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休閒農業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31W

    篇1:休閒農業調研報告

休閒農業調研報告

今年6月,省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若干意見》(浙政辦發〔2016〕58號),指出要以高效生態農業為主攻方向,切實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着力打造綠色農業強省。為更好地瞭解湖州市休閒農業企業的經營情況,近日國家統計局湖州調查隊在全市範圍內6家休閒農業企業開展了休閒農業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休閒農業企業發展現狀 

   (一)企業基本情況。 

   參與調研的6家企業均為本市規模較大、較有名氣的農業企業,經營內容主要從事田園農業與休閒度假搭配,企業員工多為本地人就近招取,僅上禾佳農業有限公司因業務需求聘請了一部分台灣人。 

                                              

                                          表一   6家休閒農業企業基本情況    

 

    

   (一)企業運營情況。 

    1.客流主要來源。6家企業中,有4家50%以上客源來自本省,2家30%客源來自本省外市,省外客源超過50%的企業有2家,客户主要來自上海。 

   2.主要收入來源。6家企業中,湖州福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吳興移沿山農莊與湖州荻港徐緣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營業收入80%以上來自餐飲住宿,玲瓏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營業收入來源為餐飲、觀光農產品採摘銷售與附屬農產品銷售混合,湖州上禾佳農業有限公司收入來源100%來自附屬農產品銷售,而浙江鳳凰國際鄉村俱樂部有限公司營業收入90%以上來自組織服務、提供場地。 

   3.業務增減與成本。從業務量看:2016年前3季度,6家企業營業收入與業務量均為5增1減,僅浙江鳳凰國際鄉村俱樂部有限公司的營業收入與業務量同比減少35.5%、35%,原因則是客源減少。從經營成本看:浙江鳳凰國際鄉村俱樂部有限公司經營成本較輕,約佔收入20%;而其餘5家經營成本佔收入比重均達50%左右,湖州上禾佳農業有限公司甚至高達120%。調研顯示,企業税收成本佔營業成本比重較低,在營業成本佔比中接近甚至超過50%的幾項成本分別是員工工資、維護費用或其他。 

    二、休閒農業發展亮點 

   (一)自然與文化優勢明顯。 

湖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山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基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9%,被稱為“江南清麗地”,成為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同時湖州有4700多年的農耕文明史,素有“絲綢之府、漁米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湖筆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傳統文化十分厚重,桑基漁塘、漊港圩田等歷史文化非常獨特,成為吸引周邊地區遊客的優勢。以此次接受採訪的企業為例,湖州福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位於張志和筆下“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西塞山景區,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湖州荻港徐緣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更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舉辦魚文化節,吸引大量遊客。 

   (二)政府重視支持。 

休閒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新思路,將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緊密結合,近年來越發受到政府的重視,此次參與調研的企業中有2家是外地招商引資項目。另外此次參與調研的湖州玲瓏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浙江福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2家企業位於吳興區妙西鎮,為保障休閒農業發展的進行,目前該鎮政府已經開始大力完善相關配套如:道路的完善美化、增設服務點等,並進行了大力宣傳。 

 (三)投資者對前景看好。 

6家調研企業都是近幾年新成立的,成立時間最早的為2005年7月,最遲的今年6月才開始營業。6家企業的負責人在調研過程中均表明了他們對於休閒農業前景的看好,對於未來的發展規劃及目前的經營都比較專業及用心,湖州上禾佳農業有限公司與湖州福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則在調研中明確表示了在3至5年後見成效的耐心與信心。 

 (四)企業員工素質較高。 

6家調研企業名下的員工大部分為本地農民,在上崗前都接受過技能培訓。其中將員工送到專業機構培訓的有2家、進行內部定期培訓的有4家、參加崗前培訓的有1家、依靠平時師傅傳幫帶的有2家;這一系列的培訓確保了從業人員擁有一定的職業素養。 

   (五)企業開發有序。 

    在此次調研中,發現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做好了對耕地和環境的保護工作。由於6家企業的土地來源都是流轉而來,當地政府對其土地使用也有明確規定。如湖州玲瓏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餐廳是懸空搭建在農田上的簡易房,一旦拆除對耕地使用不造成任何影響;湖州福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西塞山度假區對於山上原生態茶林、竹林等未做任何改動,在林邊搭建度假小屋,形成人、景的和諧統一。 

三、休閒農業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儘管湖州市休閒農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初見成效,但總體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困難亟待解決。  

   (一)缺乏統一引導,難以形成區域優勢。 

目前湖州市的休閒農業企業大多是單打獨鬥、各自為政,缺乏一個有力的政府專門機構將他們組織起來,通過統籌謀劃、合理佈局,充分整合各種資源要素,因地制宜,使各個企業之間互通有無、優勢互補。以湖州玲瓏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湖州福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為例,2家企業均位於吳 興區妙西鎮,相距不遠,雙方業務之間也無合作,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一些資源的浪費。 

   (二)資金投入成本高,回報週期長。 

在調研的6家企業中,資產總計超出千萬的有5家,休閒農業總體建設投入成本較高,人力成本、基礎建設以及後期設備維護等費用都較為昂貴;且休閒農業要徹底盈利,回報週期較長,往往需要3-5年時間。如湖州上禾佳農業有限公司在企業成立後的第一年,公司運營重點偏向於基礎建設的完善,及各種台灣引進品種的氣候與土壤適合的測試,2015年整年均未正式投入銷售。企業負責人明確表示公司必須要有足夠資金及股東要有長遠的眼光,才能夠使得這條路能一直走下去。 

  (三)配套基礎設施不足,阻礙企業發展。 

基於企業經營形式且佔地較廣,調研企業均位於農村,相關配套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6家企業與火車站或高速公路路口之間都有着一定距離,其中5家提供停車位的企業有4家明確表示節假日車位緊張。湖州玲瓏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園區入口前道路是企業自己修建,花費了較大一筆資金。 

  (四)經營項目重複雷同,主題內涵缺乏。 

此次調研的幾家休閒農業企業,除荻港徐緣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魚文化節作為亮點項目,其餘幾家都尚未建立其獨特的亮點項目吸引遊客,大多是大同小異的現場採摘、農家樂、農產品銷售等。這樣的狀況不僅導致遊客新鮮感降低,也使得同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影響企業的效益。並且這些項目僅僅是簡單將“休閒”與“農業”拼湊在一起,停留在最淺層的“吃”、“住”、“玩”,缺乏特點、缺乏亮點、缺乏文化支撐點,難以進一步地開拓市場。 

  (五)宣傳效果不夠顯著。 

  目前6家企業對於宣傳均比較重視,但宣傳方向集中在互聯網領域,主要依靠網站、微信等平台、建立專門的互聯網主頁等,影響力也主要集中在本市甚至本縣(區),無法真正擴大其知名度。在調研中有2家企業明確表示宣傳未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反倒不如最基本的口口相傳更見成效。  

