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教育開題報告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1W

教育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撰寫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注意哪些方面

撰寫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研究課題的確立(包括研究對象範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途徑和研究目標等)

1、研究對象範圍要集中(小);

2、研究內容要空虛具體;

3、研究方法要科學規範;

4、研究目標要恰當明確。

二、研究領域和類型:基礎教育和應用研究。

三、研究人員近期研究效果:(略)

四、立論依據(理論價值、實際意義和國內外目前研究現狀分析)

1、理論價值:引用理論要準確,要具有時代特徵和一定的權威性;論述中要把理論與本課題的研究核心聯繫起來。

2、實際意義:注重調查研究數據的分析;注重自身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注重時代和本地區或本單位發展的需求。

3、國內外目前研究現狀分析:注重情報資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缺乏之處;注重本課題在當前研究現狀中的位置、優勢和突破點。

4、主要參考文獻:熟記一些必要的與本課題相關的'專業書名,瞭解一些當前最新的相關理論研究書籍。

五、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本課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和特色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明確具體簡潔、突出重點和特點;

2、研究內容:全面詳細、規範周密。常見的研究內容包括:情報資料的研究,調查研究、實踐經驗總結研究等。

3、研究方法:合乎規範的專業術語,多種研究方法並用。常見的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比較法、經驗總結法、實踐反思法、丈量法、行動研究法、表列法與圖示法、內容分析法等。

4、研究過程:寫清研究的起止時間,中間不能間斷;寫清每一階段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效果。

5、特色創新之處:突出重點,突出本課題與同類其它課題研究的不同之處。

六、完成研究的條件分析突出研究人員在此課題研究中的優勢,如研究者的學歷、學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經驗、對本課題研究的適宜性、時間精力以和研究的便當性和經濟物質等其它優勢條件。

七、效果形式(分階段寫明確)

1、準備階段:情報資料彙編、現狀調查報告和經驗總結匯編;

2、實施階段;研究的資料和內容彙編、研究過程中的經驗總結;

3、總結階段:研究課題的結題報告和一些和帶的研究效果。

4、最終效果形式:本課題的結題報告

【第2篇】關於教育學論文的開題報告樣本推薦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説明材料。下面是關於教育學論文的開題報告樣本精選推薦,供各位閲讀參考,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目 錄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寫作提綱

六、本文研究進展

七、目前已經閲讀的文獻

一、選題背景

踏足《愛彌兒》研究之路絕非一個簡單隨意的沙灘拾貝,因為後者始終沒有擺脱興之所至的盲目性。但這並不是説沙灘拾貝毫無可取之處,若説真正的思想面臨的是無路可走的荒原,那麼沙灘拾貝未嘗不是莫大的驚喜。不過,這同時意味着,只有當這驚喜作為沿途之風景而歸屬於更加宏闊的道路時,也即,只有當貝殼不僅僅是作為美麗的貝殼而更是作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貝時,這驚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奮力延伸,一切不過是作為腳下的路而將被裹挾於身後的。對《愛彌兒》的到達,同樣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暫作回望的滯留之處。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問題的源出和歸宿,對《愛彌兒》的朝向也正是根源於此。我們當下引以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義為現代生活:“在許多現代社會中都存在着一種普遍的傾向,要將一種優越意識與現代性意識聯繫起來”。現代人認為歷史總是在進步的,但這一源自啟蒙運動的對進步的樂觀精神在 19 世紀末開始變得灰暗:“在法國之後的時期,現代社會被描繪成破壞性的和異化的”。奉行理性和技術的現代性,在“耗盡了文化的意義”(韋伯)之後在根本上造成了現代人的“無家可歸的狀態”(海德格爾)。所以,作為生存於現代性中的我們不得不回溯現代性的源頭以便重新檢審我們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盧梭以一種突出的樣式展示在我們面前:“現代性的第一次危機出現在讓-雅克·盧梭的思想中”[3]。危機,乃是常態與危險因素的碰撞,這就意味着在危機之處,我們不僅能夠目睹現代性的根本樣態,亦能反思現代性的根本問題,細究之下,盧梭以一種拒斥而又推進的形象矗立在現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盧梭看來,“在人類所有的各種知識中,對我們最有用但是是我們掌握得最少的,是關於人的知識”[4]。盧梭在他的第二論文裏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對古代和現代生活的雙重批判,在此,盧梭從根本上把握了現代性的特徵所在:正是關於人的認識的變革導致現代性的誕生。這也正相契合“主體性”作為“現代性的基本概念”[5]所標示出的深層內涵。但是,盧梭關於人的知識的探究並不僅限於“人是誰”這樣的科學式的疑問,他更為關心的,乃是“人應當是誰”這樣的深具人文關懷的問題。而這就意味着,《論不平等》作為人類之進程的歷史展示僅是“一個可資參考的資料”,更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資料之上對人類生活的重建:“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和科學,傾向於破壞的成分多,傾向於建設的成分少”。言外之意,《愛彌兒》才是那最終的目的。所以,《愛彌兒》才是盧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後,盧梭在教育中呈現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對教育的獨特觀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3]。教育關切的是人之為人,也即以人為目的的事業,而這也正是現代社會的根本謬誤:將人作為工具:“某一專業的一個精英學者很像工廠裏這樣一個工人,他終其一生無非是做一個特定的螺絲釘或者手柄,隸屬於一種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機器”[4]。教育所展示的這樣一種對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鑄就了當今現代的技術化的生活,一切都在異化為可以算計的物。正是遠眺到了這一點,盧梭才將文明社會的拯救寄希望於教育。這是一種遠不同於古代和現代的思想,蓋因為他為教育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學,才是人類現代生活的救贖所在,這正是盧梭對問題重重的現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對現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們不得不將目光聚焦於聳立在現代性轉折之處的盧梭上。而盧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納在盧梭的教育論著《愛彌兒》裏。《愛彌兒》不但揭示了現代生活的由來和問題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種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類生活應有的朝向。這也就是必得研究《愛彌兒》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兩個,也即,在通達盧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1、呈現作為教育著作的《愛彌兒》在盧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2、深究盧梭的教育哲學思想與現代性的關聯,梳理出盧梭不同於其他現代性思想家的現代性方案,展示盧梭作為“現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現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一般地,對於西方思想家,其生平與思想並沒有太大的關聯。這當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現的,而是説,在“知”、“行”分離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從生平中窺見思想家的真實思想,所以,對生平的研究實在不是件緊要的事。但是,盧梭是極其特殊的一位:“盧梭的作品與其人格個性的聯繫實在太緊密了”。原因一方面在於盧梭童年的經歷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將此番“塑造”明確地彰顯在《懺悔錄》裏。對盧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紹當然是他的自傳——《懺悔錄》,但是,很難有人能夠跳出自身來評判自己,這對滿是激情和堅定信仰的盧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們需要來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審視。薩利·肖爾茨[3]、雷蒙·特魯鬆[4]之類的著者顯然意圖做這樣的工作,但是,此類傳記大部分停留在對《懺悔錄》的簡要重述上,並未對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讀。不過,對此,近來有兩個研究趨勢頗為值得關注。一是布蘭查德的《盧梭與反叛精神——一項心理學研究》。觀其書名,能夠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圖:“本書最好被描述為對盧梭和他的政治理論的心理分析”[5]。這樣一種研究傾向顯然建立在現代心理學的興起之上,換言之,這是一種現代人的口味。無人能夠否認心理學的價值,但是,心理學意圖通過科學的確定性來客觀地把握人腦的活動——思想,這實在遠遠超出了它的能力範圍,所以,當它最終得出“盧梭建構理想的政治體系時他所陷入的兩難境地的解決方法:個人偏見,個人口味,凌駕於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對於理智運行的感情損害”[6]這一結論時,一種更為廣闊的對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動”所遺忘了。盧梭的生平乃是作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種童年心理創傷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傾向乃是與政治哲學的現代復興相伴而生:《盧梭的榜樣人生——作為政治哲學的<懺悔錄>;》。凱利看到了“盧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種有意義的順序加以記載,精心描繪,以揭示這些事件的一般含義”,但是,他將盧梭對其生平的展示解讀為“盧梭意圖樹立一個新的榜樣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無傷政治利益”,這實在有着過度解釋之嫌。因為在《懺悔錄》裏,盧梭宣稱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來面目和全部事實描繪出來的人像”[3],這就是説,盧梭是在陳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樣或者理想人格,不在於他自身,而在於《愛彌兒》。盧梭對“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時是為了肅清他的思想的來源,在中老年時,則是為了清白名譽的申辯。綜上看來,盧梭的生平並未得到應有的如實的對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首先,呈現盧梭思想、性情的淵源,也即,通過解讀《懺悔錄》來梳理《愛彌兒》中所表達的思想的最初源頭;

2、其次,《懺悔錄》裏所展示的時代乃是以科學與藝術為典型表徵的時代。通過解讀盧梭的第論文[3]展示出與《愛彌兒》中的教育相對立的盧梭時代的教化,指明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所導致的最大惡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來源,即,通過解讀盧梭的第論文[4],一方面鋪展開人類生活的歷史變遷,解釋不平等產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僅呈現出《愛彌兒》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據,而且在釐清人類由自然狀態向社會狀態之轉變時,亦顯白地言説出文明——教化社會的誕生;

4、接着,《論不平等》裏顯現出的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據,另一部分依據根植於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所以,在表面上,能夠清晰地覺察出《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裏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過對諸多矛盾的深層消解,指明盧梭思想的根本統一之處:《愛彌兒》;

5、緊接着,通過道路的追溯,在此就達到了本論文的一個終點:《愛彌兒》在盧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過,對於這一教化——改善方案,盧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認識:它在文明社會中可能的淒涼遭遇。這認識真切地反映在《愛彌兒》的結尾和《一個孤獨的漫步者的夢》裏;

6、最後,需要解讀的是,《愛彌兒》的現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現代性的朝向和精神。盧梭呈現在這條道路上的思想,雖然是以對現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無論是在誤解還是正解的情況下,盧梭都急劇地推進了現代社會的進程,根本原因在於,在“現代性”乃是對人之存在的前無古人的關注之意義上,盧梭本質上就是一個現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簡單表示為:

五、寫作提綱

摘要 6-9

abstract 9-1,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3篇】美術教育論文開題報告模板

課題論文名稱:創建農村特色美術學校的研究與實踐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不少於2人)、參與人員等]

本課題於9月26日在寧波市政協聯誼賓館舉行開題報告會。與會領導和專家有:寧波市政協副主席陳大坤、中央教科所規劃辦主任曾天山、中央教科雜誌主編高寶立、浙江省教科院院長方展畫、寧波市教科所所長瀋海馴、寧波市教科所原所長喻立森和寧波市教科所科室辦的負責人。

本課題承擔單位的負責人、課題組成員和學校所在區(縣)的教科室人員一同參加了彙報。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頁)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鄞江中學始建於1956年,是一所普通農村中學,地處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薄弱的鄞西農村。為擺脱困境,學校從1983起開始實施美術教育的改革,並於同年成立了第一個美術興趣小組,學生紛紛積極報名參加,雖然沒有在較短的時間裏很快的提高升學率,但學生畢業後都能很快找到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受此鼓舞,學校堅定了走以美興校之路的信心--依託寧波市鄞縣的人文資源,結合本地區市場的需要,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然而,隨着辦學層次的提高,我們發現這種普通班和專業班並存,以專業班帶動普通班的辦學模式只適應了當時特定歷史時期學校發展的需求。因為這種模式從本質上説,仍是一種以大學聯考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特別是普通班的學生而言,美術教育、美的教育因大學聯考的擠壓依然被擠壓到極其邊緣的地位。在這種模式下,新課程所要求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在專業第一、升學第一的狀態。顯然不利於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學校的發展。

在提倡人的全面發展的今天,把教育價值取向定位在升學上,定位在部分學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時宜的,也勢必造成學校新的被動和滯後。為此,我們將總結經驗,深化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條生活化的富有特色的美術教育之路:在保持專業教育特色的同時,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美術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促進學生和諧個性和藝術素質的全面發展,力求使美成為所有學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進而對廣大農村地區學校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鑑和參考家價值。

二、研究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美,是指以美術教育為原始切口和主要載體的美育結果,即學生在學校受全面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創造美,讓美成為所有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並形成素養以得到終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學生,是指全校的每一個學生,而不僅僅指美術專業班的學生。作為一所具有美術教育特色的學校,她的每一學生都應享受優質的美術教學資源,因為他們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術教育。

精神動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學生主體對學習和生活的認知態度、價值理性、核心動機、審美習慣等在一定時空、相關人際、抽象客體、物象客體中的作用性反應中所呈現的狀態。本課題重點關注學生的在校生活階段的各種狀態,也適當涉及非在校時段和將來的生活預期。為此,貼近生活實際的美術教學,將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也將使他們改善生活的邏輯結構。

特色美術學校,是指在以美術教育為特色的學校羣中,再以一定的內涵發展的方式區別於該羣體的學校。本課題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體性而非選擇性、生活化而非專業化為特色的美術特色學校.

