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邏輯學調研報告範文(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3W

第一篇:邏輯學心得

邏輯學調研報告範文(精選多篇)

邏輯學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體會

邏輯學,在沒有開這門課之前我就對其充滿了好奇,也曾聽老師講過,多少也瞭解了一些有關知識。但是,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這是門深奧的學科,並且直到大一下半學期,我才懷着一種對邏輯學的敬畏之情真正的開始了我的邏輯學習。

剛開始接觸邏輯學,果然如此,它內容豐富、思想深邃,讓人震撼。並且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才初步瞭解了邏輯學的內涵與發展過程。邏輯學是從結構方面研究思維的邏輯形式、邏輯規律及簡單的邏輯方法的科學,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並且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科分類中被列為七大基礎學科之一,在人類發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邏輯學發展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歷程,它產生與古代希臘、古中國、古印度,並且經過像亞里士多德,墨子等先賢的傳播,內容已十分的深邃。它總結了人類思維的經驗教訓,以保持確定性為中心,用一系列規則方法幫助人們正確的思考問題,和表達的思想。其中被稱為邏輯學之父的亞里士多德對邏輯學的產生髮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首先創立了邏輯學並使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他認為邏輯學研究的對象是語言,即邏各斯,他注意的只是語言的形式而不是語言的內容,還有歸納和科學方法論等方面的內容。從特殊中發現普遍,從個別中發現一般,它是一切科學證明的源泉。另外像培根的歸納邏輯,萊布尼茨的現代邏輯,黑格爾的辯證邏輯體系等都對邏輯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邏輯學內涵豐富包含研究的對象,思維語言和邏輯,性質和作用,概念,內涵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還包括邏輯推理,命題以及解釋等。

經過一代一代大師的發展,邏輯學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已越來越不可替代。邏輯,對於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正確地進行思維,準確地表達思想,搞好各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邏輯學有助於認識真理。人認識真理的具體途徑有兩個,一是在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其進行加工製作,實現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二是根據已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性認識,通過正確的推理,推出新的真理性認識。能否推出真實的知識,不僅決定於推理的前提是否真實,而且決定於推理的形式是否正確,這就需要發揮邏輯的作用了,學習和掌握邏輯中關於概念、判斷、推理的知識,既有助於人們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獲得理性認識,也有助於人們根據已有的真理性認識推出新的真理性認識。二、學習邏輯還能識別謬誤和揭露詭辯,培養思維能力,提高表達思想的能力,更好的認識世界。三、邏輯學應用範圍廣,在數學基礎、量子邏輯、哲學邏輯,法律等方面也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習邏輯學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下,邏輯學可以説是最難的科學,因為它所處理的題材,不是直觀,也不像幾何學的題材,是抽象的感覺表象,而是純粹抽象的東西,而且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夠回溯到純粹思想,緊緊抓住純粹思想,並活動於純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種意義下,也可以把邏輯學看作最易的科學。因為它的內容不是別的,即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熟習的規定,而這些規定同時又是最簡單、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所以,要學好邏輯學首先就要抓住中心,循序漸進,“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才能掌握邏輯的精華。其次,要結合實際,學會應用。邏輯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要想將所學的邏輯知識轉化成應用邏輯的能力,就必須注意理論聯繫實際。邏輯學課本中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完成這些練習是學習邏輯學的必要環節。除此之外,還應經常運用學過的邏輯知識指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包括平時説話、寫作等從而學會靈活運用邏輯知識,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水平。

相信經過對邏輯學的學習,真正能豐富自己,提高自己,成為邏輯學的真正受益者。

第二篇:邏輯學心得

邏輯學心得

03710102 王桂玉

在邏輯學這門課程還沒正式講授之前,我對它就充滿了一種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想了解這門學科的內容,當我上了第一堂邏輯學的時候,聽着陳老師的講課,我覺得邏輯學是除了數學之外令我最感興趣的一門學科,半年下來,不説自己學到了多少知識,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邏輯的美,尤其對三段論情有獨鍾,就像老師常説的要想事業有成,先學好三段論,三段論的四個格組成了一個業字,太不可思議了,學問如此沒好,讓人不得不愛。