    四、幾點建議  

   (一)加強政府引導,建立明確負責部門。 

建議政府建立一個明確的牽頭部門對休閒農業進行管理,有利於農業部門、旅遊部門和地方政府開展配合,在整體上進行規劃整合、資源統籌、營銷宣傳;幫助休閒農業企業建立相關的合作社等組織,根據不同地域特色進行營業規劃;將相關企業進行聯合,產生優勢互補,創立一條休閒農業的特色旅遊路線,建立起集羣化效應;還應對相關審批手續進行簡化,為休閒農業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 

   (二)改變思維,建立長效機制。 

企業應改變傳統農業思維,保持耐心,建立長遠眼光,不侷限於一朝一夕的利益,做好長遠發展的心理準備、資金準備和人才儲備。政府也應構建包括財政、金融、土地、信息服務等在內的長效政策扶持體系,推動休閒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如財政上對休閒農業進行相關補貼或對休閒農業項目金融貸款進行優惠等。 

   (三)跟進配套設施建設,保證基礎設施條件。 

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加強農村交通、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做好配套的住宿、停車等後勤保障;不僅要提高企業園區內的環境質量,也要整治好周邊村落的衞生環境 

   (四)優化休閒農業產業結構。 

應充分發揮湖州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與民俗文化,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產品化;依靠優越的自然條件優勢,因地制宜、突出不同的村落特色和田園風貌,設計出更多體驗性高、參與度高的旅遊產品,打造出一批有口碑的休閒農業知名品牌。 

   (五)拓寬休閒農業宣傳渠道。 

   從調研企業目前的客源分佈來看,主要來自於本省乃至本市,建議企業不要將宣傳方式侷限於網絡,可以在高鐵站、高速入口等位置投放廣告牌,或加強在廣播、電視台等傳統媒體上的宣傳;利用特色農業聯合中國小組織相關活動;為療養機構、公益組織提供放心蔬果等,多方面着手建立起讓人信賴的品牌。此外,政府也可以加大宣傳力度,以縣(區)、鄉鎮為整體聯動推介,將休閒農業打造成對外展示的一張靚麗名片。 

篇2:關於常州創意休閒農業需求的調查報告

發展創意休閒農業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的創新之路,是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為推進我市創意休閒農業發展,我們開展了此次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18年5月4日至2018年5月31日。現將調查報告彙總如下:

一、在線調查主要結果

1、您的性別: 單選題

男   佔63.16%

女   佔36.84%

2、您的年齡: 單選題

20歲以下    佔0%

20-30歲     佔21.05%

30-40歲     佔47.37%

40-50歲    佔10.53%

50-60歲     佔21.05%

60歲以上    佔0%

3、您的文化程度: 單選題

國中及以下     佔0%

高中(中專)   佔15.79%

本科、大專及職業高校  佔73.68%

研究生及以上   佔10.53%

4、您的工作性質: 單選題

國有企業    佔0%

民營企業    佔31.58%

外資企業    佔10.53%

政府機關    佔21.05%

事業單位    佔26.32%

社會團體    佔0%

學生        佔0%

自由職業者  佔10.53%

5、您的家庭年收入: 單選題

5萬及以下   佔5.26%

5-10萬      佔31.58%

10-20萬     佔42.11%

20-30萬     佔21.05%

30萬以上    佔0%

6、您是否經常外出遊玩及度假? 單選題

是     佔36.84%

否     佔63.16%

7、您外出遊玩及度假的頻率? 單選題

每年1-3次     佔68.42%

每年4-8次     佔21.05%

每月1-2次     佔0%

每月3次以上   佔10.53%

8、您外出遊玩及度假的目的地有哪些? 多選題

常州市內(包括金壇、溧陽)              佔34.21%

省內周邊城市(如南京、無錫、蘇州等)  佔28.95%

省外周邊城市(如上海、安徽、浙江)      佔26.32%

其他省外城市(如北京、廣州、重慶等)  佔10.53%

9、您外出遊玩及度假主要選擇以下哪種方式? 單選題

跟團                佔0%

半自由行            佔15.79%

自由行(揹包客)      佔15.79%

自由行(自駕)      佔68.42%

10、您外出遊玩及度假的出行人數一般為? 單選題

2-3人    佔68.42%

4-6人    佔26.32%

7人以上  佔5.26%

11、您對我市的休閒農業(農家樂)整體是否滿意? 單選題

非常滿意    佔5.26%

滿意        佔31.58%

一般        佔63.16%

不滿意      佔0%

12、您體驗過我市休閒農業(農家樂)的下列哪些項目? 多選題

蔬果採摘    佔18.75%

農事體驗(如翻田、踩水車、採茶等)    佔6.25%

品嚐農家菜  佔25%

親自燒農家菜佔3.13%

購買農產品  佔9.38%

休閒活動(如釣魚、划船等)    佔17.19%

户外拓展(如真人CS等)     佔10.94%

親子活動    佔9.38%

13、您覺得我市的休閒農業(農家樂)下列哪些項目仍需改進? 多選題

整體環境    佔30%

產品價格    佔20%

服務質量    佔28.33%

活動設計    佔21.67%

二、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中,參與者年齡主要集中在20至60歲之間,且30-40歲的比例高達47.37%,説明中青年對休閒農業有着濃厚的興趣。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發現:(一)市民外出遊玩的意願比較強烈,參與調查的市民中有36.84%經常外出遊玩,且調查中出常州市遊玩的比例達到了65.79%;(二)市民外出遊玩的方式較以前更自由和多樣化,選擇自由行的市民高達84.21%,出行人數以2-3人為主,説明家庭出遊十分普遍;(三)市民體驗休閒農業的方式比較集中,品嚐農家菜、蔬果採摘和釣魚等休閒項目佔比達60.94%;(四)市民對我市休閒農業的期待值較高,希望改善整體環境、降低產品價格、提升服務質量、加強活動設計。

三、下階段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扶持政策。按照政府扶持、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原則,切實加大對休閒農業發展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閒農業投入機制。鼓勵支持創建全國休閒農業星級示範企業、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開展創意獨特、影響廣泛、帶動能力強的創意休閒農業宣傳推介活動。

二是強化規範管理。加強休閒農業質量標準化管理和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行業監督管理,以高效的行業服務質量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進一步優化休閒農業發展環境。鼓勵發展休閒農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規範經營行為。

