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下鄉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6W

下鄉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下鄉調研報告 篇一

12月22日2011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對農村快遞市場現狀進行了分組問卷調查,根據全體同學的調查結果得出以下報告:

一、本次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我們一共完成問卷376份,從我們調查問卷統計的結果來看,使用農村快遞市的男女人數基本相同,分別為189人和187人;年齡以<=25歲的青少年為主,為265人,其次是26-35歲的人羣和36-45歲的人羣,為51人和38人,>=46歲的人數最少,人數為22人。調查問卷中顯示,有164人居住在農村,119人居住在縣城,93人則居住在鎮/鄉。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以上為主,為259人,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的人數分別為16人、47人、54人。在這376人中,有286人有外出務工或求學經歷,80人則沒有外出務工及求學經歷。在回收的調查問卷中,有228人選擇家附近有申通快遞公司,212人選擇圓通,176人選擇郵政,150人選擇中通,151人選擇韻達,還有69人選擇其他快遞公司。有305人選擇知道申通快遞,305選擇知道圓通快遞,325人選擇知道郵政快遞,270人選擇知道中通快遞,251人知道韻達快遞,還有129人還知道其他快遞公司。在被調查者所在區域中快遞網點的數量的問題上,有121人選擇有1-3個快遞網點,139人選擇有三個以上快遞網點,27人選擇沒有快遞網點,而89人選擇不清楚快遞網點的數量有89人。有201人選擇最近快遞點的距離在2公里以內,88人選擇最近快遞點距離在2-5公里,56人選擇距離在5公里以上,而34人則選擇不清楚。

在所有被調查人中,有30人每年不使用快遞服務,96人選擇使用1-3次快遞,350使用3次以上的快遞服務。有35人反應快遞從發貨至收貨需要<3天,285人反應需要3-5天,55人反應需要大於5天時間。被調查者能接受快遞到貨時間2-3天的有163人,3-7天有204人,7-10天的有5人。在完成的調查問卷中,大家普遍能接受10元以內和10-20元的快遞費用,只有18人選擇可以接受20-50元的快遞費用。在使用農村快遞服務中,被調查者大多有快遞價格不規範、貨物損壞、時間長等不愉快快遞經歷,還有一部分人有沒有及時的短信通知和其他的不愉快經歷。大多數被調查者選擇快遞公司的標準為服務、速度、口碑和收發件距離近。大多數人都有網購經歷,只有38人從來沒有網購經歷。有網購經歷的人每年花費低於500元的有146人,500-1000元有117人,高於1000元的有105人。

在被調查人員中有217人來自河南,24人來自重慶,26人來自安徽,1人分別來自上海、山西、甘肅、遼寧、貴州、天津、吉林。湖南20人,2人分別來自山東、青海和廣東,四川9人,雲南7人,河北38人,江蘇11人,新疆5人,寧夏4人。

二、經營現狀

(一)鄉鎮覆蓋較廣。隨着鄉鎮農村快遞業務需求日益加大,鄉鎮農村快遞業發展迅猛。調查顯示,當前鄉鎮快遞業務覆蓋較廣,90%以上的鄉鎮有規模大小不一、經營模式多樣的快遞經營機構,包括辦理了營業執照並取得營業許可的快遞企業及下屬分支機構和未在相關部門註冊備案的快遞代理點。

(二)業務數量較小。調查顯示,當前鄉鎮農村對快遞業務需求還相對較少,在走訪的鄉鎮快遞中有80%的收發件平均每天不足30件,發件數平均每天僅為幾件。

(三)預期信心較強。儘管目前鄉鎮快遞業務數量較小且面臨諸多難題,但絕大多數從業者依然看好鄉鎮農村快遞行業。他們認為,雖然當前業務量較小,但呈上升態勢的可能性很大。由於鄉鎮農村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且受地理區位限制,鄉鎮農村部分商品實體店覆蓋率較低,使得鄉鎮農村居民對網購的依賴高過城市居民,隨着國家出台的快遞下鄉、西進等政策地推動,發展鄉鎮農村快遞已是大勢所趨。

三、存在的問題

(一)經營不夠規範。調查顯示,雖然當前絕大多數鄉鎮有快遞經營機構,但辦理了營業執照並取得經營許可的數量很少。鄉鎮農村快遞很少辦理營業執照和取得經營許可,且其從業人員多數是在經營其它業務的同時兼營快遞業務,也無專門的店面和快遞員。

