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課改工作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7W

新課改工作總結【精品多篇】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一

長期以來,語文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被稱為“主科”。它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是眾學科之首。而且,語文在大學聯考中佔的分數也相當多。所以,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很重視高中語文的教學。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死記硬背,可以説是僵化的教學模式。而新課改之後,語文教學有了一定的改善,加強了對語文教學方法的要求,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筆者主要分析如何在高中語文中用新的教學策略來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巧設教法,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首先,學校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其次,我們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巧妙地設計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樣就會有較高的課堂教學效率。1.設疑法。分析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上設置一些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這樣原本生硬的語文課堂就會“活”起來。比如,在學習《羣英會蔣幹中記》一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自己提前預習,設置疑問:文中確定是蔣幹中記嗎?學生經過分析討論之後自己就會得出答案,而且還能明確文中的人物關係,從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2.創境法。在現代這個信息化時代,情境教學法是極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體教學。比如,在講《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美麗的荷花,讓學生在此情境的薰陶下產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獲得以境至趣的效果。當然,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通過教師的精美語言、卓越的口才、美麗的圖畫等等。3.朗讀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讀,如果讀的方法和內容把握的恰到好處的話,就會大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聲情並茂地朗讀,把人物性格淋漓盡致的演繹出來。這樣,學生沉浸其中,課堂氣氛活了,使得學生理解加深了,興趣味濃了。除了朗讀之外,教師還可以採用誦讀、表演等多種教學方式。

二、改變傳統模式,做到“教學做合一”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經常採用“滿堂灌”的模式,相對比較僵化,使得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容易失去學習主動性,而且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果不好。所以,我們一定要改變這種現象,採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課前要給學生布置作業,使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在預習的自學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問題。只有這樣帶着問題去聽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才會有重點,才會激發學習積極性,才會使課堂有序進行。然後,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思考,鼓勵學生多提問,組織學生多分析討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地位。教師還要多向學生問“為什麼”,採用“講”“教”“學”“做”相結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

三、注重學法,提高學習能力

高中學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學習。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先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學習效率,這就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法,正確引導學生如何去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使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學習中最難的部分就是閲讀和作文,很多學生不懂如何去閲讀,其實是不知道如何去賞析。如果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對段落的主體、環境、描寫、情感多方面分析,閲讀全文也就不難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但除了積累之外,教師還要教學生一些寫作技巧,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關注情感,善於評價

新課改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動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飽含熱情。首先,教師要用平易近人的態度對待學生,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動態,避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抗拒感。其次,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既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又要注意到學生的情感動向,使其保持一個樂觀主動的學習狀態。例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適當且有層次感,避免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困難的問題,打擊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有一點就是語文學習內容的情感體驗要充沛。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閲讀學習過程中體悟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汲取他人生活、思想中的經驗和優秀的品質,進而得到人格上的培養以及思想上的昇華等。另外,要想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教師要大力推進教學評價體系運用,採取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點評等形式,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進而有更明確的改進。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思想動態,以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並要合理運用評價體系,最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教學理念。語文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是眾學科之首。因此,我們要通過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就應該有新的氣象。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運用良好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共同進步,創造出更好的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二

傳統教學觀的核心是“倉庫理論”,它以教師為圓心,把學校當成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把書本當作主要教學內容,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工具,把分數看成是評估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和學生成績的惟一標準。其結果,嚴重的妨礙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忽視了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高分低能,不利於現代新人的成長。而現代教學觀念完全摒棄了這些落後的想法和方式,試圖用嶄新的教學觀來改變這種現象,因此在現代教學觀念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現代教學改革。下面對現代教學觀念的基本主張進行簡要的闡述。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學科教學作為教育的基本活動形式,其目標應全面體現教育的培養目標,體現教育功能的前瞻性,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即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1)教學的基本價值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2)教學的基本作用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3)教學的基本任務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既是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目標。在這方面。許多有識之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江蘇南通李吉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着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都以確定的對方為前提。只強調某一方,取消或忽視另一方,都不可能構成或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教與學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彼此以對方的存在為依據。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正確認識以下問題:

①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指導,即幫助學生實現認識過程的轉化,從不知到知,並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學生是學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即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的承擔者,是認識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實施和落實。

首先,教師是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責任決定了他在教學過程中的導向和組織作用。這種導向、組織作用表現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設計、組織和實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對教學質量與效果全面負責。

其次,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學,教的目的在於學生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體現在學的方面,體現在學生認識的轉化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上。如果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學協調有效地進行。因此,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過程。

②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

現代教學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單向活動方式。而是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教學的多邊活動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本質特點,與傳統教學相比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傳統教學,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對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學活動的複雜性。現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教與學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的互動關係,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學過程實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那麼教學過程就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過程。這對於開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減輕師生的負面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主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根本,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人作用結合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③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是也不應該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實施簡單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不但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夠表現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與完善,而且有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僅把學生作為認知你來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學生作為完整的生命來看待。要認識到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是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僅是認知的主體,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的創造性活動。現代教學決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內在創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就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更充分地發揮教學的多方面功能,以實現人的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轉變教學觀念是最基礎的一環。具體地説,要實現四方面教學觀念的轉變。

①從注重學生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內在變化。傳統教學追求的目標是知識的掌握,也就是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因此,教學的注意點放在學生外在的活動與變化上,主要是注意的集中,記憶的牢固,答題的準確。這些雖然也是必需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現代教學論把教學的注意點轉向了學生內在的變化上。

②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現代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從知識型轉向能力型。為適應這種情況,教學相應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個轉變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識?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這句話極為深刻地揭示了現代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學習的過程。學生思維方法的形成較之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標。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應用,更多的是在新的情況和條件下去尋求未知的東西,這就需要思維能力。長期以來,由於強調學習的結果,在學習解答問題時,只要求做出一個惟一正確的標準答案,而這個問題的情境往往與書本上的情境相同。因此,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記憶和背誦上。強調學習的過程,主要目標不是要求學生提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尋求解答的思路,它引導學生重視思維的方法,經過長期訓練,達到發展智能的結果。

③從單純教師的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傳統的教學,以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知識為特徵,勢必導致教師中心論,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師生之間的合作。其教學方法是單純教師教的方法,講授幾乎佔據全部課堂教學的時間,教學過程中信息是按照師——生的形式單向傳遞,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為改變這種狀況,陶行之提出“教學合一”,並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實施。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學合一”的觀點越來越為教育界所接受,併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布魯納認為,現代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法。前蘇聯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們指出,教育教學過程應該是“人際合作關係”,認為“在今天,正是師生關係的問題已被提到了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把傳統的認為教學法只是教師教的方法轉變為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學成為合作的過程,這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因為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單一的講授法難以勝任。學生智力和技能地培養,需要親自參與,才能得到提高與發展。

④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傳統教學那種單一的、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適合傳授知識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建立一種開放性、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它在空間形態上、綜合運用集體教學、個別教學與分組教學等多種形式,在時間流程上,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教學環節與結構。素質教育是一種更科學、更高層次的教育,它要求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觀念更新的前提下,這個教學方法應特別注意學生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並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健康而和諧的發展。

3.從“教學生學”到“教學生自己學”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的情景,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有“灌輸”一詞。而現在,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日益加快,科學愈來愈呈現出高度分化由高度綜合的格局,人們的智能急劇增長,環境惡化,只是陳舊、更新等問題都撲面而來。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麼它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學生的創造性屬於創造性學習一樣,是使個人和社會做好準備。為了在行動上與新情況相協調的一種讀書模式,它能使學生在理解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使用預測、模擬、模型和情景描述等方法技巧,來考慮趨勢,制定計劃,評估目前決策的未來後果。同時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創造性的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抽出大量的實踐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最重要之處。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三

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近幾年,我們的語文課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教學理念,上升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創設者。尤其是現代媒體的綜合使用,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語文教學也開始逐漸活起來,靚起來。今天我想就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

