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3)通用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7K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3)通用多篇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篇一

一、選題背景

常規剛性基礎,即無隔振汽輪機基礎,多釆用島式佈置,主廠房與基礎下部分割開來,主要是為了減小設備運行時產生的振動對主廠房的影響。在常規基礎所有柱頂與頂板連接處水平切斷,在頂板與柱頂之間安裝隔振器,這樣就形成了島式彈簧隔振基礎,因為頂板與下部結構隔開,因此也沒有必要將下部結構與主廠房分割開來。為了進一步優化結構佈置和調整抗震性能,將隔振基礎下部結構與主廠房連為一體,演變成聯合佈置的島式彈賛隔振基礎。既阻止了設備振動的傳播,也隔斷了地震波的傳遞,同時減小了下部結構的尺寸,並且可以減小基礎的沉降,在不均勾沉降小於5mm的範圍內,彈賛可自動調節受力狀態;即使不均勾沉降超過5mm,可以通過在彈簧隔振器上下加調整塾片的方法來調整不均匆沉降,而且可省去較厚的基礎墊層。由此看來,彈簧隔振基礎不僅改善了抗震性能,而且在節約場地面積、改進工藝佈置、降低造價等方面有巨大優勢。剛度和質量大的常規基礎雖然在主動隔振方面即防止汽輪發電機組的振動傳遞給下部結構效果尚可,但是在被動隔振方面即阻止地震波的傳遞方面不是很理想,這是因為汽輪機組屬於高位佈置,地震作用傳遞到汽輪發電機軸承上時存在放大作用。基礎剛度越大,放大倍率越大。常規剛性基礎的放大倍數一般為2.5-4.0,而彈簧基礎可降低到0.8-1.2。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目前我國大力投資電力建設,電力建設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規模日益擴大,隨着單機容量的不斷增加,對汽輪機基礎的振動要求也更加嚴格,而汽輪機基礎的動力特性決定着電廠的安全運行,即良好的動力特性能有效的保證設備穩定運行,延長大修期,提高經濟效益。目前,汽輪輪基礎主要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對於這種規模超大、結構複雜的結構,現場試驗是不現實的。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建立縮尺模型,通過模型基礎的振動測試數據,預測原型基礎的振動,從而對基礎的抗震性能做出評價,在此基礎上確定最佳設計方案。本課題以某汽輪發電機組基礎為研宄對象,對其彈簣隔振基礎的動力特性和抗震性能進行了試驗研究,並做出了評價。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採用量綱分析法確定各物理量相似常數。首先需要確定幾何相似常數和彈性模量相似常數,根據《建築抗震試驗方法規程》,框架試體與原型的比例可取原型結構的1/8,本模型按照規程採用1:8的比例建造,即幾何相似常數為8。因為鋼筋縮尺後直徑過小導致施工難度加大,並且在模型試驗中引起較大誤差,所以只保證樑柱截面配筋率滿足相似關係,故彈性模量相似常數為1,密度相似常數為1。

由於彈簧與結構不是同一種材料,如果還以幾何尺寸來定義其相似比,則力學模型相似比就不能滿足,因此次試驗中忽略了彈簧的幾何相似比,而是保證了力學相似比,即滿足彈簧的剛度在整體模型相似關係中的剛度比為8:1。

該模型於北方工業大學建工實驗中心完成,根據設計圖紙及相似關係,模型按1:8的比例設計施工完成。模型採用的材料與原型完全相同,底板混凝土等級為C30,柱及頂板混凝土為C40。鋼筋材料與原型相同,縱筋均採用HRB400鋼筋。模型製作分四個階段,依次是底板、柱與中間平台、彈賛隔振器安裝、頂板。根據結構試驗要求,在每次饒築時預留至少三組標準立方體混凝土試塊,所有試塊在同等條件下養護28天后測得標準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根據實際強度計算出底板、柱及頂板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標準值分別為32.3N/inm2、44.6N/mm^模型中某些小的部位因施工困難可不饒築,但必須在試驗時加上或減去相應質量。試驗前模型混凝土有足夠的養護期(按28天強度)。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根據設計圖紙及甲方提供的資料和場地條件,對該汽輪機組彈費隔振基礎進行模型試驗,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採用瞬態激振法對模型進行動力特性試驗,獲得基礎的自振特性,包括振型、固有頻率、阻尼比;

