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思想政治教育開題報告範文(精選7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4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思想政治教育開題報告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思想政治教育開題報告範文》相關的範文。

思想政治教育開題報告範文(精選7篇)

篇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開題報告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農村青少年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問題研究

一、研究意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之根本。自我國開始實施義務教育的近30年來,中國的教育改革發展進入了一個重要而特殊的歷史時期,特別是農村教育更是進行了巨大的變革和進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普及義務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的宏偉目標,關係到我國能否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崛起的“中國夢”。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行,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地區的教育狀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農村青少年的入學率和升學率有了明顯的提升,農村的整體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施行過程中,出現了農村青少年輟學等一系列的問題,不能真正根本的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和問題,認真提出對策,改善我國農村教育現狀。

因此,本文通過對樊相鎮中國小生輟學問題的調查研究,分析中國小生輟學的現狀和原因,提出一系列的建議和措施。希望能夠儘快的減少農村青少年的輟學率,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改善教學條件。

二、文獻綜述

農村青少年輟學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具有國際性和普遍性。無論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還是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輟學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國內外許多的研究者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對農村青少年輟學原因的看法較為一致,認為農村青少年輟學的原因主要有:學生個體、家庭、學校和社會狀況。

我國許多的專家學者、新聞媒體也相當重視農村青少年的輟學問題,他們對這一問題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從總體上看,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圍繞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國小生輟學問題而提出的原因及對策。中外關於農村青少年輟學問題的研究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在輟學原因方面,都把青少年輟學原因歸結為學生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鄭真真的《中國10~18歲青少年就學的影響因素分析》、王景英的《農村國中學生輟學原因及對策研究》、廣少奎的《農村中國小生輟學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等分析指出我國農村青少年在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過程中,由於個人學習成績差產生厭學心裏、家庭生活貧困無力支付教育開支、學校教育模式老化單純追求升學率、社會的許多不良風氣的腐蝕等,導致逃學、輟學現象的發生。

在對於農村青少年輟學這一問題的研究中,許多學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和措施。鍾華《論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袁桂林,洪俊,李伯玲《農村國中輟學現狀調查及控制輟學對策思考》等文獻中提出,必須政府、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個人都做出努力,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改善農村教學條件,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改革,減輕教育負擔,這樣才能積極有效地減少農村青少年的輟學率,切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

三、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主要內容:

一、農村青少年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現象分析

二、農村青少年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原因

(一)社會就業壓力大,“上學無用”論頗有市場

(二)優質教育資源缺乏,學生厭學情緒蔓延

(三)社會誘惑增多,青少年缺乏足夠的自控能力

(四)隔代教育弊端凸顯,家庭教育嚴重缺位

(五)變相收費現象嚴重,貧困家庭不堪重負

三、解決農村青少年輟學問題的對策與建

(一)引導學生積極向學,沖淡 “上學無用”論的負面影響

(二)加大對農村中國小優質教育資源的輸入

(三)培養優秀的農村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

(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學生父母增收

(五)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改革,改革課程及教學模式

(六)減輕教育負擔,降低教育費用

(七)加強法制宣傳,增加法律意識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問卷調查法

四、進度計劃

1、20XX年元月中旬交第一稿

2、20XX年4月中旬交第二稿

3、20XX年4月底交第三稿

4、20XX年5月上旬定稿

五、參考文獻

[1]鍾啟泉.解讀中國教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2]教育事業統計年鑑2000[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鄭真真等.中國10~18歲青少年就學的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2,(2)

[4]鍾華.論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J]。湖南社會科學,2003(2)

[5]蘇選良.當前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青年研究。2003(2)

[6] 袁桂林,洪俊,李伯玲.農村國中輟學現狀調查及控制輟學對策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04(2):4-8.

[7] 廣少奎.農村中國小生輟學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教育發展研究, 2005(1):54-57.

[8] 王穎,楊潤勇.農村地區國中學生輟學防止策略研究--小康農村地區國中學生輟學現象研究之三. 2004(1):37-42.

[9] 王景英.農村國中學生輟學原因及對策研究.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123-128.

