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通用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5W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通用多篇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1

讀《少有人走的路》一書,看到一段話,主要意思是説,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自我的意願,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需求。我們生孩子,是因為自己想要孩子;我們對人好,是因為想被人認為是好人;我們去愛別人,是因為自己需要去愛人;我們愛孩子,是因為自己想成為充滿愛心的父母……真正的愛能使人發生改變,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擴展,而非純粹的自我犧牲。如果我們常常對人説,你看看我對你多好、看看我有多愛你,那麼,説明我們並不真正愛這個人,我們愛的只是自己,我們不停地提醒他人:看,我這個人有多好!我這樣還不值得你來愛我嗎?!

現在,我已經不再對學生説,我這樣是為了你好,因為我現在覺得這句話是世界上最假的一句話。因為,絕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自以為對學生“好”的時候,其實是想通過這種“好”,讓學生考得更好、做得更優秀,然後我們也會被認為是優秀的。因此這種所謂的“好”,其實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想被人認為是“優秀”的需求。讓我們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沒有任何人來評價你的教學,你還會對學生“付出”那麼多嗎?你還會對學生那麼“好”嗎?發自內心、對學生無條件的好才是真的好,這種好,不用我們多説,學生也是能感受到的。

我研究教學,只是因為覺得地理教學還有點意思,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不研究教學,不研究如何將一節課上得更精彩,學生會不願意聽課、會搗亂,會沒人聽課,我的心情就會很差,我在課堂上就會度日如年。所以,我不斷研究教學,想盡一切辦法將課上得更精彩,是為了讓自己更開心,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難道不是嗎?當我上完一節精彩的課回到辦公室,我的心情不是很愉快嗎?當我照顧好了自己的感受,學生也能從中獲益。一個自己都不快樂、不幸福的老師,是很難教出一羣快樂、幸福的學生的。

所以,親愛的同行們,別再説“我怎麼怎麼努力,是為了你們”這樣虛偽的話了。説實話,現在的我再聽到這樣的話,會臉紅。

對兒子,我也要慢慢進化成絕不説這句話。是為他好、還是為我自己舒服,不用説出來,孩子天生就可以感受得到。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2

一向都沒有好好地看完這本書,總是覺得好像書裏的文字認識我我卻不認識他。但是看過之後有一種淺嘗輒止的感覺。一本書文字不在於能看多少,在於你理解了認識了多少!其實它裏面所謂的各種心理問題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應對和勇氣。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應對苦,應對餓,應對困境,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困難,對於弱者來説是一個萬丈深淵,對於強者來説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應對這麼一個巨大的財富,我們當然要撿起來,人生就是積累的過程嘛。期盼成長就要應對所謂的生活煩惱,看過這本書,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應對,然後理解。

作者説過,放下人生的某些東西,必須會給心靈帶來痛苦,而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應對死亡。任何的放下在必須高度上説都是放下自我--放下速度、放下情感、放下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甚至個人人生理念,這種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經歷這種痛苦,我們就無法超越自己、自己的靈魂。可為何要追求這種自我精神的發展呢?作者坦言,“或許你能夠找到答案,或許怎樣努力,你都與最終的答案無緣。”應對放下,應對痛苦,其實人生重要的不是行為,重要的是態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氣,所謂勇者無敵,好多人都説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啦。還是懵懂的小孩的時候,心懷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説青春期叛逆,但是隻有在青春期我們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一一光青春然後無畏。

作者首先讓我們認識到問題,應對問題,並研究問題的根源,慢慢地教會我們愛的方式,鼓勵我們堅定信仰,真正的愛,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執着於痛苦,而是微笑,應對然後理解,樹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生活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教會我們讓心靈成長,讓心智成熟。並且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忙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一温一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前程,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一温一暖的名字,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讀《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覺就想起這樣的詩文,做一個幸福的人其實很簡單,給我們的心塗上幸福的顏色,應對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樣的胸懷,應對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一温一暖的一一光下。

書中反覆強調真正的愛,我們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一樣,有過愛才能瞭解愛,有過執着才能放下執着,有過應對,才能夠真正無畏。

