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技術創新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38K

中國技術創新報告多篇

【第1篇】以品牌技術和創新管理推進公司發展的調研報告

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足夠的技術人才和自己的品牌技術力量,所以,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技術來延續企業的良好發展。近年來作業隊伍已經通過大量的事實驗證技術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瓶徑,所以企業要發展必須向技術型隊伍轉變,依靠新的施工工藝和新技術來定位企業發展的總體方向,進一步加大技術含金量,使原有的技術不斷完善、革新,使其技術不斷成熟,擁有自己的技術力量可以形成自身的品牌技術,依靠技術走出國門去,憑自己品牌到國際作業市場發展,從而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一、作業市場的前景

從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看,可以説,我們曙光技術處有着較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目前正是企業“黃金髮展期”和“戰略機遇期”。世界經濟復甦與全球化進程加快,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態勢,為我們未來幾年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同時國內市場國際化進程加快,市場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世界油氣資源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為我們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此外,國家對石油上游企業實行國際價格接軌、對下游企業實行國內價格調控的宏觀經濟政策決定了我們日益壯大的合作開發業務,有着較寬鬆的外部生產經營環境,有着良好的盈利空間。

而國家“開發大西北,建設大西北,基礎建設先行,能源開發先行”的西部發展戰略,也為油田公司和存續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勢必給存續企業在大氣田、大油田開發勘探上擴展了領域,在油田作業公司未來業務中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市場潛力巨大,前景樂觀。

二、技術處市場及自身的分析

(一)市場威脅與挑戰分析

1、我__賴以生存的__油田服務市場佔有額將面臨下降的趨勢,隨着油公司今後的運作和大市場化經營,現在老區塊油井不斷關井,諸多客觀因素也將導致失去一部分作業市場,威脅到我處的發展。

2、人才流動將出現“嫌貧愛富”的趨勢。油氣市場完全開放後,隨着國內各專業公司用人方式和經營體制的改變,從而造成各企業間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國家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到位,人才流動的速度加快,受社會人才市場的普遍影響和企業利益驅動可能使部分技術骨幹或流出,或流入。人才流動的歷史趨勢不可逆轉,根據國內大部分油田職工個人收入明顯高於我們的現狀,構成潛在的人才危機。

(二)技術處目前優勢分析

1、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原有的修井業務規模和效益穩定增長;新增合作開發業務也形成規模;燃料結構調整及新能源開發等接替項目有着較好的前景。

2、有與國際專業技術服務公司合作的經驗。與哈薩克斯坦國際市場作業項目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長期的合作,作業技術逐步成熟,這將對於今後開拓國際市場,佔領國內市場,具有比較重大的戰略意義。

3、有較高水平的技術隊伍。在作業的各個施工技術領域都有較高層次的專業研究和現場指揮人才,有施工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經驗,施工隊伍特別能吃苦,綜合素質較高。

(三)技術處現狀的弱劣勢分析

1、局裏、處裏下達的工程技術服務單位每年要實現的增長目標,難度比較大。

2、人工成本增長的壓力,企業需要消化的增支因素還在持續增加,今年的職工工資增長不會低於去年,企業盈利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3、隨着形勢的變化,基層基礎建設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方面和亟待改進的薄弱環節,隊伍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單位和部分業務基礎管理不夠科學規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落實。

4、“走出去”的風險和難度也不可低估。

5、企業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與職工羣眾日益增長的利益需求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與企業綜合素質差距之間的矛盾都逐漸凸現出來,將是企業實現持續有效發展的最大挑戰。

三、技術處發展方向定位

1、產業結構定位:繼續把作業修井等作為未來主營業務。同時兼顧合作開發、撈油、運輸等服務。

2、隊伍結構定位:多元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主營業務,向能源型發展。

3、經營格局定位:多元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主營業務、扶持附企,生活服務三足鼎立,相互關聯又相依賴的經營格局。

四、試採油作業公司的發展戰略

(一)生存發展的指導思想

硬件鋪路,軟件掙錢,多國本土化。由於我們公司正在由以小修作業向大修作業轉變的時期,因此,按新的主營業務發展壯大的需要,我們必須在市場競爭中,靠高自己的品牌工藝鋪發展之路,靠領先的井下技術和一流的服務質量、良好的市場信譽在市場掙錢。立足本國市場,逐步走向國際市場,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有效擴大市場份額,逐年提高佔有率,提高經濟效益。

