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21W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多篇】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一

一、課題任務與目的

本論文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我國信用風險計量的現狀;2、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3、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實證分析;4、我國商業銀行計量信用風險的新思路。

二、調研資料情況

上世紀 90年代,隨着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風險管理技術的進步,現代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代信用度量模型與傳統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類,即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麥肯錫模型和 CSFP信用風險附加法 (Credit Risk)。 1. 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是世界上第一個信用風險的量化度量模型,是由 J. P. 摩根公司等於 1997年開發出的模型。該模型以資產組合理論為依據,運用 VaR(Value at Risk)框架,對貸款和非交易資產進行估價和風險計算。CreditMetrics模型依賴於歷史數據,屬於盯市模型 (MTM)。

2、麥肯錫模型。麥肯錫模型是在 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礎上,對週期性因素進行了處理,將評級轉移矩陣與經濟增長率、失業率、利率、匯率、政府支出等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係模型化,並通過蒙地卡羅模擬技術 (a structured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模擬週期性因素的“衝擊 ”來測定評級轉移概率的變化。

麥肯錫模型克服了 CreditMetrics模型中不同時期的評級轉移矩陣固定不變的缺點,可以看作是對 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種補充。

3、KMV模型。KMV模型是估計借款企業違約概率的方法。該模型將貸款看作期權,首先利用 Black - 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根據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資產價值的波動性、到期時間、無風險借貸利率及負債的賬面價值估計出企業股權的市場價值及其波動性,再根據公司的負債計算出公司的違約實施點 (default exercise point),然後計算借款人的違約距離,最後根據企業的違約距離與預期違約率 (EDF)之間的對應關係,求出企業的預期違約率。KMV模型主要使用股票市場的相關數據,是一種動態模型。該模型同時具有盯市模型和違約模型 (DM)的特徵。

4、Credit Risk模型。Credit Risk模型是一種基於精算方法的信息風險計量模型, 由 CSFP (Credit Suisse FinancialProduct)於 1997年推出。該模型把信用評級的升降和與此相關的信用價差變化看作是市場風險,在任何時期只考慮違約和不違約這兩種事件狀態,計量預期到和未預期到的損失。Credit Risk是一種違約模型,它忽略了轉移風險。但是,該模型具有其獨特的優點:如模型只需要相對較少的數據,具有簡易性的特點;能夠得到債券組合或貸款組合的損失概率的閉形解,具有計算上的優勢。

除上所述,國際上應用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還有許多,如神經網絡分析模型、死亡率模型等等。

就我國而言,已逐步建立起風險管理體系,但是與國際同業相比,在數據的採集、加工、度量方法的運用上都存在着相當的差距,因此我國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計量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發達國家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技術的學習和借鑑上,以此尋求一種適合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量化管理模型。

徐暢在《Credit Metrics 模型及其對我國銀行風險量化管理的啟示》[20xx,3]中認為,Credit Metrics是世界上第一個評估信用風險的量化度量模型。該模型以資產組合理論、VaR(Value at Risk)理論等為依據 ,以信用評級為基礎 ,不僅可以識別貸款、債券等傳統投資工具的信用風險 ,而且可用於互換等現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識別。研究此模型對於我國銀行風險量化管理有很強的現實價值。

張紅舸和夏佳南在《KMV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在我國的適應性研究》[20xx,11]中提出, KMV模型作為國際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信用風險量化技術,早已引起我國學者對它的關注。他們對我國應用 KMV模型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以期能找到一種在我國適用的新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度量方法。但我國目前對 KMV模型所涉及到的各參數的估計方法都沒有較好的研究結論,這勢必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者要尋求一些替代指標進行近似評估。而這種近似的替代最直接的後果就是 KMV模型的輸出結果不準確。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使用 KMV模型進行信用風險管理應採取的措施。

