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通信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6K

通信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通信科技論文 篇一

關鍵詞:專業英語;教學方式;電子與通信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是指與某種特定學科或職業相關的英語,是根據學習者的特定培養目標或特殊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英語是一種全球性的公共交流語言,統計資料表明,全球有超過40%的人在學習或使用英語,以英語出版的書籍、期刊、專利、國際標準以及技術報告等技術資料超過80%,英語是國際學術會議交流的主要語言。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後專業英語教學剛剛起步,課程的發展歷經從“專業閲讀”到“專業英語”的過程。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信息科學與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英語教學要與時俱進,針對當前存在的課程定位不準確、課程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對授課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進行改進,讓學生學到的專業英語能夠適應職場,適應社會需要。

一、電子與通信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2007年教育部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確定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説能力,使學生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需要。電子信息科學與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通常安排在學生完成普通英語和專業基礎課學習以後,教會學生如何用英語檢索本專業的最新技術知識、閲讀經典英文教材和研究論文、翻譯專業文獻、用英文寫作、與國外同行交流技術問題等。目前,很多學生做專業相關的翻譯或寫作等任務時問題百出,尤其是畢業前寫求職簡歷或出國文書時的問題非常多,有些學生畢業後從事科技研發或專業工作,與專業英語文獻處於“絕緣”狀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多數高校都將專業英語設置為考查課,學時少,學生認為專業英語是一門邊緣課程,是用來湊學分的,不重視該課程。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呈現自由散漫的狀態,做自己心目中認為重要的專業課作業,這種狀況打擊了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目標。在當前培養方案限制下,擬利用有限的學時從課程內容、課堂互動、情景模擬等方面闡述電子信息科學與通信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改變學生對專業英語課程的認知狀況,調動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查詢最新科技動態、閲讀專業文獻、查看芯片手冊和國際標準、翻譯與撰寫專業文章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目前,電子信息科學與通信工程類專業英語教材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部分課文屬於英文原版教科書基礎章節的節選或科普類文章,專業內容廣泛涉及無線通信、計算機網絡、光纖通信、微電子技術、信號處理、信息安全等。在這種模式下,專業英語教學在鞏固學生已經瞭解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熟悉相關的專業英語詞彙。這些教學內容雖然有必要,但會導致學生畢業後從事研發和技術工作時對常見文體(如各種論文、報告、專利、標準、項目標書等)的篇章結構和信息分佈特點或規律等不熟悉,難以高效閲讀與理解專業文獻的科技信息。針對上述問題,講授電子信息科學與通信類的專業英語課程時,教師應根據專業人員在職場中常用的重要文獻種類準備教學材料。專業英語與普通英語的主要區別類似於中文記敍文和説明文的區別,語法是一樣的,只是寫作風格和描述側重點不同。傳統的語法教學不應該再作為專業英語教學過程的基本組成部分,應該有體現專業英語知識點的特色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改變傳統的單詞、語法與科普課文的講授方式。具體來説,主要分為四個單元的飛授課內容:找工作需要的應用文體,如簡歷、coverletter(附信)、出國文書等;教科書與專著類文獻;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類文獻;項目標書、產品專利與各類國際標準等工程技術文獻。此外,每個單元還輔以相關的聽力材料,如求職面試、科技新聞、如何撰寫與以及關於電子信息與通信領域的最新成就的視頻材料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查閲英文文獻,追蹤科技動態。通過上述教學內容,學生應掌握專業英語構詞法:常用的前綴、後綴和詞根;可以舉一反三地擴大專業英語詞彙;學會專業英語的準確翻譯準則和技巧、專業英語各類文體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瞭解各類文獻的邏輯結構,信息特點與閲讀理解及利用的技巧。這樣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比較全面系統地瞭解與熟悉信息技術行業常見文體的信息與篇章結構特點,為學生有效進行文獻信息調研打下必要基礎。