學了邏輯之後,思維也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前更嚴謹了,會去思考生活中的幾句話,在看書,聽廣播,看電視或和人談話的時候,會無意識去想一些關於邏輯的問題,邏輯學也可以幫助我們揭露謬誤,反駁詭辯,邏輯學無處不在,處處留心皆學問,無論在生活中或學習中,學了邏輯學對我們都是有一定的幫助的,拿我們公管的學生來説,如果以後考上了公務員或成了企業管理者,一言一行都要很謹慎,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都應該準確無誤,邏輯學對此很有幫助,有一個關於邏輯應用實例的笑話,有一天,一對夫妻跪在家裏的地上痛哭,因為他們的兒子爽死了,這時有一位客人進來,問他們發生什麼事了,他們回答説:“爽死了,爽死了”,這位客人很是納悶,既然爽死了,幹嘛還哭?從這個實例中可以看出那位客人口中的爽和他們夫妻二人口中的爽不是同一個概念,混淆概念了,這位客人犯了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邏輯學的應用實例在生活中可以説是數不勝數,總之學完邏輯學之後給我最深的感受是邏輯學讓我感受到了它的內在美。

第三篇:邏輯學分析例文

[例文評析]

有志者為何事不成?

季洪餘

古往今來,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是很多的,司馬遷忍辱寫《史記》,曹雪芹發憤著《紅樓夢》,清代還有個談遷,嘔心瀝血二十七年,寫了一部《國榷》,不料手稿遭竊,心血毀於一旦,他下決心從頭開始,又苦幹九年,終於完成了這部鉅著。

然而大千世界,撲朔迷離,又並非每個有志者都能成功。有一位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國的托爾斯泰,四五年來,他卧薪嚐膽,平均每七天就有一篇作品出世。遺憾的是,除了一篇曾在廠裏小報上露過面以外,其他都成了老鼠的佳餚。我不主張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同是有志者,為何有的事竟成?有的事不成?這個問題值得朋友們三思。

夫志者,志向、志願也,屬精神範疇。精神能不能變成物質,首先取決於它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需要。與社會需要背道而馳,當然注意要失敗。社會需要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人才,大夥偏鑽一個牛角尖裏,成功的機會怕就不多。許多青年想做文學家,科學家,很少聽説有人願作清潔工,火化工。其實,社會需要前者,也需要後者。與其眾多的人在文學小道上擠來擠去,倒不如另闢蹊徑,從平凡的本職工作做起。有位作家在一次創作會上説:“不是我潑冷水,在座的三百多位青年中,有五位能成為作家,已經是非常樂觀的數字了。”這是大實話,至少我以為然。

一個人的志向能否實現,除了客觀因素之外,主觀條件也很重要。人貴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要有個正確的估價,然後揚長避短,切不可以短為長。精於做買賣的不必硬來寫小説,擅長種花的不必偏去拍電影(業餘愛好又另當別論)。試想,假如陳鏡開立志做體操冠軍,聶衞平決心當舉重健將,能行嗎?

那麼,在大體相同的條件下,為什麼仍有“事竟成”與“事不成”之別嗎?據我初步分析,一要看你的志向是否堅定,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不移。朝三暮四,見異思遷,難免一事無成;二要有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一分耕耘,十分收穫,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還要有正確的方法,頭懸樑、錐刺股,精神可嘉,但勇於實踐、勤於學習,善於總結,才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願青年朋友中出現更多的有志者。祝更多的有志者“事竟成”!

這篇文章的中心是分析“有志者為何事不成”,文中較多地運用了直言推理。文章第二段提出一個現實問題:一個青年朋友,立志要做中國的托爾斯泰,最後沒有成功。原因何在?作者先確立了幾條“有志者”真正能夠獲得成功的“基本原則”:一是要符合客觀的需要,二是要注意自己的主觀條件、量力而行,如此等等(這些都是“大前提”)。那些青年朋友有志之所以不能成功,看來都違背了這些“基本原則”。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第一條“原則”時,其實是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大前提”,又構成了一個直言推理,只不過表達形式比較活潑罷了。

[思考和練習]

1.根據三段論的一般規則及各格的特殊規則,判斷下列推理是否正確;

①許多金屬比水重,鐵是金屬;所以鐵比水重。

②所有不勞而獲的人都是剝削者,資本家是剝削者;所以資本家是不勞而獲的。

③這個藥有劇毒;因為它含砒,而砒是有劇毒的。

④鴨嘴獸是哺乳動物,鴨嘴獸又是卵生的;所以哺乳動物是卵生的。

⑤有些蛇有毒,蟒蛇是蛇;所以蟒蛇有毒。

2.下列推理形式是否正確?

