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災後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77K

災後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災後調研報告範文篇1

過在校期間兩週的教學技能培訓,經最後考核由學院統一安排,我們青島大學13級心理學系實習生進入青島市各中國小,開展為期十週的教育實習活動,隨着各項實習任務接近尾聲,我從實踐教學鍛鍊中對教育工作得到了深刻認識,對以後進入教師崗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實踐專業課的教育實習和班主任的工作實習過程中,我逐漸提高了對教育的認識,並結合實習認識開展教育實習調查。

調研內容包括中學教學法,根據中學生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總結中學學習法,並針對中學生學習情況提出優化學習方案等。 調研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基本情況:青島39中是一所具有54年曆史的高國中兼備的完全中學。教師在教學一線成績突出,潛心培養學生並對現代教育有全新的思考;39中學生聰穎,基礎紮實,學習勤奮。鑑於此,調研針對性更強。

一、調研目的

1、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2、討論與分析中學學習法;

3、明確中學教學法。

二、調查對象及其方式

此次調查針對性強,明確調查對象是青島39中高一年級學生,學生基礎紮實,學習勤奮,具有巨大潛力。通過問卷調查、交流訪談等形式開展調查活動。

三、調查與分析

學生基本情況:剛升入高中學習,學生學習情況差異很大,如何快速適應高中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成績,學生還需經很長的摸索過程來發展與提高。39中的學生學習勤奮、學習主動性強;但是在自我成長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根據以前的學習習慣及實踐摸索學習方法的情況,很快就在成績上產生差異。現就調查情況做以下論述

(一)學習法探究

1、預習情況與方法

眾所周知,預習是聽好課的基礎,能讓學生快速的融入課堂教學,接受新知識並加深記憶,更能體現學生自學能力。經調查顯示,近30%的同學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學習主動性強,能夠自覺預習的約為42%;完成教師要求預習28%。能夠做到主動預習的學生,通過預習課本,能夠很快的學習新知識,亦能發現問題,並在課堂學習時能及時的反映問題。而缺乏主動性的學生則在新課後不斷補缺才能發現問題,花費時間較多。 預習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種表現。要做到預習有效,可以簡略的瞭解新知識,發現問題,上課時老師講解的更快地吸收以解決問題;要做到預習快速以節省時間,明確預習達到的效果所花時間近無預習後複習效果所花時間的三倍。所以,形成預習的習慣至關重要。

2、聽課情況與方法

聽課是學習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途徑,聽課效率直接影響到成績提高。經調查顯示,學生學習興趣、自身學習習慣及自制力對聽課造成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氛圍與課程結構安排對學生聽課均產生重要影響。調查學生羣體中,學生在心裏上對學習重視程度各異,高一學生就對主科與副科及文科與理科定位清晰,導致在基礎學科學習上投入時間較少,甚至有一成的同學有放棄個別學科學習的傾向,有近七成的學生還是能認真的聽課,有九成以上同學有記筆記的習慣,但有的學生目的卻不是很明確。因此,課堂聽課因人而異,在聽課效果上產生的差異也較明顯。

聽課是學習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學習興趣起導向作用,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要提高對基礎學科的重視程度,要對學習感興趣,瞭解基礎學科的魅力;積極配合教師營造課堂濃厚的學習氛圍,敦促自己學習。聽課要仔細,認真思考,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在課堂上不能“置身事外”,完全按自己的想法來學習。聽課時注意記筆記,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回答;在課堂上提高自制能力,專心聽課,要求自己能做到對知識進行羅列並形成體系。在做到提前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聽課時,便會在大腦中形成清晰地知識結構,把握知識要點,提高認知規律能力,為複習做好充分準備。

3、複習情況與方法 複習是對所學知識的有效梳理過程,通過複習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獨立思考、交流與探討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查顯示,學生普遍認為“複習就是做題”的觀點,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學生應及時的更正這種想法。複習是通過對知識的重新梳理,把握知識結構的過程,達到使思維邏輯嚴謹,能夠解決問題;“做題”是在形成知識結構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 複習是個過程,有效地梳理知識是關鍵,要紮實基礎,通過有效地訓練練習,提高邏輯思考能力,最終達到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效果。

(二)教學法探究 39中教師在教學一線成績突出,潛心培養學生並對現代教育有全新的思考,在各自教學崗位研究成果若干,已形成獨自的教學風格,教師嚴格教學,探討教學法,對中學教學有獨特的見解。在實習過程中,我深受不同教師的個人魅力影響,感受到教師們將各自對教育的思考融入教學,效果明顯。從中我們也得到很多啟示,教與學具有雙向性,不僅要有課堂教學更要有課後指導,教師課堂教學不僅要知識結構清晰更要邏輯嚴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做到指導性與互動性教學;課後指導則意義更加重大,不僅能及時的瞭解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優化教學使學生更快發展;更要有意識做學生心理上的導師,做好學生思想上工作,使學生健康發展。

四、明確調查意義

1、如實反映教育調查基本情況,提供調查材料,為從事教育理論研究提供資料和為實踐提供指導。

2、及時提供教育實踐中的典型經驗、典型事例,作為指導教育工作、解決問題的現實依據,推動教育工作的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實習生,調研工作更是給了我們指向性,使我們更明確教育實踐工作,為進入教師崗位提供有力的經驗。 五小結 在實習中,我立足自身教育工作者身份,虛心向指導教師請教,做好聽課、備課及班主任工作各項教育實習,積極開展調研,把握現代教育發展,努力提高自身教師素質修養,重視實踐出真理的道理,做到理論學習與實踐並舉,認真把握教育實習機會,向一線教師看齊,為以後從事教育事業夯實基礎。

在實習中,我們虛心向指導教師請教,更深受學校領導的感染。校領導潛心研究教育, 在“德智結合、德美一體、德體滲透”大德育觀指導下,採取“嚴、愛、細、實、恆”的方法,堅持“制度化、系列化、主題化、主體化、人文化”的工作傳統,學校德育工作積極發揮了管理、導向、保證、育人等方面功能,提升了校內育人的品位。使學生智能與情志同步開發,健康、陽光、自信地成長,孜孜不倦地為實現學生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以及新課程背景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與大學聯考升學的雙贏,努力探索出一條新路。

通過此次教育調研,並有力的與教育實習實踐相結合,我從中受益匪淺。在此,感謝積極配合調查的高一學生,更要感謝39中指導教師與領導給予的指導意見和提供的幫助。我一定會努力前行,加強投身教育的熱情,在認清自我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希望未來做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災後調研報告範文篇2

相城區作為蘇州市區的北大門,自20xx年建區以來,經濟發展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水城、花城、商城和最佳生態休閒人居城的城市建設理念已深入人心,相城區正實現從偏僻農村向現代都市的華麗轉變。與人民羣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城鄉農貿市場也隨着經濟社會的進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市場建設基本情況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相城區目前有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1只,總面積85800平方米,攤位600只,門面300間,另有棚頂和室內農貿市場42只,其中棚頂市場9只,佔農貿市場總數的21.4%,室內農貿市場33只,佔農貿市場總數的78.6%。這些市場中縣城以上零售農貿市場1只,鎮級零售農貿市場10只,村級社區農貿市場31只。這42只農貿市場共計經營面積為91280平方米,共設計攤位數為2422只,共有各類門面房477間。

隨着城市發展,人口不斷增長,區、鎮二級政府加大了對農貿市場建設投入,特別是自20xx年以來,相城區加大了對城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力度。20xx年以前完成了對鎮級農貿市場的第一輪升級改造,基本解決了鎮級農貿市場從棚頂敞開式市場到室內市場的巨大轉變,而且各個市場的場內經營面積和攤位佈局得到了較大提升和優化。20xx年起相城區率先對村級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計劃用三年時間通過新建和改建的方法升級改造村級農貿市場34只,截止20xx年8月相城區已完成了32只村級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任務。這些村級農貿市場通過升級改造,硬件條件得到了優化,超過50%的棚頂式市場升級為室內市場,場內攤位佈局更趨合理,同時明確了市場主辦方的責任,調整了市場管理員隊伍,使市場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着實方便了城鄉羣眾日常生活需求。

農貿市場管理情況

由於農貿市場建設資金投入較大,且投入產出回報率低,加上農貿市場作為公眾聚集場所,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較高,導致社會力量不願意參與到農貿市場的建設中來,因此相城區的農貿市場主辦者主要以鎮村二級集體為主,相城區43家市場中,只有1家是私人投資建設。

通過幾年來對城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鎮一級農貿市場的消防、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市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各項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尤其是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得到了較好落實。每個鎮級農貿市場都在建造或改造過程中按照要求配備了消防栓和滅火器等消防器材,都有專門的食品檢測室,配備了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落實了專門的責任人。目前相城區11家鎮級農貿市場都是星級文明誠信市場,陸慕農貿市場還獲得了五星級農貿市場的榮譽稱號。

市場運行基本情況

從業人員

批發市場共有從業人員1200名,其中農民1180名,佔總數的98.3%。農貿市場內經營户從業人員共有2295名,其中農民1767名,下崗工人228名,其他300名,佔比分別為77%、10%和13%。農民是農貿市場內從業人員的主體,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失地農民在沒有更好生存技能的情況下,在農貿市場內尋找就業謀生機會。鄉村農貿市場在方便羣眾生活的同時,更為一部分失地農民提供了生活保障,起到了為政府解決就業難題,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經營規模

