忘記了,會成為美好的現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遺失了才知道美好。我們都想擁有自己美麗的世界,都想現在未來都是美好的。但是,怎麼可能呢?我們不能留住時間,不能讓現在成為不朽,但我們可以盡力珍惜現在,盡力珍惜即將隨着自己的尋找而流逝的現在。

大學讀後感篇7

悠久漫長的歷史,積澱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無數聖人賢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一路傳承,薪火相傳,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大學語文老師讓我們讀一本關於古代的道理之書。我選擇了《大學》。

曾今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閒暇之餘,遊弋其間,細細品讀,感。悟人生,於物欲橫流、親情疏遠、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為國人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的一劑良方猛藥。”借老師的安排,重拾“四書”之《大學》,於自身之修養是一次很好的錘鍊。《大學》為“四書”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學》的原文進行了重新編排,分為“經”和“傳”。“經”是曾子記錄的孔子的原話,“傳”是曾子學生記錄下來的曾子對“經”的理解和闡述。開篇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個綱目”,然後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方面闡述了實現“三綱目”的途徑。通篇文辭簡約,條理清晰,內涵深刻,對我們如何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等問題都具有深刻而實用的指導意義。

讀完《大學》後,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大學》中雖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奧,但實際上細細體味,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強的實用性的。我們也許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為標準,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許我們現在還不能治國平天下,但《大學》在於完美自己的行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