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形勢與政策關於台灣問題的感想1500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09K

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形勢與政策關於台灣問題的感想1500字(多篇)

2022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一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冷戰結束後,世界由兩極爭霸向多極化發展,和平的力量有力地制約了戰爭的因素。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但是,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戰爭的根源依然存在,特別是在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的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霸權主義和與此相伴隨的強權政治,構成了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

(一)帝國主義稱霸野心日益膨脹。隨着蘇聯解體和東歐鉅變,一些西方大國把冷戰後國際力量嚴重失衡,視為其擴張霸權的大好時機,特別是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憑藉其軍事實力,科技水平和經濟優勢,霸氣上升,加緊推行稱霸全球戰略,常常打着人權、和平的幌子,到處插手熱點問題,謀求自己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利益。他們為了取得中東地區石油資源的控制權,在近十年的時間裏,反覆對伊拉克進行制裁和武力打擊;為了肢解南聯盟,加強對北約和歐洲的控制,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染指有着21世紀能源基地之稱的裏海沿岸國家,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再次策動了野蠻的科索沃戰爭。近年來,美國為了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正着力建設一支全球進攻性的軍事力量,謀求保持其絕對軍事優勢。他們不斷增加對軍隊建設的投入。其1999年的軍費開支就高達2879億美元,相當於歐盟、俄、中、日軍費總和的近兩倍,佔世界軍費總額的三分之一。他們還加快發展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等高技術武器,構制空間防禦盾牌。此外,美國至今還在世界各地保持着數百個軍事基地,扼守着全球海域的16個咽喉要道。為了加緊推行其稱霸全球的新戰略,美國還企圖把北約變成了自己的戰略工具,目前已完成了在歐洲的首輪東擴,接納了波蘭、匈牙利、捷克等新成員,使北約成為一個擁有19個成員國、25個“和平夥伴關係國”的龐大軍事組織。南聯盟戰爭就是其推行稱霸全球新戰略的一次嘗試和預演。這些都給世界和平蒙上了厚重的陰影。

(二)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不斷加劇。由於霸權主義的本性沒有改變,戰爭的根源沒有消除,地區衝突和局部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愈演愈烈。據軍事學家統計,冷戰期間,蘇美長期對峙,世界共發生過182場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年均4場;冷戰結束後,從1991年今,世界共發生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92場,年均近10場,比冷戰期間高出2倍多。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常常打着“人道主義干預”的旗號,採取戰爭威懾與實戰相結合的手段,恣意侵犯別國主權,粗暴干涉別國內政,隨心所欲地對小國、弱國、無核國家發動戰爭。自90年代以來,美國先後對外出兵就多達60餘次,平均每年6次,也就是説,冷戰後的武裝衝突和戰爭,有60%是美國參與和挑起的,大大超過了其在冷戰時期對外用兵年均2、8的紀錄。活生生的事實表明,霸權主義者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的傾向在不斷髮展,戰爭的危險時刻存在。

(三)美國對華遏制變本加厲。蘇聯作為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解體後,美國企圖構建單極世界,而且,直接把矛頭轉向了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一一中國。他們在1997年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稱,到2020年前後,中國可能成為與美國勢均力敵的全球性對手。對此,有專家估計,21世紀的頭10年,美國將會採取打壓和遏制政策,把防止中國經濟、軍事強大作為主要目標,與中國進行全面對抗。從近10年來的情況看,可以講,美國在我周邊國家和地區下了很大功夫,企圖構建起新的反華包圍圈。在東邊,美國加強了與日本的防務合作,經常進行鍼對中國的軍事演習;在南面,美國和菲律賓、越南建立了軍事、經濟同盟,租借了軍事基地,特別是在我南海爭議地區搞合作和共同開發,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南海問題國際化;在北邊,美國突破性地與蒙古建立了軍事聯繫和合作關係;在西面和西南面,美明裏暗裏支持民族分裂勢力,放縱印度進行軍事擴張。這些情況都使得我國周邊安全形勢變得更加嚴峻起來。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雖然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流,雖然世界大戰在短期內打不起來,但作為戰爭根源的霸權主義和帝國主義一天不退出歷史舞台,世界就不會安寧,戰爭的危險就依然存在,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時刻提高警惕。

一個國家的安全狀況,與周邊的安全環境有着直接關係。就周邊環境來説,我國的情況是比較複雜的,僅與我國直接接壤的國家就有15個,屬於我國周邊範疇的國家在30個以上。我國與大約10個鄰國曾經有過或目前仍然存在陸地邊界和海域劃界方面的主權爭端,加之一些西方大國插手我國陸海疆域的某些爭端,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造成矛盾的局部激化。多年來,由於我們堅定不移地執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發展對外關係,周邊安全環境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目前我國安全環境處在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除不丹外,我國已同所有鄰國建交,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全面發展,外部強敵對我國發動大規模軍事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周邊還存在着許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領土和海洋權益的爭端依然存在。舊中國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由於西方列強推行殖民主義政策,造成我國與周邊大多數國家存在着邊境領土糾紛。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同周邊大部分鄰國通過友好協商,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但有些邊界問題到目前還未完全解決。一方面,從陸地邊界現狀看,我國的陸地邊界約有22000公里,現在與印度、錫金、不丹等國還有近4000公里的邊界尚未劃定。我國與印度之間陸地邊界的爭議領土達12多萬平方公里,其面積不僅是我國本身,而且是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面積最大的陸地爭議地區。雖然雙方同意保持實際控制線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但尚未在邊界問題上進入具體的實質性談判。這就給我國的邊境安全埋下了隱患。另一方面,從海洋邊界狀況看,近年來,隨着海洋開發利用價值的提高,使過去局部的或基本不存在的海洋爭端日益變的突出起來。南中國海海域和南沙羣島的爭端,現在已成為東南亞地區引人注目的熱點問題。我國的南海島嶼及其海域正在被瓜分,30多個島礁被外國非法侵佔,使我國海洋權益受到了嚴重損害。特別是美國等西方大國已經露骨地插手了南海爭端,妄稱應將南海問題納入多邊範疇,企圖引導南海問題趨向國際化。這些爭端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局部激化。