三、教學方法

1.預習與課堂講解相結合的基本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必須克服兩種極端傾向:一是學生自己不用功,完全依賴教師。專業英語學習需要學生認真投入,課前先預習,準備好上課要用到的材料,如演示PPT、口語表達的草稿等,還要儘量多做課外閲讀或泛讀。二是教師對學生放任自流,課堂講解太少、太隨意。要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做好課前準備,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每次課結束之前,教師應將下次課程的安排告知學生,讓學生學會使用網絡搜索引擎查找相關主題的文本、音頻和視頻資料。例如,講授科技論文的閲讀和寫作之前設定主題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這是近年來的一個研究熱點。學生先檢索整理AI研究領域的文獻,總結閲讀體會,在課堂上用英語把自己對AI的認知講給大家聽,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形成專業研討會的模式。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理解有誤、英語表達不地道的地方進行詳細解析,學生更專注於學習地道的專業英語表達方式以及AI領域的技術詞彙和寫作句式,為後續的各種主題研討和情景模擬做積累。學習過程直接用英語邏輯進行思考和表達,由量變形成質變,避免先打中文草稿再翻譯成英文的習慣做法。通過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得以養成,有了成就感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習興趣。2.注重實踐環節。學好專業英語,離不開實踐。例如,在簡歷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分組模擬面試場景,讓學生體驗面試官與求職人的不同角色,合力組織語言,將教師講過的如何做好自我介紹、面試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等進行實踐,不僅可以複習電子信息科學與通信工程專業課程的英文名稱、專業課程簡介,還能夠提高英語聽説與隨機應變能力。教師要注意學生表達不恰當的地方,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問題,播放一些求職、面試音視頻資料,形成良性循環。在各種圖書類文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借閲相應圖書作課外泛讀,自選一個主題撰寫一本英文圖書大綱。學生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瞭解英文書籍的寫作方式、章節安排。課堂上,教師安排學生做推廣自己的書籍,介紹書籍所屬專業方向、主要內容、適用讀者範圍、回答其他學生的問題。在研究論文與技術報告的教學中,如果有學生參與過科研項目工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工作寫成論文,瞭解科研論文的寫作邏輯,正確使用專業詞句。如果尚未做過科研,可以選擇做過的專業實驗撰寫相應的技術報告。除了鍛鍊專業英語的寫作能力以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做國際學術會議的場景模擬,學生給自己的論文做口頭報告,其他學生可以提問。通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的專業英語聽説讀寫能力得以全面培養。學生髮言時,教師必須認真聽學生的講述和表達,做好記錄,針對其中的問題做出正確解釋和説明,幫助學生理解技術概念,設計邏輯清晰的寫作大綱,瞭解吸引聽眾的演講技巧。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用英文的邏輯進行思考,擺脱中國式英語的思維習慣,循序漸進地掌握地道的專業英語表達方式。同樣地,在專利、國際標準以及項目標書等主題的教學中,教師都要求學生撰寫相應文書,從寫作過程中學習如何使用專業英語遣詞造句,在課堂上配合模擬專利推廣、國際標準制定會議、工程項目招標等場景。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講授和場景模擬,學生能夠學會從網上或圖書館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文獻,提高文獻的查全和查準能力,掌握各類文體的特點,以後遇到各類情景時就能夠迅速抓住各種文檔的重點,提高工作效率。

四、考核方式

為了改善學生不重視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態度,除了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外,還應避免僅憑一張考試卷決定期末成績的考核方法。要正確評估學生的專業英語聽、説、讀、寫、譯各方面的綜合水平,增加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的評價,讓平時成績佔較大比例,使期末考試成績與真實水平達到較高的匹配度,改善很多學生能讀會寫但聽不懂、説不出的狀況。

五、結束語

分析當前電子信息科學與通信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進,改變學生對專業英語課程的認知狀況,調動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專業英語方面的聽、説、讀、寫、譯能力,使學生能高效地獲取和利用專業英語文獻信息,在以後的學習和日常專業工作中把專業英語作為得心應手的工具運用起來。

參考文獻:

[1]THutchinson,[M]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樊萍,陳蓮珍。淺談專業英語教學改革[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3]蔡基剛。專業英語及其教材對我國高校ESP教學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王紅強,朱慧傑,劉雪平。關於工科“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