(二)圍繞生產需求,明確攻關方向,形成自身品牌技術

我們知道,__油田大部分區塊開發已進入中後期,油井底水突進上串現象較為嚴重,對這類油井主要是採用擠灰堵水技術手段,而我們現行的這一工藝措施,對固井公司的大馬力車組的依賴性較強,成本偏高,而且還要受到對方施工安排的限制,鑑與此,今年我們努力在提高擠灰堵水工藝技術含量上下大力氣,打破傳統定式,採用內引外聯方式,實現這一技術的實用性與自主性的有效焊接。年初,針對油井封層堵漏這個難題,公司確立了“水基堵劑封層工藝配套技術研發”項目。該項目的實施總共分為四個方面:

首先,在配製灰漿方面提高技術含量,比如在灰漿中增加相應的高滲透性高強度堵劑、耐高温複合樹脂、水基調堵劑等等,以增強擠灰的效果和質量。

其次,在改進封隔器上動腦筋,主要是對目前的k344型封隔器在增強座封壓力和密封性能等環節想些辦法,以提高其密封性和解封可靠性。

第三,在硬件上下功夫,探討能否自行研發或引進實用性、靈活性較強的中小型可替代車組裝置,一來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業生產的機動性;二來可以為今後到外部市場作業施工打基礎、創條件。

第四,懇望處領導以及職能部門能給予我們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通過充分的論證、實施以及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最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技術。

另外,從我們遼河油田乃至其他油田來看,實施水平井開採呈不斷上升態勢,而在水平井井下作業施工方式上,單就我們遼河而言,據瞭解,到目前仍然停留在傳統的修井模式上,這與油田企業如今快速發展的大趨勢是極不相符的。今年,我們將把水平井衝砂技術作為重點攻關課題,因為在實施水平井作業中,衝砂工藝是經常實施的工序,同時也是一個制約水平井高效順利施工中的一個難題。為此,我們將從地層漏、地層結構複雜兩個方面實現水平井衝砂工藝的新突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水平井施工業務,使水平井施工技術日臻完善,逐步成熟,形成另一個主打作業技術。

(三)加大科研力度,依靠新工藝、新技術

量力而行,合理確定科技發展方向。根據自己工藝特點和工藝技術及經驗,工藝技術主要應放在引進、推廣、應用上,把重點放在近期迫切需要的、經濟效益較好的、基本有把握能帶來增值的技術領域。努力做到科研面向效益,降低風險項目的投入,開發'短、平、快'的項目。立項要以現場需要來確定,樹立現場就是市場的觀念,以實實在在的開發成果、使用效益提高我作業施工水平和盈利能力,得到迅速的發展。

(四)博採眾人之長,大膽實踐應用,發展獨有特色技術

在發展自身特色技術這一塊,我們將按照處裏提出的“實施技術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最大限度發揮先進核心技術和特色有效技術的潛能,以特色技術服務帶動市場開發”的長遠發展部署,爭取在套管修補、複雜打撈等大修作業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從今年開始,在3~5年內,我們將着力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從中長期考慮,確立了“高效磨銑配套工具研發”項目。組織技術攻關小組,結合我們所在油區地層情況,博採眾家之長,吸納領先技術理論,堅持實用性與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研發符合實際需要的高效磨銑配套工具,促使我們的修復套管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

實施這一項目,主要是解決好以下四個難點問題:

一是目前使用的銑錐強度低,耐磨性差,需要在銑錐鑄造材質上和優選採購上想些辦法;

二是銑錐工作面短,初步想法是在原來的銑錐上連接一個合適尺寸的銑錐棒;

三是鑽具組合缺乏科學合理性,在優化組合上,設計、完善一套科學合理的施工參數;

四是目前大修磨銑時循環攜帶井內鐵屑的方式比較落後,磨銑工作中,由於鐵屑下沉,不僅要影響磨銑進度,還容易導致卡鑽工程事故。這方面,我們將採取外協、引進、研製等辦法,在鑽具上安裝撈杯,以達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生產的效果。