通過多年的不斷升級改造,相城區亦出現了一批規模型的農貿市場。從市場成交額看,20xx年相城區年成交額超過億元的市場有4只,佔總數的9.3%,分別是生態園批發市場,陸慕市場、渭塘市場和黃埭市場;年成交額5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的市場有5只,佔總數的11.6%。從農貿市場經營面積大小看,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含以上的有5只,佔總數的12%;經營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5000平方米以下的市場有5只,佔總數的12%。從市場經營從業人員看,生態園批發市場有1200名經營從業人員,農貿市場內從業人員超過100人的市場有6只,佔總數的14.2%。

隨着城市建設的推進,人口集聚增長效益,還將培育出一批規模型的農貿市場,從而進一步帶動市場周邊的商業發展。

肉、菜、魚重點商品銷售情況

xx年豬肉、蔬菜、水產三類重點農產品年成交量情況。20xx年生態園批發市場豬肉銷售總量為20700噸,其中產自本省外市的為2700噸,佔總量的13%,產自外省的為18000噸,佔總量的87%;蔬菜年成交量為12700噸,其中本省外市的為37000噸,佔總量的29%,產自外省的為9000噸,佔總量的71%;魚年成交量為1200噸,其中產自本市的為100噸,佔總量的8.3%,本省外市的為200噸,佔總量的16.7%,外省的為900噸,佔總量的75%。

xx年相城區農貿市場共銷售豬肉15829噸,其中從批發市場進貨總量為13407噸,佔銷售總量的84.7%,通過屠宰場途徑進貨量為1387噸,佔銷售總量的8.8%,其他途徑進貨為1035噸,佔銷售總量的6.5%;20xx年農貿市場蔬菜進貨總量為23639噸,其中從批發市場進貨量為18086噸,佔銷售總量的76.5%,場地掛鈎為1693噸,佔銷售總量的7.2%,其他途徑進貨量為3880噸,佔銷售總量的16.4%;魚進貨總量為9564噸,其中批發市場進貨量為6850噸,佔銷售總量的71.6%,場地掛鈎為1686噸,佔銷售總量的24.6%,其他途徑進貨量為928噸,佔銷售總量的9.7%。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批發市場是農貿市場肉、菜、魚等重點農產品的主要貨源,農貿市場與生產基地直接掛鈎的量比重不高,而且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民自產自銷的情況將更加萎縮。

當前市場建設與管理存在的不足

儘管相城區建區以來農貿市場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較大發展,在滿足人民羣眾日常生活需要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們應當看到當前農貿市場建設與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而且有些問題必須引起政府重視。

缺少農貿市場專項規劃

農貿市場建設應當城市建設規劃同步,堅持規劃先行。沒有經過規劃,必然導致建設的無序。相城區目前還沒有關於農貿市場建設佈局的專題規劃方案,一些地方出現了農貿市場總量過剩,發展過快,有些是重複建設的情況。就目前場內攤位和門店的經營情況看,居住人口沒有多大變化,但市場在成倍增長,加上各類超市、大賣場的急速開設擴張,必然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表面上是方便了消費者,但對開設市場的主辦方造成了土地資源和經費浪費等諸多不利因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能協調發展。隨着攤位和門店的空閒數量增多,管理成本也隨之增大,目前有一部分農貿市場存在大而空、中看不中用的情況,市場內攤位空置率達到50%以上,不僅造成極大浪費,羣眾有意見,而且還為市場後序運作帶來一系列難題。

現有市場佈局與城市發展不相協調

農貿市場與居民生活區不配套。在相城區許多居住區離現有農貿市場距離較遠,羣眾買菜不方便。這一情況導致在一些小區內出現了不少無照經營農副產品的車庫店和馬路流動攤,不僅影響城市形象,而且還帶來了食品安全隱患。

盲目追求建設規模。近年來建設的一些農貿市場越造越大,市場使用率低,華而不實。農貿市場建設不應過分追求規模,而應充分考慮便民性,堅持規模適中,佈局合理,經營項目齊全,倡導市場內適度競爭。

農貿市場企業化登記率不高

相城區42只農貿市場進行企業化登記的農貿市場共有17家,佔總數的40.47%。其中鎮級農貿市場都是經過合法審批的,權證手續齊全,因此11家鎮級以上農貿市場都有營業執照,但不少村級農貿市場因為歷史形成,事前沒有取得合法用地審批手續,不具備辦理營業執照所必須的產權證明手續,無法辦理營業執照,給今後市場管理帶來了難題。

村級農貿市場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村級農貿市場由於規模較小,無法給市場主辦方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甚至是隻有投入不見回報,導致一些市場主辦方對市場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部分村級農貿市場都沒有配備專職市場管理人員,存在物業管理、食品安全檢測議器等方面的空白,整個市場處於髒、差、亂的狀況,極易產生食品安全等事故。通過調查發現,相城區各類農貿市場的管理力量不強,42只農貿市場共有管理人員137名,平均每個市場只有3.2名,管理人員存在一高和二低的情況,即表現在年齡偏高,文化素質和工資待遇偏低的情況,導致這支管理隊伍有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

災後調研報告範文篇3

社區信息化經過近些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思想認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部分領導和職能部門對發展社區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還認識不夠。有些領導幹部對社區信息化的基本功能還模糊不清;有些部門和單位還存在着“等等看”的思想;社區信息化的發展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投入,部分地區、部門領導存在着畏難情緒,不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而是在困難面前止步不前,只強調缺人才、缺資金、缺技術等客觀制約條件,影響了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2.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和協調

目前,社區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各部門各自為政,分散作戰,局面較為混亂。例如,一些委辦局等職能部門從自己的工作角度出發,開發建設自己的信息資源系統,而且封閉管理和運作,不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些地區公安、民政、勞動、計生、衞生等各個職能部門均在社區開展相關管理工作,也各自開發了相應的業務軟件派發到街道和社區居委會,包括勞動人口信息系統、城市低保信息應用系統、流動人口管理系統、育齡婦女管理系統、計生科技服務系統等。僅民政業務就有幾套網絡系統:民政資金信息系統、地名信息網、社區服務管理系統、低保管理系統等,同樣的一批居民基本情況,在不同的部門建的系統中多次出現。重複建設不僅造成嚴重浪費,而且增加了社區工作負擔。

3.社區信息化建設缺乏標準

標準包括數據採集的基本要素、數據的來源、數據採集的方法及要求等,標準不統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統一標準有利於各地系統間的融合貫通。建議出台相應的指導意見,使社區信息化做到標準化、程序化、規範化。

4.社區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不足

社區信息化資金投入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財政給社區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總量不足;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投入的資金沒有實現統籌使用,低水平的重複建設,造成投入資金未能發揮更大作用。投入不足在中西部地區尤其突出,如內蒙古自治區,全區2499個社區居委會,只有1566個安裝了電話,788個社區有電腦(其中有些電腦是單位淘汰下來,基本不能使用)。

5.資源開發的力度不夠

社區信息化的生命力在於應用,要讓老百姓真切感到實用好用、便利實惠。這就要求信息資源的開發必須不斷滿足羣眾變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寬帶入户的建設,即高速“路”的建設已基本完成,網站、社區服務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採集、製作與維護,即高速“車”的建設還遠遠沒有完成。

6.人才短缺

社區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網絡管理、系統安全、軟件編程的專業高級人員,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網絡應用知識的一般工作人員。目前,很多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連計算機基本知識都不懂,同時又缺乏適應社區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養、培訓機制,阻礙了社區信息化的發展。

三、智慧社區需求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步伐,城市社區的建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此同時人們對於城市社區服務需求的呼籲越來越高,其中包括文化教育的需求,經濟建設的需求,醫療衞生的需求,安全保障的需求,基礎設施完善的需求及老年羣體的需求等一系列。在居民對社區服務需求要求提高的時候,城市社區組織及相關機構如何最大的滿足居民的需求成為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中國社會大發展的進程中,城市社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城市社區中滿足居民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滿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求才能促進社區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不同的社區不同的居民根據自身情況對於社區的需求又各不相同,在此主要分析居民對於社區的服務需求。社會的發展使居民對於社區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社區需求是因人而異的,居民的年齡、性別、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會對社區需求產生影響,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民族風俗習慣、家庭結構、居住條件等因素,總之,提供社區服務就要了解這些需求、差異,同時還要認識到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着的。

1.城市社區醫療衞生完善的需求

進入21世紀以來,針對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非傳染性慢性病增多等一系列的醫學難題,開展社區衞生服務、尋找適當的社區衞生服務模式已成為新時期全球衞生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民生與和諧社會”成為了當代人熱切關注的焦點,而社區醫療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體現。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不僅是為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場所,還是關係到保障人民利益,增進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的社區建設方面。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是大多數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對服務目標定位不明確,服務對象邊緣化。二是現行組織管理體系導致社區衞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淡化,“六位一體”的功能發展很不平衡。三是社區衞生服務觀念與服務方式相對落後。四是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缺乏現代管理制度,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所有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居民對於醫療衞生的需求。