二是地區性軍備競賽仍在持續升温。我國所處的亞太地區,以往就有軍事強國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多、購買先進武器裝備的國家和地區多、軍費增長絕對值多的“四多”特點。現在,這種情況非但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更加突出了。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有三個國家和地區;一個是日本,近年來,日本軍國主義有所抬頭,他們已不滿足僅僅作一個經濟大國,急欲依靠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強國。他們不斷提高軍費、擴軍備戰,其軍費開支已由1990年的不到300億美元,猛增到1997年的近5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已建立起了一支超出本土防衞範圍的武裝力量。近年來,他們還不斷向外派兵,執行“維和”任務,企圖走出國門,擴大影響,恢復昔日軍事強國的地位。另一個是印度,印度一直懷有稱霸南亞、爭當世界大國的野心,並且對我存有“報復”心理,雖然其經濟實力較弱,但其軍費增長較快,目前,已由1995年的79億美元增加到了160億美元。其軍隊裝備了航空母艦、潛艇、第三代作戰飛機和先進的作戰坦克等。此外,他們還加緊了對核武器和導彈的研究,並多次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射。在軍事上公開與我國“叫板”,謀求與我對等的核威懾。再一個是東盟各國,近年來,他們的擴軍備戰勢頭也有所增強,九十年代前半期,其軍費年均增長率一直高達7%,也是我周邊一個重要的不穩定因素。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俄羅斯,雖然解體後其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大不如前,但他仍擁有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力量,並正在致力於“全面提高軍事能力”。上面講的這些新的軍備競賽,不僅加劇了地區局勢的動盪,而且也對我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所以我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

三是霸權主義干涉我國內政、插手我國周邊紛爭。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出自其稱霸世界的需要,歷來把亞太地區視為利益攸關的地區,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他們不願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崛起。冷戰結束後,美國及其盟國就把遏制的矛頭指向了中國,以中國為主對手的“接觸與遏制”政策逐步確立;90年代末,以北約東擴、日美防衞合作協定重新修訂及日美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研製啟動為標誌,已形成了對俄羅斯和我國呈兩翼合圍態勢的戰略佈局。此外,在亞太地區,美軍一直保持着10萬兵力,經常有2至3個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水域遊弋,並在從日本到南中國海,形成了意在封鎖中國、降低我制海權的“島嶼鎖鏈”。在這種格局下,雖然還不存在外部強敵對我發動大規模軍事入侵的危險,但仍有可能發生有西方大國暗中插手或直接介入的局部戰爭。特別是美國,可以説只要是與我國有爭議、爭端的地方,總有美國的插手。美國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一直把台灣視為“不沉的航空母艦”,明裏暗裏支持台灣,利用台灣問題對我進行牽制和遏制。為了使我國失去最接近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基地,從而進一步失去對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這一戰略要地的控制力,美國千方百計地插手我南海爭端,暗中或公開支持我國周邊國家對南海提出的主權要求,企圖動搖我國對南沙羣島的主權地位。

(一)中華民族歷來是喜愛和平的民族。從中國的歷史看,我們國家統一始終是主流,統一的時間遠遠長於分裂的時間,各族人民都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可以説“統一”也仍然是我們各民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但由於歷史的原因,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的干涉和破壞,我國的統一大業至今仍未完成;少數民族分裂分子分裂祖國的破壞活動更加獗,有時這些矛盾還有可能發生激化,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

(二)台灣問題日益成為國家安全的最大內患。解決台灣問題,既關係到祖國的統一,也關係到我國的整個安全。近年來,隨着國際“大氣候”與台灣島內“小氣候”的變化,台灣當局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們在加緊推行“台獨”政策的同時,大力整建軍隊,擴充軍備,以作為抗拒統一的籌碼和實力。為維持其與祖國大陸抗衡的軍事實力,台灣的軍費開支多年來一直高居不下。1999年高達120億美元,現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武器進口地區。台軍現已裝備了第三代作戰飛機約300多架,先進的作戰艦艇約460艘,還有“愛國者”防空導彈和預警飛機等。台灣當局在完成守島作戰兵力部署的同時,還提出了所謂攻勢作戰的軍事戰略,大力發展制空、制海和抗登陸力量,加強聯合作戰訓練,企圖武力拒統。種種跡象表明,台灣問題非軍事手段難以解決。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台海戰爭一旦發生,印度和東盟國家必然會有所動作,國內民族分裂勢力和極端宗教勢力也可能會乘機作亂,這必將置我於十分不利的境地,這些都需要我們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軍事準備。

