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資本運營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7W

資本運營論文新版多篇

資本運營論文範文 篇一

論文關鍵詞:資本運營,內部監控系統

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平能化集團)是2008年12月5日由原平煤集團和神馬集團兩個中國500強企業聯合重組創立的一家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團。擁有平煤股份和神馬股份兩家上市公司。中平能化集團根據重組後產業的上下游關係,依照實事求是、科學發展的原則,重新規劃產業佈局,確立了煤炭採選、尼龍化工、煤焦化工、煤鹽化工4大核心產業和煤電、現代物流、高新技術、建工建材、機電裝備5個輔助產業協同發展的“4+5”產業新體系。

經濟總量的大幅躍升,發展質量的顯著提高,要求企業強力推進組織結構調整、專業化重組,加快提升管理水平,管理體制實現戰略轉型。目前,中平能化集團已經完成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了三級管控體系,但進一步激發體制活力,提高運行效率和質量的任務仍然很重。要深入分析、加強研究,進一步優化整合機關總部、產業羣、經營單位的職能定位、管理流程和規章制度論文網,真正形成資源配置優化、職責權限明確、管理流程科學、執行高效順暢、對外反應靈敏的體制機制,確保。中平能化集團化優勢充分發揮,確保各業務單元經營活力不斷增強。要加強產、供、銷、人、財、物等基礎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對各種資源的配置和運用能力,切實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特別是對核心要素和關鍵環節,要加強集中管控,實現有效監管。深化勞動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構建新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針對管控範圍大、要素流動快的實際,運用信息化、自動化等先進的管理手段和平台,適應做大做強的需要。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嚴格決策程序,重點強化對重大經營行為的風險管控,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本文主要探討一下中平能化集團資本運營內部監控系統的設計,完善的內部監控系統是資本運營順利開展的根本保證。系統的設計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資本運營組織保證體系的設計;二是資本運營監控指標體系的設計。

一、中平能化集團資本運營組織保證體系的設計

(一)資本運營職能分析與分解

所謂資本運營職能分析與分解是指在明確資本運營總職能基礎之上,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其分解成為邊界明晰的各項分職能。進行資本運營職能分析與分解是設計資本運營有關機構及其相互權責劃分、業務關係的基礎。資本運營的最終目標是提高資本利用率,實現企業資本最大限度增值,這就是資本運營的總職能。總職能的實現要通過兩個層次的資本運營,即基礎資本運營和高級資本運營。基礎資本運營即是生產經營,也稱資本的內部積累,它通過資本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循環流動而產生增值。資本循環流動的質量和效率越高,資本增值的速度也就越快。而高級資本運營包含三項子職能,即存量資產重組、籌資經營和投資經營,它通過資本的籌集、資本的兼併、收購、聯合、重組來實現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和企業資產配置的優化,從而增大企業資本規模和資產規模,最終實現資本的最大限度增值。資本運營的職能分解可以用圖1來表示。

圖1 企業資本運營職能分解圖

(二)中平能化集團資本運營組織保證體系設立

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權責關係,以及企業內部各經營管理層的經營權限劃分是設計資本運營組織保證體系的重要依據。

下圖即是中平能化集團資本運營組織體系示意圖(圖2):

圖2 企業資本運營組織體系示意圖

中平能化集團資本運營組織體系各組織機構職責和權限解釋如下:

(1)股東會是資本運營某些重大事項的最終決策者。包括公司外兼併、收購、聯合、分立、國有產權轉讓、發行股票、發行公司債券等。

(2)公司董事會是公司資本運營中心論文網,包括制定發展戰略規劃、進行投資決策、籌資決策和資產管理與經營。具體可設下列四個委員會承擔上述職能:

①產業發展規劃委員會。根據企業集團化、多元化發展戰略,結合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制定各產業的發展規劃,既包括中長期規劃,也包括決定企業年度生產經營計劃。

②投資決策委員會。根據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統一安排投資項目,決定投資方向、投資規模和具體投資模式選擇。

③籌資決策委員會。根據企業的資金需求,在保持資本成本最低和資本結構合理的前提下,對籌資組合、規模等的決策,包括企業利潤分配方案的決定。當然,如籌資涉及到出資者的重大利益,還必須經過出資者的最終批准方可執行。

④資產經營和管理委員會。除了負責企業資產的日常管理和對集團公司、經理層、子公司董事或股權代有等履行資產經營責任制情況進行考核監督外,對企業資產的重組方案進行決策。當企業有必要實施兼併、聯合等資本運營重大活動時,該委員會有權成立臨時兼併聯合領導小組對具體方案進行決策。

(3)資產運營部

負責集團公司資產(含股權)處置管理,制定資產處置計劃,組織編制和實施資產處置方案。負責產權交易管理,履行產權經紀職責,協調產權交易相關單位的關係,開展相關產權交易行為。負責集團公司兼併與收購管理,組織兼併與收購方案編制、經濟分析與評估、實施,股權轉讓或受讓項目綜合管理等工作。負責集團公司對外長期投資管理,組織編制投資計劃和年度投資預算,組織投資項目的調研、交流、策劃、談判、技術經濟分析與評估、實施,辦理投資項目出資手續等。

(4)財務處(包括內部銀行或財務公司)。現代生產經營管理的中心是財務管理,財務處因此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它不僅是企業籌資經營和投資經營的具體管理執行機構,而且通過制定財務預算、進行營運資金管理和成本費用管理、進行財務分析與評價,為企業高層次資本運營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諮詢。財務處還是基礎資本運營(即生產經營)的中樞論文網,通過監控整個資本流過程,降低資本成本,提高流動效率,以達到促使資本最大增值的最終目標。當然,資本運營還需要生產管理、銷售管理、技術管理等機構的廣泛參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集團公司對子公司資本運營管理不同於分公司,它只能通過資本紐帶關係,通過委派董事長或董事等決策機構人員來間接進行管理,使其資本運營符合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而不是直接干預其日常經營活動。

二、中平能化集團資本運營監控體系的設計

(一)資本運營監控指標體系設計指導思想

資本運營監控指標體系設計的目的是既能對企業資本運營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又能考核和評價企業資本運營的實際業績。因此,必須做到全面、科學的有機結合。

實施企業集團化發展戰略的企業資本運營具有雙重目標,即實現規模擴張、提高市場佔有率的目標和實現利潤最大化與資本最大限度增值的目標。因此指標體系中必須首先有反映此兩類目標的指標。另外,企業經營管理者資本運營能力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相應指標體系中必須有反映資本運營能力的指標。還有,每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自下而上都會受到威脅,要發展必須有穩定和安全作保證,所以在指標體系中還必須考慮企業安全性指標。綜合起來,中平能化集團資本運營監控指標體系就包括六大類:規模經濟實力指標,規模擴張速度指標,投入產出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償債能力指標。