第二方面,結合作業市場劃分情況,隨着形勢的不斷髮展變化和自身大修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們將把側鑽作為大修業務的主要拓展項目之一,推進大修整體水平的均衡發展,確保該項技術的領先地位,最終達到真正走出去,參與國內外同行業競標的實力。

第三方面,由於大修規模從原來的__個大修隊將逐步增加到__大修隊,無論是人員素質、技術力量上,還是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保養方面,都顯得力所不及,力不從心。正所謂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我公司在2月上旬和2月下旬先後選派了42人,到勘探局職業技術學院進修學習大修業務,其中,30人學習大修應知應會知識,12人主修司鑽業務。與此同時,我們還將採取走出去脱產培訓、請進來短期集訓、公司自主輪訓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儘快培養出一批過硬的大修作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促進大修施工上層次、上水平。在努力實現和達到處裏提出的較快發展大修業務要求的同時,為處開發國外市場,儲備人才,積累經驗,在人力上、技術上奠定良好的基礎。06年,按現有*部大修設備規模,大修工作量計劃完成40口左右,努力形成大修作業創效增長的強勢,進而在加快研發成果轉化步伐和企業持續發展中,發揮出特色技術的支撐作用,提高自身競爭力。

(五)加強密切協作,確保雙贏互惠,實現企業快速發展

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是開展好各項工作的必要條件。工作中,我們將利用相關政策,採取與採油廠鑽修中心、地質研究所、採油作業區多溝通、多協調、勤聯繫等辦法,解決難題,獲取信息,爭取主動,為自身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確保自身的優勢技術得到廣泛的發揮與應用。

我們準備與採油__區、採油廠工藝所聯繫,針對____油層,優選出3~5口井,實施水基堵劑封層堵水工藝,以合作開發的形式,實施合作生產,利潤分成。目前,主要是缺少這方面的政策,希望處裏能夠制定和爭取相關的政策,給予必要的協調、幫助和支持。

我們還認識到,要想達到以特色技術服務帶動市場開發的態勢,促進企業儘快走上持續有效發展的快車道,勢必需要領先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措施的研發、引進及應用這個載體,但要保證這一載體真正運行併發揮作用,則既需要服務一方科技領先理念的付諸實施,更需要被服務方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最終取決於雙方決策層在發展區域經濟、建設和諧礦區大局意識上的長遠謀劃。

【第2篇】技術創新的成功之路——重慶市戰略機遇期“軍民結合”的調查報告

技術創新的成功之路——重慶市戰略機遇期“軍民結合”的調查報告

光明日報編者按:如何因地制宜地探索自主創新的節約型發展道路?重慶市牢牢把握中央部署“軍轉民”和“軍民結合”的戰略機遇,近年來始終以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為核心,“軍民結合促創新”。他們的經驗,特別值得財力相對有限又急需通過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省市借鑑。

重慶市級財政收入近幾年持續大幅增長,2004年一舉突破300億元,是直轄之初的3倍多。如此強勁的增長,出乎很多人的預料。財政收入的增長源於經濟活力明顯提高,尤其是工業經濟的強勁增長。而作為“三線”建設的主要基地、全國最大的軍工城市、計劃經濟時期的老工業基地,重慶工業脱胎換骨,最主要的動力源來自於“軍民結合”。

“溢出效應”打造支柱產業

20世紀70年代,中央按照“寓軍於民、軍民結合、大力協作、自主創新”的方針部署“軍轉民”。重慶迅速作出反應,將重點軍工企業軍民結合的決策,作為本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的風向標,探索形成了以“產業牽引、平台支撐、開放驅動、民為軍用、政府促進”為主要特點的軍民結合創新途徑。

長安公司是特大型軍工骨幹企業,曾生產出我國第一輛軍用吉普車。1979年軍轉民時,長安集團針對國內汽車工業“缺重少輕”的局面,決定強勢進軍微型汽車和發動機開發生產。與長安一樣享有盛名並同屬軍工企業的中國嘉陵集團和建設工業集團,則選擇摩托車作為軍轉民的突破口。