2.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需求

隨着城市社區建設的快速發展,社區文化工作對提升一個社區的品位和建設和諧社區具有重要作用。社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內在要求,也是社區居民提升自身素質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利於居民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社區文化是文化在城市居民內的反映,是文化的一個分支。隨着我國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全面推進,社會發展的落腳點和文化建設的着重點自然過渡到社區中來,由此社區文化將成為社會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社會文化的載體,實際上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程度的重要表徵。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只有當社區整體的文化達到現代化水平時,生活在社區內的個體才有可能真正享受到現代文明成果。也只有千千萬萬個社區的文化有較大的提高後,全社會的文化才能真正發生質的變化。因此,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與管理,是國家和民族文化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人的而全面的發展至關重要。

3.城市社區基礎設施完善的需求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與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社區功能不健全,服務水平落後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區中的基礎設施越來越滿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及落伍,例如超市,圖書室,停車場,户外活動器材等的不完善。造成設施缺乏的原因有許多,如政府人力物力財力負擔過重,社區相關人員的缺乏等。為了社區更好的發展我們政府應該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社區服務的需求,加大社區建設的投入,落實無固定辦公場所居委會的辦公室、服務場所,同時落實所需的用地、配套設施和活動用房,建設適合社區居民業餘文化生活需求的社區活動場所,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4.城市社區老年羣體生活需求

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和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家庭在老年人的養老過程中還發揮着主導作用,家庭養老仍是目前城市老年人的主要養老方式。但由於現代家庭結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日益弱化。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具有其獨特的人力、物力和區域優勢,以社區為依託的居家養老便日漸成為切實可行的養老方式。不同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養老意願和養老需求,切實從老年人的需要出發,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多樣性的居家養老服務是社區為養老服務事業的重點。

城市老年羣體的生活需求,主要包括物質生活需求、日常生活料理需求、健康保健需求和精神及文化生活需求。老年羣體的需求滿足與養老方式直接相關,以往他們的各種需求都是從家庭中獲得的。雖然社會化養老作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和發展趨勢,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就中國目前的實際發展水平看,由於受到社會保障、社區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尚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社會化養老完全替代家庭養老的條件還遠未成熟。社會化養老,尤其是為老年羣體提供生活服務和照顧,最終是由社區來具體實現的。社區養老能力主要包括:豐富老年人的閒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顧服務、醫療健康保障服務、老年人蔘與社會生活的組織保證、社區養老環境。對老年人來説,社區是他們晚年生活最主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活動場所和交往空間,老年羣體對於社區的依賴、親近和需要日漸增多。因此,加強社區養老能力建設也是現代城市社區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5.城市社區治安管理的需求

建設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切實搞好社區治安工作。只有社區和諧了才有社會的和諧。良好的社區治安有利於促進居住安寧,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有利於提升社區乃至城市品位,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是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區的基本條件。而目前,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人口逐漸增多,樓房逐漸取代了平房,人們都住進一幢幢的單元樓,城市社區建設快速發展。但是隨着城市外來人口的增多,社會成分複雜,人際關係淡化,鄰居間互幫互助、團結一家的特點減弱,給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機會。當前我國城市社區犯罪在類型上的特點表現為以侵佔財產為目的財產犯罪,如盜竊、搶劫、詐騙等居首位,約佔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權利的傷害以及賣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因此,社區治安“久治不安”和社區違法犯罪“常打不息”已經成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頑症。城市社區要正常穩定地發展,首要的標準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羣眾就沒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設都無從談起,所以我們必須以治安為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質,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將城市社區搞好。

以上幾方面只是城市社區需求的一部分,當然還有許多像經濟建設需求,健康教育需求,公共交通需求,娛樂需求,家庭事務處理需求等等。面對這麼多的社區需求不僅是政府的重要任務也是社區居民的,搞好社區建設,促進社區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來共同完成。

災後調研報告範文篇4

根據《關於印發的通知》要求,對**鄉黨建工作進行調研,一是調研**鄉黨建的基本情況。二是部分黨員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主要了解**鄉的黨員基本情況和**鄉黨組織工作情況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對策與建議,為社區更好發展準備第一手資料。現將調研報告彙報如下:

一、落實各級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

(一)進一步強化抓基層黨建工作主業意識。

一要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傳達。要建設和諧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政治思想和組織保障作用,擔負起更加繁重的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任務。

二要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根據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合理調整黨組織設置。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制度,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通過加強黨員活動場地、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等陣地建設,提升黨員幹部的思想素質和理論水平;加強農村黨員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待遇“帶頭致富、帶領羣眾致富”的本領,以提高黨員致富帶富的成就感。

三要抓好班子,帶好隊伍。通過“兩推一選”、“公推直選”、“村支部兩委交叉任職”等辦法,真正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優秀分子選拔出來,樹立正確的選人導向;要以德才為本,用人所長,人盡其才,職責分明,科學調配,樹立科學的用人導向。

(二)建立村委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專題述職制度。

建議鄉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建工作彙報交流會,聽取村委黨組織書記彙報黨建工作開展情況,強化村委黨組織抓基層黨建的責任意識。同時,根據年度黨建工作計劃,結合各自分管工作和聯繫村委工作,向黨委會彙報履行黨建工作職責情況。

(三)始終堅持圍繞科學發展來選幹部、配班子、建隊伍。

要統籌鄉村領導班子的配備、培養和使用,不斷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強化幹部培訓和鍛鍊,着力優化結構,盤活幹部資源,打造高素質、創新型的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梯次隊伍。

二、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

(一)創新基層組織設置模式,實現城鄉組織共建。

選擇黨建基礎好、經濟實力強、黨員較多、條件成熟的村委組建黨委,並試行黨代表常任制。積極探索創新黨的組織設置模式,不斷加大聯建共建力度,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層黨組織體系。

一是立足現有組織抓調整。着重改革和完善農村基層現有黨組織設置調整。

二是打破區域限制抓組建。積極探索推進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黨組織的方式,發揮社區、企業黨組織帶動效應,促進城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三是緊扣產業特色抓組建。根據目前形成的“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特色,依託產業化、兩新組織、行業協會、重大項目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實體,在產業鏈上建立合作社、協會黨支部,提高農村黨員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推動城鄉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二)為適應城鄉組織構成的多樣化趨勢,應加大在兩新組織中組建黨組織的力度。

堅持單獨組建優先,對確不具備獨立處理黨組織條件的,採取聯合組建、村企聯建等多種方式建立黨組織;必須在現有按單位、地域為主設置黨組織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黨組織設置模式;加大聯建共建力度,積極探索新的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體系,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對城鄉全面覆蓋。

三、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

(一)在組織活動上堅持轉變方式、注重實效,突出多樣性。

對傳統的制度進行創新,體現“三為主”的原則,增強黨組織活動的吸引力。一是以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為主,發揮電化教育的優勢,不斷探索網上教育的新途徑,激發黨員學習興趣,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水平。二是從集中活動向小組活動轉變,平時以黨小組活動為主,支部按季活動一次,提高黨組織的戰鬥力。三是以黨性實踐活動為主,引導黨員發揮作用,體現黨員隊伍的先進性。按照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分類指導的原則,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多彩的黨性實踐活動,為黨員發揮先進性搭建平台。

(二)積極引導“兩新”組織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和載體。

開展活動的形式可以採用分散、集中、業餘時間搞小型活動等,注重與推動“兩新”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促進科學決策,塑造先進文化和開展公益活動相結合,讓黨組織活動得到業主支持,黨員歡迎,職工擁護,緊密結合“兩新”組織實際,積極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和“三帶頭”(帶頭遵紀守法,帶頭愛崗敬業,帶頭服務羣眾)等主題實踐活動,讓黨員亮身份、樹形象、做貢獻。

黨員幹部要聯繫“兩新”組織,經常到聯繫點調研指導,協助和幫助解決“兩新”黨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為黨組織開展活動創造條件,黨委要幫助“兩新”組織黨組織搞好活動陣地建設,協調“兩新”組織為業主為黨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時間和活動場所,多渠道籌措“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經費,鼓勵“兩新”組織對黨組織開展活動給予資助,為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營造濃厚的氛圍。

四、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

(一)抓好“三個三”,加強農村黨員教育培訓。

1、分類指導,在培訓中做到“三個相適應”。

一是培訓目標設定與不同類型黨員相適應,根據不同類型黨員制定不同的培訓目標。二是培訓內容涉設計與不同類型黨員相適應。對不同類型的黨員規定不同的培訓內容。三是培訓形式安排與不同的黨員相適應。結合培訓對象實際選擇培訓形式,除課堂講授外,積極採取觀看電教片、外出參觀學習、請先進人物作報告、撰寫心得體會等形式,增強培訓效果。

2、以培訓優秀黨員為目標,在培訓中做到“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強化政治理論、革命傳統、形勢政策教育,使黨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領導能力培養。適應不同的職責要求,增強黨員駕馭實際工作的能力和相應的素質。三是注重廉政勤政教育。通過學習有關文件,樹立先進典型,剖析反面案例,強化廉政意識,增強黨員幹部廉政勤政的自覺性。