通信業論文 篇二

引言

由於歷史發展的原因,當前通信電源供電體制基本上是以集中放置、集中供電方式為主,有人值守、故障維修為主。而電源的負載,如傳輸、交換、數據、移動等專業的維護方式正朝着集中監控、集中維護、少人或無人值守方向發展。通信基站是通信網絡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任何情況下的正常供電,是保證通信網絡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為此各通信基站內均配備了較先進的電力電源供電系統,包括開關整流設備、免維護蓄電池、油機等。這些設備是保障供電穩定和連續性的重要設備,對這些設備維護的好壞,不僅影響電源系統設備的壽命和故障率,而且直接涉及通信網絡的平穩運行。

一、通信電源概述

從遠古時代以來,陽光、空氣、食物和水一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時代,電也已成為人們的必需品。因為有了電,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歡樂。正是由於通信系統的安全優質運轉,無處不在的通信電源則是堅實的基礎和根本保障。實施集中監控管理是網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現代通信網的要求,也是企業減員增效的有效措施。各種電源設備要智能化、標準化,符合開放式通信協議。若電源系統不能輸出規定電流,電壓超出允許波動範圍,雜音電壓高於允許值時間並持續10s以上者均判定為系統故障。原交流系統中的電壓、頻率或波形畸變超出規定範圍持續時間大於60s者均判定為故障。為此,要保證通信電源系統的可靠性,有條件的通信部門應儘量從兩個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電輸入,並設置2路市電電能自動倒換裝置;所用設備要選用可靠性高的高頻開關整流設備,採用模塊化、熱插拔式結構以便於更換,併合理配置備份設備。任何新技術、新設備未經充分驗證、試運行前均不得進入供電系統。供電方式要大力推廣分散供電,使用同一種直流電壓的通信設備採用兩個以上的獨立供電系統,這也是今後通信網絡容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各種新業引入的新要求。為了儘量縮短設備的平均故障修復時間,要經常分析運行參數,預測故障發生的時間並及時排除。還要提高技術維護水平,採用集中維護、遠程遙信、遙測維護。在實施過程中,三遙點的設置要合理,絕不是越多越好,要以可靠性、實用性為基本原則,宜簡勿繁。

二、電源系統使用中應重視的問題

電源系統目前廣泛使用高頻開關電源系統設備,其智能化程度高,電池採用了免維護蓄電池,這雖給用户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在使用過程中還應在多方面引起注意,確保使用安全。

2.1按電源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功率餘量大小來分,在使用中要避免隨意增加大功率的額外設備,也不允許在滿負載狀態下長期運行。工作性質決定了電源系統幾乎是在不間斷狀態下運行的,增加大功率負載或在基本滿載狀態下工作,都會造成整流模塊出故障,嚴重時將損壞變換器。自備發電機的輸出電壓、波形、頻率和幅度應滿足電源系統對輸入電壓的要求,另外發電機的功率要大於開關電源設備的額定輸入功率,否則,將會造成電源系統設備工作異常或損壞。

2.2電池應避免大電流充放電,理論上充電時可以接受大電流,但在實際操作中應儘量避免,否則會造成電池極板膨脹變形,使得極板活性物質脱落,電池內阻增大且温度升高,嚴重時將造成容量下降,壽命提前終止。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防止電池短路或深度放電,因為電池的循環壽命和放電深度有關。放電深度越深循環壽命越短。在容量試驗或放電檢修中,通常放電達到容量的30%-50%就可以了。

2.3鉛酸蓄電池的容量和電解液的比重是線性關係,通過測量比重可以瞭解電池的存儲能量情況。閥控式密封蓄電池是貧液電池,且無法進行電解液比重測量,所以如何判定它的好壞,預測貯備容量已成為當今業界的一大難題。用電導儀測電池的內阻是判定蓄電池好壞的一種有參考價值的方法,但尚不能準確測定電池的好壞程度。目前,最可靠的方法還是放電法。在可靠性、經濟性、可使用性、維護性等方面綜合比較,應選用四衝程油機為原動機發電機組。四衝程油機結構簡單,採用多缸均衡做功、增壓等一系列成熟技術適合於大容量機組的要求。其噪音小、污染小、性價比高。使用中把機組產生的熱量排到室外,保證機組周圍環境濕度不超過指標要求。公務員之家