三是加強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注重借勢“互聯網+”,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來關心、支持、發展休閒農業,通過專場促銷、專題推介、旅行社外聯促銷、全媒體平台推介等多種方式加以宣傳推廣,吸引更多的市民和遊客體驗常州休閒農業,有效提升我市休閒農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篇3:休閒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貴州省農委《關於開展休閒農業發展情況調研的通知》(黔農辦發[2014]230號)文件和市農委的相關要求,我局積極安排相關部門,認真開展此項調查工作。通過在各鎮農業服務為中心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對全縣範圍內的休閒農業及鄉村旅遊線路、現代農業園區、農業觀光采摘園、農家樂、休閒農莊等發展情況做了詳細的調查分析,並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我縣受傳統農業發展因素的限制,休閒農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主要以農家樂為主,近年來,隨着現代農業的不斷髮展,農業觀光采摘園和休閒農莊等休閒農業也在探索起步中,目前,我縣有農家樂90家,投資總額達8667萬元,其中休閒設施投入達1799.09比例,營業收入6161.6萬元,利潤達35.6%,有桃花江和核桃壩國家級示範點2個,皆於2011年獲得農業部和國家旅遊局授予的“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榮譽稱號,土地使用面積達4110.49畝,已有建築面積347.99畝,受益農户達7950户,擁有牀位數640、餐位數11683位、車位數2453個,年接待遊客量184.615萬人,接納會議及培訓人數1570人,帶動長期就業人數達500人。

    二、發展優勢

    1.交通優勢。湄潭縣距遵義市中心城區70公里,距省會貴陽200公里,距黔渝高速公路70公里。326國道和204省道交匯縣城,杭瑞高速、遵義機場、沿江渡港口和規劃建設的黔北高速、昭黔鐵路等構成示範區重要效能樞紐。縣內形成“二橫、二縱、二連線”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100%的鄉鎮和70%的村通了油(砼)路,縣城到達最遠的鄉鎮所在地僅需1.5小時。

    2.環境優勢。湄潭山川秀麗、生態良好,佳境勝地眾多,人文景觀豐富,素有“貴州高原明珠”和“黔北小江南”之譽,環境優美、氣候涼爽,森林覆蓋率高達60.08%,境內無重污染企業,空氣和水體乾淨,是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和“國家生態農業示範縣”。同時我縣從2007年開始大力發展以“四在農家”和黔北民居小村寨為載體,以茶葉、優質稻、精品水果等特色農業為支撐的鄉村休閒觀光農業旅遊業。目前全縣有茶葉、優質稻、精品水果、煙草現代高效農業園區4個,已建設黔北民居40000户以上,打造村容整潔的自然村寨700多個,形成了鎮有示範村,村有示範點,組有示範户的美麗新農村格局,為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打下了堅實基礎,現已建成農業生態旅遊示範點12個,已發展鄉村農家樂、度假村120家。

    3.旅遊資源優勢。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大學西遷辦學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司令部舊址”,國家AAA級景區“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公園”、“茶海生態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核桃壩—龍鳳風情茶莊”,貴州省十大魅力景區之一的“中國茶海”,省級風景名勝區“湄江山水畫廊”、“十里桃花江”,國內最大的天生橋羣和喀斯特博覽園“百面水風景區”,具有極高醫療礦泉水價值的温泉等旅遊資源,鄉村生態旅遊、休閒度假避暑旅遊、科教之旅、紅色之旅正蓬勃發展,“中國茶海•休閒湄潭”旅遊品牌日益彰顯魅力。2011年累計接待遊客20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48億元。 

    三、存在問題

    1.發展不平衡。從全縣農家樂的調查情況來看,受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我縣休閒農業發展很不平衡,如縣城周邊湄江鎮、黃家壩鎮和魚泉鎮等鎮發展較好,而基礎條件較差的西河鎮,天城鎮、馬山鎮、新南鎮、高台鎮、石蓮鎮等鎮在休閒農業發展方面幾乎是空白。

    2.特色不夠多。除少數農家樂能夠立足於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依靠鄉村旅遊景點開發,打造出獨特的經營品牌,來吸引四方遊客之外,大部分的農家樂依然是經營規模較小、形式和內容單一,設施不全,定位不準,只限於簡單的餐飲和娛樂,沒有向高品位、上檔次、多功能型農家樂經營模式轉變,導致客流量不穩定,容易造成資源閒置,利用率不高,整體效益較低。

    3.資金投入少。休閒農業是一個朝陽產業,也是綜合產業,無論是修建基礎配套設施還是發展特色農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各級政府對這方面又幾乎沒有投入,經過調查,很多農家樂由於資金不足,他們的很多好的想法、規劃都難以實現,導致農家樂難以形成規模化、品牌化。

    4.管理跟不上。由於農家樂基本上都是個體經營性質,管理人員沒有專業的經營和規劃佈局方面知識,也沒有接受必要的知識培訓,組織能力和管理技能欠缺,在經營上常常管理不規範,服務質量跟不上,甚至出現宰客現象,與顧客的要求相差甚遠。

    四、對策建議

休閒農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使農民能利用這個產業增收和滿足居民休閒需求的民生產業,要使生態環境更綠色,使它能真正成為發展新型消費生態和擴大內需的支柱產業。

    第一,要提高認識。目前政府對發展休閒農業認識不一致,影響了休閒農業的健康發展。政府宣傳部門要加強對休閒農業的研究、宣傳和推介,充分發揮休閒農業在統籌城鄉發展、擴大內需、增加農民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確保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要堅持科學規劃。發展休閒農業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響較大,並與農業區域佈局相關聯。因此,必須要做到有序發展、合理佈局、規模經營。要加強對發展休閒農業的統籌規劃,把休閒農業規劃納入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去。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市場需求、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將資源節約和美化環境的理念貫穿於規劃的始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第三,要堅持突出特色。休閒農業的生命力在於它的特色,開發休閒農業要在特色農業、鄉村旅遊業上做文章。要注重吸引遊客參與,並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羣,開發個性化的休閒旅遊產品,以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第四,要堅持加大投入。投入不足始終是困擾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政府應加強在道路交通建設、鄉村旅遊景點打造、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時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和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大力鼓勵廣大農户、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共同參與休閒農業的發展。

    第五,要堅持優化服務。發展休閒農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服務始終貫穿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全過程。要十分重視休閒農業管理和經營人才的培養,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休閒農業管理與服務知識、風土人情知識、誠信意識及行業服務規範等方面的培訓,提高休閒農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

 篇4:“休閒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為了解掌握我縣“休閒農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根據縣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安排,11月中旬,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了以黃民志副主任為組長,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縣人大代表以及縣人大各室委領導為成員的調研組,對我縣“休閒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調研、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調研。調研組實地調研了龍頭鄉沙中屯、玉馬屯,廣西龍鼎特色農業科普示範項目,汪莊農家樂“休閒農業”項目,龍谷灣項目,渠舊鎮聚隆生態農莊,東羅鎮都充村,廣西扶綏縣益林辣木農業專業合作社,昌平鄉的夏果種植基地,中東鎮的廣西西南粵來月香食品有限公司、三哨村黃仍龜鼈養殖基地等。並召開了有縣政府辦、發改局、農業局、旅遊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建局、環保局、林業局、水利局、文體新廣局、衞計局、水產畜牧獸醫局、科技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扶貧辦、鄉村辦等部門參加的座談會,充分了解我縣“休閒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並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性和機遇