(2)對基礎模型進行動剛度及隔振效率測試;

(3)對基礎模型分別進行7度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擬動力試驗,測得基礎鋼筋應變,基礎地震加速度、位移、恢復力響應,裂縫幵展情況、層間位移角等。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篇二

研究生論文 分期償還的償付形式,具有潛在的流動性。這一理論仍沒有放棄商業銀行理論和轉換理論,只是包括了更為廣泛的資產組合。根據這一理論,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逐漸成為其經營管理的主要目標。

負債管理理論最古老的是“銀行券理論”,緊隨其後的是“存款理論”。傳統的存款理論主要是從商業銀行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出發,根據所吸收的存款狀況來安排商業銀行的貸款等資產業務,保持資產較高的流動性,防止出現擠兑現象,傳統的存款理論是在犧牲商業銀行資產盈利性的前提下保持資產的流動性。進入20世紀60年代,利率管制使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和資金流動性的矛盾突出,於是出現了負債管理理論。其中對零售負債管理影響較大的是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這些理論找到一種保持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新方法,提高了商業銀行競爭力。

購買理論認為,銀行的流動性不僅可以通過加強資產管理獲得,而且完全可以通過主動負債、主動購買外界資金等手段實現。銷售理論立足點是服務,提倡創造金融產品,為更多的客户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都是從盈利性出發,建議主動從同業金融機構、中央銀行、國際貨幣市場以及財政機構借入資金,滿足商業銀行追求最大限度盈利的要求;通過推銷金融產品,擴大零售銀行業務資金來源,保證流動性,提高銀行的經濟效益。

超貨幣供給理論認為,銀行提供貨幣只是達到經營目標的手段之一,它不僅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手段,而且有廣泛的同時兼得的目標。銀行在購買證券或發放貸款以提供貨幣的同時,積極開展投資諮詢、項目評估、市場調查、信息分析、管理顧問、電腦服務以及委託代理等多方面配套業務。使銀行業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現階段改革發展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零售銀行業務風險管理理論和零售銀行業務創新的相關理論。風險管理理論主要涉及通過有效方法和手段對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零售銀行業務風險進行分析、防範和控制。金融創新相關的理論中凱恩的規避金融創新理論、西爾柏的約束誘導型金融創新理論、希克斯和尼漢斯的交易成本理論以及諾斯等制度學派理論較有影響力和代表性。

綜上所述,從真實票據理論到轉換能力理論使零售銀行業務不斷髮展;預期收入理論的出現促進了零售資產業務的產生;負債理論的發展促進了零售銀行負債業務的變革;超貨幣供給理論的出現為零售中間業務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零售銀行業務改革發展的現階段理論和早期理論以網絡信息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的發展為風水嶺。先進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帶來的貨幣流動速度的加快、投機手段的更加高明,使銀行風險增加。為了降低風險,監管部門加強了監管,商業銀行盈利性下降。商業銀行必定進行金融創新來降低風險、規避監管、提高盈利。先進的電子通訊技術、快速的信息傳遞速度使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趨同,無差異性使盈利性降低。商業銀行必須在對產品不斷創新的同時,尋求品牌、服務等非直接盈利的手段,以深入人心、發展和穩定客户,這就構成了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總而言之,有關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的早期理論和現階段理論是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對商業銀行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研究,並且都是以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經營原則為基礎。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三

課題來源、國內外研究現狀與水平及研究意義、目的。

電子商務的逐漸廣泛運用,將使得各個企業降低交易管理方面的成本,大幅度縮減物流體系的成本,增加資金流運作的有效性和速度。醫藥行業是世界公認的適宜發展電子商務的行業。電子商務的推行可以改變傳統的醫藥貿易模式,減少交易的中間環節節約企業生產及交易成本。醫藥電子商務的有效開展受醫藥企業信息化建設行業特徵,以及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響,但是隨着我國醫藥企業現代化的發展,以及國家對醫藥電子商務的重視與推廣,電子商務將為我國的醫藥企業增加自身價值的同時創造新的商機,而醫藥電子商務公司發展戰略研究將會是中國醫藥電子商務的主流。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水平

