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有感(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43K

讀《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有感1

近期裏我認真閲讀了賁友林老師的《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這本書,感受頗深,從書中我知道了在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數學知識內容的體系,更要了解每一個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對數學的疑惑點,只有在瞭解了學生之後,我們才能有效地設計和組織課堂,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讀《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有感(精選3篇)

一、聯繫生活實際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比如本書的第184頁,怎麼區分梯形的上底、下底?這個是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都會糾結的問題,這裏就很好地詮釋和解惑了這個問題。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二、改變提問方式

課堂上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就會使學生精神相對比較緊張一些,更認真的聆聽課堂,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利用學生中的錯誤進行提問,讓其他學生分析、交流、糾正,或者也可以直接詢問孩子自己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膽説出來師生一起來解決。

三、提供合作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己才幹的機會,學生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教師願不願去開發。

四、設計質疑教學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以上是我讀了《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這本書的一點感想,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多研究多思考多總結,爭取更大進步。

讀《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有感2

正如賁老師所説:”我們不能僅看孩子跑得快不快,更需要關注孩子跑得歡不歡……”洞察賁老師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主人的學場。賁老師教課,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是為了師生彼此共同的不可再有的生命體驗,力求創新是他的不變的追求。他構建的 “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課堂讓我們感悟到了課堂上的”另一種可能”.我們不缺認識,缺的是把認識變為行動;我們不缺理念,缺的是把理念變為實踐。   

首先,賁老師對”學為中心”做出了界定。賁友林的界定是:”‘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指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出發,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觀念作為教學的起點,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和建構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相應地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這一界定比較嚴謹,具有一定的學理性:一是出發點,二是起點,三是機會,四是活動。從學生的學習出發,而不是從教師的教出發;起點在學生已有的經驗,而不是在教師預設的知識目標;有機會,才有可能,給機會,便是維護學生的權利,用美國教學論專家達克沃思的話來説,有機會才會誕生精彩的觀念;活動是學生基本的學習形式和發展的載體。顧明遠先生説,學生髮展在活動中,而活動設計的依據是促進學生的學習。   其次,真正關注和研究學生真正的學習。學生在課堂裏,一定是在學習嗎?學生在做作業,一定是在學習嗎?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真正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對這些問題,我們不一定很清楚,學生不在學習,虛假學習,”疑似學習”的現象不在少數。”學為中心”,連學習的狀況都沒把握好,怎能叫”學為中心”呢?怎能實現”學為中心”呢?賁友林把關注。研究的觸角伸向學生的學習過程。他説:”以學為中心,即在教學中不僅關注學生學了什麼,更要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習的,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如何,從而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的、生動的、積極的、和諧的發展。”在學習,真學習,真正學習,真正發展,成了賁友林攻克的難點。這樣的研究才是真實的,也是真正的。為此,賁友林又把學習的目標定位在”着力讓每位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他們的主體性,挖局學生最大潛力”上。   

再次,在教學的結構和進程上取得了突破,基本上構建了”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的模式。賁友林總結了以下一些教學策略,變革了教學結構,推動了學生學習的進程。一是讓學生更有準備地學,二是讓學生在深層互動中學,三是讓學生在研究性練習中學,四是教師之教服務於學生的學。四大策略帶來了教學結構和過程的優化,支撐了”學為中心”數學課堂的實現。可貴之處也在於形成了自己富有新意的見解。   

“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又告訴我們,教學結構要改變,結構改變了,教學過程才會改變,教學過程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進程才會改變。而這一切,都需要整體設計,要有智慧的教學策略,以策略來推動”學為中心”數學課堂的真正實現。

讀《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有感3

假期裏我認真閲讀了賁友林老師的《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這本書,感受頗深,從書中我知道了在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數學知識內容的體系,更要了解每一個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對數學的疑惑點,只有在瞭解了學生之後,我們才能有效地設計和組織課堂,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一、聯繫生活實際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比如本書的第184頁,怎麼區分梯形的上底、下底?這個是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都會糾結的問題,這裏就很好地詮釋和解惑了這個問題。

⒉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二、改變提問方式

課堂上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就會使學生精神相對比較緊張一些,更認真的聆聽課堂,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利用學生中的錯誤進行提問,讓其他學生分析、交流、糾正,或者也可以直接詢問孩子自己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膽説出來師生一起來解決。

三、提供合作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己才幹的機會,學生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教師願不願去開發。

四、設計質疑教學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以上是我讀了《學生視野中的國小數學問題研究》這本書的一點感想,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多研究多思考多總結,爭取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