    (一)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意義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階段的第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和“十三五”開局之年。休閒農業作為農村產業發展的融合體,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一種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可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發展農家樂,農民的房屋成了遊客居住的鄉村旅館,農户的產品成了就地購買的土特產品。這些有效帶動了農户的產品性收入、經營性收入。二是可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率。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創業創新的重大作用,從產業長遠發展出發,加快產業提檔升級,努力把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造成農民就業增收新的增長極。三是能夠帶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要吸引城裏人來休閒消費,就必須改善基礎設施,進行環境整治美化。農業產區變成了人們親近自然生態的風光景區。四是可以引導城鄉要素合理流通。休閒吸引城市的資金、人才等現代要素,助推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積極影響。

   (二)“休閒農業”發展面臨着難得的機遇

    近幾年,我國鄉村旅遊有了顯著的發展,成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點。從市民的臨時安排變成經常性的生活方式,從農業部門的一般性工作變成了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政策鼓勵。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並且在用地政策上,首次提出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閒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並要求各地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安排。在扶持項目上,提出要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工程,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扶持方式,着力改善休閒旅遊重點村的基礎服務設施。國務院辦公廳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三個文件中,都強調要加強規劃引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鄉村精準扶貧,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今年財政部和農業部專門安排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示範項目,以及發改委和農業部等部門實施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百千萬”工程中,均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作為重點支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部署和政策紅利,將成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新一輪發展的強大支撐。二是發展基礎較好。這些年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農村的水電路氣房和通訊等設施得到較大改善,科教文衞保等社會事業水平明顯提高,這為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各級農業部門通過加強規劃引導、研究制定政策、加大品牌培育、強化公共服務、加強宣傳推介、注重部門配合等,有力地引導和推動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市場需求旺盛。隨着生活方式的轉變,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優化調整,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實,全國法定休假日增加到115天,休閒度假會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成為大眾化、經常性消費的生活方式,休閒觀光大眾化、家庭旅遊普遍化必將成為拉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而我縣位於南寧、崇左周邊,屬城市周邊旅遊帶範圍,擁有鐵路、水路、高速路,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明顯,迎合了南寧等周邊市民就近旅遊的需求,發展休閒農業極具優勢。特別是龍谷灣休閒旅遊度假區開業運營後,預計將吸引大批市民前來休閒遊玩,對推動我縣其他休閒農業項目發展和拉動我縣第三產業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連帶效應。

   二、我縣“休閒農業”發展的潛力

    扶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旅遊資源數量多、類型豐富、搭配協調,旅遊資源8大主類齊全,有28亞類、103個基本類型,分別佔到總類別的90.3%和66.5%,是旅遊資源大縣。一是山青水秀生態美。我縣境內有左江風景區、金雞巖、客蘭湖等豐富的奇山、奇水資源。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暢遊左江筆架山、金雞巖時,寫下了“石山最勝,石岸尤奇”的名句。2013年7月,被評為“中國最佳養生休閒旅遊名縣”稱號。二是白頭葉猴資源珍稀獨特。白頭葉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特有的瀕危動物,最早在扶綏發現並命名。據統計,目前全球僅有白頭葉猴1059只,在我縣的九重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就有599只。三是花山巖畫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悠久。我縣境內巖畫分佈較廣,分為沿江巖畫和陸地巖畫兩種類型,目前共發現25個點。沿江巖畫分佈於左江沿岸石山崖壁上,始於渠舊鎮的閘口山,止於昌平鄉平白村的青龍山,共有15處,綿延近100公里。巖畫圖案規模以閘口山巖畫和七星山巖畫為代表。陸地巖畫分佈於遠離江邊的石山崖壁上。目前已發現10處,集中在渠黎、昌平、中東3個鄉鎮,其中以渠黎鎮碧髻屯的岜賴山巖畫為代表。其圖案數量、畫像規模都是左江流域陸地巖畫之最。2014年10月,崇左市將扶綏縣的閘口山、小銀甕山、大銀甕山、七星山、巖懷山、孔馱山等6處巖畫點,列入崇左市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範圍。作為中國2016年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也是中國第一例巖畫類遺產申報項目,崇左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四是農業特色產業豐富。我縣是全國甘蔗種植面積最多的縣域,常年種植面積達97.8萬畝以上、入廠原料蔗402萬噸/年以上,混合糖產量48.4萬噸/年以上,蔗糖產業產值達74.1億元/年以上,縣內擁有兩家全國最大的製糖企業。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劍麻生產加工基地;全縣瓜菜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左右,是南寧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堅果、龜鼈、蛇等特色種養規模明顯,現代特色農業持續創新發展。五是壯鄉文化底藴濃厚。我縣壯族人口居多,歷史悠久,人文底藴深厚。特色民間藝術中的白鷺舞、唱春牛、採茶話劇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是恐龍文化資源得天獨厚。我縣山圩鎮那派盆地分別於1973年和2001年挖掘出土恐龍化石,其中一具是世界上最高的蜥腳類恐龍化石;2014年,我縣榮獲首批“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稱號,是廣西唯一一個入選的縣份;2015年,榮獲“中國恐龍之鄉”稱號。七是中國長壽之鄉深入人心。我縣目前共有百歲老人 46 人,90歲以上 1054人,2013年4月,我縣榮獲“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三、我縣“休閒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縣的“休閒農業”起步較晚,在21世紀初,農家樂才星星點點出現。截止目前,我縣已建成3家星級鄉村旅遊區,其中1家為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炎鑫度假村),1家三星級鄉村旅遊區(碧髻鄉村旅遊區),1家二星級鄉村旅遊區(吉到社區);建成5家星級農家樂,其中1家三星級農家樂(栩欣山莊);建成待評三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2個(皓月湖生態休閒園、友能聚龍生態農莊),以及1家三星級農家樂(新唐休閒農莊);此外還有一批以星級標準建設的鄉村旅遊區和農家樂正在建設中。但發展迅速,正方興未艾。特別是近幾年我縣結合鄉村旅遊開發,大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工作,輻射帶動休閒觀光農園和農家樂的發展,積極引導一批資源條件好、產業優勢強、開發熱情高的村屯發展休閒農業,休閒農業已成為推動農業轉型、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大載體。

    我縣“休閒農業”發展主要有如下特點:

   (一)依託優勢發展。我縣“休閒農業”緊密依託區位、資源和產業條件,在具有區位、資源優勢的區域發展起步,“休閒農業”和文化旅遊發展雛形初顯。一是以農業產業為依託,發展特色農業旅遊,如甜蜜之光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龍鼎特色農業科普示範區、姑遼茶文化生態旅遊區、昌平堅果基地、益林辣木基地等;二是以交通區位為依託,發展休閒農家樂,如炎鑫山莊、栩欣山莊、聚隆生態農莊、碧髻鄉村旅遊區、皓月湖生態休閒園等;三是以自然資源為依託,發展山水景觀遊,如客蘭水庫、左江河風光、金雞巖景區、九重山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逐羊景區等;四是以文化底藴為依託,發展文化旅遊,如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劉三姐故里、龍頭古鎮、貝丘遺址、敢造遺址、渠舊騎樓等;五是以恐龍之鄉、長壽之鄉為依託,發展休閒養生旅遊,如龍谷灣旅遊休閒度假區、中國樂養城等;六是以工業產業為依託,發展工業旅遊,如中國-東盟南寧空港扶綏經濟區、廣西中國-東盟青年產業園、南國銅業等。

