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住建系統“十三五”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情況及今後五年工作規劃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6W

【概述】

住建系統“十三五”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情況及今後五年工作規劃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任是無情也動人”為你整理了這篇住建系統“十三五”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情況及今後五年工作規劃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2016年以來工作情況及2020年工作情況

一、“十三五”工作總結

“十三五”以來,全市住建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攀枝花建設川西南、滇西北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創新、擔當作為、砥礪奮進,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取得新的成就,為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不斷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2019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34.5平方米,城鄉居民住房水平逐步提高。一是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十三五”期間,全市結合棚户區改造需要,採取“市級統籌、區級實施”的模式推進棚改工作,共爭取落實各類棚改資金196億元,實施危舊房棚户區改造52200餘套,已累計完成約3萬餘套棚户區房屋改造工作,幫助近9萬棚改居民“出棚進樓”,2018年我市棚改工作被住房城鄉建設廳推薦為國務院大督查先進典型。同時,2016-2019年公租房新增分配1298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資金503.27萬元。我市住房保障範圍從城市低收入家庭擴大到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有效解決了困難家庭住房問題。二是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市嚴格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工作目標,依託“兩城”建設,開發了碧桂園、普達陽光等房地產項目60餘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約396億元,完成房地產銷售面積約726萬平方米。通過近5年的發展,吸引了碧桂園、恆大、領地、金科等優秀外地企業到攀投資,我市現有房地產企業131家。三是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進。緊抓我市2018年被列為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的機遇,圍繞“保障基礎設施、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的目標,紮實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自2018年以來,投入資金2.77億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51個,18011户,受益羣眾約5.6萬餘人。

(二)城市建設邁上新的台階。“十三五”期間,隨着“兩城”建設的加快推進,全市建成區面積從2016年的87.63平方公里增長到2019年的93.23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全市已累計完成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固定投資43.61億元,着力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一是城市路網持續優化完善。完成機場路、炳仁路、火車南站站前基礎設施、“三把鎖”相關項目等市政道路和交通樞紐建設;推進城市主幹道道路維修整治,提升城市主幹道道路品質,我市城市交通樞紐路網更趨完善。2019年全市建成區道路總長度844.28公里,平均路網密度9.06公里/平方公里。二是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建成萬達廣場等人行過街設施18處,建設了一批公共停車場項目,新增公共停車場停車位4601個,我市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完成政務中心、小石潭公園、城市規劃展示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建設品質不斷增強。三是城市形象得以塑造提升。藉助第五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在我市召開的機會,切實對全市房地產開發項目、建築工地、市政道路設施等領域開展環境專項整治,實施城市主幹道隧道改造、兩江三橋亮化、高速出入口環境打造等工作,塑造起“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城市形象。

(三)脱貧攻堅任務全面落實。“十三五”期間,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着力補齊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短板,為打贏脱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全面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脱貧攻堅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推動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如期完成。2015-2020年投入改造資金33349.65萬元(上級補助16402.2萬元、縣(區)自籌16947.45萬元),共計改造農村危房10792户(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5481户),為全市近6萬農村羣眾提供了住房安全保障。二是持續做好定點扶貧幫扶工作。深入開展“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對口聯繫指導鹽邊縣鱤魚鄉聯合村精準扶貧工作,多渠道籌集資金組織援建了村民服務中心,引水灌溉工程等項目。2017年,鱤魚鄉聯合村實現整村脱貧摘帽。三是探索推廣低成本農房建設技術。在米易縣開展現代夯土建築技術試點推廣工作,切實降低農房建設成本,解決貧困户建房困難的問題。目前已在4個鄉鎮試點建成14户現代夯土建築。