3、加強組織領導。在培訓中做到“三個到位”。

一是責任到位。建立黨員培訓層級負責制。二是管理到位。建立培訓管理制度,對黨員參加培訓情況造冊登記,嚴格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強黨員日常培訓的管理。三是督查到位。每年由組織部門牽頭進行檢查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行獎懲,促進黨員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二)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機制。

通過互幫互助、黨員互助會、走訪慰問、定期發放補貼等措施,大力開展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活動,努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共同發展,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一是完善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機制。進一步加大對經濟較差的村的扶持力度,探索制定優惠政策措施,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二是完善基層幹部激勵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和實施促進科學發展的考評辦法。三是完善困難黨員關愛幫扶機制。不斷加大黨內關懷力度,積極開展經常性黨內走訪慰問和送温暖活動,切實幫助黨員和基層羣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此外,特別注重發揮農村黨員在化解農村矛盾、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作用。

五、建設高素質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

(一)不斷拓寬選人用人視野。

大力選拔在改革開放中先富起來、願意為羣眾服務、羣眾威信高的經濟能人擔任“村官”,積極探索並形式富有特色的“能人治村”模式。一改以往長期只選“老實人”、“本分人”當村支書的傳統做法,探索選拔和推薦有黨性、有公心、有能力、有魄力的“四有”新型“村官”,為農村幹部隊伍注入新的活力,有力推動農村階級社會發展。

(二)優化黨建資源配置方式,實現城鄉資源共享。

大力推進城鄉間、區域間基層黨建工作的對接與融合,使城鄉黨建資源由條塊分割轉向區域整合,由村間使用轉向開放共享:一是優化配置人力資源,繼續推進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工程,積極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積極研究培養引進緊缺實用性人才的政策措施,爭創人才工作新優勢。二是優化配備財力資源。健全完善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將財政投入的重點向農村、兩新組織等領域傾斜,加大黨費使用向農村、基層組織等領域的力度。三是優化配置物力資源。建立健全黨建資源共享機制,促進基層黨建活動場所、公共設施等資源開放共享。

六、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一)高度重視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要緊密結合實際,創新機制、落實措施,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通過凝聚流動黨員、發現新黨員,最終達到教育管理黨員、發展壯大黨組織的目的;必須加強各領域黨組織之間的協作配合,完善流動黨員雙重管理辦法,密切黨組織與黨員溝通聯繫,全面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和羣眾基礎。

(二)在結對共建中採取積極措施,使幫扶工作取得真正的實效。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黨組織要充分認識開展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措施。黨組織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此項工作的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對結對共建工作的領導,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共建方案,定期研究和解決結對共建活動的開展情況及出現的問題,抓好落實。要將結對共建活動列入本單位黨的建設年度目標,以保證結對共建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是精心組織,廣泛發動。要廣泛動員黨員幹部積極參與結對共建活動。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參加結對共建活動。要把結對共建活動作為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的常規性項目,有機結合,統籌安排。要加強協調,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為共建注入活力。要注意總結本單位共建經驗,學習外地經驗,不斷提高共建水平。要做好共建活動台帳與資料的記錄、收集和整理,及時向上級報送共建工作情況。

三是健全機制,加強考核。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建立健全共建的機制,明確共建的責任,提升共建水平。把機關黨組織參加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情況納入機關黨建年度考核內容,以提高城鄉基層黨建工作的融合度,促進城鄉基層黨建工作良性互動。

災後調研報告範文篇5

農業特色產業作為促進麗江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角,長期以來,市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都將其與全市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緊密結合在一起,立足實際,依託區位、資源優勢,抓項目、建基地、扶龍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強農村經濟造血功能,切實加快了全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步伐。

一、麗江市農業概況

麗江市土地面積21219平方公里,山區、半山區佔全市總面積的92.3%,轄古城、玉龍、永勝、華坪、寧蒗一區四縣,共63個鄉鎮、辦事處,450個居(村)委會,5121個居(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1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7.6萬人,佔86%,22個少數民族,人口66.1萬人,佔58%;據統計部門統計,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積為140.18萬畝,農作物總播面積為229.95萬畝,糧食總產40.14萬噸,農業總產值22.9萬元(當年價),其中畜牧業產值8.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3元。

麗江市區位優勢較好,環境無污染,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境內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體氣候特徵明顯,生物資源富足多樣,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採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來,市委、政府堅持走特色化、區域化的發展道路,深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依託產業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把基地建設與特色產業培育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初,我市提出推進六個一工程,狠抓八項措施的農業發展思路,更有力的促進了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

(一)產業發展採用新模式

根據麗江實際,通過採用各種類型與組織模式推動農特產業發展:以龍頭企業帶動的公司+協會+基地+農户的形式;以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户的形式;四位一體型的企業產業聯合會+大户+農民的形式;通過培育專業市場帶動發展的形式;以特色產業帶動的公司+特色產業+農户的形式;以農業園區帶動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示範農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力度,提高產業化經營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興辦各類科研生產經營實體,加快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充分調動各部門科技人員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積極性,吸引年輕的農業科技人才投入科技興農事業。同時,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農民素質,切實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培養他們的市場經濟意識。通過不同的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經營管理水平,學會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三)積極發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聯結機制,維護好農民利益

通過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項政策措施,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完善分配製度,維護好各個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採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户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

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是提高麗江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名牌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儘快形成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具體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目標。着力提升農業產業經營水平,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五)建設六個一工程

1、認定一批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其中1户為國家級龍頭企業,7户為省級龍頭企業,且均享有產品外貿經營進出口權,30户為市級龍頭企業,都給予了相應的扶持。全市38個國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提供就業人數達4000多人,能帶動農户20多萬户。

2、建設一批市級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末,全市共有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80萬畝,其中主要有冬早蔬菜5萬畝左右、加工型馬鈴薯6萬畝、優質米基地10萬畝、雜豆芸豆10萬畝,油菜7萬多畝。

3、發展一批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市現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約170個,會員達12700人,切實提高了我市農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4、樹立一批農村能人和科技帶頭人:全市共有農村能人34人,科技帶頭人25人,他們通過科技服務、大辦特色示範樣板、創辦農產品基地等,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顯著的示範帶動作用。

5、創建一批麗江農產品品牌:全市共註冊商標的農產品共有37家37個產品,農產品發展呈現出品類齊全、快速發展的趨勢。

6、培育一批種養殖業大户:我市種養殖業大户已發展到797户(其中種植業大户

333户,養殖業大户464户),種植作物涉及到糧食、蔬菜、林果、花卉、藥材、烤煙等各類糧食、經濟作物,大户種植面積達5萬畝左右,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規範管理的水平,促進了單產的提高,實現了增產增收的目的。

(六)狠抓了八項措施

1、推廣經驗促增收:近年來,經過開拓性的探索和實踐,找到了促進農民增收和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一些典型經驗:如玉龍縣的魯甸經驗,期納鎮滿官村黨建帶村建,村建帶民建、支部+協會、企業帶動轉移勞動力的經驗,在在全市各地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成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經驗。

2、宣傳惠農政策促增收:通過及時貫徹減免農業税、下發糧食直補資金、實行購機補貼等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

3、調整結構促增收:在穩定糧食總產、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圍繞龍頭企業的原料需求,從早、巧、晚、特四個方面來調整結構,打時間差、節令差,打特色品牌,集中精力抓好優質稻、烤煙、青梅、甘蔗、畜牧業、冬早蔬菜、魔芋等重點產業,積極培育紅花、特色中藥材、朝鮮薊、花卉等新興產業,因地制宜,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發展路子,使農業產業發展做到突出重點,各具特色,適度規模發展,充分發揮了各地的區域優勢,使農業生產的優勢產品向優勢產業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以實現區域產業的產業效益、基地建設的規模效益、特色作物的特色效益。

4、科技服務促增收:大力推廣了農業新技術和優質高產新品種。

5、圍繞市場促增效。

6、勞務經濟促增收。

7、加工增值促增收。

8、防疫減災保增收。

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市委、政府及農業部門根據麗江實際,確定了我市水果、蔬菜、藥材、野生菌、雜糧、優質米、烤煙、魔芋、畜牧,勞轉十大特色產業加以大力發展扶持,並相應在全市範圍內選定授予了玉龍縣魯甸藥材之鄉、太安馬鈴薯之鄉,古城區七河生豬養殖之鄉,永勝縣三川優質米之鄉、期納冬早蔬菜之鄉,華坪縣榮將芒果之鄉,寧蒗縣新營盤蘋果之鄉七個重點產業鄉鎮,積極引導農户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道路。

(一)種植業

1、水果產業

全市水果面積29萬畝,年水果總產量11.74萬噸,總產值1.85億元。

①蘋果產業:目前,我市蘋果面積穩定在8萬畝左右,產量2.6萬噸,產值5000萬元。其中,寧蒗縣5萬畝,玉龍縣1.8萬畝,永勝縣0.5萬畝,華坪縣0.3萬畝,古城區0.4萬畝,其中,寧蒗縣的一萬畝已通過無公害食品生產認證,兩萬畝a級綠色食品蘋果基地的認證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蘋果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產區羣眾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寧蒗縣新營盤鄉產值超萬元的農户就有160多户,且有省級龍頭企業寧蒗縣龍德綠色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開展蘋果產業的綜合服務工作,帶動了當地產業的發展。計劃到20xx年,全市蘋果面積在鞏固的前提下發展至13萬畝,實現產值4億元左右。