    (二)經營方式靈活。我縣“休閒農業”的投資主體是民間資本,大都屬於自發性,業主按照自身的優勢和利用現有資源特點,靈活確定經營項目,根據市場行情變化,隨時變更經營項目,以便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同時,在用工上更加靈活,主要吸納農莊(基地)周邊的農民工就業。這些從業人員隨喊隨到,來去自由,離土不離鄉,既創了收,又不耽擱農時,還降低了經營成本。

   (三)日益受到重視。近年來,“休閒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也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尤其是今年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自治區“加快建設旅遊強區”和崇左市“做好文化旅遊大文章”戰略,重點研究部署我縣“休閒農業”發展,邀請自治區、市旅發委領導和專家進行把脈評審,制定了《扶綏縣旅遊十三五規劃》和《扶綏縣文化旅遊大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明確了未來五年我縣旅遊發展的佈局、任務、目標和措施,成為我縣全力打造山水扶綏文化城,建設全域休閒旅遊勝地的行動指南。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在發展“休閒農業”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雖然發展較快,但仍屬起步階段,尚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

   (一)思想重視不夠。“休閒農業”是促進農業和旅遊業的有機結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帶動高效特色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新興產業。從調研情況看,無論是黨委、政府,還是基層管理部門,對發展休閒農業發展都比較重視。但仍有的單位和領導對發展休閒農業認識不足,協作意識不強,不知道不清楚本單位在全縣發展休閒農業工作中的職責。而大多數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風險意識,對休閒農業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等。

   (二)規劃定位滯後。我縣的鄉村旅遊與休閒觀光農業規劃滯後,大多呈現誕生後完善,往往是經營到有一定規模與市場之後,才來規劃、規範。因此鄉村旅遊與休閒觀光農業風貌變更頻煩,總體品味不高、市場生存能力弱,就全縣來説,缺少一個全縣面上的總體發展規劃。就具體鄉鎮來説,缺一個個性的具體開發建設規劃。個體農民沒有能力先規劃再建設,工商資本有能力沒有意識,往往是拍腦袋作決策,因此,目前全縣鄉村旅遊與休閒觀光農業雖然處於正當發展的狀態,但是總體品味不高,市場生存能力弱。

   (三)項目缺乏特色。經營項目缺乏特色,活動內容基本相似,且與鄉村旅遊景點結合不夠,阻礙了精深發展。全縣休閒農莊多為低、小、散,高品位、高檔次、多功能、知識型的休閒園區還很少,大多數休閒山莊園區規模小、設施簡陋、內容單調。特別是農莊的農產品大多停留在供遊客觀賞、品嚐、採摘的層面,缺少精深加工的農副產品,更沒有形成名牌產品。同時,大多數休閒農莊種養基地面積較小,容易受農業季節性瓶頸制約而造成資源閒置,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農業輻射帶動能力也不夠強。

   (四)政策扶持較少。我縣目前沒有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全縣休閒農莊的外部道路建設主要以經營者自行建設為主,投入壓力很大。加上大多數休閒農業企業周邊的水、路、電等滿足不了企業發展的需求,影響了企業經營。95%以上農莊企業是租地,土地、房產等不能抵押,融資困難,而税費整體偏高,制約了產業升級。

    (五)基礎設施薄弱。縣城到各遊玩點的交通不方便(從發放收回的700份調查問卷來看,交通不便就達到521條),有些路段路面窄而不平,景區(點)的可進入性差,如即將開業的龍谷灣旅遊度假區目前只有一條縣級道路通達,無法滿足正式園後遊客進入、疏散的需要,須考慮拓寬現有道路或從不同方向修建通往景區的道路;扶綏縣縣城距離各景區(點)的路程都不遠,但是沒有通達景區、景點的公交車、旅遊專線車;全縣旅遊接待設施規模小,檔次低,配套設施不完善,遊客服務中心、醫療救助設施、旅遊購物、旅遊餐飲與住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娛樂場所缺乏;衞生設施跟不上、景區內公廁少之又少(從發放收回的700份調查問卷來看,沒有公共廁所就達到378條);電信通信設施信號不到位(從發放收回的 份調查問卷來看,通信網絡差就達到436條)。

    (六)規範程度不高。由於休閒農業沒有準入限制,大多數經營企業管理滯後,用地不規範。加之部門監管不到位,政府服務不夠等。其運作程序、營銷模式、接待服務、硬件設施、衞生條件、消防安全等均有待進一步規範。從業人員80-90%來自農村,經過專業系統培訓的比較少,專業技能人才和職業管理人員更是普遍缺乏。

    五、幾點工作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調研組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濃厚發展氛圍。全縣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農業部、發改委、財政部等14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的指導意見》,把發展休閒農業放在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考慮,進一步提高對發展休閒農業的認識,建議由縣農業局牽頭,研究制定我縣加快發展休閒農業的意見,從而更好地發揮休閒農業在統籌城鄉發展、拓展消費空間、增加農民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縣政府和各部門、鄉鎮對發展休閒農業的態度必須高度統一,進一步增強加快扶綏文化旅遊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依託全社會力量,強化對廣大農民進行教育與培訓,又好又快地發展我縣休閒農業。

   (二)加強政府引導,強化政策扶植。我縣休閒農業發展有很多優勢,正進入一個新的機遇期,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重視休閒農業對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對休閒農業發展的研究,配套出台支持鼓勵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休閒農業走規範發展之路,調動包括農民、鄉村(社區)、基層組織在發展旅遊休閒農業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休閒農業”企業合法經營,做好配套服務。要把休閒農業列入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投入的支持範圍,納入對中小企業的服務範疇,對經營起點高、帶動就業多、市場前景好的品牌休閒農業企業,探索從税費、土地、水電、信貸、配套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休閒農業做強做大。