在此基礎上,重慶結合在機械製造、儀器儀表、電子產品、金屬材料加工等方面的雄厚產業基礎,把做大做強汽車、摩托車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任務,提出了建設“西部汽車城”和“中國摩托車之都”的發展目標,實施了加快建設北部新區“十里汽車城”的規劃。圍繞汽車摩托車產業的開發,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地方企業,主動承接軍工的“溢出”和“擴散”。通過政策引導和高強度投入的示範帶動,培育和發展了宗申、隆鑫、力帆等一批承接軍口三大“溢出”效應的著名民營摩托車企業,形成了由建設、嘉陵兩大軍民結合企業和隆鑫、宗申、力帆三大民營企業共同支撐的重慶摩托車“2+3”格局,以及2000多家相關配套企業的龐大的汽車摩托車產業集羣。2004年中國摩托車行業產銷排行榜上,隆鑫、嘉陵、建設、力帆、宗申等5大企業均位居前10名,總產銷量佔到全國市場的35%,世界市場的15%。2004年,長安汽車產銷量列全國微車第一、發動機第二、汽車行業第三、轎車行業第四,其中微車產量佔全國1/3,利潤佔全行業85%,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微車之王”。為其配套的上下游產業的年工業增加值,也達到了250億元。汽車摩托車產業逐步發展成為佔據重慶工業“半壁河山”的支柱產業。

優化配置科技資源 走節約型創新之路

第三軍醫大學每年來自重慶市的科研經費,比來自本系統的還多70%。不僅如此,包括第三軍醫大學在內,軍工單位還經常被邀請參與地方科技政策的制定。

重慶市科委主任周旭認為,“不分彼此”的科技政策,是基於重慶實際的必然選擇。軍工系統有全市1/3的科技人員,全市1/3的工業總產值在軍民結合企業,1/3的工業總產值在軍民結合相關企業。而重慶又是一個大城市帶大農村,財力較為緊張的新直轄市。需要探索一條效率更高的科技創新道路。“要在投資受限的情況下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通過軍民結合盤活一切資源。”周旭説。

重慶如何將軍工企業“視同己出”,從兩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來。2002年6月,全市召開企業新產品開發工作會,決定對新產品開發給予財政補貼、市級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專項資金。在分享2100萬元財政補貼的55家企業中,一半以上為軍民結合企業。為推動軍民結合技改項目的實施,“十五”期間重慶市對三線企業的退税累計達到了12億元。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為你服務,為我所用。開明的政策結出了豐碩的成果:2000-2004年間,重慶軍工系統共獲得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0餘項,其中國家級成果30餘項,成果轉化率達20%。直轄以來全市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中,近1/3在軍民結合相關企業。“軍民結合促創新”,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重慶工業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2004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上升到20%,接近直轄之初的7倍。重慶由此走上了“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聯合攻關、整體創新,區域協作、對外開放。更高層次的“軍民結合促創新”,快速提升了重慶整體的科技創新能力。全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在全國的排位從2000年的第20位躍升為2004年的第11位,在西部排名第2位。藉助軍工的先進設備和配套能力,重慶醫科大學的科研人員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醫療設備超聲聚焦刀,還有“嚴重創傷救治與損傷組織修復”、“預防煤礦瓦斯動力災害”、“家蠶主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與分子改良”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973”計劃。全市每100萬元R&D經費支出產生的專利和論文數之和居全國第一位,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佔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在全國列第二位,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居第四位。

軍民結合的成功,也催生了以軍民結合為特色的中國重慶高新技術交易會和“國際軍民兩用技術博覽會”。高交會及軍博會不僅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軍民兩用技術交易平台,還吸引了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國政府組團參展。