三、研究目標

全員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專業美術家,而是提高全體學生的人格素質,使全體受教育者掌握美術史論的初淺知識,習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維、形象想象、形象表現等多種美術能力,提高審美修養。簡言之,學校全員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應當是通過美的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並最終影響和改善社會的精神風貌和物質環境。

因此,我們認為建設農村特色美術學校的目標應該包含以下內容:

1.明確學校定位,確立合乎社會和地區需要、合乎學校現狀和前景的辦學理念,並以此為指導,不斷推動學校以美興校,形成特色戰略向前發展,由美術特色學校轉向特色美術學校,由注重部分學生轉向注重全體學生。

2.立足學生髮展,建構以美術薰陶為經線,以生活方式為緯線的教育框架,依託本地的人文資源,結合本地市場的需求,開發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為學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滲透到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以促進學生和諧個性和藝術鑑賞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其將來的生活質量。

3.優化師資隊伍,完善培養機制,通過專業教師的創作機制和進修體制,充分挖掘全體教師的潛力,加速錘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引領和指導學生的校園生活。

4.嘗試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農村高中特色美術教育的管理體制,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特色活動項目等提供系統的支持與保障。

5.探索符合農村實際的和高中階段美術人才培養的選拔機制、有效途徑、具體方法和評價體系,為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6.以美術特色教育的成功經驗和管理模式帶動學校音樂和體育特色的發展,從而使學校逐步走上一條立體化、綜合化的發展道路。

這幾個部分的目標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但最終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四、課題的實施

(一)打造一個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環境

3.承辦學術研討會和畫展。目前我校已經成為寧波市藝術研討中心,每年舉辦市級以上研討活動兩次。我校還協辦了第9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組織《中國水彩年鑑》第二次聯會。我們將繼續承辦各類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學術研討會和各類畫展。(負責人:徐惠銀、駱建鈞、陶育義)

4.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積極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其中,發揮特長,展現自我,定於每年的5月舉辦以美為系列主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負責人:華成峯)

5.興辦民俗文化研究會。我校與鄞江鎮政府合作設立畫家寫生基地,併成立鎮級陶藝館,舉辦民俗(廟會)文化研究會,舉辦畫展。(負責人:徐惠銀、華成峯)

(二)組建一套使美成為學生生活方式的管理體系

1.行政管理系統(校長室、藝術處、教務處、政教處、教科室、總務處)

2.子課題管理系統(藝術處、教科室)

3.藝術館(所)管理系統(藝術處、總務處)

4.課程管理系統(教務處、藝術處)

5.學生管理(課程選擇後)(教務處、藝術處)

具體的指責分工和合作網絡正在配套調整中。

(三)建立一支能使美術教育得以普及的師資隊伍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師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特色美術學校的建設更是如此。近年來我校對專業教師成長十分重視,並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據統計至今學校在教師進修方面已花費70餘萬,進修學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術研究所、上海油雕院、中國美院、清華大學等,甚至到德國讀研。但是,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如不加重視,必將對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乃至學校的長遠發展造成消極影響。為此,我們積極開展新一輪的專業教師成長計劃,以更好地促進教師隊伍向更高、更優、更專的層次發展,其主要內容包括:

1.教師課程課題任務。每位專業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提出可供學生選修的課程,並提出相應的小課題規劃(校級)。時間:10月前。聯繫結對區內的有美術教育成果的學校,如塘溪中學、鍾公廟中學、東吳國小等;瞭解本地文化特色,引入相關課題之中。(負責人:華成峯、劉紅首)

2.專業教師創作計劃。教師在上課之餘,如無特殊情況,必須在個人創作室參加創作活動;每週五和學生文化課月考、期考期間,為教師集體創作時間。每月每位教師必須上交兩件優秀習作,每一學期有一張創作作品由學校保管,學校將頒發收藏證書給予教師,但所有權歸作者,使用權歸學校。(負責人:張經倫、張韓光、金華祥)

3.專業教師進修計劃。對於創作才能突出並對學校發展具有深謀遠慮的教師,和年度大學聯考專業成績優秀的帶頭教師,個人專業潛力巨大的教師,學校均給予上名校進修的機會。對已選定進修的專業教師應與學校簽定相關協議,回報母校:進修結束後,參與進修的教師必須在一學年內舉辦一次有影響的畫展;必須帶一名徒弟,以促進專業教師專業水平的均衡發展。學年度擬安排陳金芬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負責人:徐惠銀)

4.作品年鑑和淘汰制。對美術教師的作品實行雙年展,並引入作品淘汰機制,每兩年出版教師作品集一本,激勵教師創作。(負責人:華成峯、張韓光)

5.課堂教學比武觀摩。美術教師人人蔘加基本課、欣賞課、創作課的比武觀摩,並與説課、研課、評課相結合,全面提高美術選修課的教學質量,特別要保證全校每班每週一節美術欣賞課的高質、高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負責人:藝術處、教務處)

6.專家引領畫龍點睛。專人負責邀請或聘請十多位專家、教授作為學校的特聘教授,不定期來校講學或現場作畫。(負責人:徐惠銀、華成峯)

7.全部學科滲透美育。非美術的學科或課程,均按德育滲透的模式,結合各自學科的文化、歷史、留白及其社會價值、生活價值、人性價值,進行滲透式的育美教學,甚至實現課程藝術化.(負責人:藝術處、教務處)

(四)創建一系列使美成為學生生活方式的培育機制

1.自選化校本課程的構建

我們首先要形成一套培育“讓美成為學生精神動力和生活方式”的校本課程(教材),包括選修性和專業性課程(教材),並堅持與時俱進,持續發展。(負責人:教務處)

目前全校普通班學生美術課程設置的菜單(負責人 華成峯 張經倫)

注:

*課程選擇:以高一年級為對象,全員參加,由學生自主選擇。(負責人:教務處、年級段)

*課程實施:每週二下午第四節課,走班選修(負責人:教務處、年級段)

*教學模式:課內實行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實踐,課外實行小導師制(美術專業班學生擔當小導師)。(負責人:各相關的美術教師)

*評價機制:①評學生:按學生在特色教學中美成為其生活方式所達到的基本學習要求和行為規範(標準)進行評價;②評教師:按教師在特色教學中美成為其生活方式所達到的基本教育要求和教育效果(標準)進行評價;③評課程:按教師所開發(或師生共同開發)的校本課程的科學性、可行性、可信性如學生的接納度、內化力、持續性進行評價。(負責人:華成峯、劉紅首)

2.日常化美術活動的保證

*以興趣小組為單位成立學生美術專業社團和業餘社團。(負責人:陳芬維)

*每年的五月為藝術活動月。(負責人:華成峯)

*在藝術館、教學樓設置學生作品展櫥。(負責人:張經倫)

3.多軌化培養機制的轉換

多軌培養體制,即多軌出發,轉軌有利,多軌合一。普通班的學生可以轉入美術班學習,美術班學生也可以轉入普通班學習,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負責人:華成峯)

五、本課題擬定子課題

1.“讓美成為所有學生生活方式”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負責人:徐惠銀)

2.農村學校美術類美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負責人:駱建鈞)

3.美術教育兼備專業化和生活化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負責人:陶育義、張經倫)

4.讓美成為所有學生生活方式的培養和管理機制的建構(負責人:華成峯)

5.讓美成為所有學生生活方式的校本課程建設(課程設置、課程選擇、課程內容、校本教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負責人:張韓光)

6.享受美,感悟美,創造美的教學模式建構(負責人:陳金芬)

7.美成為學生生活方式的評價體系建構(負責人:劉紅首)

8.特色美術學校建設的部分關係研究(因果關係、相關關係等)(負責人:華成峯)

六、預期各階段成果

1.第一階段(前期準備階段):.7-.9

(1)成立課題組,形成課題研究意向

(2)搜尋“特色美術學校”的文獻資料

(3)課題組成員交流學習“特色美術學校”理論及文獻資料的體會

(4)對課題組成員的進行培訓

2.第二階段(課題確立、啟動階段):.9-.10

(1)制定研究實施方案與具體工作計劃

(2)確立各個子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方案

(3)召開本課題開題大會

(1)各子課題分項進行落實和操作

(2)定期交流總結,彙報子課題進展

(3)專家指導和指正

(1)各子課題形成階段性成果

(2)形成本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七、經費概算(略)

【第4篇】《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為網絡骨幹,採用千兆高速以太網,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於一體的校園網絡,實現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台、100英寸電動玻珠屏幕、多功能講台、監控攝像機、29英寸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台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台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

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積極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目的性。

五、本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對全校教師進行了12輪培訓,從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到簡單課件製作、網絡課件製作,以及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基本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系統培訓,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家、市、區各級的技能競賽,多人獲獎,從而推動了教師個人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六、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力論、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和科學研究方法論等。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為文獻索引法、行動研究法。以網絡技術、人工智能、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作為研究手段,採用觀察、文卷調查、經驗總結、實驗、對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多個輪迴的研究。

七、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1、論文集:本課題研究的報告、總結、論文、案例、教案精編(內部印行,爭取正式出版)。

2、專著:《扣開未來之門——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電子出版物:《求精中學優秀網絡課件選》(若干輯)

八、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一)研究週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1、xx年2月——5月為準備階段

宣傳發動,組成課題組,醖釀課題實施方案及相關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為實施階段

第一輪(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課題組統一認識;申報課題;確定子課題,各分課題組分別開展研究工作;積累資料;統計分析,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二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繼續開展研究;爭取有一定的成果,並寫出第二期研究報告,接受中期檢查。

第三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並爭取在某些學科實現質的跨越;爭取每人有論文;寫出第三期研究報告並接受中期檢查。

第四輪(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出論文集;寫出高質量的研究報

告;申請結題。

為了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我們將本課題分為四個研究小組,分別在信息技術、文科類、理科類、藝術類四個方面開展研究,逐步互相滲透、融合,最終形成一個開放的、立體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3、xx年12月——xx年1月,結題驗收,主要工作:接受專家組審查鑑定;根據成果獎勵優秀參研人員。

九、本課題組成員

1、課題領導小組

顧問:張克敏 鄧小慶 劉書華 包錦安

組長:王世羣

副組長:趙放鳴 何江順 鄧 勇

成員:龔照華 楊 培 石 敏

2、課題研究小組

課題指導:王世羣

課題設計兼學術祕書:鄧 勇

課題研究人員:

第一研究組:組長:鄧 勇 組員:黃銀華 謝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組:組長:龔照華 組員:黃 芳 程舒燕 張紅豔 凌文泉 黃志偉

第三研究組:組長:楊 培 組員:趙 放 王紀蓉 古遠鵬 雷 波

第四研究組:組長:石 敏 組員:張勝男 黃 智

檔案整理:鄧 夏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本課題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和經費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謝謝。