(二)資本運營監控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

(1)規模經濟實力

企業規模經濟實力是企業經營規模實力、市場競爭能力的表現。主要有2項指標:

①市場佔有率=銷售收入/行業銷售收入

②利潤佔有率=利潤總額/行業利潤總額

這兩項指標反映了企業在行業中位置和作用。

(2)規模擴張速度

企業規模擴張速度反映企業的規模增長速度。主要有5項指標:

①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

②資產增長率=期末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

③銷售收入增長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

④利潤增長率=本期利潤總額/上期利潤總額

⑤對外投資增長率=本期對外投資/上期對外投資

(3)投入產出能力

企業投入產出能力反映了企業資源利用狀況。主要有2項指標:

①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②成本費用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4)盈利能力

企業盈利能力反映企業最終經營業績。主要有3項指標:

①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②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總額/平均所有者權益

③銷售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銷售收淨額

(5)營運能力

企業營運能力反映企業資產週轉達的快慢,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資產利用效率的體現,也是經營管理者資本運營能力的體現。主要有4項指標:

①應收帳款週轉率=賒銷收入淨額/應收帳款平均餘額

②存貨週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③流動資產週轉率=銷售收入淨額/流動資產平均餘額

④總資產週轉達率=銷售收入淨額/資產平均餘額

(6)償債能力

企業償債能力既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高低論文網,又反映企業利用負債從事經營活動能力的強弱。主要有4項指標:

①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②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③營運資金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

④已獲得利息倍數=(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資本運營論文範文 篇二

隨着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單靠傳統的融資渠道及自身資本的積累是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實際的資金需求的,這就需要企業在現有基礎上,積極拓寬自身的融資渠道。企業可以通過發行債券、土地置換、存量資產出讓、股權出讓等渠道進行資金的籌措,也可以應用自身的法人財產權在資本市場上實施直接融資,在企業資本運作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專業化發展與多元化發展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以便於有效的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對於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的企業資本運營決策機制

在企業的資本運營過程中,必須要對投資決策的管理責任與管理權限予以明確,以便於形成快捷、良好、有效的決策機制,這就需要建立其健全的資本運營決策機制。首先建立起完善的企業資本運營決策的分權模式,對決策權限予以明確劃分,對於國有控股公司的決策權及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決策權,應當將其僅限於當企業資本運營所涉及資產所有權在不同性質主體之間重組或者變更時做出的明確選擇。另一方面,需要對企業資產決策的責任予以明確,以便於構建良好的資本運營決策風險約束機制,國有控股資產運營決策及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首要任務是促進國有資產的價值保值,並要積極提升資本的生產配置效率,積極降低資本的運營風險。

三、建立起企業資本運營的聯動機制

企業資本運營過程中最為根本的目標就是為了擴大主營業務及主導產品的規模,以便於企業商品的生產經營能夠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所以企業資本的運營對於企業非經營生產的剝離及資本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將商品經營成果轉換成為資本經營成果,對於商品經營效率及資本運營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資本運營應該儘量的減少無關聯合企業的兼併,在有關聯的企業之間開展,在合理的市場結構下形成良好的企業競爭狀態,將資本的運營與商品生產經營的實際密切結合,防止在資本的運營過程中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對資本運營軌道予以合理的規劃。

四、建立完善的投資約束機制

在企業資本運營管理與投資決策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大投資結構的調整與融資渠道的拓寬工作,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投資約束機制,以便於對投資運營與投資決策中的一些行為予以約束,對於降低資本運營風險具有積極地作用,主要表現為:(1)建立起完善的投資運營可行性論證責任制,可行性論證的工作質量與投資決策的正確性具有直接的聯繫,並且會影響到整個投資項目的風險性與效益性,在實際的可行性論證工作開展過程中,通常採取單元論證與聯合論證相結合的方式,投資建議通常由投資管理部門或者是業務部門提出,經過投資建議部門的單元初步論證之後,報送企業管委會實施申請立項,經過企管委審核同意之後,批准立項,然後由投資管理部門組織聯合論證,聯合論證部門主要有基建部門、財務部門、業務部門等共同組成,對於一些特殊的項目還需要邀請資源部門、財政部門、金融部門參與論證工作中,以便於提升可行性方案的科學性(;2)建立完善的投資運營約束機制,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投資決策責任制,在對投資目標及投資主體予以明確之後,落實各個投資決策環節的崗位責任制,並要積極強化資本的審查監督力度,降低由於投資運營不善所導致的資不抵債的風險,保證企業的良好發展。

