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報告精彩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2W

課題開題報告精彩多篇

課題開題報告 篇一

一、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第一,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名稱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4、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5、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驟

7、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8、現有基礎

9、經費估算

第二,課題名稱要規範。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三,課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定好了課題名稱,下一步就是行動,行動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二、撰寫開題報告有什麼意義?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能,則可以馬上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這其中的工作計劃可以成為我們日後開展研究工作的準繩,“言而無文,其行不遠”,有了開題報告,它可以作為課題研究工作展開時的一種暫時性指導,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時間後,覺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為課題修正時的重要依據。所以説開題報告對一個科研課題能否順利立題與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一個完美的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課題名稱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

4、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5、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7、研究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8、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9、預期研究成果

關於開題報告 篇二

一、問題的提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為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國中國小正大力倡導“素質教育”。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以教師素質的提高為前提。因此,近年來教師專業化和教師專業發展正日益成為我國教育理論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廣大教師共同關注的焦點。新課程改革倡導建立有利於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體系,其宗旨就是試圖通過教師評價制度的改革來推進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和教師羣體的專業化發展。為此,我們就如何促進教師個體專業發展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我校確立的實驗課題是“構建教師教育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驗時間是XX年——20xx年。二、研究目標XX年——20xx年,以教師發展為本,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導向,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為重點,以新課程培訓為切入點,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為中心,以運用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全員培訓為主線,建立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組織。目標一:建立共同遠景,促進教師從“適應性學習”進入更高層次的“創新型學習”,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加強每週的業務學習,明確內容,強化措施,保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目標二:建立團隊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從一個現實的人向理想目標不斷逼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我超越”;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和自主學習,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組織保障。目標三: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每一位教師創造和提供一個民主的、平等的、雙向溝通的良

好學習氛圍,為教師終身學習、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堅持崗位練兵,開展各類教研課競賽活動,使科研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

三、研究內容 (一)構建教師教育發展體系

1、探索與尋找教師教育發展培訓的有效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師教育發展機制,基本形成開放的教師教育發展體系,並在實踐中推廣。

2、探索有效的校本培訓的模式與策略。

3、探索研訓一體化培訓的有效模式與策略。

(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1、探索教師與新課程同成長的培訓內容,構建開放的“以人為本”的培訓內容體系。

2、探索教師內需性培訓的培訓內容,構建教師終身學習的內容體系。

四、研究重點

1、加強以校為本的教師研修。校本研修,即“從學校中來,到學校中去”的培訓。學校中出現的問題是培訓的起點,培訓的歸宿是解決這些問題。加強運用信息技術、遠程網絡教育的教師培訓。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教師教育必須加快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加強廣大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整體推進綜合素質培訓項目、新課程通識培訓項目、新課程學科培訓項目的持續發展。

2、教師要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隨着社會不斷髮展和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深入,教師的角色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這意味着教師要改變原先的擁有知識的權威者的形象,從“知識的佔有者、傳授者”向“學生髮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轉變,側重於對學習過程的組織指導並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及時進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自己要成為學習者。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事業上的又一次歷史性變革和前進,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給教師一次寶貴的學習、發展機遇。新課程的實施,本身也是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認真領會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為自覺的研究與創新、終身學習的踐行者,關注具體教育教學情境,把教學理論應用於教育實踐,並在實踐中把一些成功的經驗昇華為教學理論,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課程素養,促進專業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知識創新的要求,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

2、改變過去教育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的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的課程標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主要為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説,要使他們有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這種能力。所以説,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最基本對象,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角色也應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學習進程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因此,新的課程改革,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培養。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建立對轉變學習方式有利的課程觀念,以促進學生和諧均衡、個性化發展,成為當前教師面臨的主要任務。

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側重於學習過程的組織與指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改變學生以前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求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並具體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特別強調學習的自主性,改變以往單純的接受式學習,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自覺主動地轉變過去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這也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從以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導的教學轉變為提倡探究和引導發現的教學。

3、端正教師善於合作的態度。

人的合作能力已經越來越被世人所重視。

當今社會,任何一項科學發明,再也不大可能完全是由個人來完成的,而必須依靠整個科研小組——也就是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來完成。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因此,教師的合作能力在新課程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的合作能力,首先體現在對教師之間的通力合作。教師間的合作需要我們教師有善於溝通的品質和能力,需要有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的品質和推己及人的胸懷。其次,教師還要加強與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師要經常向管理者彙報和闡述在實施新課程中自己的一些嘗試和困惑,以得到學校的支持與幫助。