(二)服務質效不高。調查發現,部分鄉鎮快遞為節約運輸成本,有時幾天才收發貨一次,而鄉鎮快遞除店主外基本沒有專職的快遞員,且很少提供派送上門服務,需消費者自行前去提取,收到件後也不能保證第一時間通知提取,使得本應快捷、高效、便民的快遞服務質量大打折扣。

(三)成本壓力過大。當前鄉鎮農村快遞經營成本主要包括縣城到鄉鎮的運輸成本、通訊費、房租等,其中縣城到鄉鎮過高的運輸成本是制約鄉鎮農村快遞發展的關鍵。據調查,鄉鎮到縣城的運輸成本動輒幾十上百元,而一天的業務量就幾十件,一些偏遠鄉鎮連油錢都不夠。調查中,一鄉鎮快遞營業部負責人反映,該店每月營業收入為4000元左右,而平均每天運輸成本就達60至70元,運輸成本佔營業收入50%左右;而一些業務量較小的鄉鎮快遞運輸成本遠超過這個比例。

(四)行業競爭力較弱。鄉鎮快遞從業者反映,目前鄉鎮、農村居民對於鄉鎮快遞還不夠信任,一些人在選擇鄉鎮快遞服務時較為謹慎;部分鄉鎮農村居民認為鄉鎮快遞經營尚不規範,服務質效還較差,缺乏有效監管,一旦出現快件損壞、丟失現象,自身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出於安全考慮,他們更願意選擇速度較慢、收費稍貴的郵政或縣城一級快遞。

(五)市場需求不旺。鄉鎮農村快遞市場潛力巨大,但也存在人口居住分散,點多、面廣、線路長、單位運輸成本和派送成本較高等不利因素。當前,選擇鄉鎮快遞較多的人羣基本為鄉鎮醫院、學校、單位工作人員和學生,其他人羣鮮有涉及。一是受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金融服務限制,還有部分鄉鎮、農村居民不具備網購、網上支付條件;二是由於鄉鎮勞務輸出量大,鄉鎮、農村的居民主要是婦女、老人、兒童,他們受教育程度較低、網購意識淡薄,對快遞業務需求較小。

四、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全面落實國家快遞下鄉有關政策,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廣泛發動引導快遞民營企業向鄉村發展;研究探索符合鄉鎮農村實際情況的發展模式,整合各方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降低快遞企業經營成本;不斷完善鄉村特別是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體系,保障鄉鎮農村居民有條件享受便捷的網購服務。

(二)探索新型發展模式。積極探索構建以村委會、農家書屋、農村政務服務代辦點、農村綜合服務站等為載體的鄉村快遞服務平台,並對所有快遞企業開放,實現“一店多家”經營;整合鄉村各種運輸資源,充分利用農村客運班線、貨運車輛搭載快件,促進鄉村快遞同交通運輸部門合作;研究推廣“快遞智能箱”提供收發快遞自助服務,從而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服務質效,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三)強化行業監督自律。主管部門要加大對鄉鎮農村快遞業務的監管力度,定期走訪瞭解鄉鎮農村快遞經營發展情況,全面掌握其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強化社會監督,建立和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要及時受理、迅速查辦;加強對鄉鎮農村快遞從業人員的指導和培訓,引導樹立誠信自律意識,切實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鄉鎮農村快遞服務質量。

五、總結

根據調查結果的研究,我們可以瞭解到農村快遞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到目前為止,企業發掘的農村快遞市場利潤只是冰山一角。目前農村快遞市場的確存在着許多不可避免的缺陷,我們需要根據農村快遞行業目前發展現狀因地制宜、防微杜漸,以期求得快遞行業在農村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乃至成為快遞市場重要組成部分。而此次問卷調查涵蓋內容也有不足之處,調查項目也不夠完善,需要後來者進一步改進。

下鄉調研報告 篇二

龍鳳國小現屬於長嶺鎮中心校,位於縣城北側五公里處,除中心國小所在村小外,還包括龍鳳、駱駝來、十四號、十五號等村完小,另外還有治安國小,只設有學前班。全校教職工合計87人。

從3月到4月期間,我深入這五所村小,查閲了學校的各項計劃,詢問了教學進度,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情況,聆聽了教師的課堂教學。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校管理

