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改實驗工作總結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29W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啟動以來,我校結合自身實際,統整校內外各種有利因素,以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為動力,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態度開展課改實驗工作,使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從實驗準備階段到現在,學校緊緊抓住新課程通識培訓、社會宣傳、課堂教學、課題研究、校本課程開發、發展性教師和學生評價這些重點工作,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全校教師尤其是實驗教師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為我校課改實驗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課改實驗工作總結

一、實驗的主要做法

一抓培訓。

有言道:新課程改革,成也教師,敗也教師。因此,師資培訓是課改工作的基礎,我校把培訓工作放到課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貫穿於實驗過程的始終,新課程給我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教研工作也與時俱進,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認真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課改培訓學習,促進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從2002年起,學校選派參加省骨幹教師培訓5人次;省新課程學科教材培訓24人次;市骨幹教師培訓6人次;參加人教版實驗教材培訓63人次;區校本課程開發、發展性學生評價、課題研究培訓等153人次;校本培訓共21小時,參加教師510人次;區教研活動12次。通過各級各類全方位的培訓,有力促進了全體老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

二抓教研。

實驗一開始,我們就建立了學校教學研究制度。一是每週週四下午為“新課程研討日”,並做到活動有專題、有記錄、有實效。二是實行“五個一”的新課程課堂教學管理,即教師每月做一次教後記,向學校提供一個典型案例,每學期上一節校級以上(包括校級)研討課,每人建立一個班級學生成長檔案,每週提供一個問題。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如集體備課、教學反思、優質課觀摩、座談會、外出學習彙報、課例評析、典型經驗交流、成果展示、階段性總結等,並且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有關專家來校講課和參與學校教研活動,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三抓校本課程開發。

研究和開發校本課程,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資源,是學校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我校在開發校本課程時,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校的傳統優勢,以促進學生髮展為前提,以學生興趣為動力,以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為原則,儘可能體現本地、本校特色,在開發設計上從宏觀着眼——時刻不忘課改新理念;在課程內容上從身邊着手——充分挖掘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將“養成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國防教育”、“心理教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學校經過“初編教材——上課試用——查找問題——再次修改——再次上課”的循環實踐,已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我們還將依據課程標準,繼續修訂教材、改進教材教法,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識體系,增加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地方特色的內容,刪除那些過於專業、繁難、乏味的內容。

四抓評價改革。

為推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健康發展,為實驗工作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我校制訂了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方案(試行),學生評價方案。在學生評價改革方面,將日常評價、階段性評價和期末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並注重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在試題的改革方面,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筆試與口試並行;動腦與動手結合。

二、實驗取得的初步成效

兩年來,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喜人的局面,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體現了“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生活的理念、生命的理念、發展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也充分體現出來,我校現已成為課改的窗口學校,成功地承辦了婁星區“新課程、新理念”優質課競賽活動;組織接待了冷江蛇口區一行60人來我校考察交流,有多位課改老師上了課,並且受到了好評;兩位教師被邀請到漣源實驗區傳送經驗和做課,四位老師參加了市“新課程優質課”展示活動,各獻課一堂;三位實驗老師送優質實驗課下鄉;學校每期還組織一次大型教學觀摩活動,另外還有其中上百篇課改論文獲區級以上獎勵,十幾位課改教師參加區級以上教學比武活動獲獎,其中羅巧玲老師參加湖南省第二屆“新課程、新理念”中國小美術教學競賽觀摩活動,獲一等獎。

具體體現在:

1、催生了新的教育理念。

通過兩年的實驗,我們都認識到: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新課程一起成長,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我們在對新教材全新的認識過程中也已確定了全新的教育觀念:一是全新的教師職業觀,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二是全新的教師教育主體觀,從以教師為本轉向了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育”;三是全新的教師師生關係觀,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了夥伴關係、朋友關係;四是全新的教師教學觀,從“為教而教”轉變成了“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了不需要教”;五是全新的教師成才觀和發展觀,即當一個好教師必須終身學習。