篇2: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儒家孝道與現代家庭養老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説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研究動態: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問題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各國學者開始對這個古老的研究領域給予新的重視,尋求各種解決方法,以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有二個方向,一是以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多數學者選擇的希望通過發展社會養老即建立高福利的社會保障體系來解決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一是希望健全現有的家庭養老體系,輔助以社會養老體系,中國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這,主要希望發揚中國傳統的尊老、敬老的思想來促進家庭養老的健康、和諧發展,這方面較為突出的論文有有蕭振禹主編的《養老,你指望誰——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困惑》等,張懷承主編的《中國的家庭與倫理》等。他們提倡目前中國應繼續以家庭養老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通過對儒家傳統的孝道思想的繼承和發揚來達到家庭養老的健康發展。

選題的依據

孝道思想是儒家及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這種孝道思想的影響,中華民族才形成了尊老愛幼,孝敬老人,贍養老人的傳統美德。據有關資料統計,XX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已達1.3億,佔總人口的11%,根據科學預測,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將達2.8億,約佔總人口的20%。顯然,我國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與發達國家不同,是在經濟相對落後的情況下進入的,時間短,速度快,指望在短期內用社會保障和敬老院來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老有所終不太現實。家庭養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是我國養老的主要途徑。在這種背景下,探討儒家的孝道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敬老原則與現代家庭養老的關係,對於現代社會的進步發展,解決老齡化社會中的一系列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選題的意義

a 從理論上看,豐富和深化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研究,有助於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健康的'養老體系

b 從實踐上看,對於加強家庭道德建設,推進家庭文明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儒家“孝道”思想與現代家庭養老

1儒家“孝道”的基本內容

2儒家“孝道”原則的糟粕和精華

現代中國的家庭養老

4儒家孝道的現代轉承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重點:在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儒家“孝道”的轉承

2、難點:理論分析,實證分析儒家“孝道”的糟粕和精華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驟:

1、收集資料

2、歸納整理資料

3、編寫寫作提綱

4、寫作論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歷史分析法;

3、演繹歸納法;

4、分析綜合法。

措施:

1、充分收集資料

2、對資料進行閲讀,分析和綜合

3、制定寫作計劃表

4、主動多與指導老師交流

進度安排:

1、XX年12月20日前確定選題

2、XX年1月16日前提交開題報告

3、XX年4月10日前提交論文初稿交指導老師審閲後進行修改。

4、XX年5月20日前交定稿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2] 劉澤華:《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反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版

[3] 劉翔:《中國傳統價值觀詮釋學》,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版

[4] 劉再復、林崗:《傳統與中國人》,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5] 辜鴻銘著,黃興濤、宋小慶譯:《中國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

[6] 杜漢生:《中國精神》,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7] 蕭振禹主編:《養老,你指望誰——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困惑》,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8] 武寅、石竣主編:《家庭倫理與人格教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XX年版

[9] 呂平主編:《孝經》,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年版

[10]《中國人口報》,1999年2月5日1版

[11] 張懷承主編:《中國的家庭與倫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12] 高成鳶主編:《中國的尊老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 雜誌:《中國哲學史》、《哲學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等有關中國哲學、儒學網站

篇3: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設計)名稱:淺析我國非婚生子女保護制度的缺陷與完善

一、研究或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1、選題目的:

非婚生子女是一個純粹的相對法律概念,所謂的非婚生子女就是沒有合法婚姻關係的男女所生的子女、未婚男女所生的子女、有配偶者與第三人自願發生性行為所生子女、無效婚姻、被撤銷婚姻所生子女以及婦女被強暴後所生的子女以及妻子未經丈夫同意採取異質人工授精方式生育的子女等。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的轉變,同居、試婚、特別是婚外情現象屢有發生,由此導致的私生子成為社會一個嚴重的問題,非婚生子女一般是不道德行為的產物,他們的身份一般是不公開的,這樣使得他們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全面有效地法律保護。雖然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權思想、平等思想、血統思想的發展,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高,法律權益得到了一定的保護,但是我國婚姻法及其他法律對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規定比較籠統,缺乏系統的、詳盡的法律規定,這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在現實中缺乏保障。故我希望通過對我國保護非婚生子女權益的法律進行探索研究,使得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全面而有效地法律保護。

2、選題意義:

在以往,非婚生子女在社會和法律上幾乎沒有絲毫地位和權利,這使得非婚生子女一直生活在歧視和不公正的環境中。現今社會人們的看法雖然有所改變,立法上也注意了對非婚生子女的保護,但是其社會地位和合法權利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歧視也依然存在。我國法律對於非婚生子女的規定分散於憲法、婚姻法、未成年保護法,且過於泛化沒有針對性。而對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保護不足,容易導致該社會羣體的心態失衡,誘發違法犯罪,不利益社會穩定,不利於當下和諧社會的建設,不利於我國的社會穩定和發展。

