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6W

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精品多篇

新課程培訓總結 篇一

在高中階段實施語文教育的改革,是一個前無古人摸索階段,是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摸索出適合學生的一套方法策略來。葉聖陶先生説、教是為了不教。就是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透過自己的思考、探索、實踐等活動去獲取知識,並在主動探素的過程中,獲得用心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對應於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自主探索學習體現了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的特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習轉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把學習的職責真正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真正的有好處的學習。那麼怎樣樣才能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潛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中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優勢,保證他們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落到實處,真正地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本領呢。

一、目標明確,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要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資料,立足於整個教學單元,讓學生對學習的目標、方法和過程及課文的重點難點有大概的初步認識。教師參與指導,幫忙學生明瞭自己想要學習什麼、獲得什麼。教師的作用主要體此刻引導,在怎樣樣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渴求的心理,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情境之中。而學生可藉助教師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關的資料,初步感知文本,並在感知的過程中逐步明確目標。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取閲讀材料。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育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的資料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的自學慾望自然會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使之樂於學習,就要想方設法來調動他們的自學興趣。要變教師的自我感覺良好為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我們老師在上課時大多關注的是這堂課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學生是否有到達,我的講解學生是否有理解。其實,教師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覺,而沒有思考學生的興趣體驗。所以我們語文老師不管在上什麼課,都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上課。

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鼓勵質疑。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也個性提到了問題意識。問題意識能夠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問題,而學生也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撥開迷霧,發現不為人知的新的問題。教師不僅僅要善於提問,也要善於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大膽質疑,透過對學生的提問組織討論,多方交流,相互啟發,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對課文有更深層的瞭解,還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思辯潛力和口頭表達潛力。

四、倡導合作並多方交流,注重自主探究過程的參與性。

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學習的中心環節。學生的自主探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是這種引導就應是指而不明,引而不發的。教師要注重學生探究的過程,要引導學生真正親近文本,體驗探究過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除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之外,還就應涉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種互動過程。師生間要有情感的溝通,要多觀察、多傾聽、多交流。新課程裏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的真諦也在於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他們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能夠是由學生自主組織構成、自由組合的小組活動。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能夠相互交流,討論甚至辯論。每個人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藉助他人的思維方式來啟發自己的思維火花。同時教師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在此過程充分了解狀況,適當指導,啟發學生的思路,辨明方向。這樣透過羣眾交流之後,到達拓寬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迴歸到學生自悟探究上。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狀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故弄玄虛的賣弄,也不是教師講述教師本人的讀書心得,而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就要重視語文實踐潛力的培養。自主運用,主要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陶行知先生説、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從哲學的高度闡述了知行合一的語文學習思想。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知和行的統一。學生最終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在實踐運用中舉一反三,構成技能。我們能夠透過語文的綜合性學習與生活的實際密切結合起來,能夠是課堂語文活動、拓展延伸的討論、生活實際的運用等多種形式。學生可在這些實踐形式中,自主鍛鍊語文實踐潛力。新課程改革使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語文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新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

新課程標準培訓總結 篇二

經過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作為引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日常的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實現:

一、新課程的理念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在教學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讓他們通過對學習資料,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要有足夠的學習信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無問題狀態,就説明他思考不夠,學業也就提高不了。總之,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學會,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新課改下的課程體系更新了課程內容、變革了教育理念,強調把傳統的注重“雙基”教學,轉變到基礎和創新結合上來。在打好基礎的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二、新教材在內容上的特色

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繫,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説明數學來源於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導出;閲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繫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繫實際問題的氛圍,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數學學習從教室走向了社會,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羣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教材還突出一個“動”字,動手實踐,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課改要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而

數學必修5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比較緊密。與以往教材比較,本書加強了背景素材的挖掘,力求通過一定的生活或數學背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解三角形”通過一個測量問題引入:“在我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明月高懸,我們仰望夜空,會有無限的遐想,不禁會問,遙不可及的月亮離我們地球究竟有多遠呢?”在解三角形內容展開的過程中,不斷與一些實際測量問題相聯繫。