②優質晚熟芒果產業:全市芒果總面積4.42萬畝,總產量0.83萬噸,總產值2438萬元。主要分佈區華坪縣是雲南省獨有的優質晚熟芒果生產區,生產的芒果以成熟晚、色澤鮮、品質優而深受消費者歡迎。近年來,市、縣農業部門加快了芒果產業科技推廣和品種改良步伐,篩選優質晚熟芒果品種在最適宜區種植;組建了以芒果營銷加工為主要經營項目的華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及華坪縣芒果專業技術協會,並註冊了金川紅芒果商標;,華坪縣還獲得了1萬畝綠色食品芒果生產基地認證;如今該產業已成為華坪縣新農村建設的首選產業。計劃到20xx年全市芒果面積增加到6萬畝,產值實現2.4億元以上。

③雪桃產業:麗江雪桃具有色、香、味、形俱佳,成熟晚的優良特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經濟價值較高。開發主要以新知圖書城下屬的麗江雪桃開發有限公司為主。目前已在拉市鄉建成畝雪桃生產示範基地,300畝雪桃優質苗木生產基地,盛果期畝產可達4000公斤左右,大面積平均畝產公斤左右。計劃到20xx年全市雪桃面積發展至3萬畝,預計產值1.5億元左右。

④青梅產業:麗江現有青梅面積5.98萬畝,產量1.38萬噸,產值1450萬元。主要分佈在玉龍、寧蒗縣兩縣。有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和綠丫頭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兩家省級龍頭企業從事青梅生產加工。計劃到20xx年全市青梅面積發展至3萬畝,產值達8000萬元。

⑤龍眼產業:永勝縣是雲南省唯一的龍眼基地縣,現有面積1.46萬畝,產量0.3萬噸,產值900萬元。目前正積極開展品種改良及應用一系列綜合配套技術的提質增效工作,並已見成效。力爭在xx期間使基地全部良種化,從而使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2、蔬菜產業

我市現有蔬菜面積13萬畝,產值1.2億元。

①冬早蔬菜產業:十五規劃期間,我市冬早蔬菜開發以金沙江沿岸鄉鎮為主,我市已種植冬早蔬菜5萬畝。到20xx年,擬建成冬春蔬菜基地10萬畝。

②夏秋蔬菜產業:,我市種植夏秋冷涼蔬菜6萬畝。力爭到20xx將年全市名、特、優蔬菜播種面積突破至20萬畝(無公害蔬菜面積15萬畝),產量50萬噸,創立麗江無公害蔬菜品牌,實現產值3億元。

3、藥材產業

麗江是名副其實的藥材之鄉。椐不完全統計,至底,麗江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的企業有八家,從事採購銷售的個體户有1000多户,種植户有6000多户,種植面積3.6萬畝,年產各種藥材6500公擔,野生藥材5000公擔。麗江中藥材種植產業化發展以雲木香、雲南重婁、巖白菜、白芨等四個種類為主。在期間,計劃建成四種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5萬畝,預計產值6億元。

4、野生菌產業

我市廣大山區和半山區有較多品種的野生菌,目前企業加工的品種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黑木耳、磨菇等,每年可採集到近1000噸,產值在3000多萬元。期間計劃在玉龍、寧蒗及永勝三縣的高寒冷涼山區建立5萬畝高檔名貴野生食用菌促繁基地,扶持龍頭企業野生食用菌深加工及冷藏設施,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創建麗江天然無污染野生食用菌品牌。有中源食品有限公司、麗江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永勝雷特生物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省市級龍頭從事各種野生菌的貿易活動。計劃到20xx年使該產業成為年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的出口創匯產業。

5、優質芸豆雜豆產業

小宗糧豆(芸豆、燕麥、小雞豆)是麗江市的特色作物和優質品種,以玉龍縣aa級的芸豆生產基地,古城區為主的雞豆(小扁豆)生產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聲譽和生產發展潛力。至底,我市芸豆種植面積8.36萬畝,產值3000萬元。其中玉龍縣種植有芸豆6萬畝,是雲南省最早、面積最大的aa級有機芸豆基地,是麗江直接出口創匯最主要的農產品。主要有得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安勝外貿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從事該產業的開發,帶動農户發展。

為使麗江大粒型芸豆在質量、品種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芸豆產業成為高寒冷涼山區的支柱產業,在期間將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品種較為齊全的芸豆引、育、繁試驗基地,我市將建成26萬畝的優質芸豆和雜豆生產基地,計劃產值達到9000萬元左右。

6、優質水稻產業

我市水稻面積佔糧食作物面積的16.2%,產量佔30%,今後,繼續保持水稻種植面積32萬畝,單產由現在的385千克提高到430千克,總產量1.38億公斤,確保糧食的生產安全。計劃期間,全市建成優質稻生產基地20萬畝,預計生產優質米1億公斤,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

7、烤煙產業

我市的烤煙產業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到底,已累計種植123.76萬畝,收購煙葉233.05萬擔,農民收入77786.8萬元,財政收入19389.6萬元。我市煙葉在外觀和內在質量上都贏得了省外煙廠好評,呈現出暢銷的良好局面。根據麗江市烤煙種植區劃提供的數據,全市有最適宜區、適宜區和次適宜區烤煙種植面積近82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54%。其中最適宜區和適宜區共有耕地43萬畝,按正常三年兩頭輪作要求,考慮其他作物,每年用宜煙土地的40%種煙,全市每年可種植烤煙17萬畝,現有烤房32294座,煙葉收購站點39個,常年從事烤煙生產、收購各類技術人員1800多人,煙區廣大煙農也掌握了烤煙生產技術,加速發展烤煙生產的條件已經具備。十一·五期間烤煙生產的基本發展思路是:抓住機遇,優化佈局,提高單產、質量、效益、加快發展,把我市煙葉收購指標爭取到30萬擔,進入全國重點種煙發展區域。

8、魔芋產業

目前,我市種植魔芋8000畝,產量1.5萬噸,產值2300萬元。我市正大力開展綠色食品魔芋以及有機魔芋的基地建設,引進精粉加工先進技術與設備,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永勝縣鬆坪鄉的魔芋通過日本國的有機食品認證,產品出口到日本。目前主要有玉元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進行該產業的生產與加工活動。計劃到20xx年建成魔芋生產基地5萬畝,預計產量9萬噸,產值1.3億元。

9、馬鈴薯產業

我市特有的立體型氣候資源,促使我市建設馬鈴薯生產基地有兩種方式,一是秋收馬鈴薯生產基地;二是以金沙江沿岸乾熱河谷為中心的冬早馬鈴薯生產基地。全市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在22萬畝左右,其中優質專用馬鈴薯10萬畝,產值1000萬元,主要分佈在玉龍縣、寧蒗縣、永勝縣。麗江市從1998年開始進行脱毒馬鈴薯種薯基地建設,具有較好的種薯繁育設施條件,具備年生產試管苗200萬苗,微型薯800萬粒的生產能力。計劃到20xx年全市馬鈴薯種植發展至30萬畝,總產30萬噸,產值2億元。引導扶持建立1-2個馬鈴薯深加工企業。

10、優質油菜產業

我市主要有以玉龍縣和古城區為主的油菜生產基地,分為夏收油菜基地和高海拔地區為重點的秋收油菜基地,種植油菜2.5萬畝,其中冬油菜1畝,秋油菜13000畝,秋油菜籽產量1300噸,產值3100萬元。目前,公司正積極在魯甸籌建菜籽油深加工項目,創建有機油、生態油品牌。到20xx年規劃末建成油菜生產基地6萬畝,預計產量3700噸,產值1億元。

(二)畜牧業

1、黑山羊產業

我市先後開展了4個養羊綜合區,優勢肉羊產業帶玉龍縣種羊場、永勝種羊場建設,加強了養羊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促進了麗江黑山羊產業的發展。,我市黑山羊存欄90多萬隻,預計羊存欄達103.79萬隻,出欄肉羊36.35萬隻,肉產值達757萬元。年外銷山羊17萬隻。

2、黑頭山羊產業

黑頭山羊是寧蒗縣地方優良品種,是當地農民羣眾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產生活資料和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從1995年立項開展供種基地項目建設來,通過近幾年的實施,建立了核心羣種羊場,扶持建立擴繁種羊專業户106户。黑頭山羊羣體數由1995年的2.7萬隻增至目前的3.4萬隻,增長25.9%。年對外提供種羊1260只,出欄肉羊1.2萬隻,經濟收入達500多萬元。

3、菊苣養豬產業

為了推動種草養畜,發展生態養殖業,玉龍縣畜牧局引進鈺滇菊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拉市鄉培植龍頭企業,並建立拉市鄉菊苣養豬基地,成立了拉市鄉養豬協會,建立了年出欄肉豬1000頭的養殖場,積極探索公司+基地+協會+農户的生產經營模式。共推廣種植菊苣4056畝,發展菊苣養豬4.1萬頭。目前菊苣養豬已通過省廳無公害產地認證。鈺滇公司在市區農貿市場開辦了2個菊苣豬肉專營門市,產品供不應求。

