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在脱貧攻堅鞏固提升中發揮好民政兜底保障作用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如何在脱貧攻堅鞏固提升中發揮民政兜底保障作用

如何在脱貧攻堅鞏固提升中發揮好民政兜底保障作用

2019年7月,我縣順利通過國務院扶貧辦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抽查,標誌着我縣順利退出貧困縣行列。整縣摘帽後,鞏固脱貧成果、提升脱貧攻堅成效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脱貧攻堅越到最後,越是難以啃掉的硬骨頭,整縣出列後,脱貧户的鞏固、未脱貧户的脱貧、返貧户的幫扶都離不開惠民政策、產業發展等支撐。對於自身無發展能力,發生突發性困難的貧困人口,以及處於家庭發展過渡期的貧困人口,現有的民政政策對他們的兜底和輔助作用十分明顯。怎樣充分發揮民政政策在脱貧攻堅鞏固提升中的作用是民政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民政人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將“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四項措施貫穿於主題教育全過程。在調研工作中,一是深入**、**、***等鄉鎮,召開羣眾座談會、村組幹部會7場次,走訪建檔立卡户、低保户、特困供養對象共計30户100餘人,走訪村幹部、駐村幹部30餘人,深入瞭解困難羣眾增收渠道、生活狀況等問題,充分聽取羣眾對鞏固脱貧攻堅成效的意見建議;二是廣泛徵求各鄉鎮(街道)、縣扶貧辦、移民局、醫保局等相關部門工作意見建議,徵集意見建議10餘條(主要涉及未脱貧人口低保,易地搬遷户農村低保轉城市低保,易地搬遷安置區社區治理,易地搬遷户殯葬補貼,農村低保與公益設施管護、產業發展掛鈎等);三是查詢相關部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並進行科學梳理和綜合分析;四是查閲民政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的《關於在脱貧攻堅兜底保障中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的意見》、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下發的《貴州省鞏固提升脱貧成果的指導意見》、《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所涉及相關民政工作的通知》等中央和省市相關文件。結合近年來省市縣相關政策,立足**縣情,就如何在脱貧攻堅鞏固提升中發揮好民政兜底保障作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在摸清現狀的前提下,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總體思想,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

一、現狀

1.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情況。從2019年10月9日第三季度動態調整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來看,目前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754户100519人,其中:已脱貧 22710 户92936人;未脱貧2888户7039人;返貧156户544人。(本次調研以10月9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為準)

2.全縣主要民政政策基本保障情況。2019年9月,全縣有農村低保保障對象9353户20343人,城市低保保障對象5212户9794人;分散特困供養對象1215户1284人,集中特困供養264人;領取孤兒生活補助對象94人;領取重度(一二級)殘疾人護理補貼對象4837人。另外,領取民政惠民資金的還有臨時救助人員和高齡補貼對象。

3.民政在全縣脱貧攻堅鞏固提升中起到的作用。一是農村低保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情況。經調查統計,9月份全縣農村低保對象9353户2034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529户14302人,佔農村低保總人數的70.30%。9月份全縣發放農村低保金492.44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領取農村低保金353.48萬元,佔71.78%。領取農村低保金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返貧人口183人、未脱貧人口2495人、已脱貧人口11624人(含易地搬遷户中享受農村低保的人口)。9月份,未脱貧貧困人口領取農村低保金69.86萬元。二是特困供養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情況。全縣有149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領取特困供養金,佔全縣特困供養人員的96.25%。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每月領取特困供養金117.71 萬元,佔全縣特困供養金總額的96.07% 。未脱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637人領取特困供養金,每月領取50.323萬元,佔全縣特困供養金總額的41.07%三是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情況。全縣領取護理補貼的殘疾人有48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92人(一級殘1407人、二級殘1485人,未脱貧689人),每月領取護理補貼12.98萬元。四是孤兒生活補助和臨時性生活救助也對脱貧攻堅鞏固提升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初步統計,全縣每月發放到困難羣眾手中的民政資金近1000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領取的民政惠民政策資金達490萬元。