五、結束語

資本運營論文範文 篇三

資本經營的方式。資本經營有多種具體方式,且各有特點,但從總體上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幾種:1、擴張型資本經營,即企業通過資本經營擴大規模,資本擴張是資本最大化增值的內在要求,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企業通過資本擴張可以實現規模效益,發揮協同效應,降低交易費用,實現多元化經營等目標。2、收縮型資本經營,即企業通過資本經營縮減規模。傳統的觀念認為資本收縮是企業經營的失敗,但從現代資本經營的理念來理解,資本收縮同資本擴張一樣,都是企業的戰略措施。3、重組型資本經營,即通過資本經營優化資本結構,合理配置生產資源,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存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與之相適應企業也必須經常進行資產重組,調整資本結構,改善資源配置。企業財務戰略的類型。快速擴張型財務戰略,是指是指以實現企業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為目的的一種財務戰略。為了實施這種財務戰略,企業往往需要在將絕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潤留存的同時,大量地進行外部籌資,更多地利用負債,大量籌措外部資金。穩健發展型財務戰略,是指以實現企業財務績效的穩定增長和資產規模的平穩擴張為目的的一種財務戰略。實施穩健發展型財務戰略的企業,一般將盡可能優化現有資源的配置和提高現有資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為首要任務,將利潤積累作為實現企業資產規模擴張的基本資金來源。防禦收縮型財務戰略,是指是指以預防出現財務危機和求得生存及新的發展為目的的一種財務戰略。實施防禦收縮型財務戰略的企業,一般將盡可能減少現金流出和儘可能增加現金流入作為首要任務,通過採取削減分部和精簡機構等措施,盤活存量資產,節約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於企業的主導業務,以增強企業主導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企業資本運營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存在的問題。企業兼併重組的問題和事項。在企業兼併重組的過程中,企業不僅要根據內外部環境特點制定科學的戰略計劃,而且要在兼併重組中更多的人為因素的變化,把握兼併重組過程中的企業文化融合和行為方式融合,以便推進企業順利的實行重組。首先,要審查兼併重組的動機。作為兼併方,要對被兼併方的財務報表進行審查,瞭解其賬外存在的各項法律責任。其次,要妥善處理好被兼併方企業職工的安置問題。企業運行效率的直接決定因素就是企業一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高低會直接決定企業整個系統的運行質量。因此,在兼併過程中,必須重視對企業員工的安置和管理,避免對員工情緒造成負面影響。股份制改造在運用中的問題。我國企業在資本經營實踐過程中,為達到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目的,股份制改造往往還包括對資產、人員和債務的剝離和重組,即:將優質資產及相應的人員和債務注入股份公司,將其他資產剝離出去,其目的是保證股份公司在未來的持續盈利和不斷髮展。但通過對眾多股份制改造行為的考察發現這一過程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國企業的融資偏好問題。國內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我國企業具有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出現這種現象主要由於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在我國的二元股權結構下,非流通股東追求的自身價值最大化不以股票市場價值來體現,而是以每股淨資產為基礎,這與流通股股東的價值趨向明顯衝突;第二,企業管理層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導致其在進行企業運作過程中具有明顯的擴張偏好,這本質上是由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完善所致;第三,經營業績不佳導致企業即使存在內源融資偏好,利潤增長與利潤留存也不能滿足企業擴張發展的需求。對策。成功的進行企業兼併重組。如何成功地進行企業兼併和重組。在企業兼併重組的過程中,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的科學性,而且在兼併重組中關注人的變化,把握兼併重組中文化,思想,動機更加有助於企業順利的實行重組,保證公司變革的順利實施。(1)對兼併重組動機的審查;(2)妥善處理被兼併方企業職工安置問題;(3)正確評估被兼併方的資產;(4)企業的兼併重組,應以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通過技術的重組推動資產的重組。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控制資本成本。要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必須根據市場情況變化及時調整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的比重,利用財務槓桿來控制融資成本。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偏低,從長遠發展來看應該儘可能的減少股權融資,增加債務融資數量。一般情況下,企業債券利率低於銀行貸款利率,且其融資成本較低週期較長(以中長期為主),因此通過債券融資企業可以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自由使用大量資金,能夠顯著緩解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資金壓力。並且由於債券融資不需要提供擔保,而只以企業的信用評價為依據,因此對於信用較高的企業來説,發行債券是企業資金取得成本最低且取得效率最高的融資途徑。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和信託憑證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和信託憑證市場在我國還屬於新興市場,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發展程度來説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不可否認其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因此企業應充分地利用產權交易市場和信託憑證市場進行小規模融資,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自身資金的問題,也可以促進這些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實現企業和市場的共同發展。五、財務戰略在對資本運營的作用財務管理是企業財務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對資本運營起着重要的作用。財務管理是企業資本運營的基礎。在企業資本運營模式下,所有者對經營者的考核標準,生產了什麼和生產了多少不再是重點,資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否實現才是其評價的標準。因此,企業經營過程中,必須把財務管理放在首位,努力實現企業的最佳財務狀況。同時,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也對財務管理目標做了明確規範:在資本保值的前提下不斷增值。財務管理是企業資本運營的必要條件。企業經營方式轉化為資本運營以後,財務管理不再侷限於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資金運動,而是不斷向其他能夠創造利潤的領域擴展。財務管理也不僅僅是商品經營過程中的理財活動,也包含資本運營過程中的理財。科學的資本運營模式,需要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與之相適應。

資本運營論文範文 篇四

[摘要]本文將勞動者健身觀念與人力資本投資作為立論,通過東北地區3箇中心城市國有企業職工的實證研究,論證人力資本的健康投資的作用。

[關鍵詞]人力資本健身觀念鍛鍊

一、人力資本與健康投資產生的背景

根據舒爾茨和貝克爾的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投資包括用於醫療保健的投資;用於正規教育的投資;用於在職培訓的投資;用於成人教育的投資;用於個人和家庭為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而進行流動的投資。我國學者將上述理論歸納為醫療保健的投資;教育的投資;遷移投資。研究認為“教育的投資在整個人力資本投資中居於核心地位,是頭等重要的投資。因為健康投資使人得以存在,以及智力、精神活動的必要前提,所以,醫療保健投資是其他兩項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從健康投資的角度出發,人力資本所提出的醫療保健投資是“通過對醫療、衞生、保健、營養等進行投資,以此來恢復、維持或改善、提高人的體能(體力和精力),增進健康水平,這種投資方式恰恰是最經濟、最有效、最快捷的人力資本投資途徑。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低水平生活導致健身觀念淡薄

按恩格爾係數劃分貧困家庭的尺度,企業職工均在60%以上,屬於貧困線,屬於體育低消費羣體。研究表明,收入與消費關係十分密切。(見表1、2)

統計結果證明,企業職工收入與體育鍛煉的內容、目的、地點、時間、次數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與鍛鍊目的、鍛鍊次數非常相關。體育消費是為了滿足人們特定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以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越優越,體育消費的投入的比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除此之外,人們的體育習慣、生活節奏、餘暇時間、體育觀念、社會環境等都與體育消費有關。應該説,體育消費行為既是生活水平的縮影,又是人們體育健身觀的折射。

2.不良心態影響健身觀念形成

調查顯示,企業職工有矛盾心理佔15.5%,壓抑心理佔18.4%,挫折心理佔6.4%,消沉心理10.6%,疑慮心理5.1%,其他心理狀態的365人,佔43.6%。

體育作為現代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被稱為現代社會的“安全閥”“社會競爭縮影”,改革開放帶來社會體制、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變化,同時也產生許多矛盾。據社會學專家研究,除了必要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外,體育可以起到緩解、宣泄、減少下崗浪潮帶來的社會震盪和各種矛盾的作用。

三、結論與對策

1.轉變觀念,努力提高再就業勞動者素質

勞動者是生產力的首要的因素和能動因素,發展體育運動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從經濟學角度,體育鍛煉要佔用一定的時間,之所以強調體育健身的作用,是因為可以理解為體育是一種旨在追求未來效用的的生產和消費活動。從人力資本投資和勞動力再生產的角度,體育鍛煉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活動,它投資的意義在於可以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從人力資本配置的需要尋找合適的物質資本,最大限度的優化實現自身的價值,較好把握從新配置人力資本的再就業機會。

2.調整不良心態,拓寬人力資本運營的空間

現代企業職工壓力大,無論是環境,還是心態,都發生的很大的變化,由於種種不良的心境,導致無形中縮小就業的渠道,縮小人力資本運營的空間。體育的社會情感功能是與人的社會心理穩定性直接有關的,通過體育服務工程進行情感解困工作,調整不良心態,使之產生和形成與社會一致的心理。因此,企業職工應主動適應社會和家庭環境,把就業看成是一場智力、體力、心理上的競爭,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挖掘潛能,面對機遇,迎接挑戰。