【第3篇】技術站創新發展調查報告

市水庫開發公司是1984年成立的市屬水產養殖企業,生產項目集河蚌育珠、水庫攔網養魚和山地開發於一體,進行庫區綜合開發樣板式經營,並建設庫區綜合開發示範基地,起帶動和輻射的龍頭作用。河蚌育珠生產為該公司主導產業,經近20年的生產、經營,形成一套科學的自繁、自育、自插、自養的生產體系,實行系列化、標準化生產,培養了一支技術力量較強的職工隊伍,培育了近20個樣式新穎、品質優良的珍珠產品,並總結出國內領先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為了解決我國目前普遍使用的淡水育珠蚌源——三角帆蚌,因近年來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日益枯竭,人工繁殖、培育的育珠蚌源又因近親繁殖,種質退化嚴重,致使育珠蚌抗病力下降,成活率低,培育出的珍珠產品規格小,質量較差,珍珠生產效益低下,嚴重製約了淡水珍珠生產的發展等關鍵問題,為了提高養殖效益,該公司於1997年底引進世界優質淡水育珠蚌——日本池蝶蚌。多年來,在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實施科研項目,開展科技創新;建立示範推廣基地,創立池蝶蚌品牌;發展產業化經營,培植壯大珍珠產業。使池蝶蚌產業成為市農業開發又一朝陽產業,也為我國淡水珍珠生產開闢了新的蚌源。公司現已建成以水庫為基地,以池蝶蚌為依託,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的形式,帶動庫區羣眾並輻射周邊市、縣(區),進行以池蝶蚌養殖為主體,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和畜牧業、林果業等相結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庫區的開發利用,增加了農民收入,使公司發展成為首批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全省水產重點企業。

一、引進優質蚌源,調優品種結構

淡水珍珠是我國出口創匯的傳統水產品,隨着我國加入wto,貿易全球化已成為必然,這對我國珍珠行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目前,世界珍珠市場中,大規格、高檔、優質珍珠飾品供不應求,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的三角帆蚌由於種質退化嚴重,體形扁、體質瘦、育珠性能差,難以培育大規格、高檔優質珍珠產品,致使我國的珍珠產量佔世界95%,但產值僅佔10%。這也長期困撓着該公司的生產發展。

池蝶蚌原產日本琵琶湖,是世界公認的優質淡水珍珠育珠蚌,日本以該蚌培育的珍珠享譽世界。池蝶蚌具有個體大、雙殼鼓,外套膜發達、厚實,貝殼珍珠層厚,珍珠分泌能力強,所育珍珠大而圓,質量優等特點。有專家認為,中國淡水珍珠質量落後日本20年,其中,育珠蚌的因素落後日本10多年。

1997年底,市水庫開發公司通過合資的客商——台商呂梁鑑先生,在全國率先從日本引進池蝶蚌原種親蚌,這也是省水產行業首次直接從境外引進的水產物種。池蝶蚌良種的引進與推廣應用,可改變我國淡水育珠蚌品種單一的狀況,調優養殖品種結構,替代三角帆蚌培育優質珍珠產品,使我國淡水珍珠的質量與日本縮短10多年的差距。同時,可讓三角帆蚌自然資源得到休養生息,重建優勢種羣,兩種優質育珠蚌可交替使用,確保我國淡水珍珠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實施科研項目,開展科技創新

新物種的引進,僅僅是眾多工作的開端。由於國家間技術的封鎖及生物物種的特殊性,池蝶蚌對新的生態環境的適應性、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生物特徵、育珠性能等諸多方面都必須進行重新認定。該公司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難,通過自選課題和申報課題途徑,組織自身科技人員和依託省內外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關。