   (三)精心規劃佈局,建立示範基地。當前建設特色休閒農業,首先必須克服低、小、散、亂的現象。要由政府出面,組織農業、旅遊等部門,按照“點線面相結合、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則,根據我縣農業特色結合地理特點、人文景觀,精心規劃,謀篇佈局,開設項目,做到統一規劃,合理佈局,正確定位。建議把現有的鄉村旅遊景點串聯起來,穿點成線,以點帶面,建設休閒觀光帶,組團經營,形成規模集聚效應。以龍谷灣為龍頭,規劃打造我縣精品休閒農業遊線路,如龍谷灣—好樂島—甜蜜之光現代農業示範核心區,炎鑫山莊—碧髻村—吉到村,益林辣木基地—東羅客蘭水庫—都充村,渠舊騎樓—坡利屯—聚隆生態農莊,龍頭古街—龍鼎特色農業科普示範基地—沙中屯—玉馬屯,昌平夏果種植基地—中東龜鼈養殖基地—西南粵來月香食品公司—新安水庫,左江遊線路:花山巖畫—山秀水電站—金雞巖—龍頭古街—沙中屯。延伸休閒農業產業鏈,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種養業的標準化、規範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向高產、優質、高效、安全和深度加工方向發展,為當地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四)突出農業特點,做濃特色旅遊。旅遊景點的生命力在於它的特色,開發休閒農業要在特色農業上做文章,離開特色就沒有吸引力,沒有競爭力。旅遊項目建設要突出農味,要將 “農業科普遊”、“農家樂”、“傳統農事樂”、“傳統農業博覽會”等富於農業特色休閒項目積極引入園區,力求貼近農家生活,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特別在設施栽培、生態養殖、立體種養、種養加一體化等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功能拓展,滿足遊客求變、求異、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費心理,做濃休閒農業特色。

   (五)完善配套設施,開發旅遊產品。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進一步加強道路建設、旅遊標示牌、停車場、諮詢點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星級酒店賓館、農家樂、休閒農莊、風味餐飲、娛樂城、休閒體育中心、特色文化精品街、旅遊購物、旅遊專車、公共汽車線路、公共廁所等旅遊基礎和服務設施,加強旅遊商品開發,努力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同時,要結合我縣資源特色,規劃、設計和開發旅遊休閒農業的輔助產品,如:扶綏有名的姑遼茶、東門雞、那白鴨、板包糯米、酸粥、自制花生糖、艾餈粑以及扶綏有名的水果:荔枝、龍眼、西瓜、柑果、柚子等等,使農業旅遊的內容逐步豐富完善。組建旅遊休閒農業的營銷和服務網絡,依託政府網絡和旅遊網開展運營,通過政府主導營銷的方式,解決農業旅遊小規模、分散化的營銷瓶頸問題。

    (六)切實加強領導,規範旅遊管理。建議成立我縣休閒農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掛任組長,縣政府、人大、政協等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直各部門、各鄉鎮為成員,加強對休閒農業發展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同時要鼓勵和支持組建休閒農業行業協會,通過協會加強休閒農業行業的規範管理和協調服務。出台休閒農業行業管理章程,開展休閒農莊星級評定推薦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休閒農業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幫助其提高素質和服務水平;定期組織服務人員進行身體檢查;組織休閒農業業主到發達的地區參觀學習,開拓視野,提升服務手段和服務功能,促進休閒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篇5:休閒農業調研報告

為促進鄉村旅遊與鄉村振興戰略融合發展,我們對全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情況進行了網上調查及專題調研,對當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做一個全面的分析。目前,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從上到下已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在各級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大力扶持下,實現了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已成為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工作中的重要抓手。

一、全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星級農莊51家,省五星級23家、省四星級17家、省三星級11家。通道侗族自治縣、麻陽苗族自治縣分別於2012年、2014年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麻陽萬盛休閒農莊種植的萬畝“香橙園”2014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中國美麗田園”稱號,中方縣大鬆坡“南方葡萄溝”2015年被評為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016年通道侗族自治縣皇都侗文化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稱號,新晃縣扶羅鄉專業合作社生產的“侗藏紅米”被納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 統計到2017年底,全市休閒農業企業發展到472家,休閒農業村32個,休閒農業專業合作社58個,年接待遊客605萬人次,同比增長16.5%年實現經營收入13.6億元。(其中農副產品收入8.1萬元,其他經營收入5.5萬元)同比增長16.5%,利潤總額2.4億元,同比增長22%,解決農民工就業2.2萬人,聯結當地3.68萬農户.農民工年均收入2萬元。

二、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模式發生根本改變

近年來,我們加大了對單純的鄉村娛樂、農家餐飲“農家樂”等休閒農業初級發展模式的規劃引導,突出抓好休閒農業基地建設和與主導產業及相關產業鏈的融合發展,着力探索休閒農業發展新模式,不斷提升農莊核心競爭力,有效地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調研情況來看,各地休閒農業在發展模式和整體產業發展的引導上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和變化。

1、突出依託特色產業發展休閒農業。在各地加大了對單純的鄉村娛樂、農家餐飲“農家樂”休閒農業發展模式的規劃引導同時,充分發揮休閒農業企業三產聯動的優勢,突出休閒農業與現代農業產業深度結合,地方文化滲透度、周邊農户參與度,休閒農業經營特色逐步顯現。如沅陵茶葉,新晃的肉牛,芷江的鴨,麻陽的柑橘、葛根,中方蔬菜、葡萄,洪江的竹製品,會同的油茶、木製品,靖州的茯苓、楊梅及通道的兔肉製品加工等。這些特色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中方縣2017年刺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2萬畝,全縣刺葡萄總產量達7.6萬噸,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質量認證,2012年已被評為“湖南省著名商標”,2013年“湘珍珠葡萄”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該縣以桐木鎮大鬆坡村為核心,依靠4000畝刺葡萄產業,發展葡萄架下的休閒農業,形成了城鄉激情采摘、觀光旅遊、農家美食、休閒垂釣等生態農業的發展格局,目前,新建以湘珍珠刺葡萄為主題的農家樂12家,鄉村旅遊產業得到迅猛發展,2017年在葡萄成熟季節接待遊客10萬人次。引進投資億元,年產萬噸刺葡萄的大型酒莊,生產乾紅、白系列刺葡萄酒10多個品種,徹底解決了淡季銷售難的問題,大鬆坡村已通過AAA景區驗收。“中國南方葡萄溝”、“中國刺葡萄之鄉” 享譽三湘四水,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認證的“百年老藤”刺葡萄更是引得遊客紛至沓來。2017年 接待遊客突破20萬人次,婚紗攝影、釣魚、千人自駕遊、綠色騎行、農家樂、採摘體驗等旅遊項目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4000萬元。以刺葡萄產業為依託的休閒農業已經成為當地百姓脱貧致富的好產業。“中國南方葡萄溝”已經成長為懷化鄉村旅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2、突出融入旅遊圈發展休閒農業。通道縣作為一個侗族特色濃郁和生態資源豐富的山區縣,最明顯的優勢是資源豐富,最獨特的資源是大桂林旅遊圈與相對原始的民俗風情生態資源並存。近年來,該縣加快了與大旅遊圈發展的融合步伐。每年定期與桂林、柳州市政府召開旅遊發展研討會,溝通協調旅遊發展措施,深度融入大桂林旅遊圈。對接長株潭和“兩廣”旅遊市場,在每年的旅遊旺季,組織休閒農莊、旅行社、景區負責人到長沙、廣州、南寧等城市召開旅遊推介會,效果明顯。在主動融入大旅遊圈的基礎上突出產業化發展路徑,在休閒農業發展上着力突出和彰顯侗文化元素。一是休閒農莊建設風格堅持侗族建築藝術特色。全縣休閒農業從總體規劃、建築藝術,到建設施工和裝修,統一由縣委、農業委組織住建、國土、旅遊等部門審核、監督和驗收,確保侗族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確保侗族建築藝術的傳承。二是實施民居改造。按照“侗族特色天人合一”的原則,對縣城、皇都、芋頭、坪坦古侗寨進行立面改造,是休閒農莊與民居、公共建築渾然一體,成為鄉村旅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三是提升品牌形象。近年來,先後舉辦了“春節系列侗族民俗活動”、“大戊樑歌會”、“月地瓦”、“蘆笙節”、“過冬節”、“六十週年縣慶”等活動,有意識地在各個景點景區和侗寨進行,有力提升了通道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品牌形象。該縣皇都侗文化村積極打造“山水畫、田園詩、文化歌、生活曲”複合型旅遊農業綜合體。景區核心區在加快提質的同時,突出“侗文化原生態體驗”主題,打造五星級大侗寨農莊,大農莊裏面有小農莊、農家樂等鄉村閒情,有鼓樓、風雨橋等侗寨美景,有“一月一節”等文化大餐,有合攏宴等侗族盛宴,等等。景區核心區外,建設有果蔬採摘體驗園、農耕體驗園等,聯合周邊坪坦、芋頭等申世遺侗寨,連片打造五星休閒農業莊園,形成產業鏈條,推進集羣發展。通過創建4A景區和打造五星農莊,皇都侗文化村的影響力持續放大,“侗寨遊”不斷升温。2017年接待遊客5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000餘萬元。