二、問題分析

1.農村低保方面。存在低保核查、審核、審批“三權分置”未能集中統一的問題。個別村居還存在低保評議不規範或漏保的問題。一般類(村居俗稱3類)農村低保遭到村居幹部“嫌棄”的問題。全縣建檔立卡未脱貧人口中領取農村低保金的只比例僅為只有35.45%,剩餘3900餘人既不是低保對象也不是特困對象,需要進一步核實具體情況。2.城市低保方面。經調查,絕大多數享受農村低保的易地搬遷户(1486户中有1200餘户),因不願放棄只面向農村低保户不面向城市低保户的教育、醫療等惠民政策權益,而不願將農村低保轉為城市低保,導致居住在城市卻享受農村低保待遇。3.特困供養方面。部分散居特困供養人員由於生活習慣和居住偏遠等問題,未能使用好供養金,導致生活水平沒有隨着供養金增加而提升。養老服務仍需提質增效,加大養老服務供給,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和類型的養老需求,如專門的自費養老機構還是空白。另外,還存在生活極度困難的視力、語言、聽力重度殘疾人享受特困供養待遇缺乏政策支撐的問題。4.兒童福利保障方面。還存在特困供養與孤兒生活補助混淆,長期低保與孤兒補助混淆,需要進一步清理。同時,需要強化困境兒童救助、成年在校孤兒跟蹤服務。5.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方面。還存在未辦證殘疾人和難辦證殘疾人(如癲癇、智障、精神殘疾人)未能申領殘疾人護理補貼的問題。6.高齡補貼方面。存在少數高齡老人達到申報條件而未及時申報待遇問題。7.臨時救助方面。資金來源渠道狹窄,救助資金需求與救助資金供給不對等。有的地方未能嚴格執行臨時救助資金使用規定,導致資金用途跑偏走樣。8.其它方面。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社會組織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區劃地名、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慈善事業等工作在鞏固脱貧攻堅成效方面還需加強。

三、對策和建議

1.總體思路

綜合民政工作實際,結合我縣目前脱貧攻堅現狀,通過前期學習教育、檢視問題、調查研究,經過深入研究和分析,筆者認為,圍繞“一支柱兩支撐三補充N助力”(123+N模式)強化民政工作提質增效,是充分發揮民政兜底保障,服務大局,鞏固脱貧攻堅成效的必由之路。“一支柱兩支撐三補充N助力”(123+N模式),即:全力保障資金充足,充分發揮農村低保在脱貧攻堅鞏固提升中第一大兜底支柱的作用;穩固特困供養和城市低保兩項政策對脱貧成效鞏固的支撐作用;調動殘疾人護理補貼、高齡補貼、孤兒生活補助三項政策的補充作用;綜合臨時救助、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殯葬改革、養老服務、慈善事業、區劃地名等政策對脱貧攻堅鞏固提升的助力作用。

2.措施建議

(1)持續不斷優化農村低保政策運行環境。一是提升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成效,按照“一退一納”的總思路,堅決讓“關係保”“人情保”“錯保”退出保障範圍,做到應退盡退,還羣眾以公正。二是不斷淨化農村低保環境,確保農村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困難羣體不“脱保”不“漏保”,進一步核實未享受農村低保待遇的未脱貧户家庭具體情況,排查“漏保”問題,做到應保盡保、應納盡納。三是通過持續不斷優化農村低保政策落實水平和落實質量,不斷增強羣眾獲得感和認可度。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和補差水平。四是抓好農村低保審批權下放試點工作,探索解決低保“核查、審核、審批”三權分置的問題。五是認真落實民發〔2017〕152號文件精神,對收入水平超過扶貧標準但低於低保標準的貧困人口,脱貧後繼續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貧不脱保”。同時,健全低保“漸退機制”確保對象穩步脱保。