(三)民族分裂勢力和極端宗教勢力的威脅不容忽視。我國是一個有着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由於舊社會反動統治階級實行民族壓迫政策,造成了各民族之間地位的不平等,猜疑、隔閡和不信任感嚴重存在。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實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融洽。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近年來,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的慫恿下,極端宗教勢力與“台獨”“藏獨”、“蒙獨”和民運分子相互勾結,活動十分猖獗。尤其是在多民族聚居和民族宗教問題比較敏感的西北地區,境內外分裂勢力積極籌組武裝力量,大搞顛覆、分裂宣傳和非法宗教滲透,在組織上趨向聯合化,在對抗上趨向武裝化,在手段上趨向多樣化,形式上趨向暴力化。在一些地方,民族分裂分子的暴力犯罪升級,被他們所傷害的不僅僅是漢族羣眾,還有維吾爾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同胞。有時甚至把爆炸、兇殺矛頭專門指向少數民族愛國宗教人士和基層幹部,以破壞黨同各族人民羣眾的關係。這些情況表明,西北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形勢依然很嚴峻,“化劍為犁”的時代還遠未到來。作為駐西北地區的官兵,不僅要把反侵略擴張作為根本職能,而且還必須把反對民族分裂作為重要責任。作為新時期的民兵,我們一定要看到,現在的和平是相對的和平,是武力對峙下的和平,是包含和孕育着戰爭因素的和平。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我們更要冷靜觀察,透過複雜多變的國際風雲,正確分析認識國際國內形勢,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關鍵時刻,軍委一聲令下,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各項任務。

2022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二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何宇霖。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日月潭。

日月潭位於台灣省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是台灣唯一的天然淡水湖。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面積約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長約35千米。

大家看到湖中央那座美麗的小島了嗎?它叫光華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日月潭也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風光秀麗,美景如畫。不同季節、不同天氣,景色變化無窮。清代大詩人曾作霖曾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閒“的詩句來讚美日月潭這”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代的女畫家陳書遊湖時,也説是“但覺水環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日月潭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長滿綠樹的山,而湖水又靜靜的,藍藍的,像一面鏡子,周圍的山色倒映在湖裏。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裏的景色也不一樣,變來變去,就像傳説中的仙境。

説起日月潭來,還真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説呢!

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潭裏面有兩條惡龍吞吃了太陽和月亮。天地間一片漆黑。附近的村民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尖和水社,於是,他們倆發誓一定把太陽和月亮奪回來。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制服了惡龍,取回了月亮和太陽。兩人又把月亮、太陽頂上了天。這下,人世間又恢復了生機,而這兩個人卻變成了兩座雄偉的大山——大尖山和水社山。所以現在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長又粗的竹竿,帶着綵球,來到潭邊跳起古老的民間舞蹈。他們重演着征服惡龍的民間故事,把太陽和月亮頂上天,讓日月潭永遠享有日月的光輝。

青山伴綠水,綠水映青山——美麗的日月潭承載了更多難以言説的情感內涵和無法割斷的兩岸情緣。讓我們一起在這裏祝願祖國的日月潭明天會更美!

日月潭的景色是迷人的。這裏有看不夠的風景,講不完的故事。但願這次日月潭之旅帶給大家的是永遠美好的回憶。歡迎大家下次再來日月潭遊玩!再見!

2022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三

台灣教育主管部門調查發現,在課堂上運用傳統教學方式時,教師的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機械化的狀態,即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個固定的框架裏,沒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髮散思維。為了培育學生的高階閲讀思考能力,台灣教育主管部門邀請一線教師編寫《問思教學手冊》及《閲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等研習作品,並説明如何將閲讀策略融入教學環節中。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作為當前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評價項目之一,曾兩次將閲讀素養作為測試的主要領域,pisa2018基本構建了全面而系統的閲讀策略體系,重視閲讀策略教學儼然成為一種趨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閲讀策略的教學對於學生終身學習的發展至關重要。

閲讀策略教學是一個體系,可以分為閲讀教學策略、閲讀理解策略教學。閲讀教學策略,即為如何教學生閲讀的策略,是一種教的策略,以教師為主體,包括合作閲讀、任務閲讀等教學形式。而閲讀理解策略的教學,即為學生具體運用的閲讀策略,是一種學的策略,以學生為主體,可以分為摘要/主旨、推論、自我提問等單一策略。學生結合具體閲讀情境運用和調控策略,從而更好地掌握閲讀進程。在本文中,筆者將對閲讀理解策略中的摘要策略作詳細介紹。

<>

1.摘要閲讀策略的概述

摘要閲讀策略是一種新信息聯結與整合下的產物。台灣教育部門於2003年在九年一貫制課程綱要中將“能瞭解大意”或“能摘取大意”列入各年段的閲讀能力指標。摘要閲讀策略分為四個步驟——刪除、歸納、找出主題句和潤飾,通過運用這些程序即可用簡短、連貫、流暢的文字形成文章大意。閲讀者通過對文章的檢索判斷,提取出重要的信息,再經過內化整合,形成對整篇文章的理解。研究發現,能很好運用摘要策略的大多是優讀者。

2.摘要閲讀策略的內容

一、二年級:重述故事重點。低年級學生手寫能力有限,所以主要讓他們用重述故事重點的形式練習説大意,獲得運用閲讀策略的初階能力。

三、四年級:刪除、歸納主題句(四年級尚未使用“以文章結構寫大意”策略,但必須“認識文章結構”)。通過具體的、循序漸進的步驟來整理出課文大意,形成一段能夠代表文章重點的簡要陳述。

五、六年級:以文章結構寫大意。剛開始根據文章的標題進行初步閲讀,讀出段落與段落間的關係以判斷文章結構;再運用中年級所學的,刪除、歸納主題句,抽取文章的主要概念,再形成通篇文章的大意。文章結構包含兩個部分:故事結構和説明文結構,故事結構包括故事的背景、主角、經過(問題及解決辦法)、結果,每個事件由各自的問題組成;説明文結構則包括主題/列舉、時間序列、比較對照、問題解決,通過結構更容易掌握段落大意,進而統整全文大意。