三、電源系統的維護與檢修

當電源系統出現故障時,應先查明原因,分清是負載還是電源系統,是主機還是電池組。雖説開關電源系統主機有故障自檢功能,但它對面而不對點,對更換配件很方便,但要維修故障點,仍需做大量的分析、檢測工作。另外如自檢部分發生故障,顯示的故障內容則可能有誤。對主機出現擊穿、斷保險或燒燬器件的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並排除故障後才能重新啟動,否則會接連發生相同的故障。再好的設備也有壽命期,也會出現各類故障,但維護工作做得好可以延長壽命並減少故障的發生,不要因為高智能、免維護而忽略了本應進行的維護工作,預防在任何時候都是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高頻開關電源設備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主機的維護工作量很少,主要是防塵和定期除塵。特別是氣候乾燥的地區,空氣中的灰粒較多,灰塵將在機內沉積,當遇空氣潮濕時會引起主機控制紊亂造成主機工作失常,併發生不準確告警。另大量灰塵也會造成器件散熱不好。一般每季度應徹底清潔一次。其次就是在除塵時檢查各連接件和插接件有無鬆動和接觸不牢的情況。由於整流器對瞬時脈衝干擾不能消除,整流後的電壓仍存在干擾脈衝。蓄電池除有存儲直流電能的功能外,其等效電容量的大小與蓄能電池容量大小成正比。因此,維護檢修蓄電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雖説蓄電池組目前都採用了免維護電池,但這只是免除了以往的測比、配比、定時添加蒸餾水的工作。但因工作狀態對電池的影響並沒有改變,不正常工作狀態對電池造成的影響沒有變,所以蓄電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至少應每年進行一次放電。放電前應先對電池組進行均衡充電,以達全組電池的均衡。放電過程中如有一隻達到放電終止電壓時,應停止放電,繼續放電須先排除落後電池後再放。核對性放電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而是關注並發現和處理落後電池,經對落後電池處理後再作核對性放電實驗。這樣可防止事故,以免放電中落後電池惡化為反極電池。平時每組電池至少應有8只電池作標示電池,作為了解全電池組工作情況的參考,對標示電池應定期測量並做好記錄。在日常維護中需經常檢查的項目有:清潔並檢測電池兩端電壓、温度;連接處有無鬆動腐蝕現象,檢測連接條壓降;電池外觀是否完好,有無殼變形和滲漏;極柱、安全閥周圍是否有酸霧逸出;主機設備是否正常等。免維護電池要做到運行、日常管理周到、細緻和規範,保證設備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況,從而延長使用年限;保證直流母線經常保持合格的電壓和電池的放電容量;保證電池運行和人員的安全可靠。這是電池維護的目的,也是電池運行規程中包括的內容和運行規則。當電池組中發現電壓反極、壓降大、壓差大和酸霧泄漏的電池時,應及時採用相應的方法恢復和修復,對不能恢復和修復的電池要換掉。但不能把不同容量、不同性能、不同廠家的電池聯在一起,否則可能會對整組電池帶來不利影響。對壽命已過期的電池組要及時更換,以免影響到電源系統和設備主機。

參考文獻:

通信工程類論文 篇三

通信領域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繼續教育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本文以通信類課程“光纖通信技術”為例,採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探索課程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的知識點相關度及時域特徵規律,確定課程的過程評估及最終效果評估方法,並依據學生身處不同崗位的特點,提出了幾種不同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對這些實踐性教學模式的適用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實踐性教學;繼續教育;教學模式;通信類課程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03―0062―05

一、引言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1]。20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思想。這一思想的核心是倡導教育為民,學以致用,實踐第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相聯繫。