本人認為應該健全現行法律,統一立法,建立切實可行的與非婚生子女法律權益保護的各項相關制度,這樣能使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進而提高其社會地位,消除社會歧視。

二、研究或設計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1、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對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的研究尚處比較落後於世界的狀況,各執其見。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我國在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立法不足,相關制度缺失是最重要的問題所在。另外,我國從立法上沒有專門的統一立法來規定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問題,分散於憲法、婚姻法、繼承法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當中。

2、國外研究現狀:

早在20世紀初,部分國家的立法就已經確認了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其顯著特徵就是確立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地位平等。現今多數國家基本上以子女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從立法上不斷修正對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的不足,在德國和美國甚至取消了非婚生子女保護的法律概念,沒有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法律概念的差別,也就沒有了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待遇差別。但是仍然有少數國家依舊保留對非婚生子女的歧視條款,無法認同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有相同的法律地位,非婚生子女權益的保護力度有待加強。

3、發展趨勢:

非婚生子女作為社會弱勢羣體,由受虐待到受保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了保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的權益,現在很多的國家已取消非婚生女子的稱謂,將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統稱為子女,讓所有的子女在名分上完全平等。此舉彰顯了非婚生子女立法的發展趨勢。隨着我們這個社會和法律的健全、完善,非婚生子女的權益將會實現最大化,我們整個社會和法律將會更加健全、完善,直至成熟。

三、主要研究或設計內容,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思路:

主要設計內容:

摘要

一、我國非婚生子女法律概念的界定

二、目前我國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的現狀及缺陷分析

(一)我國關於非婚生子女地位和權力的保護

1.我國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2.我國非婚生子女的撫養問題

3.非婚生子女監護權的問題

4.我國非婚生子女的户口申報問題

(二)我國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和準證制度的缺失

1.國外非婚生子女的認領制度

2.準證制度

3.我國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的缺失

三、完善我國非婚生子女保護制度的建議

(一)對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立法保護

1、取消“非婚生子女”這一歧視性稱謂

2、加強非婚生子女的監護權保護

3.明確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加強非婚生子女的監護權保護

4.改革現有的户籍制度

(二)借鑑國外立法經驗,建立我國的準證制度和認領制度

1.子女最大利益原則

2.子女平等原則

3.尊重血緣真實性,兼顧當事人主觀真實意願的原則

(三)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和大力宣揚法治教育

結語

基本思路:

本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先對非婚生子女的概念和範圍進行闡述,然後介紹我國非婚生子女及對其法律保護的現狀、各方面存在的缺陷,繼而指出我國在非婚生子女權益保護上的法律與制度缺失所在,結合並借鑑國外立法中對於非婚生子女權益法律保護的可取之處提出個人對於我國對於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完善的看法和意見。

創新之處:

本文將以法律保護為基礎,加強社會保護為切入點,就如何對非婚生子女尤其是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保護提出幾點制度上的'創新之處。

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及解決的辦法:

1、完成論文的條件

(1)查閲對論文撰寫有幫助的相關圖書資料,包括法學家的專著、期刊、網絡文獻等。

(2)關注此論題在實踐中最新的發展情況,跟進各法學家提出的新主張、新看法。

(3)並在指導老師悉心的幫助下完成論文的撰寫。

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大量地查閲相關文獻來獲得所需要的資料,而且能對違憲審查的歷史、現狀有更全面的瞭解。

(2)比較分析法:通過比較和分析幾種不同的違憲審查模式的利弊和其在現實中的實踐情況,適當借鑑其中成功的做法。

3、解決辦法

(1)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借閲數本有關非婚生子女保護制度的書籍,進行研讀,在撰寫論文時予以適當的參考。

(2)拓寬收集資料的渠道,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的文章,比如知網,瞭解更多時下的爭議焦點,各大法學家的主要觀點等。

(3)認真記錄對於論文的撰寫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觀點、論述,並經常進行思考。

(4)與指導老師保持聯繫,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並虛心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不足之處積極改進。

五、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一)20XX.11.10--20XX.11.30 確定論文題目