3.摘要閲讀策略的意義

閲讀理解分為低層次理解和高層次理解。低層次理解大多與詞彙的掌握度有關,而高層次理解則涉及推論、各種知識的結合對文章的理解以及閲讀策略的運用。在高層次理解中,摘要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閲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中提到,自我提問、教師提問一學生迴應、故事結構分析、原型組織繪製、摘要與交互教學等策略,皆對於一般中國小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閲讀理解教學成效。其中,摘要策略具有最高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當下網絡資源的發達造成了信息的碎片化和信息量的巨幅增長。如果能掌握摘要閲讀策略,就能夠在眾多信息中快速檢索出自己想要的部分,就如同檢索文獻時的關鍵詞輸入一樣,目標精確化才能更快速地獲取相關文獻。

<>

《閲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中提出,有效的摘要教學採用的是“明示的教導策略模式”。“明示”就是教師將自己所要教授的學習策略目標以及內容作詳細介紹,通過放聲示範執行策略,避免學生陷入懵懵懂懂的狀態,再由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體驗運用該閲讀策略的具體操作過程。但與常見做法不同的是,在學生能夠基本上掌握該策略時,教師就要放手讓學生自行運用策略,直至可以獨立完成為止。這樣既避免了學生只會依賴教師給的線索摘取大意,也讓學習策略這個過程顯得循序漸進、層層遞進。

台灣國小現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且有特色的閲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法,下面筆者將根據台灣學者以及一線老師整合的信息,對摘要閲讀策略進行詳細介紹。

1.刪除不必要的信息

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刪除段落中無關主題的信息;第二部分是刪除段落中贅述的信息,從而提取文章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從“句子的刪除”開始練習,再到“段落的刪除”,也可以先由小組合作再到個人獨立完成。刪除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找重點的過程,學生在這個環節學會去除多餘的信息,剩下的就是緊扣主題的部分。

以台灣翰林版五年級上冊課文《邁向低碳生活》為例:

近年來,温室效應造成地球暖化與氣候異常的情形日益嚴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氣候異常會帶來什麼影響嗎?一是火山、冰河逐漸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部分低海拔的陸地將被淹沒;二是氣候忽冷忽熱,水旱災頻率增加,地球的氣候與自然生態之間會失去原有的平衡。

這段話的結構鮮明,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近年來,温室效應造成地球暖化與氣候異常的情形日益嚴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氣候異常會帶來什麼影響嗎”,用疑問句的形式直接點出問題;第二部分“導致海平面上升,部分低海拔的陸地將被淹沒”是為了進一步闡釋“火山、冰河逐漸融化”的內容,屬於可以刪除的細節部分;第三部分“水旱災頻率增加,地球的氣候與自然生態之間會失去原有的平衡”解釋氣候忽冷忽熱的影響,也屬於可以刪除的細節部分。

通過初步的刪除過程,得到的摘要為:

近年來,温室效應造成地球暖化與氣候異常的情形日益嚴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氣候異常會帶來什麼影響嗎?一是火山、冰河逐漸融化;二是氣候忽冷忽熱。

2.詞語歸納

把段落中同一性質、同一類別的部分用概括性詞語進行歸納整合,精簡文章重點。歸納包含語詞歸納、子句歸納、句子歸納,其中語詞歸納又包含名詞歸納和動詞歸納。教師在教學中要先跟學生解釋歸納的含義,並舉例説明歸納的過程,讓學生對句子或段落的可歸納性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如果在文章中出現具體解釋的內容,就可以用簡短的語句進行概括,概括時注意精確性和簡練程度。例如“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為同一性質的名詞,可歸納為“資源”;“在操場上玩沙包、踢毽子、打彈珠”中的“玩沙包、踢毽子、打彈珠”為同種性質的活動,可歸納為“在操場上玩遊戲”。 3.選擇或撰寫主題句

在學習刪除和歸納程序之後,學生對摘要策略有了大致的理解。這時就可以進行全文摘要的教學。先把學生分組,每個人用之前所學的步驟進行段落摘要;然後組員間討論,整合每段摘要後形成一個大致的全文摘要;最後再仔細檢查還有沒有可以刪除或歸納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讀者需要判斷在刪除不必要信息以及歸納詞語之後形成的句子是否能作為主題句。如果能,則可以直接把句子加進摘要中;如果不能,則需要自行撰寫主題句。

4.潤飾經由前面三個步驟形成的摘要

為了確保摘要的閲讀流暢性以及句與句之間的銜接得當,需要對原來的文字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形成一段通順流暢的完整的文章大意。

在進入教材課文摘要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用比較簡短的單句對摘要閲讀策略進行説明。比如:“爸爸和我騎着自行車來到清澈的湖邊看在湖裏自由自在嬉戲的大肚魚。”教師先作示範,將自己在摘要過程中的思考呈現出來:“同學們可以看到,句中‘清澈的’‘自由自在嬉戲的’分別為對湖水以及大肚魚的具體表述,屬於細節部分,在摘要的時候可以刪除;‘騎着自行車’具體説明爸爸和‘我’到湖邊的方式,也屬於細節部分。那麼得到的最後摘要為‘爸爸和我來到湖邊看大肚魚’。這樣的做法就叫作‘刪除’。”從小組練習再到個人練習,從句子的摘要再到段落的摘要,進而完成“以文章結構找大意”,循序漸進。

下面以台灣南一版教材中的《奇萊鼻》一文為例,來演示摘要閲讀策略的具體教學過程。

近年來,經過當地政府整建,做好垃圾場旁的海岸保護工程後,奇萊鼻燈塔即將開放為觀光景點。周圍已闢建濱海自行車道,人們可以邊騎車邊俯瞰着蔚藍的大海及美麗的浪花;騎單車到這裏時,可以眺望整個七星潭海灣;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蘇花公路上的清水斷崖。