①如果降落的球不受外力影響,它就不會改變降落的方向;既然球受到了外力的影響,所以它改變了方向。

②只有甲隊體力強,技術高,配合好,才能戰勝乙隊;甲隊體力不強,或技術不高,所以甲隊不能戰勝乙隊。

3.根據下面所提供的有關習慣的知識、理論,寫一篇文章,題為《談學習習慣》。

①定義:習慣是由於重複或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例如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衞生習慣、道德行為習慣、體育鍛煉習慣、思考習慣、言語習慣等。

②形成優良習慣的條件主觀條件:a.提高對良好習慣重要作用的認識;b.發揮意向活動的主導作用;c.決不破例:當新習慣還沒有確實鞏固時,就要時刻遵守、絕不破例。客觀條件:a.嚴格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紀律;b.良好榜樣的示範;c.給予肯定的評價

③克服不良習慣的條件主觀條件:a.對不良習慣的實質和危害性要有深刻的認識,有時還要藉助科學知識作為支柱(例如戒煙)。b.情緒上的觸動;痛恨惡習;確信任何惡習都是可以克服的。c.良好的意志品質。要有決心、有毅力。客觀條件:a.教師、家長、社會輿論對惡劣習慣加以斷然斥責;b.做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促進自我教育。

議論文寫作思維方法:歸納推理

[訓練講話]

歸納法是從個別的或特殊的經驗事實出發而概括出一般性原理、原則的一種推理方法。毛澤東同志説過:“就人類認識運動的秩序來説,總是由認識個別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質,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事物的共同本質。”這段話明確指出了人類認識運動的過程,在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過程中,歸納思想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經過歸納推理提出來的。哥德巴赫計算了許多偶數,發現它們都可以分解為兩質數之和:4=2+2,6=3+3,8=3+5,10=5+5……後來他寫信給歐拉,提出每個偶數,從4開始,都是兩個質數之和。有人對一個一個的偶數逐個驗算,一直驗算了三億三千萬個偶數,都沒有發現矛盾情況。

歸納推理可以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兩種。

完全歸納法是根據某類中每一個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屬性而推出某類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該屬性。例如德國有個著名數學家高斯,他小時候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給孩子們出了一道題:“1+2+3+4+……+97+98+99+100=?”老師題目剛剛説完,高斯就報出答案是5050。他告訴大家,他發現1到100這一百個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挨次把頭尾兩個數加起來都等於101,而這樣的數正好有五十對,於是“101×50=5050”。在這裏,高斯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完全歸納法。

完全歸納法的優點是“完全”,因為“完全”因而結論帶有必然性。但是完全歸納法的缺點也在於“完全”,因為它只能適用於那種對象不多的類,而不能運用於一個具有無窮分子的類。完全歸納法的結論沒有超出前提所提供的範圍,但是它將個別性的結論上升為一般性的結論,避免了人們僅僅停留在對個別、局部事物的認識水平上。通過完全歸納推理作出來的結論,如果是錯誤的,那麼這種錯誤可能發生於下述兩種情形:1.前提虛假,與事實不符。從不符事實的前提出發推出的結論,當然是錯誤的。2.在前提會考察的對象有遺漏,結論所斷定的範圍超出了前提所考察的範圍。

根據某類中部分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而推出某類對象的一般性結論,這種歸納推理叫不完全歸納推理。因為它不完全,結論不必然可靠,也正因為它不要求完全,所以適用範圍較廣。在發現新規律、新知識的過程中作用很大。不完全歸納法又可以分為簡單枚舉法,科學歸納法和典型事例法等幾種。