姚傳娟、李源和夏蘇林在《信用風險度量KMV模型與Credit Risk+模型比較研究》[20xx]中,結合中國商業銀行目前信用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比較分析KMV模型和CreditRisk+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參數選擇的共性及差異,對兩模型各自特點做出客觀評價,結果發現運用Credit Risk+模型有利於提高信用風險度量的精確性,為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喬小京和周石鵬在《信用風險量化模型比較及其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啟示》[20xx,10]中,對信用組合觀點模型即CPV進行了描述,Credit Portfolio View(CPV)模型將週期性因素納入計量模型之中,將遷移概率與宏觀因素之間的關係模型化,並且通過模擬宏觀因素對於模型的衝擊來測定遷移概率的跨時演變,這樣可以得到未來每一年的不同的遷移矩陣,在此基礎上運用Credit Metrics的方法計算處於不同經濟週期的VaR。可以説這種方法是對Credit Metrics的補充,它克服了由於假定不同時期的遷移概率是靜態的而引起的一些偏差。 曹道勝和何明升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模型的比較級其借鑑》[20xx,10]中,從模型建立的理論基礎、模型類型、回收率、現金流折現因子四個維度對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模型KMV 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 +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對各模型在我國商業銀行適用性進行了分析,為我國商業銀行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開發適合我國國慶的信用風險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同時,在相關研究過程中隨處都暴露出了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相比,我國信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因此,針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經驗,我國銀行業應當大力加強建立信用風險量化分析和管理體系所需數據庫的建設,建立和完善銀行內部的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促進我國專業評估機構的建立,建立強大的信息技術平台,強化銀行業的信息披露,加 強市場約束,借鑑發達國家先進的關於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模型。

三、實施方案

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產生與發展

1.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產生

1.1.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定義

1.1.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特點

1.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發展

1.2.1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現狀

1.2.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發展

2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研究

2.1 Credit 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術模型)

2.2 KMV模型

2.3 Credit Risk+模型(信用風險附加模型)

2.4 Credit Potfolio View模型(信用組合觀點模型)

3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現狀

3.1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

3.1.1企業對銀行信用的過度依賴

3.1.2企業還貸付息意識差,銀企關係惡化

3.1.3信貸結構單一,貸款風險集中

3.2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不足

4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新思路

4.1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防範

4.1.1 培育良好的銀行信用文化

4.1.2加強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全程動態監控

4.2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量化度量

4.2.1 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信息數據庫

4.2.2建立信用風險評估和定價模型,改進信用分析方法和技術

4.3 創造與現代模型相配套的外部條件

四、預期結果

本文以商業銀行運行過程中面臨的信用風險為切入點,分析我國信用風險計量的現狀,對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進行研究,並結合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特點進行實證分析,為我國商業銀行計量信用風險提出新的思路。

分析國際銀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發展狀況;研究目前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進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的實證分析。

五、進度計劃

20xx.12 選題

20xx.1 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

20xx.2 文獻調研

20xx.3 論文開題報告與英文翻譯

20xx.3-5論文寫作

20xx.5 論文定稿,準備答辯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範文 篇二

論文題目:現代語境下自覺消解類人學本質的第一人――論施蒂納哲學及其重要價值

研究目的及意義:施蒂納是青年黑格爾派的重要人物和邏輯終結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費爾巴哈甚至是啟蒙思想以來的古典人本主義邏輯,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現代性的語境中第一個自覺地消解形而上學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傳統的思想史教學中,施蒂納被貶為一個小丑式的淺薄理論家,雖然國內目前有個別學者深刻地認識到了施蒂納的重要意義並作了簡要的分析,但這種不受理論界重視的情況仍未完全改變。我的研究試圖對施蒂納的代表作的理論特色及其思想對費爾巴哈、馬克思等當時各種哲學的巨大影響進行闡述分析以及對其思想與克爾凱郭爾、尼采、阿多諾甚至當代後現代思想的理論相似性進行淺要發掘。