刪除的過程:文中“蔚藍的”“美麗的”是對大海和浪花的具體説明,可以刪除。

歸納的過程:這段話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中“經過當地政府整建,做好垃圾場旁的海岸保護工程後”這句話在形容同種性質的東西,可以歸納;第二部分中“人們可以邊騎車邊俯瞰着大海及浪花……清水斷崖”屬於比較具體的闡述部分,也可以歸納。得到下面的初步摘要:

近年來,經過當地政府整建並做好保護工程後,奇萊鼻燈塔即將開放為觀光景點。

周圍已闢建濱海自行車道,人們可以邊騎車邊欣賞美景。

經過潤飾,得到最終摘要:

近年來,奇萊鼻燈塔在經過政府整建並做好保護工程後,即將開放成為觀光景點。人們可以在濱海自行車道上邊騎車邊欣賞美景。

<>

1.教學過程不宜過快,遵循“句子的摘要一段落的摘要一文章的摘要”的過程實施教學

學生在還未建構摘要框架的時候對主題的提取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按照教學程序一步步引導學生搭建支架。教師在示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具體的例子中清楚地感受到摘要的過程。教學過程可以先從簡單的單句開始,讓學生開始有“什麼是不必要的內容”的概念;再到段落的練習,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怎麼組織語言,怎樣潤飾句子;最後則是由分析文體結構來完成整篇文章的練習。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最後得出的摘要才能具有邏輯性、完整性和通順性。

2.對於通篇文章的摘要,教師不應設立統一標準答案,而要讓學生髮散思維

仍以《奇萊鼻》為例,對於框架的劃分有多種,可以垃圾掩埋場的設立為線索(設立垃圾掩埋場前一設立垃圾掩埋場的後果-政府改進措施),也可以景色的變化為線索(原來的景色一垃圾掩埋場出現後的景色-改進後的景色),還可以時間為線索(上一代-八十年代-近年來)。線索不同,側重點也會不同,最終形成的摘要也就有實質性的區別。

3.在形成最後的摘要內容後,應有一定的評量措施

有了具體的評量方式,學生才知道自己的思考哪裏還有不足。評量的設置是對摘要學習的反饋,而且讓學生互相評量本身也是一種學習過程。以下提供台灣馮心怡老師設計的摘要品質評量表:

摘要閲讀策略作為學生從文中找重點、整理重點、理解文意的關鍵策略,是應得到發展的基礎語文能力之一。但一種策略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培養塑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此外,教師必須通過親身示範讓學生有直接的體會,並給予其足夠的練習和討論交流機會。教師自身也應該梳理好每一個具體部分的內容,能夠清楚地説明自己在摘要時的內在思考,在學生出現困難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搭建摘要策略學習的支架。

2022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四

摘要:近一段時間來,台灣局勢呈現紛繁複雜、跌宕起伏的局面,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新的挑戰。正確認識和看待這一歷史階段的種種現象,撥開迷霧,把握大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兩岸關係;台灣;大陸;和平發展

從總的格局上看,祖國大陸緊緊抓住反對和遏制台獨的首要任務,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保持了兩岸關係的基本穩定。這主要表現在:

1、祖國大陸提出的新主張、新論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胡錦濤在會見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台灣人士時,提出了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這樣一個重要的主張,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祖國大陸構建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係主張的內涵,對於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得到兩岸民眾的熱烈歡迎和國際輿論的高度評價。

2、繼續推動兩岸關係朝着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陸續舉辦了兩岸經貿論壇、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等大型系列活動。繼續推出並且落實了一系列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3、進一步營造了有利於遏制台獨的外部環境。祖國大陸以各種方式向國際社會宣傳對台政策主張,表明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和堅決反對台獨的立場,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我對台方針政策的理解和對台獨活動危險性的認識。國際社會承認一箇中國的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

事實表明,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繼續朝着和平穩定方向發展,台海局勢中有利於遏制台獨的因素繼續增長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台灣當局仍執意實行激進台獨路線,企圖通過“憲改”謀求“台灣法理獨立”,因此,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形勢仍然嚴峻、複雜。2007年是反對台獨、維護台海和平的關鍵一年,台灣當局推動“法理台獨”的活動將進入實質階段,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

面對台灣局勢的複雜變化,温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祖國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各項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反對“台灣法理獨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努力推進兩岸關係朝着和平穩定方向發展。

一是緊緊抓住反對和遏制台獨這一首要任務,堅決挫敗台灣當局通過“憲改謀求台灣法理獨立”的活動。這是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的大事。當前台灣當局罔顧台灣民意和國際社會的反對,蓄意製造事端,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是突出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引導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保障。維護台海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繁榮。

2022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五

在和平穩定中謀求發展,這是當今世界的頭等大事。世界經濟生活日益國際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加深。生產佈局,投資走向,金融往來,科技開發,人才培養,乃至環境保護,都跨越了國界。世界貿易的增長幅度大大超過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業滲透,經濟活動的規模不斷擴大、速度加快。這樣一種全球經濟的發展肯定不能長久地建立在少數國家發達、多數國家落後的基礎上。世界經濟需要新的動力,世界市場需要新的補充。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盛,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希望所在。