(四)城鄉融合發展加快進程。從全市44個鄉鎮中優選出14個規模大、輻射帶動力較強的鎮作為“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進行重點培育,有12個鎮通過省級考核驗收,有6個鎮(紅格鎮、平地鎮、格里坪鎮、撒蓮鎮、銀江鎮、普威鎮)被評選為國家級、省級特色小城鎮。“十三五”期間投入資金共計107669.4546萬元,獲得省級專項資金15858萬元,用於試點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工程項目建設,小城鎮建設水平明顯提高,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聚集能力不斷增強,在吸納農業轉移人口、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底,全市户籍人口城鎮化率達52.19%,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5.41 個百分點。

(五)人居環境持續不斷優化。一是污水處理能力快速提升。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推”項目,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已投入約21.29億元,新建生活污水處理廠(站)19座,擴能改造1座,提標改造3座,新、改、擴建污水管網552.871公里,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11個。目前,我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3.705萬噸/日,較2016年增長了35.69%;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尾水指標明顯改善,極大提升了全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二是“廁所革命”工作推進有力。2017-2020年縣(區)自籌資金約14250萬元,全市新改建各類公廁共計285座,改造農村户廁18891 户,切實改善了人居衞生環境,提升了生活品質。三是建築工地揚塵治理成效顯著。建立巡查監管督辦機制,不斷壓實建築工地揚塵治理主體責任,切實抓好全市建築施工場地揚塵長效治理,持續鞏固提升生態環保治理成效。

(六)建設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一是建築業發展持續提升。2016年至2020年9月,我市建築業總產值達1160.92億元,總體呈向上增長趨勢,建築業增加值佔比GDP(對經濟的貢獻)保持在4%左右。我市建築業施工企業也從125家增加到349家,總體增速179.2%,年均增速約39.8%。建築業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二是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迅速。全市新建民用建築節能普及率達100%,節能建築面積達984.89萬平方米,綠色建築面積達650.94萬平方米。推廣散裝水泥836.63萬噸,水泥散裝率達61.89%。建成裝配式鋼結構生產基地2個,年生產能力6.2萬噸,建成裝配式建築5萬平方米。三是勘察設計企業穩步發展。現有本地註冊的勘察設計企業6家,市外入攀企業88家,通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勘察設計行業逐步規範。2016年以來,共辦理工業、房地產、基礎設施等項目557項,完成房屋建築審查面積74萬平方米。四是建築工程質量安全可控。建立和完善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管體系,全面落實工程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制,五方責任主體質量安全責任承諾書籤署率達100%,竣工標誌牌設置率達100%,全市在建工程竣工一次性驗收質量合格率100%,未發生一起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七)行業發展秩序更為規範。一是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推進、落實中央、省、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部署,共排查、接到涉嫌黑惡線索59條,辦結率100%;排查行業亂點亂象448條,辦結436條,辦結率為97.32%;建立落實制度機制87個,行業秩序不斷規範。二是逐步有效化解“問題樓盤”。堅持問題導向,採取分類化解舉措,按照“屬地主導、分級負責、部門協作”的原則全力推進 “問題樓盤”化解工作。全市26個“問題樓盤”已完全化解10個,部分化解10個,化解率為77%。三是縱深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制定《攀枝花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按時間節點要求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實現“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台、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的改革目標,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減至90個工作日以內。

(八)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全局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累計138名黨員開展社區防疫志願服務2000餘小時。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採取支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促進行業經濟快速恢復發展。建築業方面,明確疫情防控期間我市行政區域範圍內新開工的房建和市政項目可暫緩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結合正在推進的工程擔保工作,最高可為企業減輕工程造價7%的現金壓力;房地產方面,有針對性地從土地政策、財税金融支持政策、公積金政策等方面制定了14條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同時,充分發揮物業力量積極性,為全市248個物業在管小區築牢疫情防控堡壘。

“十三五”時期,我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學領導下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住建系統通過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紀律、提效能、強執行、做表率”等主題教育,進一步歷練了幹部、轉變了作風、加強了隊伍建設。在5年來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落地生根,切實為攀枝花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二、2020年工作情況