龍鳳國小的工作計劃體現了該校的管理模式:由行政管理向業務管理轉變,以目標為導向,以規範為基礎,以考核為依據。創建師師之間,師生之間,工作相顧,學術相通,情感相投,在同一目標指引下共存、共學、共進。

管理體系分為五個方面:

1、行政:中心國小——村小——班級;

2、教學管理體系:校長——業務副校長——教導處——村小校長——專任教師;

3、師培管理體系:校長——副主任(師培)——村小校長——骨幹教師——教師;

4、德育管理體系:校長——德育副校長——總隊輔導員——村小校長——大(中)隊輔導員;

5、後勤管理體系:校長——支部副書記——村小校長——後勤教師

管理方法:

1、一天一查一公佈,一週一擺一矯正,一月一評一彙報,一期一結一獎罰。

2、激勵(獎勵先進)和制約(千分考核)手段相結合。

本學期的理論學習以“新程理論”為容,主要有以下三個專題:教師角色轉變應從備課開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數學教學、淺談新課程改革中教學觀念的轉變。

該校對骨幹教師的隊伍建設方面很有特色,除動態管理髮揮其表率作用外,還搞“傳幫帶”活動,每位骨幹教師除了培養教師或

是領導外,自己還必須被其它教師培養某個方面,也就是説骨幹教師即要培養別人,也要受到別人的培養,這樣加強了師師之間的共學共進,促進了骨幹教師的進一步成長。

按照集體備課“五步走”的模式,龍鳳國小已經完成了第一次集體備課。

二、課堂教學

在所有五所村小中,只有龍鳳村小是完全國小,十四號村小隻有一年和六年兩個年組。此次調研在包校領導和相關教學領導的陪同下,深入各村小共聽課33節。其中龍鳳中心國小、龍鳳村小和駱駝來村小每位任課教師的課均做了展示,十四號村小和十五號村小聽取的是班和任的課既語文、數學學科的課。

從總體情況看,教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從中也能看出每位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很深的。其中龍鳳中心國小呂海豔老師的一節英語課效果最佳,教師教學方法靈活,注重用英語和同學們進行對話,注重培養學生學生英語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愛國主義思想滲透自然。李偉老師的自然課《彩虹的祕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教師選用現有的實驗器材,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研究和推想,做出判斷,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的意識。還有一些老教師如:駱駝來的高繼福老師,龍鳳村小的姜傳發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老教師的優勢——對教材研究透徹,重難點把握得好。知識標達成效果好。

三、幾點思考:

陸續十幾天的下鄉調研看,該校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教師隊伍差且老齡化。統計結果是:除行政領導外,30歲以下的僅4人,31至40歲的28人,41歲以上的41人。從總體看,該校教師人數夠用,可真正能勝任做一線教師的少之又少。

二是有的小科課堂教學效果欠佳。如龍鳳村小的體育課上,看出學生的一些基本動作要領不過關。

三是個別村小教學水平低下。如十四號村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些常規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都掌握不好。

四是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中體現的不夠,應試教育思想影響着教師的課堂教學。建議加強師培工作,更新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加強對小科的重視。

下鄉調研報告 篇三

為切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我縣國小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根據縣教研室,從3月16日~6月15日,對全縣國小進行重點調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國小開展進課堂聽課、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調研,掌握全縣國小課堂教學現狀,查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對策。我們先後對八個鄉鎮和縣城的13所國小進行聽課指導。通過深入農村國小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多少年來,教師用課程標準提出新理念引領國小課堂教學,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發生很大變化,教師的確在努力改變着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善着學生的學習方式,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有了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成為國小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村小聽課中,大部分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我們眼界大開。如,台吉鎮中心校於豔華老師上二年級《方向與路線》這節課,在導入部分創設生活的情境。把書中辨認方向的情景改為校園內部情景,出示圖後問:學生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本校的校園花壇)以校園花壇為中心學習辨認八個方向。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從看到校園內的照片激發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為有效學好八個方向奠定了基礎。

二、重視有效操作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

實踐操作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想象、模擬、設計、思考等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來理解新知,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內容。如,台吉鎮中心校呂彩華老師上三年級《分一分》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試一試、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塗一塗等活動來初步認識分數的概念,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讓每個學生經歷過程和體驗成功,不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注重有效學習方式體驗成功快樂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究活動方式,他們對客觀現實的認識來自於外界探究性活動。因此,要讓學生用探索的學習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的能力,採取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台吉鎮中心校劉興閣,教學有風格,在上五年級《合格率》這節課,緊扣自編的一首兒歌“要求合格率,其實很簡單,分母是總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結果是一個百分率。”改變以往學生單一,被動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根據次兒歌自主探究出勤率、發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體驗快樂,獲得知識。