池蝶蚌1997年底引進,經過精心馴養、培育,1998年獲得繁殖成功。自1998年開始,公司承擔了省科技計劃“池蝶蚌育珠性能及繁育技術研究”項目,通過池蝶蚌與三角帆蚌的育珠性能比較研究,得出了池蝶蚌育珠性能大大地優於三角帆蚌,具體表現在:池蝶蚌殼寬是三角帆蚌的1.23倍,外套膜是三角帆蚌的1.78倍,貝殼珍珠層是三角帆蚌的2.08倍,閉殼肌大,晶杆體粗、長。池蝶蚌生長快,抗病力強,成活率高;分泌珍珠能力強,培育的珍珠產品顆粒大,質量優。通過5年的研究,在小蚌繁殖、培育,育珠蚌手術接種、管理,生態防病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科技創新。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池蝶蚌繁育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制定了“池蝶蚌育珠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池蝶蚌種質標準(企業標準)”,為池蝶蚌在我國育珠生產中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理論和技術依據。xx年2月,通過了由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任主任,上海水產大學首席教授、博導李思發教授和中科院動物所博導、中國貝類學會副理事長劉月英研究員任副主任,中科院水生所所長、博導桂建芳研究員及省內水產界知名專家、教授組成的鑑定委員會省級成果鑑定。與會專家一致肯定了池蝶蚌是優良的育珠蚌,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研究的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近年來,通過與大學建立技術依託關係,並與中國貝類協會,上海水產大學和省水產技術推廣站進行技術合作與交流,先後完成了“池蝶蚌與三角帆蚌育珠生產對比研究”、“池蝶蚌抗病性研究”和“池蝶蚌種質標準(省地方標準)制定”等課題,通過了國家級品種檢驗、檢測中心精密測量、分析,確定了池蝶蚌的體形、及其他與育珠性能有關的數據庫,進一步證實了育珠性能好,珍珠產量高,質量優,養殖效益顯著;池蝶蚌抗病性能強,養殖成活率高,尤其是近幾年各地出現三角帆蚌大量死亡的情況下,池蝶蚌的成活率仍高達95%以上,表現出很強的抗病性能。xx年通過了國家良種審定,並被農業部列為xx年重點推廣應用的5個品種之一。

三、建立示範推廣基地,創立池蝶蚌品牌

池蝶蚌引種、馴養、繁育及育珠成功,只能説明該物種能適應當地區域生態環境且能顯現其優良性狀。要儘快產生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被廣大養殖生產者接受並應用,因此,建立池蝶蚌養殖示範推廣基地是最佳可行之舉。該公司克服資金短缺、水面少等困難,在上級有關都門支持及指導下,通過租賃和聯合開發等多種形式,建立池蝶蚌繁育、示範及推廣基地。

目前,公司現已建成300畝池蝶蚌繁育基地,按照種質標準選育了10萬隻親蚌和100多萬隻後備親蚌,具有年繁殖小蚌1億隻的生產能力,並建成500多畝養殖示範基地,xx年推廣養殖面積xx多畝。到xx年底,累計建設養殖示範面積1500畝,推廣面積3萬餘畝,已顯示出良種優勢效益。

然而,曾幾何時,我國曆史上農業的一個良種既能帶來一個產業的革命(如雜交水稻),有時生命僅芸花一顯,其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品牌意識,只有做大做強一個良種的品牌,才能賦予其無限的生命力。因此,公司一班人認真總結並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根據自身的資源、技術、人力等特點,提出保種、選育池蝶蚌良種並提純復壯,開展科技創新,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的附加值,建立自己的優勢品種的品牌,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羣眾。提出一是創品牌。要充分發揮池蝶蚌品種優勢,加快池蝶蚌產業的發展,形成特色產業,創立池蝶蚌品牌。二是成品牌。要完善池蝶蚌良種場的基礎設施,建立國家級池蝶蚌良種場,進一步搞好池蝶蚌種苗的選育和科技創新,使池蝶蚌發揮更大的良種效益,成為全國知名品牌。三是養品牌。要以國家級池蝶蚌良種場為基地,加大宣傳力度,向全國推廣應用,培育高檔、優質珍珠產品,促進我國珍珠產業健康、持續發展。xx年,公司已向國家工商局申請註冊了“池蝶”牌商標。xx年,農業部已批准池蝶蚌為國家引進國外優良品種項目(“948”項目),該公司將進一步做好池蝶蚌的引進和基地建設;xx年,農業部已批覆建設池蝶蚌良種場,該公司將按照國家級良種場的標準,建設全國最大的池蝶蚌良種繁育基地和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向社會提供池蝶蚌良種和先進的養殖技術,大力推廣應用池蝶蚌,替代三角帆蚌培育大規格、高檔、優質珍珠產品,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使我國的三角帆蚌得到休養生息,重建優勢種羣,促進我國珍珠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四、發展產業化經營,培植壯大珍珠產業