【第5篇】教育類開題報告範文參考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教育類開題報告範文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本站範文網。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新的教育發展的主題,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創新教育成為教育發展的主題,把素質教育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中國小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是有層次的,這裏的創新,指的是通過對國小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於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藴涵的基本規律,並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

xx期間我校開展的《發展國小生五自能力的實驗研究》,通過培養學生的五自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地發展。突出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懷,正是創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隨後進行的子課題自主教學的初步探索,把學生的主體性落實到課堂中,重點研究教師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發展,從而把教學的過程變為學生主動探究,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教學進程隨之得到優化。這一系列研究為創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論和實踐上的準備。

眼下,創新教育的研究還剛剛開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怎樣把創新教育落實到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認為探究是創新的前提,沒有探究就沒有創新。國小生的創新是從好奇開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創新,在整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過總結前一階段的研究,結合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認識,我們把自主探究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着眼點,以課堂為主陣地,提出構建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希望通過研究,來探討通過自主探究,提高課堂學習效益,優化教學進程,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本課題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通過開展積極主動的探討和研究活動,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至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整個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引發學生獨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討、提出見解,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強化和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在國小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主探究活動達成教學目標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結構和程式。

本課題研究將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研究假設,選擇研究對象,實施教育行為,以驗證假設。在此基礎上聘請各方面專家進行行為診斷,提出改進意見,再進行新的教育教學實踐,多次反覆,不斷推進課堂教學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發展。

課題研究最終將形成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例説),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操作方案,國小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評價方案,並將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專著。

目前,課題組經過緊張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課題研究的先期準備工作,制訂了課題研究方案和課題研究計劃,確定了實驗班級。課題組一致認為研究的基本條件已經成熟,現正式向市、省申報,爭取立項為市、省十五課題。

【第6篇】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從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教師提供一點啟示。

一、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自己提出的課題得到上級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課題實施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説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課題開報告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説,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其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開題報告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開題報告的結構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後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説,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研究的背景

2.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和區別

3.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4.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5.課題研究的目標

6.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7.課題研究的過程

8.課題研究的方法

9.預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參考文獻

四、課題開題報告撰寫規範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最後就是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着必然的、照應的聯繫,不能遊離或架空。

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對其課題意義是這樣寫的:大學聯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和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採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閲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於同一課題研 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着重説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説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着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通過假設關係,勾勒出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國小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於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説明。採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採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範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第7篇】教育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教育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台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台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第8篇】構建共同體的雅行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三、開題論證後的實施方案(由課題主持人填寫)

填寫內容:問題提出、研究意義,研究綜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論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和措施、組織領導、成員分工、研究成果及責任人、經費管理以及課題研究目前行動情況等,並附主要參考文獻。表格不夠可以自加頁碼。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創辦於xx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絕大多數學生來源於農村,獨生子女、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好。但多數學生因受到家庭的放縱或溺愛型教育,及對社會不良風氣缺乏正確的判斷而受到一定影響,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責任意識淡薄,還存在很多不良行為習慣。而當今社會已進入一個全球信息化、經濟一體化、高度物質文明的時代。一個舉止不雅、談吐粗俗、不懂禮儀的人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是沒有品位的,是不可能走向世界與人愉快合作,也很難融入高度文明的和諧社會。有鑑於此,我們決定在開學伊始在全校啟動“雅行教育”實踐研究。

(二)研究意義

雅行教育作為一種德育新路徑,為走入困境的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法指引,更為德育工作的生活化、主體化、實際化、時代化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雅行教育將德育融入學科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及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基礎和人文情懷。雅行教育在德育觀念、德育方法、德育環境、德育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思考與探索,對於促進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的養成與發展,實現德育工作目標,提高德育實效性等方面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構建雅行教育共同體,讓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更好的培養和諧發展、人格健全的現代人才。

(三)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校以“雅”為核心開展相關的德育理論建構和實踐活動有很多。有雅行教育、孝雅教育、卓雅教育、雅教育等。雅行教育由湖北省武漢市廣埠屯國小於xx年率先推行,中央文明辦把該校的經驗作為優秀案例在全國推廣後,在全國獲得很大反響。湖北省中國小掀起了開展雅行教育的高潮,有代表性的學校有:武漢市洪山區花山中心國小以開展“雅言、雅行、雅趣”為特色、麻城地區振東學校以“學雅規、立雅標”為特色等等。上述學校開展雅行教育的主要思路是:把德育融入校園文化、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儒雅博學、情趣高雅的人。實施雅行教育的學校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也積極建構相關理論。但其提出的理論框架與實驗學校的實際實施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在:其理論框架龐大複雜,包括學生行為規範、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教育、校園文化等內容,但大多數實驗學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只是側重學生行為規範教育,但在學科教育、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中滲透雅行教育的不多,同時涉及雅行教育評價的也不多。課題研究和實踐活動只是侷限於校園,沒有延伸到家庭和社會。

綜上所述,實驗學校他們都為後繼者的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了較高的參考價值。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以上研究和實踐主要集中在城市國小,其生源在人口構成和文化特徵方面比較單純一致,其家長羣體的思想文化屬於較高層次。但對於城鄉結合部、農村學校,尤其是留守兒童比較多的學校,以及在家長素質普遍偏低的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講文明禮貌、具有規範的行為習慣、高尚的人品道德、健全的人格等,如何在該類型學校內部和家庭中實行雅行教育等等,目前各校已進行的相關研究還比較忽視。另外,已有的研究大都是注重於學校內部的教育,學校.家庭.社會如何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於雅行教育,使雅行教育更具有實效,各校研究也還不夠深入。因此,我們的研究就是為了解決上述不足。

(四)課題界定

“雅”,是人內外兼修的氣質,是人內在精神修養不斷提升而外顯的文雅風範。“行”,是人知行統一的能力,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培養出的一種較穩定的行為習慣。學生如果從小就能做到行起於正,達成於雅,將為其終身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雅行的具體內涵就是要有慧中而秀外的素養。“秀外”是對個體外部行為表現的要求,其內涵包括:語言文雅、行為儒雅、形象優雅、情趣高雅;“慧中”是對個體內在知識、情感素質的要求,其內涵包括:具有內化的豐富的情意素養,如同情心、愛美之心等;具有與其年齡相對應的稍微超前的而且不斷積澱的文化素養,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前者是對學生情感素質和情趣特點的要求,後者是對學生知識素質或“知”的要求。雅行教育就是要實現從“反應人” 向“慧中秀外” 的人變化的過程,是“實然人性” 向“應然人性” 發展的過程。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需要考慮“能行”(實踐能力)、“禮行”(文明素養)、“善行”(公民責任)。綜合起來:博學、智識、雅行、善為、才藝。共同體是指由學校及家庭、社會共同構成的團體,團體成員在開展雅行教育過程中經常進行溝通、交流,並分享各種資源,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於雅行教育的新型的模式。

(五)理論依據

1.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黨對教育的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雅行教育旨在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指出,對未成年人的培養要把“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當作首要任務。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各級婦聯組織、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國小校要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

3.主體道德教育理論。雅行教育是遵循學生心智規律,喚起學生道德發展的內在需要的基礎上的以人為本的教育。崇尚價值引導和情景感悟,崇尚情景陶冶和自我教育,力圖避免強制和生硬灌輸,追求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從而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健康發展。

4.“實踐德育”理論。雅行貴在“雅”,重在“行”,因此雅行教育是一種“實踐德育”。長期以來,我國思想品德教育遠離社會實踐活動,表現出強烈的“書本德育”的不良傾向。學校德育應力戒簡單的品德與社會知識的灌輸和説教,注重在實踐過程中進行良好行為的自主建構,促進中國小品德與社會性素養的不斷生成。

5.“生活德育”理論。德育要回歸生活、親近社會,反映中國小的生活需要,雅行教育旨在密切聯繫學校、家庭生活、社區生活以及學生在這些空間中的生活經驗、生活事件進行教育。雅行教育還在於考慮到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社會要素、社會關係和社會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

(六)研究目標

1、通過探索 “雅”的學校文化建設和注重“行”的系統教育,以及操作、管理方式,構建以“學校、家庭、社會”為共同體的雅行教育模式體系,培養和諧發展、人格健全的現代人才。

2、在研究過程中不單一依靠學校、教師,還充分發揮和利用家庭、社會的力量,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的體系,儘可能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體的作用。

3、積極探索並構建“雅行教育”學科課程滲透體系,把雅行教育滲透於學科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效地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整體效益,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4、注重對學生雅行的評價,也同樣對教職員工及家長的雅行進行評估;注重對雅行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更重視對雅行教育的過程評價;建立多種評價,把量化評價和定性評估有機結合。從而建立多層面、多角度的立體評價體系。

(七)、研究內容

1.雅行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原則,“一箇中心”以創造有利於校園和諧、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的校園文化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以“學深入潭、品質如玉”的玉潭內涵及雅行教育為特點的樓羣、走道等物質文化(幼兒園、國小、國中部教學樓、綜合樓、食堂分別為玉璞樓、玉琢樓、玉成樓、玉宇樓、玉膳樓;國小部、國中部、教工宿舍分別為文雅樓、儒雅樓、風雅樓);堅持以學生雅行教育內容和成果的教室文化、報刊文化、櫃窗文化等為內涵的意識文化。

2.雅行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師生員工、家長愛心語言及忌語集;師生員工、家長雅行及忌行指導手冊;師生員工、及家長文明禮儀叢書;雅行教育活動指南。

3.雅行教育的操作體系研究和雅行教育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體的實踐與研究(家校教育同盟的構建)。

4.雅行教育的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的研究。

5.“雅行教育”學科課程滲透實踐研究。

(八)研究思路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本着“調查論證——制定方案——培訓學習——分組實施——階段反饋——活動實踐——構建體系——總結提升——形成成果”的課題研究思路。以學科教學、雅行課程、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等為主要研究陣地,以培訓促提高、以感悟強意識、以體驗鑄行為、以評價促內化的研究進程。課題組成員既合作有分工,在課題論證、方案制定、培訓學習、課題研究等過程中,結成一個“科研成長共同體”,有效保證研究的實質性進展。

(九)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緊密教育教學實際,把課題研究落實到平時的工作中,針對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產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反思、調整,並提出改進意見和方法,並付之於行動。

2.案例研究法。把在雅行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生的有意義、有價值的故事,記錄下來,通過反思和感悟,形成研究案例,從中反映探究、摸索的過程和細節。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分析,得出雅行教育實踐研究方面的成果,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十)研究原則

1.科學性原則。課題組成員要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及家長認真學習 掌握目標,理解掌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組織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相關雅行教育及其它教育教學理論,使全體教職工及家長在教育教學中尊重科學、遵循教育和兒童少年的成長規律。

2.實踐性原則。雅行教育我們堅持師生員工的主體地位,師生員工均積極參與學習、體驗活動,最終達到行為的內化,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並通過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的目的。

3.差異性原則。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家庭教育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孩子在不同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4.整體性原則。學校、家庭加強長期的合作交流 ,全體師生員工、家長形成整體推進的合理,真正發揮家校教育同盟的合力;在教育內容上力求整體性、系統性。

5.創新性原則。每月開展與課題有關的活動,適時召開課題的研討會、交流會,及時總結經驗,創新研究思路和方法。

(十一)實施步驟和措施

1.準備階段(xx年4月--xx年4月)

①組織課題組骨幹力量學習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相關理論,收集資料,分析研究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國小各科滲透的實踐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課題組全體成員學習有關理論、查閲資料、討論制定並修改課題方案及各項制度。

②建立研究組織,構建本項目研究的申報材料框架。組織專人就主要內容進行商討,形成初稿,約請專家、領導論證。

2.實施階段(xx年5月--3月)

定期召開專題分析會,請有關專家給以指導和幫助,並及時修正,充實課題方案,使實驗不斷深入。歸納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滲透雅行教育的新方法。

3.總結階段(4月—9月)

在有關領導、專家指導下,進行教學實驗總結,收集課題成果,撰寫實驗報告和相關論文,然後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再次修改實驗報告,準備結題工作。

(十二)組織領導

課題組組長及課題主持人曾章武校長,全面負責整個學校的教學工作,為中學高級教師,有着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積累和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修養功底,多次榮獲市縣名優校長、名優教師、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曾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級及省市級評比活動中獲獎,並且成功地主持過省市級教育課題的研究工作。