我們觀察到某類中許多事物都具有某屬性,而又沒有觀察到相反的事實,我們就作出結論:某類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這就是簡單枚舉法。例如軍事家們在分析氣象和軍事的關係時,注意到以下事實:公元前216年,迦太基著名軍事統帥漢拔尼在坎尼戰役中與羅馬軍隊交鋒,兵處劣勢。但他知道當地每天午後便東南風驟起,於是調兵遣將,指揮部隊緊急轉移到上風方向,將午後東南風起時,乘風猛攻。羅馬軍逆風對陣,風沙迷目,箭矢無力;漢拔尼軍風助人勢,越戰越勇,到天黑殲敵七萬餘人。又如三國時孫、劉聯軍5萬人與曹操20萬人對陣,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軍。現代戰爭中,核武器放射性沉降效應,化學毒劑的施放及殺傷效果,生物作戰劑的效能等,更密切地依賴風向,逆風則不能使用。由此軍事家們便歸納出“兵不逆風”這個一般性結論。

簡單枚舉法是一種初步的簡單的歸納推理,因為它只是根據一個一個事例的枚舉,以於這些事例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它的可靠性,完全建立在枚舉的事例的數量上。當枚舉的事例的數量不斷增大時,其可靠性也有所增加。但是即使枚舉的事例很多,還是不具有絕對的可靠性,歐洲人在發現澳大利亞之前,觀察到千千萬萬只天鵝全都是白色,他們利用簡單枚舉法得出結論:所有的天鵝是白色的。後來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原來的結論就被推翻了。所以運用簡單枚舉法要注意是否有相反的事例。沒有觀察很多的對象,沒有注意考察是否有相反的事例。沒有觀察很多的對象,沒有注意考察是否有相反的事例,運用簡單枚舉法就可能犯“輕率概括”的錯誤。簡單枚舉法的結論雖然是一個或然判斷,甚至只是一個假定,但這種推理形式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學研究中,特別是在開始階段,並不是隨時都可以充分根據的,必須在現有材料基礎上,作出初步的概括。即使所得的結論帶有或然性,但它也可以作為研究的出發點,給進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線索。

科學歸納法是根據對於某類事物中部分對象與其屬性之間的必然聯繫。推出該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該屬性的推理方法。例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附近有個石灰巖洞,人們帶着牛、馬等大牲畜,可以安全出入,但狗、貓、鼠、雞等小動物走近洞中,就會倒地死去。後來人們對這一現象進行觀察、實驗和科學分析,瞭解到小動物所以死去,是因為它們的頭部靠近地面,而巖洞的地面上浮動着比重較大的二氧化碳,缺乏氧氣。所以是石灰巖洞的缺氧地面,造成頭部離地面較近的小動物死亡。由此得出小動物進入石灰巖洞必然會死亡的結論。科學歸納法不停留在事實的簡單重複上,它還對事物與其屬性之間的必然聯繫進行科學分析,實際也運用了演繹法,所以推出的結論一般來説是可靠的。

典型事例法是根據對某一類事物中的典型事例的分析,概括上升為關於這一類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推理方法。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經常説的“解剖麻雀”的方法。我們所説的典型,就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要想了解麻雀的生理結構,用不着也不可能把天下的麻雀都拿來解剖,只要解剖兩隻就夠了。例如,造紙技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可以視為古代技術發明的一個奇蹟。造紙術在四大發明中更具有典型性,因為紙的發明比其它發明更為困難,更不易想象,它不像紡織技術那樣是一種對自然

物的加工編織技術,也不像製陶術、冶金術那樣可以在人們使用火時偶然發現。紙是一種人造材料,是人類真正的創造。有人對造紙術的典型事例作了詳盡分析,説明它為什麼僅僅發明在古代中國漢代而不是更早或更晚?最後概括出一般的結論:每種技術產品都滿足於一定的需求結構;有缺陷的或特殊的需求結構,造成了發明新技術的持久的潛在的動力。典型歸納推理所運用的典型事例雖然是少數、個別的,但它卻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典型事例法和枚舉法不同,它所根據的事例不在於多,而在於其代表性、典型性。典型事例法可以看作是科學歸納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歸納法在議論文寫作中的作用在於形成論點、論證論點。例如下面這段文字:“勤出成果,馬克思辛勤勞動,艱苦奮鬥40年,閲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其中作過筆記的就有1500種以上,寫下了《資本論》;司馬遷從20歲起就開始漫遊生活,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彙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寫下了歷史鉅著《史記》;德國偉大詩人、小説家和戲劇家可德前後花了58年的時間,蒐集了大量的素材,寫出了對世界文學界和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詩歌《浮士德》;我國年輕的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科學高峯的道路了翻閲了國內外上千本有關資料,通宵達旦地看書學習,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其中的論點“勤出成果”,是藉助於簡單枚舉法歸納出來的,也是藉助於簡單枚舉法來證明的。又如毛澤東同志曾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點,論證的大致過程是先列舉出俄國沙皇、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帝國主義者,指出他們都是紙老虎,然後揭示他們的共同本質:因為他們都是反動的,從長遠的觀點看都沒有什麼力量,沒有什麼前途。這一論點的提出和論證,是藉助於科學歸納法。