4、華坪白毛烏骨雞產業

華坪白毛烏骨雞具有耐粗飼、味美、滋補等特性,為了保護和開發利用華坪白毛烏骨雞地方優良品種,在省廳的扶持下,培育和發展了烏骨雞選育養殖場2家,規模養殖户20户,促進了華坪烏骨雞的健康發展。華坪縣肉雞存欄48萬隻,出欄96萬隻,產值1516萬元。

5、蜂產業

我市蜂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通過養蜂基地建設,中蜂科學飼養綜示區項目建設,扶持建立永勝滇峯蜂業公司,滇峯蜂業公司收購蜂品150餘噸,完成銷售收入200多萬元。

6、麗江三川火腿產業

麗江三川火腿產業通過幾年努力得到發展狀大、產品的產量及效益通年增加,並獲得了中國專利新技術博覽金獎、中國名牌產品、首屆中國民營企交易指定產品、雲南省放心食品自營進出口權等多項殊榮。麗江三川火腿有限公司完成火腿加工1867噸,產值達6540萬隻,實現銷售收入6300萬元。

災後調研報告範文篇6

縣福利廠建於1982年,隸屬縣民政局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主要承攬救災物資加工業務。從建廠開始到90年代初,生產項目穩定發展,職工一度增加到57人,人均工資達300多元。然而從1995年開始,隨着外圍競爭加強,福利廠日趨衰敗,目前處於名存實亡的境地,職工生活困難,久拖未決的養老保險成為影響當前社會穩定的一個焦點問題。

一、養老金上繳情況

目前,縣福利廠共有職工21人,其中殘疾人15人;固定工人10人、合同制工人11人;60歲以上5人、50—60歲2人、40—50歲13人、35—40歲1人;按照工作年限劃分,48年工齡1人、39年工齡1人、29年工齡2人、27年工齡1人、26年工齡2人、25年工齡2人、22年工齡8人、21年工齡2人、20年工齡1人、17年工齡1人。依據當時養老保險政策規定,上交養老保險金的僅指合同制工人。福利廠現有11人合同制工人養老保險金只交到1993年度,存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專門賬户,從1994年開始至今未交。而10名固定制工人,從國家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以來,他們養老保險金從來未交。據核定,目前全廠21名職工已拖欠養老保險金達125萬元。拖欠養老金的主要原因:一是福利廠資金匱乏無力支付;二是職工生活困難無錢繳費;三是因福利廠屬於自收自支企業管理性事業單位,所有相關企業改制政策將其拒之門外。目前到達退休年齡的職工有7人,其中男職工5人,最高年齡龍正興,退伍軍人,今年69歲;女職工2人,最高年齡李發仙,殘疾人,現年57歲。

二、外地做法

福利企業是殘疾人聚集的企業,其性質大多是自收自支企業管理性事業單位,具有弱勢性、特殊性和政策實施的空缺性,也是當前社會不穩定因素隱患之一。為此,縣民政局專門前往州內縣市進行了調查,綜合情況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福利企業特殊情況作特殊處理,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吉首、龍山在低保、臨時困難救助給予重點照顧外,縣財政每年分別給福利廠預算6萬、8萬元經費,以求社會穩定。去年龍山縣財政一次性買單,支付了42萬元尾欠,退休工人足額領到了退休金。吉首福利廠1998年前欠交養老金75萬元,20xx年市政府領導同意作欠帳處理,之後每年門面租金20餘萬作為上交養老金,保證退休工人養老金分文未少,達到了政府、社會和殘疾人家庭“三個滿意”。北京順義區,對福利廠職工養老金採取減半收取的辦法,維護了弱勢羣體的根本利益。

三、幾點建議

縣福利廠現有職工21人,且大多是病老殘疾,生活相當困難,他們曾多次上訪要求合法權益,是全縣“保民生、促穩定”的重點之一,解決縣福利廠養老保險問題是當務之急。為此,向縣人民政府作如下建議:一是針對當前殘疾職工失業後,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養老保險費難解決的問題,借鑑外地經驗和作法,建議縣政府對福利廠養老保險金作減半優惠政策處理,對餘下的養老金尾欠由縣財政買單;二是從20xx年度開始,縣財政每年給予縣福利廠一定的預算經費,採取財政幫助一點、民政資助一點、職工負擔一點,幫助餘下職工解決好養老金繳納問題,確保殘疾職工退休後按月領取養老金,有效化解遺留問題。

災後調研報告範文篇7

暑期三下鄉是一項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活動。三下鄉是指“文化、科技、衞生”下鄉,活動成員以志願者的形式深入農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技,體驗基層民眾生活,調研基層社會現狀。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以期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同時更多的為基層羣眾服務。自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校積極響應團中央、團省委的號召,予以高度重視,並取得一系列成果。今年3月,共青團西南財經大學委員會實踐部就我校三下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進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需求專題調研,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訪問在校同學等方式,瞭解了同學們對三下鄉的需求,並就下一步如何促進西財三下鄉更好地開展和社會實踐平台的構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具體報告如下:

一、調查問卷分析基本情況

通過收集整理並歸納調查問卷數據,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此次需求調研所反映的情況:

(一)關於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面向全校發放,共計調查125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81人;教師3人,學生122人;學生中,大一同學101人,大二同學14人,大三同學6人,研三1人。雖然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為無三下鄉經歷的大一同學,對這項活動的瞭解相對較少。但根據問卷結果顯示,大家對三下鄉活動的熱情普遍較高,94%的被調查對象都認為大學生有必要參加該活動,其中更有42%的同學認為非常有必要。

(二)關於實地調研時間

關於暑期三下鄉實地調研的時間,從我們調查統計的數據來看, 10%的同學選擇一個星期以下,78%選擇為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剩下12%則選擇兩個星期以上。由此得出,大部分同學在時間問題上更傾向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在這樣一個相對合理的時間段內,調研隊伍既可以從容地安排各項事宜進程,又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度佔用大家的暑期時間,從而保證參與積極性。

(三)關於參與活動目的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能夠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緊密結合他們所學專業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西財學子希望從這個活動中收穫和體驗很多。大家普遍希望能夠借三下鄉服務社會、瞭解社會現實、提升自身能力、實現個人價值,分別有73.6%、85.6%、84%、68.8%的同學選擇。

相比較而言,增加學分和爭取評優評先佔比例較低,説明大家並不是完全帶着功利心去做三下鄉這個活動,而是真正想從中提升自己,服務社會並收穫成長。

但關於三下鄉與評優的問題,71%的被調查對象表示認同“三下鄉”活動與學分及評優評先相掛鈎,他們中大多數人認為這將會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在進行社會實踐經歷成長的同時,獲得實質性的獎勵和認可。但也有部分參與調查者持反對意見,認為獎勵制度違背了三下鄉的實質和出發點,這類活動應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尤其是在我們這種財經類院校。 結合上一題的分析,同學們希望在服務社會、瞭解社會現實、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獲得相應的學分。這樣看來,三下鄉與學分及評優評先相掛鈎一定程度上只是社會實踐的助推劑,它不是必然,但卻對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影響。

(四)關於指導老師

在指導老師的問題上,贊同指導老師有必要隨隊指導調研的佔84%。指導老師可以為實踐隊員提供各種幫助,在整個調研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其中有32%的同學選擇了心理輔導、64.8%選擇了聯繫實踐基地,參與團隊重大決策的有49%,立項、結項書等文件的指導佔70.4%。聯繫實踐基地這一選項比重較高反映了大家對三下鄉的理解還存在誤區:

為了讓大家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全方位鍛鍊、更加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學校和老師原則上不為大家聯繫實踐單位。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選定的實踐主題主動聯繫相關單位,也可以通過學院、學校的社會實踐工作組瞭解往年相關團隊的實踐地信息,還可以通過一些親戚朋友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鍛鍊自己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指導老師可以提供一些聯繫實踐基地的方法與方向,但具體操作還是要靠學生自己。

(五)關於培訓

在三下鄉實地調研之前,對實踐隊伍進行相關培訓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大家普遍希望學校能提供一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如安全方面,準備工作方面,實踐中可能遇到的突發事故及處理,與當地政府、人員的溝通技巧還有關於怎樣調查、需要怎樣融入當地文化特色,甚至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些指導有其必要性,而且據瞭解學校也一直都在組織相關培訓。但無論如何,實踐活動總是會出現防不勝防的情況,關鍵要看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鍛鍊。

總的來説,我校暑期三下鄉活動開展情況良好,宣傳、立項、結項、評比等環節均取得可觀成績,同學們的參與熱情總體較高。但活動中還存在許多細節問題亟待解決,我們仍需投入精力去完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二、存在問題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措施,我們共收到以下六方面問題:

(一)前期宣傳方面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由於宣傳不到位,僅有少數高年級同學對“三下鄉”活動非常瞭解,而多數大一同學對該活動儘管有較高的關注度,其瞭解也僅限於學姐學長的簡單描述;二是對“三下鄉”活動整體概念的宣傳把握不足。多數同學對“三下鄉”的瞭解僅限於一個或少數幾個環節,且主要集中在實踐活動部分,缺少對流程的整體把握,不利於整個“三下鄉”活動的開展和總結;三是宣傳對象分佈不均勻。儘管宣傳途徑很廣,但學生幹部和非學生幹部對“三下鄉”信息的掌握程度差異度依然很大。目前還沒有一種途徑能夠將活動較全面的覆蓋全校學生。

