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庭教育缺陷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5W

家庭教育缺陷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

家庭教育缺陷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

內容摘要:最高院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青少年犯罪比例:大概數據為18%以上、團伙犯案85%以上、14-16歲80%以上。全國約有2820萬名達到法定入學年齡但又不在學、無職業的閒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嚴重不良行為"的青少年115萬人。"有嚴重不良行為"的青少年達25萬人,其中有16萬人在18歲至25歲之間。從這當中可見,當今青少年犯罪比例上升趨勢較快,此問題已經成為廣大社會關注熱度最高的問題之一。使然,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而言都是已刻不容緩之時了。青少年犯罪的產生,不僅僅是青少年自身的主觀原因,同時也與家庭、學校及社會中不良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關係密切。而在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方面中,反之家庭是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首要場所,這直接決定和影響未成年人是否能健康成長。家庭的各種不利因素對青少年犯罪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試着從對影響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方面着手,在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預防和減少方面淺談一下我的看法和觀點。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缺失;預防;

導言: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犯罪的嚴峻態勢並不奇怪。我們對待青少年犯罪亦是如此。除了前述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外,與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點(如機體需要增多、性早熟,和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衝動、模仿某人、獵奇新事物等),以及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總體上偏年輕的客觀情況,使得我國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犯罪案件中所佔的比率較高。"且由最初的單一性、鬆散性、突發性、偶然性向糾合性、緊密性、智力性、反覆性交叉感染等新型特徵轉化,已嚴重影響着社會秩序和人民生活安定,牽動着千家萬户,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底支,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啟蒙場所,是青少年生活時間最重要的環境,家長和子女關係、接觸對子女的影響也最大。因此,家庭教育缺陷使教育功能不健全或喪失都是導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重要誘因。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問題上,家庭也是一條必不可少的中樞。所以我是從家庭缺陷與青少年的關係到導致家庭缺陷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和探討,再到增強家庭教育來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共同犯罪、結夥作案多,帶有"黑幫"性質的團伙犯罪亦有增加趨勢。

這是由青少年年齡小並且思想不成熟和又想充小大人等特點所決定的。他們在實施犯罪時往往還是有怕的因素,總感覺是一個人作案勢單力薄,所以就會糾集多人,這就形成"作案氛圍",全體一起上,既能互相壯膽,又能分工合作。珠海電視台曾報道,香洲區法院不公開審理了一起盜竊案件,5個被告中,只有張某一人為21歲,最小的才12歲(女生)。這是一羣外來人口,他們跟隨自己的父母來到此城市生活的孩子,因為家庭的原因或自己的原因沒在讀書,他們有錢一起花,沒錢就在學校門口等自己曾經的同學(敲詐)。直到,這次因為別人過生日,他們沒錢送禮物,就想到盜竊,最後最抓。相信網絡上經常會傳遞着這樣的信息:不斷有青少年組成黑社會性質的違法犯罪團伙,打架鬥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搶劫、敲詐錢財等違法犯罪活動。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園發生了一樁血案,一年僅14歲的少年被捆綁雙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此案告破後,挖出了一個犯罪團伙。這個團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歲,最小的才12歲,他們成立了"好漢幫"、"神龍教",還有敢死隊,其中有"老大"、"軍師"、"打手"等。少年"黑社會"已露端倪!讓人心生顫抖。

2、嚴重犯罪較多,作案手段比較野蠻和兇殘,往往是不計後果。

青少年正處在成長髮育階段,大家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孩子生理髮育很快,但心理髮展卻比較慢,在思想上表現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極端或歧途;並且很容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產生感情衝動,走向極端。這些人或行兇殺人、嚴重傷害,或暴力搶劫,或實施強姦,犯罪手段惡劣,帶有一定程度的瘋狂性。據報道,今年2020年5月份,某市一名17歲的少女因做律師的母親對其管教太嚴,竟用繩子將其母親從後勒死。在日本,2001年初,神奈川縣一所中學的兩名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耐心規勸,居然動手"修理"了8名老師長達1小時,造成2名老師下鄂骨折,一名懷孕女教師險些流產。時隔不久,日本西北部一中學生因不滿老師的訓斥,放學後用一把小刀連刺老師十刀,致老師慘死刀下。