2、帶來了新的教學行為。

新課程為教師的創造性和個性化教學開拓了更廣闊的天地。自開展實驗以來,我校明確提出“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我們的口號是:把課堂上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教室的空間還給學生;把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探索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創新的可能還給學生;把張揚個性的自然性還給學生。為此,我們採取了兩項措施。一項措施是“五轉變,四帶進”。“五轉變”:教師強制性管理為主轉變為和諧民主平等的管理為主;教師講為主轉變為學生探究式學習為主;師問生答為主轉變為師生、生生的多問交流為主;“一刀切”作業、書面作業為主轉變為分層作業、實踐作業為主;教師演示為主轉變為學生操作為主。“四帶進”是指教師把尊重帶進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激勵帶進課堂,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把方法帶進課堂,讓學生學會學習;把創新帶進課堂,讓學生學會創造。另一項措施是“五讓、四多”,倡導教師為學生創設“發現——探究”的學習氛圍,主要是指: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問題讓學生提出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討論;規律、結論讓學生自己總結;讓學生帶着新的問題走出教室。給學生多一點超前的體驗;給學生多一點自學時間;給學生多一點活動的餘地;給學生多一點提問的機會,同時要求教師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研究之中,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與想法,從而建立起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在這種良好的氛圍裏,我們又提出了“三鼓勵,三允許”的三開放性教學策略,即鼓勵學生勇於和善於質疑,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超過老師;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向老師提意見,允許學生保留不同看法,所以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變化,由過去單一的講授變成了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性地學習。如數學課讓學生自繪幾何圖形,認識多邊形,更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語文課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向社會,建構一種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新體系;音樂課一改過去以講練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美術課改變了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重視藝術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把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聯繫起來,突出了美術課的人文性。

3、引發了新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習方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靈魂所在,也只有真正改革了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才能更為主動、輕鬆、活躍、有效。

自開展實驗以來,我校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探究式學習、學習的過程更多地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激情導入、鼓勵質疑、小組合作等方法的調動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並能充分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幫助自己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學生恢復了活潑好動的天性,學習興趣高漲、主動參與。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思考中學習、遊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真正做到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積極思考、自由交流、主動探究、大膽質疑,真正走進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有時,為了一個不同的見解爭得面紅耳赤,有時,為了蒐集數據穿梭於社區、商場之中。下雪了,學生來到操場,看雪、玩雪、畫雪,學習了“克、噸”的認識,學生來到菜市場,看一看,稱一稱,侃一侃。這樣,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讓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如此,我們還積極倡導和實踐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如學習古詩《山行》時,學生可以上台查找資料,可以合作討論,可以吟誦,可以揮毫,可以繪畫,可以表演……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令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帶來了極高的學習效率。如今,在課堂上,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幾十種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觀點;一個實驗,學生可以設計出十幾種不同的方案;一份調查作業,可以有幾十種形式和內容,這説明學習已經充分體現出個性化。

4、推進了新評價體系的建立。

課改工作一開始,學校就着手嘗試改變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方式,改革考試製度。制定了《發展性學生評價方案》,調動實驗教師參與評價表格的設計,共設計出各學科評價表7份,突出了本校的評價特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主動地發展。

在對學生評價上,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進行評價。評價方式以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結合;評價內容分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等。在評價記載上,學生的成長記錄分兩項記載,一為學生評比欄,一為學科學習過程評價表。期末評價以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評價記錄以A、B、C三個等級呈現。在考試改革上,以新課標為指導,各學科均增加了口試和實踐操作部分;在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方面的評價則用定性評語的形式。新課程也推動了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逐步建立了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促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兩年來,我校課改工作也存在很多困難與不足,今後要在轉變管理職能,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形成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整合教育資源,完成各項教育指標,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校本建設,發揮學校主體性,使學校儘快適應新課程發展的需要等方面下功夫。我們將上下齊心、共同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去突破。

Tags: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