2020年以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紮實開展“守紀律、提效能、強執行、做表率”活動,採取切實有力措施,加快推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持續改善居民住房條件。一是持續推動棚户區改造。按照“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堅定不移推進棚改”的原則,紮實推進棚改工作。今年1—9月,全市已報審2017年、2018年棚改項目居民安置補償報賬資料3403户,涉及報賬資金120802萬元,其中完成居民安置補償1835户,撥付資金69070萬元;2017年和2018年棚改項目已完成居民安置補償報賬2.5萬户,報賬完成率54.6%。二是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按照“先民生、後提升,先急需、後改善”的原則,圍繞“保障基礎設施、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目標,紮實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2020年申報成功34個改造項目,涉及10756户,預計投資1.5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工25個項目。三是督導落實農村危房改造。按照脱貧攻堅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督導落實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如期完成。截至6月30日,全市“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已竣工2233户,“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問題整改工作中建檔立卡貧困户787户完成整改,非建檔立卡特殊困難户350户完成整改,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排名靠前。

(二)有效促進行業經濟發展。一是圍繞目標抓發展。房地產方面,堅持房地產“三穩”工作目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全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1—9月,累計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8.18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113.29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 10.1%和 7.3%。建築業方面,紮實開展建築企業資質審批突出問題和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治理,着力抓好建築企業資質升級培育工作,促進建築業長效發展;全市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03.95億元。二是化解問題抓落實。紮實開展房地產領域“問題樓盤”化解處置工作集中專項行動。目前,優先化解的10個不涉法涉訴,逾期未辦證“問題樓盤”項目已全部化解,3328套房屋分户不動產權證辦理得到圓滿解決;8個涉法涉訴、逾期未辦證項目,有5個辦理了棟產權證;10個停工項目,已復工5個。

(三)全力推進城市建設。一是優化完善城市路網。按照市委、市政府統籌“兩城”和老城區發展要求,牽頭實施了打開交通擁堵“三把鎖”項目,總投資約2.1億元,其中炳仁線與機場路交叉口改造工程、攀枝花大道三角花園路段改造項目完工並投入使用;炳二區二規十路、市中心醫院與渡仁西線連接大橋、萬達天橋、中央銘城天橋項目已開工建設;“三把鎖”項目解鎖初顯成效,道路通行能力明顯提高。同時,牽頭梳理了“兩城”建設項目合計44項,總投資約277億元,重點指導推進南北延線等一批骨幹路網項目建設。二是助推重點項目建設。全力以赴推動火車南站站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於2019年12月25日完成竣工驗收,為實現攀枝花—昆明段的通車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積極協調推進城市展示中心(規劃展覽館)項目加快建設,於今年7月15日舉行了開館儀式。牽頭實施了我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推”項目,已投入約21.29億元,新建生活污水處理廠(站)19座,擴能改造1座,新、改、擴建污水管網552.871公里,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11個,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3座,進一步完善了全市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配套,極大提升了全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三是着力塑造城市形象。以建市55週年開展系列活動為契機,牽頭對烈士陵園、陵墓實施修葺改善,藉助第五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在我市召開的機會,切實對全市房地產開發項目、建築工地、市政道路設施等領域開展環境專項整治,實施城市主幹道隧道改造、兩江三橋亮化、高速出入口環境打造等工作,塑造“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城市形象。

今後五年工作規劃及2021年工作安排

一、“十四五”工作規劃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市委“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圍繞攀枝花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宜居生活地“後花園”的目標,推動全市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力爭2025 年,全市城鎮化佈局和形態更加優化,城鎮建設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户籍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切實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一)優化城鎮佈局和形態,提升城市發展內涵。一是以高水平建設“攀西科技城和釩鈦新城”為重點,從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推動東區、西區、仁和區聯動發展,構建三區、兩城、兩縣新型發展格局。二是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城鎮規模和功能定位,推動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三是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清單,從生態環境的角度優化城鎮佈局,高質量推進城鄉建設發展。

