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從向陽看守所少年犯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8.54K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少年強,則中國強。”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率驟增,犯罪年齡逐漸提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成為社會棘手的問題,今天筆者將從向陽看守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來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從向陽看守所少年犯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截止2018年4月中旬向陽看守所在押人員近200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約佔在押人員的10%左右,其中未成年犯罪主要以強姦、故意傷害、盜竊罪為主。故意傷害約佔未成年犯罪的26%,盜竊約佔未成年犯罪的21%,強姦罪約佔未成年犯罪的20%。由於未成年人生理與心理髮育的不同步特性,他們的性格複雜多變,是非標準、價值標準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的心理極其不穩定,容易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隨着年齡漸長他們的獨立意識和逆反心理逐漸增強,家長、老師對其教育、引導比較困難。因此,在這一階段的青少年容易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而走上犯罪之路。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特點:

1. 低齡化趨勢

由於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接觸社會裏的各種信息,生理心理普遍趨於早熟,如果一旦把握不好人生方向便容易誤入歧途。青少年違法犯罪平均年齡逐漸提前, 15歲-17歲是未成年犯罪的高峯期。目前,向陽看守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最小年齡為15 週歲。

2.違法犯罪的偶然性

未成年人生理髮育與心理髮育相比,前者發育更快,後者發育相對遲緩。與成年人犯罪相比未成年人的犯罪動機往往比較簡單,其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未成年人犯罪常常是在外界的誘導或者刺激下產生犯罪動機。許多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缺乏思考,不計後果,突發性強。當筆者對看守所內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諮詢發現,臨時起意、衝動型犯罪的未成年人事後懊悔不已,其主動接受成長性諮詢意識強烈。

3.以暴力犯罪為主

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弱,遇事容易衝動。未成年人犯罪除以盜竊為主外,搶劫、搶奪、傷害、強姦等暴力性犯罪佔相當大的比例。因暴力犯罪在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約佔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60%。

4.結夥性犯罪突出

青少年渴望友誼,樂於合羣是未成年的一種心理需求。他們在父母面前封閉自我,喜歡與年齡相仿的朋友在一起。一方面未成年人經驗少、能力有限,喜歡意氣用事,結夥作案可以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孤獨感與恐懼感。例如:向陽看守所關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約有50%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存在結夥作案的行為。

二、未成年犯罪的外界因素

1.社會環境的複雜性

社會制度和社會風氣都會影響未成年人。很多未成年人熱衷模仿電影、電視劇等人物的言行舉止,而這種模仿往往帶有盲目性。許多青少年正是由於模仿傳播媒介裏的消極行為而誘發犯罪。隨着傳媒與網絡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極易受到消極因素的誘惑,如:網絡遊戲、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等等。未成年人認知水平低,辨別能力弱,如果沒有得到正確引導一旦認知錯誤很容易走上犯罪之路。而有的未成年人因交友不慎結交不良惡習的朋友、同學,通過“傳幫帶”的形式最終走上違法犯罪之路。例如看守所關押的犯罪時未滿18週歲犯強姦罪的嫌疑人吳某濤(18歲)與龍某化(18歲)。吳某與龍某是職業技術學院同學,在吳某濤的介紹下龍某化認識了社會人員龍某洋(19歲),於是三人經常一起玩耍。2017年09月20日,在龍某洋的組織下龍某化、吳謀濤對未成年少女石某實施強姦。由此可見未成年人接觸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什麼樣的同學、朋友對其一生有重大的影響。

2.家庭環境對未成年人性格的養成

家庭環境、父母感情的穩定和睦、家人對待孩子的態度等都會影響未成年人的性格發展。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極大的影響。從小在父母關愛下長大的未成年人與父母離異或父母不在身邊缺少關愛的未成年人相比人格發育要相對健全。向陽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至今外出務工人員逐漸上升,留守少年兒童也在這種大環境下驟增,其中農村留守少年兒童最盛。在向陽看守所關押的未成年罪犯嫌疑人中留守少年約佔60%。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直外出務工,而自己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父母外出對其關心甚少,爺爺奶奶年邁對未成年人疏於管教,大部分老人僅能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平時缺乏溝通交流。未成年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行為習慣老人並不在意,於是不良習慣便逐漸養成。而另一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對未成年人過分寵溺,對他們的索求一味的滿足。父母不懂得對孩子過分的行為説不,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性格做事,於是孩子逐漸長大,習慣了什麼事情都任由自己的性子去做事,任性的性格逐漸形成,待父母發現其不良行為之時已經無法施教。於是小惡變成大惡,走上了違法犯罪之路。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

1.知識文化水平、社會生活知識,道德與法律意識淡薄是未成年人罪犯的普遍共性

向陽縣看守所內輟學在家的未成年罪犯嫌疑人約佔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60%,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佔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30%,國中、高中在校生約佔未成年犯罪總人數的10%。因缺乏崇高理想與目標,基本謀生的正當技能薄弱,法律意識缺乏,未成年人對善惡是非容易做出錯誤判斷。他們不善於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和慾望,缺乏滿足自己需要的正當手法。由於未成年人缺乏內省、預見性等對處理複雜事物有困難,很難準確的權衡利弊,易經受不住誘惑而走上犯罪之路。