“數列”一章,突出了“數列作為一種特殊函數,是反映自然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式型”的思想,利用大量實例,如三角形數、正方形數、存款利息、出租車收費、校園網問題、希爾賓斯基三角形、放射形物質的衰變、諾貝爾獎金髮放金額問題、商場計算機銷售問題、九連環的智力遊戲、購房中的數學等,引導學生感受數列是刻畫現實事物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本書更加註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並努力使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顯性化”,在適當是時候即使提醒學生注意函數思想,優化思想,以及類比、歸納等合情推理方法的使用。同時教科書注意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數列通過圖象揭示與相應函數的聯繫,“不等式”則更強調圖形的意義,強調用圖形來解釋不等式的意義,特別是線性規劃,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都直接依賴於“平面區域”。

三、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及分析

與以往的教材比較,本書的三章內容在定位上都有較大變化。

1.“解三角形”一章,強調對任意三角形邊、角關係的探索,引導學生髮現並掌握三角形中邊長與角度之間的數量關係,以及用這種關係解決一些測量與幾何計算的問題。因此本章的教學重點應當放在引導學生思考”確定三角形的條件”,從判定全等三角形的“SAS” “AAS” “SSS”中引出定量刻畫任意三角形邊、角關係的問題,並採用“從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研究思路,逐步獲得正弦定理、餘弦定理。

2.“數列”一章,從基本思想看,要強調“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是反映自然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型”的思想,重點是研究等差數列、等比數列這兩種特殊但重要的數列。因此,以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為載體,在函數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指導下,研究有關的基本數量關係(如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等)是本章內容的核心。

在本章教學中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廣。如有關等差數列的前n項求和和等比數列前n項求和,可以鼓勵學生探索其他可能的解答思路。對教材中有關探索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基本數量關係的題目,也可以有相應的問題拓展,這種已有資源的挖掘和拓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3.“不等式”一章不以“解不等式”或“證明不等式”為定位,而是強調不等式作為處理不等關係的數學工具的意義。因此,本章的着眼點是使學生理解不等式(組)對於刻畫不等關係的意義和價值,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以及基本不等式,並用這些基礎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新教材充分體現了一個“新”字,面向全體學生,重發現和探索,在內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動素材,眾多的研究性學習。為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築起點,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 篇三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提升教學理念

新課改的春風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提升中,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一個更清楚更系統的認識。

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力圖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而此次學習我對這一功能有了簡單的體會:教學目的的新構想,教學的目的應是為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天分,培養其獨特的個性,教學活動應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石,教師則是構築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發展、多元化的素質,。新課程所強調的課程內容的選擇性正是為了適應學生髮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們應該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應將每一個學生都視為一片有待開發的資源和財富,並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們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的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的發展所必備的素質,諸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質,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力求達成的目標。

二、提升師德修養

師生關係的新註解,對話與理解、愛與平等。課程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老”問題必須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師生關係的正確處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新課程要求師生關係從對抗走向對話,從壓迫走向平等,教師角色從傳統的課堂主宰轉變為教學的促進者,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只有在新型師生關係下,學生的素質、教師的智能、新課程的優勢才可得到充分的發揮。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這句話來高度概括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些次學習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去了解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尊重他們,關心、愛護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去開啟每一個學生心靈的窗户。讓教師的愛心成為孩子學習、生活成功的原動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不斷的付出自己對學生的愛心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成為每名學生的良師益友,使自己的教學環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諧、平等、愉樂的教學氛圍,成為培養孩子們創造性的思維的主陣地。

三、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並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於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通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創建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關鍵詞:課程總結。

新課程培訓總結 篇四

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在語文新課程的學習中,我頗有收穫。

一、在語文新課程中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同時着眼全面。

語文新課程要求我們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既要給優生髮展性匹配,即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識和新方法,讓學生感知最新信息,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斷獲得成功,逐步增強信心,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包括教材內容的加工,課外信息的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啟發性問題和講解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要統籌考慮。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答疑、討論或練習等判斷學情,瞭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前提:

1、掌握學生已有的經驗或知識,使設計的問題和訓練題與之銜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