(二)深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城市功能。一是加快城區骨幹路網建設。以建設釩鈦新城、攀西科技城為契機,策劃、包裝、實施一批重大市政道路工程,完善“五縱五橫”交通主骨架建設,構建內外通達、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網絡體系。力爭到2025年,城市新建道路30-50公里,新建道路面積42-70萬平方米。二是實施中心城區疏堵工程。統籌推進打開交通擁堵“三把鎖”項目,結合城區交通現狀,進一步實施投資小、效果快的“解鎖”工程,逐步改善城區交通擁堵問題。三是重點把“兩城”市政基礎道路工程項目、市政基礎公共配套項目,城市停車場、攀枝花公園升級改造等有助於城市補短板的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作為重點項目推進。全面梳理謀劃了全市“十四五”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20餘個,估算總投資735億元。

(三)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提升居民居住水平。一是穩步推進棚户區改造工作。按照國家棚改政策要求,積極爭取政策、資金,以實物還建、貨幣化安置、改擴翻建、老舊小區改造等方式實施危舊房屋改造。二是不斷提升公租房建設管理水平。強化住房保障能力,完成公租房實物分配與貨幣補貼約2萬户居民,進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進度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為我市“兩城”建設做好住房保障服務。三是有序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區共計約240個,涉及住户5.5萬餘户,我市將逐年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申報工作。同時,把既有住宅電梯增設作為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改善老舊小區條件和人居環境。

(四)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實現行業經濟穩健發展。房地產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建立和完善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建築業方面,把握兩城建設契機,培育本地施工企業,推進建造方式的轉變,建設不少於2個裝配式建築構件生產基地,把建築業培育成攀枝花市經濟發展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促進全市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五)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優化城鄉人居環境。一是加強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地揚塵管控,嚴格落實“6個百分百”環保要求。二是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持續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十四五”期間,我市共有污水處理廠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100餘個,項目全部建成後,能夠達到全市生活污水應收盡收、集中處理的要求。三是科學推進城市公廁建設。將公廁建設與舊城改造、新城建設統籌考慮,重點在“兩城建設”區域新建一批公廁。四是提檔升級小城鎮建設。深化“百鎮建設行動”,以百鎮試點鎮、特色小鎮建設為突破,帶動全市其他小城鎮建設。

(六)強化工程建設管控,確保工程質量安全。一是積極推動建築施工安全生產領域清單制管理工作,加強對相關問題的分析研判,不斷完善應急預案。二是持續深入開展建築工程安全生產整治行動,加強全市在建項目、既有建築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壓實壓細各級監管部門、建設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三是圍繞解決部分企業安全生產意識薄弱、建築工人生產操作不規範等問題,開展安全生產應急演練、“三類人員”教育培訓活動,強化相關責任主體的安全意識。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是持續推進棚户區改造工作。通過向上申報棚改專項債券、整理出讓棚改土地等方式多渠道籌集棚改資金,解決剩餘未報賬棚改居民安置補償問題;深入開展棚改騰空土地綜合利用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棚改還款機制。二是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編制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規劃,持續推進2020年34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指導縣區申報2021年改造項目。同時,繼續推進既有住宅電梯增設工作。三是抓實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打開交通擁堵“三把鎖”項目,實施“微循環”改造工程,完成中央銘城人行過街廊橋、恆大城人行過街地道建設等一批人行設施建設。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質增效(2019-2021年)和新三年推進(2020-2022年)專項工作。四是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加大中心鎮政策研究力度,出台我市做大做強中心鎮實施方案。繼續推進農房建設、“廁所革命”相關工作,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五是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責任落實到位,科學編制我市“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六是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扶持企業資質提檔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確保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目標任務。七是編制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專項規劃,散裝水泥“十四五”發展應用專項規劃,以規劃為統領推進綠色建築發展。八是加大行業管理力度,促進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