2.未成年人易受暗示性

未成年人自我意識缺乏穩定,對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判斷易受暗示,缺乏主見,容易被一些表面的現象所矇蔽。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極大的影響。多數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畸形發展,在消極的人生觀支配下受到外界引誘刺激或者教唆,其畸形的人生觀易轉化為犯罪動機,從而推動其走上犯罪道路。例如向陽縣看守所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龍某金(17週歲)與龍某炳(16週歲)兩兄弟。2018年2月10日,兩人在其母(犯罪嫌疑人吳某某)的教唆下在向陽縣雙龍鎮家中與母親吳某某、哥哥(犯罪嫌疑人龍某寅,21歲)將其父親毆打致死。當筆者通過與龍某炳.龍某金交談得知,多年來其父母感情不和,母親吳某某常年在外務工,龍某炳、龍某寅、龍某金三兄弟一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三兄弟從小便對其父充滿恨意。

當筆者詢問龍某炳、龍某金兩兄弟是因為什麼原因恨自己的父親時,兩兄弟的回答是:因其母常常在兄弟三人面前説其父親的壞話,從小母親就對他們兄弟三人説父親是個……樣的人,怎樣的對母親不好......説多了慢慢地三兄弟就開始討厭父親再後來就變成了恨父親。可見龍某金、龍某炳對父親的印象全是從母親的口中而來。可憐的是他們的母親不僅沒有處理好自己與丈夫的感情,還下意識的給三個孩子洗腦,同時以“捉姦”之名教唆龍家三兄弟對丈夫毆打致死。由於未成年人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最終吳某某害了自己也害了三個兒子。由此可見未成年人思維獨立性差,是非辨別力不強,意志力薄弱,經不住外界不良刺激的影響和他人教唆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未成年人犯罪的減輕處罰意識

筆者通過與看守所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交談中發現,每個未成年嫌疑人在談話時均會向筆者諮詢未成年人犯罪能夠減輕多少處罰、量刑多少的問題?還有的未成年人直接向筆者諮詢判刑之後是下農場還是去少管所?據筆者統計向陽看守所內90%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皆有未成年人犯罪定會從輕、減輕處罰的心理意識。同時約10%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14歲週歲前觸犯過法律。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不滿14週歲未成年人對任何犯罪都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4週歲不滿18週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如情節惡劣,但犯罪時不滿18週歲,不適用死刑。正是因為有法律條列對未成年人的寬容,所以很多未成年人潛意識裏便有了自己是未成年就算犯了法,法律對自己也會從輕、從寬處理的心理。

4.缺乏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當今社會,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僅僅停留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基礎層面上。父母對孩子缺少敬畏生命的教育,導致許多的孩子對生命沒有敬畏之心。於是十來歲的未成年人殺人眼都不眨,對死者沒有任何愧意。例如:向陽看守所龍某金、龍某炳兄弟倆的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當談及自己的父親被自己打死時,兩兄弟對父親的死沒有一點愧意。同時兩人反覆強調打其父是因為父親與他人偷情所致.....案發當天,龍某金、龍某炳眼睜睜地看着其母扯斷其父的生殖器而沒有制止,並且夥同其母及其兄龍某寅將其父手腳打斷直至傷害致死,其手段極其惡劣。

如今,未成年人犯罪率越來越高,面對新形式下的挑戰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矯正未成年人的品行障礙具有重要意義。

1.加強社會與家庭教育並重

學校與社會要注意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尤其要進行責任感和義務感的教育,讓未成年人知道作為一個公民,不能光享受,還應履行義務和責任。父母要注重自身的修養,為未成年人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多關心他們,加強未成年人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他們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傾向,要及時進行教育、批評,將其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切不可掉以輕心,甚至包庇縱容,以免釀成惡果。

2.法律教育與人文關懷相結合。

對於看守所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其內心對管教民警懷有牴觸情緒,如果一律採取嚴管措施,效果未必明顯。因此,對於不同性格的未成年人進行不同的溝通方式,實施情感感化,能有效消除牴觸情緒。由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受文化水平、綜合素質、理解能力等限制,管教民警在進行集體教育時,可組織監

明月清風:

室在押人員集中學習法律法規或者通過集體觀看法律宣傳短片等方式使他們領悟不懂法不學法所造成的嚴重後果,讓其樹立學習法律法規的決心,使法律意識深入人心,積極地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人。

3.樹立正確思想意識

青少年犯罪,多半是因為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生畸形,在消極的人生觀支配下受到外界引誘刺激,而走上犯罪道路。改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思想觀念,用他們更容易接收的方式,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潛移默化地轉變他們的思想意識。

4.行為規範知識大比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管教民警可把日常行為規範用於在押人員更容易接受的日常生活中,可在看守所內組織行為規範技能、知識等競賽,潛移默化地轉變在押人員的行為規範意識,逐步改掉未成年人的舊習、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