通信行業的繼續教育學院或培訓機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通信工程方面的專門型人才,因此其教學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了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的技術應用能力的教育目標,僅僅有“重視”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有“方法”,即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其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在長期從事遠程教學和學生畢業設計指導中發現,應針對通信類課程教學的特點及學生需要具備的關鍵技能,創造一種具有一定適用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真正融為一體,即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高度融合,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既能夠依據所學理論來指導實際工作,也能夠依據所學理論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為此我們以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繼續)教育學院(以下簡稱北郵網院)通信類課程“光纖通信技術”為例,首先採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瞭解學生對通信類課程的實踐性需求,然後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數據分析,探索通信類課程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知識點的相關度及時域特徵規律,確定課程的過程評估及最終效果評估方法,最終依據學生身處不同崗位的特點,提出了幾種不同的實踐性教學模式,並對這些實踐性教學模式的適用性進行了分析。

二、實踐性繼續教育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教學模式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教學研究者喬經斯和韋爾於1972 年出版的《教學模式》一書中提出。書中指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課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型或計劃。但是,對於教學模式的確切定義,國內外研究者看法並不一致,通常認為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或階段。

繼續教育是指經過了某個教育階段的人在參加工作後重新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組織的教育[2]。由於繼續教育立足於培養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用型人才,其教學模式也應具有繼續教育的特點[3]。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大部分是在職成人,他們工作情況各異,個人狀況也有很大的差別,其受教育背景和實際水平參差不齊。這就要求繼續教育的教學模式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適應性、靈活性。

有學者[4]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資源整合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以網絡教學為中心的四個中心教學模式。還有學者[5]提出繼續教育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老化週期縮短,產品更新換代加速,尤其是通信領域,技術更新非常迅速。因此,對各類人才的繼續教育,要把實踐能力的培養擺在突出位置。繼續教育學院或機構應注重實踐教育、案例教育和能力教育。只有這樣,培養的人才才可能適應市場經濟,擁有實踐技能和創業能力。

本文所探討的通信類課程的實踐性繼續教育教學模式,主要是指通過網絡以遠程方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包括通信類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設計以及配套的課程評價體系,其中結合度是指理論與實踐的時域結合度和知識點的結合度,課程評價體系則指課程的過程評估和最終效果評估的設定。

三、問卷調查的對象與內容

為探索適用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我們以“光纖通信技術”課程為例,對學習主體――北郵網院遠程學生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採集數據。問卷採用網絡的形式,調查對象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提交問卷,共收到646份調查問卷。

1. 問卷調查的對象

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北郵網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兩個學期選修“光纖通信技術”課程的遠程學生。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如下:

(1)北郵網院的招生分為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此次問卷調查的時間為兩個學期,涵蓋了這兩季的招生生源。

(2)“光纖通信技術”課程為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課,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均屬於通信工程專業。

(3)生源涉及的地區比較廣泛,來自於上海、山東、陝西、貴州、山西、北京、河北、廣東、安徽、廣西、四川、天津、河南、湖南、海南、福建、浙江、黑龍江、江蘇、甘肅等20個省市自治區,幾乎覆蓋了目前北郵網院開展遠程教育的所有地區。

(4)這些學生已進入專業課程的學習階段,對所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已有基本瞭解。

2. 問卷調查的內容

問卷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學生所在地域、參加工作年限、任現職時間、目前任職崗位等個人信息,第二部分主要了解學生對通信類課程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增加實踐環節的需求,如學生對通信類課程中包含實踐性環節的期望、通信類課程中理論與實踐兩部分結合的程度等,第三部分以“光纖通信技術”課程為例,瞭解學生希望增設的具體實踐性內容等。

四、調查數據統計分析

對調查對象目前所任職的崗位情況進行統計後發現,技術人員所佔比重最大,為66.56%,行政人員佔7.28%,營銷人員佔5.42%,無工作經驗人員佔20.74%。可以看出,作為專業性較強的通信類課程,選修這一類課程的學生多為專業技術人員。

由於不同崗位學生的絕對數量不相等無法直接作對比分析,因此我們採用百分比δ的形式加以分析。

百分比δ=某一崗位選某選項的人數/該崗位的總人數

1. 理論與實踐的時域特徵規律

如果通信類課程包含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內容,當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課時總數為100時,調查對象希望實踐課程的課時佔總課時的比例為多少。對於此問題有四個選項供學生選擇:A.