3、突發性犯罪多,作案動機、目的比較單純,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於青少年年齡小,社會經驗少,考慮問題簡單,犯罪動機單純,很少有預謀,突發性犯罪比較多。這是我身邊真實的案例,幾年前,我同學的孩子下晚自習的路中,因為看到路邊有人騎車摔倒了,幾位同學就笑起來了,哪知,就發生了嚴重的傷人案,雙方都只是八年級的學生。最後因為衝動,讓自己的人生從此是另一個模樣;因為自己的一聲笑,讓自己少了一個眼球。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齡化。

在犯罪手段上,青少年犯罪越來越趨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犯罪手段殘忍,情節較為嚴重,而且不計後果。在很大程度上,這是青少年模仿的結果,也是社會不良文化影響的結果。一段時間以來,低級、庸俗的文化腐蝕青少年的靈魂。在文化市場上,圖書報刊、音像製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武打兇殺、暴力血腥、淫穢色情及其它有損於青少年健康的內容,對社會文化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這種受污染的社會文化環境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相當一部分缺乏分析和抵制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接受不良文化影響,便會很快墮落,難以自拔。因為青少年可塑性大,雖有一定的辯別是非、控制行為的能力,但自控力非常脆弱。在一定內外素作用下,很容易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青少年犯罪的低齡化趨勢,也同樣引起人們的憂慮。犯罪的年齡越來越小,法律處理的難度就越來越大。如前不久電視台報道了一起入室兇殺搶劫案,一個剛滿14歲還在讀國中的陳姓少年,因為羨慕同學有隨身聽,而自己卻家境貧寒,家裏買不起這個東西,經過周密的計劃,於深夜潛入鄰居家,趁鄰居睡覺之機,殘忍地殺死了鄰居,搶劫了現金200多元,並且仿造現場。事後用這200多元買了一個隨身聽,還若無其事地去上學。案件破獲後,當地的人都感到震驚。人們不相信這個平時看上去十分老實本份的少年,會幹出這樣的事。而從他本人的陳述中得知,他正是受了一港台暴力、武打電視電影的影響,他的作案手法都是從裏面學到的。

5、從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況來看,反覆性強,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青少年模仿性強,對法律是隻其毛,古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理。但是反之,這些違法犯罪的青少年,有着可塑性強、易於改造的一面,同時也存在着較大的反覆性。在看守所、監獄的這個大的染缸中"交叉感染",使其學會了更多的犯罪"技術",由以前的"一面手"變成"多面手",並且膽子更大,反偵查性更強。這恐怕是重大、惡性案件在青少年中不斷髮生,並且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家庭教育缺陷與青少年犯罪的關係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它又是以個體家庭等為分子而構成的一個總體,家庭是社會的干支,是社會構成的基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什麼這麼講呢?這是因為青少年社會化過程始於家庭,他們最初學到的社會生活知識和技能、道德規範、行為習慣,乃至適應社會的心理結構都來自於家庭教育。而家庭對青少年的教育,又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家庭的結構和環境、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觀念和一言一行等等這些都在經意和不經意間給予孩子教育和薰陶。如果家庭教育存在缺陷,青少年在家庭中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受到不良影響,則很容易產生和引發不良品行,甚至導致違法犯罪。 且之,家庭教育缺陷與青少年犯罪之間存在一種不可推卸的關係。

(一)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易產生青少年犯罪

人們都説什麼樣的父母養育什麼的孩子,什麼樣的家庭就出什麼樣的娃。從這就不難發現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的家庭,最容易產生青少年犯罪,每一個犯罪青少年所生活的家庭都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教育缺陷問題,温暖,家庭温暖是近二年來大多學者所提倡的,可是往往青少年犯罪中的罪犯家庭都是無温暖的。

家庭教育與犯罪是一個對等的問題,他是一個因為也是一個所以。原因是指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越多,則生活於其中的青少年實施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若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越少,則生活於其中的青少年實施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小。二者相輔相成。