少有人走的路並不必須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條充滿幸福快樂充滿愛的指引人心靈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3

假期讀了校長推薦的兩本應屬心理範疇的書籍:《少有人走的路》、《如何説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説》。説實話,就兩本書的書名而言實在引不起我多大興趣,尤其前者還讓我產生些牴觸情緒,這大概就是本書作者所説的潛意識的恐懼吧!(“少有人走的路”讓我聯想到:坎坷艱辛困苦孤獨……)我是作者説的那種吃蛋糕會先吃蛋糕後吃奶油的人。於是我選擇先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

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除了因譯文的原因讀起來有些生澀難懂不順暢之外,書中的內容對我個人的心智成熟確實可以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讓我很快產生興趣。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常常可以感受到書中所説的那種神奇、神祕的力量,我堅信這本書就是我人生中的一隻“聖甲蟲”。回顧近年來,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生的一再縮短,常對青春不再,對生老病死,對時常厭倦的工作生活,對不可知的未來充滿茫然無措的恐懼。每當這時我便習慣於藉助書籍給自己增添勇氣,並且總能碰到挈和當下心情的一些頗受鼓舞的東西,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安慰,在一段時間內得到內心的平靜甚至愉悦。這大概就是神祕力量的作用!打個比方,如果説以往這些對我有幫助的文章書籍是“偏方”,那麼《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則是良藥,區別在於後者比較專業,它帶給人內心的並不是短暫的平靜和安慰,我想那應該是不斷成長的直麪人生的堅強和勇氣。

很佩服作者敢於選擇這樣一條“少有人做的路去走”,其艱難、漫長、充滿的挑戰性,我想只有親身經歷,否則是沒有辦法體會的。僅從作者的描述還是不能感受作者的感受,就像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樣,讀者看到他描述的過程可能很簡單甚至有些戲劇性,但實際心理治療的過程要比所描述的枯燥、乏味、痛苦的多。

我相信,這條路一定是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艱苦無數倍。從作者敍述中,我能感受到只有那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堅韌的意志,充滿愛和智慧,而且勤奮的人才能從事這項了不起的職業。作者不僅具備了這些職業素質,更具備了放棄舒適人生之路的勇氣,才能夠使自己的心靈之路走得更遠!人生之路是有限的,心靈之路卻可以無限延伸並且不會老去。寫到這兒,我想到了假期中讀到的另一本書《夏山學校》,校長尼爾説:“我覺得年齡和一個人的思想沒有什麼關係,我遇見過二十歲的老頭子和六十歲的年輕人。我現在是以年輕、熱忱、生氣勃勃和樂觀來衡量一個人。”我相信,一個人有一個強大的心靈,才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在假期陪孩子上籃球課時,我把《少有人走的路》推薦並借閲給一位家長,於是她也把很珍愛的這本《夏山學校》借給我,據她説幾次出國都帶在身邊。我讀了也很喜歡,得到不少啟示,推薦給大家!這位家長朋友的朋友也推薦她讀《少有人走的路》,看來這本書確實像書中介紹的那樣是由口耳相傳而逐漸得到大家認可和喜愛的。

從開始讀這本書,我就一直跟隨作者的敍述和指導來學習並思考怎樣讓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對我個人而言書中第一部分內容對我的幫助更多一些,推遲滿足感,懶惰與恐懼,自律等方面的內容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列舉出的生動事例讓我看到了生活中自己的影子,通過作者的案例分析讓我清楚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所在,使我豁然開朗,作者提出的指導方法對我也很有幫助。讀完這本書我還清楚地認識到,要讓心靈得到不斷地滋養,使其成長,逐步成熟,僅靠閲讀一本書籍,學習其中的幾種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條艱難的路程,如果確定要走這條路,那麼這本書只是一個起點,我們還要學習作者身上許多的優秀、堅強的品質;努力瞭解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補充、擴充自己的人生地圖;不斷與懶惰、恐懼作鬥爭;在人生的路上踽踽獨行……雖然步履維艱,但堅持下來的人卻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麗的人生風景!書中對於我的很多啟發指導,我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進行慢慢消化實踐,來實現自己心智的不斷成熟。