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

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與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證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全面充分地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説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讀寫聽説每一方面又有多種方式。讀,學生可以朗讀、默讀、讀熟;教師可以範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體驗和感受。學生也可根據內容略讀或精讀。學生精讀時要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觀點和看法等,並在討論和訓練時,説或寫出來。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討論、互助,排除學生對課文理解、領悟的障礙。在討論時讓學生見仁見智,遇到有價值、有話可説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辯論,活躍學生思維,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辯論雙方(或多方)必須要專注地聽,聽出對方的觀點,聽出對方的漏洞,還要在聽的過程中觀顏察色,辨析語氣語調等;辯論時,學生必然要快速及時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等。課外語文讀物可以略讀。略讀課外讀物後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寫出來,並説出來與人交流,綜合訓練讀寫聽説能力。還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把提高學生讀寫聽説能力的要求,變成語文教學的具體環節和學生的具體實踐。

二、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動的情景,引起學生興趣。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在創設情景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就在於它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學習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充滿好奇、疑問和探索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創造力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其實生疑、質疑、討論、釋疑等是思維過程的具體展示,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讀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孔夫子説:疑慮,思之始,學之始。在教學中應該切實地把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真實而有序地展開。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獨立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學習實踐中,逐步提高觀察、發現、判斷、推理、概括、想象和創新能力。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四、注重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係。異步推進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立足於過程的到位與優化。一是引導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並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分層啟動,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穫,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四是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 篇五

經過了四天的新課程培訓,我們分別聽了連江一中的鄭鋒老師《在思想方法引領下的高三複習課程設計》、柯躍海老師《大學聯考數學複習目標的確定與實現》、國家培訓師王光明的《數學教學研究與成果表述》、以及王欽敏《突出思想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等多位專家的講座,幾位專家對高中數學新課程的解讀,深受教育,提升了教育教學的理念,讓我對高中新課程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不僅瞭解了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還了解了新教材的設計思路、內容、結構和新教材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等。過去的數學教學以傳授知識、提高技能為主,而新課程它更多關注的是人,讓學生更好的發展、持續的發展、終身的發展。

數學新課程實踐,既體驗了改革的艱辛,也收穫了新課程實驗的成果,同時,也深切地認識到,從數學課程標準到新教材、從課改目標到教學現實、還是從教師到學生都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矛盾,這些問題與矛盾也正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經過這四天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一、使我更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對於新增部分大學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二、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有所作為,應當在保證“雙基”落實的前提下,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積累有益經驗。新課程,給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教師必須在教學工作中隨時進行反思和研究,在實踐中學習和創造,這樣才能得到發展。

新課程培訓總結 篇六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我有幸搭上課改頭班車,參加了暑期數學新課程培訓。幾天下來,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湧動着一股澎湃的課改活力。

我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它突出優點:

主要體此刻:第一,資料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繁、難、偏、舊”的資料和改變了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到,不是為了數學而學數學。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能夠看到,數學中有物理,數學中有化學,數學中有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及科技等;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第二,培養目標的要求上,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摒棄了以往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傾向。誠然,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要學好它,就必須具備必須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可是,如果片面地去強調知識更新與技能,而忽視了其它的需求,學生變成了讀書的機器,沒有創新的本事,社會就難以發展。大家都明白,在我們印象中的恩師之所以成為恩師,不是他教給了我們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做人。這就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新課程中,無論是哪一個概念的構成、哪一個性質、定理的獲取,都設置了情景,將概念的構成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展此刻學生面前,給學生供給了許多創造性思維的學習機會,使學生更能理解數學的構成過程,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做到“看過問題三百個,不會解體也會問”第三,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本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事以及交流與合作的本事。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幫忙、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識的構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在教師的幫忙、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現、蒐集信息、並用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歸整而構成概念、定理的。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歡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可否認,課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維下產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義教”時期所用課程多以傳統課程為主,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理解為主。進入高中後,突然地轉變了學習方式,學生難以適從,而教師又礙於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在趕進度,未給學生留以緩衝期,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其次,在知識的銜接上,“義教”教材的知識結構可能與新課程的知識結構有必須的斷層,新課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在舊的國中教材中沒有,或未能真正地講透。學生在運用到相關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感到吃力,從而出現了編書者認為學生能完成而學生卻無法完成的練習、習題,給學生留下了什麼都沒有學到、什麼題都不會做的感覺,欠人性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產生了必須影響。最終,提議在高一數學①的編寫過程中,先介紹簡單絕對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數在閉區間內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識的學習。作為初、高中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生適應高中的學習的過渡。同時也對集合知識的學習賦予了豐富多彩的資料,對函數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次新課程的培訓中,我們聽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教師的辛苦講解,使得自我對此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也使自我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下頭是我參加培訓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和進取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怎樣作到這一點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並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進取源於興趣,我認為,在新課改條件下,要上好高中數學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趣味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歡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進取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進取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十分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進取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提高學生進取性的同時,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對於教學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貼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本事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本事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資料卻被教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我的深思熟慮構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教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創造性,為學生供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此刻,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資料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我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我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確定。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細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簡便、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所以,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齊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為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當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教師。