隨着醫藥電子商務的不斷髮展,相關研究也逐漸在深度與廣度上得到加強。1996年—1999年,為醫藥電子商務的誕生初期,相關研究主要集中於必要性與可行性的探討,旨在明確如何營造更為適合醫藥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外環境。如湯振寧在分析了國內醫藥電子商務發展誤區後指出:這個宏偉目標(醫藥電子商務)若沒有強有力的技術和政策支持是難以實現的。

1999年以後開始出現了有關醫藥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與盈利方式的探討,如李湘娟等對我國醫藥行業運用電子商務所形成的醫藥電子商務發展戰略進行了總體介紹和分析;李永平等對歐洲主要國家btob、btoc醫藥電子商務發展戰略進行了分析;陳玉文等對我國醫藥電子商務發展戰略的發軔進行分析,闡述其利弊與發展方向。xx年以後,醫藥電子商務逐漸得到公眾的認可,各大醫藥企業紛紛開始加緊信息化改造,提高信息管理與網上貿易水平,醫藥電子商務及其相關研究內容日益廣泛。包括:可行性分析、現狀分析、模式分析、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管理、供應鏈管理、醫藥現代化物流,其中信息化建設專指醫藥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與發展,信息化管理是指企業內部信息化改造、管理軟件的應用與維護、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等。

研究意義、目的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企業生存的經濟環境,使大多數企業不得不選擇電子商務。因而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就是何時選擇電子商務,如何選擇電子商務,以及選擇電子商務後又該怎樣做。這就需要對電子商務的企業戰略問題進行研究。

有些人認為互聯網使戰略消失,但事實是,大多數失敗的電子商務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時,都很盲目,都沒有做過成熟的企業戰略研究。邁克爾·波特在總結了電子商務企業的失敗案例後明確指出,互聯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戰略。許多企業對於自己開展電子商務如何取得競爭優勢和保持競爭優勢缺乏戰略管理理論的指導。這些企業並沒有自己的理念,往往只是帶着更好的技術和剽竊的思想,就宣佈邁出了創新的一步。其實,創新的只是技術,而這對電子商務來説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電子商務企業的戰略問題,邁克爾·波特在電子商務企業遭到重創後曾在《哈佛商業評論》撰文做了詳細的論述。那篇文章是電子商務企業的管理類研究的重要著作,獲得了當年該刊優秀文章獎的第一名。波特認為,電子商務企業的戰略管理不僅不過時,而且更為重要,必不可少,因為互聯網使得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更需要通過戰略來區分出來。波特從戰略角度批評了一些電子商務企業在經營時的盲目和戰略的混亂,認為戰略的缺乏是導致這些企業失敗的根本原因。對於某些行業或傳統公司而言,互聯網也許是毀滅性的。它使得某些行業競爭優勢最重要的資源無效。相反,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對電子商務企業來説,它恰恰能使這些資源變得更為重要。而當所有的公司都利用互聯網技術時,互聯網本身也趨於中性化,成為了競爭優勢的一種資源。持久的競爭優勢,來自於諸如獨一無二的產品和強大的個人服務和個人關係之類的傳統優勢。互聯網技術通過在更獨特化的系統中,將公司所有業務整合在一起,從而增強這些優勢,但它並不能替代這些優勢。

最終,能將互聯網和傳統競爭優勢及競爭方式整合起來的戰略,在許多行業中將勝出。從需求方面講,客户需要渠道、配送及與公司打交道方式等方面的選擇;從供給方面講,如果生產和採購使用互聯網和傳統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那麼其效率會大大提高。

對於電子商務企業而言,他們必須首先追求自己的差異化,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他們必須從僅僅聚焦於價格中脱離出來,聚焦於產品選擇、產品設計、服務,形象和其他能使企業差異化的領域。電子商務企業同樣也能實現互聯網與傳統方法的聯姻。可以通過創造自己獨特的方式取得成功,通過屯重兵於能真正展示互聯網與傳統方法之間權衡的細分市場,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