佔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們的落後和貧困,主要是歷史上殖民主義統治以及現實的不公正、不合理國際經濟秩序造成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從本國國情出發,已經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事實證明,只有走這樣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這一潮流在新的世紀中將會更加壯大。在我看來,如果説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紀下半葉國際局勢演變的一大特徵,那麼它們在經濟上的騰飛則將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新格局的一個重要標誌。發展中國家走向繁榮富強,數十億人民徹底擺脱貧困的桎梏,將為各國提供巨大的貿易和投資機會,為新興科技和產業開闢廣闊的市場,給全球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發展階段。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興盛,還將為多極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礎,為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條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旺發達,將是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貢獻。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徵。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創新、知識應用、貿易投資和金融活動日益國際化,各國經濟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有利於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脱離世界經濟而孤立地發展。如能加以正確引導和駕馭,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各國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也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社會的穩定。

現在,經濟全球化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它們經濟科技實力雄厚,掌握着國際經貿組織以及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在全球化中獲益最大,而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不利的地位。西方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和受它們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加緊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滲透和擴張,在全世界爭奪資源和市場,同時極力推行它們的發展模式、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企圖通過經濟全球化實現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這使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國家安全面臨着嚴峻挑戰和威脅。目前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正在導致南北差距的進一步拉大,一些經濟技術條件比較差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着進一步被邊緣化的危險。國際金融市場不穩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現金融震盪,就會對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造成強烈衝擊。經濟全球化不僅加劇着發達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資金、技術、市場和資源方面的競爭,也加劇着一些國家內部的貧富矛盾,引發社會衝突。總之,一個發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長期安寧的。經濟全球化趨勢要求各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但各國在擴大開放時應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注重提高防範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國家和地區發生經濟危機,不僅發展中國家會深受其害,發達國家也難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經濟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應本着責任與風險共擔的精神,共同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

下發生和發展的,因而勢必繼續加大窮國與富國的發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於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有利於各國共同發展。

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地區範圍,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領域,多極化趨勢都在加速發展。極少數大國或大國集團壟斷世界事務、支配其他國家命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大國關係不斷調整,多個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地位上升,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容輕視的一支重要力量。各類區域性組織日趨活躍,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儘管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這種趨勢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對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着“冷戰”的結束,和平力量進一步增強。要相互尊重與平等互利,不要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要對話與合作,不要對抗與衝突,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

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有利於世界和平與安全。這種多極化格局,不同於歷史上大國爭霸、瓜分勢力範圍的局面。各國應是獨立自主的,各國的相互合作及各種形式的夥伴關係,不應針對第三方。大國對於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負有重要責任,大國應該尊重小國,強國應該扶持弱國,富國應該幫助窮國。

對我國來説,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評估,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國際環境對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影響。這既涉及對當前形勢的判斷,也涉及到對當今世界長遠變化大勢中一些深層問題的認識。首先,從總體上看,當前國際形勢對我國仍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徵、世界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給我國發展提供的巨大動力和機遇,是長期性、可持續的。只要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這些機遇就會繼續促進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其次,當前國際矛盾的特點、世界戰略格局的調整方向、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趨勢、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僅沒有弱化而且正在強化國家主權在國際關係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義。要在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保持和爭取比較有利的地位,對於國家主權在國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礎價值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要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矛盾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必須堅持和倡導在相互尊重主權的前提下,積極尋求存異基礎上的求同,多元基礎上的共識,共贏基礎上的合作。

再次,台灣問題對中國保持和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構成的不利影響呈增大趨勢,已成為中國在本世紀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大隱患。涉台外交在維護中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對“台獨”分裂勢力在兩岸關係中製造種種突發性事件的任務與日俱增。美軍積極調整在亞太的軍事部署雖然是為其全球戰略服務的,但客觀上使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環境更加複雜。面對挑戰,中國必須不斷髮展自己,提高包括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使我軍建設更加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

最後,世界經濟保持繁榮、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加大了對世界各種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促使世界經濟利益分配格局調整加快,有關國家之間為爭奪資源和市場、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磨擦增多。這使中國在未來的發展和開放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壓力,也對中國繼續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需要在自身經濟增長方式和對外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開拓進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大旗,積極應對這些問題,處理好維護中國自身利益與促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之間的關係。

2022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六

【摘要】台灣問題是我國一項基本問題,這不僅關係到我國的統一,也關係到世界的和平和穩定。台灣問題的產生有其歷史多方面的因素。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關鍵詞】台灣政策統一和平發展

【正文】:

<>

在遠古的時候,台灣島和祖國大陸是連接在一起的。後來,由於地殼運動,海平面時升時降,台灣島也時沉時浮,直到5000年前,相連接的部分下沉為海峽,台灣於是成了祖國東中的四面環海的大陸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共產黨曾經與中國國民黨攜手抗擊侵入中國的日本軍隊。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的抗日戰爭結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國民黨拒絕與中國共產黨建立聯合政府,並在1946年發動內戰,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政權。經過三年戰爭,軍事上處於劣勢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國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1949年10月1日,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勢力從中國大陸全面潰退,退踞只佔中國國土面積三百分之一的台灣島,並在美國的支持下,繼續與以成為中國合法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抗。從此,台灣陷入與中國大陸分離的狀態之中,至今已有62年。

“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説,這是兩岸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台灣問題可以説是自1949年以來一直困擾中國的一塊心病。1949年至今,台灣問題幾經討論,兩岸關係忽冷忽熱,海峽形勢有時迷霧一團,有時又晨光初露。但總的來説,還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進。尤其是鄧小平1982年提出來的一國兩制。真正為兩岸發展指出一條明路。

<>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一直以來,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是一貫的。但解決問題的方針幾十年中也有所變化。