研究計劃:立足現有資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納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內容與理論邏輯,同時參照早年和現有學者對施蒂納的研究成果(如張一兵《回到馬克思》中對施蒂納的研究),然後進一步尋找分析施蒂納反對形而上類本質思想的當世影響,以及他的思想與克爾凱郭爾、尼采、阿多諾及後現代思想的理論相似性。

章節目錄

一.施蒂納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紹

(1)施蒂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環境。

(2)施蒂納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納的理論觀點及對其分析。

二.論施蒂納的當世影響與衝擊

(1)施蒂納思想對當時各種哲學(重點是費爾巴哈哲學)的批判。

(2)施蒂納對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響。

三.施蒂納思想的後世意義:分析施蒂納的思想與克爾凱郭爾、尼采、阿多諾甚至後現代思想的相似性。

1.施蒂納與克爾凱郭爾

2.施蒂納與尼采

3.施蒂納與阿多諾

4.施蒂納與後現代思想

四.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施蒂納《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務館89年版

張一兵《回到馬克思》,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孫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xx年版

張鳳陽《現代性的譜系》南大出版社xx年版

道格拉斯。凱爾納《後現代轉向》,南大出版社xx年版

張一兵《無調式的辯證想象》,三聯書店xx年版。

羅素《西方哲學史》商務館1982年版

尼采《論道德的譜系》商務館1992年版

尼采《權力意志》商務館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黃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學史》商務館xx年版

趙敦華《西方現代哲學新編》北大出版社xx年版

劉放桐《現代西方哲學》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譚培文《唯物主義如何可能成為社會主義哲學基礎的歷史唯物主義》,《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總第39期

崔子修《利己主義與自我實現———馬克思與恩格斯對施蒂納利己主義批判的一個視角》,《探索與爭鳴》

一、論文題目:中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探討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我國上市公司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國上市公司已達到1174家,總股本超過5050億,其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328億,市價總值高達5.55萬億元,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8%,約有股民6800萬人,約佔城鎮人口的40%,資本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截止xx年底,我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10547億元,實現利潤1519億元,分別佔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32%和63%,國有上市公司已成為我國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國有資產質量上,上市公司已成為優良資產的富區,同時上市公司也成為中國人投資的主要領域。隨着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僅會得到更大更快的發展,而且會顯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認,在我國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滑,競爭力下降,據資料反映,xx年我國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虧損,虧損面為12.67%,較上年又進一步擴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內部違規現象嚴重,據瞭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種違規問題而受到證監委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查處;一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虛增業績,大肆“圈錢”,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級市場投機行為盛行,一些機構操縱股價,牟取高利,嚴重地擾亂了市場秩序。為了解決我國上市公司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有效發揮政府的監管職能和社會的監督職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機制,全面淨化證券市場的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績評價體系。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我國國有企業制定了效績評價制度,並正在逐步推開,但在我國上市公司中還沒有建立這項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實際意義的。

三.本文研究的內容

本文擬從四個方面探討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建立我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意義,這六個方面是:

(一)有利於國家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二)有利於推動上市公司建立科學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三)有助於對上市公司經營者業績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於引導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

(五)有利於增強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識。

(六)有助於投資者的理性投資。

第二部分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證建立我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可行性。這三個方面是;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三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VI戰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着企業的成長、發展,VI戰略必須不斷調整、完善和成熟。企業的視覺識別系統就是要將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通過靜態的、具體化的、視覺化的傳播系統,有組織、有計劃和正確、準確、快捷地傳達出來,並貫穿在企業的經營行為之中,也就是使企業的精神、思想、經營方針、經營策略等主體性內容通過視覺表達的方式得到外顯化。使社會公眾能一目瞭然地掌握企業的信息,產生認同感,進而達到企業識別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VI應以建立企業的理念識別為基礎,也就是説,視覺識別的內容必須反映企業經營思想、經營方針、價值觀念和文化特徵。並廣泛應用在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社會活動中,進行統一的傳播,和企業的行為相輔相成。