課題組副組長鄧茂松校長,負責國中部的教學工作,中學高級教師,桃江縣教育系統“十傑”共產黨員,湖南省優秀教師、益陽市優秀教師,桃江縣優秀中學校長。教學成績突出,是桃江國中政治把關教師,參與過多本資料的編寫工作,為省級教研課題參與人員。

課題組副組長蔡彩承諾,現任學校教導處主任,專職於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為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桃江縣首屆名師,兩次被評為益陽市優秀教師,多年來堅持參加各類進修,堅持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並在教學中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嘗試,曾在各級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主持的微型課題《農村中學語文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獲縣二等獎;作為主要參與者的市級課題《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現狀及對策研究》獲市二等獎;作為主要參與者的省級課題《提高農村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有效性策略研究》獲省二等獎;

課題組其他主要參與者,大都來自教學第一線,有多年的德育課教學的實踐,他們年富力強、具有研究和創新精神,其中有不少教師曾主持或參與過課題研究。

(十三)成員分工

(十四)研究成果及責任人

(十五)課題的科研保障

領導決策有保障。上學期開始,學校大力推行德育創新教育——雅行教育,本課題由學校總校長任組長,從而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予以課題組強有力的支持,形成了全體師生參與,重點實施研究的格局,有利地保證了課題的順利實施。

科研經費有保障。本課題是學校的總課題,屬於學校重點推出的品牌,學校將撥出專款,每年3萬元。在研究經費上給予保障,添置設備,購買資料,提供培訓。

科研時間有保障:學校儘量減輕課題組成員的課業量,使它們有較充足的時間從事研究工作;在排課程表的時候,把課題組成員的課程表排得相對集中,便於他們開展研究。

師資力量保障:本課題組成員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並且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校將建立極具特色的教師校本培訓機制,通過派教師到外地進修、聘請專家講學、組織教師自學等形式培訓教師,轉變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為課題研究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提供高質量的教師保障。

硬件設施有保障。學校已經為教師教科研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提供了諸如互聯網、圖書館等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撐。另外,學校教科研氛圍濃厚,也為本課題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獎勵機制有保障:我校將建立科研獎勵機制,對在課題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於獎勵,在年終考核、評先進、評職稱等方面優先考慮,並給於適當的物質獎勵,推動羣眾性的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為使研究順利進行,該課題設立領導組織,指導組織及工作組織等三種層面的組織形式,以保障課題研究的可行性與高效益。

最後,祝願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附:主要參考文獻

《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 馬克思 人民出版社 1979年 ;《人類理解論》 洛克商務印書館 1997年 ; 《心理學思想流變》 張春興 上海教育出版社,xx年 ; 《西方哲學史》 羅素 商務印書館 1984年;《中外教育史綱》 胡金平南京師範大學 xx年 ; 《士與中國文化》 余英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論語》 《禮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 華夏出版社 1987年 ;索利,《英國哲學史》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雅》 1989年 華夏出版社

【第9篇】教育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範文

一、開題報告的組成

開題報告的組成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次要組成部分:標題、署名、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如何撰寫教育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

1、課題名稱。題目必須與內容一致。確切、中肯、具體、鮮明、簡練、醒目。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2、署名。在題目的下面,必須簽署課題研究單位,一般不寫撰寫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負責。

3、開題報告可以不寫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4、前言。前言是開題報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應説清楚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的準備、開題緣由、開題意義,開題前所進行的調查情況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並實事求是,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不要面面俱到,不着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餘地。

5、正文。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佔報告的主要篇幅,它是報告的主體。正文部分必須對再次論證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包括研究前的觀察、測試、調查、分析、學習,材料形成的觀點和理論。如調查的問題、現狀和實質,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正文部分是開題報告的關鍵部分,它體現了課題組的水平,同時也可以看出今後課題研究的狀態和水平。撰寫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同樣要掌握充分佔有材料,要認真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組織,最後得出正確的觀點。可採用圖表來集中反映數據,要注意少而精,數據必須準確無誤。正文部分要層次清楚,觀點鮮明,邏輯性強,大標題涵蓋小標題,小標題服務於到標題,標題統帥內容,內容説明標題。

三、開題報告的寫法

1.課題與問題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現實背景、歷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

c、問題的研究現狀:國內的、國外的,省市縣內外的研究的,單位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進行了那些研究?

d、問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應用價值;科學價值;改革價值。對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包括對本校、本地區的教育工作實際存在的問題)或回答教育理論問題有什麼意義?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會有什麼貢獻?

e、問題研究的意義: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方法論意義。

以上幾點要求做到:少而精;針對問題;能指導操作;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能理解把握。

2.課題的界定:對課題題目的界定;對條件詞、關鍵詞的界定,包括內涵與外延。

3.基本主張與研究設計。

a、研究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可以是哲學的、政治理論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b、研究的具體目標。總目標、分目標,目標要實在,要可行。和內容。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c、研究的具體內容。內容要緊扣課題的目標來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則與策略:方法、原則與策略的理論支撐;方法、原則與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則與策略的活動性。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敍述清楚做些什麼和怎樣做。

e、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g、有效的組織保障: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幹。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瞭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h、其他保障:如課題組活動時間;學習什麼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4.簡短的結語。開題報告的結語要簡潔,可以對課題管理部門提希望,給研究人員提要求,可以表示課題組的態度和決心。

5.可以寫上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撰寫開題報告時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數據、論點、文章要按要求註明出處。反映出課題組嚴肅的科學態度,體現出開題報告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體現。可以是頁末注(腳註,在本頁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後或篇後注)、文內注(行內夾註)和書後注四種。

開題報告也可以有致謝。對於曾經指導、參加過選題、論證,或對此工作提供建議或便利條件,而又沒有在課題組的同志,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

開題會上,有關專家必須詳細審查開題報告,向研究者提問質疑。但開題會不同於成果鑑定會,更主要的應該是完善方案。在確定研究有明顯價值的前提下,論證雙方應全力討論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修改補充方案。

【第10篇】書法教育課題開題實驗報告

一、開題背景:

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綱要》為我們創辦書法特色指明瞭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決定從學校的寫字教學入手,爭創特色,全面落實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學校在全面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所規定課程外,開設了寫字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我們認識到寫好漢字不僅是書法家的事,也是每個中國人的事。書寫對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培養形成良好習慣、優秀品格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學校運用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從多個層面分析,説明加強寫字教學對搞好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及發展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人格素質的重大意義。 <

二、課題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素質,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是學生自身之需,是基礎教育之需,是社會發展之需。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寫字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形成“學寫字即學做人”的教育意識,讓學生成為寫字主體,成為學習實踐、創造發展的主體;更新寫字教育目標,讓教學不再只是讓學生學會了寫字,而是要教會學生學會求知,使之成為發現問題的探索者,知識信息的反饋者,學習目標的實現者和成功者;更新寫字教育方法,即根據寫字教材特點,尋找有利於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優化寫字教育資源,力求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實現學生寫字的自主化,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的民主化,達到寫字教育個性化、特色化,從而為培養學生寫字素質服務,為學校寫字特色建設服務。

(二)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

從教育論角度看,教育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國內不少專家研究表明,漢字的書寫有利於人的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寫字教育要努力喚起學生積極的需要,創造各種既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獲得多種心理上的體驗,進而提高其寫字素質。寫字的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素質教育活動。要找到合理的寫字教育途徑,運用恰當的寫字教育手段,以漸變為指導,從傳統中捕捉精神,在創新中融進自我,急躁不得,虛偽不得。它要求學生不僅要練手、練眼,更要練心,需要學生巨量的實踐和閃光靈感,以透悟藝術規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諸多修養,淨化心靈品格。進而才能培養學生具有漢字書寫所需的多種寫字素質(如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思想素質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論素質(主要是經過有選擇後提取的有關技法論述),達到健身怡情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既為學生在日後的書法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又使一些將要從事其他研究與工作的學生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與陶冶。同時,也能夠豐富寫字教育資源,提高寫字教育質量。讓我們在孩子們的心裏根植一顆“寫工工整整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中國心吧!

三、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創設良好的寫字教育環境,大力促進教師書法水平的提高。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標準、教材和本班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寫字的實際現狀進行寫字教育。培養學生把字寫得準確、工整、整潔、美觀,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在寫字教育中,要發揮生活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寫字素質、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健全學生人格,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同時,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寫字教育中的作用,由點到面地完成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任務。並且讓學生熱愛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並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做人的信心,讓他們挺起胸膛做人,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寫字水平和審美水平。(二)本課題的主要內容

1、開創科學教育體系,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寫字技能,提升寫字教育質量。

2、開闢多種教育渠道,激發學生寫好字的興趣,形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3、開發寫字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書法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4、開展多種教育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道德情操,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

5、開辦各種培訓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的寫字水平及教育素質,形成良好的寫字教育氛圍,促進學校寫字特色的建設。

四、課題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

(一)本課題的實施過程設計

1、準備階段

明確目標,進入研究。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並實施。同時按照一定的方法,瞭解國小生寫字素質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並且通過學習理論經驗文章,在理論的高度審視自己的寫字教學,總結自己的得與失。撰寫相關論文。

2、實施階段

有了理論指導,有了案例分析,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以經驗形式提煉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所遇見的成功的做法。尤其注意學生個案的蒐集和整理。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成立學校“雲筆”書法班,制定各項制度和章程。在校內建立一套基本完善的寫字教育體系,發現學生中優秀的小小書法家,組織這些學生進行書法創造,提高學生的寫字素質,並向報紙雜誌投稿,以厚實研究成果。

3、總結階段

總結課題運作情況,查漏補缺,收集、整理資料,撰寫課題終端研究報告。

(1)做好實驗驗證,總結,撰寫有關經驗論文及實驗報告。

(2)收集,完善各種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歸檔。

(3)學校對課題進行自查。

(4)準備驗收、評價。

(5)推廣實驗成果,對課題實驗進行反思和總結。

(二)本課題的主要措施

在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寫字素質教育中,我們突出強調了課內與課外訓練相結合,寫字教育與其它學科教育的相配合。

1、激發興趣,引導寫欲。如創設想象、課件展示、實物演示、模型製作、律動表演、兒歌誦讀等。

2、多種途徑,科學練習。如執筆運筆新認識、先練長體字新方法、整體觀察漢字特點等。

3、興趣入手,培養美感。如觀察對比,辨別漢字書寫的美與醜;靜中求動,體會漢字結體的穩與險等。

4、構建機制,培養自悟能力。如自評、互評、點評等。

【第11篇】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2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科規辦函[2003]16號文件)的要求,今天召開開題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落實研究方案後,正式開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領導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進行指正、審議。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教育客觀規律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推動教育科學理論轉化為教育實際應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措施。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要點》指出:“要進一步規範課題管理,強化課題管理環節,確保課題的順利進行,併力爭多出精品力作,不斷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這為加強課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目前國內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現狀來看,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工作無論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形式、管理程序,還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顯落後於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資料表明,國內外研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總的狀況是:研究人員、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較低。在研究內容上:實踐性問題研究多,理論性問題研究少;操作性問題研究多,宏觀性問題研究少;零散性問題研究多,系統性問題研究少。

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加強對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理論基礎、發展趨勢以及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科學化與標準化等重要問題的研究,確定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統一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統化、規範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質量水平,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課題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2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課題主持人黃宜鋒。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條件

全面質量管理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最初應用於工業,後來從工業部門擴展到建築業、交通郵電業、商業、服務業等眾多領域,並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和運用,在日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最經濟的方式讓顧客、社會和組織所有成員持續滿意的一種質量管理模式。它認為,質量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概念,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產品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要綜合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期和服務等等;質量有一個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是整個組織活動的成果,質量管理必須對質量形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強管理,以預防為主,通過各個環節的作用,使質量螺旋上升。