3.樹立健康觀念,加速人力資本投資

要樹立健身觀念,消除健康投資是一種簡單的消費支出的舊觀念,主動積極的進行健康投資,同時要積極參加培訓,要主動鍛鍊、學習、更新知識,提高技能,豐富自身的人力資本,為創業儲備本領。人力資本投資有利於增加企業職工的健康存量、知識存量、技能存量,存量的增加,意味着“生病時間”的減少和“健康時間”的增加,意味着創業的基礎儲備增加,從而有利於產出增加,個人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因此,這種投入是有效的投入,也是一種成本性投入。企業職工自身還應從市場經濟對勞動者素質的需求,來提高對健康投資的認識。

資本運營論文範文 篇五

時間:2003-1-21作者:秩名

為了貫徹《證券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需要研究在我國如何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建立以機構投資者法人持股為主的資本市場。發展眾多的機構投資者,既有利於參予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又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

眾所周知,一個成功的國內資本市場應具有以下一些特徵:有足夠的證券發行者和機構投資者,有嚴格的信息批露標準,以便於投資者對證券進行投資收益與風險評價;有標準的交易票據和交易手段,以便於交易的進行和市場流動性提高;能實現較低的税收和交易成本;有嚴格的監管制度,能做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對泄露內幕信息、製造虛假信息者和操縱股市者進行嚴懲等。而我國現今的股市,雖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有了一些規模,也立了法,已有法可依,但尚是一個不規範的、投機大於投資、非理性的股市。造成這種狀況有多種原因:

一、對實行股份制和開辦股票市場,急於求成,缺乏認真研究,選擇模式不當。從西方發達國家股市看,一種以美英為代表的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雖然越來越多,但都沒有擺脱追求高流動性和短期效益的弊病,投機性很強。另一種以德、日為代表,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法人投資,法人投資有一種戰略眼光,能着眼於對企業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注重對企業的管理,而不是像美、英的法人投資者那樣追求短期效益。當時,我國發展股市如選擇德、日模式,情況就會比現在好得多。二、我國股市倉促上馬,立法滯後。1998年底,才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立法滯後,也是造成目前股市不理想、不規範的一個原因。

三、輿論和導向失誤。在《證券法》公佈前,理論界和輿論界只宣傳股市有利於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有利於企業從股市籌資,而不重點宣傳股市首先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應當遵守自願、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因而將股市引入僅僅是“籌資和圈錢場所,使好多股份制企業老總不把投資者作為“上帝”,而看成是“阿斗”,不給投資者以應有的回報。《經濟日報》記者陳劍夫同一位準備上市的企業老總聊天,問他為啥要爭着上市,回答是:“這錢不一樣,等於是白白揀來的,花起來沒有還貸壓力”(見1998年8月2日《經濟日報》“募資使用叫人難放心”一文)。

四、信息披露失真。有些上市公司在財務上搞虛假包裝,以欺投資者上當,使股民投資權益遭受損失,逼着投資者只好進行短期投機。最為典型的是紅光公司,編造虛假利潤達1.57億元,騙取了上市資格,使廣大投資者上當,遭受了巨大損失。

五、嚴格規範監管缺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使內幕人員和大户聯手操縱股市有寬鬆的環境。我國《證券法》第71條、184條明確規定:“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5倍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多年來,我國股市上大户做莊、聯手操縱哄抬股票價格,從中獲得取暴利,廣大小股民遭殃的事例屢見不鮮,至今對違規聯手操縱的違法案例處理的很少。

六、我國股市投資者主要是4400萬投資者散户。據上海證交所的資料,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公眾股民散户佔94%,機構投資者只佔5%,自營者佔1%。在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股市中,大量的機構投資者的退休養老金、保險基金、銀行信託基金和投資基金等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佔股市的50%以上。在每天的股市交易額中,2/3的交易額是由機構投資者進行的,因而,西方發達國家的股市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我國目前以散户為主的股市存在着很大弊病:一是投機性強,換手率高,頻繁的股票交易,導致股市狂漲狂跌;二是缺乏參予股市經驗的散户,往往成為股市的犧牲品,大户的“美中餐”。據《中國證券報》調查,1994年-1998年股市中賠錢的户佔50%-60%,多是散户。三是股市中散户多,缺乏眾多的機構投資者,不利於參與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通過上述分析來看,要做到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使股市穩定發展,除了必須端正、辦好資本市場的指導思想,牢牢樹立投資者—股民是“上帝”的觀念,堅決摒棄股民是“阿斗”、“圈錢的對象”的錯誤觀念;證券監管機構除必須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嚴格進行監管外,還要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把我國目前散户為主的資本市場早日改造成為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本市場。

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能減少和降低小投資者、小股民的風險。通過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允許機構投資者通過發行基金、債券、信託投資等方式把城鄉居民和小股民手中的錢吸引進來,由機構投資的專家進行投資組合,既能減少投資風險,又可給投資者以較多回報。二是機構投資者採取“直接介入”,或“挑選優勝者”進行“間接介入”,以發揮其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作用,遠比小股民的作用大。三是股市中機構投資者比重越大,股市發展越穩定,但這裏有一個先決條件,證券監管部門必須對機構大户在證券市場中的運作嚴格進行監管,誰違規操縱股市必須嚴懲,要引導和鼓勵機構投資者對企業進行戰略投資,注重對企業的管理,追求長期效益。三是發展眾多的機構投資者,有利於增強股市發展的穩定性。德、日的證券市場並沒有多大的交易量,但這兩個國家已發展到了能與美國抗衡的地步。過去,我國股市追求交易量和股民人數,這是片面的。如何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我的思路是:必須繼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目前,我國金融體系處於長線商業銀行、短線投資銀行(其中特別是投資基金)不協調跛足狀態下運轉。據我測算,1997年底,我國投資銀行業總資產(系證券業)僅為2055.5億元,只及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66228億元的3%;投資基金總資產為100億元(系1998年底數),只及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的0.1%。1997年底,美國銀行業總資產為47000億美元,基金業總資產也達到45000億美元,美國投資銀行多達一萬家,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總資產就已達到4100億美元以上。相比之下,目前我國投資銀行業、投資基金業還處於弱小的地位,是難以實現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進程,要着重發展資本市場要求的,也難以適應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資產重組、資產運營、資產證券化需要的。發達的資本市場必須有發達的投資銀行業,資本運營即資本的市場化運營,包括企業兼併、收購、分拆、破產、重組、股份制與股票上市等操作方式,都是投資銀行的業務範圍。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企業改制、企業股權證券化和債權證券化就是依靠投資銀行業中投資銀行家、金融工程師運用專業技術和金融工具幫企業籌劃設計完成的,企業資本運營、兼併、重組和基金業的發展離開投資銀行家是寸步難行的。我國國有工商企業鉅額的(約在3萬億元)閒置存量資產,如果沒有強大的投資銀行業加以重新組合和證券化,要想較快搞活也是不大可能的。由此可見,為了早日改變目前投資銀行業處於弱小地位的狀況,為了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必須把加快發展投資銀行業和機構投資者作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