(二)20XX.12.1--20XX.12.14 收集文獻資料及列舉提綱

(三)20XX.12.15—20XX.02.10提交開題報告

(四)20XX.02.11—20XX.03.2提交論文初稿

(五)20XX.03.3—20XX.05.01 修改論文

(六)20XX.05.2—20XX.05.20 準備論文答辯

六、閲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1] 楊大文,婚姻家庭法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26

[2] 齊愛民,婚姻家庭法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148

[3] 國家是司法考試命題研究會.2004年國家司法考試最新必讀法律法規彙編[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422-433

[4] 江平,《民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786頁

[5] 江平,《民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783頁

[6] 王澤,《民法概論》[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648頁

[7] 陳明明,《冷費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0年3月(上)

[8] 王洪,《論子女最佳利益原則》[J].現代法學,2003年6月

[9] 耿志強,《非婚生子女保護現狀、原因及對策》[J].洛陽理工學院院報,2009年4月

[10] 趙軍,確立我國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的立法研究[J].行政與法.2007年12月

篇4: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監管問題

1、選題的理論、實際意義

(一)選題理論: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長期實行的城鄉二元體制下“三農”問題的衍生物,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特殊社會問題,對農村學校、家庭、社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戰略意義。

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學習輔導與監督,臨時監護人與老師聯繫較少,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督導不力,再加上老師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不瞭解,對留守兒童督導不到位,使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受到較大影響,出現了學習態度散漫、對自己的學習要求不高和學習成績的下降。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深層次的根源來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是由於我國長期實行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和二元户口制度問題、由此產生的“三農”問題及其衍生物--農民工問題;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具體、直接的原因來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的重要原因是留守兒童的監管問題。

(二)實際意義:通過對留守兒童的監管問題的探析。

(1)使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有效的結合,從而保證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留守兒童在有利的環境下健全的發展。

(2)以留守兒童為特定羣體為單位,組織實驗研究,得出解決留守兒童的監管問題的有效途徑。

(3)堅持以人為本,探析留守兒童的監管問題,聯繫實際,改進監管的途徑和方法。有利於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使留守兒童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能減少學校安全事故

(4)做好留守兒童的監管,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使留守兒童父母安心務工,對我國的城市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貢獻。

2、研究動態、見解

對選題進行分析,理出自己的思路,然後查閲相關資料,以某個村留守兒童的.監管為例子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深層次的根源來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是由於我國長期實行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和二元户口制度問題、由此產生的“三農”問題及其衍生物--農民工問題;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具體、直接的原因來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是由於農民工家庭問題、監管問題、學校教育與管理問題、農村社區問題、政府對策缺失、兒童自身的問題。當家庭、學校、社會的缺陷單獨或二者、三者同時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產生消極作用時,他們的健康發展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不僅傷害了他們自身,同時也給他們的家庭、學校、社區的秩序,以及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解決留守

兒童問題,要從家庭、學校和社區等多方面入手,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一個基層政府、學校、

社區、家庭相互配合的留守兒童監護體系。但這只是治標策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就要徹底解決二元經濟體制問題、二元户籍制度及其相關的教育、就業、福利等制度問題,還有由此導致的“三農”問題、農民工問題等。這是治本策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要做到標本兼治,治標與治本相結合。

3、研究思路、方法、技術路線

(一)思路:

(1)充分收集材料。

(2)對資料進行閲讀,分析和綜合。

(3)制定寫作計劃表。

(4)主動多與指導老師和同學交流。

(二)方法:

1.文獻研究方法

2.歷史分析法

3.抽樣調查法

4.案例分析法

5.分析綜合法

(三)技術路線:

1.收集資料

2.歸納整理資料

3.編寫寫作提綱

4.寫作論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4、總體安排、進度計劃

1.20xx年7月初 確定選題

2.20xx年7月至8月收集資料

3.20xx年9月至10月提交開題報告

4.20xx年10月至12月底提交論文初稿交給知道老師審閲

5.20xx年1月至3月修改論文並定稿

5、主要參考文獻

[1]中央科教所《教育文摘週報》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學研究所編 《中國教育科研與實踐》 [M].2004年版

[2]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編《現行教育法規與政策選編》[G].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幹部法律知識讀本》[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

[4]王建芬《誰來關注留守兒童?》[J].河南法制報 2009年7月17日

[5]方銘琳.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機制[J].中國農村教育,

[6]常青.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特徵研究——以江西玉山縣為例[D].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7]徐羣.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創建和諧新農村[J].現代農業科技

[8]王璠.統籌城鄉發展與體制創新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5)