統計數據表明,學生不管任職哪種崗位,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中,都希望將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控制在30%至50%之間,一部分學生則希望這一比例可以更小。由此可見,學生尤其是無工作經驗人員,由於還沒有接觸過技術原理,因此希望在校學習時理論部分所佔時間應該大於實踐部分所花費的時間,而不希望這一比例太高。

2. 理論與實踐的知識點結合度

如果通信類課程的理論部分包含10個知識點,實踐部分也包含10個知識點,那麼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中,調查對象希望採用的學習形式是什麼。對於此問題,有三個選項供學生選擇:A.先完整地學習全部理論知識,再進行實踐學習;B.每學習一個知識點的理論後,就進行相應知識點的實踐學習;C.連續學習幾個知識點的理論之後,再進行相應幾個知識點的實踐學習。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統計數據表明,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中,對於在職學生來説,不管任職哪種崗位,都希望採用每學習一個知識點的理論後,就進行相應知識點實踐學習的學習形式。可見學生由於是在職學習,學習時間比較零散,因此希望能夠以一個知識點為單位,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一個知識點的理論和實踐的學習。特別是營銷人員,由於崗位特點,對這一點的要求最明顯,同時這一崗位人員較其他崗位人員選擇A的比例最少,這説明營銷人員不願意花大段時間學習完所有理論之後再進行實踐。

調查顯示,行政人員相比其他崗位人員,選擇A的比例大於選擇C的比例。可見從崗位特點來看,行政人員有相當一部分人希望先了解整個課程的理論體系架構,再以此為基礎進行實踐活動。

從調查結果可知,在進行課程設計時,理論課程應根據知識點進行模塊化處理,實踐部分也應模塊化,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對理論與實踐知識點的多種組合要求。

3. 實踐內容講解的必要性

如果通信類課程中包含有實踐部分,但是其中有一些施工維護等內容與課程的基本理論關聯度不大,調查對象是否需要在理論學習中增加此部分實踐內容的講解。對於此問題,有兩個選項供學生選擇: A. 絕對有必要;B. 沒必要,自己能看明白。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統計數據表明,若通信類課程中包含有實踐部分,但是其中有一些施工維護等內容與課程的基本理論關聯度不大,對學生來説,不管任職哪種崗位,大部分都希望在理論學習中增加此部分實踐內容的講解。尤其是無工作經驗人員,更希望增加對實踐內容的講解。

4. 實踐部分佔課程總成績的比例

如果通信類課程包含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內容,調查對象希望實踐部分的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例為多少。對於此問題,有五個選項供學生選擇:A. 30%;B.40%;C.50%;D.60%;E.70%。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統計數據表明,若通信類課程包含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説,不管任職哪種崗位,大部分都希望實踐部分的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例為30%,並且隨着這一比例的增加,選擇的人數逐漸減小。選擇比例為60%、70%的人數遠遠小於選擇較小比例的人數。

可見學生認為在校學習還是應以理論學習為主,以實踐學習為輔,考核成績也應體現這一要求。

5.平時成績佔總評成績的比例

如果課程總評成績包含平時作業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調查對象希望平時作業的成績佔總評成績的比例為多少。對於此問題,有四個選項供學生選擇: A. 30%;B. 40%;C.50%;D.60%。調查結果如圖5所示。

統計數據表明,若課程總評成績包含平時作業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生來説,不管任職哪種崗位,大部分都不希望平時作業所佔比重太少(為30%),可見學生還是希望總評成績能夠反映過程性學習環節。

統計數據也表明,從事技術崗位的學生與其他崗位的學生相比,希望平時作業的成績佔總評成績的比例要小一些,為40%,而其他崗位學生則更希望這一比例為50%。可見任職技術崗位的學生由於平時工作繁忙,學習時間難以保證,因此希望期末成績所佔比重稍大些。