(二)家庭教育缺陷是滋生青少年犯罪心理和行為的重要原因

有缺陷的家庭教育是滋生青少年犯罪心理和行為的重要誘因,對青少年有着極其深遠的消極影響。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它扭曲了青少年正常的性格、心理髮展,阻礙了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改變了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並使青少年形成自私自利、好逸惡勞、貪圖享樂、急功近利等腐朽思想不健全的人。事實上這種在缺陷家庭教育下形成的錯誤思想觀念也給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埋下了一粒種子,它其不發,一發就會直接轉化成為犯罪心理。比如家長對子女(特別是女生和現在的網隱少年)疏於管教,只知孩子活着了就好的這種沒辦法的想法,並且一味滿足物質需求而不注重品德教育,使子女從小就形成:我要你就要給的,金錢萬能、我最大,家長怕我的這些思想,以致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三)完善家庭教育,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徑

要想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工作要想取得實效,就必須佔領家庭教育這一制高點,讓家庭教育走在前面,讓它成為孩子前方的一盞明燈。完善家庭教育,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徑。

1、家庭教育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優先性

這是因為家庭是一個人出生後首先面對的環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的完整,是給予孩子幼小心靈的一個安全港灣,並且,青少年的第一次法律意識及行為大部分都來自家庭的教育和父母行為的影響。因此,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方面,要優先完善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優越性

對於家庭教育在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方面所具有的優越性,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新生兒誕生於家庭,家庭教育佔據了教育的最佳年齡段

“三歲看大小,六歲定人生”, 人從出生到上學,其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家庭教育。在這一教育的最佳年齡階段中,家庭教育為孩子發展奠定基礎,也會對孩子成長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2)在家庭中的共同生活,使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更有針對性

子女在成年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他們與其共同的生活,對於子女的身體狀況、智商、興趣愛好、性格、道德品質乃至內心世界等都在父母視線之內,父母只要稍加用心就能瞭解子女的特點。在這種瞭解的基礎上,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更有針對性,效果也更好。

三、導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因素

(一)家庭殘缺

現在離婚率實在是在高,一不高興就離婚,這就意味着家庭完整性遭到破壞,從而形成殘缺。家庭殘缺,一種是由離婚型的家庭殘缺;另一種是由各種原因分居、婚外情、夫妻間感情不和等形成的貌合神離、名存實亡型的家庭殘缺這種往往沒離還把孩子當藉口,一吵架,就把孩子拿出來當沒離成的藉口,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就是父母關係不好的原因,讓孩子心生愧疚。但不論哪種情況,其結果都是使家庭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情感溝通缺失、保護功能缺失,這都造成子女缺乏必要的父愛或母愛,以致子女形成性格不穩定、有衝動性和沒有安全感、不善於與人平等相處等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這時,因為青少年在殘缺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温暖,也使得只要有人稍微給他們一點同情和安慰,他們就會視對方為知己,如有人略施小惠,他們便會感激不盡,這也使他們極易被社會上的犯罪分子所誘惑和利用,從而成為新的犯罪者。《未成年人犯罪》中講到來自深圳的一項有關未成年人犯罪的調查表明:在被調查對象中,家庭不全或父母不全的佔30.5%,其中14歲—18歲未成年人的家庭結構不全的高達該年齡組被調查人數的39%。由此也足見家庭殘缺對青少年的危害。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不當家庭教育方式,也是造成家庭教育缺陷的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源自於此。

針對不當家教方式的不同特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類型:

1、溺愛型

溺愛也可以説是過度愛,即家長對子女過分的以寵愛,這是一種“親情過剩”導致青少年犯罪的錯誤家庭教育方式。 現在的家庭中,多為獨生子女,溺愛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在這類家庭中普遍存在。對子女百般嬌慣、有求必應,可對子女的缺點和錯誤卻是姑息遷就、包庇袒護。這使得孩子形成很多不良品質:任性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橫行霸道,不擇手段的滿足自己慾望;這些青少年的不良品質必然與社會道德相矛盾,當他們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時,違法犯罪就成了必然。