這種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全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全組織的質量管理,使質量管理成為全體成員的內在需求——以人文為本的自主管理;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管理,強調以最小成本投入獲得最優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質量管理的精髓就在於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要求。教育規劃課題質量同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一樣,也有一個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課題研究方向的確定,到課題的申報評審、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鑑定、成果評獎、成果推廣這些環節構成了一個系統,課題質量就是在這個系統中逐步形成的。這個過程是以與課題相關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質為中心,隨着過程的不斷髮展,課題質量也在不斷適應、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作為一個質量系統,其目標實現取決於各個環節的質量保證和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質量。因此,必須將質量形成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質量管理體系中,實行全過程的管理。而要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必須重視人的因素。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靠課題組成員去實施,都要課題所在單位和有關管理部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並通過有效的手段加強對課題的管理。因此,課題研究過程比其它任何行業的生產服務過程都更加強調人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建立以全面、全過程、全員為基本特徵的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體系。

本課題試圖以系統科學作理論支撐,以現代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質量管理系統和ipmp項目管理系統理論)為具體指導,以我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具體實踐過程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索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管理的規律,建構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體系,並在其試行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改進,提高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從而推動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

探索省級教育科研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對我省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還可以為我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改革與發展提供新思路。我們將當代最新的管理科學——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引入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結合教育科學規劃管理活動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應用這一管理理論的過程中,無疑也會發展和豐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一是課題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牽頭,研究內容與承擔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聯繫緊密的特點,因而有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內在動力,研究條件和研究時間均有足夠的保證。二是本課題得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有關專家的重視和支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金寶成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申紀雲、王健、張作功副廳長、張學軍院長是本課題組顧問。主持課題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課題工作的副院長,能有效地保證課題研究的協調、實施;三是參與研究的人員有中國小、職業學校、大學的教師、校長,有省、市、縣教研管理機構的研究人員、領導,有網絡計算機專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層面上主持和參加過國家級

此文共有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第12篇】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老問題,從有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無一不成為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就這一問題已取得相當的成績,但,老調新彈的原因,是我們以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教師嘴上的這一問,以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來解決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第13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在不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並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那麼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着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出打工隊伍不斷擴大,我縣中國小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為關注並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因此,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對營造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境,提高全縣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課題實驗研究的背景

東至縣地處皖南山區,北臨長江,南接江西,面積為3256平方公里,人口為53.5萬人,轄15個鄉鎮、248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委會,地形分佈為'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是莊園'。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365所,其中:幼兒園5所(含民辦2所)國小318所,國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辦2所),職業高中2所。現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園)幼兒4509人,國小生42514人,國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職高生3308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東至縣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我縣每年外出務工人數已超過全縣總人數的28%,約佔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東至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課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課題於20xx年4月着手準備,並向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省教育廳教科研1號文件於11月22日批准立項,根據省課題實驗研究的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本課題予以開題。

二、課題實驗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有利於全縣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於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公平教育,推進全縣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為縣國家,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的對象:全縣初、國小(含學前班、幼兒園)的留守兒童。

2、研究的問題:調查研究全縣國中、國小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課堂學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並從中歸納分析出帶有共性的問題,認真解剖分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提供事實依據。

3、研究的對策:一是調查總結各校現正實施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對此提出切合實際且科學合理的建議,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驗證和完善。二是借鑑外地成功教育的經驗,結合本縣實際,就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對策問題,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為國家和教育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四、課題實驗的目標與要求

本課題實驗的總體目標與要求是:紮紮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符合東至山區縣留守兒童教育實際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方法,切切實實地為全縣教育的再次騰飛做出應有的努力。要實現這個總體目標與要求,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落實。

在縣教育局、關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課題組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縣教研室主任汪名傑同志全面負責;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工作。問卷調查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組全員參與。實地調研座談工作,分三個小組進行:汪名傑(小組負責)、黃曉東、王清華;陳相元(小組負責)、程賽華、汪孔悦、袁延清;廖立平(小組負責)、鮑嵐、樑東勝。座談會類型及學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社區家長代表等三種類型,學校覆蓋縣城與農村的國中、國小和幼兒園。數據統計、文字處理等工作:由鮑嵐、廖立平同志負責。調查座談等資料收集歸檔工作,由程賽華同志負責。重點研究學校:由王清華、汪孔悦、樑東勝、袁延清等同志負責。階段成果彙總工作:由黃曉東同志負責。終結性研究報告:由汪名傑同志負責。成果鑑定準備與協調等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

2、明確課題實驗開展的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組,醖釀、論證、起草、修改和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方案,積極向省申報立項;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將實驗研究的任務落實到每個課題組成員;在全縣廣泛宣傳,讓實驗的'目的、意義、作用深入人心,為課題實驗的全面鋪開做好輿論、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二是實施階段:

這一階段是實驗的全面開展階段,也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問卷調查,實地調研,並及時總結成果。

三是總結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課題組召開總結會,總結研究成果,撰寫實驗總結報告,向省教育廳申報驗收結題;同時向縣人大、政協、國家、關工委、教育局呈遞總結性報告。

3、採取措施,分步實施。

在準備階段,收集並借鑑其他地區留守兒童教育的成功經驗,並與縣督導室、縣關工委合作,收集掌握東至縣留守兒童的基本資料。

在實施階段,主要蠶區以下科研手段:

①調查法:深入學校、農户、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聽取教師、學生、家長或代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

②分析歸納法:發放調查表,徵求留守兒童教育對策,集思廣益,從中分析、篩選並歸納出有推廣價值的對策與措施;

③個案研究法:通過對留守兒童典型個案教育的跟蹤剖析與研究,從中探索總結留守兒童教育的普通規律和方法;

④藉助多媒體手段,快速處理有關數據與信息。

4、籌集經費,確保研究工作開展。

課題組自籌經費,保證本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與按期結題。

五、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課題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②典型個案教育敍事;

③專題教育教學論文;

④終結性調查研究報告。

【第14篇】教育開題報告範文精選

教育開題報告

題目:學生文學修養和創作,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一、課題界定

“學生文學修養”主要包括學生的文學理論素養、對文學作品的感悟鑑賞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學校教育”側重於農村學校品德和行為教育。

二、省內外研究狀況述評

本研究主要從語文教師修養、學生閲讀和寫作能力、學生文學素養等方面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師文學修養與作文教學的研究》(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中學語文課題組)、《論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秋實)。這類研究是針對語文教師的研究,以提高學生作文成績為歸宿點,忽略了學生自主閲讀和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的培養,是應試教育的附屬品。此外還有一些研究,如《語文教師功利思想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影響》( 項成波)、《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馬龍)這類研究雖然關注了學生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沒有着眼於對學校整體發展的影響,研究成果具有侷限性,沒有起到本質性的推動教育發展作用。

三、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面對農村學校的教育現狀,應試教育的後遺症日漸凸顯,學生求知慾日漸衰退,行為渙散,道德素質低下。家庭、社會不良現象的負面影響,使農村學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課題研究意義在於從提高學生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為突破口,繼而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為教育主管部門和農村學校提供技術支持。

1、在新形勢下,對處在低谷的農村學校教育提供有效的發展策略,為一線教師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2、不斷完善新課程寫作教學理論,摸索科學、高效的寫作教學之路,從而從根本上轉變農村學生文學寫作水平不高,少量的書籍閲讀,非常低劣的文學素養狀態。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做人與文學的有機統一,即通過教師有意識引領帶動,促進學生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的提高,促進個性特長髮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學生在掌握優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較高的文化修養的情況下,提升了學校品位,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

五、研究內容

1、學生自主閲讀和創作習慣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

2、教師的文學素養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

3、學生文學素養和學校教育的關係。

4、新課程理念下,農村學校應搭建文學交流平台。

六、研究假設和創新

1、研究假設 如果中國小生熱衷於文學閲讀和創作,進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學生造就有品位的學校。有品位的學校育出有品位的學生。學校教育出現良性循環。

2、研究創新 以往研究主要關心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以及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為應試教育服務。我們研究是的是學生個體素養與學校育人相輔相成的關係,是素質教育領域的問題。

七、研究思路

到相關圖書館以及互聯網查詢和蒐集相關資料,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等,瞭解學生閲讀和寫作情況以及學校教育情況,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確定實驗班級,做好實驗記錄,寫出論文和材料;經過專家評審驗收後,推廣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分析等,對課題進行全面的認識和理論鋪墊,形成理論部分。

2、調查研究法

瞭解學生和學校相關情況,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部分。

3、教育觀察法。在較為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的條件下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地考察並描述教育對象,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從而提供有效的指導。

4、實驗研究法

確定部分班級為實驗班,跟蹤記錄。

九、技術路線

為了使課題得以順利進行,具體技術路線設計為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有關理論做出解釋,提出課題研究總體框架;然後調查研究,尋求關於研究前期學生學校事實情況和過程調查,結果調查。再次,篩選實驗班級,實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檢驗。ZUI後形成研究論文和研究總報告。

十、實施步驟

1、準備和初步實施階段(20XX.04——20XX.06)

查找文獻,調查研究,撰寫課題方案

2、全面實施階段(20XX.07——20X.07)

中期總結報告及初步成果展示

3、推廣總結階段(20XX.08——20XX.11)

課題組成員相互交流實施情況,寫出階段總結報告,教師論文和材料,

4結題(20XX.12)

結題報告

十一、主要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 作者 張春興 浙江教育出版社

2、《面向新世紀的德育思考》 作者 季鐵軍 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3、《修養學簡明教程》作者欒蕾 陳百軍 職工教育出版社

4、《文學素養教程》作者 張曉梅 機械工業出版社

5、《論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 作者 秋實 新浪博客

6、《語文教師功利思想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影響》 作者 項成波 中華語文網

7、《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 作者 馬龍 道客巴巴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制度保障:學校建立比較完善和嚴格的課題研究和考評制度完善,對研究時間、研究材料等都有詳細的規定。這些制度的建立,規範了教師的科研行為,為課題的推進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2、技術支持:除動員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中國教師文學網”的有關活動外,課題組擬着手建立校內專題網頁,並聘請電教老師參與管理和維護,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經費保障:為保證該課題的順利開展,學校擬撥課題專項經費予以支持。同時學校將添置相關圖書、徵訂課題研究需要的雜誌,保證課題組成員能從理論上進一步提升自己,力爭從理論的高度指導自己的課題研究實踐;學校將積極組織各級各類文學交流學習機會,讓課題組成員的文學修養得到長足的進步,以實現預期目標。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本課題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財力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部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謝謝大家!

教育開題報告

目:新課程背景下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改革研究

一、選題依據及意義(不少於300字)

教育實習是高師院校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教師職業意識形成、角色轉換和職業定位的重要過程。為基礎教育培養高質量師資,是高師院校生存和發展的立足點和生長點。(先總説教育實習的重要性,這是選題依據之一。)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給高師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對教育實習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幾十年來變化不大,教育實習的時間偏短,教學內容與基礎教育脱節,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高師院校培養的準教師不能完全適應基礎教育新課改的需要。(分析目前教育實習存在的突出問題,説明改革的必要性,這是選題依據之二。)為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加大教育實習的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改革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加強高師院校與基礎教育的合作與聯繫,建立以實習生為主體的自主、立體、開放的“過程性”教育實習模式,是提高從師任教能力,彰顯高師院校教師教育特色的迫切需要。(提出選題的方向及意義)

二、研究目標與主要內容(含論文(設計)提綱,不少於500字)

1.研究目標:

由於高師院校培養的是面向基礎教育的未來教師,而教育實習又是培養學生從師任教基本能力,陶冶學生高尚師德情操的重要途徑。隨着新世紀國內外教育形勢的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蓬勃開展,基礎教育對高師院校教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現狀、改革的目標、結構、內容、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的深入研究,更新舊的教育實習觀念,改革舊的教育實習管理運行模式,在借鑑當前區內外實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和新型教師培養需要的實習新模式,切實提高師範生從師任教的能力,為我區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一種有益的借鑑。(研究目標就是要説明通過對什麼內容的研究,運用什麼樣的手段,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達到什麼樣的目的。這段寫的目的,要與下面的“主要內容”有關聯,但不是照抄。)

2.主要內容(提綱):