四、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到村小聽課,聽的都是常規課。但教師都能努力去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課堂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如台吉鎮中心校劉劉雪梅老師,在上一年級《認識人民幣》這節課,能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在電腦上購物操作,體會應付的錢、付出的錢、與應找回的錢三者之間的關係。很有效果,做到了“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雖然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教學策略僵化,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們的心是真誠的,這一輩子哪都不想去,就想為村小奉獻一輩子。然而,這一輩子哪都沒去過,出外學習的機會幾乎沒有。教研員的到來使他們興奮不少,在純真中感受真和善,體味苦與甜。可以説一部分教師對課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視本質。出現了不少制約課堂實效性和影響教學質量的新問題、新困惑。實事求是地講存在問題也不少:

1、有些課堂教學內容被機械的情境所套住,牽強附會地聯繫生活實際,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2、教師鑽研教材不夠,想法太隨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編寫意圖。

3、在部分教師課堂上,學生分組學習流於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地進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溝通,沒有深層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師課堂上過於追求手段現代化,有的教師不惜花費很多時間精心製作課件,可結果並不有效。

5、課堂練習設計缺乏層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單一。知識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師課堂上預設過度,擠佔生成的時空,表面看教學有條理,實質上這是傳統以師為中心,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互動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師面對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缺乏應變能力,教學語言不夠準確,缺乏幽默詼諧,規範、精練的語言。

8、從課堂教學上看出教師平時不愛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識。

9、對師校單元測試卷不能做到及時使用,更談不上研究試卷,忽視了檢測,影響有效教學。

總之,通過深入村小的調研活動,是我們更加堅定了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諧的有效課堂教學之路,是我們的責任。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使雙基訓練更紮實,教學容量更厚實,學生思維更活躍,教學方式更靈活,課堂教學更有效。

暑期返鄉社會實踐報告 篇四

實踐時間:

xx年7月xx日~xx年7月xx日

實踐地點:

xx省xx市xx縣

實踐過程及總結:

懷化學院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以“獻禮青春九十年,四化兩型作貢獻”為主題展開。全院數十個學生團隊奔赴懷化市各地開展活動。首先由美術系張升介紹了美術系在芷江侗族自治縣開展的社會實踐。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侗族文化特色,他們走訪了很多展覽館和侗民族聚居地。他主要通過大量不同地點的圖片向我們展示了侗族文化特色和風俗。

接着化工系的易蘭馨與同學們分享了由院團委組織的“留守兒童素質提升”大型紅講台義務支教活動。這次他們前往的是通道縣菁蕪州鎮,那裏的條件雖十分艱苦和住房也很簡陋,但易蘭馨卻説:“短暫的艱苦也是一種浪漫。”她通過一張張圖片講述歷程,一段視頻分享心得,讓在場的學生感觸頗深。在為期七天的紅講台義務支教活動中,他們採用“年齡分班”、“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特長,以恰當的教學方式,對孩子們進行課堂內外的輔導,使他們在暑假期間也能正常地接受知識、藝術文化的薰陶。此外,他們還開展了洪戰輝素質拓展訓練營,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會和體驗各種精神品質。以此打開孩子們的心扉,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到關愛與關懷。

最後來自生科系的肖威,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向我們講述生科系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九人在懷化市沅陵一個小山村的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一張張圖片記錄了一路上他們的艱辛歷程,也展示了他們堅強不屈的良好風采。他還談到,“三下鄉”並不是只停留的暑假,並呼籲廣大大學生能投入“三下鄉”這項活動中,為偏遠山區的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次“三下鄉”開展的系列實踐活動,不僅給當地的孩子們傳播了知識,傳達了愛意,同時也豐富了當代大學生們的閲歷,磨鍊了意志,增長了才幹。此次報告會的召開,也深深洗滌了學生的心靈,使教育系學生對“三下鄉”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讓同學們真切的感受到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下鄉調研報告 篇五

為了響應學校關於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的號召,我們xx級29班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組一行七人來到湛江市特呈島開展關於新農村的調查活動。