新課程培訓總結 篇七

這次培訓,為廣大教師營造了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同時調動廣大教師教育教學的鑽研興趣,也提高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這次研修學習開闊了廣大教師的視野,淨化了廣大教師的心靈,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提高的機會,一個充實自我的機會,同時研修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一個好的老師首先是一個課程工作者,再是一個教學工作者,我們必須要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研究。我們的知識要不斷更新,做到與時俱進,讓學生不斷得到充分發展。通過本次培訓,我深深體味到自覺加強自身科學素養和教育素養的提高應成為每位老師的共識。

1、創設和諧民主輕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身心愉快。

課堂上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平和的語言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人在思想放鬆、心情愉悦時智力活動的效益才會更好。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交流中學習尊重他人,也能體會尊重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得到自主發展。在課堂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的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大氣壓這一節時,教師先做一個有趣的實驗,酒壺裏裝滿水,用手指堵住壺上的小洞,水怎麼也倒不出來,然後把手指移開,水倒出來了,教師問:“你們認為這個壺神氣嗎?它的祕密是什麼呢?”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教師趨勢引導:“想不想知道這個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這樣,大家可以在愉快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

2、教師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創造性的理解和開發教材使教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例如:在探究滑動摩檫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時,可以讓學生猜想出許多因素,然後指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真確結論,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3、教師要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

新課程打破了傳統的教給學生知識的教學方式,教師的角色從傳授者變為指導者、引導者這種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因為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不是教師一個人講,學生只需聽、記,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一個交流、合做、互動的過程。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很難把握自己的行為,有可能導致課堂秩序的混亂。例如在物理課上進行探究活動時,學生手裏有儀器他們要做實驗,由於對器材和過程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易興奮,教師不加以組織和引導學生就會大吵大鬧,所以教師的組織能力很重要。

4、完善教學行為,突出教學的個性

教學行為是為實現目標服務的。課堂教學的一個非常複雜的綜合體,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是多樣性的教學是藝術教學方法必須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如果一味的追求方法的多樣化,會不恰當的佔用學生的思維空間與時間,削弱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例如有一位教師上觀摩課時一味的標新立異,搞“花架子”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教學,雖然一堂課花樣倍出、熱鬧非凡但忽略了雙基的訓練,例如有一位老師在講電與磁的知識時本來可以板書的內容卻用了透影儀結果造成浪費時間和不清晰的事實,有些知識必須講授給學生,但他用討論的方式由學生自己解決,結果許多學生的討論變成了優秀學生的個人意見,由過去的教師的“一言堂”變成了優秀學生的“一言堂”。究竟採取什麼教學手段,必須遵循為教學服務,有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助於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任何一堂優秀的教學都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基礎,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儘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為重點。上課的教師自身素質要高,駕馭課堂能力要強,對於學生錯誤性的認識,教師能夠及時予以講解。另外教師要善於運用啟發,提問題時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有的放矢;使用幽默、流暢、優美的語言,能使學生在輕鬆、愉悦中獲得知識。教師要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等等”。當一名教師容易,但是要當好一名教師卻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問自己,我做到了沒有?我們的老師做到了沒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轉變觀念,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我明白自己前進的道路才剛剛開始。這次培訓對提高一線教師的素質,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更使我獲益良多。我決心以這次難得的培訓為契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與時俱進,盡職盡責,使自己成為一名新時期優秀的教師,使我此生無悔的選擇能更加的煜煜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