(二)開展深度方面

一是“三下鄉”活動持續時間有待延長。多數同學認為“三下鄉”的項目適合安排在一至兩個星期,而現有活動多僅僅持續一星期左右。行程安排過於緊張,不利於活動的深入開展;二是財經專業優勢不明顯。實踐活動本應是將知識運用於行動中的過程,而在“三下鄉”活動中,有些項目不易與財經知識結合,因而無法將所學轉化為社會成果並展示出來;三是成果轉化與社會效應不足。多數團隊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成果仍停留在理論方面,並沒有實際應用於社會,沒有達到“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應有的社會效應。

(三)活動形式方面

一是活動不務實。為了擴大影響,在評審中取得更好成績,有些同學片面追求活動的書面材料及媒體效益等,而忽略了在過程中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對社會做出的貢獻;二是“三下鄉”活動與學分及評優評先相結合導致的功利性。某些同學為獲取加分而參與,不僅減少了收穫,也擠佔了其他希望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同學的名額;三是活動的形式上約束過多。導致學生過多關注於活動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實踐本身意義的追求。

(四)指導老師方面

一是指導老師無法隨隊進行指導。有些導師帶領多支隊伍,工作繁重,不能夠一一隨隊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並予以指導,難以幫助團隊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二是選擇的導師無法有效契合主題。現在的團隊在選擇指導老師時多是選擇與團隊較熟悉的老師,雖然減少了磨合時間,但對團隊所做項目方面的專業知識可能幫助不大;三是導師的作用不夠明確。導師在引導團隊調研方向、進行組織協調、幫助決策、經驗分享和心理輔導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體現,不能較好的將團隊的實踐活動引導至更高層次。

(五)體系流程完善方面

一是我校“三下鄉”的培訓體系尚不完備。我校現有的宣傳體系難以使學生既全面又細緻的瞭解“三下鄉”活動。在實踐準備(心理,當地情況)、實踐過程中的技巧及注意事項(安全,溝通,突發事故處理)及理論準備(調研方法,公文寫作,答辯培訓)等方面缺乏針對性培訓指導;二是缺乏一箇中介(如實踐基地)進行長期實踐。現有的時間週期短、實踐地點隨機選取的模式使很多隊伍更多的是做做表面功夫,不能把那些真正有突出社會效應的活動做大做強。三是個人及小型團隊參加活動困難較多。個人和小型團隊在找實踐單位和指導老師時比較困難,學校和學院的大型隊伍又難以將其全部合併,導致一些人失去參加“三下鄉”活動的機會。

(六)評優機制方面

一是透明度不夠。在“三下鄉”活動中,項目評審及評比表彰的標準沒有公示,評比的操作沒有完全的透明化,因而有些同學對結果仍有質疑;三是答辯環節略顯形式化。在整個評優過程中,答辯這一環節通過選手當場作答,比書面形式更能檢驗其實踐項目是否保質保量地完成。但現有的答辯較為簡略,不能使選手充分闡述自己實踐所得,使評審更加客觀。

三、整改措施

針對同學們在問卷及訪談中提出的問題及需求,在今年的三下鄉工作中,我們將更加認真務實,改進並完善我們的工作,切實組織好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實踐平台。真正做到做事實,為學生服務。為此,要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傳促關注

一是豐富宣傳形式。通過舉辦宣講會,散發傳單,張貼海報,在校報、手機報、校園網上宣傳、印發往年《秋實》刊物等形式,讓學生多渠道瞭解我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擴大活動影響力,延伸活動傳播廣度。二是充實宣傳內容。除了宣傳“三下鄉”活動的簡介,還將舉辦經驗交流會,分享往年“三下鄉”活動中的經歷及經驗,使宣傳內容活潑生動,增強活動吸引力,加深活動宣傳深度。三是改進宣傳方式。鼓勵各學院加強對“三下鄉”活動的宣傳,爭取能讓各輔導老師在各班級進行宣傳,擴大宣傳普及面。

(二)加強培訓促瞭解

一是加強培訓針對性。分門別類地進行培訓,組織關於安全、技能、心理輔導等各個方面的培訓,促使學生在活動前就樹立安全、交流等意識。二是加強培訓實用性。舉行關於報告等文書書寫技能的培訓,關於實地考察注意事項的培訓,關於答辯環節的相關培訓,以及關於安全防範措施的培訓等,以使學生在活動中能更好地應對各類問題與挑戰。

培訓作為本次“三下鄉”活動前期工作的重要環節,旨在增進學生對三下鄉活動的進一步瞭解,使其在應對問題時胸有成竹。

(三)發揮導師作用促進展

一是加強指導老師與學生的聯繫與互動。在每隊配置一名指導老師的基礎上,指導老師隨隊進行指導,隨學生一起參與到活動中去,與學生共同體驗,共同成長。二是發揮指導老師的組織協調引導功能,協助團隊確定調研方向,帶領團隊合作共進,參與重大決策,進行活動總結、經驗分享,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等。針對在調研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在材料、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問題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並且給學生施加一定壓力,督促活動的不斷進展,讓指導老師在團隊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三是發揮指導老師的溝通功能。在團隊與政府、企業進行必要的交流時,指導老師能憑藉更為豐富的閲歷,帶領學生與企業、政府等進行更為有效的溝通與協商,從而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四是優化指導老師配置。經過項目的一輪篩選後,根據每個項目的特點,重新分配相應的指導老師,從而儘量使每個團隊都有適合自己的指導老師。

(四)加強院校聯繫促合作

一是各有分工,同中有異。針對“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從大處着手,撰寫策劃,進行整體的宣傳、培訓與評比;各學院針對各自的情況及特點,執行策劃,並進行系統而有針對性的宣傳、培訓。二是互相配合,異中有同。各學院配合學校進行“三下鄉”活動的宣傳、招募、評比等工作;學校認真聽取各學院的意見,不斷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學校與各學院共同努力,辦好“三下鄉”活動。

(五)完善結項評比促務實

一是堅持“三下鄉”活動與學分及評優評先相結合。對參與“三下鄉”活動的學生給予學分或者評優評先的獎勵,認可其在活動中的努力與付出,激發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的熱情與積極性。二是加強審查力度。在評比中認真核實各支隊伍活動過程及成果的真實性,審查員將認真仔細閲讀各支隊伍所報送的材料,對材料進行一一甄別,並對抄襲、作假的隊伍做出嚴肅處理,以減少各參賽隊伍弄虛作假、渾水摸魚的機率。三是完善答辯環節。加長答辯時間,讓各支隊伍能較為充分地展示實踐成果,更加註重活動內容本身而不是單單看答辯形式,方便評委做出更為公正的評選;規範答辯會形式,對答辯會的規則、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與説明。四是加強評審的公正力度。加強審核力度,評委將根據各支參賽隊伍的材料對其活動參與的真實性進行一一核實。完善評選過程,讓每隻參選隊伍都有充分時間展示自己,從而讓評委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同時還將由老師及學生共同擔任評委,避免僅有老師擔任評委的片面性。關注後續進展,對各支參選隊伍活動的影響、後續的活動進行考核。通過這三個方面,使最後的評選更為公正。

(六)體系建設促規範

一是各種規章制度的建立。組織編寫工作手冊、操作指南等文件,對“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方方面面做出相應的規定,形成具有西南財經大學特色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體系。二是完善結項與評比。一方面延長結項書上交的截止日期,給予各個團隊必要的討論時間,另一方面規範結項書的書寫,進行相應的培訓,並對結項書進行認真的核查;同時建立公平公正的評比機制,使評比過程體系化,制度化,規範化。三是規範資金的使用。規定資金使用範圍,對資金分配做出明確的規定,建立一套完整的報賬體系。

(七)精簡隊伍促質量

一是嚴格進行一輪篩選,加強對各個團隊一輪篩選審核力度,鼓勵各個團隊的主題貼近現實,貼近社會,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時代精神,並且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二是控制團隊數量。通過對團隊數量的控制,提高團隊的質量,從而能夠加強對各支團隊的管理,更為有效地分配指導老師,提高社會實踐效率。

(八)完善後續工作促反思

一是堅持編寫《秋實》刊物,對“三下鄉”活動進行整體的回顧與思考,選擇優秀的通訊稿發表,為以後參與“三下鄉”活動的學生提供參考與借鑑。二是組織內部的工作反思。在“三下鄉”活動結束後,分析反思整個活動中出現的不足與問題,並將回訪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同學,請他們指出問題。整理各類反思總結,確定今後工作的重點與目標。

通過分析這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需求調研的結果,我們更加明確了我校廣大師生對活動的需求和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時也及時發現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校團委實踐部將按照學校和師生羣體的要求,秉承服務師生,服務社會的精神,在三下鄉活動已取得一定成績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創新活動形式,增強其影響力,努力為西南財經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完善和社會實踐平台的構建打造新亮點。