(2)妥善解決易地搬遷羣眾對城市低保的關切。對於絕大多數享受農村低保的易地搬遷户,因不願放棄只面向農村低保户不面向城市低保户的教育、醫療等惠民政策權益,而不願將農村低保轉為城市低保,導致領取農村低保金承擔城市開銷的問題,實行“闡述利害,還權於民”的處理原則,要求鄉鎮(街道)講清楚目前教育、醫療等政策與農村低保政策掛鈎的情況,同時徵求易地搬遷農村低保對象意願,對願意轉為城市低保的及時辦理轉移手續,確保低保待遇相應變化。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在落實惠及易地搬遷的低保户的政策時,更多考慮其目前的建檔立卡信息狀況。

3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水平並疏通認定“堵點”。一是持續開展特困供養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合理配備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和護理人員,加強管護人員隊伍建設和崗位技能培訓。同時,通過提質改造和創建星級敬老院,進一步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能力;積極開展敬老院社會養老服務試點,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機構設立運行。二是優先集中供養完全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供養人員。並根據特困人員供養形式、自理程度等,分類分檔合理確定照料護理標準,落實好特困供養人員護理照料政策。探索建立分散特困人員委託供養機制,將特困供養金變成特困人員的“衣食住行用”,切實發揮特困供養政策的社會效益。三是着力疏通特困供養人員認定的“堵點”。目前,還存在生活極度困難的視力、語言、聽力重度殘疾人以及未辦證殘疾人,享受特困供養待遇缺乏政策支撐的問題(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對無勞動能力的認定,有四種情形:一是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二是未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三是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級的肢體殘疾人;四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有的視力、語言、聽力殘疾人實際生活狀況等同於智力、精神重度殘疾人或一級的肢體殘疾人,但按照政策卻不能認定為“無勞動力”,也就達不到評定特困供養人員的“三無”標準。還有的殘疾人,因為家人無法將其送到醫院鑑定或者所患殘疾難以認定等級(如原生重度癲癇患者),導致未持有殘疾證,但實際生活狀況已經達到或遠遠超過特困供養的認定標準。對於以上兩種情形,建議:一是向上報告特困供養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特殊情況,以便相關部門及時完善政策;二是為了不出現“政策真空”問題,應按屬地管理原則,由鄉鎮收集類似情況報民政部門,由民政牽頭,會同殘聯、衞生部門進行特殊甄別,同時將情況反饋至村居按程序進行評議後納入特困供養範圍。

(4)加強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權益保障。一是加強與殘聯對接,做到重度困難殘疾人護理費發放全覆蓋,力爭未辦證殘疾人全辦證。落實一、二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並強化城鄉低保數據和殘疾人數據共享,確保殘疾低保對象增發低保金全覆蓋,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增發至30%。爭取上級支持,對建檔立卡殘疾人實行精準康復服務,提供免費的殘疾人輔助器具,按政策規定給予幫扶。二是落實好高齡補貼政策,實現高齡補貼不留死角、盲區。通過高齡補貼的發放,從客觀上緩解農村低保政策落實時的負作用力。三是研究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困境兒童保障問題。落實好孤兒生活補助政策,做到孤兒全覆蓋,成年在校孤兒追蹤跟進服務,補助不斷檔。通過特困供養、低保等政策及時將父母重病、重殘、服刑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體系。