新課程還要求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與溝通,從而共同構建、推進、生成課程。合作要從改善師生關係做起,教師的作用在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因素,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合作的樂趣和成就感。另外,教師應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爭取家長對新課程的認同,這點尤為重要。

另外,教師還要加強與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教師要經常向管理者彙報和闡述在實施新課程中自己的一些嘗試和困惑,以得到學校的支持和幫助。

4、激發教師積極反思的熱情。

教學反思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基礎。新一輪課程改革十分強調教師水平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還要成為研究者。到底怎樣才能成為研究者?怎麼提高,怎麼發展?90年代以來國際上提出一個公式: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職業發展。該公式體現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

教師教學有三大特點:一是教學情境的不確定性;二是教學對象的複雜性和差異性;三是教學決策的不可預見性(意味着教師工作要有創造性)和不可重複性。

學生存在着差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對待方法,這正是教師工作的創造性之處。創造過程靠自己的經驗。教師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教師必須有應變能力,這也靠自己的經驗

經驗從哪裏來?教師的經驗主要從實踐中來,是教師在實踐中的體驗,所思所想。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我們認為,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提出,在教學反思中學會設計;在教學反思中學會交往;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這説明,教師不應該只是教書,不能只把教案寫得詳細周全,滿足於“今天我上完課了,改完作業了,完成教學任務了。”而應該常常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思、所想、所悟,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通過反思,努力使自己的專業得到發展,成為新課程所要求的研究型教師。

新課程中的四個關係和四個強調:a.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強調尊重、讚賞。b.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c.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d.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強調合作。因此,反思是新課改的需要。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教書,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才不會不斷的重複,才會不斷地總結,不斷的反思。這就是教育科研的起步,是教育科研的基礎。

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三

一、好好閲讀論文指導書

在論文工作開始之前,大部分學校都會給同學們發一份論文指導書。很多同學拿到後就丟到一邊,其實這個論文指導書是很重要的,上面有論文需要上交的文件,以及論文格式要求,有些還會有論文範本、模板等。

二、開題報告格式

開題報告需要撰寫幾部分,包括背景、思路、文獻綜述、參考文獻等。具體的字體及排版格式以論文指導書中註明的為準,一般學校有發開題報告的表格。這裏主要講解內容寫什麼。

1、背景

這裏主要寫怎麼發現研究問題,為什麼要寫這個題目相關的論文,以及這個選題可研究的東西有哪些。

2、思路

論文寫作思路其實就是論文的框架,形成後面論文正文的目錄,也是開題報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會影響到以後論文的寫作。

3、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需要同學們大量閲讀自己選題相關的文獻,在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對文獻中的基本事實、基本觀點和方法進行總結、分析和評價。簡單來説,就是去網上查找文獻然後將國內外學者的觀點拼接起來(歸納總結) 。注意要把引用文獻的出處記錄下來,寫到後面的參考文獻裏。

三、開題答辯

開題答辯不需要穿正裝,只需要穿得乾乾淨淨即可。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主要陳述一下選題的意義、內容和研究的方向。格式可以參照以下模板:

各位老師,上午/下午好!我叫……,是……級……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彙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本文分成……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這部分主要論述……

第二部分是……這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

等你講完後,老師們可能會問幾個簡單的問題,不要打斷老師的問話,回答的時候態度要不卑不亢,思考好了再回答。如果回答途中突然卡殼了,可以沉思之後説“恩,我換個角度這麼説吧,BLABLABLA自己熟悉的內容~

對於老師挑的毛病不能一昧説好的我會改的,可以先提出一些恰當的小疑問,然後再説“噢,這樣,好的,我會去改~”基本上在開題的時候只要你的題目不要超出你的能力範圍,或是角度太偏,老師是不會為難你的。

開題報告優秀 篇四

摘要: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題報告質量不僅是衡量研究生學術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確保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就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及其問題,提出幾點意見,旨在為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