大陸主動採取了一系列加強兩岸交流、促進台灣民眾利益的措施,諸如簡化台灣同胞往來大陸的出入境手續、放寬台胞來大陸就業限制、宣佈開放大陸民眾赴台觀光、來大陸就讀的台灣大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對原產台灣的15種水果給予零關税、為大陸台商提供300億元人民幣的開發性貸款等,想台灣同胞之所想,急台灣同胞之所急,受到熱烈歡迎。這些政策作為,充分體現了大陸對台政策的新思維,主要表現在:

一是原則堅定、目標務實: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和平統一的原則、立場、方向不動搖。十六大把實現國家統一作為本世紀的三大任務之一;胡錦濤總書記訪問加拿大期間強調,反對“台獨”、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這表明,遏制“台獨”、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是現階段大陸對台工作的重點。

二是以法遏“獨”、以法促和:形成以《反分裂國家法》、胡錦濤“四點意見”為綱領的對台工作法律、政策框架。

三是以民為本、惠利台胞: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充分尊重、信賴、依靠台灣同胞,千方百計解決台胞關心的問題,照顧和維護台胞的正當權益,這是大陸對台工作的核心。

四是擴大交流、深化經貿:積極落實兩岸黨際交流共識,加強與反對“台獨”、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台灣各黨派的對話與交流,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致力於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培植與夯實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民意基礎與經濟基礎。

五是主動靈活、全面推進:“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務實靈活,掌握主動;操之在我的部分,主動拿出具體實施方案。同時,大陸對台政策涉及兩岸關係的方方面面,兼顧島內不同的地域、黨派、族羣、階層、行業等,全盤規劃,整體推進。

<>

目前,兩岸間存在的政治爭議現階段很難解決。島內絕大多數人包括統派人士都認同“中華民國”,而大陸認為“中華民國”已在1949年為中國人民推翻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取代。這是兩岸關係中一個高度敏感的棘手問題。

那麼,台灣問題最終將如何解決?其實無外乎三種情況:

1:和平統一。這也是我們都期望看到的結局。可以這樣設想,未來的幾十年,大陸秉持一國兩制方針,台海兩岸關係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未出現大的波動,中國經濟、軍事等實力均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屆時,我們完全有能力和任何一種反統一勢力叫板,等於説為統一掃清了障礙。而對台灣來説,迴歸大陸不僅能獲得足夠的自由,更將得到一個強大的靠山和無數新的發展機遇,猶如當年的香港。那麼,兩岸統一將是大勢所趨,順理成章,不會再有反動勢力阻礙。兩岸真正實現和平統一,中華民族重獲完整。之後,沒有後顧之憂的中國發展將不可估量,南海問題、釣魚島爭端等多個問題都可能得到解決。

2:武力統一。中國人民統一兩岸的決心絕不會動搖!如果台灣真的做出大陸所不能容忍的事,兩岸關係出現不可挽回的破裂,大陸將考慮武力收復台灣。一旦兩岸開戰,美國必將以某種方式介入,並且拉動其他盟國參與。到時,台灣激戰不可避免。只要我們團結一致,不惜代價,解放軍必能登陸台灣,收復台灣志在必得!但是,這將造成兩岸共同的損失,不僅是經濟軍事的損失,更有人民生命的付出。戰後,中國將花費大量時間休整。所以,這是萬不得已的方法。

3:長期維持現狀,不統一,不獨立,最終發展為主權共享。台灣某些獨立分子認識到台獨的不可實現,便轉而尋求互不干擾的相處模式。他們名義上不獨立,實際上卻和獨立沒多大區別。到時,台灣和大陸相當於現在一個聯盟,同屬於中國,但是一位大陸,一位台灣,彼此沒有領土關係。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但卻是美國等幕後黑手極力推動的。所以,我們必須採取手段扭轉結局。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堅持一國兩制。抓住歷史機遇鞏固發展兩岸和平發展的好勢頭並使之不可逆轉。

【結束語】:

和平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期盼,但卻永遠是一個難以完全實現的夢想,不然,世界上就不會有戰爭。就兩岸和平發展而言,大陸強調和平發展,國民黨主張和平發展,陳水扁也曾呼籲兩岸和平發展,為何兩岸無法實現和平發展?關鍵是沒有建立起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如今島內政治與兩岸關係形勢的變化,出現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曙光,是因為兩岸尤其是國共兩黨有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基礎。一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二是堅持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九二共識”。三是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四是兩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五是主張兩岸共同繁榮與發展。如今兩岸和平發展出現了歷史機會之窗,如何把握與建構,是一個兩岸共同需要做出戰略考慮的重大問題與需要共同努力的歷史使命。過去多次出現改變兩岸關係歷史發展的機會,但在對時局把握與形勢判斷的失誤,兩岸錯過了多次難得的歷史機會,兩岸應吸取教訓,把握歷史機遇,共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兩岸關係歷經風雨坎坷,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相信,只要兩岸同胞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攜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繼續強化兩岸關係改善與發展的好勢頭,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今天的中國已不是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台灣也不是任何外國的“保護地”。中國人民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中國人民實現祖國統一的進程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祖國統一之日也是祖國強盛之時,但這一美好的結局要求中華民族子孫付出智慧和汗水。發展經濟、抓緊備戰,是中國和平統一的最佳選擇,也是和平統一唯一的希望。眼下正需要全民同心協力,以當年勾踐卧薪嚐膽、矢志復國的鋭進精神來激勵自己,“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只要我們努力,“台獨”不會成功,中國將走向富強。兩者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告台灣同胞書》

2.《中國對台政策的歷史演變》

3.《一箇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

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

5.《國家統一綱領》

2022台灣當前局勢的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七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鄉愁》道出了無限的愁緒,也引出了一箇中華民族亟待解決的問題——台灣問題。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一名大學生,台灣問題一直都是我關注的問題。對於台灣問題,我想在這裏談談我的看法。