在閲讀《少有人走的路》和《夏山學校》這兩本書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即作者並不避諱談論他們失敗的經驗。這能夠給我極大的安慰,這些失敗的經驗在告訴我們,這些成功人士也非“聖賢”,避免了我們對其言論的望而卻步或嗤之以鼻。我想,成熟的心靈就是這樣,可以迎接成功,也可以擁抱失敗,這樣的心靈才能更加成熟,最終走向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4

斯科特·派克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我在備考心理諮詢師學習期間,這個名字如雷貫耳,他在心理學研究上為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有幸拜讀了他的代表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在字裏行間我又認識了坦誠的斯科特,他敢説大家不敢説的話,把大家隱晦的內心感受付諸通俗的語言,給我不少的提醒和啟示。“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這句話久久在我耳畔縈繞。成長之旅應該等同於人生之旅,心智的成熟是人一生都無法達到的制高點,如此艱辛難道我們就望而卻步嗎?少有人走的路雖然艱辛,但是斯科特的文字卻不會讓我們恐懼,他帶領我們在經歷艱難中提升認知高度,讓我們撥開內心的陰霾去獲取陽光。

一、揭開問題的面紗,學會自律不逃避

書中説: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捫心自問,確實如此。還記得國中時,一向乖巧聽話的我因為做錯了什麼事,被母親呵斥,感覺十分委屈,轉頭衝出家門,向海邊跑去,淚水隨風而去,委屈也漸漸淡了。當跑到海邊,回過頭來遠遠望見母親在能見到我的地方駐足遠眺,心中又有些後悔自己的衝動了。之後對於這件事,我和母親都避而不談,可是我卻將這件事深埋在心底,因為當時我產生過輕生的念頭,即使一閃而過,但也的確有過。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這件事耿耿於懷,我怎會衝動到這種地步!

斯科特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逃避。直面問題,我們的心智就會逐漸成熟,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告誡自己遇事要冷靜,要自律。“自律”二字説來簡單,但做到卻不易。看看我們的學生,長時間玩手機,既浪費時間又影響身心健康,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手機一到手,壞處早就拋到了腦後。再説説我們自己,閲讀有益於開闊視野,積澱見聞,可是我們能做到閒暇時間以書為伴嗎?斯科特説:“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自律往往讓人不是很愜意,甚至會忍受痛苦,但是忍受住之後會獲得成長的快樂。加入雪梅讀寫成長團隊以來,我逼着自己每天堅持閲讀,每週寫一篇文章,一定不掉隊。當手機“滴滴”傳來大家在羣中閒聊時,我也想觀望和加入,可一旦滑開手機,心就會被牽引而去,於是我把手機拿離身邊,雖然不捨,卻能換來一段時間心無旁騖的閲讀,當時間隨着讀書而流逝時,會收穫文過留痕的歡愉。坐在電腦前,隨着鍵盤的敲打聲,將自己的心情故事、讀書感悟記錄下來,這個過程也是痛苦的,有時文思泉湧卻不知從何處着手,有時黔驢技窮但必須按時完成,也有時苦惱於無法用恰當的文字表達自己最深刻的感受……當夜半鐘聲響起的時候,搓搓紅腫的雙眼,看着自己完成的“佳作”,真是痛並快樂着,偶爾文章見報,苦盡甘來的幸福感會油然而生,也會激勵自己繼續堅持下去。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二、抓住解決問題的契機,承擔責任促成長

子不教,誰之過?責任在家長,也在教師。作為一名教師,我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如何抓住契機幫學生解決問題呢?