五、幾種不同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設計

基於上述研究,對於不同崗位的學生,其適於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如圖6所示。

六、不同實踐性教學模式的適用性分析

本次調查涉及20個省市地區,考慮到學生分佈範圍較廣,不同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和教育資源擁有量差異較大,對通信類課程理論與實踐的需求不同,因此將調查對象所在地域按照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進行劃分。發達地區選擇了北京、上海、天津、廣東4個有代表性的地區,欠發達地區選擇了內蒙古、廣西、貴州、寧夏、四川5個有代表性的地區,其他為中等發達地區。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可知,發達地區學生所佔比例為35.91%,欠發達地區學生所佔比例為9.44%,中等發達地區學生所佔比例為54.64%。

下面分別針對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中不同崗位的學生,對上面提到的5種不同模式的適用性進行統計。

1. 發達地區的模式適用性統計

發達地區模式適用性統計結果如圖7所示。

統計數據表明,在發達地區,任職行政崗位的學生選擇前3種教學模式的人數相當,沒有人選擇模式4和模式5。任職技術崗位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選擇比較分散,不過還是偏於選擇模式3,其次是模式4。任職營銷崗位的學生只選擇了模式3,沒有人選擇其他模式。而無工作經驗人員則偏重於選擇模式1,可見無工作經驗人員與在職工作學生的需求有差異。

2. 欠發達地區的模式適用性統計

欠發達地區模式適用性統計結果如圖8所示。

欠發達地區由於學生人數較少,因此模式選擇的結果有缺失項。統計數據表明,在欠發達地區,任職行政崗位的學生偏重於選擇模式4;任職技術崗位的學生偏重於選擇模式3,但仍有一部分選擇了模式1;任職營銷崗位的學生只選擇了模式4;由於欠發達地區沒有無工作經驗人員參與調查,因此沒有統計結果。

3. 中等發達地區的模式適用性統計

中等發達地區模式適用性統計結果如圖9所示。

統計數據表明,中等發達地區,任職行政崗位的學生選擇了前3種教學模式,但更偏重於模式2;任職技術崗位的學生偏重於選擇模式3;任職營銷崗位的學生只選擇了模式4;而非在職工作人員則偏重於選擇模式1。

綜上所述,不同地域、不同崗位的學生由於其所在環境、工作特點不同,選擇的教學模式也有差別。根據不同地域學生任職的不同崗位,本文提出具有一定適用性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具體如表1所示。

當某一地區的某一崗位對應多個模式時,按照排列的前後次序,各模式的優先級由高到低,如中等發達地區任職行政崗位的學生,可以選擇的教學模式有模式2、模式3、模式1,其中模式2優先級最高,模式3為次優,最後為模式1。

七、結語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實現知識、經濟、管理和市場的良好結合,對人才的培養更具有實效性。

在通信領域,高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素質的不斷提高,關係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增強。建設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需要大批具有熟練技術水平和一定文化知識的高技能人才。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為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探尋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當前遠程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眼參考文獻?演

[1] 馬必學,劉曉歡。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J]. 教育與職業,2005,(7).

[2] 孫廣玉。 繼續教育教學模式與教師角色轉換[J]. 繼續教育研究,2005,(3).

[3] 蔣玉石,倪鈴潔,陳葉梅。 成人繼續教育項目的市場推廣模式創新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學鐵路司機繼續教育培訓班為例[J]. 繼續教育,2009,(8).

[4] 馮淑紅。 電大繼續教育的教學模式及其組織實施的策略與方法[J]. 科技資訊,2009,(17).

[5] 沈夏威。 現代遠程繼續教育的創新思路[J]. 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22).

收稿日期: 2011-12-15

現代通信技術論文 篇四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 美術特長教學 實踐經驗 整合 思考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對人類發展具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正深刻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高中美術特長專業課的訓練,多數學生在毫無美術基礎又迫於文化課不理想的情況下選擇學美術考大學的途徑,只有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在高中階段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美術基本知識。我校從高一就開設了“藝文並重模式”的美術特長班,筆者將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引進特長教學中,優化了美術課堂教學,下面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高長教學課程整合的認識和理解

從現代信息技術特點、美術的學科特點、高中美術特長教學的目的和現狀分析出發,尋求支撐的理論依據和整合點。

1.信息技術的特點。

(1)資源的豐富;(2)表現的多樣性;(3)交流的互動性;(4)時間的高效性;(5)效果的預見性;(6)學習的主動性。

2.高中美術課程的特點。

(1)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2)理解美術文化,提高人文素養;(3)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4)調節心理狀態,促進身心健康;(5)拓展發展空間,幫助規劃人生。