1、問題與分析

目前,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題目與撰寫內容不符,調查問卷設計的科學性、有效性把握不準,研究重點與選題的依據、意義不明確,研究框架設計不合理等方面。導致這一個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學術態度不嚴謹;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徑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類領域確立論文選題,由於選題與所學專業脱離,且相關學科知識掌握較薄弱,致使最後諸多問題暴露。為了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時條理更加清晰、闡述更加準確、思路更加透徹,歸納、總結了以下幾點意見,希望對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文獻綜述是完成高質量開題的關鍵

根據調查得知,近幾年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在撰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時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資料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瞭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詳細,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些研究生甚至沒有完全明確撰寫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更多的是對前人研究工作的敍述,而對自己的研究設計介紹得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應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等〔1〕。文獻綜述不僅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還應具有評論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要想寫好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深入的瞭解,明確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人點,因此,文獻研讀的深度與廣度是影響開題報告質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內容的涵蓋是體現開題細膩程度的重要標誌

研究內容的涵蓋應力求精簡透徹、主次分明。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每個人的報告時間是有規定的,一般在10-15分鐘不等。在有效的時間裏,既要做到報告內容明確,又要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就對報告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借鑑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專業人士的意見,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選題依據,選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課題進行的途徑,步驟及設想,課題的創新之處和預期的創造性成果,課題進行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準備採取的應變措施等幾個方面〔2〕。選題的依據、意義應極具針對性地指向初擬題目,按其研究內容刪選代表性較強的文句作為報告的重點,體現條理化與清晰化;在撰寫國內外研究現狀時應注意,要將其內容層次化,把歸納、總結出來的文獻分列為不同的類別,一般可分為基礎理論研究、現狀性綜述及分析對比性研究等三個方面。同時,還應注意文獻羅列的規範性,所列的內容都應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發展的一般性規律有序地排列。

課題進行的途徑、步驟及設想是開題報告的重點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徑、研究方法、研究步驟、初擬的論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個方面,在闡述研究途徑時應説明將運用哪些學科知識、以怎樣的視角作為切入點,並將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的重點與難點闡述清楚,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手段應詳細説明。研究的步驟一般按課題預期的研究程序,以時間劃分階段,從頭到尾進行羅列。至於論文的初擬框架,無論是在開題報告中,還是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都應視為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細的揣摩和反覆的斟酌,還應與導師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以確保初擬框架設計得更加周密、更為合理。可行性分析則要抓住其內涵撰寫,明確闡述現階段已具備的研究條件與尚缺少的研究條件和擬解決的途徑等。對課題的創新之處和預期的創造性成果的闡述應重點説明,在課題的相關研究領域中,前人累積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本課題與他人研究的側重點和不同之處,並圍繞研究的目標,簡要闡述課題的創新點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學術態度的嚴謹與否是制約學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過走訪相關領域的專家得知,目前,在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着明顯的學術不嚴謹現象,主要表現在,開題報告中的錯字與漏字較多、文句表述不通順和不完整、論述條理不清晰、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不規範、撰寫開題的整個思路不明確、研究的重點難點把握不住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術水平的提高。因此,為了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與寫作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改進,除了端正學習態度以外,還必須重視研究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基本功的訓練。

研究性思維能力由以下三個要素構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讀材料時感悟不出它們可以解釋的對象,瞭解某個研究領域時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專研某篇學術文章時找不出其薄弱環節,運用別人的理論觀點時不明白其精髓,收集眾多資料後卻不清楚應從哪個方面入手,高質量的開題報告就寫不出來。所以,必須善於懷疑,勤于思考;二是積累,積累是研究的基礎,學問是積累出來的,知識儲備多了,就容易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不善於積累,經常前讀後忘,就不能適應日後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所以要善於累積,做好讀書筆記;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與思考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經常思考有利於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經常思考不等於分析能力就一定強,所以,要學會思考,並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則,思考的結論就會出現反差,就會變成一種低水平的思考。

2、小結

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開題報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實質。為了能使我國田徑方向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研究能力和開題報告撰寫能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須從思想上重視開題報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加強思路梳理、文句表達等方面基本功的訓練,尤其要注意培養通過理論思維發現問題的研究能力。開題報告是研究工作的開始,良好的開端才能為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奠定實質基礎。

參考文獻:

〔1〕史濟彥。論研究生的選題方法及其能力的培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5,(3):33-35

〔2〕陳玲。怎樣寫開題報告〔J〕。中國研究生,20xx,(3):28-30.