進入調查後,我們瞭解到,湛江特呈島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北領南三島,東臨太平洋,倆靠湛江港,是湛江港的天然屏障。該島面積3.6平方公里,全島有七個自然村,其中的坡尾村在xx年被評為廣東省文明村。特呈島還有着奇特的自然風貌,它又被稱為‘紅島’,有紅樹林`紅怪石`紅土地`紅杜鵑等。其中紅樹林被稱為國家一級保護林,它根冠茂密。落葉厚實,為魚`蝦`蟹`貝等海洋生物和各種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同時它也是侯鳥遷徙的停歇區。島上還建有供村民遊樂`玩賞的香樟園。此外,特呈島有着優厚的歷史文化—冼夫人文化。她以促進漢理團結為己任,指揮六州軍馬,多次發兵平叛,致力於國家團結,精忠報國,造福人民,贏得歷朝統治者的敬重。在島上紀念冼夫人的“會宮廟”`“冼太廟”就有七座,“冼夫人文化”是島上古老而獨特的海島文化。

在特呈島將近十天的新農村調查中,我們開展了很多活動,有走訪當地村民,跟村幹部交談,到各村派發衞生飲食傳單,講解健康衞生知識,跟當地學生聯歡等。通過調查觀研,我們深刻了解到現如今新農村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這是我們大學生第一次如此熱衷於農村問題,並深入思考農村問題。

二十一世紀,我國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十一五計劃綱要也提出,必須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切實把農民的收入問題`農場品消費市場等問題做為重要問題來抓。以前的特呈島由於交通閉塞,飲水困難,魚市場銷售不暢,避風難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制約島上經濟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在加快我國新農村建設浪潮推動下。特呈島倍受各級領導的關懷,先後有李廠春`盧瑞華`歐廣源等領導來臨該島視察工作,特別在20xx年4月10日,更是有胡總書記親臨島上考察,並對島上的“行路難”“賣魚難”“飲水難”“避風難”問題做了具體指市。此後,省`市`區領導又多次深入島上調查,幫助農民搞建設,謀發展。現如今,特呈島已解決了“四大難”問題,建成三級交通碼頭,有海上車渡及客運船三艘,海上快運“快巴”二艘,該島還建成湛江乃至全省大型的海水養殖基地,有海水養殖20000多某,島上四級碼頭`電視網絡`文化樓等一大批生產`生活設施先後建成。島上還建有美麗的香樟園`聽濤公園,開闢了紅樹林賞`沙灘浴場等休閒區。在去年全島社會總產植達到7800多萬元,村民收入達到4875元。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經濟收入也在不斷提高。我們為特呈島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同時也讓我們對我國新農村的建設充滿信心。

但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問題,總結出來有以下四點,希望能引起有關部們的關注,切實解決民心問題。

一、農民權益保障問題。

保障農民權益問題是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然而事實上,侵犯農民的權益問題時有發生。在坡尾村,村民就反映他們勸益受損問題,當地老闆向村民買地建旅遊村,賠償不合理,甚至至今還有農民的補償金未拿到,這些現象引起農民的不滿。但是由於一定數量存在的行政問題為農民維權設置了障礙,以至很多農民對此報悲觀態度。

二、農村城市化問題。

農民對於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勢必使農村逐步過渡到城市。但就目前來看,特呈島農村城市化的過程不明顯,例如當地村民雖然參與公司合作分紅股份,但必竟是少數。還有隨着特呈島的旅遊開發,島上的農村環境保護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

當今中國農村存在富餘勞動力,每年就有幾百萬的剩餘勞動力湧進城市,給城市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特呈島同樣存在富餘勞動力,雖然與湛江中鑫公司合作解決部分勞動力務工問題,但其餘大部份的勞動力的解決同樣嚴峻。

四、農村醫療`保險問題

經各近多年的努力,許多地方已開展了農村醫療`保險。在特呈島村,村民只需交25元就可再當地鄉村醫院報銷10%的費用,這無疑是一個好政策。但當地農民普遍反映當地醫療水平低,藥品不全等問題,農民在當地基本只能解決些較小的疾病,如遇到大病就要到市裏的大醫院,這無疑加重他們的醫療負擔。

在湛江特呈島三下鄉調查實踐的這些天,我們看到了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的豐鑠成果,但也仍存在着問題。我們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辨證分析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取得成果。作為青年大學生,經過這次的三下鄉實踐調查,我收穫頗多,我開始關注國情大事,瞭解國情,瞭解社會,這為我將來更好走向社會做好準備。以後,我會更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為建設祖國的美好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