①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情況;②新課程對高師院校的教育實習提出的新挑戰;③區內外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模式比較研究;④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改革的對策研究;⑥新課改背景下高師院校教育實習質量評價體系研究。(這部分是對目標的具體化,可提綱挈領地寫,但要呼應目標提到的研究內容)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蒐集整理相關研究資料,為研究做準備;

2.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統計分析等,把握新課改和高師院校教育實習的現狀、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3.比較分析法:比較國內外、區內外不同地區之間教育實習的差別,從中找出改進的對策。在課題研究過程還將廣泛徵集其它高師院校的做法,努力使課題更加完善,更有現實意義。

(二)研究手段

以傳統文獻檢索手段為主,輔以網絡、數據庫等手段,開展資料收集、問卷調查、數據整理等工作。

四、參考文獻目錄(作者、書名或論文(設計)題目、出版社或刊號、出版年月或出版期號)

1.朱玉票 劉賓.新課程視野裏的教育實習:理念與模式的嬗新[J].巢湖學院學報,20xx,(6)

2.《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xx]21號)

3.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與學生髮展[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4.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7-36

5.李丹妍.高等師範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想[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6)

6.喬暉.新課程下師範生技能培訓模式的建構[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1)

7.江家發.新課程背景下的高師院校教師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xx,(6)

8.任忠英 肖自明.高等師範院校如何引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教師教育,20xx,(19)

9. 陳靜安.五國教育實習模式比較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xx(5)

10.張玉平. 淺談研究型大學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xx,(3)

(參考文獻要有性,要與後面的文獻綜述形成照應。所列文獻必須認真閲讀過,開題時指導教師有可能會專門針對參考文獻提出相關問題。)

五、文獻綜述(在對選題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閲讀或調查的基礎上,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發展動態等內容進行綜述,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不少於700字)

新世紀以來,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視,教育部20xx年下發的《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賙濟部長在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也指出:“高等學校要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為重點,突出實踐教學,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可見,實踐教學改革已經成為關乎學校發展前途的重大問題,如何能夠在有間內建立完善又切實可行的適應高師教育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也成為當今高師院校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之一。為此,廣大理論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廣大教師,對教育實習模式進行了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果:

陳大超、陳瑤提出的“主體性教育實習模式”認為,主體性教育實習模式,就是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指導,將實習生主體性的生成作為目標指向,把教育實踐課程統合起來,構建出循序漸進的教育實習運行程序: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的調適過渡階段――教育見習;初步形成教師職業能力的階段――模擬教育實習;全方位地獨立承擔起教師工作的集中實習階段――頂崗集中實習。

黃兆信的“全程教育實習模式”則指出,全程教育實習是在大教育實習觀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師範院校學生進行的全方位、全過程教育實習。他認為,教育實習不只是傳統意義的一個教學環節,更是一個教學過程,而且,與其它理論課的一門一門結業不同,它是師範生整個在校期間(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間斷地進行的ZUI為完善的教學過程,是包括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教材教法研究、模擬教學和教學實踐等內容在內,並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實習觀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全程教育實習模式,其特徵就是全程。

羅平的“三段式教育實習模式”對傳統集中在大學四年級的教育實習進行改革,構建“體驗——調研——實踐”的三段式教育實習新模式。羅平也認為,高師教育實習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環節,而是整個高師教育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貫穿與高師生整個學習課程的始終。新的實習模式改變原有實習模式實習時間短、教育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相脱節的缺陷,將實習工作從時間和空間上進行延拓,從大學二年級到大學四年級三年不斷線,力求達到“細水長流、從量變到質變飛躍”的效果。第一階段在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安排一週的體驗性見習。第二階段在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安排一週的研究性見習。內容包括觀摩課堂教學、試講、評課、教學方法調研和交流、教育理論調研和交流等。第三階段在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進行,安排一個月的教育實習。

此外,劉子榮、李靖雲提出了“一體化實習模式”,王玉蘭、左繼亮提出了“全程基地式教育實習模式”等等。(對目前研究領域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介紹,目的是使閲讀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現狀有一個瞭解,也説明作者對這一問題是有研究的,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避免重複前人已經取得的成果。)

以上各種提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師院校實踐能力培養的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到學生作為教育實習的實踐者的主體作用,強調了教育實習的主體性;認識到了教育實習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個教學環節, 更是一個教學過程階段性,強調了教育實習的階段性;認識到了師範生從師技能的培養是一個統一體,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強調了教育實習的全程性。 這些都有其合理的成份,從一個角度或層面來説,是符合當前我國高師院校教育實習改革發展的要求的。但以上研究也忽略了教師在實習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忽略了時代內容對實習形式的影響。(對當前研究進行評價,肯定其合理的部分,指出其不足,為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提供依據)如何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立足於基礎教育新課改的時代背景,探索建立立體、開放的,師範院校、實習生、基地導師三方參與,以師範院校、實習生、實習基地為三維主體,以實習基地建設為基礎,導師制為支撐,全程分階段為主要特徵的實習模式,就顯得尤其重要。(在對文獻進行綜述的基礎上,適時提出自己的觀點。)

(文獻綜述的內容應當與上面的“參考文獻”相對應,離開參考文獻所做的綜述就顯得沒有依據,也容易導致抄襲現象的發生。本開題報告中的“文獻綜述”部分寫得還比較規範,但有些段落所寫內容不是出自“參考文獻”,這是不合要求的,其他同學在參考時應該注意這個問題。文獻綜述必須是對參考文獻所做的綜述。本文如果能把綜述中提到的幾個代表性模式的文獻出處列到“參考文獻”中就很好了。)

六、工作進度安排(時間、內容、步驟)

(一)準備階段

1.20XX年12月10日至20XX年1月8日,查閲收集文獻資料,確定論題,準備開題報告。

2.20XX年1月9日至2月20日,進一步修正研究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完成開題報告。

3.20XX年1月14日至20XX年3月1日,進一步查閲文獻,在實習基地和網上開展問卷調查,收集資料,為論文寫作做準備。

(二)寫作階段

1.20XX年3月2日至3月9日,整理文獻資料和數據。

2.20XX年3月10日至3月31日,撰寫論文初稿。

3.20XX年4月1日至4月25日,提交論文初稿,並根據指導教師意見修改論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XX年4月26日至5月8日,論文定稿、打印、送審,準備論文答辯。

(三)答辯階段

論文答辯的具體時間由學院確定。

教育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是,以社會人才市場的需要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生存技能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那麼,中等職業教育中專業課教學活動就擔負着培養學生生存技能的重任。在計算機專業中,photoshop作為一門專業課,是目前ZUI為出名的平面設計軟件,在圖像、圖形、文字、視頻、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強的實用性深受用人單位的喜愛。

在多年從事該平面設計軟件的教學工作中,筆者始終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希望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並使用photoshop進行平面設計這個技能,作為就業生存的一技之長。

(二)研究的意義

綜合國內外研究現狀來看,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上的教學方法,強調在教學情境中展開教學活動,尤其適用於操作類課程的教學活動,針對當前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photoshop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意義:

一是有利於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效率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學習photoshop課程的學習技巧,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三是有利於探索出一條適合中職學校計算機業photoshop課程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促進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提出問題,找到研究課題的切入點,附主要參考文獻,約20xx字):

(一)國內研究現狀

近年來,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普遍關注。目前國內對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截止到20xx年11月,使用關鍵字“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百度網頁搜索中可以檢索到大約1,570,000個相關記錄,但大多數研究缺乏理論性、系統性,理論深度不夠。

我國教育技術學者何克抗教授提出了“教學目標分析—情境創設—信息資源設計—自主學習環境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強化練習”的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教育室的郭芳提出了“創設學習情景一呈現任務一講解演示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完成任務—總結評價”的教學順序。北京高級教師郭善渡在<信息技術課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研究中得出:“任務驅動”適用於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尤其適用於學習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能力。綜上關於“任務驅動”教學的各種研究,可以總結出“任務驅動”教學的幾點共同之處:

①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教學中任務情境的創設和小組的協作學習;

②新的知識點隱含在一個或若干個創建的任務情境中;③學習活動以創建的任務為中心展開教學;④任務需要有一個具體的目標指向;

⑤學生通過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和任務的完成實現意義的建構。

(二)國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任務驅動教學(task-basedlearning)主要用於語言的教學。研究比較有影響的當屬janewillis,他ZUI早在1996年就在其專著<任務驅動學習框架>(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一書中,勾畫了一個組織教學的模型,他認為每個任務驅動教學過程都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①前任務活動階段:介紹主題和任務;

②任務週期:完成任務,準備報告計劃,進行報告;

③語言聚焦(languagefocus)階段:分析和再練習。

香港布政司教育署在一份英語語言教學計劃中就明確指出,任務驅動教學應包含下面五個特徵:

①任務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②任務要有一個適當的情境;

③任務要考慮學習者的思維和行為模式(modeofthinkinganddoing);

④任務活動要導向任務作品的產生;

⑤學習者在任務完成後能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框架。

(三)在中職課程中基於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可以促進學生在photoshop應用方面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協作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的發展。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中職計算機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作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正被廣大的一線計算機教師所認識和提倡。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中職學校photoshop課程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提供可行性參考。

(四)參考文獻

[1]王曉豔。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太原大學學報,20xx,(3)。

[2]徐文琦。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職業教育,20xx,(11)。

[3]趙立勇。基於任務驅動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情境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xx、

[4]顧豔林,王春林。photoshopcs3案例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2)。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和預期目標:

(一)研究的內容

本研究的內容包括:

1、分析目前中職計算機專業photoshop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構建了基於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中職計算機專業photoshop課程教學設計;

3、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專業photoshop教學中的實施與結果進行分析。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實驗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同時採用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法、比較法等多種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在中職計算機專業photoshop課程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實踐活動,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ZUI後對實踐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相關實驗的科學結論。

2、問卷調查法

通過在中職計算機專業photoshop課程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實踐活動,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編制<關於任務驅動下photoshop學習效果調查問卷>。從任務驅動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三方面的所起的作用進行了調查。

3、文獻分析法

通過文獻研究對任務驅動教學在photoshop教學中的實用性進行分析後,根據任務驅動教學和photoshop課程本身的特點,同時採用現代教學論的理論設計出教學流程和相關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

4、比較法

隨機選取同年級的兩個學情相似的班級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兩個班級同時開設相同的photoshop課程,使用同一出版社出版的相同教材,由同一教師任教。在實驗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實驗,對照班則採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橫向對比,進行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三)預期的目標

1、創造性成果

本研究針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photoshop課堂教學而進的,通過本次教學實驗筆者認為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photoshop課堂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模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於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有利於促進photoshop課堂教學效果。

2、ZUI終成果表現形式

①完成photoshop能力型教材一本;

②在中職課程中基於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論文一篇;

③完成5個比較優秀的任務驅動教學設計案例;

④爭取發表論文一篇。

四、所需儀器設備、材料情況:

(一)所需儀器設備:電腦機房

(二)所需材料情況:網上搜索、potoshop書籍、案例光盤

教育開題報告

一、選題背景

踏足《愛彌兒》研究之路絕非一個簡單隨意的沙灘拾貝,因為後者始終沒有擺脱興之所至的盲目性。但這並不是説沙灘拾貝毫無可取之處,若説真正的思想面臨的是無路可走的荒原,那麼沙灘拾貝未嘗不是莫大的驚喜。不過,這同時意味着,只有當這驚喜作為沿途之風景而歸屬於更加宏闊的道路時,也即,只有當貝殼不僅僅是作為美麗的貝殼而更是作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貝時,這驚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奮力延伸,一切不過是作為腳下的路而將被裹挾於身後的。對《愛彌兒》的到達,同樣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暫作回望的滯留之處。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問題的源出和歸宿,對《愛彌兒》的朝向也正是根源於此。我們當下引以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義為現代生活:“在許多現代社會中都存在着一種普遍的傾向,要將一種優越意識與現代性意識聯繫起來”[1]。現代人認為歷史總是在進步的,但這一源自啟蒙運動的對進步的樂觀精神在 19 世紀末開始變得灰暗:“在法國之後的時期,現代社會被描繪成破壞性的和異化的”[2]。奉行理性和技術的現代性,在“耗盡了文化的意義”(韋伯)之後在根本上造成了現代人的“無家可歸的狀態”(海德格爾)。所以,作為生存於現代性中的我們不得不回溯現代性的源頭以便重新檢審我們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盧梭以一種突出的樣式展示在我們面前:“現代性的第一次危機出現在讓-雅克·盧梭的思想中”[3]。危機,乃是常態與危險因素的碰撞,這就意味着在危機之處,我們不僅能夠目睹現代性的根本樣態,亦能反思現代性的根本問題,細究之下,盧梭以一種拒斥而又推進的形象矗立在現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盧梭看來,“在人類所有的各種知識中,對我們ZUI有用但是是我們掌握得ZUI少的,是關於人的知識”[4]。盧梭在他的第二論文裏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對古代和現代生活的雙重批判,在此,盧梭從根本上把握了現代性的特徵所在:正是關於人的認識的變革導致現代性的誕生。這也正相契合“主體性”作為“現代性的基本概念”[5]所標示出的深層內涵。但是,盧梭關於人的知識的探究並不僅限於“人是誰”這樣的科學式的疑問,他更為關心的,乃是“人應當是誰”這樣的深具人文關懷的問題。而這就意味着,《論不平等》作為人類之進程的歷史展示僅是“一個可資參考的資料”[1],更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資料之上對人類生活的重建:“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和科學,傾向於破壞的成分多,傾向於建設的成分少”[2]。言外之意,《愛彌兒》才是那ZUI終的目的。所以,《愛彌兒》才是盧梭思想的根本展示。ZUI後,盧梭在教育中呈現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對教育的獨特觀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3]。教育關切的是人之為人,也即以人為目的的事業,而這也正是現代社會的根本謬誤:將人作為工具:“某一專業的一個精英學者很像工廠裏這樣一個工人,他終其一生無非是做一個特定的螺絲釘或者手柄,隸屬於一種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機器”[4]。教育所展示的這樣一種對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鑄就了當今現代的技術化的生活,一切都在異化為可以算計的物。正是遠眺到了這一點,盧梭才將文明社會的拯救寄希望於教育。這是一種遠不同於古代和現代的思想,蓋因為他為教育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學,才是人類現代生活的救贖所在,這正是盧梭對問題重重的現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對現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們不得不將目光聚焦於聳立在現代性轉折之處的盧梭上。而盧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納在盧梭的教育論著《愛彌兒》裏。《愛彌兒》不但揭示了現代生活的由來和問題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種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類生活應有的朝向。這也就是必得研究《愛彌兒》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兩個,也即,在通達盧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1、呈現作為教育著作的《愛彌兒》在盧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2、深究盧梭的教育哲學思想與現代性的關聯,梳理出盧梭不同於其他現代性思想家的現代性方案,展示盧梭作為“現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現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一般地,對於西方思想家,其生平與思想並沒有太大的關聯。這當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現的,而是説,在“知”、“行”分離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從生平中窺見思想家的真實思想,所以,對生平的研究實在不是件緊要的事。但是,盧梭是極其特殊的一位:“盧梭的作品與其人格個性的聯繫實在太緊密了”[2]。原因一方面在於盧梭童年的經歷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將此番“塑造”明確地彰顯在《懺悔錄》裏。對盧梭生平的的介紹當然是他的自傳——《懺悔錄》,但是,很難有人能夠跳出自身來評判自己,這對滿是激情和堅定信仰的盧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們需要來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審視。薩利·肖爾茨[3]、雷蒙·特魯鬆[4]之類的著者顯然意圖做這樣的工作,但是,此類傳記大部分停留在對《懺悔錄》的簡要重述上,並未對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讀。不過,對此,近來有兩個研究趨勢頗為值得關注。一是布蘭查德的《盧梭與反叛精神——一項心理學研究》。觀其書名,能夠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圖:“本書被描述為對盧梭和他的政治理論的心理分析”[5]。這樣一種研究傾向顯然建立在現代心理學的興起之上,換言之,這是一種現代人的口味。無人能夠否認心理學的價值,但是,心理學意圖通過科學的確定性來客觀地把握人腦的活動——思想,這實在遠遠超出了它的能力範圍,所以,當它ZUI終得出“盧梭建構理想的政治體系時他所陷入的兩難境地的解決方法:個人偏見,個人口味,凌駕於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對於理智運行的感情損害”[6]這一結論時,一種更為廣闊的對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動”所遺忘了。盧梭的生平乃是作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種童年心理創傷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傾向乃是與政治哲學的現代復興相伴而生:《盧梭的榜樣人生——作為政治哲學的<懺悔錄>》。凱利看到了“盧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種有意義的順序加以記載,精心描繪,以揭示這些事件的一般含義”[1],但是,他將盧梭對其生平的展示解讀為“盧梭意圖樹立一個新的榜樣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無傷政治利益”[2],這實在有着過度解釋之嫌。因為在《懺悔錄》裏,盧梭宣稱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來面目和全部事實描繪出來的人像”[3],這就是説,盧梭是在陳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樣或者理想人格,不在於他自身,而在於《愛彌兒》。盧梭對“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時是為了肅清他的思想的來源,在中老年時,則是為了清白名譽的申辯。綜上看來,盧梭的生平並未得到應有的如實的對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首先,呈現盧梭思想、性情的淵源,也即,通過解讀《懺悔錄》來梳理《愛彌兒》中所表達的思想的ZUI初源頭;

2、其次,《懺悔錄》裏所展示的時代乃是以科學與藝術為典型表徵的時代。通過解讀盧梭的第一篇論文[3]展示出與《愛彌兒》中的教育相對立的盧梭時代的教化,指明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所導致的惡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來源,即,通過解讀盧梭的第二篇論文[4],一方面鋪展開人類生活的歷史變遷,解釋不平等產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僅呈現出《愛彌兒》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據,而且在釐清人類由自然狀態向社會狀態之轉變時,亦顯白地言説出文明——教化社會的誕生;

4、接着,《論不平等》裏顯現出的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據,另一部分依據根植於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所以,在表面上,能夠清晰地覺察出《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裏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過對諸多矛盾的深層消解,指明盧梭思想的根本統一之處:《愛彌兒》;

5、緊接着,通過道路的追溯,在此就達到了本論文的一個終點:《愛彌兒》在盧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過,對於這一教化——改善方案,盧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認識:它在文明社會中可能的淒涼遭遇。這認識真切地反映在《愛彌兒》的結尾和《一個孤獨的漫步者的夢》裏;

6、ZUI後,需要解讀的是,《愛彌兒》的現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現代性的朝向和精神。盧梭呈現在這條道路上的思想,雖然是以對現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無論是在誤解還是正解的情況下,盧梭都急劇地推進了現代社會的進程,根本原因在於,在“現代性”乃是對人之存在的前無古人的關注之意義上,盧梭本質上就是一個現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簡單表示為:

五、寫作提綱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盧梭何以能夠顯現? 13-16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 16-32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16-17

第二節 研究綜述 17-28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28-30

第四節 研究思路及創新 30-32

第二章 愛彌兒之師:盧梭是誰? 32-50

第一節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節 日內瓦與盧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節 失敗的教師與父親 41-44

第四節 作為申辯的《懺悔錄》: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學時代中的“人”:《愛彌兒》立身時代的教化 50-69

第一節 《論科學與藝術》的由來 50-53

第二節 知識進步與風俗改良的隱喻 53-56

第三節 從形而上學與宗教脱離而出的人之尊嚴 56-59

第四節 科學之本質 59-62

第五節 科學的六種敗壞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愛彌兒》的“自然狀態” 69-103

第一節 《論不平等》的由來 70-73

第二節 自然法 73-76

第三節 盧梭的人類學研究 76-80

第四節 自然狀態與自然教育 80-97

第五節 文明教化的誕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愛彌兒》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節 《社會契約論》的地位 103-106

第二節 教育的兩種來源:自然與社會 106-109

第三節 社會中的野蠻人:自然人與公民 109-112

第四節 自由與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現代性方案:作為拯救之道的《愛彌兒》 119-137

第一節 法國大革命裏的盧梭 119-123

第二節 誰是愛彌兒? 123-126

第三節 盧梭思想體系的終點:《愛彌兒》 126-128

第四節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對人性本惡的制衡 128-132

第五節 《愛彌兒》的結局:《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132-137

第七章 結語:盧梭·教育·現代性 137-147

第一節 《愛彌兒》的現代道路 137-140

第二節 失落的教育:《愛彌兒》的湮沒 140-142

第三節 盧梭:一個轉折的現代性 142-147

參考文獻 147-152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著 152-153

致謝 153

六、本文研究進展(略)

七、目前已經閲讀的主要文獻

[1]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2]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3]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4]盧梭.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5]盧梭.論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使風俗日趨純樸[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6]盧梭.懺悔錄[M].範希衡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

[7]盧梭.新愛洛漪絲[M].伊信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8]盧梭.盧梭評判讓-雅克:對話錄[M].袁樹仁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xx.

[9]盧梭.政治制度論[M].崇明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

[10]盧梭.致達朗貝爾的信[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11]盧梭.政治經濟學[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12]盧梭.致博蒙書[M].吳雅凌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

[13]盧梭.植物學通信[M].熊姣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14]盧梭.山中來信[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15]盧梭.論語言的起源兼論旋律與音樂的模仿[M].吳克峯、胡濤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xx.

[16]盧梭.文學與道德雜篇[M].吳雅凌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

[17]盧梭.盧梭自選書信集[M].劉陽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18]霍布森.狄德羅與盧梭:啟蒙脈絡[M].胡振明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19]凱利.盧梭的榜樣人生——作為政治哲學的《懺悔錄》[M].黃羣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

[20]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M].賀麟、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21]列奧 施特勞斯、約瑟夫 克羅波西主編.政治哲學史[M].李天然等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奧 施特勞斯.關於馬基雅維裏的思考[M].申彤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xx.

[23]列奧 施特勞斯.自然權利與歷史[M].彭剛譯.北京: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20xx.

[24]列奧 施特勞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學[M].申彤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xx.

[25]列奧 施特勞斯.古典政治理性主義的重生——施特勞斯思想入門[M].郭振華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

[26]列奧 施特勞斯.什麼是政治哲學[M].李世祥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

[27]布魯姆.巨人與侏儒(增訂版)[M].張輝選編.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

[28]布魯姆.美國精神的封閉[M].佔旭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xx.