拖拉是不少學生存在的問題,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會有或重或輕的“拖延症”。作為任課教師,我最苦惱的就是不停地追要學生未完成的學習任務,班上那幾個拖拉磨蹭嚴重的孩子,肯定是點名率最高的。斯科特也曾接待過“拖延症”嚴重的`患者,他的處理方法給了我克服學生拖拉習慣的靈感,那就是推遲滿足感。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快樂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於是,我計劃對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獎勵其用節省的時間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班級書櫃和學校讀書角會為他們開放。

國小生告狀是最常見的現象,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告狀時,總是先數落他人的不是,卻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斯科特認為這是很多人會存在的不敢承擔責任的心理問題。避之唯恐不及,認為“這不是我的問題”,肯定於事無補;指望別人解決自己的問題,也不是明智之舉。唯一的辦法——我們應該勇敢地説:“這是我的問題,要由我來解決!”所以,今後遇到告狀的問題,我會讓學生先指出自己的錯誤,並鼓勵其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再點出他人的錯誤,以此來培養學生勇於承擔責任的意識。

抓住解決問題的契機,需要教師擁有敏鋭的洞察力和睿智的應變力,書中的很多案例是學生也會存在的心理問題,讀過之後,讓我面對學生的問題更多了一些經驗的儲備,我會努力以平常心來應對,幫助學生獲得心靈的成長。

跟隨《少有人走的路》一路走來,我在正視自己的問題中獲得行動的動力,在反思教學中觸碰出點點智慧的火花。打開心之窗,雖然是一段艱辛的旅程,但是隻要肯打開,就一定會有陽光照進來。這本書給了我勇敢面對問題的力量,我攜着這份力量出發,在自我勉勵中也要把這份力量傳遞給我的學生,讓我和學生一起獲得心靈的成長!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5

21世紀是心理學的世紀,但有許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説以前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温飽問題,那麼今日中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我認為任何人都該讀一讀《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敍説中感受這本暢銷20餘年的心理書的真正魅力。

一、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

“自律”被作者分為幾大類,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個實例引發的思考。一個女財務分析師因經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醫生求助,但他們始終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無意當中的一個問題解開謎底“你喜歡吃蛋糕嗎”因為這位分析師喜歡將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樣,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難的事,導致她整體速度極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注意,先苦後甜固然比先甜後苦更有利,但人們止不住先嚐甜頭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這種習慣如果不在童年時養成,長大便無法改善。所以導致拖拉,中國的許多學生會產生這種行為,往往是因為貪圖一時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們至關重要,家是人們的第一所學習,也幾乎決定了孩子未來生活的發展趨勢。有許多父母習慣用嚴厲的體罰教訓孩子,本質上不上教育,而是發泄怨氣和不滿。這樣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少年。所以,父母應當學會關愛孩子,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對症下藥地解決孩子的疑惑。讓孩子得以健康歡樂地成長。當然忙於工作無心照顧孩子的家長也會使孩子不懂自律,無法無天。毋庸置疑,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僅有孩子在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後內心才會擁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認真傾聽

在我們六年級之前,常會拉着父母不斷地説話,沒完沒了,滔滔不絕,往往父母會不理睬或假裝傾聽,實際忙自我的事以及有選擇性第傾聽。但應對青春期的孩子,這些方法明顯不適宜。因為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有個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傾聽。用心傾聽,是一種愛的行為,能從孩子口齒不清,語句不通中品味更偉大的不一樣,從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發掘不平凡之處,將個人想法放在一旁,儘可能低體會説話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為什麼人人都愛逃避問題是因為我們心智還未成熟,本書作者點明瞭一個人們從來不敢説的,也不願承認的話:幾乎人們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時間不一樣而已。但我們不能逃避它們,而應當勇敢滴應對自我的問題,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6

“為逃避解決問題而忽視問題的存在,並指望問題自行消失的傾向,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當看到書中這句話的時候感觸非常深,感覺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是每個人受其影響度不同。

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初次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會講一個事情是很少人會去做的,但看完之後明白並非是這條路走的人少,而是這條路每個人都會經歷,但真能走好這條路的人並不多。

書中通過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分析,闡述瞭如何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看似長大成熟了,但心智缺還未成熟,説話做事都會給人感覺很幼稚,這類人只要有過接觸大家都會不難發現。另外還有類人,看似各方面都表現的很成熟,但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逃避或裝作視而不見,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習慣推卸責任或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這些其實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發生問題是很正常不過的一件事,關鍵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面對問題,如何正確的對待和認識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我們需要承擔起責任,盡全力去解決問題。“觀察”和“認知”這兩個詞幾乎貫穿於這本書的始終,如果一個人以邪惡為目標,總是會拒絕觀察事實的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卻能深刻的意識到懶惰的存在。