作者認為,只要開拓思路,採取壓長補短的多途徑發展的策略,就能扭轉投資銀行和機構投資者處於短線的局面。現對加快投資銀行業和機構投資者發展提出以下七個可供選擇的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加快發展投資銀行業和機構投資者,必須十分重視從現有國有商業銀行中挖掘潛力。因為,原來國有四家專業銀行按行政區劃廣設機構,現在向商業銀行轉軌,要撤併機構、減員增效,在此形勢下,採取壓長線補短線的策略,加快投資銀行業和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有可供選擇的三種發展途徑:一種是從現有國有商業銀行總分行抽調一部分高學歷、高智力的人員籌組新的總分行制的四家大型的國有投資銀行機構,為發展資本市場、為企業開展資本運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第二種是修改《商業銀行法》,允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向全能化銀行方向前進,看來,在加入WTO日益臨近的情況下,這一步改革走得越早越主動。從德國的全能銀行制度看,全能銀行可為企業提供從銀行貸款到證券融資的全面金融服務,還通過參股、控股控制企業,參與企業決策,形成了緊密型的銀企關係。但銀行在向企業提供貸款時,仍然嚴格遵循市場規則,只有那些效益好、信譽高的企業才能獲得銀行的融資,並得到銀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而對於長期經營虧損的企業,銀行必定會主持、監督其實施破產,以實現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德國銀企業之間關係密切但不相互過度依賴,銀企關係通過市場規則進行約束,而政府不進行干預。德?娜芑兄貧戎檔夢夜薪杓5諶質竊讜薟恍薷摹渡桃狄蟹ā誹跫攏迷市砉猩桃狄諧閃⒏絞艫耐蹲使荊扇⊥蹲室邪旆ǎ械8慊?996年以來新的逾期不良貸款的任務,因為新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並沒有承擔起上述任務。

第二個途徑是,商業銀行要積極發展和辦好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中外合資投資銀行,還應允許那些辦得好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籌辦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為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兼併、重組、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提供投資銀行的全面金融服務。第三個途徑是加快制定《信託法》,要鼓勵信託投資公司的發展,使信託投資成為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第四個途徑是要允許省市地方政府發展一批小型投資銀行機構,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小型的投資銀行機構要為眾多的不以上市為目的的中小型企業的資產重組、併購、投資顧問、財務顧問、項目融資等進行全面的服務。廣大中小企業是投資銀行開拓業務的廣闊天地,是一個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這一點應引起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第五個途徑是要通過試點,穩妥地逐步允許養老金進入證券市場,成為機構投資者。美國1999年3季度末,養老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總值的25.1%,所佔比重極大。但美國是成熟的股市,我國則是極不成熟的投機股市,允許養老基金進入必須採取十分穩妥和審慎的態度,切忌犯急於求成的錯誤。

第六個途徑是要穩妥地審慎地逐步允許保險基金進入證券市場,成為機構投資者。美國1999年3季度末,保險公司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總值的比重為6.2%。在去年底,國務院已批准保險公司可購買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了證券市場,待條件成熟時,將陸續推出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其他方式。

第七個途徑是要加快發展各類投資基金。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已設立16只,總規模達380億元(只佔股市總市值的1.4%),經營業績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美國1999年3季度末,投資基金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總值的比重為17.1%,在各類投資基金中,股票基金佔優勢地位,佔53%,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1%,高於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資收益;其次為債券與收益基金,佔23%;再次為應税貨幣市場基金佔20%,免税貨幣市場基金佔4%。看來,我國基金的品種也要多樣化,才能有利於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資者羣體。有的提出設立專門用於支持國企改革的改造基金,通過發行債券或受益券,把老百姓的錢集中起來交給投資機構,給以一些政策上優惠,鼓勵它們去改造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盤活資產存量;有的提出國家鼓勵發展那個薄弱行業,就批准設立那個行業的投資基金,以增強政策引導的有效性。這些都是有益的建議,可展開可行性論證。此外,也要十分重視發揮商業銀行對促進企業公司治理改革的積極作用。國外銀行均不同程度地持有企業的資產,1996年日本銀行持有企業的資產的比重為15%,德國銀行為10%,法國銀行為7%,美國銀行為6%。我國因實行分業管理,不允許商業銀行向企業直接投資。商業銀行雖不擁有企業的資產,但為了確保信貸資產?陌踩布刈⒑突貧笠倒局衞斫峁溝母母錚謖夥矯孀咴諶幸登懊嫻氖翹兄泄校兄泄形H藴奧殖У慕讜鈄什苊艿餮瀉吐壑ぃ岢雋恕疤案椿羆蘋保ǖ髡笠盜斕及嘧櫻憂抗芾恚納聘赫峁梗┐缶婺#敵釁笠蹈鬧疲兇什攔潰健疤沼瘛憊善鄙鮮校梢型咎岢雋酥苊艿某鍩?見1998年4月9日《金融時報》“從太砂到太原剛玉的啟示”報道)。

從上述幾個發展途徑看,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不僅有需要,也是有可能的,其實投資銀行也屬於機構投資者,因投資銀行業務中也有利用自有資金和借款對企業進行投資。至於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關係,有的採用“直接介入”投資戰略的方式;有的主張機構投資者不應當走“持股公司”的道路,應將其投資戰略原則確定為“推選優勝

者”,適時進行投資轉換的戰略原則,這樣不僅能避免資金流動性問題,而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殊經營優勢—即在廣泛掌握市場信息的基礎上識別和發現優勝者的才能,並根據新信息靈活調整投資策略,提高整體投資回報率。機構投資者採取那種介入方式為好,還要靠實踐來檢驗。但作者認為,要發揮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作用,必須具備一個客觀條件是:政企必須徹底分開,取消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官本位制和上級組織的任命制,把任命權交給企業的董事會,在客觀上要形成一個經理、董事長市場。

為了貫徹《證券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需要研究在我國如何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建立以機構投資者法人持股為主的資本市場。發展眾多的機構投資者,既有利於參予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又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

眾所周知,一個成功的國內資本市場應具有以下一些特徵:有足夠的證券發行者和機構投資者,有嚴格的信息批露標準,以便於投資者對證券進行投資收益與風險評價;有標準的交易票據和交易手段,以便於交易的進行和市場流動性提高;能實現較低的税收和交易成本;有嚴格的監管制度,能做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對泄露內幕信息、製造虛假信息者和操縱股市者進行嚴懲等。而我國現今的股市,雖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有了一些規模,也立了法,已有法可依,但尚是一個不規範的、投機大於投資、非理性的股市。造成這種狀況有多種原因:

一、對實行股份制和開辦股票市場,急於求成,缺乏認真研究,選擇模式不當。從西方發達國家股市看,一種以美英為代表的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雖然越來越多,但都沒有擺脱追求高流動性和短期效益的弊病,投機性很強。另一種以德、日為代表,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法人投資,法人投資有一種戰略眼光,能着眼於對企業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注重對企業的管理,而不是像美、英的法人投資者那樣追求短期效益。當時,我國發展股市如選擇德、日模式,情況就會比現在好得多。二、我國股市倉促上馬,立法滯後。1998年底,才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立法滯後,也是造成目前股市不理想、不規範的一個原因。

三、輿論和導向失誤。在《證券法》公佈前,理論界和輿論界只宣傳股市有利於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有利於企業從股市籌資,而不重點宣傳股市首先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應當遵守自願、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因而將股市引入僅僅是“籌資和圈錢場所,使好多股份制企業老總不把投資者作為“上帝”,而看成是“阿斗”,不給投資者以應有的回報。《經濟日報》記者陳劍夫同一位準備上市的企業老總聊天,問他為啥要爭着上市,回答是:“這錢不一樣,等於是白白揀來的,花起來沒有還貸壓力”(見1998年8月2日《經濟日報》“募資使用叫人難放心”一文)。

四、信息披露失真。有些上市公司在財務上搞虛假包裝,以欺投資者上當,使股民投資權益遭受損失,逼着投資者只好進行短期投機。最為典型的是紅光公司,編造虛假利潤達1.57億元,騙取了上市資格,使廣大投資者上當,遭受了巨大損失。

五、嚴格規範監管缺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使內幕人員和大户聯手操縱股市有寬鬆的環境。我國《證券法》第71條、184條明確規定:“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5倍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多年來,我國股市上大户做莊、聯手操縱哄抬股票價格,從中獲得取暴利,廣大小股民遭殃的事例屢見不鮮,至今對違規聯手操縱的違法案例處理的很少。

六、我國股市投資者主要是4400萬投資者散户。據上海證交所的資料,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公眾股民散户佔94%,機構投資者只佔5%,自營者佔1%。在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股市中,大量的機構投資者的退休養老金、保險基金、銀行信託基金和投資基金等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佔股市的50%以上。在每天的股市交易額中,2/3的交易額是由機構投資者進行的,因而,西方發達國家的股市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我國目前以散户為主的股市存在着很大弊病:一是投機性強,換手率高,頻繁的股票交易,導致股市狂漲狂跌;二是缺乏參予股市經驗的散户,往往成為股市的犧牲品,大户的“美中餐”。據《中國證券報》調查,1994年-1998年股市中賠錢的户佔50%-60%,多是散户。三是股市中散户多,缺乏眾多的機構投資者,不利於參與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通過上述分析來看,要做到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使股市穩定發展,除了必須端正、辦好資本市場的指導思想,牢牢樹立投資者—股民是“上帝”的觀念,堅決摒棄股民是“阿斗”、“圈錢的對象”的錯誤觀念;證券監管機構除必須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嚴格進行監管外,還要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把我國目前散户為主的資本市場早日改造成為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本市場。

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能減少和降低小投資者、小股民的風險。通過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允許機構投資者通過發行基金、債券、信託投資等方式把城鄉居民和小股民手中的錢吸引進來,由機構投資的專家進行投資組合,既能減少投資風險,又可給投資者以較多回報。二是機構投資者採取“直接介入”,或“挑選優勝者”進行“間接介入”,以發揮其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作用,遠比小股民的作用大。三是股市中機構投資者比重越大,股市發展越穩定,但這裏有一個先決條件,證券監管部門必須對機構大户在證券市場中的運作嚴格進行監管,誰違規操縱股市必須嚴懲,要引導和鼓勵機構投資者對企業進行戰略投資,注重對企業的管理,追求長期效益。三是發展眾多的機構投資者,有利於增強股市發展的穩定性。德、日的證券市場並沒有多大的交易量,但這兩個國家已發展到了能與美國抗衡的地步。過去,我國股市追求交易量和股民人數,這是片面的。如何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我的思路是:必須繼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目前,我國金融體系處於長線商業銀行、短線投資銀行(其中特別是投資基金)不協調跛足狀態下運轉。據我測算,1997年底,我國投資銀行業總資產(系證券業)僅為2055.5億元,只及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66228億元的3%;投資基金總資產為100億元(系1998年底數),只及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的0.1%。1997年底,美國銀行業總資產為47000億美元,基金業總資產也達到45000億美元,美國投資銀行多達一萬家,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總資產就已達到4100億美元以上。相比之下,目前我國投資銀行業、投資基金業還處於弱小的地位,是難以實現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進程,要着重發展資本市場要求的,也難以適應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資產重組、資產運營、資產證券化需要的。發達的資本市場必須有發達的投資銀行業,資本運營即資本的市場化運營,包括企業兼併、收購、分拆、破產、重組、股份制與股票上市等操作方式,都是投資銀行的業務範圍。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企業改制、企業股權證券化和債權證券化就是依靠投資銀行業中投資銀行家、金融工程師運用專業技術和金融工具幫企業籌劃設計完成的,企業資本運營、兼併、重組和基金業的發展離開投資銀行家是寸步難行的。我國國有工商企業鉅額的(約在3萬億元)閒置存量資產,如果沒有強大的投資銀行業加以重新組合和證券化,要想較快搞活也是不大可能的。由此可見,為了早日改變目前投資銀行業處於弱小地位的狀況,為了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必須把加快發展投資銀行業和機構投資者作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

作者認為,只要開拓思路,採取壓長補短的多途徑發展的策略,就能扭轉投資銀行和機構投資者處於短線的局面。現對加快投資銀行業和機構投資者發展提出以下七個可供選擇的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加快發展投資銀行業和機構投資者,必須十分重視從現有國有商業銀行中挖掘潛力。因為,原來國有四家專業銀行按行政區劃廣設機構,現在向商業銀行轉軌,要撤併機構、減員增效,在此形勢下,採取壓長線補短線的策略,加快投資銀行業和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有可供選擇的三種發展途徑:一種是從現有國有商業銀行總分行抽調一部分高學歷、高智力的人員籌組新的總分行制的四家大型的國有投資銀行機構,為發展資本市場、為企業開展資本運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第二種是修改《商業銀行法》,允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向全能化銀行方向前進,看來,在加入WTO日益臨近的情況下,這一步改革走得越早越主動。從德國的全能銀行制度看,全能銀行可為企業提供從銀行貸款到證券融資的全面金融服務,還通過參股、控股控制企業,參與企業決策,形成了緊密型的銀企關係。但銀行在向企業提供貸款時,仍然嚴格遵循市場規則,只有那些效益好、信譽高的企業才能獲得銀行的融資,並得到銀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而對於長期經營虧損的企業,銀行必定會主持、監督其實施破產,以實現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德國銀企業之間關係密切但不相互過度依賴,銀企關係通過市場規則進行約束,而政府不進行干預。德?娜芑兄貧戎檔夢夜薪杓5諶質竊讜薟恍薷摹渡桃狄蟹ā誹跫攏迷市砉猩桃狄諧閃⒏絞艫耐蹲使荊扇⊥蹲室邪旆ǎ械8慊?996年以來新的逾期不良貸款的任務,因為新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並沒有承擔起上述任務。