〔3〕李豔,董良飛。試論撰寫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技巧與方法〔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xx,6(8):

103-105.

〔4〕馬勝鋼,黃韜等。碩士研究生選拔培養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鄭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2(4):57-59

本科論文開題報告 篇五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隨着當今社會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加強,公眾參與行政立法已成為一種世界性潮流。近年來,我國行政立法中的公眾參與有了較大發展,聽證會、討論會、行政立法草案公共評論等形式的公眾參與成為行政立法和公共決策民主化的重要標誌。然而,該制度實施以來,在實踐中暴露出諸多缺陷:公眾參與能力和技術不足,激勵機制缺失,行政機關組織公眾參與的約束機制有待規範,公眾參與信息反饋和保障機制亟需健全等。因此,行政立法的公眾參與機制完善成為法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對行政立法中的公眾參與制度相關內容的探討,深入分析該制度存在的不足並提出相應建議,希冀有助於進一步推動該制度的理論研究,為該制度的立法完善提供參考借鑑;公眾積極參與立法活動,能夠進一步增強行政立法的科學性、可操作性,提高立法質量,推動依法治國的進程,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行政立法中的公眾參與,一直是近些年我國法學界研究的熱點,學者們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首先,公眾參與的概念方面,歸納起來有三種主要觀點:一是我國學者俞可平支持的廣義説,即公眾參與就是公民試圖影響公共政策和民主生活的一切活動;二是以蔡定劍為代表提出的互動説,即公眾參與是決策者與收到決策影響的利益相關人雙向溝通和協商對話的過程;三是狹義説,即公眾參與是指行政機關及其他組織在行使國家行政權,廣泛吸收私人蔘與行政決策、行政計劃、行政立法、行政決定、行政執行的過程,學者楊建順對此觀點予以支持。

其次,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價值方面,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討,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實現公民權利的意義,李海青等學者認為公眾參與行政過程是實現公民參政權、監督權、自由表達權等權利的基本途徑;

(2)制約公共權力的作用,俞可平等學者認為廣泛的民主參與是防止政府腐敗、制約公共權力的有效手段;

(3)提升決策科學性、合法性的意義,王錫鋅等學者認為公眾參與有利於廣泛調動多元化社會的智識與信息,克服政府和精英立法弊端,從而實現決策的科學性和包容性。

最後,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現狀及問題方面,學者們肯定中國公眾參與逐步走向有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軌道,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從參與素質看,蔡定劍在《走向憲政》一書中認為,公眾有較強的參與意識,但其本身參與技術和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其參與範圍;

(2)從參與效果看,黃鳳蘭認為參與和決策脱節,缺少信息反饋,進而削弱公眾參與的動力;

(3)作為公眾參與新類型之一的網絡參與,學者林華認為關於這種參與法規規範體系不完善,政府應對網絡信息危機的能力不足,導致網絡政治空間可能會成為虛擬暴力和羣體的事件的導火索。

三、主要內容和預期目標:

主要內容:

一、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基本理論

(一)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概念

(二)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

(三)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重要價值

二、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現狀

(二)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存在的問題

(三)行政立法公眾參與存在問題的原因

三、完善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建議

(一)建立激勵機制,擴大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範圍

(二)完善行政立法公眾參與的程序

(三)建立健全信息保障反饋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

預期目標:通過該課題的探討,加深公眾參與理論的研究,健全行政立法制度。

四、擬採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比較分析法、實證分析法、價值分析法、邏輯分析法

主要措施:通過上網和進圖書館蒐集與課題相關材料,查閲相關書籍、報刊,對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在指導老師的耐心指導下,結合自己所學的法學知識,完成論文的寫作

五、主要參考文獻:

[1]蔡定劍。公眾參與:風險社會的制度建設[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2]王錫鋅。行政過程中公眾參與的制度實踐[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xx

[3]楊建順。行政過程中的民主參與和利益表達[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xx,(5)

[4]李海青。政治哲學視野中的公民參與[J]。行政與法,20xx,(4)

[5]黃鳳蘭。公民行政參與的法律應對及完善[J]。行政法學研究,20xx,(4)

[6]邵東華。論行政立法程序中公眾參與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5)

[7]代水平。行政立法公眾參與機制的完善[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