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提升中國小作業設計質量的研究》課題方案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7.54K

《提升中國小作業設計質量的研究》課題方案

《提升中國小作業設計質量的研究》課題方案

臨川三中黃龍

一、 課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中國小的課業特別是作業負擔重的問題一直是家長及社會關注的教育焦點問題之一,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學生家長都非常重視和關注這個問題,在當前加強規範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成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重點。我們必須從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重新認識“作業”內涵,改變傳統的作業觀,樹立“大作業”的概念,將實踐性、探究性作業納入作業改革的範疇和視野。

作業設計與教學活動有着密切的聯繫,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探討作業設計問題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當下,傳統教學中作業設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多數教師認為作業主要功能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並把它當作對學生課後複習鞏固進行督促的一種手段,強調作業的管理功能,而忽視了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因此作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1)作業呈現多、難、爛的特點。多,指作業內容多、題量大,超出學生所能支配的時間範圍;難,作業難度大,信度和效度低,超出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範圍;爛,指教師在選題時缺乏目的性和選擇性,搞題海戰術,既浪費學生時間,又浪費精力。(2)教師對作業的評價形式化,不注重作業評價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作業的評價只是看看對錯和畫畫日期以應付檢查,忽視了作業對學生髮展的激勵和實用功能。(3)作業形式單調,枯燥無味,表現為教師佈置作業機械化,往往對知識點提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純理論性問題,缺乏生活性和時效性。因此,學生對作業產生厭倦心理和牴觸情緒,缺乏做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近幾年來,課題負責人黃龍老師一直在進行相關的思考和探究,在學校確定的“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理念的指引下,本課題的研究實施更是具有了強烈的現實意義。

二、理論依據

1.現代教育思想認為:主體性教育思想是現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體性的表現形式為自主性、選擇性、創造性。通過生活化、自主化、興趣化的作業改革嘗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樂在其中,提高學生能力素質,促進創新教育的推進。

2.作業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傳統的作業數量多、形式呆板且功能單一,作業改革要想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就必須把作業改革納入到整個教育改革中來,立足學會生存、立足終身發展、立足生活幸福,重新定位作業,認識作業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作業應該具有的功能是激發興趣、啟迪智慧、質疑思考、探索嘗試、理解內化進而實踐運用等等。

三、研究的實踐意義

1.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能力素質。創新教育,首先是開發學生能力素質的教育。一般來説,能力素質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自學能力等。實施作業改革,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提高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2.優化了教師的綜合素質。不論作業題目的設計,還是作業的批閲,都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根基和廣闊的知識視野,有着對社會現實和科技進步發展的高度關注,有着現代教育觀教學觀,有着開放的民主意識,有着高超的教學能力,這就迫使教師不斷地學習,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強化自己的能力素質。

3.促進了創新教育的全面實施。作業教學的改革,改變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觀和學習觀,體會到不僅課本上有理論知識,實踐中也有知識,也是學習。這些知識觀、學習觀的改變,使學生已不滿足於原有的課程體系,不滿足原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生要求在學校裏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要求課程體系的改革,要求教學方法的變革,要求教學管理的變革,要求考試製度的變革,這有力地推進了創新教育的全面實施。

四、課題研究現狀及趨勢

事物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我們的教育也不例外,社會上一直對“學業負擔重”有着兩種不同的聲音:“在學生及家長的眼裏最直接的判斷依據便是作業多;但在教育者的眼裏學生在校時間短,學業量不夠,作業多是為了更好的補充課堂教育。能不能在這中間找到一個平衡,去化解矛盾,推進我們的作業改革,成了當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責任。我們學校在“和諧高效,思維對話”課堂教育背景下,對作業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在調查中發現,在作業佈置下普遍存在觀念老化、形式單一、總量超標、難度過大、重複訓練等問題。具體表現為四多四少:一是機械重複的作業多,學生自主創新的時間少;二是教室佈置作業時“一刀切”的多,考慮學生差異少;三是需要學生個體完成的書面作業多,小組合作完成的作業少;四是學生作業中抄襲得多,獨立完成的少。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學生作業負擔十分沉重,無用功做得多,但實際效率卻很差。學生的活動、休息甚至睡眠時間經常得不到保障,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這就讓我們充分認識到教育的作業意識、作業設計能力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學校及時成立了作業改革領導小組,全面推進作業改革科學、合理、有序的發展。

五、研究目標

1.學科作業佈置兼顧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以及能力的拓展,做到作業數量少、質量優、效率高。

2.實踐性作業、探究性作業經常化、系統化、科學化,學校能夠整體規劃,科學選題,加強指導,做到實踐有收穫,研究有創新。

3.作業評價科學高效,針對性強,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可持續發展。

六、研究內容 

作業改革要關注作業佈置、作業內容和作業評價三個層面,要與素質教育內涵發展緊密聯繫。

六、研究具體措施

(一)反饋課堂效果信息

信息反饋是控制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通過信息反饋可以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和改進,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和高效。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呼籲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並不等於放鬆對教學質量的要求,踐行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向課堂要質量。因此,如何利用課堂反饋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我們把課堂效果信息反饋作為一種新的作業形式,用其取代傳統的課堂作業。這樣教師可以通過反饋信息,及時獲得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情況以及認知程度的第一手資料;可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最佳,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反饋信息對學生情感、興趣、動機等非智力因素進行有機調控,使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一種和諧、民主的氣氛中得到同步發展,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精心設計反饋內容