2、自由型

放任自流,是指因“親情匱乏”而導致青少年犯罪的錯誤家庭教育方式。 造成父母對子女放任自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有的是因為忙於生計,有的是因為沉湎於不良嗜好或無聊消遣等等。但無論是哪種原因,其結果都是使子女享受不到足夠的父母關愛和家庭温暖,久而久之,也就導致了子女同父母產生隔閡,同家庭日益疏遠。而父母也由於缺少與子女的溝通,導致對子女思想、情感、行為缺乏應有的瞭解和掌握,從而也就談不上及時發現、教育和糾正子女不良思想和行為。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對他們不是消極放任,而是代之以積極主動的正確教育的話,很多悲劇也就不會發生。我們2020屆七年級的本2班學生唐學生,就是父母忙於生計,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沒上網課也不知道,最後找到孩子二話不説上來就是一頓打,第二天,孩子離家出走,至今沒回家。家長無助報警,找到孩子時已與五名社會男生共處一室。

3、簡單粗暴型

在當今社會中,生活壓力大,沒有好好説話,沒有好好溝通。對子女教育方式往往帶有專制性,常採用謾罵、毆打、體罰等簡單、粗暴方式。這種教育方式所帶來的後果是子女自尊心嚴重受挫,並走向兩個極端:要麼膽小怕事,為了推卸責任而撒謊或嫁禍他人,缺乏主見,不敢承擔責任;要麼破罐破摔,產生逆反心理,崇尚“武力”,熱衷於用拳腳解決問題。

(三)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現象,在我國也不例外。青少年受到家庭暴力的薰陶,或是通過親身經歷,或是通過耳濡目染,結果都是使他們變得壓抑,始終感到自卑、緊張、不安和冷酷,並促使他們產生犯罪心理,走上犯罪道路。

(四)家庭貧困

正是因為家庭的貧困,使家長忙於生計而無暇顧及對子女的教育,也使青少年過早的擔負起了養家餬口的責任和壓力,並促使他們中的很多人離開學校流入社會。由於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加之急於掙錢的迫切心理,使他們極易不擇手段、鋌而走險去實施侵財犯罪。因此,我們有必要呼籲全社會加強對家庭教育的關注,採取各種措施引導民眾建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完善家庭教育,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四、對完善家庭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幾點思考

(一)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強化家庭教育功能

家長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兩方面,二者均不可偏廢。“説別人時想想自己的斤兩”,對不學無術、滿口髒話、衣冠不整、對社會仇視的家長,我們很難想象他們會培養出對社會有較大貢獻、德才兼備的人來。 此外,對父母的調查也表明,父母對家庭教育知識的瞭解、掌握程度與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越高,就越能自覺地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並在教育孩子中較為理智,注重講求科學方法;而文化程度越低,接觸家庭教育知識的機會就越少,在教育中盲目性也就越大。 因此家長必須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文化層次,強化家庭教育功能。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給予青少年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二)建立和諧家庭關係,營造良好家庭氣氛

和諧的家庭關係、良好的家庭氣氛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根本保障。父母對待子女要平等,多些體貼、少些斥責,多些愛護、少些冷漠,多些理解、少些專橫;晚輩與長輩之間,長輩要愛護晚輩,晚輩要孝敬長輩。家庭成員間以誠相待、相互依賴、互敬互愛。和諧融洽的家庭關係,不僅會給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而且能為子女營造一個有效的教育環境。

(四)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互動的防範體系

家庭教育不是單方面的,只有同學校、社會配合、相互銜接,才能有好的成效。只有家庭、學校、社會諸方面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協同參與、各負其責,使青少年在家庭中得到家長的呵護,並受到學校及社會的關心和關注,隨時處於家庭、學校、社會的全面監控下,才能有效幫助青少年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結束語

今天的青少年,明天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犯罪問題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其解決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十分關鍵,並就“家庭對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應從完善家庭教育入手”的觀點做了一些粗淺論述,目的是引起社會各界對家庭教育缺陷導致青少年犯罪問題的重視,希望能在大河中點起一絲漣漪。

參考文獻

1、李玫謹《犯罪心理學》

3、《青少年犯罪問題》雜誌

4、<中國法院網>2011.8月刊

5、孫雪松《青少年犯罪的現狀與特點及案例》2010.10

6、羅大華 何為民 《犯罪心理學》2002.2