因為解決問題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大家會選擇逃避或不作為,大家都會習慣處理輕鬆、容易處理的問題。是否能做到心智成熟,也可以理解成意識的進化或者説是意識的成長,只有當你有了擔當的意識、會自律,這樣才會讓自己不斷的進化。

惰性很多時候是自己潛意識裏的一種表現,每個人都會覺得享受在前,所以才會當遇到困難或問題是就會產生惰性。書中介紹“推遲滿足感”就能解決惰性、拖延症的問題。比如大家是東西總是愛比喜愛吃的先吃了,不愛吃的不是丟了就是拖到最後隨便應付了事;讀後感·做事總是習慣把簡單的事先處理了,難的事情放在最後處理或者索性就不處理等別人來解決或到最後不了了之,這些毛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然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需要我們去認知問題的根源,推遲滿足感就是要讓自己先解決難解決的問題,不能貪圖眼前的安逸,要有先苦後甜的精神,這樣自然就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會覺得你靠譜。

讓心智成熟的這條路,並不是很少人關注,而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如果當你真的能走通這條道,肯定會讓自己有很大的改變。好比自己以前看待任何問題都會有侷限性,所以處理起問題也不順,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而且在問題的爭論中總是按着自己額思路去辯解,忽略了其他客觀的因素或者不承認客觀條件的存在。

現在基本已經慢慢的做了改變,因為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能觀察和認知問題的根源,繼續在學習如何走好這條少人有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7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學著作,作者認為,人生苦難悲喜參半,我們應該以足夠的勇氣,責任、愛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只有面對,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才能夠在勢力範圍內超越自己,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完整。

因為人生的問題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它,去解決它。而現實卻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遇見問題必須自己去面對。家人、朋友甚至愛人能給予的都只是建議,只有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可自己在沒有強大起來,勢力卻是勢單力薄的,如果這個時候,你選擇了推脱、懶惰、趨利避害的處事方式,這就會形成與人而願背道而馳的性格特點。

其實問題、困境、麻煩這個東西,本質對我們來説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鍛鍊自己的機會,一筆成功跨越就非常難得的精神財富。如果你想要成長為一個心靈健全的人,遇見問題就絕對不可以去選擇逃避,或者抱怨,總是找藉口,而是積極主動面對,敢於突破,才是最佳捷徑。

可現實中的很多人,因為得意於自己的經驗與資歷,做事純憑感覺和經驗,遇到麻煩,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推卸責任,不主動解決,而是止於難於對付,長此以往自己變得越來越消極,越來越被動,精神狀態也不好了。其實對於這樣的人,未來數不勝數的碰壁對他而言必然會成為尋常之事。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勤於努力,不斷地更新和調整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會漠然,而是以一種積極、好奇的心態對面對,去接受新挑戰,那麼他一定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以飛躍式的速度在成長,他一定在羣體中也是耀眼的,因為他積極、樂觀,有感染力,是個正能量爆棚的人,誰會不喜歡呢?

其實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讓我們戰勝恐懼,克服懶惰,逐步走向積極、樂觀、成熟。書中説,“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裏疾病的根源。”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就是從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四部分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而開始接受挑戰,我們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願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踏上走這條能讓自己變得成熟的路,越來越強大!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本書共分四個部份: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能夠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夠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所以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鋭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時間不一樣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説: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持續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願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並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此刻正在寫這篇讀後感,其實已經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應對現實,放下搞笑的遊戲和小説,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可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簡單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簡單,當我寫完之後,感到情緒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常會出現,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用心的態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並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願意用心應對,也就是不願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説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後告訴他們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夠。可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麼就能夠再得到一塊糖。然後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並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後,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現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後都獲得了成功,成為傑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應對糖的誘一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潛力在今後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歡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僅是付出,不僅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我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我的孩子,但絕不願意將他們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去搏擊風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職責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潛力的退化。“付出真愛的人,就應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我的觀點,所以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並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闢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後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務必持續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個性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着永不恐懼,而是應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一習一,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選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到達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並且值得一精一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