反饋內容應當體現課堂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本節課教學內容進行反饋,獲取學生對新授知識掌握的真實情況。二是對以往教學內容進行反饋,主要是根據上一節課反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二次反饋,也可以對以往的教訓難點和重點進行三次反饋。主要目的是為了知識的再回憶和在工具,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在教學中對已學知識適時進行二次(或三次)滾動反饋十分重要。

2.合理安排反饋時間

根據學科特點,安排反饋時間。數學和英語課堂效果信息反饋,可以每節課反饋一次;語文根據每篇課文學完以後反饋一次,每單元學完以後再綜合一次。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教學需要靈活地安排反饋時間,適時反饋能夠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3.及時矯正教學行為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中獲取的信息,查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依據問題形成的原因,矯正自己的學習行為。

(二)安排課外自主性作業

中學生自主性作業是以尊重學生的差異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為目標,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他們從繁重的作業任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實踐根據的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主學習。這樣,能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從作業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能夠通過作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表現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現自己的最佳亮點。

1.作業設計要體現自主性

(1)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多梯級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們將數學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提高作業、實踐型作業、反思總結作業;語文作業設計成“小小資料庫”“讀讀寫寫”“採擷花絮”“最佳亮點”“信息大看台”等板塊。每天的作業都不是固定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這樣的作業能夠實現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心理願望。

(2)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以往“一刀切”的作業量往往會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的情況,而如果學生自己選擇,就可以提高作業的適宜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選擇作業數量,作業的主動權在學生自己手中。這也恰恰滿足了學生“我的作業我做主”的精神需求。

2.作業設計要講究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業有趣,學生就樂意去做;作業枯燥無味,學生就會排斥。我們在數學作業中設計了“快樂學吧”欄目,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與所學知識點配套的練習題,甚至自己編題。這個設計正好符合了學生的心裏特徵,能讓學生在趣味作業的過程中既鞏固知識,又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在語文作業中設計了“最佳亮點”欄目,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完課文後,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表達自己隨時產生的奇思妙想,表達自己的創新思維。這樣,使得學生強烈的表現欲得到充分張揚,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水平,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真正體驗到“樂在其中”。

3. 作業設計要突出生活性

在數學作業中我們設計了“數學生活園”欄目,設計這個作業目的就是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將數學融入生活。在語文作業中我們設計了“信息大看台”欄目,讓學生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感的各種信息記錄下來,並交流彼此對生活的感悟。將生活充實到學生的家庭作業中,這就為家庭作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皆學問”的道理。

4. 作業設計要力爭創新性

高品質的作業過程本身不僅是簡單的練習過程,更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創造、探究能力的發展過程。自主性作業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為發展學生的創造才能奠定了基礎。例如:語文作業中的“最佳亮點”和數學作業中的“數學生活園”,這兩項作業內容學生無處可抄,也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學生在作業過程中不得不自己動腦思考,一改過去“抄作業的”習慣,他們必須開動腦筋、積極創新才能完成作業,才能獲得問題的答案。作業的過程,只有“思考”才是最有效的;學習的過程,只有“創新”才是最本真的。他們會在探索創新中不斷受益。

課堂效果信息反饋與課外自主性作業相輔相成,“三維目標”得到有機的整合,課堂信息反饋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夯實、課外自主性作業給學生提供了個性發展的空間。每個學生都能在作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們想學、樂學的願望,並能培養他們養成勤學的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最終達到會學的目的。

八、研究方法與策略

1、研究方法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個案法、調查問卷法、活動法、教育實踐法,在實踐中不斷觀察,總結,反思,完善。

調查問卷法:對學生及家長進行有關作業佈置、作業評價等的問卷調查。

教育實踐法:在教學實踐中觀察記錄、反思總結並不斷完善。

2、研究策略 縱橫研究

(1)縱向研究:我們將在教學佈置實踐中,採集若干個案進行研究分析,縱向比較。

(2)橫向研究:將我校實驗班的孩子與普通班的孩子進行分析對比,橫向比較。

九、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21.9—2021.12)

1.主要是組建課題組成員,做好前期的研究調查準備工作,瞭解現狀,作相關的前測,明確研究方向,並申報立項。 

2.學習理論知識。

3.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相關調查,就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論證,並設計研究方案。

4.整理上交相關資料。

(二)實施階段: (2022.1—2023.6)

1.開展作業改革相關活動,探索作業佈置和評價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的研究,並作好相關資料記錄,收集反饋。

2.在總結前一階段實施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課題實施過程。

3.研究作業設置和反饋環節中,如何充分、合理、有效地運用資源,激發學生樂趣。

4.反思這一階段實施效果,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三)總結評審階段(2023.7-2023.9)

1.展示作業改革成果,彙總學生參與案例。

2.彙編案例、反思、論文,全面梳理和結集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研究總結報告。

3.分析總結,撰寫結題報告,彙報結題。

十、完成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對於作業改革的研究和提升教學質量我校十分重視,在素質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正不斷地深入開展。

(1)組織保障:學校課題研究小組為本課題做統籌安排;教研組具體落實、業務指導。

(2)成員保障:課題組的每位實驗教師都是通過學校會議討論,權衡各方面能力和條件,精心挑選成立的一支富有創造力的隊伍。本課題組成員共4人,均為本科學歷,年富力強。均擔任重要的教學崗位,骨幹教師,有着豐富的教學教研經驗,雖沒有一定的課題研究經驗,但是都在努力地承擔着本次研究組的課題。

(3)制度保障:制定課題研究實施制度、課題組成員定期學習制度和成果獎勵制度。

(4)經費保障:學校將提供課題研究所必要的研究經費。

(5)時間保障: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教師的教學與教育工作展開,避免教學與科研產生時間衝突;同時,學校將為課題組成員的學習交流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