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必須注意歸納和演繹的統一,這是辯證思維的方法之一,歸納是從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方法,演繹是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方法。辯證思維從人的完整的認識過程出發,研究兩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在邏輯史上,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歸納和演繹被形而上學地相互對立起來。歸納主義學派只要歸納而不要演繹,演繹學派只要演繹而不要歸納,它們的錯誤就在於割裂了人的完整的認識過程。恩格斯指出:“歸納和演繹,正如分析和綜合一樣,是必須相互聯繫着的。”事實上,作為演繹的前提的一般性原理是通過歸納,從經驗材料中概括出來的,同時演繹也為歸納確定研究的方法。通過歸納獲得結論總是或然性的,歸納需要演繹來補充,同時演繹是否符合客觀真理,需要到歸納中去求得檢驗,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歸納和演繹是相互為用的。

[例文評析]

敢為天下先

王力南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先於人,眾必非之。”老子處世之寶之一就是“不敢為天下先”。我抖膽唱兩句反調,劃去不字,便是“敢為天下先”。

這道理從科學技術的發展最易得到印證。伽利略為什麼能研究出落體定律。因為他最先懷疑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如果他看到大小鐵球同時落地而不敢第一個站出來發問,閉起眼睛謹遵聖人的結論,恐怕他只能成為舊理論的忠實信奉者而不是偉大的科學家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西德的格奧爾格·貝德諾爾茨和瑞士的亞歷克斯·米勤,其原因恰是他倆最先提出銅、釔、鋇等氧化物及陶瓷可作超導材料,打破了只有銀等金屬才能充當超導體的傳統理論,為們開拓了思路,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雖然評獎時,中、美、日等國科學家已經實驗出超導材料,但頭功仍屬於這一理論的最先提出者。在科學發展的領域裏,“先”字的含義是大膽的質穎,是科學的預言,從這種意義上講,“敢於天下先”實在是任何一門科學得以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實,社會的變革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國家改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必然會碰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這一切要求人們敢於先摸索,先探討,先設計,先嚐試。“一國兩制”的構想是創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確認也是創先……如果人們都怕違背馬列先哲的現成結論,都怕“槍打出頭鳥”,沒有人敢為這些“先”鋌而走險,那不就像飢餓的人隔着玻璃窗看見了鮮美的食物,卻不敢自己打開窗户,而在那裏等着別人打開嗎?如果大家都不去打開,結果只能是急死、饞死、餓死。因此,實在難以想象無人敢為先的社會改革怎麼可能進行下去。

“敢為天下先”不僅僅是科學發展和社會變革的需要,從哲學意義上説,它是一切新事物的開端、由來。“新事物是通過否定舊事物發生質的飛躍產生的。”如果沒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舊事物”何以“否定”,“質的飛躍”如何“發生”,“新事物”又怎麼可能“產生”呢?所以,凡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都是“敢為天下先”的產物。

因此不難看出,“敢為天下先”是積極進取的精神,而“不敢為天下先”是保守落後的意識。恪守中庸之道,害怕發展、害怕新事物,“不敢為天下先”,其結果就總是落後。一個人,一個團體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這樣。發展科學不敢為先,等着別人的成果,變革社會不敢為先,等着別人的模式,那麼一個國家就會受制於人,站不起來,更談不上趕先進國家。近代史上我國“落後捱打”的教訓是很慘痛的。絕不能讓“不敢為天下先”的思想禁錮我們頭腦。

勇猛爭先吧!“敢為天下先”的人,即使倒下了,身軀也是向前的!