第二個途徑是,商業銀行要積極發展和辦好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中外合資投資銀行,還應允許那些辦得好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籌辦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為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兼併、重組、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提供投資銀行的全面金融服務。第三個途徑是加快制定《信託法》,要鼓勵信託投資公司的發展,使信託投資成為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第四個途徑是要允許省市地方政府發展一批小型投資銀行機構,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小型的投資銀行機構要為眾多的不以上市為目的的中小型企業的資產重組、併購、投資顧問、財務顧問、項目融資等進行全面的服務。廣大中小企業是投資銀行開拓業務的廣闊天地,是一個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這一點應引起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五個途徑是要通過試點,穩妥地逐步允許養老金進入證券市場,成為機構投資者。美國1999年3季度末,養老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總值的25.1%,所佔比重極大。但美國是成熟的股市,我國則是極不成熟的投機股市,允許養老基金進入必須採取十分穩妥和審慎的態度,切忌犯急於求成的錯誤。

第六個途徑是要穩妥地審慎地逐步允許保險基金進入證券市場,成為機構投資者。美國1999年3季度末,保險公司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總值的比重為6.2%。在去年底,國務院已批准保險公司可購買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了證券市場,待條件成熟時,將陸續推出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其他方式。

第七個途徑是要加快發展各類投資基金。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已設立16只,總規模達380億元(只佔股市總市值的1.4%),經營業績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美國1999年3季度末,投資基金持股市值占上市股票總值的比重為17.1%,在各類投資基金中,股票基金佔優勢地位,佔53%,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1%,高於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資收益;其次為債券與收益基金,佔23%;再次為應税貨幣市場基金佔20%,免税貨幣市場基金佔4%。看來,我國基金的品種也要多樣化,才能有利於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資者羣體。有的提出設立專門用於支持國企改革的改造基金,通過發行債券或受益券,把老百姓的錢集中起來交給投資機構,給以一些政策上優惠,鼓勵它們去改造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盤活資產存量;有的提出國家鼓勵發展那個薄弱行業,就批准設立那個行業的投資基金,以增強政策引導的有效性。這些都是有益的建議,可展開可行性論證。此外,也要十分重視發揮商業銀行對促進企業公司治理改革的積極作用。國外銀行均不同程度地持有企業的資產,1996年日本銀行持有企業的資產的比重為15%,德國銀行為10%,法國銀行為7%,美國銀行為6%。我國因實行分業管理,不允許商業銀行向企業直接投資。商業銀行雖不擁有企業的資產,但為了確保信貸資產?陌踩布刈⒑突貧笠倒局衞斫峁溝母母錚謖夥矯孀咴諶幸登懊嫻氖翹兄泄校兄泄形H藴奧殖У慕讜鈄什苊艿餮瀉吐壑ぃ岢雋恕疤案椿羆蘋保ǖ髡笠盜斕及嘧櫻憂抗芾恚納聘赫峁梗┐缶婺#敵釁笠蹈鬧疲兇什攔潰健疤沼瘛憊善鄙鮮校梢型咎岢雋酥苊艿某鍩?見1998年4月9日《金融時報》“從太砂到太原剛玉的啟示”報道)。

從上述幾個發展途徑看,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不僅有需要,也是有可能的,其實投資銀行也屬於機構投資者,因投資銀行業務中也有利用自有資金和借款對企業進行投資。至於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關係,有的採用“直接介入”投資戰略的方式;有的主張機構投資者不應當走“持股公司”的道路,應將其投資戰略原則確定為“推選優勝

資本運營論文範文 篇六

一、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財務戰略管理是上市公司為適應公司總體競爭戰略而籌集必要的資金,並在組織內有效地管理、運用這些資金的方略,是上市公司對財務活動的發展目標、方向和道路,寫作論文從總體上做出的一種客觀而科學地概括和描述。上市公司財務戰略要確定上市公司的規模和發展速度、確定公司資產結構、確定負債與權益資本構成。

(一)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存在的問題

1.籌資戰略決策不當首先表現在盲目擴大規模,負債比率過高。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發展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思路。一般都是以同一筆資金,根據某種需要,輾轉註冊成數家公司,形成一個集團的構架。然後,集團為了做大,常常不計成本、不擇手段的進行融資,不顧風險盲目擴大規模。在開發市場的同時,利用這些公司的不實資產和業績,以抵押、擔保、甚至重複抵押、提供虛假資料等方式進行融資套現,維持公司的經營運作。而在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中,發生的融資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斷吞噬着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量,使上市公司不得不以新的、更大的融資來維持還本付息和資金消耗。其次是籌資方式選擇欠佳。債務資金利息能使

資本利潤率變動幅度大於息税前利潤變動幅度,即所謂的“財務槓桿效應”。財務槓桿效應既可以給企業帶來積極影響,也可以帶來負面影響。近年來由於金融市場蓬勃發展,籌集資金的渠道日益增加,使得許多上市公司更容易利用財務槓桿及靈活的財操作在短期內迅速擴充規模。然而這樣的運作方式相對隱藏了許多風險,過高的財務槓桿比率會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安全。

2.投資行為不規範

上市公司投資行為不規範主要表現在:l)頻繁更改募資投向,投資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都有特定的、符合國家政策並在募集説明書中已經公示、經股東確認有投資前景

的項目。但是,不少上市公司並沒有履行募資承諾,不是將資金投放在募集説明書中註明的投資項目,而是頻繁更改募資投向。(2)多元化投資缺乏理性,盲目貪大求全:我國相當多上市公司往往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跨行業投資,盲目貪大求全。

(3)依賴外援融資投資,呈現過度投資行為:許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對經濟前景盲目樂觀,往往在缺乏系統、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從事一些自不量力的投資。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不顧自身承能力,片面、單一的依靠銀行融資,尤其以短期融作為資金來源進行項目投資。