[29]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30]柏拉圖.柏拉圖對話集[M].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教育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國小、國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差異》

預期主要成果:調查報告《國小、國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對比研究》、《國小、國中、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方法課例集錦》

預期完成時間:XX年12月底

一、課題釋義

在眾多的課題中選擇《國小、國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差異》這樣一個課題,我們課題組成員曾經做過多次研討,大家普遍認為這個課題很大,極易架空,之所以這樣認為,原因之一在於:課題內容涉及外語課堂教學的多個領域,單是一個國小就足以令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潛心數年加以探索與研究;原因之二在於:關於對國小、國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之間存在的差異,人們尚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先期的課題準備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相對於其他課題而言是比較少的,可供參考的資料不是很多,理論儲備不足。然而愈是困難重重,我們愈是感到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研究,為此我們深刻挖掘課題本身的內涵,力求把大的課題做精,把空的內容填實,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按照建構主義的理論,將課題宏觀的釋義為以下四個部分:

(一) 國小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伴隨着國家教育部下達文件要求國小自XX年秋有條件的省份、地區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國小英語教學為英語外語教學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嶄新的契機。國小外語課堂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個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幫助學生學習與發展比單純教授語言更為重要,相應地,國小外語課堂教學方法更應從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汲取方法與技巧,並對課改初期的外語課堂教學的一些實際情況加以必要研究,從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國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英語教學從無到有,從支離破碎到綜合系統,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學生髮展的過程。教無定法,教必有法。靈活駕御課堂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來的中學外語課堂教學積累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方法,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加強對國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創新教學方法勢必會為課堂教學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 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語課堂教學多年來受大學聯考這根指揮棒的影響,課堂教學方法趨於單一,英語教學對語法性能的講解細緻入微,極為重視語言形式的傳授,輕語言功能的訓練。課程改革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高中外語課堂教學勢必在國小、國中外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下,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重新量體裁衣,採用更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創新課堂。

(四) 國小、國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差異的比較

綜上研究(即國小、國中、高中不同學段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勢必表明,國小、國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之間存在着差異,因此比較差異,深刻挖掘差異形成的各種因素,分析這些因素的內在價值,有利於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教學中尊重和利用這些因素上好各個學段的英語課。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及課題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課題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來,外語教學一直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特別是自1996年以來李嵐清副總理對我國當前基礎階段外語教學的改革多次發表談話指出:“我國當前基礎階段的外語教學雖然有了加強和改進,但總的情況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花的時間長,相對的效果較差。一些人比喻我們的英語教學是一壺燒了十幾年也燒不開的温水。必須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認真研究,加以改進。目前,我國外語教學效益不大,亟待改進。經過國小、中學、高中,大部分學生不能閲讀原版書,不能用外語會話,外語教學效果不理想,影響着改革開放和擴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於一個這樣的背景,誘發了我們對該課題的探討與研究。

正如嵐清總理所講,學生對此不滿意,教師也同樣不滿意。問題出在哪裏?其根本原因是:英語課程的開設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缺乏“—條龍”的課程教學體系,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長時間在低水平上重複。許多學生在國小學習了英語,進入國中後,又不得不從頭學習,中學生進入高中後,又要重複國中階段學習的內容。這種低水平的重複,不僅浪費了教學資源,還挫傷了學習者英語的興趣。

一時間,中國小外語教學銜接的問題成了外語教學的一個重心工作,而教材要銜接的呼聲則更是一浪高過一浪。面對這種眾聲喧譁的局面,我們的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試圖打破外語教學的這種狀況,嘗試以教材的銜接為突破口,但實踐證明,單憑教材的銜接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銜接問題。人們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來。而此番思索必然將人們的視野聚焦在這個課題之上。

2、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正當我們這些教學工作者舉步為艱之時,XX年6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確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標,研製了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我們感悟到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突出體現圍繞人的發展目標來設計和確定課程標準。

【第15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開題報告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xx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科規辦函[xx]16號文件)的要求,今天召開開題論證會,進一步完善落實研究方案後,正式開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課題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領導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進行指正、審議。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教育客觀規律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推動教育科學理論轉化為教育實際應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措施。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要點》指出:“要進一步規範課題管理,強化課題管理環節,確保課題的順利進行,併力爭多出精品力作,不斷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這為加強課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從目前國內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現狀來看,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工作無論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形式、管理程序,還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顯落後於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資料表明,國內外研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總的狀況是:研究人員、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較低。在研究內容上:實踐性問題研究多,理論性問題研究少;操作性問題研究多,宏觀性問題研究少;零散性問題研究多,系統性問題研究少。

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加強對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理論基礎、發展趨勢以及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科學化與標準化等重要問題的研究,確定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統一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統化、規範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質量水平,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課題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申報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與應用》,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xx年課題(課題批准號ffbo11495)。課題主持人黃宜鋒。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條件

全面質量管理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最初應用於工業,後來從工業部門擴展到建築業、交通郵電業、商業、服務業等眾多領域,並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和運用,在日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最經濟的方式讓顧客、社會和組織所有成員持續滿意的一種質量管理模式。它認為,質量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概念,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產品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要綜合考慮質量、價格、交貨期和服務等等;質量有一個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是整個組織活動的成果,質量管理必須對質量形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強管理,以預防為主,通過各個環節的作用,使質量螺旋上升。

這種模式的特點表現為全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全組織的質量管理,使質量管理成為全體成員的內在需求——以人文為本的自主管理;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管理,強調以最小成本投入獲得最優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質量管理的精髓就在於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要求。教育規劃課題質量同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一樣,也有一個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課題研究方向的確定,到課題的申報評審、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鑑定、成果評獎、成果推廣這些環節構成了一個系統,課題質量就是在這個系統中逐步形成的。這個過程是以與課題相關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質為中心,隨着過程的不斷髮展,課題質量也在不斷適應、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作為一個質量系統,其目標實現取決於各個環節的質量保證和各環節之間的協調,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質量。因此,必須將質量形成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質量管理體系中,實行全過程的管理。而要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必須重視人的因素。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靠課題組成員去實施,都要課題所在單位和有關管理部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並通過有效的手段加強對課題的管理。因此,課題研究過程比其它任何行業的生產服務過程都更加強調人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建立以全面、全過程、全員為基本特徵的教育規劃課題質量管理體系。

本課題試圖以系統科學作理論支撐,以現代質量管理理論(iso9000質量管理系統和ipmp項目管理系統理論)為具體指導,以我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具體實踐過程為主

要研究對象,探索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現代管理的規律,建構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的體系,並在其試行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改進,提高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從而推動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

探索省級教育科研課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不僅對我省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還可以為我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改革與發展提供新思路。我們將當代最新的管理科學——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引入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結合教育科學規劃管理活動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應用這一管理理論的過程中,無疑也會發展和豐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

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一是課題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牽頭,研究內容與承擔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聯繫緊密的特點,因而有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內在動力,研究條件和研究時間均有足夠的保證。二是本課題得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有關專家的重視和支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金寶成副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申紀雲、王健、張作功副廳長、張學軍院長是本課題組顧問。主持課題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課題工作的副院長,能有效地保證課題研究的協調、實施;三是參與研究的人員有中國小、職業學校、大學的教師、校長,有省、市、縣教研管理機構的研究人員、領導,有網絡計算機專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層面上主持和參加過國家級、省級多類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和管理經驗,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課題概念界定

(1)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最終成果本身的質量,還包括與成果質量有關的研究工作質量及其組織工作的質量管理;(2)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過程質量管理”,主要是指課題指南設計、申報、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鑑定、成果評獎、信息公佈、成果推廣等環節的質量管理;

(3)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員質量管理”,主要是指課題指南設計者、申報立項評審者、課題組組長、開題論證者、中期檢查者、結題鑑定者、省級評獎和信息公佈者等人員的管理。使以上人員樹立起“質量第一,人人有責”質量管理的觀念。

(4)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可控因素質量管理,即對影響課題研究工作和課題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課題質量標準、課題經費、研究進程等)實施直接或間接控制的目標管理。

(5)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能夠量化的儘可能數量化。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理論研究

(1)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及特點。

(2)國內外科研課題管理的動態與趨勢。

(3)全面質量管理理論與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

2、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研製(本課題的核心研究內容)

課題研究工作質量標準體系研製

課題的成果質量標準體系研製

3、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模式的構建

依據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的理論和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包括課題的成果質量標準和課題研究工作的質量標準)構建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模式。

4、省級規劃課題質量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包括湖南教育科學規劃網、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網絡管理系統,含課題申報系統、課題信息儲存、管理、發佈系統以及課題庫資料收集整理歸檔)。

5、試行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

(1)制訂文件。

(2)組織培訓。

(3)分組實施

(4)反饋、分析、整理信息。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與途徑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輔之調查法、文獻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體措施是:

1、採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收集和查閲國內外有關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研究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國際上、國家和省有關管理部門關於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文件。

2、邀請有關專家作全面質量管理專題學術報告或舉辦座談,使課題組成員的掌握全面質量管理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有關專門技術。

3、運用經驗總結法,總結教育科研傳統管理的經驗,吸取精華,為建構新的教育科研課題管理模式打好基礎。

4、通過座談、訪談、書面調查等形式,廣泛聽取教育研究專家和管理專家的意見。

5、將研究成果及時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活動中進行實施,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六、課題組織機構

為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設立顧問小組。

1、顧問小組

聘請下列領導、專家為課題組顧問:

金寶成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熊川武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申紀雲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教

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

王 健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

張作功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

張學軍 湖南省教科院院長、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

黃中益 湖南師大教授、省教育學會副祕書長

2、課題組

課題組負責實施並完成課題研究工作。

組長:黃宜鋒(主持人)男、中學高級 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長

副組長:李倡平男、副研究員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副主任

副組長:易志勇 男、中學高級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副主任

成 員:盧國良 男 中教高級 湖南省教科院黨委副書記

肖雲龍 男 教授 中南大學高教所所長

常思亮 男 副教授 湖南師大教育系主任

杜祥培 男 副教授 湖南農業大學教務處長

謝根生 男 副教授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教科處長

龔德良 男 副教授 郴州師專計算機系室主任

吳振峯 男 副教授 湖南大眾傳媒學院網絡系主任

趙雄輝 男 副研究員 湖南省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長

龍迪輝 男 中教高級 長沙市教科所所長

黃海春 男 中教高級 常德市教科所所長

蘇沙平男 中教高級 湘潭市教科所所長

彭天文 男 中教高級 衡陽市教科所所長

王以平男 中教高級 邵陽市教科所所長

葛天普 男 中教高級 岳陽市教科所所長

羅曉明 男 中教高級 郴州市教科所所長

蔡子文 男 中教高級 益陽市教科所所長

佘長保 男 中教高級 懷化市教科所所長

王志海 男 中教高級 婁底市教科所所長

黃沛華 男 中教高級 湘西自治州教科所所長

劉協平男 中教高級 張家界市教科所所長

汪華明 男 中教高級 永洲市教科所所長

丁文平男 中教高級 株洲市教科所副所長

唐亞唯 男 中教高級 岳陽市教育局職成教科長

周國輝 男 中教高級 長沙市職教研究中心主任

劉甫會 男 中教高級 衡陽市職教研究中心主任

曾立民 男 中教高級 株洲市職教研究中心主任

王江清 男 中教高級 湖南省教科院職成所理論室主任

邵漢清 男 副教授 長沙市同升湖實驗學校校長助理

鄭定子 男 特級教師 湖南師大附中教研室主任

薛劍剛 男 中教高級 湘潭市教科所

王建軍 女 特級教師 醴陵市教研室副主任

羅 慧 女 中教高級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科長

伍春暉 男 中教一級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副科長

易海華 女 中教一級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副科長

於康林 女 圖書館員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教研員

沈小強 男 研究生 湖南師大教科院

張光鐸 男 博士 青果園軟件開發公司總經理

(注:

1、此次排名屬非正式排名,不作課題結題時的依據,正式排名要待課題結題後,按對課題貢獻大小。

2、各市州教科所長、職成教中心主任以及高校處室負責人,如因工作需要換人可由單位繼任者自然接替。)

七、課題組成員分工

1、理論研究組

主要任務:分析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現狀,研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規律;探索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發展趨勢;研究由全面質量管理、全程質量管理、全員質量管理和質量信息管理系統組成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系統。

主要成員:黃宜鋒、易志勇、肖雲龍、葛天普、丁文平、薛劍剛、王建軍、周國輝、伍春輝、龔德良。

2、標準體系制定組

主要任務:研製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

主要成員:李倡平、常思亮、邵漢清、蘇沙平、鄭定子、易海華、趙雄輝、王江清、劉甫會、沈小強、杜祥培。

3、試行實施組

主要任務:通過試行省級規劃課題的全員質量管理、全程質量管理、全因素質量管理模式,帶動各市州、各學校教育科研課題全面質量管理。

主要成員:盧國良、羅 慧、彭天文、蔡子文、佘長保、龍迪輝、王以平、羅曉明、黃沛華、黃海春、王志海、汪華明、劉協平、曾立民、謝根生、唐亞唯。

4、信息網絡組

主要任務:開發、完善、試行質量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含開發課題申報系統,信息收集、儲藏、發佈系統)

主要成員:李倡平易志勇、吳振峯、龔德良、張光鐸、於康林。

八、課題成果及完成人

(一)主要成果

1、《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質量標準體系》。常思亮、肖雲龍、邵漢清負責,質量標準體系制定組全體成員參與。

2、《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面質量管理研究與應用》研究報告。黃宜鋒、易志勇負責,總課題組全體研究人員參與。

3、《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手冊》。李倡平、羅慧、薛劍剛、王建軍負責,總課

題組全體研究人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