3.高中美術特長教學的目的和現狀分析。

高中美術特長教學的目的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一定量的專業技能培養,通過嚴格、科學、系統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地、深入地、紮實地掌握藝術造型的能力,並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為學生升入高等藝術院校繼續深造和從事一般美術工作打下必要的專業基礎。

美術特長教學現狀分析:美術專業理論課講授得枯燥乏味,許多抽象概念知識點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美術教學方法單調,學生學習被動和機械化;學生的審美素養停滯不前,眼界狹小,很少接觸到各種“百花齊放”風格的作品和作畫方法。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特長教學整合的具體運用

高中美術特長教學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直觀教學,具備其他學科的一般流程和環節,合理適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到美術特長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和各項課程中,發揮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形象直觀,改善了美術理論知識課。

給學生傳授美術理論知識是進行臨摹和寫生練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課程,學生很難獨立思考和處理各種複雜的畫面,我們可以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找出理論知識與直觀形象結合中的轉換途徑,達到提高學生欣賞水平和繪畫表現能力的目的。

以靜物寫生構圖原理的傳授為例,先把要講授表達的靜物內容在3DMAX中進行建模,製作出襯布的形狀、大小和貼上不同的顏色或貼圖,然後通過燈光配置和攝影機的擺放,形成一個課堂靜物寫生教學的三維空間,給學生一個由理論到真實環境相結合理解的切入方式。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全程跟蹤學生考試情況,完善和昇華美術考試過程。

定期對學生進行專業測試,及時瞭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美術作品的作畫過程往往是一幅美術作品成敗的關鍵,美術專業訓練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規範學生的作畫步驟。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錄像,全程拍攝記錄下部分學生考試的過程,將從學生起稿構圖的第一步到最終修改完成的過程拍攝下來。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在繪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老師可以通過每次考試的錄像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美術寫生作品的講評方式。

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講評,是特長班教學中的一項主要教學內容。可以用相機拍攝下學生每次的美術作業,在電腦上給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將拍攝下的作業照片標上姓名,完成日期並存進檔案裏;找出與學習內容相同的各種類型的美術範本入電腦,放進另一個文件包裏,並以不同風格和表現特點命名。例如,在進行了一次靜物素描寫生考試後,我發現許多學生的作業都出現了“灰”的問題,我運用軟件photoshop打開了一張美術作業,選擇了菜單[圖像]|[調整]命令中的[曲線]功能對畫面進行了適當調整,加強了畫面的對比度,頓時整個畫面效果與先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運用直觀快速的方法加深了學生對“灰”這個問題的認識。通過作品顯示比較,獲得難點問題的解決途徑。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特長教學整合的反思

在信息技術和美術教育學課程整合的實踐中,不斷受到觀念的衝擊、技術的阻礙,體驗着探索的艱辛和創造的快樂,引發的思考是廣泛而深入的。

1.整合應將信息技術看做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主要在美術課程教學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整合不等於混合,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哪類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強化學習效果,哪些地方並不適合用,也不要勉強套用,像高中的特長教學老師的很多現場動手示範是任何信息媒體都取代不了的。

2.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的整合對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時代,美術教師必須有全面的計算機技術、網絡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圖形軟件等,並對美術新課程標準有更深更全更透的掌握,要嘗試運用更新的教學理念、更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更好地結合,才能使學生有所得、有所獲。

3.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的整合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術與美術課程整合變傳統老師講、學生練的單一形式為信息學習的多元化,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有些學生極易在信息海洋裏迷茫,或者沉迷於網上聊天、遊戲等轉移注意力,使課堂處於失控狀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導致學生水平的兩極分化。因此,信息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較強學習自覺性、更強的自我控制能力。

4.尚待解決的問題。

整合的起步階段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師生在網絡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失控;資源的大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號。

[2]陳至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中國小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中國教育報,2000-11-07.

[3]章劍衞。基於課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術課程模式。浙江教學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