本文的論點是“敢為天下先”。第二、三段運用歸納法,分別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為例進行論證;第四段運用演繹法,用唯

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來進行論證;第五段,揭示“不敢為天下先”的後果,從反面進行論證。全文體現了歸納法和演繹法的綜合運用,論證有力,令人信服。

第四篇:邏輯學簡答題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自身都應具有同一性。

同一思維過程中,在同一時間,同一關係(或同一方面)下,對同一對象的思考。斷定。 思想自身:思想指概念,命題。

同一性:確定不變。內容是確定的。可把握的。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時為真。

同一思維過程:在同一時間。同一關係(或同一方面)下,對同一對象的思考。斷定。 互相否定的思想:具有矛盾關係或反對關係的命題。

不能同真:只能一真。一真時,另一假。

都保證思想的確定性。

三條思想都是重言式,因此是等值的。

從不同角度或側面表述思維確定性的要求,思想自身同一。既否定又肯定的思想不同真。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同假。

在一個論證過程中,一個論斷被定義為真,必須有充足理由。

充足理由:若b能滿足下述條件,則b是a的充足理由。a真,因為b真。並且b能推出a。 論題應當清楚,確切。

論題應該保持同一。

論題應該是真命題,論據應當比論題更可信。

從論據應能推出論題。

第五篇:行為邏輯學讀後感

學習形式邏輯學的心得體會!(作用和意義)

邏輯學是研究純粹理念的科學,我們可以説邏輯學是研究思維、思維的規定和規律的科學。但是隻有思維本身才構成使得理念成為邏輯的理念的普遍規定性或要素。理念並不是形式的思維,而是思維的特有規定和規律自身發展而成的全體,這些規定和規律,乃是思維自身給予的,決不是已經存在於外面的現成的事物。

在某種意義下,邏輯學可以説是最難的科學,因為它所處理的題材,不是直觀,也不象幾何學的題材,是抽象的感覺表象,而是純粹抽象的東西,而且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夠回溯到純粹思想,緊緊抓住純粹思想,並活動於純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種意義下,也可以把邏輯學看作最易的科學。因為它的內容不是別的,即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熟習的規定,而這些規定同時又是最簡單、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與無,質與量,自在存在與自為存在,一與多等等。但是,這種熟知反而加重了邏輯研究的困難。因為,一方面我們總以為不值得費力氣去研究這樣熟習的東西。另一方面,對於這些觀念,邏輯學去研究、去理解所採取的方式,卻又與普通人所業已熟習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邏輯學的有用與否,取決於它對學習的人能給予多少訓練以達到別的目的。學習的人通過邏輯學所獲得的教養,在於訓練思維,使人在頭腦中得到真正純粹的思想,因為這門科學乃是思維的思維。但是就邏輯學作為真理的絕對形式來説,尤其是就邏輯學作為純粹真理的本身來説,它決不單純是某種有用的東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獨立的東西也就是最有用的東西,那麼邏輯學也未嘗不可認為是有用的,不過它的用處,卻不僅是對於思維的形式練習,而必須另外加以估價。

形式邏輯已經歷了2014多年的歷史,19世紀中葉以前的形式邏輯主要是傳統邏輯,19世紀中葉以後發展起來的現代形式邏輯,通常稱為數理邏輯,也稱為符號邏輯。

形式邏輯是研究演繹推理及其規律的科學,包括對於詞項和命題形式的邏輯性質的研究、思維結構的研究與必然推出的研究,它提供檢驗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推理的標準。它總結了人類思維的經驗教訓,以保持思維的確定性為核心,用一系列規則、方法幫助人們正確地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是人類認識發育到一定階段後出現思維方法。

形式邏輯是關於思維形式、思維形式的規律和簡單邏輯方法的科學。在開始學習形式邏輯的時候,我瞭解到了什麼是概念?知道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方式。概念和語詞有密切聯繫。語詞是概念的物質外殼。概念只有藉助語詞才能形成、存在和表達。概念是語詞思想內容。表達一定概念的語詞才有具體的含義。而且現在還知道了內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兩個邏輯特徵。內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質屬性。外延,是概念中反映的對象的總和。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多,則他的外延越小;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少,則它的外延越大。

舉例説明內涵與外延:企業管理是(企業為實現其一定目的,而合理地組織人與物的因素,有計劃地指揮、調節和監督其經濟活動的各種職能的總稱),主要包括(計劃、生產、技術、設備、物資、勞動、成本、財務等方面的管理)。第一個括號中的文字是“企業管理”的內涵,第二個括號中的文字是“企業管理”的外延。