為了使池蝶蚌的良種優勢儘快轉化成生產優勢,培育高質量的珍珠產品,提高養殖效益和農民收入,該公司確定了“公司+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經營道路,即以市場為導向,以水庫為基地,以公司為龍頭,以池蝶蚌為依託,以庫區漁業生產經營為基礎,以系列化服務為紐帶,採用經濟合作的方式,把農民與企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户,繁育、接種、管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加快池蝶蚌繁育、養殖示範基地和推廣基地建設,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積極與科研院校的技術依託和技術合作等手段,使池蝶蚌培育珍珠的產業化經營得到快速發展,市水庫開發公司也發展成為省首批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龍頭企業和省水產重點企業,池蝶蚌培育珍珠的產業化經營已發展到我市相關縣(區),培植壯大了我市的珍珠產業。

目前,該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各業務主管部門大力指導和支持下,正不斷總結經驗,開拓創新,為池蝶蚌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4篇】優秀範文:技術創新的成功之路——重慶市戰略機遇期“軍民結合”的調查報告

技術創新的成功之路——重慶市戰略機遇期“軍民結合”的調查報告

光明日報如何因地制宜地探索自主創新的節約型發展道路?重慶市牢牢把握中央部署“軍轉民”和“軍民結合”的戰略機遇,近年來始終以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為核心,“軍民結合促創新”。他們的經驗,特別值得財力相對有限又急需通過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省市借鑑。

重慶市級財政收入近幾年持續大幅增長,一舉突破300億元,是直轄之初的3倍多。如此強勁的增長,出乎很多人的預料。財政收入的增長源於經濟活力明顯提高,尤其是工業經濟的強勁增長。而作為“三線”建設的主要基地、全國最大的軍工城市、計劃經濟時期的老工業基地,重慶工業脱胎換骨,最主要的動力源來自於“軍民結合”。

“溢出效應”打造支柱產業

20世紀70年代,中央按照“寓軍於民、軍民結合、大力協作、自主創新”的方針部署“軍轉民”。重慶迅速作出反應,將重點軍工企業軍民結合的決策,作為本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的風向標,範文寫作探索形成了以“產業牽引、平台支撐、開放驅動、民為軍用、政府促進”為主要特點的軍民結合創新途徑。

長安公司是特大型軍工骨幹企業,曾生產出我國第一輛軍用吉普車。1979年軍轉民時,長安集團針對國內汽車工業“缺重少輕”的局面,決定強勢進軍微型汽車和發動機開發生產。與長安一樣享有盛名並同屬軍工企業的中國嘉陵集團和建設工業集團,則選擇摩托車作為軍轉民的突破口。

在此基礎上,重慶結合在機械製造、儀器儀表、電子產品、金屬材料加工等方面的雄厚產業基礎,把做大做強汽車、摩托車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任務,提出了建設“西部汽車城”和“中國摩托車之都”的發展目標,實施了加快建設北部新區“十里汽車城”的規劃。圍繞汽車摩托車產業的開發,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地方企業,主動承接軍工的“溢出”和“擴散”。通過政策引導和高強度投入的示範帶動,培育和發展了宗申、隆鑫、力帆等一批承接軍口三大“溢出”效應的著名民營摩托車企業,形成了由建設、嘉陵兩大軍民結合企業和隆鑫、宗申、力帆三大民營企業共同支撐的重慶摩托車“2+3”格局,以及2000多家相關配套企業的龐大的汽車摩托車產業集羣。中國摩托車行業產銷排行榜上,隆鑫、嘉陵、本站範文網建設、力帆、宗申等5大企業均位居前10名,總產銷量佔到全國市場的35%,世界市場的15%。,長安汽車產銷量列全國微車第一、發動機第二、汽車行業第三、轎車行業第四,其中微車產量佔全國1/3,利潤佔全行業85%,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微車之王”。為其配套的上下游產業的年工業增加值,也達到了250億元。汽車摩托車產業逐步發展成為佔據重慶工業“半壁河山”的支柱產業。

優化配置科技資源 走節約型創新之路

第三軍醫大學每年來自重慶市的科研經費,比來自本系統的還多70%。不僅如此,包括第三軍醫大學在內,軍工單位還經常被邀請參與地方科技政策的制定。

重慶市科委主任周旭認為,“不分彼此”的科技政策,是基於重慶實際的必然選擇。軍工系統有全市1/3的科技人員,全市1/3的工業總產值在軍民結合企業,1/3的工業總產值在軍民結合相關企業。而重慶又是一個大城市帶大農村,財力較為緊張的新直轄市。需要探索一條效率更高的科技創新道路。“要在投資受限的情況下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通過軍民結合盤活一切資源。”周旭説。