只有從識別和發展的角度,從社會和競爭的角度,VI才能更好的進行定位,並以此為依據,企業自身認真整理、分析、審視和確認自己的經營理念、經營方針、企業使命、企業哲學、企業文化、運行機制、產業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使之演繹為視覺的符碼或符號系統。這時設計成視覺傳達的基本元素,可以統一地、有控制地應用在企業行為的方方面面,使其在具體的條件和背景下得到充實,使有限的內涵產生無限的外延,在觀眾的心目中,真正成為企業的同一物,而不是裝飾品。

所以説VI的設計不是機械的符號操作,而是以MI為內涵的生動表述。

所以,VI設計應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理念。VI設計應該堅持風格的統一性原則;強化視覺衝擊的原則;強調人性化的原則;增強民族個性與尊重民族風俗的原則;可實施性原則;符合審美規律的原則;嚴格管理的原則。

現代企業為什麼要有VI在品牌營銷的今天,沒有VI對於一個現代企業來説,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將淹沒於商海之中,讓人辨別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個缺少靈魂的賺錢機器;就意味着它的產品與服務毫無個性,消費者對它毫無眷戀;就意味着團隊的渙散。

企業或機構可以通過VI設計對內徵得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加強企業凝聚力,對外樹立企業的整體形象。規範系統、有控制的將企業或機構的信息傳達給受眾,通過獨特的視覺符碼,不斷的強化受眾的意識,從而獲得認同、增強品牌美譽度和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提升品牌價值和附加值。隨着經濟高速發展,形象識別系統應運而生。60年代全球最早導入VI的著名企業如美國可口可樂、70年代日本、80年代風行台韓。80年代末國內一些企業如太陽神、健力寶,到後來的康佳、創維、海爾都相繼導入。他們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與科學有效的視覺轉播不無關係。在中國新興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要想長遠發展,有效的形象識別系統必不可少,這也成為企業騰飛的翅膀。

2、本課題的基本內容

設計任務:使用PSAICDR等相關設計軟件設計一套完整的企業VI識別系統設計內容:

(1)VI基礎系統的設計

企業名稱

標誌及標誌創意説明標誌設計規範標誌墨稿、反覆稿標誌網絡製圖標誌標準制圖規範標誌字體簡稱中文字體全稱中文字體

標誌與文字組合(簡稱)標誌與文字組合(全稱)標準色、輔助色輔助圖形

背景色使用規定背景色度、色相吉祥物

(2)VI應用系統的設計

辦公事物用品公關活動用品

3、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標誌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形式。

2、標誌設計的藝術表現手法。

難點:

1、標誌設計中的創新(創意)表現。

設計中VI設計。

3、標誌的基礎系統中的細節問題

4、論文提綱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四

課題名稱:發展性閲讀對國小語文教育的影響

畢業設計(論文)起止時間:

XX 年 11 月 15 日~ 11 月 29 日(共 2 周)

學生姓名: 學號:3

指導教師:

報告日期: XX年11月29號

1、本課題所涉及的問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綜述

研究的背景目前,我國全民語言教育得到普遍重視,語文教育的理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的開局良好。然而,學生厭學語文的現實還是普遍存在,學習語文的效率還是不高。從“人的發展”着眼,人們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精神”走低的局面,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裏?從1978年3月呂叔湘先生在《人民日報》上批評我國中國小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到1997年《北京文學》第10期發表的1組“憂思中國語文教育”的文章後,社會上開展了1場轟轟烈烈的中國小語文教育大討論。這次討論雖不乏偏頗之論,但不可否認,問題不僅存在,而且還很嚴重。也有人説,我們語文教學的成績還是有的,1些少年作家不斷出現就是明證。但是與此形成反諷的是,這些少年出的書無1例外都是對現行語文教育模式叛逆的結果。看來,從1978年呂叔湘先生髮出振聾發聵的呼籲之後的210多年,我們的語文教育並沒有取得長足的進展。究其原因,從客觀上講,學校教育的課程增加了,相對而言,學生感知書面語言的時間減少了,但問題的核心是:注重語文知識性、應試性,必然忽視個體在閲讀活動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忽視閲讀主體在閲讀中的感情愉悦和自我發展需要,輕視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我們知道,學生對閲讀的需要首先建立於閲讀給他帶來的直接的愉悦感,它是閲讀的直接動因。在此基礎上,學生在閲讀中獲得發展,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升,進而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國小語文新課程實施1年,我們曾對國小1——3年級(部分)學生的識字量和閲讀量進行了調查,從中發現:語文能力提高的 “瓶頸”問題是閲讀的質量不高,閲讀的數量不足。為此,我們確定“新課程國小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研究”這1課題,意在激活兒童語文閲讀的原生性動力,保證學生語文閲讀的質和量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語文素養的提高。

研究的內容 1、研究新課程語文課內閲讀教學,以“語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為旗幟,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1”,構建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2、研究新課程語文課外閲讀教學引導機制,激發兒童發展性閲讀的原動力,開發兒童發展性閲讀的潛力資源。儘早利用兒童早期本能學習的時機,抓住兒童語文閲讀的最佳時機,改變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放棄了最佳教育材料,忽略了最佳學習方法,造成了語文能力和人文精神長期走低的不良局面,使語文教育走上迅速、健康發展的正確途徑。 3、研究兒童娛樂性閲讀和發展性閲讀的文本材料庫的建立和使用,形成校本閲讀文本,促進兒童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逐步形成和發展。 4、閲讀文本的開拓:由老師指導提供和由學生自主選擇相結合選擇閲讀材料,學生課外閲讀的範圍進1步擴大,如:文學作品、科幻作品、歷史故事等等。閲讀載體由傳統的冊頁圖書獨佔閲讀空間,邁向圖書、網絡、電子出版物等等讀物共領風騷的局面。 5、閲讀方式上力求從封閉式閲讀轉向開放式閲讀。封閉式閲讀,主要是指只關注於教材、關注於課堂的閲讀,這種閲讀是為應試教育服務的閲讀

研究的意義本課題的研究,力求在繼承閲讀教學傳統精華的基礎上,通過“發展性閲讀”,使教師的引導方式和指導方式得到發展,使學生閲讀面得到擴展,使學生在閲讀時間和閲讀空間上得到保障。從而使學生的閲讀成為1個“閲讀欣賞、思考內化、積累提升”並不斷循環不斷髮展的過程,讓學生在閲讀中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感受到閲讀帶來的愉悦,滿足自己閲讀發展的需要,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發展自己的綜合能力

2、設計(論文)要解決的問題和擬採用的研究方法

解決的問題:1、什麼是發展性閲讀

2、發展性閲讀的意義

3、如何提高國小生的發展性閲讀

研究方法:

文獻法

調查法

3、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的、關鍵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

重點研究:如何提高發展性閲讀能力

關鍵的問題:發展性閲讀

解決的思路:

1、個別指導策略

2、控制學習策略

3、情感溝通策略

4、鼓勵成功策略

5、開發潛能策略

4、完成本課題所必須的工作條件(如工具書、實驗設備或實驗環境條件、某類市場調研、計算機輔助設計條件等等)及解決的辦法

《中國教育報》

5、設計(論文)完成進度計劃

第1到2周:確定論文選題

第3到5周:初查資料,準備寫開題報告

第6周:進1步查閲文獻,收集資料,為論文寫作做準備。蒐集整理文獻資料和數據。

第7到9周:撰寫論文初稿。

第10周:論文初稿提交給導師審閲。

第11到14周:在導師指導下修改論文初稿。

第15周:論文定稿、打印、交審

最後1周:準備答辯。

6、指導教師審閲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7、教研室主任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字):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