(4)資本運營盲目跟隨潮流,缺乏應有的理性:“業務經營是企業經營的低級形態,資本運營是企業運營的高級形態”,我國許多上市公司在這種口號的鼓勵下,盲目的從事資本運營,結果走人投資誤區。

3.資本結構不合理

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業績和長遠發展。從理論上講,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的上市公司在籌資戰略決策上必然以追求最佳資本結構為前提。然而,縱觀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結果並非如此。我國現階段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3)資本結構調整的彈性小:資本結構的調整彈性是指企業資本結構狀況對理財環境及財務目標變動的適應程度及相應調整的餘地和幅度。資本結構彈性主要表現在適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比例的速度和數量。但在我國缺乏暢通的籌資渠道和多樣金融工具的情況下,加之公司理財人員自身的侷限,致使大多數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調整的彈性很小。

4.資本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股利分配政策波動大,缺乏連續性。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説是無章可循,有些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更是朝令夕改。(二)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問題的成因分析經過認真分析,筆者認為造成上述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問題出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盲目擴張的多元化戰略近幾年,我國有些上市公司採用多元化戰略以增強其經濟實力和經營規模。他們不斷大規模籌集資金,涉足眾多產業,但在現實中,不少上市公司卻吃了大規模跨行業發展的苦頭。

2.投資缺乏有效管理導致我國上市公司行為失範的因素很多,一是有效的外部制約機制匾乏和投資者結構失衡為上市公司不規範投資行為提供了生長的土壤;二是股權結構不合理和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是產生上市公司不規範投資行為的基礎;董事會成員與大股東代表或高級管理人員同構化的治理機構,限制了其他股東對公司投資決策行為的監督。

3.資本市場發展不均衡和公司股東監督力度偏資本是企業融通資金的場所。資本市場發育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約着企業籌資風險與資金成本的高低,影響着企業資本結構。從我國資本市場來説,論文寫作它的發展是被動的、滯後的,具有明顯的非市場化的特徵。公司債券市場發展較股票市場相對緩慢,籌資方式單一制約了公司對資本結構的合理性調整。我國上市公司在上市以後的權益資本融資多數是通過送股、配股、暫不分配股利等形式進行的。目前由於我國各項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在資本市場尚不成熟條件下,市場和股東對人(公司董事會和經理)的監督效率較低。

4.經營者失控

由於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國有股控股的,因持股人身份不同,同股往往不同權、不同利、不同價。持股成本最低的國有股以一股獨大的優勢,造成了公眾股東不能有效對經理層施加控制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因此,企業的經營者會較多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決策,會傾向於制定和實施有利於自己的股利分配政策,而不會在乎二級市場的股價,甚至以權謀私,損害企業利益,而不怕受到流通股股東的制裁。這是我國股市每況愈下、上市公司經營效益不斷下降的原因,即經營者失控。

二、上市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存在問題的優化對策分析

(一)制定合理的籌資決策籌資決策是否合理會對上市公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上市公司在制定籌資決策時應考慮籌資規模和籌資方式兩大因素:企業籌集資金需要付出成本,籌資過多可能造成資金閒置浪費、籌資成本增加,進而導致負債過重,償還困難,增大經營風險;籌資不足則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和企業的發展壯大。因此企業在籌資時,必須根據企業的資金需求、企業自身條件以及融資的難易程度和成本情況,分析風險,量力而行來確定合理的籌資規模。同時,企業籌資方式的不同,對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很大差別。如股票投資,通常初次發行普通股並上市流通,不僅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融通,還會大大提高企業知名度和商譽,使企業競爭力獲得極大提高。

(二)規範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規範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已成為規範市場、推進市場發展的當務之急。

1.儘快實施國有股減持,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法律法規以約束和規範上市公司投資行為,促使上市公司“善待股東”,從而打造市場的投資者回報機制,使回報投資者成為上市公司的自覺行動。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市和破產製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根本問題是轉變政府監管概念:首先政府的監管目標應從以保市場高價位、保公司高溢價發行為主,轉向以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和保護市場機制正常運作為主;其次,政府的監管內容應從政府直接對證券的投資價值進行把關為主,轉向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證信息披露真實性和全面性為主;第三,政府的監管方式應從行政控制和審批為主,轉向更多地為市場正常運作創造條件,最大限度的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目前最重要的是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市和破產製度,強化對上市公司行為的外部制約機制。

(三)優化資本結構一般而言,資本結構優化的標誌是:功能強、週轉快、增值多、抗風險,我國上市公司只有按照資本結構優化的標誌,對不合理的資本結構不斷進行優化,才能更好地進行資本運營,不斷提高公司價值。主要措施如下:

1.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提高上市公司債券融資比例我國企業債券發展落後的原因,首先是政府近年來,重視國債與股票的發行,忽視了企業債券的發行;其次是對企業債券實行額度控制,債券發行規模受到嚴格控制。債券市場的落後已影響到企業資本結構。在重新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中,企業債券的發行由審批制改為核准制。國家發改委將不再對企業債發行擁有審批大權,核准後,只需在證監會備案。政府淡化了計劃規模管理,同時,在企業債券利率方面也給予較大的靈活性,使企業債券利率能夠儘快市場化。

2.建立完善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硬化財務約束在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於公司經營者的約束通過對出資者的財務約束及資本市場、經理市場、銀行機構等多種約束機制的共同作用來完成,我國現有治理結構下,公司內部責權利不明確、出資者財務約束軟化,經營者存在短期行為等都造成了上市公司結構的扭曲。所以應建立資本結構的優化機制,硬化公司預算約束,強化出資者對公司的監督,建立利潤分享計劃,使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促使經營者敢於有意識的負債投資。

(四)調整股權結構,規範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規借鑑國外的股利分配政策,要解決我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人手:

1.儘早解決“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機制解決國有股“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可以通過讓售、回購、縮股和轉化優先股等形式對國有股進行“減肥”。只有如此,才能改善公司治理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不合理現象。同時,還應建立職業經理競爭制度作為輔助支持,即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職業經理層,廢除職業經理行政任命制度,採用聘任制,引人競爭,形成市場化職業經理競爭機制,為股東選擇合適的人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2.以符合國際慣例的高度,規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法規目前首先是遏制不分配現象,對於那些有累計盈利而又不分配的公司,必須強制其披露不分配的具體理由,同時制定公司必須向股東支付現金股利的有關標準並加以實施,將配股資格以及配股比例與分配比例直接掛鈎,這樣既能促進企業儘可能利用好募股資金,提高分配意識,也使投資者的合理回報得到了保障;其次是適當降低股本擴張的最高比例,應明確規定上市公司送股的比例不得超過股票年度利潤增長率水平,如增長率為20%,則最高送股比率為ro送2。上限送股有利於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的穩定增長,即使公司來年業績平平,也不至於使每股收益稀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