重慶如何將軍工企業“視同己出”,從兩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來。2002年6月,全市召開企業新產品開發工作會,決定對新產品開發給予財政補貼、市級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專項資金。在分享2100萬元財政補貼的55家企業中,一半以上為軍民結合企業。為推動軍民結合技改項目的實施,“十五”期間重慶市對三線企業的退税累計達到了12億元。

以上是《優秀範文:技術創新的成功之路——重慶市戰略機遇期“軍民結合”的調查報告》的本站範文詳細內容,涉及到企業、結合、軍民、摩托車、產業、重慶、軍工、重慶市等範文相關內容,覺得好就請(ctrl+d)收藏下。

【第5篇】技術創新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一、課題來源、選題依據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 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 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着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 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 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 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 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 y=l∕[1+a?exp(-b?t)] )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 y=l?exp(-b?t))皆屬於生長曲線, 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 t為時間自變量, 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於生長曲線預測法, 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 主要適用於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係數據和其他信息, 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係模型, 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 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 這樣, 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導前-滯後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 通過系統的調查、徵詢專家的意見, 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 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 其中, 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 避免了其缺點, 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 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 並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 對於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 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儘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 但由於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迴歸預測式, 而所得到的迴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 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 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 往往帶有主觀性,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 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 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 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 (2) 經濟效果; (3) 社會效果; (4) 風險性, 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後, 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 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其中存在着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 同時, 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複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於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 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 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 均處於研究之中, 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 (2) 建立一種適應於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 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 以其並行分佈、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 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 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 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 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 經隱含層處理後傳入輸出層, 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 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 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 儘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 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 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後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閲, 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 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於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 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週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 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 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 (1) 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 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 (2) 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 有利於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 (1) 提供一種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 有利於提高預測的正確性; (2)提供一種基於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 有利於提高評估的科學性; (3)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並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 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 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範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 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 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並研究其量化和規範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 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 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 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 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 構建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 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 構建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 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 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 對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於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 一種是採用傳統的指標體系, 另一種是採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 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 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適合於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並行分佈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能較好地處理基於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 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

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 並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繫, 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 探討其量化和規範化的方法, 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 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係。

3、採用先簡單後複雜的研究方法。對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 先從某一行業出發, 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 然後, 逐步擴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複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 進行實證研究, 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 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 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同時, 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 所以,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 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 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第6篇】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來源、選題依據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 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 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着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 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 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 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 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 y=l∕[1+a?exp(-b·t)] )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 y=l·exp(-b·t))皆屬於生長曲線, 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 t為時間自變量, 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於生長曲線預測法, 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 主要適用於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係數據和其他信息, 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係模型, 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 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 這樣, 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導前-滯後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 通過系統的調查、徵詢專家的意見, 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 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 其中, 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 避免了其缺點, 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 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 並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 對於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 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儘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 但由於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迴歸預測式, 而所得到的迴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 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 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 往往帶有主觀性,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 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 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 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 (2) 經濟效果; (3) 社會效果; (4) 風險性, 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後, 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 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其中存在着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 同時, 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複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於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 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 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 均處於研究之中, 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 (2) 建立一種適應於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 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 以其並行分佈、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 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 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 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 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 經隱含層處理後傳入輸出層, 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 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 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 儘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 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 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後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閲, 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 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於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 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週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 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 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 (1) 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 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 (2) 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 有利於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 (1) 提供一種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 有利於提高預測的正確性; (2)提供一種基於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 有利於提高評估的科學性; (3)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並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 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 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範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 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 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並研究其量化和規範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 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 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 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 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 構建基於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

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 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 構建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 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 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 對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於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 一種是採用傳統的指標體系, 另一種是採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 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 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適合於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並行分佈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能較好地處理基於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 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

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 並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繫, 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 探討其量化和規範化的方法, 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 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係。

3、採用先簡單後複雜的研究方法。對基於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 先從某一行業出發, 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 然後, 逐步擴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複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 進行實證研究, 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 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 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同時, 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 所以,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 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 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