3、突出結合文化產業發展休閒農業。麻陽縣文化獨特,底藴深厚。苗、漢、瑤、回等15個民族在此和諧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盤瓠祭”和“花燈戲”被列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國盤瓠文化實物留存最多、非物質形態文化保存最豐富的地方。民間繪畫蜚聲全國,多次參加海內外展出,是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麻陽縣傾力打造“中國長壽之鄉”為主題的旅遊目的地,圍繞這一目標大力發展休閒農業。把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作為縣域經濟,特別是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進行培育,在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佈局中,把冰糖橙、高山富硒刺葡萄、高山蔬菜、黃桃、獼猴桃、白鵝養殖和高山肉羊養殖作為長壽文化重點支撐產業,重點發展西晃山長壽農業產業中心,“中國長壽之鄉—生態苗鄉、長壽麻陽”這一品牌,依託麻陽豐富的山地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從事名優水果生產、加工、銷售,休閒觀光農業,珍稀林木種植,優良種苗培育等產業。如:麻陽誠意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穎園農莊)以文昌閣鄉坳頭坪村為核心,連同周邊祖衝村、黃坳村、羅家衝村等村,集中連片集約荒坡荒山5000多畝土地流轉開發。2017年已完成1500畝的彌猴桃的種植和搭架;800畝的紅葉冬桃和黃桃種植;500畝野果和其它水果的種植;1500畝以上的各種名貴花草的種植。做到月月有花開、季季有果摘,目前已投資近億元。積極打造懷化第一個“國家西晃山農業文化公園”項目。

4、突出茶葉品牌建設,推動“茶旅融合”發展。

2017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神韻大湘西、瀟湘碣灘茶”品牌整合力度,出台了《中共懷化市委懷化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茶葉品牌建設促進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懷化市2017年茶葉品牌建設專項資金獎補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市財政安排了3000萬元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加大與央視、省市電視台、新聞媒體、網站微信平台等多家單位開展深度合作,在全國300個高鐵火車站已上線播出“碣灘茶”宣傳片,“千年貢茶、懷化碣灘”廣告已經登陸央視7台、央視13台播出。積極參加農產品品牌評比活動,懷化“碣灘茶”榮獲“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並作為茶樣入選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萃廳。全市已有28家茶葉企業被授權使用“碣灘茶”,初步完成全市“碣灘茶”公共品牌整合工作。在全市開展茶葉品牌整合過程中,中方縣華漢茶園山莊走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山莊是以生態茶園為主題,集農家餐飲、鄉村娛樂、會議住宿、茶葉採摘、農耕文化、下鄉知青生活體驗等主題活動。2014年被評為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點)。即年被懷化市教育局掛牌成為中國小、幼兒園等學校的科普實踐教學基地,被國家農業部和共青團中央同時評為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稱號。華漢茶園山莊是以茶文化為依託,茶園功能分區設計分為:茶文化風情體驗區、茶生態觀光區、茶種植示範區、禪茶休閒度假區。設計充分考慮茶園原有良好的基礎和遊人體驗的多樣性。對當地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具有很好的帶動作用,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3700萬元。年增長率12.%、安排當地農村勞動力150人,佔職工總數的75%;近兩年發放農民工工資總額平均遞增率為11% 。公司以帶動農户增產增收為目的,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懷化“茶旅融合””的一張特色名片,

5、突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我市是為數不多的休閒農業資源優勢區域之一,休閒農業發展前景廣闊。當前,國家強農惠農政策一片利好,我市休閒農業發展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突出懷化亮點,彰顯區域特色,因地制宜發展,是休閒農業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科學規劃制定了沅澧山水之旅、原生態侗苗風情之旅、生態丹霞之旅、古城古鎮古村之旅、長壽文化之旅等五種休閒旅遊發展模式,並以鶴城、中方、辰溪、漵浦四個縣市區的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做為重點建設區域打造,重點策劃了新晃侗民俗生態休閒農莊集羣、芷江客仁棚村和碧河村旅遊、通道縣侗寨旅遊、漵浦縣山背花瑤梯田等四條特色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今年,洪江市、麻陽縣成功地舉辦了“柑橘”節,靖州縣、中方縣舉辦了“楊梅節”、通道縣舉辦了“侗族大戊樑歌會”、 辰溪縣成功舉辦了“稻花魚節”,通過舉辦休閒農業節慶活動,聚集了人氣,獲得了較好收益。

漵浦縣山背村位於雪峯山中,是花瑤羣眾集中聚居地,也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山高路遠、交通落後,全村1900多人,貧困人口占三分之一。但該村有着獨特的梯田風光、花瑤民俗、稻作文化、歷史人文等資源,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市場潛力很大,但養在深閨無人問。

2014年5月原大康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黎明返回漵浦老家從事休閒農業旅遊開發,成立了雪峯山旅遊文化公司。決定對山背村的旅遊資源進行整體開發。首先,從村級公路提質改造入手,投資300多萬元修建了6公里高標準通村公路,解決了山背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其次,引導貧困農户發展特色種植業,種植優質獼猴桃、金銀花等2000多畝。三是對綿延15裏、層層疊疊800多級、面積2200多畝的梯田景觀進行了保護性改造。四是對花瑤村寨、房屋進行了民族風貌改造。形成了梯田觀光、文化旅遊、健康養生、休閒農業、山地運動等五大休閒旅遊產品體系,為當地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人均月工資收入2800元。如今的山背村已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旅遊村,山背梯田也形成了一道鄉村美麗田園風景。