根據外延的不同,概念可分為單獨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據內涵的不同,概念可分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與否定概念,實體概念和屬性概念。

清朝有一個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將一批禁書焚燬,紀小嵐因愛惜書籍想把他們保存下來,於是,他對乾隆説:“懇請皇上流下四本書,賜予我。”乾隆沒多想,就答應了,問他要哪四本書。紀小嵐不緊不慢地説:“《經》《史》《子》《集》這四本書。”乾隆沒辦法只能將這些書都交給了他。紀小嵐故意將“四本書”這個非集合概念説成“《經》《史》《子》《集》”這樣的集合概念。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國的高等院校是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北京大學是我國的高等院校,所以,北京大學也是分佈在全國各地。這句話顯然是錯誤的。“我國的高等院校是分佈在全國各地的”中的“高等院校”是集合概念,“北京大學是我國的高等院校”中的“高等院校”是非集合概念。這裏把同一語詞表達的兩個不同概念當作同一概念來使用,犯了混淆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的錯誤。

還有概念外延間的關係可分為相容關係和不相容關係兩類。相容關係又可分為同一關係、屬種關係、交叉關係。不相容關係又可分為全異關係、矛盾關係、反對關係。

舉例如下:小説和劇本都是文學作品。“小説”和“劇本”是反對關係。“小説”和“劇本”與“文學作品”之間是屬種關係。

(請繼續關注好 範文網)

另外形式邏輯的根本作用是幫助人們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由此形式邏輯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形式邏輯可以幫助我們獲取新知識和更好地學習以有的科學知識;

二 形式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表達思想;

三形式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有力地批駁詭辯。

一個人失去邏輯思辨能力,就失去獨立思考和創新的靈魂。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習邏輯學對我還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學習邏輯之後,我所理解的研究邏輯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規定一個人與人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標準,它並不一定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説出的話更容易被人理解,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會完全按照邏輯學的定義和規則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邏輯思維方式,雖然也是“邏輯”,又是邏輯學產生的根源,但是還是不盡相同,每個人的情況也不同,個人的邏輯可能包含邏輯學也可能只是有一部分和邏輯學有交集,我們經常不僅通過邏輯來體會他人的意思表述。邏輯學的效果在於可以讓按照邏輯學規則組織語言的雙方儘量準確地瞭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對於學術性的交流非常的有好處。

第二,邏輯學的一個及其重要的前提是同一思維過程,這個假設實際上是很難確實達到的,要求兩個擁有自由思維的個體對於一個問題的內涵和外延擁有完全相同的認識我總覺得好像很不容易,因此我理解這個前提應該是個儘可能接近的假設,總之越接近雙方交流出現的偏差可能就越小,而理論探討則可以假設成最佳狀態。

邏輯學作為人們進行思維所必須運用的思維工具,是任何學科都離不開的,它對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表現在:

l、學習邏輯學有助於提高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具有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異。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越強,對知識的理解越透,掌握的越牢固,運用得越靈活。因此,培養和提高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提高我們整個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方百。學習邏輯學可以使人們由自發地上升為自覺地運用邏輯形式進行思維活動,這對防止和糾正錯誤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2.學習邏輯學有助於人們獲取新知識。學習邏輯學,可以幫助人們根據來源於實踐並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真實知識,經過正確的推理,推出新知識,這是認識世界所不可缺乏的邏輯環節,是獲取正確知識的必要條件。

3.學習邏輯學有助於人們正確地表達思想。思維是表達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思維合乎邏輯,表達才能清楚正確和鮮明生動。“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準確性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問題,這些都是邏輯問題。”(毛澤東語)

4.學習邏輯學有助於人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綜合分析大量材料,處理眾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學習邏輯學的根本意義,是訓練和提高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其自覺地運用邏輯知識,提高學習和工作的質量。

具體來説,學習邏輯學的意義主要有:

第一,有助於正確認識事物,從已知進到未知。

第二,有助於準確、嚴密地表達和論證思想。

第三,有助於揭露謬誤,駁斥詭辯。

第四,有助於培養分析理性精神和創新意識。

學習邏輯學的意義重大,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