特此報告。

共青團西南財經大學委員會

實踐部

二○xx年三月二十五日

災後調研報告範文篇8

隨着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硬件價格每一天都在波動,新的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生產廠商為了吸引消費羣體,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活動;許多大學生對計算機各部件功能及整體功能的認知水平還較低,甚至對一些部件根本不瞭解,這也給個別銷售者以可趁之機,利用高價格、低配置欺騙消費者;一些消費者對自己需要用的配置功能不夠了解,而買到不需要的高價格高配置的產品,在不久產品更新換代時價格大幅下跌而感覺後悔不已;有些消費者因為不夠了解所需商品,而買到比自己需要的配置低的產品,從而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地不便。

我國的軟件產業從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現已成為一個重要產業部門,是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的主要生力軍之一。我國軟件業發展主要表現為:軟件開發研究已從軟件人員獨立進行步入到軟件開發組協作開發的階段;軟件項目已成為投資大、收益高的系統工程項目。

軟件業發展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從我國軟件業的發展因素看:首先,軟件人才相對較為豐富,十幾年的軟件發展歷程造就了一大批國內軟件人才,這些人才不僅發展着民族軟件事業,也成為國外軟件本地化發展的主要力量。其次,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internet與計算機的普及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政府大力推行的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使國內計算機硬件市場高速發展,也造就了潛在的軟件市場。國家主導的信息化進程為中國軟件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軟件需求,成為軟件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

近期,中國軟件市場呈現出了一些新的變化和特點。經過對國內軟件市場的追蹤研究和分析,對近期軟件市場的總體狀況和特點分析總結如下:

首先,軟件企業從業務到運作全方位地受到互聯網的影響,軟件企業紛紛調整策略,以各種方式向互聯網靠攏;其次,市場活動頻繁,在年度開始以來,大部分廠商都致力於策劃、開展市場推廣活動,推行新理念,發佈新產品,同時注重開展市場研究活動。同時,我們注意到,不僅僅是國外大廠商,國內廠商對市場研究的投入也明顯加大;第三,與x年同期相比,軟件產品的廣告和新聞傳播投放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尤其是操作系統的廣告投放量和新聞傳播頻次,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主要是linux與windows的廣告宣傳數量猛增所帶動;第四,軟件價格繼續走低,軟件的低價風潮不斷,軟件產品的降價行為似乎已經成為廠商使用的常規武器,新上市的產品或者直接定價較低,或者採用各種手段變相降價;第五,x年上半年以來,財務及管理類軟件簽約行為較多,由此可以看出國內企業的信息化腳步正在加快。如:開恩簽約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erp二期實施工程,和佳與河南太行振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和佳erp將作為河南太行振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cims項目的核心產品;南京新中大簽約南京奶業和錦州港務集團;浪潮國強集團與山東德棉集團的簽約,rds公司與青島海信計算機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提供整套erp系統,恩佳(scala)的商業管理解決方案公司與武漢nk電纜公司簽訂協議,等等;第七, linux的影響和響應者日益增加,雖然目前尚缺乏大規模的應用,但linux受到了產業界的極大重視,眾多的it廠商對linux廣闊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越來越多的軟件廠商積極向linux方向發展。同時,iinux的應用也在逐步展開。廠商與業界開始把目光投向如何進一步推進linux的發展策略上來;第八,x年春節前後的一段時間以來,人才流動十分頻繁,除去常規性的人才流動因素以外,互聯網公司對人才的吸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軟件公司也在相當程度上受到了衝擊,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第九,年初的時候,由於學生寒假和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雙重作用,是遊戲和娛樂類軟件的旺季,市場興隆,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最後,政府對打擊盜版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正版軟件產品的價格有所降低,消費者的正版意識逐步提高,這些積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弘揚了正版軟件的銷售和使用打擊了盜版行為,但距離盜版現象被徹底杜絕還有很大的差距,盜版現象依然十分猖撅。

隨着世界軟件環境的不斷髮展,以及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中國軟件市場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

第一,品牌集中度上升,成為激烈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已經開始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市場進入;第二,應用需求成為軟件產品技術的發展趨勢。隨着軟件產業的發展和用户需求的成熟,主流技術將會得到廣泛應用,產品技術的差異性減小,以應用需求為核心將成為產品技術發展的重點;第三,嵌入式軟件成為操作系統市場發展的驅動力,.系統及網絡管理軟件需求不斷升温。隨着大型系統網絡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建設的不斷完 善,如何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系統資源也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需求的重點也將由主機管理、存儲管理和網絡管理等基礎架構管理,轉向服務管理和業務優化;第四,企業管理軟件與電子商務軟件市場快速成長。我國有多萬家企業 ,信息化建設為軟件產業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與此相對應,電子商務建設對軟件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中小企業對軟件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比重增加,信息安全產品供給結構由局部走向整體。目前我國50%的中小企業還沒有配備計算機,僅有%的中小企業開展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設。預測x年中小企業it應用市場規模將增長%。從產品結構看,中小企業it市場結構也會由"硬"趨"軟"。最後,服務競爭成為軟件市場競爭的關鍵手段,增值化和e化是軟件市場渠道發展的主要方向。

基於對各軟件細分市場的關鍵成功因素的分析,對中國軟件企業競爭優勢的評估,以及借鑑其他國家發展軟件產業的經驗教訓,可以考慮分三個階段發展軟件產業。

第一階段,重點發展面向國內市場的應用軟件、軟件服務、嵌入式軟件、消費類軟件和安全軟件。利用龐大的內需應用市場壯大自己的應用軟件產業,不但是軟件產業迅速發展的捷徑,也是軟件產業支持國家其他經濟領域信息化的重要任務。當然,發展應用軟件需要在成熟先進的平台軟件之上進行,否則將面臨阻礙應用軟件技術產業化的一系列問題:穩定性、售後服務、兼容性等。鑑於此原因,如何在此階段與跨國公司,特別是專於開發操作系統的公司共同合作,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關係即成為了重要課題。我國的一些軟件企業在這些方面走得比較快,例如深圳金碟在製造業信息化中與微軟操作系統的合作使得其企業資源管理(erp)軟件迅速地形成了中國自主的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產品;這些合作模式值得其他軟件企業借鑑。

第二階段,重點發展出口型軟件服務,尤其是軟件外包出口業務。經過第一階段的實踐、發展和積累,中國軟件企業的基本技能應能得到提高和完善,它們將具備較高水準的軟件架構設計能力和軟件項目管理能力;同時也培養出大批有實戰經驗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從而大大增強在軟件服務的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中國應在第二階段發展包括軟件外包出口業務在內的出口型軟件服務。當然,此類業務的發展將面臨來自於印度的嚴峻的挑戰;這裏不但有人才質量的挑戰,還有是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只有知識產權真正能夠得到有效的執法才能使我國的軟件企業贏得來自國外的外包訂單。

第三階段,發展系統軟件、辦公類軟件和軟件開發工具,全方位地參與國際競爭。經過前兩個階段的發展,中國的軟件企業將掌握領先的技術能力和世界一流的管理能力,在第三階段全方位地進入國際市場。

總體來看,中國的軟件業發展空間很大,市場發展前景很樂觀。政府在改善軟件企業發展環境方面又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為大力支持高新科技產業發展,我國將對科技創新項目和企業賦予更多的財税優惠,其中包括考慮對軟件產品的增值税從17%降至6%,有些產品更可實行零增值税制度。這一政策的實施將極大地促進軟件企業儘快度過成長期,發展壯大起來,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由政策對軟件產業特別是國內軟件企業的大力扶持也可以看出,政府將軟件發展成為支柱產業、主導產業的決心正在一步步落實。

計算機的硬件系統通常有五大件組成: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和控制器。

輸入設備:將數據、程序、文字符號、圖象、聲音等信息輸送到計算機中。常用 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數字化儀器、光筆、光電閲讀器和圖象掃描器以及各種傳感器等。

輸出設備:計算機的運算結果或者中間結果打印或顯示出來。

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存儲器:將輸入設備接收到的信息以二進制的數據形式存到存儲器中。存儲器有兩種,分別叫做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運算器:是完成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裝置,能作加、減、乘、除等數學運算,也能作比較、判斷、查找、邏輯運算等。

控制器:是計算機機指揮和控制其它各部分工作的中心,其工作過程和人的大腦指揮和控制人的各器官一樣。

cpu製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發展。密度愈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着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復雜的電路設計。現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65nm、45納米。最近inter已經有32納米的製造工藝的酷睿i5系列了。而amd則表示、自己的產品將會直接跳過32nm工藝(2019年第三季度生產少許32nm產品、如orochi、llano)於2019年中期初發布28nm的產品(名稱未定)。

gpu(顯卡)製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發展。密度愈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着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復雜的電路設計。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主要是靠工藝技術的不斷改進,使得器件的特徵尺寸不斷縮小,從而集成度不斷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芯片製造工藝在1995年以後,從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0.09微米,再到主流的65 納米、55納米、40納米。

綜觀當今主板市場,各路諸侯紛紛推出各自看家產品以此來吸引廣大消費者。目前的主板市場仍是intel領頭,各兼容廠商跟進的局面。放眼未來,隨着intel 820等新系列主板和amd k7主板的出現,主板市場將更有一場好戲。

預測:1 計算機硬件價格會不斷降低,性能會不斷提高。2 市場經營制度會日趨完善 。3 越來越多的用户能夠買到自己的滿意機型。4 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自己組裝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