一、課前3分鐘創新表演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更關注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發展,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課前3分鐘創新表演,能較好的拓展學生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鍛鍊設計能力,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能滿足學生萌動的表現慾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自覺參與。表演內容的選擇非常廣泛,但力求要和語文教學息息相關:可以講一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偉人的故事;可以配樂朗誦一首中外名詩或一篇優美散文;可以講一句我最喜愛的名人名言;可以講述自己成長經歷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個人;可以以“環保”、“奧運”等為話題演講;可以講我最喜愛的一本好書、一位作家;還可以對對聯……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學生為了這3分鐘的創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準備,從材料的蒐集、篩選、準備到課前展示,這實際上就是學生充實自我,提高進步的過程。3分鐘的表演,為學生展示自我,發揮特長,創造了有效空間。每天的課前3分中,同學們都能欣賞到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表演內容,在歡聲、笑聲、掌聲中獲取知識,增長技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極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慾望。

二、常備課堂PK戰

記憶是任何學習的基礎,且中學生正處於記憶力最旺盛階段。語文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積累,培養語感,鼓勵多讀,多背。規定國中階段背誦古詩文不少於80篇。因此,可以經常開展“接背名詩佳句”、“課下註解”、“成語接龍”、“名家名段”,“經典格言”等比賽。各組選手抽籤產生後進行現場PK。看誰在規定時間內背得最多。慢慢地,學生在每天晨讀,課間聊天,回家路上,睡覺之前……逐漸養成撿拾零碎時間背誦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古詩文和優美詞句,而且還可培養學生背讀,積累古詩文的好習慣。

三、巧設課堂競技活動

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善於挖掘教材的創新因素,根據教學實際,設計出符合不同層面學生參與的教學內容。如:哪些問題適宜搶答競賽;哪些經典片段適合朗誦比賽;哪些問題值得進行現場辯論;哪些文章適合縮寫,敍寫或排練成課堂短劇……教師都應根據文章特點和學生實際去引導。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確保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輕鬆、愉快、自信的參與到語文活動中來。

記得在講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複述美女蛇的故事;還讓學生上講台表演捕鳥的動作,班上幾個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頓時神采奕奕,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先肯定他們的積極性,可是因為過於緊張,“竹簍”翻了,“捕鳥”失敗。同學主動幫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訓,鼓勵他重試一次,結果第二次表現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學的熱烈的掌聲,他從而也獲得了成功的滿足感。

這些競技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主動意識,進取精神,鍛鍊思維,提高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作業的創新與延伸

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農村校,過寄宿生活,課外資料又少,這些原因往往造成學生的視野狹窄,語文水平低。課外的補充就顯得重要了。教師就要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因此作業的設計尤為重要。簡單抄寫性和重複性作業最好不留,最好多設計一些課外知識的補充,擴大學生知識面。如:學孫犁的作品《蘆花蕩》後,引領學生欣賞孫犁“一字不該”、“惜墨如金”、“淡泊名利”這三則軼聞趣事,學生從中可以窺見孫犁高尚的靈魂和品質。同時,推薦學生課外閲讀孫犁的另一作品《荷花澱》,擴大閲讀量,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五、每週一書,每月一報。

語文課堂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學習中為學生打開另一個更為廣闊的知識天地。學生的所學不應僅侷限於課堂上所獲,還要課內帶動課外,讓課外成為課堂的補充和延續。

每週一書,即每週全班同學都以某一話題為中心,完成一篇文章,然後經語文老師閲讀通過後,由課代表裝訂成書,再由班裏善於畫畫的同學設計製作封皮,這樣每週一本新書就會如期而出。如:《智慧的故事》、《讀後感》、《我最喜愛的一本名著》、《蓮文化的魅力》、《請您聆聽我得心聲》、《讓世界充滿愛》等。學海無涯,學以致用,貴在持之以恆。

手抄報是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形式之一。學生直接參與編輯、撰寫、製作的全過程,深受學生的喜愛。每月要求學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和主題完成一張手抄報:比如教師節,慶國慶,綠色環保、迎奧運、交通安全、文明禮儀等。手抄報從資料的蒐集、主標題的確定、報刊的整體設計、後期製作完成,能較大程度上豐富學生課餘文化生活,提升閲讀品位,拓展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