三、我市發展休閒旅遊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休閒農業整體規模偏小,產業發展單一。懷化目前上規模的休閒企業(年經營收入500萬)企業只有67家,佔全市休閒農業企業的14 %。大多數農莊缺乏產業支撐和特色產品。因休閒鄉村旅遊開發和經營者多為當地農民,文化較低,忽視了農業旅遊資源的綜合利用,使觀光農業旅遊項目功能不配套,大部分農莊果園只供遊人觀光,採摘果實,垂釣只供釣魚。尚未形成休閒鄉村旅遊所應有的氛圍。在項目設計模式上雷同,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產業和拳頭產品,同質化競爭趨勢明顯。

2、休閒農業經營理念落後,不注重整體規劃。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大多是休閒農業農莊,佔70%以上休閒農莊沒有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在經營觀念上,一是整體觀念落後。開發者在進行休閒鄉村旅遊開發時,不注重規劃。在建築風格上只注重成本和耐用,不考慮圍邊與大自然的統一協調, 沒有融合當地的鄉村風貌。同時,開發者還經常“跟風”,見什麼賺錢搞什麼,大家都一窩蜂的上,結果市場不買賬,造成資源閒置浪費。二是經營理念有偏差。受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市場定位不準,經營理念有偏差,從而產生了兩種誤區:一方面只注重休閒旅遊功能,沒有建立農業產業基地 ,經營收入波動起伏較大。 三是開發環境較差,部分投資者在開發建設中,會遇到當地百姓的阻工、鬧事。如:瀘陽鎮的伊江莊園,目前游泳池主體工程已建好,泉水一直引不進來,當地老百姓不支持、不配合休閒旅遊開發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一些鄉村旅遊景點的花海中間夾雜有一小塊荒地,十分影響景觀,而那小塊荒地就是當地百姓不願意流轉的土地。

3、休閒農業企業基礎設施差,公共服務功能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休閒農莊面臨着三個方面的制約: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差。目前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成為制約鄉村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些鄉村旅遊景點的公路,路面狹窄、路基狀況差,存在安全隱患,鄉村旅遊景區景點進入性和可容性以及景區點互通連接性差,使眾多遊客“望路生畏”。二是公共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縣城缺乏上檔次的酒店、賓館,旅遊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旅遊休憩服務設施不足,缺少必要的停車場地、旅遊公廁以及休息場所等設施。三是休閒旅遊融資難, 雖然國務院、農業部、省政府對發展鄉村旅遊都出台了相關文件及鼓勵措施,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廣闊空間。但在縣級層面推進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難以突破資金和發展機制瓶頸,大多數縣沒有成立休閒旅遊開發投資公司,沒有吸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進入鄉村旅遊投資領域。 職能部門配合協調不力。

4、休閒農業企業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當前,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每年都很多,但落實到小農莊企業的僅有幾家,很多農莊受到了條件的限制,享受不了惠農政策的扶持,大部分農莊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求發展,很大一部分農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如路、橋、電還要自己來投資修建,如:靖州青龍界農莊幾年累計已投資路橋建設達700萬元。有關對口部門對農莊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納入年度整體建設規劃中。

5、休閒農業企業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多數休閒農莊沒有專門的經營管理團隊,缺乏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過專業培訓的管理人才。在安全、餐飲、住宿、環保、衞生、服務等多方面的行業標準和規範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務水平不高。衞生習慣較差、服務意識淡薄,鄉村旅遊景點缺乏規範管理,通過院校培訓培養的旅遊人才不願到農村就業等原因。鄉村旅遊產業從創意、策劃、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需要。

四、對我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工作思路

今後五年,圍繞打造“五溪休閒勝地”的發展目標,力爭到“十三五”末,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休閒農業發展佈局合理;產業地位明顯提升,重點打造10個休閒農業產業園、50個五星級休閒農莊、10個特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提供農民就業崗位20萬個;休閒農業及相關產業年經營收入達到50億元、年遊客量達到4000萬人次。

1、高起點謀劃全市休閒農業。當前,休閒農業已經由自發階段向政府引導階段轉變,已成為全市農業產業化和旅遊業發展的新的亮點。要按照“突出重點,分期分批建設部分重點項目,以點帶面,以核心帶動邊緣,推動我市休閒農業全面發展”的思路,按照《懷化市休閒農業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的總體部署。各縣(市、區)要以創建國家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點)為契機,按照城鄉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合理地編制休閒農業發展規劃,從城鄉經濟、社會和環境承載力等方面,確定休閒農業持續發展的潛力,使休閒農業發展規劃與當地村莊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資源環境保護規劃有機銜接,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整體性和延續性。

2、重點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加快休閒農業發展,重點在提質上下功夫:一是結合新農村建設,通過創建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點)的契機,使之成為全市休閒農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二是重點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科技含量高的休閒農業園區,條件成熟的縣(市、區)要通過強有力的手段引導休閒農業企業向產業集聚區發展。三是進一步強化休閒農業產業支撐功能。做大第一產業,擴大種養規模;承接第二產業,做到購有特產;優化第三產業,做到優質服務;努力實現產業化經營,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四是重點扶持一批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休閒農莊和休閒農業企業。

3、加大休閒農業市場開拓力度。一是加強宣傳推介力度。進一步整合信息發佈資源,搭建多媒體、多層次、多渠道的信息發佈平台,加大休閒農業的宣傳推廣力度。要利用各種載體捕捉亮點,形成焦點,匯聚熱點,提升懷化休閒農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重點推出一批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通過專場促銷、旅交會推介、旅行社外聯促銷、網絡營銷平台推介等多種方式加以宣傳推廣,吸引更多的市民和遊客體驗懷化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三是依託民俗節慶,做好營銷活動。策劃推出一批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風情的休閒農業節慶活動,聚集人氣、提升形象、擴大效益。合理整合一定區域內的農業節慶活動,舉辦省級首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節。

3、進一步強化管理提升品質。一是紮實做好休閒農業企業星級評定工作,幫助其規範內部管理,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大休閒農業人才引進力度。二是加強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樑與紐帶作用,盡心竭力搞好服務,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規範發展。三是加大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集中辦班、現場觀摩、外出考察等方式,開展針對休閒農業主管部門負責人、農莊管理層和服務人員的素質培訓,不斷增強從業人員的經營理念、服務意識、服務技能,促進休閒農業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五、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的建議

1、建議出台省級支持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機構改革後,機構職能要進一步理順,當前很有必要出台一個關於休閒農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以進一步凸顯農業委對休閒農業的管理職能,並進一步加強各市州、各縣市區對休閒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休閒農業提質增效。

2、建議加大對休閒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過來,各級十分重視休閒農業發展,但資金支持力度不大,主要是給“帽子”,真金白銀的扶持不多,建議參照“百千萬”工程扶持“百企”的模式,在全省範圍內精選幾個休閒農業示範縣和一批休閒農莊進行重點扶持,對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的推廣要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