[9]田景正.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5)

篇5: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模板

論文題目: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分析

1.選題依據及研究綜述

通過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安全現狀的分析,認識到高校校園文化面臨着諸多挑戰,並應積極採取相應的解決對策。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分析問題找對策。對高校校園文面臨的挑戰的分析和解決大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對校園文化問題看似只是學校小範圍實則關係到國家發展,人才全面發展和社會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重大問題。解決好思想問題使高校文化在健康、安全、積極的狀態下不斷豐富的延續下去。高校文化安全以校園和學生以及學術氛圍為主,而學生又佔了主體地位。從思想的根源出發才能更準確的抓住問題;才能更有效地改變高校校園文化存在的問題;才能拿出有力的對策,最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新和諧社會當前及未來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2.課題的基本內容

當前,大學校園文化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它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和諧發展有着其他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面臨各種挑戰,存在不少問題,制約了大學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發揮,影響當代大學生成才。筆者在本文中主要是研究和探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措施。

3.課題的重點、難點及創新點

課題重點:客觀、真實地反映當前高校校園文化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有哪些。

課題難點:深刻、全面地分析當前高校校園文化中挑戰產生的根源及其他影響因素。

課題創新點: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出發,提出可行性建議及對策。

4.論文提綱

一、校園文化安全內涵的界定

(一)文化的含義

(二)安全的含義

二、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引發消極影響

(二)網絡環境的發展帶來嚴峻考驗

(三)落後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制約校園文化良性發展

三、維護高校校園文化安全的策略

(一)優化高校校園內部文化

1環境提升辦學理念,指導校園文化建設思路

2弘揚大學精神,營造科學、民主、自由的校園文化建設氛圍

3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建設。

4加強人文精神教育,促進文理交融。

5立足實際,建設個性突出的學校特色文化

(二)優化社會大環境

1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深化改革,優化黨風和社會風氣

2在精神領域,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3健全制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規範化

5.進度安排(包括文獻查閲、方案設計與實現、實驗與計算、論文書寫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20xx年11月23日------20xx年11月30日 確定論文題目

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4日 文獻查閲

20xx年12月 5日-----20xx年12月 9日 方案設計與實現

20xx年12月22日-----20xx年12月30日 開題報告初稿及定稿

20xx年12月22日-----20xx年2月 論文構思書寫

20xx年2 月 -----20xx年 5月 三次改稿

20xx年4月-----20xx 年 5月 論文定稿準備答辯

6.參考文獻

[1]王逸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陸揚:《大眾文化研究》,上海三聯出版社,2001。

[3]匡顯幀: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J].求實,2005.年6月。

[4]王建平:普及中提高實踐中創新—努力開創高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新局面[J].藝術教育.2006年4月。

[5]韓梅:論高校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的創新模式[J]美與時代.2006年12月。

[6]羅紅路: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實施與效果[J]遼寧教育研究2006年4月。

[7]徐楓:高校藝術教育評估模型探究[J]四川戲劇2005年6月。

[8]從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出台(意見),加強和改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國教育報,2004年12月。

[9]王軍:《大學校園文化的社會學分析》,《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第14一19頁。

[10]龐中英:《全球化、反全球化與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11]鼎鳴:《學校應有個性》,人民日報,2004年9月17日。

篇6: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精選範例

論文(設計)題目:對七裏箐村居民孝道觀念的調查與探析

一、選題的理論價值及實踐意義:

(一) 選題的理論價值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養老。作為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優良傳統,它強調幼敬長、下敬上,晚輩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使他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這種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

其次,古人把孝道即敬老、愛老、養老列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繼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我們略作考證便可得出結論,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標就是,使敬老養老觀念由家庭推廣到社會,並通過社會教化與社會教育的結合有效地營造了一種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鼓勵人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愛護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已及人,尊敬、愛護和關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兒童,以推動家庭和諧與社會進步。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會安定;只有社會安定才能經濟繁榮;只有經濟繁榮才能國富民強。

其三,弘揚孝道文化,提高全體國民的基本道德素質,是當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孝道也是形成現代人際關係和諧的價值淵源,還可以説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四,在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倡導孝道文化具有深遠的社會主義意義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二) 選題的實踐意義

