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運用好社會救助體系政策鞏固脱貧攻堅成果的探索與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88K

XX縣位於XX省東南部,地處XX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邊緣地帶,全縣國土總面積XXX平方公里,轄XX個鄉鎮(街道)、XXX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XXX萬,其中苗、侗、水、瑤等少數民族人口XXX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XX%以上。社會救助是政府和社會對因各種原因難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或因出現特殊困難的家庭以及社會成員進行救濟和救助,以維持其基本生活權益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全面建立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各項社會救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鞏固拓展好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有效銜接。現就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如何運用好社會救助體系政策鞏固脱貧攻堅成果的探索與思考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標,按照城鄉一體、均等覆蓋的要求,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體系,在全縣建立了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養為主體,以城鄉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專項制度為輔助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截至2021年4月,我縣共有城鄉低保12454户37307人,其中農村低保有10641户31854人,城市低保有1813户5453人,2021年1-4月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3671.07萬元;臨時救助53户243人,累計發放資金11.65萬元;孤兒55人,2021年1-4月累計發放基本生活保障資金21.63萬元;重度殘疾人2500人,2021年1-4月累計發放重度殘疾人補貼63.08萬元。城鄉醫療救助9952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550.89萬元。

社會救助制度是國家和其他社會團體對於遭受自然災害、失去勞動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給予物質幫助或精神救助,以維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種措施。社會救助對於調整資源配置,實現社會公平,提高羣眾幸福指數,維護社會穩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為最大的民生工程。

二、調研情況

調研組深入XX鄉、XX鎮、XX街道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分別走訪農村低保户、特困供養户、大病户、殘疾人户等。從整體調研結果來看,八開鎮、車民街道的低保户、特困供養户、大病户、殘疾人户均能享受相應社會救助政策,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權益得到了根本保障,但總體保障水平還處於較低層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救助管理制度還有待加強。如XX鄉某户為分散供養户,該户家庭人口兩人,均為身體有殘疾無勞動能力的老人,兩人每月特困供養金1876元、養老保險金186元、高齡補貼50元,加上產業項目年分紅6500元,該户年收入累計獲得31844元,人均15922元。因該户無生活自理能力,二人居住在兄弟家裏,由其兄弟進行日常監護照料,XX鄉政府按季度對起照顧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報縣民政局按照每人每月1570元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供養照料護理費打入其兄弟銀行賬户。從政策上來看,該户累計得到的轉移性收入已達到6萬餘元,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但從實際分析,該户兩人已經基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國家轉移性發放資金由其兄弟實際進行管理支配,如果監管不到位的話,該户的社會兜底保障資金可能被用於其他方面的情況。

(二)社會救助分層分類制度還有待完善。2020年底,我縣順利打贏脱貧攻堅戰,實現整縣脱貧摘帽。這也代表着我們之後的工作重心要從絕對貧困救助轉向相對貧困救助,對社會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專業的要求。絕對貧困救助主要是滿足救助對象的最低生活保障,相對貧困救助主要是滿足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在最低生活保障層面上,所有救助對象家庭沒有太大差別,主要是滿足其維持最低生存需求的一些資金來源和物質保證,但在基本生活保障層面上,不同類型的救助對象家庭差別較大。例如,同樣屬於農村低保對象的不同家庭,一個家庭屬於老人户,他們較為關心的是醫療救助制度和社會養老制度的問題,而另一家庭為失業人員組成的話,他們可能更關心崗位培訓、就業救助方面的服務。因此,建立更為精細化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是目前我縣面臨的一個難題。

(三)社會力量參與相對有限。雖然政府是社會救助體系的主導,但並非唯一主體,指導和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社會救助中來也是政府的職責所在。社會力量參與到社會救助中是對政府職能職責的一種必要補充,也是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從我縣目前情況來看,社會救助的很多信息和物資都要通過鄉鎮一級進行彙總上報和發放。因此也導致鄉鎮在社會救助方面的工作過於繁重,工作容易出現紕漏,不利於社會救助精準化、專業化的推進工作。

三、幾點建議

(一)完善社會救助管理體系。在定期開展內部資金管理體系專項檢查的基礎上,利用好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等人員力量,定期對社會兜底保障對象的生活情況開展實地核查,同時充分發揮好社會監督作用,認真聽取周圍村民和鄰居的意見建議,增強社會監督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二)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要全面建立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讓各項社會救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構建綜合救助格局,加快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極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體系。拓展社會救助方式,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依據救助對象的困難類型和程度,實施類別化、差異化救助。

(三)加強社會力量的參與。大力引導慈善組織、社工機構、志願者組織、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到社會救助中來,搭建社會救助信息共需平台,鼓勵和支持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等其他組織有序的參與社會救助,落實好愛心企業和慈善組織的税收優惠或相關費用的減免。加強對愛心企業和慈善組織募捐信息的監管,推進信息公開,杜絕詐捐、騙捐等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