台灣問題是指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退守台灣,至今所衍生出來的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早在50年代,中國政府就曾設想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自70年代末開始,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中美建立外交關係,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現代化經濟建設上來。與此同時,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殷切期望兩岸攜手合作,共同振興中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中國政府一直努力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近年兩岸關係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從1988年台灣開放大陸同胞赴台探親,到1997年兩岸啟動直航,再到2005年兩黨領導人舉行首次會晤,最後到08年兩岸實行海、空()運直航,都標誌着兩岸關係跨越性的進步。而近期發生的,關於兩岸關係的大事當屬台灣大選。國民黨籍的馬英九繼續連任,在政治方面,馬英九承認“九二共識”,堅持一箇中國原則,這無疑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在和平的氛圍中逐步解決。對於未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統一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名大學生,對於台灣問題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台灣政府是否存在?很多大陸人都認為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一個省,他們對台灣政府採取的態度是“不承認,不存在”,我認為這樣是不理智的。如果台灣政府不存在,那麼這麼多年來我們談“三通”問題是跟誰談的?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台灣與大陸政權分離的這個事實,承認台灣已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法律、政治、經濟等體制的事實,承認台灣政府。我們不能夠迴避這個問題,況且承認台灣政府並不等於承認台獨,因為這裏面的關鍵是你對於這個政府性質的看法和態度,而不是是否承認台灣政府。我之所以強調我們首先應該承認台灣政府,是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刻地明白兩岸關係的現狀,和它問題的根源,明白到與我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的究竟是誰,怎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不統、不和、不獨”,維持現狀的心態給解決台灣問題帶來一定的難度。由於台灣和大陸目前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上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大多數台灣同胞希望兩岸暫時維持現狀。筆者認為,除了因為兩岸隔絕的時間太長,以及台灣當局長期對大陸刻意的歪曲宣傳,使得 台灣民眾對大陸瞭解不深,心存疑慮外,還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歷史因素。在歷史上,台灣人民有過兩次痛苦的殖民回憶。一次是甲午戰敗,台灣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使他們受到50年殖民統治的屈辱。另一次是台灣光復後,台灣人民滿懷希望和欣喜,但迎來的卻是腐敗的國民黨政府的高壓統治,令人大失所望。終於在1947 年爆發了“二·二八”起義,最後遭到國民黨的殘酷鎮壓。由於這

種任人宰割的痛苦經歷,台灣人民一直盼望當家作主。而現在台灣實行的“總統”直選滿足了他們多年的願 望,所以大部分台灣民眾不希望改變現狀。其次,現實原因。台灣的一些“台獨分子”,在感覺到“政治台獨”是死衚衕後,就試圖走“文化台獨 ”這條路,採取以“台語”取代漢語,削減教科書中有關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內容等手段,影響島內二、三代青年台胞,以割斷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聯繫的紐帶,進而削弱和淡化青年台胞對祖國文化的認同和歷史認同。從大陸看,我們正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之而來的一些腐敗現象,以及社會主義民主法 制不健全,執法不嚴等所造成的一些台商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等問題,也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使台胞對統一後的前景心存疑慮、持觀望態度。

對此,一方面,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做好台灣同胞的工作。據統計,目前在大陸的台商及其家屬、技術人員達40 多萬人,來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有3500 多名,在大陸定居的台胞有3 萬多人。兩岸日益密 切的廣泛交流為我們爭取台灣人民的支持提供了空前的機會。台灣與大陸有着五千年中國文化傳統,兩岸文 化同根、同宗、同源、同脈,其根深蒂固的影響維繫了台灣同胞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因此,我們要按照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增強信心,繼續做好台灣同胞的工作。不論什麼階層、什麼黨派、什麼 團體、什麼人,只要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擁護祖國統一,我們都堅持同他們的聯繫,達到瓦解“台獨”勢 力、爭取“觀望”民眾、擴大“統一”力量,實現早日解決台灣問題的目的。

我們要堅定貫徹落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是指通過接觸談判,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一國兩制”是指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實行長期共存,共同發展。我之所以強調要堅定貫徹落實這個方針,是因為我時常能在網絡上、同學中間看到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少部分人希望中國政府能動用武力盡早收復台灣。縱觀現在的局勢,兩岸關係走到了歷史的最高點,大陸和台灣都在為兩岸的發展不斷努力着,如果現在中國政府貿貿然對台動武,肯定會引起國內、外社會的不滿,更重要的是引起台灣人們的不滿,顯然武力解決問題是最不得人心的。另外也有不少人不太同意“一國兩制”,他們認為只要台灣迴歸就應該改變社會制度,和大陸一樣實行社會主義。正如上一段我所闡述的一樣,我們首先得承認台灣作為一個與大陸分離的獨立體已經很多年了,而且一直髮展良好。在將來回歸後,台灣只有保持自己的社會制度,才是對台灣最有好處的,香港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知識分子,我們一定要堅定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維護兩岸人們的利益。同時要深刻理解“一國兩制”的內涵,清楚一旦日後台灣迴歸祖國,我們應該給予台灣怎樣的待遇,怎樣更好地維持兩岸關係。

雖然兩岸和平統一的道路還會有坎坷和曲折,但是我們堅信只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把握總的方向和原則,根據現實條件的變化,提出靈活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把握、引導、創造導向事業成功的有利因素,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最終實現兩岸統一是完全可能的。我相信,只要全國人民和台灣人民共同努力,台灣問題遲早會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實現中華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