歷史上孝道都説明它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為一定的階級、階層、社會集團服務的上層建築。社會發展了,奴隸制與封建制不存在了,它為其服務的基礎與對象沒有了,這種思想便不起作用了。具體地説,時至今日,奴隸制的孝道、封建制的孝道已過時了,如果再把當時孝道的標準原封不動地拿來,用於今天,顯然不合適。那麼,今天看來,孝道在當今社會上,在人際關係中還應該存在嗎?孝道在今天是否還有積極作用呢?回答是:我們還應對它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也就是説它在當今社會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列寧曾分析社會上的事物或思想,概括為兩種範疇:一是歷史的範疇或階級的範疇,即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為一定的階級服務的思想。歷史變化了,其所服務的階級不存在了,這種思想也過時了,無用了。但也有一種思想,屬於“永恆的範疇”。即自有人類以來便有這種思想,它不受時代、階級的侷限,在人類社會上永遠起着作用。有的思想二者兼有,“孝道”便屬於此類。

上面分析孝道的三個特點很明顯屬於歷史的(階級的)範疇,但它還有“永恆範疇”的一面。例如:

第一,人類為了生存和延續,就要生兒育女。父母對子女生育撫養,付出精力、財力、愛心,使子女成長、成才。隨着歲月的流逝,父母老了,子女理應對父母贍養、照顧,此乃常理。第二,父母撫育子女,不只令其吃飽穿暖,還要教育培養,把其塑造成才。同樣,子女對父母應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尊敬、尊重,此乃人之常情。 第三,父母、長輩多年來辛勤工作、經營,具備了許多知識和技能,積累了許多經驗與教訓,這些知識財富,子女應以虛心的態度來學習接受、繼承。第四,父母作為社會的一員,他們都有一定的追求,一定的生活目的。他們教育子女繼承自己的事業(大的理想,不一定具體某一專業),子女對其志向或遺志應繼承與發揚。第五,社會在發展,人往高處走,子女在學習、繼承父輩的基礎上,做出更光輝的事業,對社會貢獻,為父母增光。這不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社會的要求。

上述贍養、尊重、學習、繼承、發揚幾個方面,都體現出子女應孝敬父母,晚輩應尊敬長輩的道理。從社會學的角度上看,孝的觀念還有上行下效的意思。一個人孝敬父母,也給子女做出好榜樣,自己的子女對自己也會孝。如果自己不孝敬父母,子女也會效法自己,對自己也不會孝,敬人者人恆敬之,孝親者子恆孝之,亦是之常理也。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有精華、有糟粕。我們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老樹發新枝,青草來肥田,利用傳統孝道的合理部分推動當今社會的發展。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內研究

1、傳統孝文化的評價

關於傳統孝文化的歷史地位多數研究者給予比較高的評價。肖羣忠的評價具有代表性, 他認為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不僅是一種日常倫理意識、規範和實踐, 而且它還具有對祖先崇拜、追求永恆的宗法性、人文性宗教意義, 另外, 它還是中國人珍視生命、保護生命的哲學意識的體現, 同時, 孝作為人類內發而自然的至誠之愛是中國傳統社會與人際關係得以展開的精神基礎。可以説, 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內在的、深層的元意識, 正因為如此, 它成為“百行之首”、“百善之先”、德之根本、政治法律之運作基礎、教育教化之核心內容, 甚至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民俗、藝術等都深受影響。

關於傳統孝文化的歷史作用, 大多數研究者以辯證法為指導, 做兩分法的評價, 既對其精華進行肯定, 又對其糟粕進行批判。陳川雄認為孝的一些特殊含義已隨着時代的變遷, 顯現出它的侷限性。而像“愛親”、“養親”、“事親”、“尊親”“諫親”等孝的基本含義將與人類共存, 具有超時空性。肖羣忠認為孝對中國國民性的積極影響表現為促使中國人形成了仁愛敦厚、忠恕利羣、守禮温順、愛好和平的優良品質; 消極影響則表現為其權威價值取向導致了國民的因循守舊、保守落後的性格, 其片面義務價值取向導致了國人的權利意識淡漠、忍耐不爭的人格特質。羅國傑認為孝在一定時期內有力地維護着中華民族的和諧發展, 凝聚着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氏族關係, 為維繫家庭團結和保持社會穩定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時, 在長期等級制度的社會中, 主要是自宋明到五四這段時期, 它被統治階級及其思想家們加以扭曲, 把“愚孝”當作道德楷模, 把犧牲子女的基本權利作為道德教條,把壓抑人性作為“孝”的必然歸宿。