(5)凝聚“大民政”力量鞏固脱貧攻堅成效。一是強化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加強對村規民約制定和執行的指導,推進村民自治水平和自治能力大提升。加大對村規民約制定的指導力度,推行一批行之有效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自治在農村水利設施管理、公路管護、公益設施管理、村風寨風建設中的作用。加大對村務公開規範化的指導和監督,切實提升羣眾的知情權,鞏固脱貧攻堅幹羣關係和羣眾認可度。着手研究和開展易地移民搬遷房小區的社區治理工作。二是規範社會組織管理。指導和規範村級社會組織設立,發揮社會組織在脱貧攻堅中的作用。鞏固和發展2018年縣民政局推行的社會組織掛幫貧困村機制。三是用好區劃地名成果。在2018年各村設置行政村標誌牌的基礎上,推行自然村寨和村民小組標誌牌設置,提升村莊的人文氛圍,增強羣眾的歸屬感,樹立村民“愛我村莊、護我村寨”的主人翁意識。評選一批環境衞生能夠持續保持的優秀村寨,設置特殊規格、制式、顏色的標誌牌,以資鼓勵。四是搞好社會事務管理服務。在推行殯葬改革時,充分考慮易地搬遷羣眾和貧困羣眾的關切。繼續推進私建“住宅式”墓地專項整治。在農村推行厚養薄葬、移風易俗,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減輕羣眾喪葬負擔。認真落實好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政策,積極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探索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助力提升殘疾人福祉。五是發揮慈善事業聚財行善的功能。積極弘揚“慈心濟世、善舉助人、温情互暖、和諧共進”慈善精神,充分發揮慈善機構的作用,大力開展“金秋助學”工作,防止因學及重大疾病深陷經濟困境而返貧。與省市及蘇州市吳江區對口幫扶的慈善部門合作,拓寬慈善資金募集渠道,同時規範管理和用好用活慈善資金,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六是發揮臨時救助堵漏洞、救急難的作用。學習好貫徹好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的《關於在脱貧攻堅兜底保障中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的意見》精神,根據國務院、民政部和省民政廳有關臨時救助政策,進一步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加大臨時救助資金的籌集力度,提高臨時救助標準,優化救助程序、增強救助時效,着力完善臨時救助對困難羣眾的救急難功能,使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難羣眾得到重點救助。在鄉鎮(街道)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對急難型困難羣眾推動實行“先行救助”,規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完善部門協調、信息共享等機制。

(6)營造民政工作良好生態,積極探索創新民政工作新方法。一是千方百計向上爭取資金,確保民政各項政策資金有保障,民政政策運行順暢。二是完善政策落實的制度機制,確保工作方法與時俱進、適應政策變化,讓新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運用好智慧互聯網工具、大數據平台,提升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對象認定、管理的精準度和實效性。探索創新行政審批高效運行機制和手段,確保救助快、準、實。三是10月份城鄉低保數據顯示,城市低保對象中18-59週歲人口占比50.95%,農村低保對象中18-59週歲人口占比47.25%,其中易地搬遷低保户18-59週歲人口占比50.74%。基於此數據,應鼓勵鄉鎮街道和村居,積極推行“低保、特困對象與產業發展掛鈎,與就近務工掛鈎,與村級公益事業關聯,拒絕懶漢吃低保,推動貧困羣眾主動脱貧”的議事決策機制。四是繼續實行城鄉低保審批第三方評估機制,及時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並反饋至鄉鎮。讓評估結果經得起實踐檢驗,同時,反向促進村居低保評議客觀公正合理化。五是廣開言路,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建議。設立“金點子”基金,選定主題,鼓勵廣大人民羣眾,特別是脱貧攻堅一線工作者圍繞主題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並評選一批切實可行的好辦法“金點子”進行表彰。常態化開展社情民意收集,向村居負責人、鄉鎮街道民政工作者、關心民政工作的有識之士等廣泛徵集問題線索和解決對策。在營造良好的民政工作生態的同時,在政策範圍內用羣眾的智慧解決好羣眾的問題,建設民政工作基礎智庫,解決諸如農村“養兒難防老,養女吃低保”等現實問題。

結束語: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只是開端,**民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永不停息!團結帶領全縣民政人開創民政工作新篇章的創業擔當永遠在路上!為民服務解難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行動永遠在路上!“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理念和情懷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