總體上看, 研究者多能理性客觀地評價傳統孝文化, 對其精華與糟粕的分析視角更加廣泛和深入, 在揭示傳統孝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精神本質上有較大進展。

2、孝文化繼承與發展

如何傳承孝文化, 探尋孝文化的現代價值, 實現孝文化的現代化是學者們研究孝文化的一個熱點問題。學者們多從倫理學的視野分析孝文化的現代價值。

馬宜章提出克服傳統忠孝倫理思想的歷史侷限性和階級侷限性, 從五個方面建構其現代倫理價值。谷樹新認為“五四”以來對孝道的批判為孝道的現代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傳統孝道的豐富內涵為孝道的現代化提供了可能性。

餘玉花等認為孝親的倫理問題的存在是實現傳統孝道現代轉換、賦予孝道現代價值的前提。楊振華指出孝在提升個人道德修養上具有重要價值。

路丙輝認為道德要求的對應雙向性特質決定了傳統孝文化在現代家庭道德建設中的價值。

潘劍鋒等認為傳統孝文化在解決農村養老問題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康穎蕾等提倡建立一種依託“孝”為文化基礎的符合中國國民性格的養老保障制度。姚鳳民指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應以傳統孝文化為依託。

張洪玲認為家庭養老與孝文化之間具有“本原關係”。還有些研究者探討了孝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及新農村建設的關係。

馬永慶認為農村孝道德的發展需要構建新的有特色的家庭倫理道德體系、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和制度建設及法律監督。

潘劍鋒等認為隨着我國現代化的實現, 農村養老模式應走向社會化。

朱曼等認為弘揚孝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變, 崇老文化的消失, 相關社會規則與規範的淡出, 使傳統孝德的現代化陷入了危機。楊昌江認為傳統孝文化要現代化需要正確處理孝與公德、民主、科學和法律的關係。吳鋒認為自由、平等、民主是對傳統孝道的最大沖擊, 並提出孝的本質在於對父母的愛, 而不在於形式。

(二)國外研究

由於本人能力有限查閲不到相關的資料。

三、我的見解

雖然孝文化如何現代化是當前孝文化研究的焦點問題, 研究成果也比較多, 但部分成果停留在一般性的分析層面, 深入思考不夠, 還有一些曲意迎合社會熱點, 分析比較臆斷。綜觀上述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看出,近年來不少學者在孝文化的研究方面給予了相當的關注, 對於孝文化的起源、內涵、類型、歷史演變、歷史地位及作用、現代價值等問題均予以較為詳盡的考察、分析和有益探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體系, 孝文化的基本框架已經確立起來了, 並呈現出越來越豐富的內涵。與此同時, 這一領域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思考。如, 孝文化的起源與內涵是孝文化研究中的基本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學者依然存在比較大的分歧,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釋、道兩家的孝文化及與儒家孝文化的關係研究有待深入; 魏晉以後, 尤其是宋代以後的孝文化研究亟需深入; 少數民族孝文化的研究和孝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關係研究還相對薄弱, 有比較大的研究空間; 如何使傳統孝文化現代化是孝文化研究的重大課題, 雖然目前倍受關注, 但研究的深度還有待加強。總之, 孝文化研究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需要學者們繼續努力。

四、課題的主要內容:

一、七裏箐村居民的孝道觀念的現狀

二、七裏箐村居民的孝道觀念存在的問題

(一)孝道觀念的淡化

(二)孫子、孫女的尊老敬老態度日趨下降

(三)對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社會環境”的營造力度不夠

(四)法律對孝道觀念的強化作用不明顯

三、七裏箐居民孝道觀念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孝道觀念淡化的原因

(二)不重視孝道觀念的教育

(三)不重視對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社會環境”的營造

(四)村民的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的懲罰及執行力度不夠

四、解決七裏箐村居民孝道觀念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幫助村民樹立正確的孝道觀念

(二)重視對該村青少年的孝道觀念教育

(三)努力營造有利於村民形成養老尊老敬老觀念的“社會環境”

(四)加大對法律的宣傳教育,提高法律的懲罰和執行力度

五、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內容查找相關書籍,瞭解相關內容,然後根據實際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文獻查閲,以解決存在的問題。

2、網絡查詢法

利用計算機查詢相關信息,獲取所需的研究資料

3、實地調查法

深入實地,蒐集第一手資料以供寫論文時參考

4、比較分析法

比較有關專家關於孝道觀念研究的差異,從本地區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

六、完成期限和採取的主要措施:

第一階段:(20XX年1月開始) 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進行調查活動,收集數據並整理分析。

第二階段:(20XX年2月底至3月初) 撰寫論文開題報告,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修改。

第三階段:(20XX年3月中旬至4月初) 論文初稿撰寫,在指導教師指導下認真撰寫論文初稿。

第四階段:(20XX年4月中旬) 4月20日前定稿,在指導老師指導下修改論文,在修改的基礎上最終定稿。

第四階段:(20XX年5月中旬) 參加繫上安排的論文答辯會。

七、主要參考資料:

[1]朱有國.我國農村家庭養老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7,(5).

[2]員曉明. 儒家傳統“孝”文化對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現實意義[J]. 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8).

[3]郭玲,孫金華.農村養老問題與新型孝文化的倡行[J]. 求索,2009,(5).

[4]嚴加銀. 當代青少年感恩教育探究——以傳統孝道為視角[J].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5]潘劍鋒. 建設農村新型孝文化[J]. 湖南社會科學,2006,(6).

[6]郭鋭,蔡普民.農村孝道觀念的缺失及其構建[J].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7]張明義.論當前農村的孝文化建設[J]. 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8).

[8]蘇喜娥.當代傳統孝文化缺失原因淺析[J]. 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2).

[9]鍾建華,潘劍鋒,雷慶鐵.論“孝”與農村養老[J]. 船山學刊,2009,(2).

[10]郭鋭,蔡普民. 農村孝道觀念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篇7: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思想政治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機制保證。而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建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着繼往開來、迎接挑戰,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因此,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大學生頭腦,對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完善其知識結構,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目前許多學者已經對高校如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且取得了頗為豐厚的`成果。主要有:《用科學發展觀構建高校師範院校教育教學模式》(張紅揚)、《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郎明順)、《推動科學發展觀進高校進教材進大學生頭腦》(何事忠)、《高校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研究》(孫英)等等,這些著作論述了高校在發展上存在的問題,分析瞭如何用科學發展觀來推進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並對科學發展觀進教師頭腦作了研究。而對如何用科學發展觀武裝當代大學生,使他們學深、悟透、真信、善用,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他們成人、成才、成功方面的研究還很零散、不夠系統,因此,本文將從推進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應堅持的基本原則、以及路徑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思考。

選題目的及意義:

本文選題的目的就是通過認清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分析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應該堅持的原則,提出有效的途徑讓科學發展觀更好更快的“進大學生頭腦”研究,讓大學生都堅持科學的、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因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研究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基本內容:

本選題主要圍繞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科學發展“進大學生頭腦”應堅持的原則、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有效途徑展開研究。

一、推進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客觀要求

(二)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要求

(三)是促進大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有效途徑

二、推進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二)示範性原則

(三)實踐性原則

(四)開放性原則

三、推進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路徑思考

(一)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重要性

(二)努力探索推進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大眾化、通俗化方式

(三)積極營造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濃厚氛圍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推進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的有效途徑探索

研究方法、步驟及措施 研究方法:

擬採用文獻研究法、比較分析法、分析綜合法、歸納法、系統分析法等。

研究步驟:

分階段研究完成論文的撰寫。(1)準備階段。在這一階段收集整理資料,列出提綱。(2)寫作階段。論文的代寫在這一階段根據收集的資料和提綱完成論文初稿。(3)修改階段。在這一階段結合指導教師意見,補充調研、查閲資料,如此循序漸進,不斷總結提高,並最終在第二稿的基礎上形成論文的終稿。

保證措施:

(1)主要通過圖書館查詢、網上瀏覽等辦法來收集資料;

(2)積極與指導老師聯繫,及時發現論文當中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正。

研究進度計劃

1、20XX年12月15日前,根據任務書查閲參考文獻,開展調研,設計詳細的論文提綱,撰寫開題報告,並於12月20日前完成開題答辯。

2、20XX年1月18日前,參考開題答辯時答辯委員提出的意見完善論文提綱,翻譯與論文內容相關的英文資料(3000字),並完成論文初稿,交指導老師審閲。

3、20XX年3月15日前,完成論文第二稿,上交3000字的外文翻譯資料,並撰寫論文中期檢查報告。

4, 20XX years before April 9, finish the papers in the third draft (finalized), tbgfw/ and return the guide teacher review.

5, 20XX before 26 April, graduation thesis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